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14001法律法规符合性评价表
- 格式:xls
- 大小:76.50 KB
- 文档页数:40
监视和测量及符合性评价控制程序1 目的:对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运行与活动的关键特性进行监视和测量,对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遵循情况进行定期评价,以确保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2 适用范围:适用于对环境绩效,运行控制,环境目标和指标完成情况的监视和测量;适用于对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遵循情况的定期评价.3 定义:无4 职责:4.1 行政部负责对有关的运行控制,环境目标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负责对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遵循情况进行定期评价;负责联络法定监测部门对公司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定期检测;4.2 物控部负责能源使用情况的统计;4.3 行政部负责废弃物的处理并统计其排放量4.4 各部门负责相应的环境绩效数据的监测.5 工作程序5.1 监视和测量及符合性评价的内容:5.1.1 环境绩效数据的监视和测量,如污染物的排放量/浓度,能源的消耗量等;5.1.2 运行控制实施情况的监视和测量5.1.3 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的完成情况的监视和测量5.1.4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遵循情况的评价;5.2 环境绩效数据的监视和测量:各部门依据有关文件对环境绩效数据进行监视和测量.目前的测量项目包括:车间、厂界噪声、废气量排放、废水排放监测、固体废弃物排放量的分类统计;能源消耗统计.监测结果应记录于相应的表格中.5.3 运行控制情况的监测: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的运行控制情况随时进行检查,确保部门的运行符合有关程序,作业指导书的要求.管理部对各部门的运行控制情况随进进行监督检查,并每三个月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检查结果记录在“运行控制监控表”中.5.4 环境目标指标管理方案的完成情况的检查:管理者代表每半年对各部门的环境目标指标环境管理方案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检查结果记录在“环境目标指标管理方案完成情况检查表”中.5.5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遵循情况的评价:行政部每年对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遵循情况进行评价.评价时要针对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条文,逐一。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识别、获取及合规性评价控制程序1. 目的准确识别、获取和更新与公司活动、产品和服务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并进行有效评价,确保公司遵守和符合这些要求。
2. 范围适用于公司活动、产品和服务所涉及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控制。
3. 职责·安全环保部是本程序的主管部门,负责公司适用组织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识别、获取和更新结果的汇总;负责组织评价公司对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遵守情况;负责协助相关部门进行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识别、获取和更新和遵守情况的评价;监督检查本程序的执行情况。
·各部门负责识别、获取、更新与本部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负责评价本部门对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遵守情况;并及时将识别、获取、更新和合规性评价结果传递给安全环保部;负责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相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宣传教育并贯彻执行。
4.工作程序4.1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范围及其识别、获取途径4.2.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识别、获取及更新。
·各部门应按上表中的获取途径或其他途径。
及时识别获取及更新本部门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各部门在识别和获取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后,依据公司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以及特性,对照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适用范围来判定这些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适用性,将识别及获取的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汇编成册,并将其中的适用条款号摘录出来,填写《部门适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清单》一式两份,经本部门负责人审批后存档一份,另一份连同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内容电子文档报安全环保部。
·安全环保部按照各部门报来的《部门适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清单》,汇总形成《公司适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清单》,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并以受控文件形式下发至各相关部门,连同其中的适用条款内容以局域网形式发布。
·当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发生变化时,各部门应重新识别和获取最新版本,并及时更新本部门《部门适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清单》及相关条款,并报安全环保部对《公司适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清单》及相关条款内容进行更新。
通过018.10.26修订国环境保护税法环保法律法规识别与合规性评价清单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2017年6月27日修订2005年4月1日起实施修正法》号发布 根据2017年7月16日《国务保护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信息公开办法》发布2014.1.121由环境保护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2015年1月1日起施行。
苏省第十三届人2018年3月28日修正防治条例第二十二条排放工业废气或者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的排污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监测规范自行或者委托有资质的监测机构监测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记录、保存监测数据,确保监测数据真实、可靠,并通过网站或者其他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向社会公开。
监测数据的保存时间不得低于三委托第三方进行废气检测符合第三十五条 企业应当使用资源利用率高、污染物排放量少的工艺、设备,采用最佳实用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减少大气污染物的产生。
安装最新的废气治理设施符合第三十七条 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的,排污单位应当安装收集净化装置或者采取其他措施,达到国家和省规定的排放标准或者其他相关要求。
禁止直接排放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
已遵守符合第三十八条产生挥发性有机物废气的生产经营活动,应当在密闭空间或者设备中进行,并设置废气收集和处理系统等污染防治设施,保持其正常使用;造船等无法在密闭空间进行的生产经营活动,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挥已遵守符合第十三条新建、改建、扩建排放挥发性有机物的建设项目,应当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新增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总量指标的不足部分,可以依照有关规定通过排污权交易取得。
已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符合第十五条排放挥发性有机物的生产经营者应当履行防治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的义务,根据国家和省相关标准以及防治技术指南,采用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技术,规范操作规程,组织生产经营管理,确保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符合相应的排放标准。
采取催化燃烧喷淋等方式符合第十六条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应当在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规定的时限内按照排污许可证载明的要求进行;禁止无证排污或者不按证排污。
ISO9001、ISO14001、ISO45001三标一体内部审核检查表XXX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检查表本审核标准适用于1.理解组织及其环境2.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3.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4.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1.理解组织及其环境2.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3.确定环境管理体系的范围4.环境管理体系GB/1.理解组织及其环境2.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3.确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范围4.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涉及主要职能部门,审核要点如下:1.组织是否监视和评审与其目标和战略方向相关的外部和内部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对质量管理体系预期结果的影响?2.组织是否确定了与管理体系有关的所有相关方,并对这些相关方制定相关要求并进行了监视和评审?3.组织是否确定了管理体系的范围,并对这些信息形成了相关文件?组织管理体系对标准条款是否剪裁?如有,所剪裁条款中过程确凿没有?4.组织是否按照标准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管理体系?5.组织管理体系过程是否被确定和管理?过程间顺序及关系是否被确定和管理?6.组织管理体系关键过程所需资源和信息是否充分,足以支持过程有效运行和监控?7.组织管理体系及过程测量和监控点是否确定并有效?对测量和监控结果是否有分析、改进活动?此外,最高管理者的领导作用和承诺也是审核的重点之一。
最高管理者需要传达满足顾客要求的重要性,并提供身体力行的证据。
组织应评价其行为和结果是否符合适用的法律法规,并采取改进措施。
最高管理者还需要制定方针和目标,并使其成为组织焦点和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管理体系的宗旨。
审核记录包括以上内容,以及组织确定的适用的法律法规、分管部门是否清楚并得到有效执行等信息。
7.1.3 基础设施为了确保产品符合性,组织必须具备哪些基础设施?这些设施是否得到维护并能够持续满足运行要求?基础设施的选址和布置是否适宜,有利于确保组织的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组织对实现产品符合性有重要影响的建筑物和工作场所是否足够(如面积)和适宜(如位置)?组织有哪些过程设备?这些过程设备的技术状态和技术性能是否能够确保实现产品的符合性?组织通过哪些维护方式、手段和过程来确保关键设备的技术状态良好?组织有哪些硬件和软件?这些硬件和软件配置是否充足、适当,并得到维护和控制?组织为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的支持性服务(如运输和通讯)是否确定、完整、快捷、准时,并得到有效维护?7.1.4 过程运行环境为了实现产品的符合性,组织必须识别和管理哪些重要工作环境因素(包括人和物理的因素)?组织为保证产品质量所确定的工艺卫生环境要求(如光亮度、温湿度、噪声和粉尘等)是否充分、适宜,并得到控制?组织为保护员工身心健康和安全,确保工作质量和效率,是否识别并采取措施消除工作过程中的有害因素,预防事故和错误过程(活动)?工作环境中人、物和场所的配置和结合是否满足员工的工作需要?是否满足产品质量控制的需要?是否有利于建立和保持安全、文明的工作环境?7.1.5 监视和测量资源组织的测量和监视装置是否根据质量控制、保证和改进要求配置?所配置的测量和监控装置能力是否满足规定要求?组织已规定了哪些监视和测量活动?组织通过建立哪些过程,确保上述活动可行并与监视和测量要求相一致的方式实施?组织是否建立了测量设备量值传递系统,可追溯至国际或国家承认的测量基准?组织是否建立了测量设备系统?所有测量设备校准均已纳入校准系统,并规定了校准或验证周期?测量是否已按规定周期或在使用前得到校准或验证?当测量设备校准或验证没有国际或国家承认的测量基准时,组织是否制定用于校准或验证的文件?测量设备校准或验证结果是否建立记录并予保持?是否建立标识,用于确定其校准状态?测量设备调整或再调整情况、方法及要求是否明确?调整过程是否受控,防止调整使测量结果失效的措施有哪些并被实施?8.当测量设备不符合要求时,组织是否对以往测量结果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并记录?是否采取了适当措施来处理该设备和任何受影响的产品?9.在初次使用计算机软件之前,是否确认并记录其是否满足预期用途的能力?对需要重新确认的情况是否规定、实施并记录?10.是否确定并实施了测量设备在校准周期以外需要重新校准的情况?11.在测量设备搬运、维护和贮存期间,是否采取了适宜的防护措施,以防止其损坏或失效?7.1.6 组织知识7.2 能力公司是否获取并利用必要的知识?目前公司具备哪些知识?知识是如何进行管理和控制的?1.组织是否确定了岗位基本培训要求(应知应会)?主要关键岗位上岗员工是否达到了岗位应知应会要求?2.是否针对组织发展和个人成长必须具备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提出了新的培训要求?3.组织的培训资源(包括师资、教材、场所、设施、经验和工具等)是否充足适宜?4.是否安排了计划,并分层分类培训,以确保按需培训和学以致用?5.组织是否注重能力(如技术能力、管理、交往能力)培训?是否注重意识(参与意识、质量意识)培训?在实际工作中,员工是否具备要求的知识、意识和能力?6.组织是否对所开展的培训进行有效性评价?所采取的评价方法(包括考核实例、观察、问卷等)是否有效适宜?7.员工是否建立并保持了教育、培训、技能和经历的记录?7.3 意识相关人员是否明白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针?是否明了相应的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是否认识他们的工作的重要性及其对整个管理体系的贡献?是否认识不符合要求所造成的后果?1.在内部沟通中,最高管理者是否发挥了主动主导作用,以确保在不同的层次和职能之间进行有效、充分的沟通?2.在自上而下沟通过程中,组织采取了哪些沟通方式(如例会制度)?在自下而上沟通过程中,组织采取了哪些沟通方式(如报告制度)?在横向与斜向沟通过程中,组织是否采取了措施防止混乱,避免破坏统一指挥系统?在内部沟通过程中,是否存在主要障碍?7.4 沟通7.4.1 总则7.4.2 内部信息交流7.4.3 外部信息交流7.5 文件化信息7.5.1 总则7.5.2 成文信息7.5.3 记录文件的控制审、验证活动?5.设计和开发策划是否考虑了产品的生命周期,包括设计、生产、使用、维护和处理?是否考虑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6.设计和开发策划是否充分考虑了风险管理和控制,包括产品安全、合规性和可靠性等方面的风险?7.设计和开发策划是否充分考虑了人员、资源和时间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设计和开发的顺利进行?8.3.3设计和开发输入1.设计和开发输入是否充分、准确、明确,并符合顾客要求和法律法规的要求?2.设计和开发输入是否包含了产品的功能、性能、可靠性、安全性、合规性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要求?3.设计和开发输入是否包含了生产、使用、维护和处理等方面的要求?4.设计和开发输入是否包含了人员、资源和时间等方面的要求。
适用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合规性评价记录表.适用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合规性评价记录表1. 引言适用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合规性评价记录表是一种用于评估企业或组织在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合规性的工具。
该记录表旨在帮助企业识别和评估与相关法律法规的合规程度,为企业提供合规修正的依据。
2. 目的适用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合规性评价记录表的主要目的是评估企业或组织在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合规性水平。
通过填写该记录表,可以帮助企业发现存在的合规性风险和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以确保企业的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保护工作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保障员工和环境的安全与健康。
3. 程序和标准在填写适用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合规性评价记录表时,需要参考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和规定。
例如,对于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评价,可以参考职业病防治法、劳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于环境保护方面的评价,可以参考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此外,还可以借鉴ISO 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等国际标准。
4. 调查和评估在填写适用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合规性评价记录表之前,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查和评估工作。
首先,需要收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文件,了解企业需要遵守的法规要求。
然后,通过对企业现有的工作环境和管理措施进行评估,确定是否存在合规性问题和风险。
最后,将评估结果填写到记录表中,进行综合分析和总结。
5. 填写记录表适用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合规性评价记录表的填写需要综合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和法规要求。
记录表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法规符合性评价:评估企业在不同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合规性水平,包括工作场所安全、职业卫生、环境污染控制等。
合规风险评估:评估企业的合规风险,识别可能存在的违规行为和事故隐患,并给出相应的风险等级。
14001案例合规性评价案例合规性评价是指对某个企业或组织在实施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过程中,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进行评估和审查。
本文将以案例合规性评价为主题,探讨其背景、方法和意义。
一、背景介绍ISO 14001是国际上广泛认可的环境管理体系标准,旨在帮助组织合规法律法规、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然而,仅仅实施ISO 14001并不能保证组织在环境管理方面的合规性。
案例合规性评价应运而生,通过对组织内部运营、环境影响及法律法规遵守情况的评估,确保其在实践中做到合规。
二、案例合规性评价的方法1. 系统审查:通过对组织内部环境管理体系文件、程序和记录的审查,评估其是否与ISO 14001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相符。
2. 现场检查:通过对组织现场的实地考察,查看环境管理活动的执行情况,包括废物处理、排污情况以及环境监测等。
3. 文件核查:对环境管理相关文件如环境保护政策、目标和计划、环境管理程序等进行核查,检查与合规要求的符合性。
4. 数据分析:对组织的环境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评估其与排放标准、环境质量标准的符合性。
5. 口头交流:与企业管理层、员工和环境管理团队进行交流,了解环境管理的具体实施情况,是否存在合规性问题。
三、案例合规性评价的意义1. 保护环境:案例合规性评价可以及时发现企业环境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帮助企业加强对污染源的控制,减少环境风险。
2. 提升企业形象:企业通过案例合规性评价的合格认证,向公众和利益相关方证明其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努力和成果,增强企业形象。
3. 减少法律风险:案例合规性评价的目的之一是确保组织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减少企业可能面临的罚款和法律风险。
4. 持续改进:通过案例合规性评价可以发现组织环境管理体系中的不足和问题,并制定改进措施,持续提升环境管理水平。
综上所述,案例合规性评价在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实施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可以确保企业在环境管理方面符合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提升企业形象,减少环境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
※※修订履历※※
1.0 目的
确定本公司环境管理体系合规性评价频次、方法、职责及遵循情况,以便规范管理。
2.0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环境管理体系合规性评价控制。
3.0职责
3.1品保部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对本公司活动适用环境法律法规的遵循情况进行评价,编写《环境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符合性评审表》和《合规性评价总结报告》;各部门负责参与环境合规性评价。
3.2 管理者代表负责审批《环境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符合性评审表》和《合规性评价总结报告》。
4.0程序
4.1 环境合规性评价的频次
计划每年至少一次针对公司活动、服务是否遵循适用法律法规进行评价;在评价前,由品保部编制《环境合规性评价计划》,环境合规性评价计划包括:时间、地点、主持人、参加人员/部门,相关参加人员须准备资料,议题等。
4.2 环境合规性评价准备
品保部根据《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控制程序》收集适用的法律法规,并作《适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以及其他要求清单》。
4.3 环境合规性评价实施
品保部负责主持会议,各部门经理参与评价,针对适用的法律法规未遵循的项目,要进行原因分析及必要的改善措施,并保持相关记录,具体依照《纠正和预防措施管理程序》执行,合规性评价结果记录于《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符合性评审表》中。
4.4 《环境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符合性评审表》记录保存在品保部,保存期四年。
5.0相关档
5.1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控制程序》
5.2 《矫正和预防措施管理程序》
6.0相关记录
6.1 《环境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符合性评审表》
6.2 《合规性评价总结报告》。
ISO9001/14001-2015质量体系内审检查表ISO9001/14001条款及要求检查内容检查记录结果判定4.1 理解组织及其环境Q:1、公司是否有企业简介,并能充分反应公司内部情况,如:背景、经营范围、财务表现、规模及设施、人力资源能力、技术优势、知识等(内部因素)及涉及法律法规和专利技术、市场占有率、主要合作伙伴及同行的影响、物理边界、信息渠道(外部因素)?2、在工作例会或管理评审会上,公司是否对公司的内部和外部因素的相关信息进行监视、评价和更新?E:企业有无对这些内外部因素的相关信息进行监视和评审?E/S:有无文审组织的相关文件?行业地方的新的法规要求?E:组织的内部外部环境状况?有哪些需要应对和管理的风险和机遇?相关的会议纪要?4.2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Q:公司是否收集相关方需求及期望(上级及主要供方及客户) 包括:•顾客对事物的要求,如符合性,价格,安全性•已与顾客或外部供应商达成的合同•行业规范及标准•和社区团体或非政府组织的协议•法规法案•备忘录•许可,执照或其他授权形式•监管机构发布的制度•条约,公约及草案•和公共机构及顾客的协议•组织要求•自愿原则或行为规范•自愿标示或环境承诺•组织契约合同的承担义务E:与QEOH有关的相关方是谁?这些相关方的有关需求和期望有哪些?这些需求和期望中哪些是合规义务?是否具备相关的知识严格执行?有无对这些相关方及其要求的相关信息进行监视和评审?4.3 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Q:1、公司是否有明确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边界和范围?并且该范围和边界应是已考虑公司内外部因素、相关方要求和公司产品服务;2、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范围是否形成文件,并得到保持?E/S:组织有无界定管理体系的范围的文件?E/S:确定的地理边界和管理边界有哪些,表述是否准确?S:有无满足标准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系统的文件?4.4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4.4.1 Q:公司是否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整个过程,包括:是否确定这些过程所需的输入和期望的输出?是否确定这些过程的顺序和相互作用?是否确定和应用所需的准则和方法(包括监视、测量和相关绩效指标),以确保这些过程有效的运行和控制?是否确定这些过程所需的资源并确保其可用性?是否分派这些过程的职责和权限?是否按照6.1的要求所确定的风险和机遇?是否对前述过程进行评价,是否按实实施变更,以确保实现这些过程的预期结果?是否有改进过程?E:企业如何保证EMS体系有效运行?是否考虑了4.1和4.2的内容?是否包括了变更的策划?4.4.2 Q:1、公司是否形成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以支持体系运行?2、公司是否保留各类记录以证明体系的正常运行?5.1领导作用与承诺5.1.1总则Q:最高管理者是否能证实对质量管理体系的领导作用和承诺?包括:-确保体系的方针、目标;并与组织环境和战略方向相一致;-体系要求融入组织业务过程;-促进使用过程方法和基于风险的思维;-确保体系所需资源的可用性;-沟通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和有效性;-确保体系实现预期效果;-促进、指导和支持人员为体系的有效性做出贡献;-推动改进;-支持其他相关管理者在其职责范围内发挥领导作用。
为了有效的控制环境因素,保证环境目标指标的实现符合法律、法规与标准和其他要求特对公司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遵守情况而对公司的符合性进行评价。
评价时间:2013年8月20日评价地点:会议室评价范围:惠州讯和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运营管理和服务中适用的环境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评价人员:环境管理体系合规性评价小组成员评价依据:《适用环境法律法规清单》一、符合性的评价可从以下几点进行阐述:1、电能的消耗电在我公司的运行中是不可必免的资源,但在我们的控制下达到最小用电量,我们制定了《节约用电管理规定》,每月对用电量进行统计,对超出指标的采取一定考核。
根据执行情况的检查我司是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的有关规定。
2、噪声的排放我公司对噪声源进行治理,对有噪声的地方进行隔离,防止噪声的扩散,并对各类设备进行保养,做出了详细的保养计划,以减小设备的噪声。
通过惠州博罗县系统环境监测站对我公司的监测结果来看(昼间54-58dB(A),夜间43-47dB (A)),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的有关要求,符合《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的II类区域标准。
3、污水的排放我公司由于产品的特点,在生产过程中不需要水的参与,主要为生活污水,生产设备清洗污水很少集中处理后达标排放。
污水经公司委托惠州博罗县系统环境监测站的监测,检测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广东省地方标准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二时段一级标准的有关要求。
4、固废(危险固废)的排放a.资源的回收利用对固体废物进行分类处理。
对危险固体废物(主要是废电池、灯管等)的回收,必须根据具体的特点而定,本公司已遵守此法规,并有程序文件、演习与预防泄漏的工具防护。
b.无害化处置对固体废物进行了无害化处置,对有危害的固废我们交由厂务专门处理,使固体废物或其中的有害成分无法危害环境,或转化为对环境无害的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