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错别字类型及解决办法

错别字类型及解决办法

错别字类型及解决办法

错别字类型及解决办法

发表时间:2009-07-22T11:43:05.750Z 来源:《新华教育研究》2009年第3期供稿作者:崔茂盛[导读] 古老而鲜活的汉字,是典型的表意文字,字形千变万化,字义丰富微妙。【摘要】古老而鲜活的汉字,是典型的表意文字,字形千变万化,字义丰富微妙。为了准确地表情达意,有效地交流沟通,就必须正确使用汉字。以期引导人们要高度重视汉字的正确使用,并在学习、生活、工作中养成正确用字的良好习惯,从而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提高

人文素养。

【关键词】古老汉字;表意文字;民族文化Types and solutions typos Cui Maosheng

【Abstract】Ancient Chinese characters live, is a typical ideographic characters and the ever-changing shape, rich in subtle meaning. In order to express emotion, communicate effectively, it is necessary to the proper use of Chinese characters. With a view to guide people to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proper use of Chinese characters, and in learning, living and working in the proper use of the word good habits, culture heritage in order to better enhance the humanistic quality. 【Key words】ancient Chinese characters; ideographic; culture古老而鲜活的汉字,是典型的表意文字,字形千变万化,字义丰富微妙。为了准确地表情达意,有效地交流沟通,就必须正确使用汉字。可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尤其是网络上)使用汉字时,出现的错别字却越来越多,大有泛滥成灾之势。对此,具有指挥棒作用的国家高考对正确使用汉字赋予了更多的分值(作文中的错别字一字扣1分),以期引导人们要高度重视汉字的正确使用,并在学习、生活、工作中养成正确用字的良好习惯,从而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提高人文素养。为了增强对错别字的理性认识,我作了一些探讨总结,以供参考。1常见错别字的主要类型

1.1错字:无中生有。错字,是本无其字,是粗心者随意增减笔画等而生造的字。汉字字形约定俗成,有固定的写法,千万不可无中生有,胡写乱造。如:把“步”的下面错写成“少”,给“武”字强加一撇,硬使“迎”的内部变成“卯”。

1.2别字:五花八门。别字,是本有其字,属于用字错误,是在使用时张冠李戴而错用,造成表意混乱,让人费解。

1.2.1音同(近)而误用。如:“唉-哀”同音,便把“唉声叹气”误写成“哀声叹气”;同样,把“烦躁不安”误写成“烦燥不安”;把“寻物启事”误写成“寻物启示”。

1.2.2形近而误用。如:“稗-俾”形近,便把“稗官野史”误写成“俾官野史”;同样,把“赌博”误写成“赌搏”;把“草菅人命”误写成“草管人命”。

1.2.3义近而误用。如:“戴-带”义近,便把“披星戴月”误写成“披星带月”;同样,把“筹集资金”误写成“筹积资金”;把“鸦雀无声”误写成“鸦鹊无声”。

1.2.4误解词义而误用。如:误解“一筹莫展”(筹:计策;办法),以为是“一愁莫展”;误解“平心而论”(平心:心平气和),以为是“凭心而论”(凭心:凭着良心);误解“仗义执言”(执:坚持。执言:坚持说应该说的话),以为是“仗义直言”(直言:直截了当地说出来)。

1.2.5音、形、义综合症。如:“孪-挛”音同、形近,便把“孪生兄弟”误写成“挛生兄弟”;“略-掠”音同、义近,便把“攻城略地”误写成“攻城掠地”;“使-驶”音同、形近、义近,便把“见风使舵”误写成“见风驶舵”。2错别字的解决办法

2.1据义推形:汉字是表意文字,根据意义来推断该用哪个字,是避免用字错误的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具体步骤为:①整体把握,词义是什么?②局部考查,字义是什么?③综合分析,所用之字是否符合词语语境?(在理解字义时,要善于利用汉字本身的特点:80%以上的汉字都是形声字,一定要学会从分析形声字的形旁入手来辨析字义,这是领会字义、正确用字的一大诀窍。)如:“脉搏”的“搏”字,常误写成“膊”。请从形旁分析:“搏”字,扌旁,有搏动、跳动之义,正好与“脉搏”(血脉跳动)相吻合;而“膊”字,月旁,与肉有关,有胳膊义。又如“改邪归正”的“邪”字,常误写成“斜”。应该先辨析这两个音同义近字(“邪”字,贬义词,不正当、不正派等;“斜”字,中性词,不端正、倾斜),再联系语境整体把握,就彻底明确了。

2.2结构推形:很多词语(尤其是四字成语),其组成结构相同,处在对应位置上的字往往在意义上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可以通过其中一个字来推及另一个字,从结构上推断字形的正误。如:“山青水秀”有错吗?“青”可与“绿”相对,都是一种色彩,如“青山绿水”;“秀”当与“清”相对,都有清秀美丽之义,故该“山清水秀”。“惊滔骇浪”有错吗?“滔”字,动词,指大水弥漫,如“波浪滔天”;“涛”字,名词,大波浪,正好“涛”与“浪”相对,“惊”与“骇”相对。

2.3不能用近义字替代:主要是成语,它具有固定性,其写法早已约定俗成,故不能用近义字替代。如:“绵里藏针”不能写成“棉里藏针”,“舐犊情深”不能写成“舔犊情深”。

2.4集中形近字,比对区分:把字形相近的字归集到一起,同台亮相,以看清各自的笔画、偏旁特点,比对区分它们的读音、意义,就能有效避免混淆不清的情况。如:“己-已-巳”系列,“戊-戍-戌-戎-戒”系列,“用-甬”系列中的“佣-俑-拥-捅-痈-痛”。

2.5看清字形,不可马虎:汉字历经几千年的发展演变,已经精妙无比,一笔一画总关情,多不得,少不得,马虎不得。如:“杳”字多一横就成了“查”;“拆”字少一点就成了“折”;“啄”字少一点就成了错字;“考”字下面多一横写成“与”,你就成“造字先生”了。无中生有的错字主要是马虎所致,因此要养成认真看清字形的良好习惯。五花八门的别字是错别字的主流,这种误用汉字的情况,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对字义、词义的理解不到位,所以识记、辨别汉字字形,一定要把它放在具体的语境中,结合字义、词义,整体把握,理解记忆。只要真正看清了,真正弄懂了,错别字是一定能够杜绝的。

初中语文常见错别字修改

初中语文常见错别字修改(精选) 莫明其妙 (名) 不加思索 (假) 费寝忘食(废) 再接再励 (厉) 变本加利 (厉) 掩旗息鼓 (偃) 别出新裁(心)谈笑风声 (生) 流光溢采 (彩) 沤心沥血 (呕) 不言而谕 (喻) 大相经庭 (径) 不醒人事(省)坚苦朴素 (艰) 锐不可挡 (当) 粗制烂造 (滥) 神态安祥 (详) 清冽可鉴 (洌) 墨守陈规 (成) 张灯接彩 (结) 仰扬顿挫(抑)甜言密语 (蜜) 绿树成阴 (荫) 反应情况 (映) 两全齐美 (其) 打架斗欧 (殴) 不可思意 (议) 鬼鬼崇崇 (祟) 抑扬钝挫 (顿) 不知所错(措)改斜归正 (邪) 错落有志 (致) 无精打彩 (采) 沓无消息 (杳) 秉独夜谈 (烛) 痛心疾手 (首) 白壁微瑕 (璧) 卑躬曲膝 (屈) 互相推委 (诿) 关怀倍至 (备) 如法泡制 (炮) 英雄倍出(辈) 隹宾满堂 (嘉) 巧装打扮 (乔) 一张一驰 (弛) 病入膏盲 (肓) 黄梁美梦 (粱) 好高骛远 (鹜) 迫不急待 (及) 陈词烂调 (滥) 趁心如意 (称) 语无论次 (伦) 相形见拙 (绌) 直接了当(截) 毛骨耸然 (悚) 名列前矛 (茅) 手屈一指(首) 丰功伟迹 (绩) 残无人道 (惨) 挺而走险 (铤) 殉私舞弊(徇) 心旷神移 (怡) 声色俱历 (厉) 天翻地复 (覆) 声名狼籍(藉)穿流不息 (川) 一愁莫展 (筹) 一口同声 (异) 批发另售 (零) 因地治宜 (制) 出类拔翠 (萃) 破爷沉舟 (釜) 记忆尤新 (犹) 仗义直言 (执) 貌和神离(合) 汗流夹背(浃) 鞠躬尽粹(瘁)诲人不倦(珠连壁合(璧)原驰腊象(蜡) 婉蜓游动(蜿)挑拔离间(拨)雍荣典雅(容) 松驰 (弛) 凛洌 (冽) 娇阳 (骄) 骄健 (矫) 签定 (订) 暑假 (暑) 浪废 (费) 帐蓬 (篷) 暑名 (署) 峰烟 (烽) 愚味 (昧) 自毫 (豪) 通辑 (缉) 急燥 (躁) 蒸气(汽) 1 飞扬跋(拔)扈循规蹈(导)矩不卑不亢(坑) 无独有偶(隅) 纵横捭(俾)阖中流砥(抵)柱脍(烩)灸人口蓬(篷)荜生辉 稗(裨)官野史咄咄(拙)逼人功亏一箦(匮) 纰(批)漏百出 坂(板)上走丸趋炎附(赴)势味同嚼蜡(腊) 心怀叵(巨)测 以见一斑(般) 破釜(斧)沉舟心狠手辣(棘) 抔(杯)土未干 班(搬)门弄斧人不敷(付)出陈词滥(烂)调艰苦朴(扑)素 并行不悖(背) 感人肺腑(腹) 无耻谰(滥)言前仆(扑)后继 原形毕(必)露言简意赅(该) 可做蓝(篮)本风尘仆仆(扑)

小学四年级学生错别字现象形成原因及防范方法

小学四年级学生错别字现象形成原因及防范方法 错别字包括错字和别字。错字指的是书写汉字时,随意增减笔画的现象。别字是指在汉语书写、说话、朗读时,用其他的字形、字音来代替原本字的现象。《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义务,但是错别字影响制约着识字教学,并且近年来,小学生的错别字逐年递增。孩子们写的错字、别字五花八门,我是十分重视识字教学的,总是花相当的时间,一字一字的认真教。学生为识字也花了不少工夫:反反复复地认、抄、默,可结果为什么会事半功倍呢?错别字是小学语文学习中的“常见病”、“疑难病”,那么,小学中年级学生错别字现象严重的原因是什么呢? 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汉字本身的特点。 1、结构复杂。汉字结构差别大,仅《新华字典》就收集了8000多个汉字,不同的结构成分约有1000个笔画之多。在1952年原教育部公布的2000个常用字中,每个字平均有11画之多,其中在17画以上的字就有221个;每个字形体差异小,多一笔,少一笔,长一点,短一点,就成为不同的字或不成为字。例如:“未——末”,“酒——洒”。“春天”的“春”下面是一个“日”,虽然在教学时强调了下面是“日”,但仍有很多人会写成“目”。 2、同音字多。在普通话中,有1000多个单音节同音字。如果不计声调,汉字仅有418音节,每个音节平均有同音异形常用字733个,存在一字多音(调)、一音多字的现象。例如,“纪念写成纪年”,“业绩写成业迹” ,“典型错写成典形”,“记录错写成计录”等等,都是因为音义相同或相近造成的。 3、笔画错误。一些汉字笔画繁琐易错(如:囊、藏);再就是一些汉字受书写习惯的影响,容易多一点、少一点、(如:浇、烧这类字学生易多加一点;代、低这类字学生易少一点);多一撇、少一撇的字(如:试、武、畏这类字学生易多一撇;拢、矛这别字)。张冠李戴,本该用某个字,却写成了另外一个字,这称之为“别字”。 二、教学方法的影响。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影响儿童课堂识字效果的关键因素。例如,没有根据儿童知觉不精细的特点,对汉字字形做必要的分析,像“碧绿”的“碧”分解成“王、白、石”;没有根据儿童记忆规律,进行及时的复习巩固。还有对字义缺乏必要的解释,一味让学生进行机械地抄写等,都会直接影响儿童的识字效果。 三、小学生的心理原因。

初中语文常见错别字(1)

初中语文常见错别字(括号内为错别字) 飞扬跋(拔)扈循规蹈(导)矩不卑不亢(坑) 无独有偶(隅) 纵横捭(俾)阖中流砥(抵)柱脍(烩)灸人口蓬(篷)荜生辉稗(裨)官野史咄咄(拙)逼人功亏一箦(匮) 纰(批)漏百出坂(板)上走丸趋炎附(赴)势味同嚼蜡(腊) 心怀叵(巨)测以见一斑(般) 破釜(斧)沉舟心狠手辣(棘) 抔(杯)土未干班(搬)门弄斧人不敷(付)出陈词滥(烂)调艰苦朴(扑)素并行不悖(背) 感人肺腑(腹) 无耻谰(滥)言前仆(扑)后继原形毕(必)露言简意赅(该) 可做蓝(篮)本风尘仆仆(扑) 民生凋敝(蔽) 一鼓(股)作气篮(兰)球健将星罗棋(旗)布刚愎(腹)自用发扬光(广)大自力(立)更生修葺(茸)一新白璧(壁)微瑕性格粗犷(旷) 利(厉)害得失卑躬屈(曲)膝按部(步)就班阴谋诡(鬼)计变本加厉(利) 怙恶不悛(俊) 为虎作伥(帐) 短小精悍(干) 再接再厉(励) 却(缺)之不恭扬长(常)而去貌合(和)神离厉(励)行节约当仁(人)不让老生常(长)谈惨绝人寰(环) 风声鹤唳(泪) 水乳交融(溶) 天崩地坼(折) 病人膏肓(盲) 史无前例(列) 矫揉(柔)造作瞋(嗔)目叱之风雨如晦(诲) 火中取栗(粟) 孺(儒)子可教称(趁)心如意鱼鲜荤(晕)腥一枕黄粱(梁) 耳濡(儒)目染故作矜持(恃) 杯盘狼藉(籍) 寥寥(廖)无几含辛茹(如)苦一张一弛(驰) 故伎(技)重演流(浏)连忘返煞(杀)费苦心一筹(愁)莫展汗流浃(夹)背流(留)芳百世潸(潜)然泪下相形见绌(拙) 缄(箴)口不言惨遭屠戮(戳) 赡(瞻)养父母

川(穿)流不息草菅(管)人命戮(戳)力同心礼尚(上)往来义不容辞(词) 直截(接)了当漫(满)山遍野喜上眉梢(捎) 鞠躬尽瘁(粹) 事过境(景)迁无礼谩(漫)骂稍(少)纵即逝披星戴(带)月兢兢(竞)业业弥(迷)天大谎海市蜃(唇)楼以逸待(代)劳不胫(颈)而走望风披靡(糜) 无事(是)生非殚(惮)精竭虑赳赳(纠)武夫勉(免)强答应有恃(持)无恐肆无忌惮(弹) 前倨(踞)后恭呕(沤)心沥血各行其是(事) 虎视眈眈(耽) 龙盘虎踞(据) 金瓯(殴)无缺首(手)屈一指毛骨悚(耸)然声闻遐(暇)迩专程谒(竭)见缘(沿)木求鱼鬼鬼祟祟(崇) 骁(饶)勇善战词不达意(义) 鼓噪(躁)而进恬(括)不知耻通宵(霄)不眠异(一)口同声人言喷啧(责) 铤(挺)而走险直上重霄(宵) 苦心孤诣(旨) 仪义执(直)言分庭(廷)抗礼坚持不懈(泄) 贻(遗)笑大方出奇制(致)胜如火如荼(茶) 胁(协)从不问绿草如茵(荫) 别树一帜(枝) 枉(妄)费心机睡眼惺(醒)忪优(忧)柔寡断莫衷(中)一是委(痿)靡不振学识修(休)养良莠(秀)不齐接踵(踪)而来甘冒不韪(讳) 休(修)养生息记忆犹(尤)新捉襟见肘(胄) 唯(为)命是听气喘吁吁(嘘) 怨天尤(由)人招摇撞(装)骗从中斡(干)旋申酉戌(戍)亥滥竽(芋)充数梳妆(装)打扮运筹帷幄(握) 寒暄(喧)客套向隅(偶)而泣惴惴(揣)不安戊(戍)戌政变喧(宣)宾夺主始终不渝(逾) 缀(掇)句成文定期会晤(悟) 徇(殉)私舞弊阿谀(腴)奉承呱呱坠(堕)地

常见成语错字汇总

常见成语错字550例 (按音序排列,括号内为正确写法) A.爱屋及鸟(乌) 暗然失色(黯) 安帮定国(邦) 安民告事(示) 敖敖待哺(嗷) 按营扎寨(安) 哀红遍野(鸿) 哀声叹气(唉) 按步就班(部) 暗然神伤(黯) B.搬门弄斧(班) 板上走丸(阪) 拔山涉水(跋) 半璧江山(壁) 旁人门户(傍) 百尺杆头(竿) 白璧微暇(瑕) 倍道而驰(背) 裨官野史(稗) 卑躬曲膝(屈) 变本加利(厉) 病人膏盲(肓) 并行不背(悖) 杉杉有礼<彬) 兵联祸结(连) 彼彼皆是(比) 筚路篮缕(蓝) 比肩继肿(踵) 蔽帚自珍(敝) 标炳千古(彪) 鞭僻人里(辟) 变化莫测(幻) 遍体嶙伤(鳞) 别出机抒(杼) 不泛其人(乏) 不共带天(戴) 不拘言笑(苟) 不娇不躁(骄) 不经而走(胫) 不可明状(名) 不勘忍受(堪) 不愧不作(怍) 不良不莠(稂) 不落窝臼(窠) 不适时机(失) 不寒而粟(栗) 不冀而飞(翼) 不记其数(计) 不可思义(议) 不修篇幅(边) 不加思索(假) 不束之客(速) 抱残守旧(缺) 兵慌马乱(荒) 不惩之徒(逞) 别出新裁(心) 不孝子孙(肖) 不明一钱(名) 部部为营(步) 拔乱反正(拨) 暴戾恣雎(睢) 暴珍天物(殄) 跋山打鼎(拔) 不齿下问(耻) 不胜玖举(枚) 步履唯坚(维艰) 布衣疏食(蔬) 搏大精深(博) 不卑不抗(亢) C、张慌失措(皇) 苍海一粟(沧) 草官人命(菅) 插科打浑(诨) 层峦迭嶂(叠) 残无人道(惨) 残奠冷灸(炙) 惨酷无情(残) 惨绝人圃(衰) 缠绵悱测(侧) 陈词烂调(滥) 惩前毙后(毖) 堂目结舌(瞳) 冲耳不闻(充) 出奇致胜(制) 出而反尔(尔) 出类拔粹(萃) 出人投地(头) 穿流不息(川) 粗枝大意(叶) 1

寻找错别字精选作文

寻找错别字精选作文 寻找错别字 “放假了!放假了!”我们快乐地欢呼着。下课铃一响,我们就飞快地跑出了学校。回到家中,我立即发下书包,拿起书本、作业本往书房跑,开始写假期作业。 当作业快写完时,记作业本上的几个字让我不知所措。“寻找街上广告错别字。”这可让我不知如何是好,因为运城这么大,就是找到了,哪能找十多个呀,不可能。我打算先把其他作业写完,明天再进行“寻找错别字”计划。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起来了,骑上我的自行车,去寻找街头错别字。嘿!你还别说,刚出门就有一个,是一个零售店,粗心大意的老板竟然把零售店的“零”错写成了“另”,正好被我“抓”了个正着,我热心地告诉这位老板,起初他不相信,可出门一看,才知道我没骗他。我成功地找到了一个广告错别字。走出零售店,我又来到了菜市场,我想:“菜市场里也应该有吧?去看看。”我骑上自行车,又进入了菜市场,果然不出我所料,里面就有两家的广告牌上出现了错别字。一个是卖鸡蛋的,一个是卖白菜的,他们起初也不相信,可经我提醒才发现错了。鸡蛋的蛋写成了“旦”,白菜的菜写成了“寀”。 后面的几个我都顺利找出了,看广告的错别字闹出了多大的笑话,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呀。大家以后可不要像这些叔叔阿姨们粗心大意,闹出了天大的笑话呀!

【写作指导:中小学精选作文起步写法合集】 一、通篇拟人法 采用通篇拟人法写景,要把看到的一切都写得像人那样有思想、有情感、有动作。采用通篇拟人法写景是把看到的各种各样景或物都比拟为人,因此它们的语言、动作、思想,全文显得和谐。 二、景物幻化法 我们在平常的生活中,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凝望某一景物时间较长以后,仿佛这个景物动起来变成另一种事物,这就叫幻化。幻化的景物实际上是随作者的联想或想象而构成的一幅新情景。采用景物幻化法写景就是把这种想象出来的情景写下来。采用景物幻化法写景首先要对原来的景物作须要的交代,这样读者才能知道新情景是由什么景物幻化出来的。当然这种须要交代可以在幻景之前,也可以在幻景之后。其次描写幻化景物时要注意完整性、连接性,能帮助读者构成新的情景。 三、比较异同法 俗话说:“不见高山,不知平地。”事物的特点往往在比较中得以显现。采用比较异同法描写景物,首先要有比较点。例如对两种植物相比,可以比颜色,比形状,比香味。有了比较点,就能比出差异来。其次要比出景物与众不同的特点来。有些自然景色粗看过去,大同小异。但是,通过比较可以从小异中比出特征。例如,同样是雨,就有暴雨、大雨、细雨等区别。比较有两种。一种是纵比,将现在和过去比较,通过事物的开展变化来说明问习题;另一种是横比,即对两种事物进

初中语文常见错别字

复习寄语:这一届学生语文基础相对薄弱,阅读能力水平偏低,学习习惯不尽理想,要取得一个细微的进步,投入和付出都要更多。如何将整三年的语文知识点、能力点覆盖到位,将学生的薄弱点弥补到位,将学生的应试能力提升到位,这一直是我们中考复习教学的核心,因此,针对我们的学情特点,作出了如下的复习安排:我们的总复习从3月21日始,大体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立足教材,夯实基础。(3月8日——5月6日)我们按照从九下到七上的顺序,同时又兼顾到文体知识能力点,因此以单元为复习单位进行复习,。第一轮复习既要过词语关,又要重点掌握课标古诗文,另一方面还要重视课本中现代文的“例子”功能。复习前首先让学生整理、梳理知识点,使知识系统化,使以前零散杂乱的知识有条有理,课堂上老师重敲相关知识点,然后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强化记忆,课下完成相关配套练习。复习时采用了下列方法: 1.梳理字词法着重对九年级下册到七年级上册教材中的生字词与常用词进行归类,用作文本抄写并听写。做到“正确、规范、美观”。词语理解,要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去进行,形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灵活运用的能力。2.诗文默写检查法。每册教材复习时古诗文默写都是重点,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防止死记硬背。应在背诵全文或全诗的基础上,对重点句作理解性的背诵,同时要勤于动笔以求准确,还要加强书写的规范和工整。抽时间进行小测验以加强巩固。3、文言文阅读指导法。古诗文的重点篇目复习要做到“字字过关,句句过关,篇篇过关”,循环检测,逐一落实。课外文言阅读篇目浩如烟海,实在难以把握,只有用课内已有知识解决课外问题,因此对于非基本篇目也要通读一遍,然后重点掌握常用实词和虚词,这样夯实基础,可以为课外文言文阅读找到解读的钥匙。4、现代文阅读指导法。复习时采取划分文体归类的方法,以教材课文作载体, 对其相应的知识能力点逐点复习。首先 将课本中现代文有代表性的讲读课按 文体大致归类,教师先教学生掌握这类 文体相关的阅读常识,记叙类文章以 《故乡》、《孔乙己》、《背影》为例, 说明类文章以《看云识天气》、为例, 议论文以《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和 课外文章《谈骨气》为例,然后根据文 章写作特点,每篇文章确立一个阅读方 法的切入点,精练内化,融会贯通。第 二阶段:专题突破,强化训练(5月6 日——6月6日)明确中考语文150分 的分值分配,按照我们语文中考试题的 板块进行复习:⒈语言积累与运用:① 字音、字形及书写;②词语(包括词语 的理解、词语的运用);③标点;④修 辞;⑤句子(含语病的辨析与修改、仿 写、补写、续写);⑥文学常识、名著; ⑦古诗文积累;⑧语言运用:信息提取、 语意理解、品联写对、标语广告、图表 漫画、口语交际;⑨综合探究。对这一 版块的复习采用以练促讲的方法。 2.对现代文阅读的复习,我们首先给 学生明确考点,然后进行专项训练。 散文复习1、结合语境解释词语含 义;2、对句子的理解;关注下列句子: 写景句、肖像句、指代句、议论句、直 抒胸臆句、使用系列动词的句子、细节 描写句、侧面烘托句、深刻含义句。3、 概括内容;用谁+事情来回答。多个人 物时——找准主要人物。4、补充心理 链;从提供的词上找规律、定范围,尽 量找原词。5、对句子和重点段落的考 查结构上的作用:过渡、埋伏笔、设悬 念、照应、点题、点明中心。6、结尾 的作用;是戛然而止,留给读者想象的 空间还是画龙点睛,深化文章的中心。 小说复习1、题目含义:⑴表层 义(2)深层义(3)蕴含情感作 用:(1)内容上的(2)结构上的2、 故事情节概括情节或补充情节 链(抓住富有特色的情节先圈定 范围,再做补充)3、环境写了什么 景,烘托了什么心情,渲染了什么气氛, 交代什么背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 什么内容作铺垫。4、人物形象刻画 方法即描写方法概括人物形象(品 质精神,人性光辉)评价人物形象(先 说形象,后作评价) 议论文复习1、筛选中心论 点;2、论据的判定(道理、事实); 3、补充论据(事实论据要典型;道理 论据补充名言即可)4、论证方法的判 定及作用5、理清结构6、议论文 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7、理解关键 词语的作用8、开头的作用(引出论点 或论据;趣味性强,吸引读者;充当论 据论证论点)9、非议论成分的作用—— 可读性强,增强文章的趣味性。10、结 尾的作用;(1)总结上文,重申论点, 强调论点的重大意义,发出号召,提出 希望。(2)论点在结尾,水到渠成, 提出论点 。说明文复习1、把握说明对象的 特征;2、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说 明事物的什么特征)。3、说明顺序。 逻辑顺序的作用:利于说明事物的特 征,易于读者理解。4、分析语言特色 (准确、生动);5、开头作用(1) 引出说明对象(2)概括说明对象(3) 吸引读者兴趣6、题目作用(1)点明 对象(2)概括内容(3)语言简洁、 形象 文言文复习1、重点字词:一词多 义、常用虚词、古今异义(明显、典型 的)、通假字、成语、词类活用; 2、重 点句的翻译;在内容上占有分量的句子 (情感句)在词语积累上有分量的句子 (3——5句即可) 3、课文理解:理解 文章结构和内容,明确中心思想4、手 法:如对比、衬托、托物言志等。5、 研读重点段

高考错别字练习附答案修订版

高考错别字练习附答案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高考错别字练习(附答案) 1.安祥( ) 37.重迭( ) 73.粗旷( ) 109.蜂涌( ) 2.甘败( )下风 38.渡( )假村74.针贬( ) 120.复( )盖 3.三步( )曲 39.防( )碍 75.震憾( ) 121.复( )灭 4.食不裹( )腹40.幅( )射 76.凑和( ) 122.松驰( ) 5.泊( )来品 41.一幅( )对联77.脉博( ) 123.家俱( ) 6.按步( )就班42.天翻地复( ) 78.迫不急( )待 124.欣尝( ) 7.指手划( )脚43.言简意骇( ) 79.既( )使 125.迷( )团 8.一愁( )莫展 44.气慨( ) 80.追朔( ) 126.精萃( ) 9.穿( )流不息45.一股( )作气 81.草管( )人命 127.偶而( ) 10.哈蜜( )瓜 46.悬梁刺骨( ) 82.娇柔( )造作 128.善( )长 11.挖墙角( ) 47.再接再励( ) 83.萎糜( )不振 129.迁徒( ) 12.一诺千斤( ) 48.老俩( )口 84.沉缅( ) 130.打腊( ) 13.不径( )而走 49.黄梁( )美梦 85.名( )信片 131.蒜苔( ) 14.做( )月子 50.了( )望 86.默( )守成规 132.颂( )读 15.不落巢( )臼 51.爱( )滋病87.大姆( )指 133.人材( ) 16.烩( )炙人口 52.杀戳( ) 88.沤( )心沥血 134.座( )落 17.洁白无暇( ) 53.痉孪( ) 89.凭( )添 135.雾淞( ) 18.死皮癞( )脸 54.美仑( )美奂90.出奇( )不意 136.精减( ) 19.兰( )天白云 55.罗( )唆 91.修茸( ) 137.增殖( ) 20.鼎立( )相助 56.蛛丝蚂( )迹 92.亲( )睐? 138.蹚( )水 21.磬( )竹难书 57.一如继( )往 93.弦( )律 139.装祯( ) 22.入场卷( ) 58.鬼鬼崇崇( ) 94.膺( )品 140.发韧( ) 23.声名雀( )起 59.金榜提( )名 95.渲( )泄 141.夜霄( ) 24.笑咪咪( ) 60.走头( )无路 96.寒喧( ) 142.元霄( ) 25.常( )年累月 61.趋之若骛( ) 97.竭泽而鱼( ) 143.九宵( ) 26.公诸( )于众 62.终身( )事业 98.滥芋( )充数 144.萤( )光 27.谈笑风声( ) 63.终生( )受益 99.世外桃园(源) 145.急燥( ) 28.人情事( )故 64.名不符( )实 100.脏(赃)款 146.坐阵( ) 29.有持( )无恐 65.不能自己( ) 101.回( )然不同 147.就序( ) 30.额首( )称庆 66.姿( )意妄为 102.弹( )精竭虑 148.九洲( ) 31.旁证( )博引 67.雄奇俊( )拔 103.张惶( )失措 149.俏( )然 32.饮鸠( )止渴 68.身体姿式( )) 104.泰( )然处之 150.峻( )工

《中考易错200字必背》字音字形(文本类素材)字音字形

中考必背的200个易错 ■中考考点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初中生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正确识记、书写汉字是对同学们的最基本要求,中考对这一内容的考查主要体现为认清字形、正确书写,大多情况下是考查对一些易错字的辨析能力,属于基础知识考查,总体难度不大。 ■必背知识 (括号内为该语境中正确的字) A 哀(唉)声叹气暗(黯)然失色 B 搬(班)门弄斧永保(葆)青春 报(抱)怨别人以德抱(报)怨 自抱(暴)自弃推崇倍(备)至 不屑置辨(辩)英雄备(辈)出 刚腹(愎)自用必(毕)竟 针贬(砭)时弊明辩(辨)是非 按步(部)就班战略布(部)署 C 残(惨)无人道璀灿(璨)夺目 明查(察)暗访常(长)年累月 相辅相承(成)计日成(程)功 一张一驰(弛)一愁(筹)莫展 穿(川)流不息相形见拙(绌) 理屈辞(词)穷冲(充)耳不闻 D 披星带(戴)月惮(殚)精竭虑 锐不可挡(当)根深地(蒂)固 沾(玷)污清白提心掉(吊)胆 吊(掉)以轻心影牒(碟)机 貂婵(蝉) F 三翻(番)五次要言不繁(烦) 义无返(反)顾严加防犯(范) 获益非(匪)浅流言诽(蜚)语 煞废(费)苦心发愤(奋)图强 入不付(敷)出破斧(釜)沉舟 名付(副)其实 G 言简意骇(赅)气慨(概) 立杆(竿)见影金钢(刚)钻 鬼斧神功(工)一笔钩(勾)销 鬼(诡)计 H

貌和(合)神离随声附合(和)轰(哄)堂大笑宏(弘)扬文化病入膏盲(肓)张惶(皇)失措飞皇(黄)腾达融汇(会)贯通J 反唇相击(讥)急(亟)待解决迫不急(及)待痛心急(疾)首不记(计)其数狼籍(藉) 故技(伎)重演坚(艰)难困苦明枪暗剑(箭)不娇(骄)不躁开源截(节)流直接(截)了当弱不经(禁)风告戒(诫) 各届(界)人士跌落陷井(阱)不径(胫)而走既往不究(咎)声色具(俱)厉 K 同仇敌慨(忾)功亏一匮(篑)溃(匮)乏 L 陈词烂(滥)调再接再励(厉)变本加利(厉)流恋(连)忘返盛气临(凌)人随便流(浏)览留(流)芳百世蒸溜(馏)水M 轻歌漫(曼)舞火势漫(蔓)延满(漫)山遍野名列前矛(茅)风糜(靡)一时贸(冒)失 密(秘)诀泄秘(密) 棉(绵)里藏针市场扫瞄(描)虚无缥渺(缈)莫明(名)其妙莫(漠)不关心谋(牟)取暴利P 如法泡(炮)制篷(蓬)筚生辉养成僻(癖)好浮想联篇(翩)砰(怦)然心动凭(平)添 Q 山青(清)水秀欠(歉)收 并驾齐趋(驱)委曲(屈)求全入场卷(券) R 当人(仁)不让一视同人(仁)水乳交容(融)儒(孺)子可教含辛如(茹)苦 S

错别字原因分析就改正策略

错别字出现的原因及纠正策略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培养学生只能的重要途径。但现实情况不容乐观,当前学生的错别字像米饭中的沙子,让人看了就不舒服吃了咯牙,又像野草一样“春风吹又生”。根据日常教学观察发现,小学生进入中高年级以后,随着识字量的增加,学生作业和习作中的错别字也随着猛增,表现在错字和别字两方面。这严重影响了学生作业质量、表达、交流和语文素养的提高。也给以后的教学工作埋下了很大的隐患,为此,必须探究原因,解决问题。经过对学生错别字的汇总、分析,发现错别字主要集中以下几方面。 一、字音相同或相近而误写。 汉字字数多而音节少,40000多个汉字,基本音节才400多个,造成了大量的同音字,有的读音多达六十几个同音字,如bi这个读音。只有少数几个汉字没有同音的。两个字读音相同,学生作文时一不留心就写成了读音相同的别字了,如姿势和资源,资姿同音易混。 二、字形相似而误写。 两个字笔画相似,是很容易相混的。如“折”比“拆”少一点,“己已巳”“旬句”,这些字差别非常细微,稍不小心就会张冠李戴写成别字。 三、字义相近而误写。 有些词语中的某个字意思跟另外一个意思相近,容易弄混。如山清水秀的“清”稍不留心就写成了青山绿水的“青”;震耳欲聋的“震”也很容易写成“振”。 四、字音相同且字形相近而误写。 两个字不但读音相同,意思也差别不大,很容易相互用混。如金榜题名的“题”很容易写成“提”,销声匿迹的“销”很容易写成“消”。 五、同音词造成的误写。 同一个双音节词语往往和一个四字成语中某两个音节是同音词,结果造成混用。汉语中有很多这样的词语,如直接,直截了当;风声,谈笑风生;剧增,与日俱增;直言,仗义执言;变换,风云变幻等等。 以上从五个方面归纳了学生写别字的客观原因,再加上学生主观上的粗心大意马马虎虎的原因,致使写错别字成了一个很普遍的现象。针对学生这种会认不会写的情况,我们在教学中非常重视对错别字的教学,注意探究减少学生写错别字的方法: 一、抓特点,讲方法。 学生因为对字形、字音、字义不了解,或者理解模糊,而常写错别字。针对这些情况我在教学中做了一下工作:

中考常见错别字集锦

中考常见错别字集锦 (括弧里的字是错的) 1花簇锦(金)绣02、群英荟(汇)萃03、部(布)署已定04、拼拼凑凑(揍) 05、奋(愤)发图强 06、世(事)态人情07、和蔼(霭)可亲08、令人恐怖(布) 09、行踪诡(密)秘10、插科打诨(浑) 11、针砭(贬)时弊12、晶莹(滢)剔透13、帷(帏)幕拉开14、值得商榷(确)15、出类拔萃(粹) 16、破釜(斧)沉舟17、惨(残)无人道18、鞠躬尽瘁(粹) 19、原子辐(幅)射20、安(按)装机器 21、残(惨)酷无情22、入不敷(付)出23、黯(暗)然销魂24、披星戴(带)月25、成群结队(对) 26、计日程(成)功27、认识肤(浮)浅28、酒中掺(渗)水29、骨骼(胳)发达30、书写潦(缭)草 31、招摇撞(装)骗32、入不敷(付)出33、以逸待(代)劳34、感人肺腑(府) 35、扬长(常)而去 36、殚(惮)精竭虑37、言简意赅(该) 38、纵横捭(俾) 阖39、稗(裨)官野史40、天崩地坼(折) 41、稍事耽(担)搁42、清澈(彻)见底43、卑躬(恭)屈膝44、班(搬)门弄斧45、投机倒(捣)把

46、贡(供)献巨大47、称(趁)心如意48、这倒(到)不错49、自暴(曝)自弃50、和(合)盘托出 51、灌(贯)输知识52、墨守成(陈)规53、物阜(富)民丰54、并行不悖(背)55、左右逢源(原) 56、重蹈覆(复)辙57、浑(混)然不觉58、中流砥(抵)柱59、羽扇纶(伦)巾60、英雄辈(倍)出 61、驰骋(聘)疆场62、并行不悖(背) 63、玷(沾)污清白64、发扬光(广)大65、一张一(驰)弛 66、备(倍)尝艰辛67、性格粗犷(旷) 68、民生凋敝(蔽) 69、横渡(度)长江70、一筹(愁)莫展 71、欢度(渡)春节72、步人正轨(规) 73、大有裨(稗)益74、相形见绌(拙) 75、老太龙钟(肿) 76、堕(坠)落腐败77、阴谋诡(鬼)计78、刚愎(腹)自用79、咄咄(拙)逼人80、明辨(辩)是非 81、川(穿) 流不息82、辩(辨)证思维83、三番(翻)两次84、随声附和(合) 85、签字盖戳(戮) 86、反(翻)复无常87、和(合)盘托出88、脉搏(膊)跳动89、戳(戮)穿阴谋90、翻(反)云覆雨 91、曲高和(合)寡92、赤膊(博)上阵93、义不容辞(词) 94、怦(砰)然心动95、浪费(废)金钱 96、万事亨(享)通97、飞扬跋(拔)扈98、虎视眈眈(耽)

小学生容易写错别字的原因

小学生容易写错别字的原因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对小学生的识字要求越来越高。但在识字与写字相结合的过程,却出现了错别字现象。 一、成因分析 (一)汉字是较难掌握的一类文字 它有以下特点: 1、难写:汉字数量庞大,结构复杂,笔画繁多。 2、难读:汉字字形类似者多,差别细微。 3、难记:汉字字型的记忆主要靠机械重复,记忆强化,导致识字过程枯燥无味,影响识字效果。 对于小学生而言,由于他们身心发展的局限,掌握字形有以下特点: 1、对物体知觉主要以整体的轮廓感知为主,忽略细枝末节的辨别。于是,在辨别和记忆字形时,易抓住较明显笔画,而忽略细节。特别是一二年级注重学生的说话能力,识字不多,而三年级开始写作文,虽然只写片段,但要求会写的汉字数量大大增加,而有许多是学生没写过的字,小学生只知道字音,不知道字形,于是想当然地写上一个自己认为“好象是”的字,或者是以前学过但不要求写的字,因为没写过,所以错字、别字特别多。 2、注意力不稳定,不能对字形进行反复认读,不能主动对汉字进行反复认读进行识记。 综上所述,我们知道汉字结构的繁杂同小学生尚未发育成熟的认知能力形成巨大反差,这就对汉字的字形识记带来了一定困难。正因如此,字形的出错率总是大于字音、字义。实践表明,小学生字形记忆过程中主要会发生三种错误:忘字、错字、别字。 1、忘字:即忘记整个汉字的字形,听其音而忘其笔画、结构等。这种情况在听写过程中表现尤其明显。当老师念某字字音时,常有学生会将

整个字都忘掉,而当老师稍加提示,该学生就会恍然大悟,猛然想起这个字。 2、错字:即只大概记住该字的轮廓,书写该字时出现细微错误。错字又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种是增减笔画:如“或”学生经常少写一撇,而“武”学生有经常会多写一撇。 第二种是改变结构,如把左右结构的“落”写成上下结构,把上下结构的“猫”写成左右结构等。 第三种是改变局部,如把“游”写成三点水加放,把“奶”写成女子旁加及。 3、别字:既在书写某字时,将该字写成其它汉字的情况。别字一般有以下四种情况: (1)一种为音同而形、义不同的音别字,如把“汗水”写成“汉水”。 (2)第二种为音形相近而字义不同的音形别字,如把“亲人”写成“辛人”“抢东西”写成“枪东西”等。 (3)第三种为形近而音义不同的形别字,如“刻、该、孩”三字经常有学生混用,再如“渴、喝”“热、熟”等,在书写运用过程中经常出现混用现象。 4、第四种为双音词中前后两字互换替代的义别字。如“肮脏”一词,经常有将“脏东西”写成“肮东西”的情况。 (二)小学生写错别字的心理原因分析 1、知觉的分化还处在初级水平。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的知觉最初还带有不随意性,即还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知觉,对感知的对象分化水平很差,对事物只能作笼统的感知,而难于对相似结构的事物进行有效辨认。知觉的分化水平低,感知事物的特征就不够精细,比较笼统。对学习抽象的文字又缺乏感性材料。因此,在识记生字时,往往只记住字体的粗略轮廓,对于字体精细部分却忽略了,写出了形近别字。如识写“拔”

(完整版)初中常见错别字及答案

初中常见错别字(精选)(下有答案) 莫明其妙( ) 不加思索( ) 费寝忘食( ) 再接再励( ) 变本加利( ) 掩旗息鼓( ) 别出新裁( ) 谈笑风声( ) 流光溢采( ) 沤心沥血( ) 不言而谕( ) 大相经庭( ) 不醒人事( ) 坚苦朴素( ) 锐不可挡( ) 粗制烂造( ) 神态安祥( ) 清冽可鉴( ) 墨守陈规( ) 张灯接彩( ) 仰扬顿挫( ) 甜言密语( ) 绿树成阴( ) 反应情况( ) 两全齐美( ) 打架斗欧( ) 不可思意( ) 鬼鬼崇崇( ) 抑扬钝挫( ) 不知所错( ) 改斜归正( ) 错落有志( ) 无精打彩( ) 沓无消息( ) 秉独夜谈( ) 痛心疾手( ) 白壁微瑕( ) 卑躬曲膝( ) 互相推委( ) 关怀倍至( ) 如法泡制( ) 英雄倍出( ) 佳宾满堂( ) 巧装打扮( ) 一张一驰( ) 病入膏盲( ) 黄梁美梦( ) 好高骛远( ) 迫不急待( ) 陈词烂调( ) 趁心如意( ) 语无论次( ) 相形见拙( ) 直接了当( ) 毛骨耸然( ) 名列前矛( ) 手屈一指( ) 丰功伟迹( ) 残无人道( ) 挺而走险( ) 殉私舞弊( ) 心旷神移( ) 声色俱历( ) 天翻地复( ) 声名狼籍( ) 穿流不息( ) 一愁莫展( ) 一口同声( ) 批发另售( ) 因地治宜( ) 出类拔翠( ) 破爷沉舟( ) 记忆尤新( ) 仗义直言( ) 貌和神离( ) 汗流夹背( ) 鞠躬尽粹( ) 诲人不卷( ) 珠连壁合( ) 原驰腊象( ) 婉蜓游动( ) 挑拔离间( ) 雍荣典雅( ) 书声朗朗( ) 松驰( ) 凛洌( ) 娇阳( ) 骄健( ) 暑假( ) 浪废( ) 帐蓬( ) 暑名( ) 峰烟( ) 愚味( ) 自毫( ) 通辑( ) 急燥( ) 蒸气( ) 诲辱( ) 签定( )

优秀工作总结范文:学生错别字小课题总结

学生错别字小课题总结 2 3 4 5 篇二:减少小学生错别字的小课题研究规划 减少小学生错别字的小课题研究规划 一.课题的提出与研究目的: 1、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媒体应运而生。影视,广告,出版物接踵而来,商品包装,广告招牌变着花样地吸引顾客??这是时代的产物,代表着社会的进步。但随之而来的出现了许多不规范字,给识字尚少的小学生造成错觉,为他们以后的识字设置了障碍,也为人们办事带来许多不便。 2、在新课程改革中,确实培养了一大批有特长,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但是,不免顾此失彼,老师们相对地淡化了识字,写字。加上考试科目,项目增多,学生任务重,头绪多,书写质量自然不高,不规范字越来越多,从学生的作文,日记等作业中明显地反映出来。 3、2011年《语文课程标准》总体目标提出: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不同的学段对写字也提出不同要求:第一学段(1~2年级)提出,范文写作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

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第二学段(3~4年级)提出,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 临摹正楷字帖。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第三学段(5~6年级)提出,.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国家有关部门就是要求我们写规范汉字,以便高效交际。 基于以上这些状况,我校准备开展小学生错别字的小课题研究,研究一些相应的对策,以减少小学生错别字。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调查研究,使学生正确使用规范字,认识规范用字的重要性。 2.通过调查研究,了解社会用字状况,加强规范用字的思想意识。 3.通过调查研究培养学生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4.通过课题研究,培养小学生识字写字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识字写字习惯,思想汇报专题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三.课题研究内容 1.分析新课程特点及小学生年龄特征与心理特点,找出小学生写

初中常见错别字及病句练习

初中常见错别字(精选) 莫明其妙(名) 不加思索(假) 费寝忘食(废) 再接再励(厉) 变本加利(厉) 掩旗息鼓(偃) 别出新裁(心)谈笑风声(生) 流光溢采(彩) 沤心沥血(呕) 不言而谕(喻) 大相经庭(径) 不醒人事(省)坚苦朴素(艰) 锐不可挡(当) 粗制烂造(滥) 仰扬顿挫(抑)甜言密语(蜜) 绿树成阴(荫) 反应情况(映) 两全齐美(其) 打架斗欧(殴) 不可思意(议) 鬼鬼崇崇(祟) 抑扬钝挫(顿) 不知所错(措)改斜归正(邪) 错落有志(致) 无精打彩(采) 沓无消息(杳) 秉独夜谈(烛) 痛心疾手(首) 白壁微瑕(璧) 卑躬曲膝(屈) 互相推委(诿) 关怀倍至(备) 如法泡制(炮) 英雄倍出(辈) 隹宾满堂(嘉) 巧装打扮(乔) 一张一驰(弛) 病入膏盲(肓) 黄梁美梦(粱) 好高骛远(鹜) 迫不急待(及) 陈词烂调(滥) 趁心如意(称) 语无论次(伦) 相形见拙(绌) 直接了当(截) 毛骨耸然(悚) 名列前矛(茅) 手屈一指(首) 丰功伟迹(绩) 残无人道(惨) 挺而走险(铤) 殉私舞弊(徇) 心旷神移(怡) 声色俱历(厉) 天翻地复(覆) 声名狼籍(藉)穿流不息(川) 一愁莫展(筹) 一口同声(异) 批发另售(零) 因地治宜(制) 出类拔翠(萃) 破爷沉舟(釜) 记忆尤新(犹) 仗义直言(执) 貌和神离(合) 汗流夹背(浃) 鞠躬尽粹(瘁)诲人不倦(珠连壁合(璧)原驰腊象(蜡) 婉蜓游动(蜿)挑拔离间(拨)雍荣典雅(容) 松驰(弛) 凛洌(冽) 娇阳(骄) 骄健(矫) 签定(订) 暑假(暑) 浪废(费)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狭隘.不谙.水性拗.断执拗.纵横捭阖 ..稗.官野史摒.弃瑕疵.粗犷.刚愎.自用濒.临粗糙.风驰电掣.瞠.目结舌忏.悔倘.佯 惩创 ..惩.前毖后叱咤.风云炽.热憧憬 ....心宽体胖.奢侈.踯躅 揣摩 ...责恫.吓提.防 ..忧心忡.忡敷衍塞 ..相形见绌.伺.候忖度 档.案随声附和.玷.污商贾.供.不应.求引吭.高歌信笺.歼.灭 干涸.一哄.而散瑰.丽聒.噪怙.恶不悛.讳.疾忌医咀嚼 ..镌.刻缄.默情不自禁.强劲.狙.击前倨.后恭矫.枉过正拘泥.恪.守隽.秀书声琅.琅隐匿.羞赧.宁.死不屈人才济济.黢.黑冗.长绮.丽疾.恶如仇悭.吝强.迫否.极泰来一曝.十寒刹.车讪.笑 塑.料翘.首远望怂恿 ..孝悌.舐.犊之情潸.然泪下轻佻.恸.哭湍.急牵强.附会妥贴.字贴.锲.而不舍风尘仆仆.酗.酒星宿.戏谑.草菅.人命纤.维自诩.恬.不知耻为虎作伥.采撷.殷.红狡黠.如火如荼.呜咽.陶冶.自怨自艾.垂涎.三尺拜谒.笑靥. 迤逦 ..屡见不鲜.造诣.肄.业笃.信翘.首偌.大戛.然辎.重卓.识褶.皱 中考语文复习病句修改练习题答案

错别字形成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错别字形成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一、错别字产生的原因 (一)客观因素 1.音近 这种错别字在学生中最容易出现,而且即使学生很善于检查或者检查出来了,都不容易改正确。因为学生在写的时候先想到的是汉字的“音”,接着就是汉字的“形”。所以如果汉字的音、形都接近的话,学生是很容易出错的。如“晦”、“诲”“悔”;“缉”、“楫”、“辑”……对于这种错别字,我认为学生的解决方法应该是采用汉字的“音、形、义”相结合。首先对教材原文要熟悉,要知道这个字是哪方面的意思,然后就是根据这个意思来选择正确的“形旁”的汉字。最后再检查一下这个(写上的)汉字的拼音是否正确,是否合乎题意。举个例子来讲,如“栽”、“裁”、“载”,学生犯错的几率是比较大的。“裁”,学生经常遇到,如某首诗的“体裁”是什么,学生很多时候写的都不是“裁”,而是“载”或者“栽”。我觉得解决的方法是学生首先要知道这

三个音近形似的汉字的意思和使用场合。“裁”、“栽”和“载”的“形”的区别主要是形符“衣”、“木”、“车”;而这几个字实际上已经表示了“栽”、“裁”、“载”的使用范围和场合。即“裁”是与“衣服”有关的,如“量体裁衣”;“栽”与“树木”有关;“载”与“车”有关。知道这些以后,学生再了解一下三个汉字的“音”的差别(实际上差别是很大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2.形似 这个原因造成的学生写错别字在学生写的错别字里面也有很大的比例。如“晦”、“悔”、“诲”;又如“缉”、“楫”、“辑”;“戍”、“戊”、“戌”;“已”、“己”、“巳”;……这种错别字学生一般比较好解决,但也需要方法。犯这种错误的学生,一般是对教材的原文不是很熟悉,或者是读书的时候大而化之,不认真;叫写出来的时候是“信手拈来”根本就不考虑一下,而检查的时候又是“浮光掠影”、“走马观花”。这样,当然只能错到底了。 这种错别字的解决办法比较简单,但也很麻烦,那就是学生要掌握形声字的相关知识。还是举刚才的例子,如“晦”、“悔”、“诲”。晦”从“日”旁,

如何纠正低年级孩子错别字

如何纠正低年级孩子错别字 低年级儿童记忆汉字的伸缩性很大,有易学易忘的特点,而汉字字数又多,结构复杂,有些字的结构或部分形状相似、差别细微,因此学生在运用汉字的过程中,在很多同音字面前,不知道用哪个,造成同音字互相替代;或者是形近字混淆而用别字,于是出现了许多错别字。以下便是我针对这一现象而采取的几点纠正错别字的方法。 一、让生字教学变得多姿多彩 低年级孩子年龄小,自制力弱,学习以无意注意为主。他们天性好动,而创设幽默的氛围,引导学生在轻松的情境中识字,寓教于乐。让学生真正喜欢汉字对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育家卡罗琳说:“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汉字是最古老又最富有生命力的文字,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关于汉字的轶文趣事举不胜举,学生听了这些故事不由自主地对汉字产生了好奇心。我们可以经常开展以下一些游戏,学生的兴趣会越来越浓。 1、猜字谜。如:“太阳出现,一片青天。”(晴)一横一竖是什么?(十)“上”字边上长尾巴。(土)手脚并用是什么?(捉)“一顶帽子戴在眼上。”(冒) 2、编儿歌,编故事。比如“己、已”是很多学生经常混用的,我就编成歌诀“己、已易分清:己字空,已字中,仔细瞧瞧就不同”;再如“幸”与“辛”小学生爱混淆,可编顺口溜:“十分辛苦,换来幸福。”如“赔、培”,可编顺口溜:种树要土培,损坏东西用钱赔。“蜂、峰、锋”:勤劳的昆虫是蜜蜂,高高的山顶是山峰,金属磨尖就锋利。“咏、泳”:歌咏要用口,游泳不能没有水。“泡、炮、跑、抱”:有水冒气泡,防火别放炮,有足可赛跑,伸手相拥抱。朗朗上口的顺口溜符合低年级学生形象理解记忆的特点,学生印象深刻,记得牢。 3、用想象法来记住生字。 例如:“拔”和“拨”两个字只相差一小竖,但意思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记忆时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拔”比“拨”少一竖,

生活中错别字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生活中错别字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尤溪一中七年级(3)班钟林 前言 在现在社会中,虽然人们受教育程度深了,但是错别字依然广泛的存在。因此我们进行了调查,从中获得错别字存在的原因:1、始终有一部分文化程度不高的只会浑水摸鱼,只求看得明白,不求准确;2、对错别字的不重视,认为它们起的作用不大,但是往往事情小的也会变大,也会积小成多,恶性循环。总之,我们的研究性是必要的,也是不可忽视的。 一、问题的提出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来自社会和中学生学习中的问题 社会生活及中学生的错别字现象日益成为社会和中学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下列这些社会生活中错别字现象应该足以引起我们每个人的思考和重视:(1)、社会生活中汉字不规范已成普遍现象且日益严重,汉字运用的现状令人担忧,请看下列摘录:《东森日报》:王力宏专辑“一夫当官!”歌词错字连篇;《三晋都市报》法院判决书竟错字连篇;《长春日报》连招生广告都错字连篇。

当然,我们还可以例举很多这样的报道,而报道以上这些现象的报刊杂志可以说都是在全国、各省很有知名度、影响力的,由此可见,错别字现象已似乎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因此,呼吁不写错别字,规范汉字,净化语言也成为了时下的话题:请看——《西安晚报》强化汉字教育刻不容缓;《湖南日报》立法规范“字”和“话”;《人民日报》别让差错玷污的语言。 这些报道反映出一个什么问题呢?是的,写错别字已成为了一个普遍现象而且有日益严重的趋势,不能不引发我们的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不良现象呢?跟我们的中小学生的学习、书写等有关系吗?中小学生写错别字现象情况调查。我们对七年级八个班中的两个班的课堂作业情况做了调查。调查结果是:两个班97人的作业均有错别字即有错率为100%,并对所有作业中的任意三次作业进行了抽样清数计算,平均每本每次作业的错字数为5.2个,错字率为5.2%,这中间还不算书写不规范的。古人说“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而汉字又是音形义三者一体的表意文字,往往是错一个字,就有可能整个句子、一段、乃至全篇都会面目全非难以卒读。既有可能因错别字影响到孩子们的前程与命运,也有可能影响到生活、社会的和谐发展。据报道,近年来因错别字所引发的各类纠纷不断呈上升趋势。 (二)学校教育和社会和谐的基本要求; 从我们学校语文识字教育来看,识字是学生再学习的基础,这是学生终身学习与终身发展的最基本的工具,作为中学生应责无旁贷的学会并掌握它。新课程标准对识字中应“学会”的字要求是:1、读准字音;2、认清字形;3、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4、正确书写。并指出:通过这些字的教学,达到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