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4单元 地球的运动》复习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642.18 KB
- 文档页数:20
昼夜交替现象【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1) 理解地球是不透明球体,在阳光照射下会产生昼夜区别;初步理解昼夜交替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相关。
(2) 知道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3) 初步理解昼夜交替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相关。
(1)能积极提出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多种假说,并且实行验证;(2)做好模拟实验和使用实验搜集证据;(3)根据实验的情况修正自己的解释。
3、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到积极参与讨论,并发表有根据的解释是重要的。
(2)理解到同一现象,可能有多种不同的解释,需要用更多的证据加以解释。
(3)培养主动探究、敢于质疑、积极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大胆猜测,提出昼夜交替现象的多种假说;通过模拟实验验证假说并尝试解释。
【教学难点】学生准确操作模拟实验,根据实验现象修正自己的假设。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地球仪、去掉灯罩的手电筒、自制的太阳、地球彩色图片、带有即时贴的小人2、学生准备:小地球仪、去掉灯罩的手电筒、实验记录单、彩色水笔、带有即时贴的小人【教学时间】一课时师:很高兴今天第一次和我们班的同学一起上课,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姓陆,我早就听说我们班的同学思维活跃,我有一道考察想象力的测试题,想考考大家,大家想听吗?一辆行驶的车子停了下来,为什么?可能有几种原因?生:车坏了路交通事故外界红灯车内乘客师:大家的回答让老师感受到你们思维的无拘无束,想象的丰富活跃。
我们上的是科学课,科学正是在持续地想象、假设、验证中进步的。
在没有其它新证据之前,任何假设都有可能成立,面对问题需要我们大胆猜测,认真求证。
(板书)(一)通过谈话,引出探究问题1、照片引入:知道“昼夜”是什么意思同学们,我们来看几张照片,屏幕上照片是哪?这两张照片最明显的不同是什么?左边这个张是白天照的,右边那一张是晚上照的。
白天用一个字表示就是昼(板书:昼),夜晚用一个字表示就是夜(板书:夜)。
同学们,我们家乡美不美,校园美不美?对美,生活中从来不缺乏美,缺乏的是一双发现美丽的眼睛,保护美丽的双手,这么美丽的校园和家乡是不是我们都应该向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她呢?。
五下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复习课教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 、傅科摆是历史上证明地球自转的关键性证据。
2、地球自转的方向是逆时针(自西向东),周期为24 小时,地球围绕地轴自转,地轴是倾斜的。
3、与地球自转相关联的现象有:昼夜现象,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看上去北极星不动等。
4、恒星周年视差是历史上证明地球公转的关键性证据。
公转过程中,地轴倾斜方向保持不变,因此形成了四季和极昼极夜现象。
过程与方法:1 、对地球的运动进行较系统、持续和细致的探究。
2、根据所要模拟的对象特征做模拟实验。
3、通过观察、模拟实验、收集资料等多种途径和方法,收集有关的证据。
4、对获得的证据进行批判性选择和思维加工,最终形成解释。
如解释有多种可能性,需进一步探求证据。
5、利用文字、图表、图画等方式描述观察、实验和测量的结果,并且能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
6、运用口头或书面、文字或图画的形式,有目的地进行探究活动的公开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尊重事实、重视证据的科学态度。
2、懂得在探究活动中,需要审视观察到的事实和探究所获得的证据。
这些事实或证据,在不同的参照系中可能有着不同的作用。
3、认识到科学是发展的,科学知识是长期探究、不断修正的结果。
4、培养愿意与他人合作,乐于交流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能运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各种与地球运动相关的问题。
【教学难点】通过演示实验和分析实验数据等方法,来证实昼夜交替、地球自转、公转以及极昼极夜现象;能运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各种与地球运动相关的问题。
【教学准备】复习课件,太阳系模型,地球仪,手电筒、A4 纸【教法使用】讲授、演示【教学过程设计】一、出示课件目录图片,浏览本单元课程安排。
二、回顾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汇报、交流完善知识体系。
1 、学生在空白A4 纸上尝试用思维导图的形式画出自己知道的关于地球运动的知识。
(要求:同桌合作交流记录,时间 5 分钟。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同桌合作写出与地球运动相关的知识,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同时可以暴露学生的一些错误知识和概念。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
2.昼夜交替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相关。
过程与方法:1.提出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多种假说,并且实行验证。
2.做好模拟实验和使用实验收集的证据。
3.根据实验的情况修正自己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到积极参与讨论,并发表有根据的解释是重要的。
2.理解到同一现象,可能有多种不同的解释,需要用更多的证据来加以判断。
3.培养主动探究,积极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1.能推测引起昼夜交替的原因。
2.通过模拟实验发现昼夜交替的成因。
教学难点:通过模拟实验发现昼夜交替的成因。
教学准备:教师:PPT课件卡纸太阳,卡纸地球教学过程:课前游戏:两人一组。
①一人从你左边出现,又在你右边消失,又在你左边出现。
猜想一下你和这个人是怎样运动才会产生这样的现象的?可能有几种情况?②学生讨论并交流:(人不动自己转、自己不动别人绕着自己转、两人都转,但转的速度不一样。
一、情境导入(课件出示图片)我们先来看一幅图片,你认得这是什么地方吗?(天安门)是的,这是天安门。
这又是哪里呢?(还是天安门)两张图片有什么不同?(一个是白天一个是晚上).你是怎么判断出白天还是晚上呢?(白天有阳光照射晚上没有),其实我们的生活的地球上有部分地区被光照亮,我们称有阳光照亮的地区为昼,而光照不到的地方称为夜。
板书:昼夜.当白天过后肯定是晚上,晚上过后又是(白天),接着又是(晚上)…我们居住的这个星球——地球,就这样白天和黑夜不停的交替出现。
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昼夜交替现象。
板书:交替现象.提问:关于昼夜交替现象你有什么想知道的?昼夜为什么会交替呢?过渡:自古以来,人们就试图对昼夜交替现象实行解释,科学家在研究的过程中,也是提出很多的可能,今天我们像科学家一样。
提出猜想,然后通过模拟实验实行论证,最后发现规律。
这些可能在没有验证之前,我们把它叫做假说.二、昼夜交替现象的假说谁来说一下你们的猜想?教师板书.更多的猜想写在记录单上.(课件出示实验记录表)小组讨论,将可能的假说画在记录单上,如果你在提出假说过程中有什么困难,你能够看课本72页,把你认为能出现昼夜交替现象的画示意图(注意事项:标出地球、太阳的运行轨道)小组汇报,教师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