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研究平抛运动》教学设计范文文稿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12
实验:研究平抛运动【学情分析】1.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合运动、分运动以及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所遵循的规律;知道了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是处理曲线运动的基本方法;通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已经能用数码相机来研究物体的运动。
2.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设计不出验证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是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验装置。
3.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会采取的学习策略:分组讨论,向教师寻求帮助,实验探索,总结反思等。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什么是平抛运动;2.知道平抛运动的受力特点;3.理解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和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4.知道用描点的方法得到平抛运动轨迹;5.会用数码相机来研究物体的运动;6.知道利用平抛运动轨迹来分析平抛运动规律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设计验证抛运动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和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2.通过对平抛轨迹的分析,培养学生数据分析与处理能力;3.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发现规律,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探究的意义;4.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展示自然、生活和生产中平抛运动的例子,使学生认识到平抛运动的普遍性,同时认识到物理知识的社会价值;2.通过实验设计探究,培养学生的设计探究兴趣与热情;体验到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是匀速直线运动和在竖直方向是自由落体运动。
二、教学难点: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是匀速直线运动和在竖直方向是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验探索过程。
【教学过程】1.结合生活、生产实际,引入新课(1)展示生活、生产中的抛体现象,展示抛体现象的普遍性。
(2)利用对比实验,结合物理学的研究方法,揭示平抛运动的特点[对比实验]一只手一起抛出的两个金属球运动情况基体本相同;一只手一起抛出一个金属球和一个松软的纸团,它们的运动情况差异很大。
实验:研究平抛运动教学设计1. 引言平抛运动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初学者进一步理解物理学基础的关键之一。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们可以直观地观察和分析物体在平抛运动中的轨迹和速度变化,从而加深对平抛运动的理解。
2. 实验目标通过本实验,学生应该能够:1.了解平抛运动的定义和特点。
2.观察和描述平抛运动中物体的轨迹。
3.分析和计算平抛运动中物体的初速度和落地时间。
4.理解平抛运动的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3. 实验器材•平滑水平桌面或地面•移动计时器•米尺•小球4. 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器材,确保水平桌面或地面的平滑程度。
2.将小球放在桌面或地面的边缘,使其运动方向与水平面垂直。
3.同时开始计时器,并让小球从桌面或地面上抛出。
4.观察小球的抛出角度和轨迹,并用计时器记录小球从抛出至落地的时间。
5.重复上述实验步骤几次,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重复性。
6.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小球的初速度和落地时间。
7.比较不同条件下小球的初速度和落地时间的变化,分析结果并得出结论。
5. 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在实验中,我们记录了小球从抛出到落地的时间,并利用这些数据计算了小球的初速度和落地时间。
下面是一份示例实验数据记录表:实验次数抛出-落地时间 (s)1 0.752 0.893 0.784 0.805 0.87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小球的平均初始速度和落地时间。
假设小球的抛出高度为h米,则根据平抛运动的公式,小球的初始速度可以计算为:v = gt其中,g为重力加速度。
假设g为9.8 m/s^2,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小球的平均初始速度为:v = (0.75 + 0.89 + 0.78 + 0.80 + 0.87) / 5 * 9.8 = 8.4 m/s根据平抛运动的公式,小球的落地时间可以计算为:t = 2 * h / g假设小球的抛出高度为1米,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小球的平均落地时间为:t = 2 * 1 / 9.8 = 0.20 s6.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观察和分析了平抛运动中物体的轨迹和速度变化。
5.4 实验:研究平抛运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的运动特点。
2.掌握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的运动特点.过程与方法探究过程,体会平抛运动在竖直和水平方向的运动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设计平抛运动的轨迹,体会实验的步骤和艰辛。
【教学重点】平抛运动在竖直和水平方向的运动规律。
【教学难点】描绘平抛运动的轨迹。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复习旧知1.平抛运动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
2.平抛运动的规律我么今天就用实验的方法研究平抛运动。
新课讲解一、探究平抛运动物体在竖直方向的运动规律①猜测平抛运动的轨迹是一条曲线,且沿这条曲线越往下,曲线的切线方向越趋近于竖直方向,物体的速度方向也越来越趋近于竖直方向,如图所示,图中θ2<θ1。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可知v2>v1,由运动的分解不难得知,物体经过A、B两位置时竖直方向的分速度大小关系为v2y >v1y。
所以,物体在竖直方向的初速度为零且做加速运动,结合物体竖直方向只受重力作用这一因素,我们不难做出这样的猜测:平抛运动物体在竖直方向的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
②实验按图所示操作实验,如果小球A确实v 0v1v2v2yv1yθ2θ1如猜想的那样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那么A 、B 两小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应该相等,同时下落,同时着地。
仔细观察(不仅用眼看,更要用耳仔细听)可以得知,不管小球距地面的高度为多大,也不管小锤击打金属片的力度多大(小锤击打金属片的力度越大,A 小球水平抛出的初速度越大),两小球每次都是同时落地。
③ 结论 上述实验中,两小球每次都是同时落地,这说明两小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相等,也就说明了平抛运动物体在竖直方向的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
二. 探究平抛运动物体在水平方向的运动规律① 思路 要想知道平抛运动物体在水平方向上运动的特点,关键在于找到物体的水平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因此,我们可测量几段相等时间间隔内物体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移,找出其特点,看看这些位移是否相等。
平抛运动教案3篇一、教学设计思想1、依据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建立平抛运动的情景。
以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探究。
2、通过复习匀速直线运动和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结合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知识,学生建构平抛运动的规律。
而学生构建探究平抛的规律,要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
3、通过多手段教学,比如实验、媒体等,呈现多信息,吸引学生投入课堂。
4、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正面、积极的评价,让学生体会到成功感,激发学生潜能。
二、学习任务分析1、建立平抛运动的概念,并且能理解把平抛运动进行分解的研究思想。
2、在分解平抛运动之后,学生依据实验,再结合直线运动的规律,去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
在通过自己探究而得到的结果中,必然要加深对平抛运动的理解。
3、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要体验合作、学习合作。
4、在学习完平抛运动之后,布置学生设计验证平抛规律是小实验。
三、学习者分析1、生活经验:全体学生对平抛运动有一定的认识,较多的学生能自己举出生活中的例子。
2、知识基础:矢量的合成平行四边形定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直线运动的规律。
利用这些基础,多数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能建构出平抛运动的规律。
3、探究能力:学生具有初步的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有分析自由落体运动频闪照片的基础。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际例子,学生能得出平抛运动的概念,理解其条件和运动性质:理解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其加速度为g。
2、通过演示实验和探究分析,学生理解平抛运动可以看作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
3、通过规律的应用,学生掌握平抛运动的分解方法,并能用平抛运动规律解答相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小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
学生归纳出平抛运动的特点。
3、通过分析"平抛物体的闪光照片"和"平抛运动录像片",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成功。
教案模板平抛运动(共5篇)第1篇:平抛运动教案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平抛运动的特点是初速度方向为水平方向,只在竖直方向受重力作用,运动轨迹是抛物线。
2.理解平抛运动可以看作水平的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并且这两个运动互不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体会平抛运动规律的探究过程,体会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在探究平抛运动规律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重复多次实验,进行共性分析、归纳分类,达到鉴别结论的教育目的。
2.通过实验探究教学,并进行有效的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以此渗透刻苦学习、勤奋工作精神的美德教育。
教学重点1.学会自然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体验平抛运动规律的科学探究过程。
2.平抛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教学难点平抛运动的研究方法——可以用两个简单的直线运动来等效替代。
教学策略与手段教师演示、引导,学生实验探究,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课时安排:2课时教具准备:平抛运动演示仪、平抛竖落仪、平抛水平分解仪、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等教学流程:教学过程(第1课时在实验室进行)新课导入【生活再现】〖情景:〗展示多媒体Flash有声动画:在屏幕右上方事先设置好三个参数:飞机水平匀速飞行速度v机=80m/s,海面上敌船匀速航行速度v船=15m/s,飞机离海平面高度h=45m。
教师演示:当飞机飞至敌船正上方时,点击按钮。
观察到炸弹在敌船前方远处水面上“轰——”一声爆炸巨响。
师;当飞机在敌船正上方投弹时,能否击中敌船?生:(笑声)不能!师:知道如何调整战术吗?生:提前投弹!师:请哪位来试一试?(学生热情高涨,踊跃举手,教师把多媒体电脑的无线鼠标器传给一座位上的学生,学生连续操作几次,结果都没有击中敌船。
注意:这里教师有意设置v机=80m/s≠v船=15m/s,大大降低了学生“盲目”投弹的命中率。
)生:哎——(多数学生表示遗憾,刚才的热情“急剧降温”)师:看样子做一个飞行员可不容易,投弹要百发百中则更难!因为炸弹的运动是一种复杂的曲线运动,今天我们把所看到的炸弹的运动就叫做“平抛运动”,接下来我们一起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
实验研究平抛运动教案实验研究平抛运动教案一、实验目的:1. 通过实验观察和研究平抛运动的特点和规律;2. 掌握测量、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平抛运动是指在水平方向上以一定的初速度抛出物体,物体在竖直向上抛出的过程中的运动。
在忽略空气阻力和重力加速度随高度变化的影响下,物体的水平速度保持不变,竖直方向上受到重力的影响,运动轨迹为抛物线。
三、实验器材和材料:1. 平抛器2. 尺子3. 秤4. 计时器5. 实验数据记录表格四、实验步骤:1. 调整平抛器的投射角度为45°,并固定好。
2. 用尺子测量平抛器到地面的高度,并记录下来。
3. 在平抛器上放置一些物体,使其能够平抛出去。
4. 投掷物体时,启动计时器并同时抛出物体。
5. 当物体落地后,停止计时器并记录下所用的时间。
6. 重复上述实验步骤3-5,进行多次实验。
7.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物体的水平速度和竖直方向上的位移,并记录在实验数据记录表格中。
五、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时要小心操作,注意安全。
2. 实验数据要准确记录,实验结果要进行多次平均处理,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3.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六、实验数据记录表格:实验次数高度(m)时间(s)水平速度(m/s)竖直位移(m)123…平均值七、实验分析和讨论:1.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的平均水平速度和竖直位移是否满足平抛运动的特点和规律?2. 实验中是否有任何偏差和误差?如何减小和修正这些误差?3. 如果改变投射角度,物体的运动轨迹会有怎样的变化?请进行思考和讨论。
4. 对于平抛运动的应用,如何应用所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请进行思考和讨论。
八、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观察和研究了平抛运动的特点和规律,并掌握了测量、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
这对我们进一步理解和应用平抛运动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要继续深入研究和应用所学到的知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研究平抛运动的规律教学设计研究平抛运动的规律教学设计 作为⼀名⼈民教师,通常需要⽤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是⼩编收集整理的研究平抛运动的规律教学设计,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教材内容 分析平抛运动的规律是前⼀节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具体应⽤,是以后电磁场中带电粒⼦做“类平抛运动”的处理⽅法,因此这⼀节很重要。
教材主要通过实验及频闪照⽚来说明平抛在⽔平⽅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向做⾃由落体运动。
学⽣通过实验很容易体会到平抛与⾃由落体的等时性,但很难得出竖直⽅向就是⾃由落体。
另外频闪照⽚只有竖直⽅向的⽐较,没有⽔平⽅向的⽐较,学⽣不容易得出结论。
这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
本节课重点是明确平抛运动可以⽤两个简单的直线运动来等效代替,掌握平抛运动的规律。
难点是利⽤平抛运动规律说明运动轨迹,解决飞机投弹等实际问题。
由于本节课内容较多,所以利⽤平抛运动规律说明运动轨迹,即课本“多学⼀点”和“课题研究”内容,留给学⽣课后思考、研究。
⼆、教学思路设计 (⼀)教学⽬标设计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平抛运动是两个直线运动的合成:⽔平⽅向的匀速直线运动,竖直⽅向的⾃由落体运动。
2、掌握平抛运动的规律,会处理简单的问题。
3、应⽤平抛规律解决飞机投弹等实际问题。
过程与⽅法 1、通过实验和课件完成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培养观察能⼒和分析能⼒。
2、发挥数学⼯具作⽤,提⾼运⽤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
3、通过平抛运动的研究⽅法的学习,使学⽣能够综合运⽤已学知识,来探究新问题的研究⽅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平抛的理论推证和实验证明,渗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2、通过对平抛运动的研究,使学⽣了解到复杂的物理现象可以⽤简单的公式反映。
体现了物理公式的简单美。
(⼆)教学设备准备教材实验装置,教学⽹站,多媒体设备,频闪照相机,玩具⼸箭。
(三)学习者⽬前状态和任务分析知识⽅⾯:知道什么是平抛运动,理解曲线运动是直线运动的合成。
研究平抛运动实验(共6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研究平抛运动实验的资料6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实验:研究平抛运动》教案篇1实验:研究平抛运动描绘平抛运动的轨迹【方案一】平抛运动演示仪一、实验目的1.用实验方法描出平抛物体的运动轨迹。
2.从实验轨迹求平抛物体的初速度。
二、实验器材斜槽,铁架台,木板,白纸,小球,图钉,铅笔,有孔的卡片,刻度尺,重锤线。
三、实验原理平抛运动可以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
让小球做平抛运动,利用描迹法描出小球的运动轨迹,建立坐标系。
测出曲线上的某一点的坐标x和y,根据重力加速度g的数值、利用公式y=gt2/2 求出小球飞行时间t,再利用公式x=vt ,求出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
四、实验步骤1、安装调整斜槽:用图钉把白纸钉在竖直板上,在木板的左上角固定斜槽,可用平衡法调整斜槽,即将小球轻放在斜槽平直部分,能使小球在平直轨道上的任意位置静止,就表明水平已调好。
2、调整木板:用悬挂在槽口的重垂线把木板调整到竖直方向、并使木板平面与小球下落的竖直面平行。
然后把重垂线方向记录到钉在木板的白纸上,固定木板,使在重复实验的过程中,木板与斜槽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
3、确定坐标原点O:把小球放在槽口处,用铅笔记下球在槽口时球心在白纸上的水平投影点O,O即为坐标原点。
4.描绘运动轨迹:使小球每次从斜槽上的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滑下,可记录小球平抛轨迹上的一系列位置。
5、计算初速度:取下白纸,以O点为原点画出竖直向下的y轴和水平向右的x轴,用平滑的曲线把这些位置连接起来即得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轨迹。
在曲线上选取A、B、C、D、E、F六个不同的点,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出它们的坐标x和y。
用公式x=v0t和y=gt2/2计算出小球的初速度v0,最后计算出v0的平均值,并将有关数据记入表格内。
五、注意事项1、保证斜槽末端的切线水平。
2、方木板必须处在竖直面内且与小球运动轨迹所在的竖直平面平行,并使小球的运动靠近图板但不接触。
实验:研究平抛运动-人教版必修2教案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平抛运动的规律,并了解相关理论知识。
实验器材和材料•大理石球1个•直尺1把•纸张•停表1个实验原理平抛运动是指物体在一个平面内做匀速直线运动,并在竖直方向上做匀加速运动的运动状态。
其运动方程为:x=v0t$$ y = v_{0y}t - \\frac{1}{2}gt^2 $$其中x是水平方向位移,y是竖直方向位移,v0是初速度,v0y是初速度的竖直分量,t是运动时间,g是重力加速度。
实验步骤第一步:测定小球的初速度利用直尺将小球从台阶顶端放至地面,利用停表测定小球从放置到触地的时间t,计算小球的初速度:$$ v_0 = \\frac{h}{t} $$其中ℎ为小球所在台阶的高度。
第二步:观察小球的水平运动和竖直运动用手抛出大理石球,同时使用停表计时,观察小球的运动轨迹,记录小球从抛出到触地的时间t。
利用测得的小球初始速度和运动时间,计算小球的水平位移和竖直位移。
将数据记录在纸张上。
第三步:绘制小球的运动轨迹根据测得的实验数据,绘制出小球的运动轨迹。
绘制方法如下: - 计算小球运动的最大高度:$h = \\frac{v_{0y}^2}{2g}$ - 确定每个时间点小球的位置:x=v0t,$y = v_{0y}t - \\frac{1}{2}gt^2$ - 在纸上画出小球的轨迹:首先画出小球的投掷位置和最高处,然后再根据时间点画出中间轨迹,将各点连成曲线。
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得到的数据和运动规律,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 小球的水平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 小球的竖直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运动规律符合前面所述的运动方程; - 小球在抛出后会逐渐自由落体,并在达到最高点后逐渐下落,运动轨迹为平抛曲线。
实验总结通过本实验的操作,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了平抛运动的规律。
同时,我们也学习到了实验操作过程的重要性,需要注意物理量的测量及数据的记录,以便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
平抛运动教学设计平抛运动教学设计(通用9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平抛运动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平抛运动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际例子,学生能得出平抛运动的概念,理解其条件和运动性质:理解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其加速度为g。
2.通过规律的应用,学生掌握平抛运动的分解方法,并能用平抛运动规律解答相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学生能够提高观察、分析能力。
学生归纳出平抛运动的特点。
2.通过分解平抛运动,学生能够体验物理学中“化曲为直、化繁为简“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平抛运动的实例分析和学生实验,学生体验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物理的动力。
通过对实验的分析和探究,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体验研究的喜悦。
在分析研究的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交流,体验合作的成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平抛运动的概念和规律,以及规律的应用。
【难点】对平抛运动的两个分运动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实验观察、推理归纳、讲解法等。
四、教学过程环节一:新课导入粉笔头从桌面边缘水平飞出,观察粉笔头在空中做什么运动,这种运动具有什么特点,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平抛运动定义:将物体用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不考虑空气阻力,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所做的运动,叫做平抛运动。
举例:用力打一下桌上的小球,使它以一定的水平初速度离开桌面,小球所做的运动就是平抛运动,并且我们看见它做的是曲线运动。
分析:平抛运动为什么是曲线运动?(因为物体受到与速度方向成角度的重力作用)环节二:新课探究从受力情况看:a. 竖直的重力与速度方向有夹角,作曲线运动。
b.水平方向不受外力作用,是匀速运动,速度为V0。
c. 竖直方向受重力作用,没有初速度,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是自由落体运动。
平抛运动说课稿范文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简介这节课要探究的内容比较丰富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基础上给出了什么叫平抛运动提出了探究的问题: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探究的过程既有实验现象的观察又有分析、推理的过程还将实验现象与分析、推理结合起来探究出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运动规律(二)教学目标⑴知识与技能1.知道平抛运动的特点和规律2.知道平抛运动形成的条件3.理解平抛运动是匀变速运动其加速度为g4.会用平抛运动解答有关问题⑵过程与方法1.利用已知的直线规律来研究复杂的曲线运动渗透物理学“化曲为直”“化繁为简”的方法及“等效代换”“正交分解”的思想方法2.平抛物体探究实验中突出了“实验的精髓在于控制”的思想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际情景培养学生关注物理、关注生活的意识并且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应用物理知识的意识;使学生爱物理、爱生活(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平抛物体运动的特点和规律难点:平抛运动规律的得出过程二、学情分析深入的了解学生是上好课的关键我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分析如下:⑴高一学生已经具备较好的物理实验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⑵学生刚学习过直线运动规律对直线运动的分析方法记忆犹新;并在上一节中刚学过运动合成与分解的知识对这一分析曲线运动的方法并不陌生这为本节课在方法上铺平了道路;三、教法与学法为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主要采取以下的教学方法和学法教法:探究式教学法和情景创设教学法学法:以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为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四、教学过程设计“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鱼”教是为了不教根据本课题的特点和学生的基本情况我作如下的教学设计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组织活动设计意图㈠情景创设引入课题创设情景:从水平飞行的飞机上空投物资;(视频)引问:请同学描述上述物体运动的轨迹和运动性质(演示I)用力弹一下放在桌面上的小球使它以一定的水平初速度离开桌面让同学观察小球离开桌面后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重复两次让同学们能够清楚地观察提出问题:请同学们分析一下小球为什么会做曲线运动呢情景创设教学法:从生活情景中构建物理情景以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联系物理的习惯同时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和积极性㈡交流与讨论及猜想接着说明刚才的实验中我们在观察小球做平抛运动时发现小球在水平向前动的同时在竖直方向上有下落的运动那么这两个方向上运动只具有什么特点呢猜想:平抛运动水平方向是不是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是不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如何验证我们的猜想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问题通过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精神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㈢实验与探究Ⅰ探究平抛运动水平方向的运动规律(演示2)在如同2所示的装置中两个相同的弧形轨道M、N分别用于发射小铁球P、Q;两轨道上端分别装有电磁铁C、D调节电磁铁C、D的高度使AC=BD从而保证小球PQ在轨道出口处的水平初速度VO相等将小铁球P、Q分别放在电磁铁C、D上然后切断电源使两小球能以相同的初速度VO同时分别从轨道M、N的下端射出实验结果是两球发生碰撞增加或者减小轨道M的高度实验结果都是一样教师引入问题:这个实验结果得出什么结论通过老师的演示实验培养学生探究物理规律的方法和过程以及归纳物理现象的能力利用已知的直线运动的规律来探究复杂的曲线运动渗透物理学“化曲为直”、“化繁为简”的方法㈣实验与探究Ⅱ教师创设问题:既然平抛物体水平方向上作匀速直线运动那么它在竖直方向上作什么样的运动我们如何探究呢[演示3]用平抛运动演示器做实验如图所示用小锤击打弹性金属片C使A球沿水平方向飞出做平抛运动与此同时B球被松开做自由落体运动改变实验装置离地面的高度多次实验两球总是同时落地(用耳朵听声音)问题创设:A、B两球同时落地的现象得出什么结果进一步提问:为什么可以下这样的结论呢我们可以运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得到平抛物体在任一时刻的位置坐标x、y以及水平速度VO和竖直速度Vy我们设物体以初速度水平VO抛出它在飞行过程中在时间t内的水平位移x和竖直位移y应如何表示呢学生:x=VOty=gt2教师:我们要求出物体在t秒末的速度求呢(如图所示物体在t秒末位于B点)课外探究用摄像机拍摄小球的下落过程输入电脑由视频工具按帧播放小球下落过程抓图、通过PhotoShop软件处理将各帧图像叠合从而得到小球运动轨迹通过叠合照片与实际实验装置的大小比例可分析小球的运动师生共同总结平抛运动规律:速度:水平方向:Vx=V0竖直方向:Vy=gt合速度大小:合速度方向:位移:水平方向:X=V0t竖直方向:合位移大小:合位移方向: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讨论交流得出结论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精神通过分析、归纳出平抛物体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培养学生处理信息、推理、归纳的能力突出一条研究物理科学的一般思想方法的主线:观察现象——初步分析——猜想──实验探究──得出规律──重复实验──鉴别结论──追求统一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分析归纳能力使问题更加深化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外探究扩大学生的视野同时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来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到电脑带给人类的好处㈤巩固练习例:一架装载抗洪救灾物资的飞机在距地面500m高处以80m/s 的水平速度飞行为了使救灾物资准确地投中地面目标飞行员应在距目标水平距离多远的地方投出物资(不计空点阻力)作业:63页2、3题通过接近生活的问题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㈥板书设计平抛物体运动一、平抛运动概念只受重力的作用初速度为水平方向的抛体运动叫做平抛运动二、水平方向的运动规律Vx=V0X=V0t三、竖直方向的运动规律Vy=gt能有效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和内容。
平抛运动教案范文(精选6篇)【范文大全】物体以一定的初始速度水平投掷。
如果物体只受重力影响,这种运动称为平抛运动。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平抛运动教案的文章6篇 ,欢迎品鉴!【篇一】平抛运动教案一、教学设计思想1、依据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建立平抛运动的情景。
以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探究。
2、通过复习匀速直线运动和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结合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知识,学生建构平抛运动的规律。
而学生构建探究平抛的规律,要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
3、通过多手段教学,比如实验、媒体等,呈现多信息,吸引学生投入课堂。
4、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正面、积极的评价,让学生体会到成功感,激发学生潜能。
二、学习任务分析1、建立平抛运动的概念,并且能理解把平抛运动进行分解的研究思想。
2、在分解平抛运动之后,学生依据实验,再结合直线运动的规律,去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
在通过自己探究而得到的结果中,必然要加深对平抛运动的理解。
3、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要体验合作、学习合作。
4、在学习完平抛运动之后,布置学生设计验证平抛规律是小实验。
三、学习者分析1、生活经验:全体学生对平抛运动有一定的认识,较多的学生能自己举出生活中的例子。
2、知识基础:矢量的合成——平行四边形定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直线运动的规律。
利用这些基础,多数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能建构出平抛运动的规律。
3、探究能力:学生具有初步的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有分析自由落体运动频闪照片的基础。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际例子,学生能得出平抛运动的概念,理解其条件和运动性质:理解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其加速度为g。
2、通过演示实验和探究分析,学生理解平抛运动可以看作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
3、通过规律的应用,学生掌握平抛运动的分解方法,并能用平抛运动规律解答相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小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
一、教案基本信息平抛运动物理教案范文课时安排:2课时年级与科目:高中物理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抛运动的概念及特点;2. 掌握平抛运动的规律和公式;3. 能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平抛运动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平抛运动的概念及特点;2. 平抛运动的规律和公式。
难点:1. 对平抛运动规律的理解和应用;2. 处理复杂情况下的平抛运动问题。
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平抛运动的特点;2. 采用讲解法,讲解平抛运动的规律和公式;3. 利用物理实验和模拟实验,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平抛运动;4.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案、PPT、教学视频等教学资源;2. 实验器材:小球、抛球器、计时器等;3. 练习题及答案。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平抛运动?它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板书。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平抛运动的概念及特点;2. 讲解平抛运动的规律和公式;3. 引导学生理解平抛运动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三、实验演示(10分钟)1. 教师演示平抛运动的实验;2. 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验证平抛运动的规律。
四、练习与讲解(10分钟)1. 学生完成练习题;2. 教师挑选部分题目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疑问。
第二课时一、复习与导入(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复习平抛运动的概念及特点;2. 提出问题:“如何解决平抛运动问题?”二、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展示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3. 教师点评并讲解解决方案。
三、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2. 强调平抛运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课后作业(5分钟)1.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2. 教师布置作业,强调作业要求。
五、板书设计平抛运动的特点:1. 初速度水平;2. 仅受重力作用;3. 运动轨迹为抛物线。
平抛物体的运动是一种典型的匀变速曲线运动,它体现了处理复杂的曲线运动的基本方法。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平抛运动》优秀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下面是白话文整理的《平抛运动》优秀教学设计(3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平抛运动》优秀教学设计篇一授课课题平抛运动教材分析平抛物体的运动是曲线运动一章的重点,是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曲线运动,是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知识的第一次应用,是理解和掌握其它曲线运动的基础。
平抛物体的运动是一种典型的匀变速曲线运动,它体现了处理复杂的曲线运动的基本方法——先分解成几个简单的直线运动——再进行合成,从而理解运动的独立性原理和叠加原理,并且会利用这种方法解决问题。
本节的内容较简单,得出结论也并不难,但是用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分析问题的方法,是运动学中常用的一种重要的研究问题的方法,本节的重点是掌握平抛运动的研究方法,使学生学会用运动的分解和合成来研究复杂的曲线运动,并通过实验探索分析、归纳出其运动规律是本节的难点。
学情分析认识平抛运动采用的是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它是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这种方法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学习中学生已有基础,因此,在教学中应让学生主动尝试应用这种方法来解决平抛物体运动规律这个新问题。
这一学习过程的经历,能激发学生探究未知问题的乐趣,领悟怎样将复杂的问题化为简单的问题,将未知问题化为已知问题。
让学生真正理解运动合成与分解这种方法的意义,理解为什么平抛运动可以分解成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
日常生活中平抛运动的现象也较多,通过与生产、生活的联系,可以使学生更深入了解这两种运动的规律。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抛体运动,知道什么是平抛运动;(2)知道平抛运动的受力特点,会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方法分析平抛运动;(3)掌握平抛运动的规律,会处理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1)通过举例、实验,完全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平抛运动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平抛运动的概念,理解平抛运动的特点。
2. 使学生掌握平抛运动的规律,能够运用物理学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平抛运动的概念及特点2. 平抛运动的规律3. 平抛运动的实际应用4. 实验操作与数据分析5. 拓展与思考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抛运动的概念、特点、规律及实际应用。
2. 教学难点:平抛运动的规律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平抛运动的概念、特点、规律及实际应用。
2. 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平抛运动的现象。
3. 运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并解决实际问题。
4.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抛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引出平抛运动。
2. 讲解平抛运动的概念与特点:讲解平抛运动的概念,分析其特点。
3. 阐述平抛运动的规律:讲解平抛运动的规律,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
4. 应用平抛运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通过示例,引导学生运用平抛运动规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5. 实验演示与数据分析: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分析数据,验证平抛运动规律。
6. 拓展与思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平抛运动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7. 总结与评价: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8.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有关平抛运动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9.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情况进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10. 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平抛运动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教学评估1. 评估内容:学生对平抛运动概念、特点、规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评估方法: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实验报告、课后访谈等。
3. 评估标准:能正确描述平抛运动的概念和特点;掌握平抛运动的规律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具备基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实验:研究平抛运动》教学设计设计思想本节教学内容的基本特点:本节是学生动手实验,通过学生实验描绘平抛物体运动的轨迹,在此基础上研究平抛运动的特点。
由于有很多的实验方案可以选择,这为学生探究提供条件。
同时本节涉及很多的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是运动学和动力学知识在平抛运动中的具体应用,可以多方面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本节内容在章或单元中的地位:本节是一个重要的学生实验,既是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一次在曲线运动中的具体应用,也是上一节中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方法的延续和应用,由于是学生实验,为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和科学素养提供很好的机会,教师应充分重视此节课。
教学的总体目标、学生的情况:本节课主要采用的启发式教学方式和问题探究的教学模式,逐步引导学生认识事物的本质。
在描绘平抛运动的轨迹,研究平抛运动的特点的过程中,求初速度是利用物理理论知识,但如何准确描绘出轨迹则是关键。
学习中,老师引导学生多设计一些实验方案,鼓励学生创造新的、简易可行的实验方法,可以是成品仪器,也可以用常见的日常用品组成实验器材,从实验方法上可能既有简单、原始的实验方法,也可能有应用现代科技手段数码相机的方法,并且引导学生对不同方法进行比较,分析不同实验的优缺点,同学们通过分析比较,选出本次实验描绘平抛运动物体轨迹的方法。
再在此基础上学生动手实验,描绘平抛运动的轨迹,并利用得到的平抛轨迹,研究平抛运动的特点。
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本节课主要分为三大部分:一是引导学生设计一些实验方案,通过交流,分析比较各实验方案的优点和不足,并据此和实验资源选择恰当的实验方案;二是根据选择的实验方案,学生动手实验,描绘平抛运动的轨迹;三是利用得到的平抛运动的轨迹,研究平抛运动的特点。
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平抛运动的条件和相应控制方法;(2)知道用实验获得平抛运动轨迹的方法;(3)知道判断运动轨迹是否是抛物线的方法;(4)知道测量初速度时需要测量的物理量;(5)会推导平抛初速度的表达式,会计算平抛运动的初速度。
《实验:研究平抛运动》教学设计《实验:研究平抛运动》教学设计
北京市八一中学杨清源
设计思想
本节教学内容的基本特点:本节是学生动手实验,通过学生实验描绘平抛物体运动的轨迹,在此基础上研究平抛运动的特点。
由于有很多的实验方案可以选择,这为学生探究提供条件。
同时本节涉及很多的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是运动学和动力学知识在平抛运动中的具体应用,可以多方面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本节内容在章或单元中的地位:本节是一个重要的学生实验,既是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一次在曲线运动中的具体应用,也是上一节中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方法的延续和应用,由于是学生实验,为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和科学素养提供很好的机会,教师应充分重视此节课。
教学的总体目标、学生的情况:本节课主要采用的启发式教学方式和问题探究的教学模式,逐步引导学生认识事物的本质。
在描绘平抛运动的轨迹,研究平抛运动的特点的过程中,求初速度是利用物理理论知识,但如何准确描绘出轨迹则是关键。
学习中,老师引导学生多设计
一些实验方案,鼓励学生创造新的、简易可行的实验方法,可以是成品仪器,也可以用常见的日常用品组成实验器材,从实验方法上可能既有简单、原始的实验方法,也可能有应用现代科技手段数码相机的方法,并且引导学生对不同方法进行比较,分析不同实验的优缺点,同学们通过分析比较,选出本次实验描绘平抛运动物体轨迹的方法。
再在此基础上学生动手实验,描绘平抛运动的轨迹,并利用得到的平抛轨迹,研究平抛运动的特点。
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本节课主要分为三大部分:
一是引导学生设计一些实验方案,通过交流,分析比较各实验方案的优点和不足,并据此和实验资源选择恰当的实验方案;
二是根据选择的实验方案,学生动手实验,描绘平抛运动的轨迹;
三是利用得到的平抛运动的轨迹,研究平抛运动的特点。
三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平抛运动的条件和相应控制方法;
(2)知道用实验获得平抛运动轨迹的方法;
(3)知道判断运动轨迹是否是抛物线的方法;
(4)知道测量初速度时需要测量的物理量;
(5)会推导平抛初速度的表达式,会计算平抛运动的初速度。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设计实验,体会物理问题的探究思想和实验设计思想,了解设计实验的基本方法;
(2)会用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分析抛体运动;
(3)进一步掌握可以根据物体初速度和受力确定物体的运动规律;
(4)体会并理解在平面上应用牛顿定律的方法;
(5)学会化曲线为直线的物理思想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鼓励学生去创新和实践,提倡
多动脑、动手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和创新品德的培养;
(2)在探讨实验方案时,不同学生可能有不同的想法,学生的特长和爱好可以充分发挥,让学生体验到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愉悦;
(3)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精神,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养成在合作中既坚持原则又尊重他人的习惯;
(3)在上一节对平抛运动规律的学习的基础上,通过这一节学生的动手实验,将感性认识和理性思维相结合,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4)体会物理之美,仪器之美。
教学重点
描绘平抛物体运动的轨迹;研究平抛运动的特点
教学难点
描绘平抛物体运动的轨迹
教学资源
课文图5.4-2所示器材,或课文图5.4-3所示的器材,或平抛实验仪;斜槽、木板、白纸(可先画上坐标格或用坐标纸)支架等;刻度尺,数码相机,开口玻璃瓶,两个直玻璃管,吸管帽,红墨水等
教法设计
启发式教学,探究模式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图
生活实例中的留迹法?物理留迹法?实验方案设计、分析与选择?学生动手实验?得到轨迹点或照片?描绘轨迹?判断轨迹?应用轨迹求初速度?课堂总结与回顾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题引入:简单介绍“留迹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价值和应用,及其在本节课中的应用
第一部分
实验方案探讨:
学生设想各种对于平抛运动的留迹法,并相互交流讨论不同方法的优点和不足,
同学们通过分析比较,选出本次实验描绘平抛运动物体轨迹的方法。
第二部分
学生动手实验:
在选出本次实验描绘平抛运动物体轨迹的方法的基础上学生动手实验,描绘平抛运动的轨迹
第三部分:
研究平抛运动特点:利用得到的平抛轨迹:
1.判断平抛运动的轨迹是不是抛物线;
2.计算平抛物体的初速度
课堂练习
课堂小结
提问:你们旅游过吗?请一位同学描述某次旅游经过的主要地点。
板书学生所述地点图,用粉笔将这些点连起来,得到旅游路线图。
小结:两种轨迹图对应两种绘轨迹方法──粉笔的完整轨迹和旅游同学的由一系列点得到的
旅游路线(轨迹)图。
日常生活中还有成长日记,生活日记,森林迷路时做标记……
平抛运动在空中一瞬即逝,优美的曲线随即成为历史,没有留下什么具体的可供操作的东西,无法研究平抛运动。
要详尽研究平抛运动的特点,必须先得
到其运动轨迹。
提问:我们如何得到平抛物体的运动轨迹?可以从上述两种留迹法得到启发吗?请设计实验方案。
学生提出的方案可能有以下几种,引导学生分析各个方案:
(1)小球碰铅笔尖法:教材P12—参考案例1(下图)
(2)细水柱法,P12—参考案例2
(3)连拍照片法,教材P12—参考案例3
(4)用相机增长曝光时间,得到一段轨迹的照片
(5)过纸板小孔法,
(6)碰撞实验器,教师介绍仪器
(8)磁粉板留迹法(完整轨迹)
总结:
1.好的实验设计应兼顾哪些问题?
归纳总结:安全(人身和仪器)、成功率高、仪器简单,操作容易、误差小、效率高,可重复性强等等;
2.根据不同方案的分析,结合本校
实际,选择恰当的方案──我们用碰撞实验器,和细水柱法。
借助PPT文件,显示下列问题
为在实验中得到较准确的轨迹,请思考下列问题:
1.我们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如何控制其条件?
2.如何保证每次实验v0相同?
3.小球平抛的抛出点在哪?如何确定?
4.实验中与斜面轨道不光滑有关吗?为什么?
5.根据得到的实验轨迹点,如何描绘平抛运动的轨迹?
6.实验需要哪些器材或仪器?
教师个别指导,随时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
如何判断平抛运动的轨迹是不是抛物线?
提问:还有什么方法知道得到的轨迹是否是抛物线?
2.计算平抛物体的初速度:
(1)测量初速度时需要测量的物理
量有哪些?
(2)如何推导平抛初速度的表达式?
(3)计算平抛运动的初速度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能否设计更好的实验方案?此节课我们用到了哪些物理方法和思想?
回忆,思考并回答问题
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学生交流方案,
1.指出各方案的优点,
2.指出各方案的不足,
3.如何改进方案
简单,方便,但在确定轨迹点时误差大,可以加竖直线减小误差
如果能保证初速度水平,用数码照相机拍照,效果可能很好(提供器材)
图象准确,但将不同图片合一需要计算机技术
方法简单,轨迹准确,但长度有限,处理不方便
简单,方便,让小球速度垂直通过小孔可以减小误差
仪器设计巧妙,误差较小,考虑比较全面
着重理解铅垂线,水平仪,挡板的作用
完整的轨迹,但轨迹不清楚
学生思考,体会
讨论并回答:
学生动手操作实验
用碰撞实验器,
细水柱法
学生处理轨迹图象和处理数据,得出结论
方法1:用碰撞实验器得到的轨迹
在画出的x轴上由o点起取等距离的点,A1,A2,A3,A4,再由轨迹曲线测量出各点所对应的下降的高度,看这些高度的比值是否近似等于1:4:9……从而检查实验的结果误差的大小。
方法2:用细水柱得到的照片:
用事先做好的方格图套在图片上,可以快速检验如图
y一x2图,判断是否是过原点直线
根据坐标中轨迹上某点的xy,结合
下式可求v0,
得出实验结论:
(1)实验得到的轨迹是否是抛物线;
(2)平抛物体的初速度多大。
思考,计算,得出结论
并且课后动手实验
思考,回答
创设轻松愉快的情景
让学生体会“留迹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价值和应用,及其在本节课中的应用──重视方法
生发散思维,创新精神
交流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精神,质疑精神和坚持原则,求真务实的态度
鼓励学生去创新和实践,提倡多动脑、动手的创新精神,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和创新品德培养过程,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体会物理方法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体会此仪器的优点,体会物理之美
注重物理问题的探究思想和实验设计思想,了解设计实验的基本方法
众中选优原则和联系实际的原则
知道平抛运动的条件和相应控制方法
通过分一系列思考题,加深对实验原理的理解,为后面的动手实验作好准备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会处理实验操作结果,进一步理解实验原理
知道判断运动轨迹是否是抛物线的方法
进一步强调物理思想和方法──-化曲线为直线
会用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分析抛体运动
理解实验目的,知道实验的意义,培养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