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导则》编制思路及要点
- 格式:pdf
- 大小:3.03 MB
- 文档页数:5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施工技术要点及常见问题导言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在显著提高室内环境舒适性的同时,可大幅减少建筑使用能耗,降低对主动式机械采暖和制冷系统的依赖。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并不是某种高新建筑技术,而是在充分利用被动式得热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利用可再生能源,挖掘并利用自然环境的有利条件,从而在很少采用甚至不采用主动式能源的条件下,实现舒适的室内环境。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是一种追求细节的建筑,它对保温性和气密性的要求不仅是宏观的保温厚度和换气次数,还要求保温层及气密层的完整和连续,因此在所有会破坏保温连续性及气密性的关键节点(如外挑结构、穿墙管线等),都要有合理完善的细部节点处理方法,这些处理不仅需要更加细化的施工图设计,还需要更加精细化的施工才能实现,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建成后能否满足标准要求,精细化施工程度、施工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根据对不同项目的多次现场巡检,本文总结了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施工的常见问题,并从主体结构、外保温、外门窗、断热桥处理、气密性处理5个方面阐述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施工要点。
施工现场的常见问题1.门窗洞口尺寸偏差大门窗洞口尺寸是否精准直接关系到被动窗的安装及安装后的效果(图1),若洞口尺寸偏差过大会增加粘贴防水隔汽膜及防水透汽膜时的操作难度,易造成空鼓、不平整甚至损坏等情况,因此对洞口尺寸必须提出更高的精准度要求。
(a)(b)图1 窗洞口尺寸过大(a)案例1;(b)案例22.保温层未覆盖窗台板翻边窗侧口保温层需完全覆盖金属窗台板两侧的翻边,使金属窗台板两端嵌入保温材料,以有效避免雨水沿缝隙渗入保温层(图2)。
3.工序错乱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关键节点处理中有多道隐蔽工序(如隔热垫块、气密性材料等),且有很多需设置保温或气密层抹灰的部位,因此需特别注意各道工序的先后顺序,避免因工序错乱而导致个别关键做法无法实施。
图3所示是角钢施工顺序错误,角钢应在完成水泥砂浆找平后安装,否则水泥砂浆覆盖角钢的隔热垫块会使断热桥失去作用。
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节能技术标准北京住总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QB前言近几年,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已成为国内建筑节能发展的方向,各地陆续开始示范工程的建设。
北京住总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也在进行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的开发和建设。
但目前国家和北京市尚未有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相关施工技术规程。
为保证北京住总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项目中的施工技术水平,指导施工和验收,编制企业标准《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节能工程施工技术规程》。
本标准的技术内容包括: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外门窗安装;5地面保温施工;6外墙外保温施工;7屋面保温施工;8新风系统安装;9气密性措施施工;10工程现场检验;11节能工程验收;附录A建筑气密性检测试验方法;附录B主要节点做法。
本标准由北京住总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提出并起草。
本标准起草人:张昭瑞杨庆改杨海啸赵秋萍王亚峰李孟阳高鸿斌历光大苑立彬赵彦青李贵江张海波王明宝陈杭乔素敏杨寿山任远郭海龙蔡倩谢锋杨洪昌周宁鲍宇清目录1 总则 (5)2 术语 (6)3 基本规定 (7)4 外门窗安装 (8)4.1一般要求 (8)4.2 技术要求 (8)4.3施工准备及施工条件 (8)4.4 施工流程 (9)4.5 施工要点 (10)4.6 质量验收 (12)5 地面保温施工 (15)5.1 系统构造 (15)5.2 技术要求 (16)5.3 施工流程 (18)5.4 施工要点 (18)5.5 质量验收 (18)6 外墙外保温施工 (21)6.1一般要求 (21)6.2 系统构造 (21)6.3 技术要求 (23)6.4 施工准备及作业条件 (23)6.5 施工流程 (25)6.6 施工要点 (25)6.7 质量验收 (30)7 屋面保温施工 (37)7.1 系统构造 (37)7.2 技术要求 (37)7.3 作业条件 (38)7.4 施工流程 (38)7.5 施工要点 (39)7.6 质量验收 (40)8 新风系统安装 (43)8.1 设备构造 (43)8.2 技术要求 (43)8.3 作业条件 (44)8.4 施工流程 (44)8.5 施工要点 (45)8.6 质量验收 (46)9 气密性措施施工 (48)9.1一般要求 (48)9.2 技术要求 (48)9.3 施工要点 (50)9.4 质量验收 (51)10 工程现场检验 (53)11 节能工程验收 (55)附录A 建筑气密性检测试验方法 (56)附录B 主要节点做法 (60)引用标准 (68)1 总则1.0.1 为规范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节能工程的施工要求和质量验收,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本规程。
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示范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提纲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示范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提纲一、工程概况工程概况包括地理位置、建筑类型、总平面图、必要的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结构形式、建筑面积、使用功能、示范面积、开发与建设周期等情况。
二、示范目标及主要内容示范目标中要注明示范建筑的性能指标和节能率及示范工程要达到的各项技术性能指标。
三、工程技术示范方案(包括方案的遴选)(一)建筑节能规划设计建筑总平面规划节能、建筑单体节能等;(二)围护结构节能技术(1)非透明围护结构外墙、屋面及地面、架空或外挑楼板等传热系数、做法及大样图,采用新型建筑保温材料说明(2)外窗及外门外窗类型及配置,包括玻璃配置(玻璃层数、Low-E膜层层数及位置、真空层、惰性气体、边部密封构造等加强玻璃保温隔热性能的措施),窗框型材,开启方式等;外窗传热系数及其太阳得热系数(SHGC);外门及户门类型及传热系数,外门窗气密、水密及抗风压性能等级;遮阳措施及使用说明等(3)关键热桥处理详图,包括保温层连接部位、外窗与结构墙体连接部位、管道等穿墙或屋面部位、以及遮阳装置等需要在外围护结构固定可能导致热桥的部位等(4)加强气密性措施,包括气密层位置,外窗与结构墙体连接部位、孔洞部位密封材料、做法详图及说明等。
(三)自然通风节能技术(四)高效热回收新风系统新风量设计标准;热回收类型及热回收效率(显热回收装置的温度交换效率不应低于75%;全热热回收装置的焓交换效率不应低于70%;热回收装置单位风量风机耗功率应小于0.45 W/(m3/h));是否设置新风预热?预热方式及设计说明;是否设置高效率空气净化装置?空气净化装置性能及设计说明;新风系统节能、降噪措施(五)厨房和卫生间通风措施排风量及补风量,排风及补风方式,采取的节能措施等(六)暖通空调和生活热水的冷热源及系统形式冷热源系统形式,冷热源设备类型、规格、台数及能效指标,冷热源系统节能措施,供暖供冷末端、自动控制系统等(七)照明及其他节能技术照明功率密度,照明节能控制;自然采光措施;电梯及主要用能设备节能措施等(八)监测与控制监测平台情况、主要监测参数、能耗分项计量方案、BA系统类型、控制内容及方式;冷热源系统节能运行策略;地下车库排风控制与节能等;(九)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可再生能源类型,包括太阳能光热、光电、地源热泵等;可再生能源节能量及经济、环境效益分析等,该可再生能源在本地区的适用性及其应用得到主管部门审批情况说明等;(十)其它用于其它说明节能技术的图纸、工程图表。
绿色建筑被动式设计导则绿色建筑被动式设计导则,是指在建筑设计过程中,通过最大程度利用自然资源、减少建筑能耗、提高室内舒适性等手段,实现建筑环保、节能的设计规范。
被动式设计是指通过建筑外墙、地面、屋顶等结构形态,最大限度利用自然光、自然风等自然资源,实现建筑热负荷、能耗的降低,从而实现环保节能的设计理念。
在绿色建筑被动式设计导则中,最重要的一点是通过建筑结构的设计,最大限度利用自然资源,降低建筑能耗。
例如,通过合理的建筑朝向、窗户位置等手段,最大程度利用太阳光照,通过日照玻璃等建材,实现室内温度的自然调节。
此外,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建筑结构的通风、隔热等特性,通过采用绿色建筑材料、增加室内植物等手段,实现建筑内环境的舒适度提高。
被动式设计的实现过程,需要建筑师、建筑设计人员、建筑材料供应商等各方共同努力。
首先,建筑师需要有一定的环保、节能意识,将实现绿色被动式设计作为建筑设计过程中的首要任务。
其次,建筑设计人员需要对于绿色被动式设计的原理、技术、材料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并且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建筑环境特点,结合建筑实际情况,制定最合理、最有效的被动式设计方案。
最后,建筑材料供应商需要开发出更加绿色、环保、节能的建筑材料,并通过不断改进、优化,提高建筑材料的性能,以满足绿色建筑设计的需求。
总的来说,绿色建筑被动式设计导则对未来建筑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实现绿色被动式设计,不仅可以降低建筑能耗、减少环境污染,还可以提高建筑的舒适性、美观度等方面,有助于推动建筑产业向着更加环保、绿色的方向发展。
当然,实现绿色被动式设计需要各方共同努力,不仅是建筑师、设计人员、供应商等专业人士,也包括政府、企业、公众等各个层面,只有众志成城、共同努力,才能最终实现绿色、环保、节能的建筑发展目标。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导则(试行)(居住建筑)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公布日期】2015.11.10
•【文号】建科[2015]179号
•【施行日期】2015.11.10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建筑节能与科技
正文
住房城乡建设部
关于印发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导则(试行)
(居住建筑)的通知
建科[2015]179号各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直辖市建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推进生态文明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进一步提高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水平,在充分借鉴国外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建设经验并结合我国工程实践的基础上,我部制定了《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导则(试行)(居住建筑)》。
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5年11月10日附件: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导则(试行)(居住建筑)。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施工技术要点阐述摘要: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是一个隔热、气密性极佳的结构,使用了更高效的热处理工艺,有效降低对室内供暖和冷却设备的要求,充分发挥了可再生能源,符合环境特征和自然要求,创造适宜的室内环境,符合绿色施工的基本要求。
与传统的建筑物供热方法不同,现代建筑的被动式供热方式主要是采取被动式使用外窗太阳能、电力设备等各种能源的外侧防护方式,具有较高的性能。
本文对被动式超低能耗的建筑施工技术的具体应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超低能耗绿色建筑;钢结构;装配式引言:当前,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问题已摆在政府和人民议事日程的中心位置,建筑业能耗约占社会总能耗的50%,节能技术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被动式住宅是指一个采用被动式设计的节能建筑物,它最大限度地降低了传热过程中的热能损失和通风系统中的热能损失;建造了最佳的建筑围护结构;使用通风设备不但能够为建筑提供适当的新鲜空气,同时还能够给建筑注入必要的加热能量。
所以,被动式住宅是指一种通过确保建筑空气质量要求、并利用室内空气温度的后热或后冷却等技术,才可达到的温馨舒适的室内环境。
由于被动式住宅作为节能建筑的一种类型,一直创造和维护着极低能耗建筑的舒适性,所以,被动式住宅的使用与普及必将对现有环境产生积极而重要的影响。
1.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施工的影响因素1.1气候因素中国幅员面积广阔,但各个地区的天气要求与环境却都完全有所不同。
比如,由于南方夏季的高温湿气与北方冬天的干旱低温,使得南方与北方的居民开始过着完全有所不同的生活。
在设计建筑时,应当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以保证建筑物的应用能更适应本地居住的需求。
但由于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研发时期还很短,技术也没有发展,导致区域建筑风格十分相似,既不能体现其地域特点,也无法体现建筑在不同区域节能要求下的被动式超低能耗优点。
1.2建筑因素由于地理差异,多层建筑是我国房屋施工的主要形式。
我们的建筑通常具有密度高、面积大、公共空间广的特点,导致低能耗的被动式建筑在设计上有明显的差异。
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标准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标准是一种能够最大程度减少建筑能耗的建筑设计理念,它以减少能源消耗和提高室内舒适性为目标,通过有效的能源管理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来降低建筑的碳排放和对环境的影响。
本文将从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标准的原理、设计要点和效益等方面进行探讨。
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标准的原理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建筑绝热性、舒适性、通风与空气质量、采光与太阳能利用以及可再生能源利用。
首先,建筑的绝热性是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核心,通过采用高效的保温材料和隔热设计,减少建筑自身能量的散失。
其次,舒适性是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重要指标之一,包括室内空气温度、湿度、通风和噪音等。
通风与空气质量方面,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要求采用科学的通风设计,以保证空气的流通和质量。
采光与太阳能利用方面,建筑设计需要充分考虑采光条件,将阳光能够充分引入室内,减少对人工照明的需求。
此外,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还要求合理利用太阳能,包括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光伏系统等。
最后,可再生能源利用是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另一个关键要素,包括风能、地热、生物质能等形式的利用,以实现能源的多元化利用。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设计要点主要包括:建筑设计与朝向、围护结构、窗户设计、热桥的控制、绝热材料选择、通风系统设计等。
首先,建筑设计与朝向是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基础,合理的朝向能够最大程度吸收和利用阳光能量。
其次,围护结构是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选用高效的绝热材料和优化的建筑结构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能耗。
窗户设计可以通过选择适当的窗户材料和设计窗框结构,减少能量的散失。
热桥的控制是指避免建筑结构中的冷热交界处导致能量的损失,采用合适的绝缘和设计手段来降低热桥效应。
绝热材料的选择直接影响了建筑的保温性能,需要选用高效的绝热材料,例如高效保温材料、隔热板等。
通风系统的设计要合理安排通风口和排风口的位置,以实现室内空气的流通和质量的提高。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技术探讨摘要:为实现我国2060年前达到碳中和的目标,全国各地相继颁布低碳、节能、超低能耗建筑的建设指导细则。
笔者通过参与青岛中德未来城项目的设计管理工作,整理部分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技术说明,希望对相关设计工作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气密性、无热桥设计。
一、项目背景:青岛中德生态园园区于2013年全面启动建设,2016年5月,为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的“将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等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全过程”等宏观要求,园区进一步扩大生态创新园区实践规模,重点打造中德未来城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项目。
为了保证中德未来城内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大力推广,绿色建筑设计技术和被动式建筑节能技术100%应用目标的落实,建设单位与设计单位根据现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德国DGNB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标准》并结合青岛当地气候特点完成项目的设计、建设、交付工作。
现将项目中设计使用的节能技术做一小结。
二、项目概况及设计定位:项目的使用性质为多层住宅,坡屋顶,建筑内部无市政供暖,住宅内部人员及热工相对稳定,在设计前期项目定位为做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采用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设计体系和建造方法,保证项目具备优异的绿色节能建筑的要求,项目建筑之初就为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建设打好坚实的基础。
在项目设计过程中,较为成熟且较为常用的被动式建筑节能技术主要有:高性能的建筑外保温系统、高节能及气密性的建筑外门窗、良好的建筑气密性、无热桥土建设计和遮阳系统。
此5项技术均能够有效减少建筑围护结构热损失,降低建筑能耗需求,其中,建筑外保温和外门窗对节能贡献率最大,节能效果最显著,因此设计中作为重点技术,要充分保证项目完整落实到位。
其余3项技术根据不同的建筑类型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
三、被动式建筑使用的节能技术:1、体形系数:体形系数对建筑能耗的影响很大,因此建筑造型应规整紧凑,避免凹凸变化增大体型系数。
什么是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设的战略部署,进一步提高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水平,在充分借鉴国外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建设经验并结合我国工程实践的基础上,住房城乡建设部制定了《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导则》(以下简称《导则》),并于2015年11月印发。
什么是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为什么编制《导则》,《导则》的主要内容和看点有哪些?■什么是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以下简称超低能耗建筑)是指适应气候特征和自然条件,通过保温隔热性能和气密性能更高的围护结构,采用高效热回收技术,最大程度地降低建筑供暖供冷需求,并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以更少的能源消耗提供舒适室内环境并能满足绿色建筑基本要求的建筑。
超低能耗建筑定义对超低能耗的技术应用次序和目标进行了阐述,即被动优先,主动优化,保证良好的室内环境并减少能源消耗。
超低能耗建筑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一是更加节能。
建筑物全年供暖供冷需求显著降低,严寒和寒冷地区建筑节能率达到90%以上。
与现行国家节能设计标准相比,供暖能耗降低85%以上。
二是更加舒适。
建筑室内温湿度适宜;建筑内墙表面温度稳定均匀,与室内温差小,体感更舒适;具有良好的气密性和隔声效果,室内环境更安静。
三是更好空气品质。
有组织的新风系统设计,提供室内足够的新鲜空气,同时可以通过空气净化技术提升室内空气品质。
四是更高质量保证。
无热桥、高气密性设计,采用高品质材料部品,精细化施工及建筑装修一体化,使建筑质量更高、寿命更长。
■《导则》编制的背景、过程及意义我国地域广阔,各地区气候差异大,经济发展水平和室内环境标准低,建筑特点、建筑技术和产业水平以及人们生活习惯和德国、丹麦等欧洲国家相比存在很大不同,无法照搬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迫切需要建立适应我国国情的超低能耗建筑技术体系。
为了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超低能耗建筑技术及标准体系,并与我国绿色建筑发展战略相结合,更好地指导我国超低能耗建筑和绿色建筑的推广,2014年3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组织相关单位正式启动了《导则》编制工作,历时一年零八个月,先后修改11稿,于2015年11月,由住房城乡建设部正式颁布实施。
绿色建筑技术导则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绿色建筑已经成为建筑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绿色建筑不仅能够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还能为人们提供更加健康、舒适和高效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为了更好地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绿色建筑技术导则显得尤为重要。
一、绿色建筑的概念和目标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的主要目标包括:1、减少能源消耗:通过优化建筑设计、采用高效的能源系统和节能设备,降低建筑在运行过程中的能源需求。
2、节约水资源:采用节水器具、雨水收集和中水回用等措施,减少建筑对市政供水的依赖。
3、节约材料:选用可再生、可回收和环保的建筑材料,减少建筑废弃物的产生。
4、提供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保证良好的室内空气质量、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充足的自然采光和通风。
5、减少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建筑施工和运营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废水排放和固体废弃物排放。
二、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1、整合设计绿色建筑的设计应从项目的早期阶段就开始,将建筑、结构、设备、景观等各个专业整合在一起,共同考虑建筑的性能和环境影响。
通过跨专业的协作和优化,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的最小化影响。
2、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建筑所在地的气候、地理、文化等因素,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条件,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使建筑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减少对外部资源的依赖。
3、被动式设计优先优先采用被动式设计策略,如合理的建筑朝向、遮阳措施、自然通风和采光等,以减少主动式设备的使用,降低能源消耗。
4、灵活性和适应性设计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的建筑,能够根据未来的使用需求和环境变化进行调整和改造,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
三、绿色建筑的技术要点1、节能技术(1)建筑围护结构优化建筑的外墙、屋顶和门窗的保温隔热性能,采用高效的保温材料和密封措施,减少热量的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