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行为学--学习和记忆
- 格式:ppt
- 大小:6.70 MB
- 文档页数:17
《消费者行为学》课程标准一、课程名称消费者行为学二、适用专业本课程标准适用市场营销专业三、课程性质本课程是课程是市场营销专业三年制高职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研究消费者的需求、购买、使用商品或劳务的过程中,消费行为心理现象的产生、发展和一般规律的科学。
通过对消费者行为的学习和分析,可以使学生了解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和一般思路,掌握消费者心理的一般规律和特征,可以在具体的营销过程中加以应用。
四、教学目标本课程是研究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市场定位、营销组合策略的基本出发点,对学生形成完整的的知识结构体系起到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与领会,掌握消费者行为分析的科学方法和理论工具,以及消费者心理的基础心理学理论与营销策略,能够有效识别消费者的各种需求和动机,并能结合相关案例进行分析、研究,为学生将来实际从事营销管理和其它相关工作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导。
《消费者行为学》是市场营销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本课程重在概念的引入、基本理论和背景应用的讲解以及典型消费者行为分析工作任务的演练,其教学模式应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应以职业要求为导向,使教学朝着个性化学习和主动式学习的方向发展。
(一)知识目标1.要求学生掌握消费者行为学的基本理论,掌握这些基本理论在市场营销中的应用价值。
2.熟悉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一般特征和购买决策过程,了解不同消费者个体差异对其消费行为的影响。
3.要求学生熟悉购买动机与消费者需求、消费者行为的关系,掌握购买动机的概念、特点。
4.熟悉消费者的知觉、学习与记忆、态度等个性心理因素的特点和规律,从而掌握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产生、发展和变化的一般规律。
5.了解各种影响消费者行为的环境因素,比如文化、社会因素、群体、家庭等。
(二)能力目标1.能运用消费者行为分析的方法来分析和预测消费者行为,并能运用消费者决策的基本知识来分析和评价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针对不同消费者的购买行为类型提出促销策略。
消费者的学习、记忆与购买行为消费者的需要和行为绝大部分是后天习得的。
通过学习,消费者获得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提高了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其行为也在不断地调整和改变。
消费者的学习与记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没有记忆,学习是无法进行的。
1.学习概述1)学习的含义人出生以后,从牙牙学语到掌握高深的科学知识,从蹒跚学步到掌握各种复杂的运行技能,始终贯穿着学习这一主题。
所谓学习,是指人在生活过程中,因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首先,学习是因经验而生的。
举凡习惯、知识、技能、观念以及生活活动,均属个体的经验。
因经验而产生的学习大致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经由有计划的练习或训练而产生的学习,如通过接受培训而掌握开车技能,通过参加企业提供的技术指导班而学会操作、保养、维修某种机器均属此种类型;另一种是由偶然的生活经历而产生的学习,如看到电视里介绍的某种化妆方法而予以仿效,看到某人撞红灯造成车毁人亡的场面而意识到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也均属之。
其次,学习伴有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改变。
从个体行为的改变,即可推知学习的存在。
当某人表现出一种新的技能,如开车、游泳、打高尔夫球,我们即可推知,学习已经发生了。
有时,个体通过学习获得的是一些一般性知识,如关于中国的历史或文化,关于中国的宗教与艺术,这类学习往往不会立即通过行为的变化外显出来,但可能影响着个体的价值观念和将来对待某些事物的态度,即改变着人的行为潜能。
由于行为潜能不一定马上转化为外显行为,它本身又不能直接观察到,所以在很多情况下,学习对行为的影响往往是潜移默化却又是十分深远的。
最后,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
无论是外显行为,还是行为潜能,只有发生较为持久的改变,才算是学习。
药物、疲劳、疾病等因素均可引起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但由于它们所引起的变化都是比较短暂的,故不能视为学习。
当然,学习所获得的行为也并非是永久性的,因为遗忘是人所共知或每一个人都会体验到的事实。
消费者行为学之学习和记忆消费者行为学研究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或服务时的行为和决策过程。
其中一项重要的研究领域是学习和记忆。
学习是指通过经验和信息获取新的知识和技能,而记忆则是指保存和回忆这些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
学习和记忆在消费者行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学习是消费者了解产品和服务的来源、特点和优劣的基础。
通过学习,消费者能够获取关于产品和服务的信息,并用这些信息来判断和评估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性能和价值。
例如,消费者可能通过广告、口碑和试用来学习有关产品的信息,从而决定是否购买该产品。
其次,学习还可以影响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偏好和态度。
消费者在体验产品和服务之后会形成一定的观点和看法。
这些观点和看法可能通过学习得到强化或改变。
例如,消费者可能在使用某个品牌的产品后感到满意,并对该品牌产生积极的态度。
这种积极的学习经验可以促使消费者反复购买该品牌的产品,形成忠诚度。
记忆在消费者行为中起着保存和回忆学习内容的作用。
通过记忆,消费者能够在购买决策时回忆起之前学习到的信息,并将其应用于当前的情境中。
记忆能够帮助消费者识别和比较不同品牌和产品的特点和优劣,从而做出更加明智的购买决策。
记忆还可以帮助消费者回忆起之前购买产品或服务的体验,以便评估其满意度和再次购买意愿。
然而,学习和记忆也存在一些限制和挑战。
首先,消费者的学习和记忆容量是有限的。
人们只能记住一部分信息,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信息可能会逐渐遗忘。
因此,消费者需要通过重复暴露和提醒来巩固学习内容,从而增强记忆。
其次,消费者的学习和记忆可能会受到干扰和影响。
例如,消费者可能会受到广告和销售手段的影响,从而偏离了客观的学习内容。
此外,消费者的情感和态度也可能影响学习和记忆。
正面的情感和态度可能促进学习和记忆的形成,而消极的情感和态度可能阻碍学习和记忆的发展。
总之,学习和记忆是消费者行为学中重要的研究领域。
通过学习和记忆,消费者能够获取和应用有关产品和服务的信息,从而做出明智的购买决策。
第六章消费者学习与记忆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影响消费者行为的个体与心理因素第一节消费者的学习对消费行为的影响一、消费者学习的概念是指在购买和使用商品的活动中,消费者不断积累购买和消费的知识、经验和技能,完善其购买行为的过程。
含义: 1、消费者学习是个过程,是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多种途径。
服装、超市试尝2、经验在学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3、学习属于隐蔽部分,无法观察到。
二、消费者学习的类型1、加强型类型加强了消费行为,提高消费频率如芥茉2、稳定型类型形成一定的消费习惯3、无效型类型消费频率没有上升⏹无需要(洗碗机)、不信任、不愿改变原来的消费习惯4、削弱型类型削弱了原来的消费方式,或消费方式改变⏹当当网的购书经历、一家曾食物中毒过的饭馆削弱型学习(禁烟广告)三、消费者学习的作用1、获得购买信息2、促发联想3、形成消费者的态度和评价四、研究学习的观点五、行为学习理论及其在营销中应用⏹,相反,把思想当作一个黑匣子,强调行为的可观察方面。
伊凡.巴甫洛夫(俄)和他的狗铃响,然后将干肉粉喷到狗嘴里重复,直到狗听到铃声就分泌唾液肉粉=非条件刺激铃声=条件刺激分泌唾液=条件反应1、理论:借助某种刺激与某一反应之间的已有联系,经由练习可以建立起另一种中性刺激与同样反应之间的联系。
1) 条件反射的形成Marlboro牛仔广告运动;非条件刺激:牛仔;条件刺激:万宝路;非条件反应:力量、阳刚、正直2)条件反射消退:对以铃声为条件刺激而形成唾液分泌条件反射的狗,只给铃声,不用食物强化,多次以后,则铃声引起的唾液分泌量将逐渐减少,甚至完全不能引起分泌,出现条件反射的消退。
当一件产品在市场上开始泛滥,以至失去了它最初的吸引力就发生了消退。
消退将使消费者再次购买相同品牌的可能性迅速下降。
3)条件反射的泛化给狗喂食的同时吹哨子。
重复多次以后,狗一听到哨声就分泌唾液,不过狗对各种哨声——响亮的,微弱的,高音的,低音的都起同样的反应,似乎不同的哨音在他们听起来没有什么区别。
关于消费者的记忆一、记忆的含义与作用记忆是获得信息并把信息储存在头脑里以备将来使用的过程。
《辞海》中“记忆”的定义是:“人脑对经验过的事物的识记、保持、再现或再认。
”这也是记忆过程的三个环节。
二、消费者记忆的心理过程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它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回忆和认知等基本环节。
(一)识记识记是识别和记忆往事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大脑接收信息并进行编码加工,从而形成暂时的神经联系。
从信息论的角度来看,信息输入(录入)和编码过程是记忆过程的最基本环节。
在购买活动中,消费者首先就是从识记商品开始以至完成最终的购买行为的。
(二)保持保持是指巩固已经识记的知识和经验,并对储存于脑中的事物进行进一步的加工与存储,使他们较长时间保持在脑中的过程,也就是信息的储存和继续编码的过程。
(三)回忆回忆也叫再现或重现。
是指过去曾反映过的事物虽然不在眼前,但现在却能把对它的反映重现在大脑中的过程,从信息论的角度来看,也就是输出信息的过程。
在购买活动中,消费者有时需要无意志努力的回忆,但更多的时候需要意志努力的回忆,回忆曾经见过或使用过的同类商品的有关信息,进行相互之间的比较以作出购买决策。
(四)认知认知也叫再认,是当过去感知或经历过的事物重新出现在眼前时能够辨别出,并确认自己曾经经历过的过程。
例如当消费者在商场中购物时,见到自己曾经使用过或在广告中感知过的商品时能够辨认出来,并且确认自己曾经接触过,这便是认知过程。
应该说,有很多好广告已经让人们牢牢记住了。
比如,英特尔的“蓝人乐队”广告等。
好的广告基本都采取比较安全的创意手法,不耀眼、不强势、不打扰,通过日积月累、精心维护将广告诉求内化为一种期待倾向,与人们的消费行为和生活方式融为一体。
相反,有一些广告虽然让人记住,却始终停留在识记阶段。
这些广告往往利用大量外部信息强行刺激受众,惹人厌烦。
这些“难看”的广告让人们记得特别牢,却留下不佳的大众印象,换句话说,它得到了品牌知晓度却缺少品牌美誉度。
一、名词解释1.扩展型决策: 是一种较为复杂的的购买决策, 它一般是在消费者介入度较高, 品牌间差异程度比较大, 而且消费者有较多时间进行斟酌的情况下所作的购买决策。
P322.有限型决策: 指消费者对某一产品领域或该领域的各种品牌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或者对产品和产品品牌的选择建立起了一些基本的评价标准, 但还没有形成对某些特定品牌的偏好, 因此还需要进一步搜集信息, 以便在不同品牌之间做出较为满意的选择。
P333.名义型决策: 实际上就其本身而言并未涉与决策, 消费者问题被意识到以后, 经内部信息搜集, 消费者脑海中马上浮现出某个偏爱的品牌或产品, 该产品或品牌随之被选择和购买。
P344.冲动性购买: 消费者在进入商店前并没有购买计划或意图, 而进入商店以后基于突然或一时的念头马上实施购买行动。
P655.消费者行为: 消费者行为是消费者在获取、使用、处置消费物品或服务所采取的各种行动, 包括先于且决定这些行动的决策过程。
P46.问题认知:消费者意识到理想状态和现实状态存在差距, 从而需要采取进一步行动。
P377.评价标准: 消费者在选择备选品时所考虑的产品属性或特征。
这些属性或特征与消费者在购买中所追求的利益、所付出的代价直接相关。
P56 8.联合分析法: 消费者对具有相同属性但不同水平的一系列产品做出整体偏好评价, 然后对数据进行分析, 得出各种属性与各种水平的相对重要性。
P599.编纂式规则: 消费者先将产品的各种属性按重要程度排序, 然后在最重要的属性上对各品牌进行比较, 在该属性上得分最高的品牌成为备选品牌。
P6310.消费者的需要: 消费者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匮乏状态, 即感到缺少点什么, 从而想获得它们的状态。
P12511.动机: 引起个体活动, 维持已引起的活动, 并促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作用。
P12712.形底原则: 人在对刺激物进行组织的过程中, 倾向于把刺激物分成两个部分: 一部分是形或图, 即在知觉范围内最受关注的那些因素;另一部分是刺激物中其余部分或对特定个体来说具有较小意义的那些因素, 构成了知觉背景或底色。
消费者行为学名词解释消费者行为:消费者为获取、使用、处置消费物品或服务所采取的各种行动,包括先于且决定这些行为的决策过程。
冲动性购买:(无计划购买)消费者在进入商店前并没有购买计划或意图,进入商店后基于突然或一时的念头马上实施购买行动。
动机:引起某种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该行为导向一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知觉:人脑对刺激物各种属性和各个部分的整体反应,对感觉信息加工和解释的过程。
学习:学习者因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
注意:个体对展露于其感觉神经系统面前的刺激物作出进一步加工和处理它实际上是对刺激物分配某种处理能力。
理解:个体赋予刺激物以某种含义或意义的过程。
态度:情感的表现,反映人们的好恶观。
情感和认知的统一,情感、认知和行为构成的综合体。
个人对某一客观对象所持的评价与行为倾向。
个性:人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品质的总和,决定着人们的行为方式。
自我概念:个体对自身一切的知觉、了解和感受的总和。
是个体对“我”或“我自己”的看法和感觉。
社会阶层:具有相同或类似社会地位的社会成员组成的相对持久的群体。
社会群体: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而产生相互作用的集体。
知觉风险:在产品购买过程中,消费者因无法预料购买结果的优劣而产生的不确定感。
表象:曾经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是想象的基本材料。
刺激的泛化:消费者对某种特定刺激所作的反应会扩大到其他相似刺激的反应中。
刺激的辨别:消费者将某一刺激与另一类似刺激相区分的学习过程。
消费者:购买、使用各种消费品或服务的个人或住户。
消费者购买决策:消费者谨慎地评价某一产品、品牌或服务的属性,并进行理性选择、购买能满足某一特定需要的产品的过程。
需要:个体缺乏某种东西时产生的一种主观状态,是客观需求的反映。
记忆: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基本环节。
信念:消费者持有的关于事物的属性及其利益的知识。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消费心理学习题库2017.12第一章复习题一、单选1、对消费者研究的角度不同,对消费者概念的界定也就不同,本课程研究的消费者范畴指的是()A、广义消费者B、狭义消费者C、现实消费者D、潜在消费者2、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有现实需求,并实际从事商品购买或使用活动消费者指的是()A、广义消费者B、狭义消费者C、现实消费者D、潜在消费者3、把消费者行为定义为“感知、认知、行为以及环境因素的动态互动过程,是人类履行生活中交易职能的行为基础”的是()A、恩格尔B、莫温C、所罗门D、美国市场营销协会4、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研究目的是帮助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掌握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特点及一般规律,从而为企业开展营销活动提供决策参考,这体现了该学科的()A、综合性特征B、经济性特征C、发展性特征D、应用性特征5、消费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正式诞生的标志是()A、1960年美国心理学会成立了消费心理学科分会B、1901年美国心理学家斯科特出版《广告心理学》一书C、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创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D、美国工程师泰勒创立了“泰勒制”6、最早研究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学者是()A、凡勃仑B、斯科特C、闵斯特伯格D、约翰华生7、最早研究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著作是()A、《有闲阶级论》B、《广告心理学》C、《广告原理》D、《工业心理学》8、行为主义心理学之父指的()A、凡勃仑B、斯科特C、闵斯特伯格D、约翰华生9、首先提出将心理学应用到广告活动中的是()A、斯科特B、卢因C、科特勒D、法约尔二、多选题1、以下哪些因素可能会形成潜在的消费需求?()A、需求意识不明确B、购买欲望不强烈C、购买能力不足D、缺乏有关的商品信息E、无需求2、消费者行为学在学科性质上的特点有()A、综合性B、宏观性C、应用性D、发展性E、微观性3、消费者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有()A、消费者的购买行为B、消费者的心理活动基础C、消费者群体的心理与行为D、市场营销与消费者心理E、消费者心理与社会环境4、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主要学科来源有()A、心理学B、社会学C、市场营销学D、经济学E、人类学5、个人消费的二重性指的是()A、宏观性B、微观性C、自然性D、社会性E、发展性6、本课程研究的消费者指的是狭义的消费者概念,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A、生产消费者B、生活消费者C、现实消费者D、潜在消费者E、以上所有选项都对三、判断1、狭义的消费专指个人消费,马克思称之为“原来意义上的消费”。
消费者的学习与记忆
案例一:猫天生会捉老鼠吗?
中国心理学家郭任远在1930年做了一个很有趣的实验。
他把小猫分为四组:第一组小猫出生后就与母猫隔离,不能看到母猫的捕鼠行为
第二组小猫与母猫一起生活,可以看到母猫的捕鼠行为
第三组小猫出生后就与母猫隔离,而与老鼠一起生活
第四组小猫看到老鼠就受到点击,形成了躲避老鼠的条件反射
这些小猫长大后,见到老鼠的反应就不-样:
第一组无动于衷;
第二组表现出捕鼠行为;
第三组即使见到别的猫抓老鼠,也不会去模仿;
第四组则是猫怕老鼠,见到老鼠就逃跑
问题:运用相关的消费者学习理论,解释一下上述案列。
答案:人类的后天行为和需要都是后天习得的。
消费者的行为和需要也是通过学习而得的。
学习理论将帮助我们了解消费者是如何积累信息、经验,从而形成指导其自身购买行为的知识。
案例二:1999年农夫山泉的广告开始出现在各类电视台,来势汹涌,到2000年便顺理成章地进入了三甲之列,实现了强势崛起。
中国的饮用水市场上就是竞争激烈、强手如云,农夫山泉能有如此卓越表现,堪称中国商业史上的经典。
而这个经典的成就首先启动于“农夫山泉有点甜”这句蕴含深意、韵味优美的广告语,它一经出现就打动了每一位媒体的受众,令人们牢牢记住了农夫山泉。
问题:为何会有如此非同凡响的效果?
答案:原因正在于它极好地创造了一个记忆点,正是这个记忆点征服了大量的媒体受众,并使他们成了农夫山泉潜在的消费者。
这种能让消费者快速、深刻记住企业对产品诉求的好方法就是记忆点创造法。
它的核心内容是:创造能让消费者记忆深刻的点,有了这个点才有了你的产品在消费者心中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