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 孙熙国老师 讲周易
- 格式:ppt
- 大小:112.50 KB
- 文档页数:53
2023第11期·总第601期近代以来,生态危机席卷全球,许多学者认为在现代科技和现代工业背后的人类中心主义和机械自然观是造成生态危机的思想原因,他们开始探索非西方尤其是印度和中国的思想传统中具有生态价值的自然观。
正如纳什(Roderick Frazier Nash )指出的,“东方的古老思想与生态学的新观念颇相契合。
在这两种思想体系中,人与大自然之间的生物学鸿沟和道德鸿沟都荡然无存”。
〔1〕在这一背景下,《周易》作为中国古代自然哲学的经典文献,受到了学术界的关注和研究。
这些研究通常认为《周易》突出表现了有机整体性的自然观和天人合一思想。
〔2〕在此之外,本文试图从自然的生成、自然的秩序和自然的意义三个维度,系统梳理《周易》自然观,发掘《周易》的生态价值。
一、生生:万物生成之道西方哲学将“究竟为什么存在者存在而无反倒不在”视为形而上学的第一问题,〔3〕因此,对自然起源的探讨走向对造物主的设想。
但是中国哲学并不重视对造物主的猜测。
牟复礼(Frederick W.Mote )认为,“中国没有创世的神话,这在所有民族中,不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原始的还是开化的,中国人是唯一的。
这意味着中国人认为世界和人类不是被创造出来的,而这正是一个本然自生(spontaneously self-generating life )的宇宙的特征,这个宇宙没有造物主、上帝、终极因、绝对超越的意志、等等。
”〔4〕这一发现是非常独到的。
《周易》自然观不是神创论,而是生成论的,其核心概念是“生生”,所谓“生生之谓易”(《系辞上》)。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报告(2019)”(13JBG003-2019)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王瑞雄,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摘要:《周易》的生态思想集中体现在其宇宙论或自然观中。
在自然的生成上,《周易》主张天地万物自然而然地生生不息,强调生生的顺成性、反生性、交互性、开放性和时机性。
周易玄八字:丙寅壬辰丁酉己酉按:《易经》,我国古老而又灿烂的文化瑰宝,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中华文化之根。
儒家奉《易经》、《尚书》、《诗经》、《礼记》、《春秋》为“五经”,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孔子说:“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康有为说:“老子之学,只偷得半部《易经》”。
春秋末期《易传》对《易经》进行了注释及发挥。
《易经》《易传》合称《周易》。
历代探索《周易》者甚多,从先秦至近代注释发挥《周易》之著达3000余部,对中国哲、史、文、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均产生了巨大影响。
如今,易经研究者已遍及世界各地,但在原理探索上仍无重大进展,实际应用容易趋向神秘主义,严重歪曲了易学的学术地位,阻碍了中华易学良性化发展的步伐,蒙蔽了易学的真正价值。
周易玄,一位出生于贵州金沙县一个名为沙土镇的80后少年,以天纵之才成为我国《易经》研究者中拥有相当成就的人。
他19岁撰述《周易唯象学》,据此阐释《周易》精髓,应重庆市国学书院邀请授课,引来一片哗然;20岁用《周易》思想汇通儒、道、佛诸家,提出知天命、识天命、改天命法则,创建《周易超级成功学》,用现代语言阐述古圣贤哲对人类终极关怀,对“成功”内涵重新定位,在全国范围内产生深远影响;21岁对天干地支深入研究,发现干支五行与人类社会、世间百态有密切对应关系,从而建立起《干支哲学》体系,其内容包括“干支人类社会学”、“干支人生规律学”、“干支人类生理学”、“干支人类心理学”四大体系;22岁受清华大学人文学院邀请,为清华大学EMBA及清华国学班开设《干支哲学》课程,重点讲授干支文化,从而成为清华大学最年轻讲师并在国内多家高校开设讲座与课程,同年受聘加入重庆大学国学班专家团队。
媒体把周易玄誉为“中国当代第一国学少年”,目前(2011年4月)他也不过24岁。
请关注本期《国学少年周易玄》。
国学少年周易玄本报记者沈仕卫一个偶然机会,与贵州星海琴行董事长王小明及其同学贵州昆仑宝藏矿业集团董事长柏祥一起用餐,席间两人向我谈及周易玄,口中满是溢美之词,说周易玄无论算命卜卦都能信手拈来,并准确惊人,且对易学理论钻研十分透彻,受很多大学邀请讲学,还为国内外很多大公司担任顾问。
北⼤-孙熙国⽼师-讲周易孙熙国北京⼤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导师,北京⼤学中国⽂化发展研究中⼼主任。
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程⾸席专家。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才。
国际易学联合会副会长,北京市马克思主义原理研究会副会长。
著有《中国哲学史》《先秦哲学的意蕴》《⼤道之源—易经》等10余部著作。
主编全国普通⾼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活与哲学》(必修)。
周易精读孙熙国sunxiguopku@163.com第⼀讲周易概论周易概论●周易离我们有多远?●学习周易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周易究竟是⼀本什么样的书?●《周易》⼀书的作者●《周易》⼀书的现代使命⼀、周易离我们有多远?1.周易和我们⽣活的关系《周易》是⼀本极难读的书,是⼀本“天书”。
为什么有那么多⼈关注周易?它为什么能够引古今中外⽆数圣贤竞相折腰呢?中国⼈离不开周易:阴阳⼀、周易离我们有多远?因为周易就在我们的⽣活中。
“易”以道阴阳。
阴阳是中国⼈最基本的观念。
不知道阴阳就不了解中国⼈的⽣活。
“⽕”——“炎”。
阳盛阴虚,阴盛阳衰,阴阳平衡,阴阳失序。
男⼥失位。
出门看黄历·原始思维。
懂得了周易,才能知性、知天,游刃有余。
⼀、周易离我们有多远?郭沫若说,周易是⼀座神秘的殿堂。
这座神秘的殿堂⼜是由神秘的砖块砌成的,同时⼜加上了三圣、四圣的塑造,所以,直到现在还散发着神秘的幽光。
⼀、周易离我们有多远?2.周易能帮助我们做什么认识⾃⼰,把握⼈⽣。
认识他⼈,驾驭社会。
认识宇宙,洞悉事理。
认识历史,推往知来。
“⼈⽆远虑,必有近忧。
”(《卫灵公》)读易见天⼼。
读书通神。
⼀、周易离我们有多远?3.我们为什么要关注周易?《周易》是⼀本极难读的书,是⼀本“天书”。
它为什么能够引古今中外⽆数圣贤竞相折腰呢?马迁说孔⼦“读易,韦编三绝”,可见孔⼦于易⽤⼒之深。
(注:韦是指熟⽜⽪。
编是指穿织⽵简的⽪条和绳索)《史记·孔⼦世家》说孔⼦“晚⽽喜易,序《彖》《象》、《系》、《说卦》、《⽂⾔》。
北大哲学系孙熙国解析《生活与哲学》一、编写《生活与哲学》的宏观背景1.存在的问题。
哲学是一座充满着神奇和智慧的殿堂。
千百年来人们崇尚哲学,热爱哲学,孜孜以求地追寻着智慧和真理。
然而,一个时期以来哲学似乎成了神秘、抽象、思辨和空谈的代名词。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哲学教学、哲学课程自身所存在的诸多问题,无疑是造成哲学的窘境和尴尬的重要因素。
同思想政治教育的其他课程一样,哲学在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上,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偏、难、繁、旧的状况,存在着简单化、成人化的倾向,存在着与高中生的认知规律、身心发展的特点、思想和生活相脱节的现象;在方法上,未能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结合起来,存在教与学、理论与实践两张皮的现象。
因此,如何增强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目标和内容的时代感,提高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是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建设的重要任务。
2.时代的要求。
正如《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的前言所说,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深刻影响;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使我国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这对高中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为此,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着眼于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学生成长的需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3.中央的决定。
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2001年5月29日,国务院又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2004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并提出了“加快中小学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的改进和建设”,“努力建构适应21世纪发展需要的中小学德育课程体系”的要求。
《易经》作者认识和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
孙熙国
【期刊名称】《理论学刊》
【年(卷),期】2005(000)006
【摘要】<易经>作者认识和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从总体上看是哲学的而非宗教和迷信的.<易经>产生于古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需要,其卦爻辞都是古人对自己的生存方式和实践经验的记录和总结.<易经>中的"易"范畴是中国哲学认识和把握世界的第一个本体范畴,阴阳观念则是中国哲学把握世界的基本观念,"类化意象"是<易经>作者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由阴阳、八卦和六十四卦所构成的系统是中国哲学认识和把握世界的第一个思想模式.
【总页数】5页(P47-51)
【作者】孙熙国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哲学系,北京,10087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221
【相关文献】
1.孟子德性论的思维理路与儒家哲学认识和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 [J], 肖雁
2.把握世界四种基本方式的整合与人的全面发展 [J],
3.体育活动:人们认识和掌握世界的基本方式 [J], 刘一民;刘翔
4.认识当今世界把握深层内涵──评《世界当代史问题纵横》 [J], 李建国
5.把握事实便是认识世界——从“世界是由事实构成的”哲学观念看语文教学改革[J], 李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周易讲座心得体会8月20日,北京大学马克思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孙熙国先生作了《周易与人生智慧》专题报告。
听了孙教授的讲解,我对《周易》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周易》号称“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华民族之魂,它深刻地揭示了宇宙的奥秘和大自然的变化规律,千百年来在中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同时它又是一部哲学著作,《周易》的思想已经深深地扎根于国人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处世方式之中。
我个人同意孙教授的观点:《周易》全书之理集中体现在乾卦和坤卦上,即一阴一阳,一正一反。
但是,整个世界是没有绝对的,也就是说,世界上所有的人、事、物都不可能呈现真正的全阴或全阳,都是阴与阳相互结合而成的。
也就是说,整部书里的道理都是建立在这两卦相互合作又相互对抗的基础上的。
乾卦代表天道的规律,“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刚强的代表;坤卦代表地道的规律,“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是柔弱的代表。
简单的说,世界上的所有事物都是有两个对立的方面相互结合而成的,也就是常说的事物都有正反两面,但这两面不会是绝对的,是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方式存在的,是无法分清的,人也是如此。
《周易》这本书的`性质,很多人将其看作是一本占卜之书,持这一观点的学者非常多,北大已故国学大师张岱年老先生就是这样认为的。
对于算卦这一说法,也不能完全说《周易》没有这个功能,但在我看来,《周易》只是一种推理加预测的学问,更多的是一种推理,而推理的依据就是书里所展示的各种卦的表现形式。
在个人看来,应该是在知道了人的前因之后,通过分析,看符合哪一卦所揭示的道理,再对照此卦来进行推理分析,得出事物以后的走向,进行预测;而算卦则是先拿一个卦来往事物身上套,也不问前因后果,随便就用各种方法得出来的卦进行解释,这明显是不负责任的;当然,易有多种解法,对于高手来说,不管你是得的是哪一卦,他都可以通过对细微的观察来知道大致,然后根据对易的理解来预测,而非局限于卦辞的说法。
《易经》的思维模式与心态追求
孙希国;张德春
【期刊名称】《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1992(000)001
【摘要】<正> 《易经》是近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热点之一。
可是,我们的祖先究竟为什么要建构这样一个繁密的体系呢?如果我们能从《易经》的思维模式和心态追求方面予以考虑,就不但可以找到这一问题的答案,而且还能够发现《易经》在中国哲坛和思维发展史中的地位。
【总页数】6页(P66-71)
【作者】孙希国;张德春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55
【相关文献】
1.塑造阳光心态追求职业幸福——教师阳光心态培养方法探析 [J], 洪利;
2.《易经》中的原始思维模式浅析 [J], 王晶
3.东方管理的应变思维模式研究——基于《易经》"不易"思想的探索 [J], 彭淞;谢东升
4.《易经》原始系统思维模式与藏象学说方法论 [J], 许昭森
5.从八卦符号系统看《易经》的思维模式 [J], 王霆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周易、老庄、墨家科技思想比较
刘晓华
【期刊名称】《自然辩证法研究》
【年(卷),期】2006(22)1
【摘要】周易、老庄、墨家之科学技术思想各有异同。
在科技知识的来源上,周易与墨家都重视感性经验,而老庄则排斥感性;在科技知识的获得上,周易与老庄都看重直观,其区别在于周易之直观包括感性直观与理性直观两个方面,而老庄则倚重于理性直观;墨家则在不排斥直观的同时,注重逻辑与科学知识的形式化,是中国古代较为全面而没有片面性的科学技术思想。
三者之间相互弥补,共同组成一个完整而全面的中国科学技术思想基础。
【总页数】5页(P92-96)
【关键词】周易;老庄;墨家;科学技术思想
【作者】刘晓华
【作者单位】北京化工大学文法学院STS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N031
【相关文献】
1.《周易》古经与墨家思想 [J], 孙熙国
2.文学意境之文化渊源——老庄思想及《周易》对意境的影响 [J], 朱光宝
3.墨家思想与《周易》经传 [J], 张涛
4.试论《周易》与老庄思想的几点渊源 [J], 颜文强
5.试论《周易》与老庄思想的几点渊源 [J], 颜文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