沈北新城总体发展概念规划
- 格式:ppt
- 大小:7.13 MB
- 文档页数:80
沈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22年)辽宁省人民政府:你省关于报请审批沈阳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请示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沈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22-2022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沈阳是辽宁省省会,东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和国家名城。
《总体规划》实施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及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坚持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深入实施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和水平,统筹做好沈阳市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各项工作,逐步把沈阳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和谐宜居、生态良好、富有活力、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
二、重视城乡区域统筹发展在《总体规划》确定的3471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实行城乡统一规划管理。
加强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整治与改造,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应当统筹考虑为周边农村提供服务。
根据市域内不同地区的条件,重点发展县城和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中心镇,优化村镇布局,加强对村镇建设的指导,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现代化。
加强沈阳经济区各城市分工协作,发挥沈阳市的区域辐射带动作用。
三、合理控制城市规模到2022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控制在725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720平方公里以内。
要贯彻城乡规划法关于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禁止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之外设立各类开发区和新城新区。
要落实好《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开发边界,加强边界管控,促进城市紧凑布局。
增强城市内部布局的合理性,提升城市的通透性和微循环能力。
坚持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加大存量用地挖潜力度,合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切实保护好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
四、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体系要按照绿色循环低碳的理念规划建设城市基础设施。
《沈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年)》一、规划期限和层次1.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为2011— 2020 年,远景展望到本世纪中叶。
2.规划层次规划分为市域、中心城区两个层次。
市域为沈阳市行政辖区范围,包括市区、 1 个县级市和 3 个县,面积 12881 平方公里。
划定市区范围为城市规划区,面积3471 平方公里,规划区内实行城乡规划建设的统一管理。
中心城区以四环路为基础,面积1545 平方公里。
二、城市发展目标推进东北金融中心、综合性枢纽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实力,把沈阳建设成为立足东北、服务全国、面向东北亚的国家中心城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沈阳建设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宜居之都;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集约发展、合理布局,把沈阳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加强历史文脉保护和特色风貌建设,把沈阳建设成为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文化名城;加快向经济开放、文化包容的东北亚国际大都市迈进。
三、城市性质和职能1.城市性质辽宁省省会、国家中心城市、国家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2.城市职能(1)国家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与科技创新产业基地;(2)国家重要的国际交流中心和文化产业基地;(3)国家综合交通和信息枢纽;(4)东北地区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5)东北地区旅游集散地和目的地;(6)沈阳经济区核心城市。
3.城市规模2020 年市域常住人口1130 万,城镇人口990 万,城镇化水平达到87.5%左右。
中心城区城市人口735 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730 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99.3 平方米。
四、区域协调发展(一)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是指位于全国城镇体系顶端,对内引领、带动区域发展,对外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城市。
1.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意义随着国家更加注重区域均衡与协调发展,在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四大经济板块”格局中,东北地区需要一个国家中心城市,带动东北地区的振兴和发展。
沈阳北站综合枢纽区域一体化交通规划设计李绍岩 刘威【摘要】沈阳北站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建设和实施,将对沈阳建设东北亚交通枢纽城市产生积极推进作用,也将对城市空间总体布局、产业发展、区域再开发产生重要影响。
枢纽的建设,涉及城市用地布局、区域交通设施、交通组织、环境整治等多项内容。
针对沈阳北站地区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以沈阳市城市总体规划、综合交通规划、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和北站金融商贸开发区规划为基础,提出了北站综合枢纽的目标定位和规划原则,应用综合枢纽区域一体化交通规划设计的增量模型,分总体交通规划、交通组织设计、交通设施设计三个层次,进行了该地区的一体化交通规划设计,并对实施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关键词】沈阳北站;综合交通枢纽;区域一体化;交通设计;增量模型沈阳北站枢纽是沈阳市最为重要的综合客运交通枢纽,也是沈阳经济区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
沈阳北站枢纽的交通规划与设计坚持以“立体交通,无缝换乘;突出功能,改善景观;尊重现状,有利实施”为思路,并通过逐层实施策略,将交通规划、交通组织、交通设计有机衔接,与工程设计和实施部门不断互动反馈,实现了由项目策划到项目实施的全过程跟踪设计,取得了良好的现实效果。
本文希望通过对北站枢纽交通规划与设计的简要分析介绍,为类似客运枢纽的规划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1 沈阳北站区域交通特征分析1.1 交通设施一体化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地区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交通设施一体化,通过合理的交通设施协调布局,在枢纽内部实现多种交通方式的“无缝换乘”。
北站综合枢纽将整合3条高铁(哈大客运专线、京沈客运专线、秦沈客运专线)、3条国铁(沈山铁路、长大铁路、沈吉铁路)、3条地铁(地铁2号线、地铁4号线、地铁6号线)以及地面公交、社会车、出租车、长客等多种交通方式,需要通过广场、站房、停车场等空间的立体化布局,实现各类交通设施的一体化,并综合利用地面、地下、高架等多种形式,实现与外部交通的无缝衔接。
1.2 地区功能复合化北站站前地区是沈阳市金融商贸开发区,包括金融、贸易、酒店、文化娱乐等多种功能,是沈阳市建设东北区域金融中心的重要载体。
沈北新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2023-2025)政策解读一、《规划》编制背景沈北新区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辖区面积819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00平方公里。
农业主导产业是以规模化、产业化种植和养殖为主的都市现代农业,位于新区北部62.5万亩耕地和10万亩林地是发展的重点区域,养殖业总产值占农牧渔业总产值的40%以上。
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促进畜禽粪污还田利用依法加强养殖污染治理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畜禽粪污还田利用要求强化养殖污染监管的通知》等,指导全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推进。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畜禽粪便污染已严重危害到农村生态环境,其污染已成为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
消除污染、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改善生态环境已是当务之急。
为提升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按照《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规定,依据《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编制指南(试行)》要求,编制《沈北新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2023-2025)》,指导沈北新区积极推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提升耕地质量,加快形成以粪肥还田利用为纽带的种养结合循环发展新格局。
二、沈北新区畜禽养殖及污染防治状况沈北新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共有47家,其中生猪养殖场9家,年出栏量8.6万头,财落占比88.5%;规模化奶牛养殖场有7家,存栏9377头,分布于财落、清水台、兴隆台3个街道;蛋鸡养殖场18家,存栏量105万只;肉鸡养殖场13家,年出栏总计194.6万只。
规模以下,沈北新区总计有养殖户有117家,有79个村庄分布着1443家散养户,规模以下生猪出栏量21625头,奶牛存栏量329头,肉牛出栏量1619头,蛋鸡存栏量3.55万只,肉鸡出栏 2.3万只。
生猪、奶牛、蛋鸡、肉鸡规模化率分别为79.6%.96.6%.96.7%、99.9%o按照猪当量核算,规模化养殖总猪当量22.5万头,规下养殖猪当量2.0万头,规模化占比91.7%,超过国家2025年及2030年的要求。
《沈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一、规划期限和层次1. 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为2011—2020年,远景展望到本世纪中叶。
2. 规划层次规划分为市域、中心城区两个层次。
市域为沈阳市行政辖区范围,包括市区、1个县级市和3个县,面积12881平方公里。
划定市区范围为城市规划区,面积3471平方公里,规划区内实行城乡规划建设的统一管理。
中心城区以四环路为基础,面积1545平方公里。
二、城市发展目标推进东北金融中心、综合性枢纽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实力,把沈阳建设成为立足东北、服务全国、面向东北亚的国家中心城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沈阳建设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宜居之都;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集约发展、合理布局,把沈阳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加强历史文脉保护和特色风貌建设,把沈阳建设成为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文化名城;加快向经济开放、文化包容的东北亚国际大都市迈进。
三、城市性质和职能1. 城市性质辽宁省省会、国家中心城市、国家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2. 城市职能(1)国家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与科技创新产业基地;(2)国家重要的国际交流中心和文化产业基地;(3)国家综合交通和信息枢纽;(4)东北地区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5)东北地区旅游集散地和目的地;(6)沈阳经济区核心城市。
3. 城市规模2020年市域常住人口1130万,城镇人口990万,城镇化水平达到87.5%左右。
中心城区城市人口735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730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99.3平方米。
四、区域协调发展(一)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是指位于全国城镇体系顶端,对内引领、带动区域发展,对外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城市。
1. 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意义随着国家更加注重区域均衡与协调发展,在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四大经济板块”格局中,东北地区需要一个国家中心城市,带动东北地区的振兴和发展。
沈北新区整体概况r^F T-r桔新区规划范围沈北地区范围北到市区北边界、东到棋盘山西边界、南到北三环、西到沈山铁路,总面积1098平方公里,包括新城子、于洪、农业高新区、大东、东陵、皇姑六个区域,共辖9镇、5乡、256个居民点;沈北新区是沈北地区的一部分,指新城子区和农业高新区两部分,范围为北到沈阳市区北边界,南至北侧三环绕城高速公路及二、三环之间的前进乡,东至棋盘山风景区西边界,西至于洪区东边界,面积为831平方公里;沈北新城为沈北新区内蒲河以南区域,范围为北至蒲河,南至北侧三环绕城高速公路,东至棋盘山风景区西边界,西至沈山铁路,面积191平方公里。
二整体概况蒲河新城是沈北新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率先起步区,是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机构,享有市级经济管理权限,区域内实行封闭式管理。
蒲河新城规划面积270平方公里,地理位置优越。
地处东北亚中心地带、环渤海经济圈核心地区、东北城市群枢纽重地,是连接辽宁中部城市群的重要通道,沈西、沈铁工业走廊交汇的重要节点。
全城南依沈阳母城,北连沈北腹地,东邻棋盘山世博园,西接沈西工业走廊。
城内交通四通八达。
“六纵六横”城市景观主路网贯穿全境,规划中的城际轻轨连接东西,建设中的沈阳地铁2号线、3号线直达新城。
蒲河新城自然环境优美。
拥有5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33公里蒲河贯穿东西,绿化覆盖率达35%。
蒲河新城具有浓郁历史文化底蕴和深厚现代人文基础。
道义大学城、虎石台职教城、辉山名高中城建设已初具规模。
蒲河新城包括三大产业。
即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为重点的生物产业、 以光电信 息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和以商贸商务、 科技文化、 生态居住为重点的现代服务 业。
1 蒲河新城包括三个经济区 : 辉山经济区依托辉山国家农产品深加工示范区,壮大以粮油、乳品、畜禽、 果蔬饮料为主导的农产品加工业;引进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生物能 源等项目,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水平,建设产值 1000 亿元的国家生物产业基地。
57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专辑 第30卷[摘 要]目前沈阳市战略性新形势和新区发展的内在需求促成了新区转型的条件,拉开了沈阳北部区域联动发展的帷幕,且随着城市空间向北拓展核心区的趋势,使沈北新区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研究在深入回顾与评估沈北新区现状规划实施的基础上,适应新形势,反思老问题,从“四化”融合的新视角,从战略转型的新层面,从历史跨越的新高度,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实施转型发展的新策略,以规划引领、转型突破及创新驱动为切入点提出战略转型的实施路径,实现新区的“二次飞跃”。
[关键词]城市转型;新型城镇化;战略发展;实施路径;沈北新区[文章编号]1006-0022(2014)S0-0057-06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BMethod Research Of North Shenyang New District Transformation Development/Zhang Jianjun, Gong Y uanshan, Wang Ling, Wang Bingquan, Li Jiayang[Abstract] The new circumstances and the internal need offer the condition to the transformation development of North Shenyang new district, and the expand to north also offer the development chances. The paper review the situation of new district, finds the problems, from the “four Modernizations”view, the transformation lay, and the higer level, uses the new strategy which advance the new urbaniz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development, proposes the transformation method, come ture the secondly jump of new district.[Key words] City transformation, New urbanization, Strategic development, Implement approach, North Shenyang new district沈北新区转型发展战略实施路径研究□ 张建军,宫远山,王 玲,王柄荃,李佳阳0引言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现已步入城市化高速发展阶段。
《沈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一、规划期限和层次1. 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为2011—2020年,远景展望到本世纪中叶。
2. 规划层次规划分为市域、中心城区两个层次。
市域为沈阳市行政辖区范围,包括市区、1个县级市和3个县,面积12881平方公里。
划定市区范围为城市规划区,面积3471平方公里,规划区内实行城乡规划建设的统一管理。
中心城区以四环路为基础,面积1545平方公里。
二、城市发展目标推进东北金融中心、综合性枢纽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实力,把沈阳建设成为立足东北、服务全国、面向东北亚的国家中心城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沈阳建设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宜居之都;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集约发展、合理布局,把沈阳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加强历史文脉保护和特色风貌建设,把沈阳建设成为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文化名城;加快向经济开放、文化包容的东北亚国际大都市迈进。
三、城市性质和职能1. 城市性质辽宁省省会、国家中心城市、国家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2. 城市职能(1)国家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与科技创新产业基地;(2)国家重要的国际交流中心和文化产业基地;(3)国家综合交通和信息枢纽;(4)东北地区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5)东北地区旅游集散地和目的地;(6)沈阳经济区核心城市。
3. 城市规模2020年市域常住人口1130万,城镇人口990万,城镇化水平达到87.5%左右。
中心城区城市人口735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730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99.3平方米。
四、区域协调发展(一)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是指位于全国城镇体系顶端,对内引领、带动区域发展,对外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城市。
1. 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意义随着国家更加注重区域均衡与协调发展,在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四大经济板块”格局中,东北地区需要一个国家中心城市,带动东北地区的振兴和发展。
沈北新区整体概况一新区规划范围沈北地区范围北到市区北边界、东到棋盘山西边界、南到北三环、西到沈山铁路,总面积1098平方公里,包括新城子、于洪、农业高新区、大东、东陵、皇姑六个区域,共辖9镇、5乡、256个居民点;沈北新区是沈北地区的一部分,指新城子区和农业高新区两部分,范围为北到沈阳市区北边界,南至北侧三环绕城高速公路及二、三环之间的前进乡,东至棋盘山风景区西边界,西至于洪区东边界,面积为831平方公里;沈北新城为沈北新区内蒲河以南区域,范围为北至蒲河,南至北侧三环绕城高速公路,东至棋盘山风景区西边界,西至沈山铁路,面积191平方公里。
二整体概况蒲河新城是沈北新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率先起步区,是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机构,享有市级经济管理权限,区域内实行封闭式管理。
蒲河新城规划面积270平方公里,地理位置优越。
地处东北亚中心地带、环渤海经济圈核心地区、东北城市群枢纽重地,是连接辽宁中部城市群的重要通道,沈西、沈铁工业走廊交汇的重要节点。
全城南依沈阳母城, 北连沈北腹地,东邻棋盘山世博园,西接沈西工业走廊。
城内交通四通八达。
“六纵六横”城市景观主路网贯穿全境,规划中的城际轻轨连接东西,建设中的沈阳地铁2号线、3号线直达新城。
蒲河新城自然环境优美。
拥有5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33公里蒲河贯穿东西,绿化覆盖率达35%。
蒲河新城具有浓郁历史文化底蕴和深厚现代人文基础。
道义大学城、虎石台职教城、辉山名高中城建设已初具规模。
蒲河新城包括三大产业。
即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为重点的生物产业、以光电信息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和以商贸商务、科技文化、生态居住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
1 蒲河新城包括三个经济区:辉山经济区依托辉山国家农产品深加工示范区,壮大以粮油、乳品、畜禽、果蔬饮料为主导的农产品加工业;引进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等项目,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水平,建设产值1000亿元的国家生物产业基地。
目前,共引进农产品加工类企业167家,其中:国家、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2家,“中国名牌产品”企业7家、“中国驰名商标”企业8家。
2022年沈北新区清水台规划
据消息了解,下半年沈北全新规划概念,沈北科教融合园亮相,更值得一提的是,该规划已经成为沈阳对接粤港澳招商资源、积极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优质产业的转移的重点产业园区。
从沈北科教融合园的范围规划来看,它的规划是建立在沈北智慧城之上,结合沈北新区核心经济规划区,集合沈北多中心板块形成的“一带、一轴、两城、三区”设计空间布局,整体规划面积51平方公里。
该规划的亮相对于沈北新区来说,意味着沈北全面开启全新发展征程
从规划布局来看,沈北科教融合园以蒲河水系生态为一带;以智慧城科技生长为一轴;大学城、职教城为两城;科创转换区、先进智造区、创享活力区为三区;整体形成以“科创名园、数字智园、校地融园、智造强园、青年乐园”五园联动为发展定位,瞄准电子信息、人工智能、文化创意、先进智造、生物医药五大产业方向。
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目录前言第一章规划背景第一节“十二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第二节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程度第三节发展基础第四节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五节总体环境第二章发展构想第一节指导思想第二节基本原则第三节发展目标第三章空间布局第一节优化开发区域第二节重点开发区域第三节限制开发区域第四节禁止开发区域第四章重点任务第一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第二节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第三节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第四节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第五节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第六节加强城市建设与管理第七节推进沈阳经济区一体化第八节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第九节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第十节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第五章保障措施第一节法治保障第二节人才保障第三节实施保障前言“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是全面创新改革的攻坚期,也是沈阳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推动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关键期。
在国内外发展环境错综复杂、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大背景下,坚持问题导向和标本兼治,科学谋划未来五年愿景目标,对于我市适应发展新常态、实施创新新举措、开创改革新局面,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共辽宁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共沈阳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十三五”时期沈阳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发展重点和政策取向,集中体现了市委、市政府的施政方针和战略意图,是各级政府部门依法履行职责、编制实施年度计划和制定各项政策措施的重要依据,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第一章规划背景第一节“十二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十二五”《规划纲要》共提出22项主要规划指标,201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新兴和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进出口总额、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在职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耕地保有量、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覆盖率、单位GDP 能源消耗、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非化石能源占一次性能源消费比重、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氨氮排放总量、氮氧化物排放总量17项指标完成规划目标;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项指标低于规划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