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A版必修3导学案 概率的基本性质
- 格式:doc
- 大小:40.50 KB
- 文档页数:1
§3.1.3 概率的基本性质(1)正确理解事件的包含、并事件、交事件、相等事件,以及互斥事件、对立事件的概念;(2)概率的几个基本性质:1)必然事件的概率为1,不可能事件的概率为0,因此0≤P(A)≤1;2)当事件A与B互斥时,满足加法公式:P(A∪B)= P(A)+ P(B);3)若事件A与B为对立事件,则A∪B为必然事件,所以P(A ∪B)= P(A)+P(B)=1,于是有P(A)=1—P(B).(3)正确理解和事件与交事件,以及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的区别与联系.重点: 并事件、交事件、互斥事件和对立事件的概念,以及互斥事件的加法公式.难点: 并事件、交事件、互斥事件和对立事件的区别与联系.通过事件的关系、运算与集合的关系、运算进行类比学习,培养类比与归纳的数学思想。
1.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关系、集合的交、并、补运算【提出问题】1.两个集合之间存在着包含与相等的关系,集合可以进行交、并、补运算,你还记得子集、等集、交集、并集和补集的含义及其符号表示吗?2. 我们可以把一次试验可能出现的结果看成一个集合(如连续抛掷两枚硬币),那么必然事件对应全集,随机事件对应子集,不可能事件对应空集,从而可以类比集合的关系与运算,分析事件之间的关系与运算,使我们对概率有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探究新知】(一):事件的关系与运算在掷骰子试验中,我们用集合形式定义如下事件:C1={出现1点},C2={出现2点},C3={出现3点},C4={出现4点},C5={出现5点},C6={出现6点},D1={出现的点数不大于1},D2={出现的点数大于4},D3={出现的点数小于6},E={出现的点数小于7},F={出现的点数大于6},G={出现的点数为偶数},H={出现的点数为奇数},等等.思考1:上述事件中,是必然事件的有 ,是随机事件的有 , 是不可能事件的有 .思考2:如果事件C1发生,则一定有 发生。
在集合中,集合C1与这些集合之间的关系怎样描述?思考3:一般地,对于事件A 与事件B,如果事件A 发生,则事件B 一定发生,这时称 。
概率的基本性质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概率的基本性质》是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三册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频率和概率的基础上,与集合类比研究事件的关系、运算和概率的性质。
它不仅使学生加深对频率和概率的理解,还能进一步认识集合,同时为后面“古典概型”和“几何概型”的学习打下基础。
因此,本节内容在学习概率知识的过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过渡作用。
2. 教学目标通过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并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首先,知识与技能目标是:了解随机事件间的基本关系与运算;掌握概率的几个基本性质,并会用其解决简单的概率问题。
其次,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在借助掷骰子试验探究事件的关系和运算的过程中,体会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研究概率的基本性质,发展分析和推理能力。
最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是:通过数学活动,了解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应用于现实世界的具体情境,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3.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上述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制定的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事件的关系与运算;概率的加法公式及其应用。
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与认知能力,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的区别与联系。
二、说学情奥苏伯尔认为:“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因而在教学之始,必须关注学生的基本情况。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以前,已经掌握了集合关系、运算,频率与概率的内在联系,对用频率估计概率研究问题的方法也有所掌握,特别是学生进入高二以后,数学学习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他们的观察探究能力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内容时,一般会出现的问题或困难是:概率加法公式的发现以及将其公式化的过程。
三、说教法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之一。
它在学生获取知识、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对于本课我主要采用的教法是以启发式教学法为主,讨论交流法为辅的教学方法。
3.1.3 概率的基本性质教学目标:(1)正确理解事件的包含、并事件、交事件、相等事件,以及互斥事件、对立事件的概念;通过事件的关系、运算与集合的关系、运算进行类比学习,培养学生的类比与归纳的数学思想.(2)概率的几个基本性质:①必然事件概率为1,不可能事件概率为0,因此0≤P(A)≤1;②当事件A与B互斥时,满足加法公式:P(A∪B)=P(A)+P(B);③若事件A与B为对立事件,则A∪B为必然事件,所以P(A∪B)=P(A)+P(B)=1,于是有P(A)=1-P(B).(3)正确理解和事件与积事件,以及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的区别与联系,通过数学活动,了解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应用于现实世界的具体情境,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情趣.教学重点:概率的加法公式及其应用.教学难点:事件的关系与运算.教学方法:讲授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全运会中某省派两名女乒乓球运动员参加单打比赛,她们夺取冠军的概率分别是2/7和1/5,则该省夺取该次冠军的概率是2/7+1/5,对吗?为什么?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学习概率的基本性质.二、新课讲解:Ⅰ、事件的关系与运算1、提出问题在掷骰子试验中,可以定义许多事件如:C1={出现1点},C2={出现2点},C3={出现3点},C4={出现4点},C5={出现5点},C6={出现6点},D1={出现的点数不大于1},D2={出现的点数大于3},D3={出现的点数小于5},E={出现的点数小于7},F={出现的点数大于6},G={出现的点数为偶数},H={出现的点数为奇数},……类比集合与集合的关系、运算说明这些事件的关系和运算,并定义一些新的事件.(1)如果事件C1发生,则一定发生的事件有哪些?反之,成立吗?(2)如果事件C2发生或C4发生或C6发生,就意味着哪个事件发生?(3)如果事件D2与事件H同时发生,就意味着哪个事件发生?(4)事件D3与事件F能同时发生吗?(5)事件G与事件H能同时发生吗?它们两个事件有什么关系?2、活动:学生思考或交流,教师提示点拨,事件与事件的关系要判断准确.3、讨论结果:(1)如果事件C1发生,则一定发生的事件有D1,E,D3,H,反之,如果事件D1,E,D3,H分别成立,能推出事件C1发生的只有D1.(2)如果事件C2发生或C4发生或C6发生,就意味着事件G发生.(3)如果事件D2与事件H同时发生,就意味着C5事件发生.(4)事件D3与事件F不能同时发生.(5)事件G与事件H不能同时发生,但必有一个发生.4、总结:由此我们得到事件A,B的关系和运算如下:①如果事件A发生,则事件B一定发生,这时我们说事件B包含事件A(或事件A包含于事件B),记为B⊇A(或A⊆B),不可能事件记为∅,任何事件都包含不可能事件.②如果事件A发生,则事件B一定发生,反之也成立,(若B⊇A同时A⊆B),我们说这两个事件相等,即A=B.如C1=D1.③如果某事件发生当且仅当事件A发生或事件B发生,则称此事件为事件A与B的并事件(或和事件),记为A∪B或A+B.④如果某事件发生当且仅当事件A发生且事件B发生,则称此事件为事件A与B的交事件(或积事件),记为A∩B或AB.⑤如果A∩B为不可能事件(A∩B=∅),那么称事件A与事件B互斥,即事件A与事件B在任何一次试验中不会同时发生.⑥如果A∩B为不可能事件,A∪B为必然事件,那么称事件A与事件B互为对立事件,即事件A与事件B在一次试验中有且仅有一个发生.Ⅱ、概率的几个基本性质1、提出以下问题:(1)概率的取值范围是多少?(2)必然事件的概率是多少?(3)不可能事件的概率是多少?(4)互斥事件的概率应怎样计算?(5)对立事件的概率应怎样计算?2、活动:学生根据试验的结果,结合自己对各种事件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概率的意义: (1)由于事件的频数总是小于或等于试验的次数,所以,频率在0—1之间,因而概率的取值范围也在0—1之间.(2)必然事件是在试验中一定要发生的事件,所以频率为1,因而概率是1.(3)不可能事件是在试验中一定不发生的事件,所以频率为0,因而概率是0.(4)当事件A与事件B互斥时,A∪B发生的频数等于事件A发生的频数与事件B发生的频数之和,互斥事件的概率等于互斥事件分别发生的概率之和.(5)事件A与事件B互为对立事件,A∩B为不可能事件,A∪B为必然事件,则A∪B的频率为1,因而概率是1,由(4)可知事件B的概率是1与事件A发生的概率的差.3、讨论结果:(1)概率的取值范围是0—1之间,即0≤P(A)≤1.(2)必然事件的概率是1.如在掷骰子试验中,E={出现的点数小于7},因此P(E)=1.(3)不可能事件的概率是0,如在掷骰子试验中,F={出现的点数大于6},因此P(F)=0. (4)当事件A与事件B互斥时,A∪B发生的频数等于事件A发生的频数与事件B发生的频数之和,互斥事件的概率等于互斥事件分别发生的概率之和,即P(A∪B)=P(A)+P(B),这就是概率的加法公式.也称互斥事件的概率的加法公式.(5)事件A与事件B互为对立事件,A∩B为不可能事件,A∪B为必然事件,P(A∪B)=1.所以1=P(A)+P(B),P(B)=1-P(A),P(A)=1-P(B).如在掷骰子试验中,事件G={出现的点数为偶数}与H={出现的点数为奇数}互为对立事件,因此P(G)=1-P(H).三、例题讲解:例:如果从不包括大小王的52张扑克牌中随机抽取一张,那么取到红心(事件A)的概率是41,取到方块(事件B )的概率是41,问:(1)取到红色牌(事件C )的概率是多少? (2)取到黑色牌(事件D )的概率是多少? 活动:学生先思考或交流,教师及时指导提示,事件C 是事件A 与事件B 的并,且A 与B 互斥,因此可用互斥事件的概率和公式求解,事件C 与事件D 是对立事件,因此P(D)=1-P(C). 解:(1)因为C=A∪B,且A 与B 不会同时发生,所以事件A 与事件B 互斥,根据概率的加法公式得P(C)=P(A)+P(B)=21.(2)事件C 与事件D 互斥,且C∪D 为必然事件,因此事件C 与事件D 是对立事件,P(D)=1-P(C)=21.四、课堂练习:教材第121页练习:1、2、3、4、5五、课堂小结:1.概率的基本性质是学习概率的基础.不可能事件一定不出现,因此其概率为0,必然事件一定发生,因此其概率为1.当事件A 与事件B 互斥时,A∪B 发生的概率等于A 发生的概率与B 发生的概率的和,从而有公式P (A∪B)=P (A )+P (B );对立事件是指事件A 与事件B 有且仅有一个发生.2.在利用概率的性质时,一定要注意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的区别与联系,互斥事件是指事件A 与事件B 在一次试验中不会同时发生,其具体包括三种不同的情形:(1)事件A 发生且事件B 不发生;(2)事件A 不发生且事件B 发生;(3)事件A 与事件B 同时不发生,而对立事件是指事件A 与事件B 有且仅有一个发生,其包括两种情形:①事件A 发生B 不发生;②事件B 发生事件A 不发生,对立事件是互斥事件的特殊情形. 六、课后作业:习题3.1A 组5,B 组1、2. 预习教材3.2.1 板书设计。
《 3.1.3概率的基本性质》导学案【学法指导】1.认真阅读教科书,努力完成“基础导学”部分的内容;2.探究部分内容可借助资料,但是必须谈出自己的理解;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用红笔做好标记;3.课堂上通过合作交流研讨,认真听取同学讲解及教师点拨,排除疑难;4.全力以赴,相信自己!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正确理解事件的包含、并事件、交事件、相等事件,以及互斥事件、对立事件的概念;(2)掌握概率的几个基本性质(3)正确理解和事件与积事件,以及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的区别与联系. 通过事件的关系、运算与集合的关系、运算进行类比学习,培养学生的类化与归纳的数学思想。
通过数学活动,了解教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应用于现实世界的具体情境,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情趣。
学习重点概率的加法公式及其应用,事件的关系与运算。
学习难点概率的加法公式及其应用,事件的关系与运算。
【学习过程】一、事件的关系和运算事件的关系:1.包含关系2.等价关系事件的运算:3.事件的并 (或和)4.事件的交 (或积)5.事件的互斥6.对立事件二、概率的几个基本性质(1)、对于任何事件的概率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不可能事件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必然事件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可能事件与必然事件是一般事件的特殊情况(2)、当事件A与事件B互斥时,A∪B的频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此得到概率的加法公式:如果事件A与事件B互斥,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特别地,当事件A与事件B是对立事件时,有P(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当堂检测:1.教材121页例题。
2.教材121页练习。
3.1.2《概率的意义》导学案【学习目标】1、正确理解概率的意义,利用概率知识正确理解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通过对现实生活中问题的探究,感知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3、进一步理解概率统计中随机性与规律性的关系。
【知识清单】1、随机事件在一次试验中能够发生与否是随机的,但随机性中含有,认识了这种随机性中的,就能使我们比较准确地预测随机事件发生的。
2、如果我们面临的是从多个可选答案中挑选正确答案的决策任务,那么“使得样本出现的可能性”可以作为决策的准则,这种判断问题的方法称为。
3、在一次试验中的事件称为小概率事件,的事件称为大概率事件.4、概率的意义就是用概率的大小反映事件A发生的,但在一次试验中仍有两种可能,即事件A可能也可能。
【教材分析】认真阅读课本P113——P118,说明概率的意义在课本的六个实际例子中的体现。
【合作探究】题型一例1.(1)某校共有学生12000人,学校为使学生增强交通安全观念,准备随机抽查12名学生进行交通安全知识测试,其中某学生认为抽查的几率为11000,不可能抽查到他,所以不再准备交通安全知识以便应试,你认为他的做法对吗?并说明理由。
(2)若某次数学测验,全班50人的及格率为90%,若从该班任意抽取10人,其中有5人及格是可能的吗?为什么?题型二例 2. 元旦就要到了,某校将举行联欢活动,每班派一人主持节目,高二(1)班的小明、小华和小丽实力相当,都争着要去,班主任决定用抽签的方法来决定,机灵的小强给小华出主意,要小华先抽,说先抽的机会大,你是怎么认为的?说说看.题型三例3.设有外形完全相同的两个箱子,甲箱有99个白球1个黑球,乙箱有1个白球99个黑球,随机地抽取一箱,再从取出的一箱中抽取一球,结果取得白球,问这个球是从哪个箱子中取出的?题型四例4.某人进行打靶练习,共射击10次,其中有2次中10环,有3次环中9环,有4次中8环,有1次未中靶,试计算此人中靶的概率,假设此人射击1次,试问中靶的概率约为多少?中9环的概率约为多少?【巩固练习】1.某医院治疗一种病的治愈率是90%,这个90%指的是()A.100个病人中能治愈90个B.100个病人中能治愈10个C. 100个病人中可能治愈90个D.以上说法都正确2.气象台预报“本市明天降雨概率是70%”,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A.本市明天将有70%的地区降雨B.本市明天将有70%的时间降雨C.明天出行不带雨具肯定淋雨D.明天出行不带雨具淋雨的可能性很大.3.甲乙两人做游戏,下列游戏中不公平的是()A.抛一枚骰子,向上的点数为奇数则甲胜,向上的点数为偶数则乙胜B.同时抛两枚相同的骰子,向上的点数之和大于7则甲胜,否则乙胜.C.从一副不含大、小王的扑克中抽一张,扑克牌是红色则甲胜,是黑色乙胜.D.甲乙两人各写一个字,若是同奇或同偶则甲胜,否则乙胜.4.设某厂产品的次品率为2%,估计该厂8000件产品中合格品的件数可能为()A.160B.7840C.7998D.78005.某位同学在做四选一的12道选择题时,他全不会做,只好在各题中随机选一个答案,若每道题选对得5分,选错得0分,你认为他大约得多少分()A.30分 B.0分 C.15分 D.20分6.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如果连续抛掷1000次,那么第999次出现正面朝上的概率是。
高中数学学习材料金戈铁骑整理制作3.1.3概率的基本性质A 组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互斥事件一定是对立事件,对立事件不一定是互斥事件B .互斥事件不一定是对立事件,对立事件一定是互斥事件C .事件B A 、中至少有一个发生的概率一定比B A 、中恰有一个发生的概率大D .事件B A 、同时发生的概率一定比B A 、中恰有一个发生的概率小2.从装有2个红球和2个黒球的口袋内任取2个球,那么互斥而不对立的两个事件是( )A.至少有一个黒球与都是红球B.至少有一个黒球与都是黒球C.至少有一个黒球与至少有1个红球D.恰有1个黒球与恰有2个黒球3.某产品分甲、乙、丙三级,其中乙、丙两级均属次品,在正常生产情况下,出现乙级品和丙级品的概率分别是5%和3%,则抽验一只是正品(甲级)的概率为( )A .0.95B .0.97C .0.92D .0.084.把红,黄,蓝,白4张纸牌随机地分发给甲,乙,丙,丁四个人,每人一张,则事件"甲分得红牌"与事件"丁分得红牌"是( )A .不可能事件B .互斥但不对立事件C .对立事件D .以上答案都不对5.从集合{}543,21,,,中随机取出一个数,设事件A 为“取出的数是偶数”, 事件B 为“取出的数是奇数”,则事件A 与B ( )A .是互斥且是对立事件B .是互斥且不对立事件C .不是互斥事件D .不是对立事件6.从一批产品中取出三件产品,设A=“三件产品全不是次品”,B=“三件产品全是次品”,C=“三件产品不全是次品”,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A 与C 互斥B. B 与C 互斥C. 任何两个均互斥D. 任何两个均不互斥7.一个人打靶时连续射击两次,事件“至少有一次中靶”的互斥事件是( )A.至多有一次中靶B.两次都中靶C.只有一次中靶D.两次都不中靶8.掷两颗相同的均匀骰子(各个面分别标有1,2,3,4,5,6),记录朝上一面的两个数,那么互斥而不对立的两个事件是()A. “至少有一个奇数”与“都是奇数”B. “至少有一个奇数”与“至少有一个偶数”C.“至少有一个奇数”与“都是偶数”D.“恰好有一个奇数”与“恰好有两个奇数”9.出下列命题,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有()①有一大批产品,已知次品率为010,从中任取100件,必有10件次品;②做7次抛硬币的试验,结果3次出现正面,因此正面出现的概率是37;③某事件发生的概率是随着试验次数的变化而变化的;④若()()()1P A B P A P B=+=,则,A B是对立事件。
湖南省邵阳市隆回二中高一数学导学案:第三章 概率 3.1.3 概率的基本性质 (新人教A 版必修3)【学习目标】(1)正确理解事件的包含、并事件、交事件、相等事件,以及互斥事件、对立事件的概念;(2)概率的几个基本性质:1)必然事件概率为1,不可能事件概率为0,因此0≤P(A)≤1;2)当事件A 与B 互斥时,满足加法公式:P(A ∪B)= P(A)+ P(B);3)若事件A 与B 为对立事件,则A ∪B 为必然事件,所以P(A ∪B)= P(A)+ P(B)=1,于是有P(A)=1—P(B)(3)正确理解和事件与积事件,以及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的区别与联系.【自主学习】任务1:阅读教材P119—121,独立完成下列问题1、 问题1: (1)集合有相等、包含关系,如{1,3}={3,1},{2,4}С{2,3,4,5}等;(2)在掷骰子试验中,可以定义许多事件如:C 1={出现1点},C 2={出现2点},C 3={出现1点或2点},C 4={出现的点数为偶数}……师生共同讨论:观察上例,类比集合与集合的关系、运算,你能发现事件的关系与运算吗?2、 问题2: (1)事件的包含、并事件、交事件、相等事件见课本P119—121;(2)若A ∩B 为不可能事件,即A ∩B=ф,那么称事件A 与事件B ;(3)若A ∩B 为不可能事件,A ∪B 为必然事件,那么称事件A 与事件B 互 ;(4)当事件A 与B 互斥时,满足加法公式:P(A ∪B)= P(A)+ P(B);若事件A 与B 为对立事件,则A ∪B 为必然事件,所以P(A ∪B)= P(A)+ P(B)=1, 于是有P(A)=1—P(B).任务2例1 一个射手进行一次射击,试判断下列事件哪些是互斥事件?哪些是对立事件? 事件A :命中环数大于7环; 事件B :命中环数为10环;事件C :命中环数小于6环; 事件D :命中环数为6、7、8、9、10环. 练习:如果从不包括大小王的52张扑克牌中随机抽取一张,那么取到红心(事件A )的概率是41,取到方块(事件B )的概率是41,问:(1)取到红色牌(事件C )的概率是多少? (2)取到黑色牌(事件D )的概率是多少?【合作探究】抛掷一骰子,观察掷出的点数,设事件A 为“出现奇数点”,B 为“出现偶数点”,已知P(A)=21,P(B)=21,求出“出现奇数点或偶数点” 概率.【目标检测】1.从一堆产品(其中正品与次品都多于2件)中任取2件,观察正品件数与次品件数,判断下列每件事件是不是互斥事件,如果是,再判断它们是不是对立事件。
第七章随机变量及其分布7.1条件概率与全概率公式最新课标(1)结合古典概型,了解条件概率,能计算简单随机事件的条件概率.(2)结合古典概型,了解条件概率与独立性的关系.(3)结合古典概型,会利用乘法公式计算概率.(4)结合古典概型,会利用全概率公式计算概率.[教材要点]要点一条件概率一般地,设A,B为两个随机事件,且P(A)>0,我们称________________为在事件A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发生的条件概率,简称条件概率.状元随笔(1)所谓的条件概率,是试验结果的一部分信息已知(即在原随机试验的条件上,再加上一定的条件),求另一事件在此条件下发生的概率.(2)在条件概率的概念中,要强调P(A)>0.当P(A)=0时,P(B|A)=0.(3)由条件概率的概念可知,P(B|A)与P(A|B)是不同的.另外,在事件A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发生的概率不一定是P(B),即P(B|A)与P(B)不一定相等.(4)P(B|A)=P (AB )P (A )可变形为P(AB)=P(B|A)P(A),即只要知道其中两个值就可以求得第三个值.(5)在事件A 发生的情况下,事件B 发生等价于事件A 和事件B 同时发生,即事件AB 发生.求P(B|A)时,可把A 看成新的基本事件空间来计算B 发生的概率,即P(B|A)=n (AB )n (A )=n (AB )n (Ω)n (A )n (Ω)=P (AB )P (A ).这样除条件概率的概念外,我们可以得到条件概率的另一种计算方法.要点二 条件概率的性质(1)P (Ω|A )=1.(2)如果B 和C 是两个互斥事件,则P (B ∪C |A )=________________.(3)设B - 和B 互为对立事件,则P (B - |A )=1-P (B |A ).状元随笔 利用公式P(B ∪C|A)=P(B|A)+P(C|A)求条件概率可使复杂的问题变得较为简单,但应注意这个性质是在“事件B 与事件C 互斥”这一前提下才具备的.这个性质的推导过程如下:因为事件B 与事件C 互斥,所以(B ∪C)A =BA ∪CA ,且事件BA 与事件CA 互斥,所以P(B ∪C|A)=P ((B ∪C )A )P (A )=P(BA)+P(CA)P(A)=P(BA)P(A)+P(CA)P(A)=P(B|A)+P(C|A).要点三全概率公式全概率公式:一般地,设A1,A2,…,A n是一组两两互斥的事件,A1∪A2∪…∪A n=Ω,且P(A i)>0,i=1,2,…,n,则对任意的事件B⊆Ω,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称为全概率公式.[基础自测]1.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P(B|A)<P(AB).()(2)事件A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发生,相当于A,B同时发生.()(3)P(A|A)=0.()(4)P(B|A)=P(A|B).()2.已知甲在上班途中要经过两个路口,第一个路口遇见红灯的概率为0.5.两个路口连续遇到红灯的概率为0.4.则甲在第一个路口遇到红灯的条件下,第二个路口遇到红灯的概率为() A.0.6B.0.7 C.0.8D.0.93.已知P(B|A)=12,P(AB)=38,则P(A)等于()A.316B.1316C.34D.14题型一 条件概率的有关计算——师生共研例1 (1)一袋中装有除颜色外完全相同的5个红球和2个白球,如果不放回地依次取2个小球.在第1次取到红球的条件下,第2次取到红球的概率是( )A .35B .310C .23D .12(2)一个盒子内装有4个产品,其中3个一等品,1个二等品,从中取两次,每次任取1个,做不放回抽取.设事件A 为“第一次取到的是一等品”,事件B 为“第二次取到的是一等品”,则P (B |A )=________.方法归纳根据条件概率的概念(公式)计算条件概率的两种方法:(1)在缩小后的样本空间ΩA 中计算事件B 发生的概率, 即P (B |A )=事件AB 所含基本事件的个数事件A 所含基本事件的个数 ;(2)在原样本空间Ω中,先计算P (AB ),P (A ),再按公式P (B |A )=P (AB )P (A ),计算求得P (B |A ).注意:P(AB),P(B|A),P(A|B),P(A),P(B)之间关系的应用,即P(B|A)=P(AB)P(A),P(A|B)=P(AB)P(B),P(AB)=P(A|B)·P(B)=P(B|A)·P(A).跟踪训练1(1)市场上供应的灯泡中,甲厂产品占70%,乙厂产品占30%,甲厂产品的合格率是95%,乙厂产品的合格率是80%,则从市场上买到的一个甲厂的合格灯泡的概率是() A.0.665 B.0.564C.0.245 D.0.285(2)由“0”“1”组成的三位数码组中,若用A表示“第二位数字为0”的事件,用B表示“第一位数字为0”的事件,则P(A|B)=()A.12B.1 3C.14D.1 8题型二条件概率性质的应用——师生共研例21号箱中有2个白球和4个红球,2号箱中有5个白球和3个红球,先随机从1号箱中取出一个球放入2号箱,然后从2号箱中随机取出一个球,问从2号箱中取出红球的概率是多少?状元随笔从2号箱中取出红球的概率取决于从1号箱中取出的球的颜色,因此要对1号箱中所取球的颜色分类:一类是从1号箱中取出白球的条件下,从2号箱中取出红球;一类是从1号箱中取出红球的条件下,从2号箱中取出红球,利用条件概率的计算公式及性质进行求解.方法归纳(1)把该事件分成两个(或多个)互斥的较简单的事件之和,求出这些较简单事件的概率.(2)再利用P(B∪C|A)=P(B|A)+P(C|A)便可求得所求事件的概率,但应注意这个公式在“B与C互斥”这一前提下才成立.跟踪训练2将外形相同的球分别装入三个盒子,每盒10个.其中,第一个盒子中有7个球标有字母A,3个球标有字母B;第二个盒子中有红球和白球各5个;第三个盒子中有红球8个,白球2个.试验按如下规则进行:先在第一个盒子中任取一个球,若取得标有字母A的球,则在第二个盒子中任取一个球;若在第一个盒子中取得标有字母B的球,则在第三个盒子中任取一个球.如果第二次取出的是红球,那么试验成功,则试验成功的概率为________.题型三全概率公式的应用——师生共研影响从乙盒中取2个红球概率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例3设甲盒有3个白球,2个红球,乙盒有4个白球,1个红球.现从甲盒任取2球放入乙盒,再从乙盒任取2球,求从乙盒取出2个红球的概率.方法归纳利用全概率公式求概率的一般步骤:(1)找出条件事件里的某一个完备事件,分别命名A i.(2)命名目标的概率事件为事件B.(3)代入全概率公式求解.跟踪训练3设某工厂有两个车间生产同型号家用电器,第一车间的次品率为0.15,第二车间的次品率为0.12,两个车间的成品都混合堆放在一个仓库,假设第1,2车间生产的成品比例为2∶3,今有一客户从成品仓库中随机提一台产品,求该产品合格的概率.易错辨析混淆条件概率P(B|A)与积事件的概率P(AB)致错例4 袋中有6个黄色、4个白色的乒乓球(只有颜色不同),不放回抽取,每次任取一球,取两次,求:(1)第二次才取到黄球的概率;(2)取出的两个球的其中之一是黄球时,另一个也是黄球的概率.解析:(1)设A 表示“第一次取到白球”,B 表示“第二次取到黄球”,C 表示“第二次才取到黄球”.则P (C )=P (AB )=410 ×69 =415 .(2)记D 表示“其中之一是黄球”,E 表示“两个都是黄球”,F 表示“其中之一是黄球时,另一个也是黄球”.则P (F )=P (E |D )=P (ED )P (D )=610 ×59 ÷⎝ ⎛⎭⎪⎫610×49+410×69+610×59 =513 . 【易错警示】易错原因求解第(1)小题时易误认为P (C )=P (B |A )=69 =23 .求解第(2)小题时易误认为P (F )=P (E )=610 ×59 =13 .产生以上错解的原因是不理解P (AB )与P (B |A )的含义. 纠错心得解题时,先要正确理解并区分条件概率与积事件的概率,P (B |A )表示在已知事件A 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 发生的概率,而P(AB)表示事件A与事件B同时发生的概率,然后正确选择相应的计算公式求解即可.温馨提示:请完成课时作业(七)第七章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7.1 条件概率与全概率公式新知初探·课前预习要点一P (B |A )=P (AB )P (A )要点二P (B |A )+P (C |A )要点三P (B )= i =1n P (A i )P (B |A i )[基础自测]1.(1)× (2)√ (3)× (4)×2.解析:设事件A 表示“甲在第一个路口遇到红灯”,事件B 表示“甲在第二个路口遇到红灯”.由题意得P(AB)=0.4,P(A)=0.5,所以P(B|A)=P (AB )P (A ) =0.40.5 =0.8.故选C .答案:C3.解析:因为P(B|A)=P (AB )P (A ) ,所以P(A)=P (AB )P (B|A )=3812=34 .故选C .答案:C题型探究·课堂解透题型一例1 解析:(1)设事件A 为“第1次取到红球”,事件B为“第2次取到红球”,则P(A)=C 15 ×C 16 A 27 ,P(AB)=C 15 ×C 14 A 27 , 所以P(B|A)=P (AB )P (A ) =C 15 ×C 14A 27 C 15 ×C 16 A 27=5×45×6=23 .故选C . (2)将产品编号为1,2,3号的看作一等品,4号看作二等品,以(i ,j)表示第一次,第二次分别取得第i 号,第j 号产品,则试验的基本事件空间Ω={(1,2),(1,3),(1,4),(2,1),(2,3),(2,4),(3,1),(3,2),(3,4),(4,1),(4,2),(4,3)},事件A 有9种情况,事件AB 有6种情况.P(B|A)=n (AB )n (A )=69 =23 .答案:(1)C (2)23跟踪训练1 解析:(1)记事件A 为“甲厂产品”,事件B 为“合格产品”,则P(A)=0.7,P(B|A)=0.95,所以P(AB)=P(A)·P(B|A)=0.7×0.95=0.665.故选A .(2)在第一位数字为0的条件下,第二位数字为0的概率为P(A|B)=n (AB )n (B ) =22×2=12 .故选A . 答案:(1)A (2)A题型二例2 解析:设“从2号箱中取出红球”为事件A , “从1号箱中取出红球”为事件B ,则P(B)=42+4=23 ,P(B - )=1-P(B)=13 , P(A|B)=3+18+1 =49 ,P(A|B - )=38+1=13 , 所以P(A)=P(AB ∪A B - )=P(AB)+P(A B - )=P(A|B)P(B)+P(A|B - )P(B - )=49 ×23 +13 ×13 =1127 .跟踪训练2 解析:设事件A ={从第一个盒子中取得标有字母A 的球},事件B ={从第一个盒子中取得标有字母B 的球},事件R ={第二次取出的球是红球},事件W ={第二次取出的球是白球},则容易求得P(A)=710 ,P(B)=310 ,P(R|A)=12,P(W|A)=12,P(R|B)=45,P(W|B)=15.事件“试验成功”表示为RA∪RB,又事件RA与事件RB 互斥,所以由概率的加法公式得P(RA∪RB)=P(RA)+P(RB)=P(R|A)·P(A)+P(R|B)·P(B)=12×710+45×310=59100.答案:59 100题型三例3解析:设A1=“从甲盒取出2个红球”;A2=“从甲盒取出2个白球”;A3=“从甲盒取出1个白球1个红球”,B =“从乙盒取出2个红球”;则A1,A2,A3互斥,且A1∪A2∪A3=Ω,所以B=ΩB=(A1∪A2∪A3)B=A1B∪A2B∪A3B∴P(B)=P(A1B∪A2B∪A3B)=P(A1B)+P(A2B)+P(A3B)=P(A1)P(B|A1)+P(A2)P(B|A2)+P(A3)P(B|A3)=C22C25×C23C27+C23C25×C27+C13C12C25×C22C27=370.跟踪训练3解析:设B=“从仓库中随机提出的一台是合格品”,A1=“提出的一台是第i车间生产的”,i=1,2,则B =A1B∪A2B,由题意知P(A1)=25,P(A2)=35,P(B|A1)=0.85,P(B|A2)=0.88,由全概率公式得P(B)=P(A1)P(B|A1)+P(A2)P(B|A2)=0.4×0.85+0.6×0.88=0.868.。
第三章 概率3.1 随机事件的概率3.1.3 概率的基本性质A 级 基础巩固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事件中,不是互斥事件的是( )A .一个射手进行一次射击,命中环数大于8与命中环数小于6B .统计一个班级数学期中考试成绩,平均分数低于90分与平均分数高于90分C .播种菜籽100粒,发芽90粒与至少发芽80粒D .检查某种产品,合格率高于70%与合格率为70%答案:C2.在5张电话卡中,有3张移动卡和2张联通卡,从中任取2张,已知事件“2张全是移动卡”的概率是,那么概率是的事件是( ) 310710A .至多有一张移动卡B .恰有一张移动卡C .都不是移动卡D .至少有一张移动卡解析:结合对立事件可知所求事件是“2张全是移动卡”的对立事件,即至多有一张移动卡.答案:A3.甲、乙两人下棋,甲获胜的概率为40%,甲不输的概率为90%,则甲、乙两人下成和棋的概率为( )A .60%B .30%C .10%D .50%解析:甲不输棋包含甲获胜或甲、乙两人下成和棋,则甲、乙两人下成和棋的概率为90%-40%=50%.答案:D4.对空中飞行的飞机连续射击两次,每次发射一枚炮弹,设A ={两次都击中飞机},B ={两次都没击中飞机},C ={恰有一弹击中飞机},D ={至少有一弹击中飞机},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 )A .A ⊆DB .B ∩D =∅C .A ∪C =D D .A ∪C =B ∪D解析:“恰有一弹击中飞机”指第一枚击中第二枚没中或第一枚没中第二枚击中,A ∪C =D =(至少有一弹击中飞机),不是必然事件;“至少有一弹击中”包含两种情况:一种是恰有一弹击中,一种是两弹都击中,B ∪D 为必然事件,所以A ∪C ≠B ∪D .答案:D5.现有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和化学共5本书,从中任取1本,取出的是理科书的概率为( )A. B. C. D. 15253545解析:记“取到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书”分别为事件A 、B 、C 、D 、E ,则A 、B 、C 、D 、E 彼此互斥,取到理科书的概率为事件B 、D 、E 概率的和.所以P (B ∪D ∪E )=P (B )+P (D )+P (E )=++=. 15151535答案:C二、填空题6.在掷骰子的游戏中,向上的点数为5或6的概率为______.解析:记事件A 为“向上的点数为5”,事件B 为“向上的点数为6”,则A 与B 互斥.所以P (A ∪B )=P (A )+P (B )=×2=. 1613答案: 137.从4名男生和2名女生中任选3人去参加演讲比赛,所选3人中至少有1名女生的概率为,那么所选3人中都是男生的概率为________. 45解析:设A ={3人中至少有1名女生},B ={3人都为男生},则A ,B 为对立事件,所以P (B )=1-P (A )=. 15答案: 158.如图所示,靶子由一个中心圆面Ⅰ和两个同心圆环Ⅱ、Ⅲ构成,射手命中Ⅰ、Ⅱ、Ⅲ的概率分别为0.35、0.30、0.25,则不命中靶的概率是________.解析:“射手命中圆面Ⅰ”为事件A ,“命中圆环Ⅱ”为事件B ,“命中圆环Ⅲ”为事件C ,“不中靶”为事件D ,则A 、B 、C 彼此互斥,故射手中靶的概率为P (A ∪B ∪C )=P (A )+P (B )+P (C )=0.35+0.30+0.25=0.90.因为中靶和不中靶是对立事件,故不命中靶的概率为P (D )=1-P (A ∪B ∪C )=1-0.90=0.10.答案:0.10三、解答题9.某医院一天派出医生下乡医疗,派出医生人数及其概率如下表所示. 医生人数0 1 2 3 4 ≥5 概率 0.1 0.16 x y 0.2 z(1)若派出医生不超过2人的概率为0.56,求x 的值;(2)若派出医生最多4人的概率为0.96,至少3人的概率为0.44,求y ,z 的值. 解:(1)由派出医生不超过2人的概率为0.56,得0.1+0.16+x =0.56,所以x =0.3.(2)由派出医生最多4人的概率为0.96,得0.96+z =1,所以z =0.04.由派出医生至少3人的概率为0.44, 得y +0.2+z =0.44,所以y =0.44-0.2-0.04=0.2.10.如果从不包括大小王的52张扑克牌中随机抽取一张,那么取到红心(事件A )的概率是,取到方块(事件B )的概率是,问: 1414(1)取到红色牌(事件C )的概率是多少?(2)取到黑色牌(事件D )的概率是多少?解:(1)因为C =A ∪B ,且A 与B 不会同时发生,所以事件A 与事件B 互斥,根据概率的加法公式得P (C )=P (A )+P (B )=.12(2)事件C 与事件D 互斥,且C ∪D 为必然事件,因此事件C 与事件D 是对立事件,P (D )=1-P (C )=. 12B 级 能力提升1.从1,2,…,9中任取两数:①恰有一个偶数和恰有一个奇数;②至少有一个奇数和两个数都是奇数;③至少有一个奇数和两个都是偶数;④至少有一个奇数和至少有一个偶数.在上述事件中,是对立事件的是( )A .①B .②④C .③D .①③ 解析:从1,2,…,9中任取两数,有以下三种情况:(1)两个奇数;(2)两个偶数;(3)一个奇数和一个偶数.至少有一个奇数是(1)和(3),其对立事件显然是(2).答案:C2.事件A ,B 互斥,它们都不发生的概率为,且P (A )=2P (B ),则P ()=________. 25A -解析:P (A )+P (B )=1-=, 2535又P (A )=2P (B ),所以P (A )=,P (B )=. 2515所以P ()=1-P (A )=. A -35答案: 353.三个臭皮匠顶上一个诸葛亮,能顶得上吗?在一次有关“三国演义”的知识竞赛中,三个臭皮匠A 、B 、C 能答对题目的概率分别为P (A )=,P (B )=,P (C )=,诸葛亮D 能答131415对题目的概率为P (D )=,如果将三个臭皮匠A 、B 、C 组成一组与诸葛亮D 比赛,答对题目23多者为胜方,问哪方胜?解:如果三个臭皮匠A 、B 、C 能答对的题目彼此互斥(他们能答对的题目不重复),则P (A +B +C )=P (A )+P (B )+P (C )=>P (D )=,故三个臭皮匠方为胜方,即三个臭皮匠能顶上476023一个诸葛亮;如果三个臭皮匠A 、B 、C 能答对的题目不互斥,则三个臭皮匠未必能顶上一个诸葛亮.。
一、随机事件的概率1.事件与随机事件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的事件叫;在一定条件下不可能发生的事件叫;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
2.事件的频率与概率⑴若在n次试验中事件A发生了m次, 则称为事件A的频率。
记做。
二、⑵若随着试验次数n的增大, 事件A的频率总接近某个常数p, 在它的附近作微小摆动, 则称为事件A的概率, 记做, 显然。
三、 3.概率从数量上反映了一个事件的大小。
四、概率的基本性质1.事件的关系与运算:(1)互斥事件:若为, 则称事件与事件互斥。
(2)对立事件:若为, 为, 则称事件与事件互为对立事件。
2.概率的几个基本性质:(1)概率的取值范围是: 。
(2)的概率为1;的概率为0。
五、(3)如果事件与事件互斥, 那么。
六、(4)如果事件与事件对立, 那么;;。
七、古典概型1.古典概型的特征:(1):一次试验中, 基本事件只有有限个;八、(2): 每个基本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都相等。
九、2、求古典概率的常用方法: 列举法与列表法。
十、几何概型1.几何概型的特征:(1)几何概型的基本事件有无穷多个;(2)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只与构成该事件区域的长度(面积或体积)成比例。
2.求几何概率用到的一个方法: 线性规划。
练习题:1.甲盒中有红, 黑, 白三种颜色的球各3个, 乙盒子中有黄, 黑, 白, 三种颜色的球各2个, 从两个盒子中各取1个球, 求取出的两个球是不同颜色的概率.2.设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 若是从区间任取的一个数, 是从区间任取的一个数,求上述方程有实数根的概率.3.将一颗质地均匀的正方体骰子(六个面的点数分别为1, 2, 3, 4, 5, 6)先后抛掷两次, 将得到的点数分别记为.将的值分别作为三条线段的长, 求这三条线段能围成等腰三角形的概率.1 / 1。
编号:SX2-020
第1页 第2页
装
订
线
批阅记录
装
订
线
概率的基本性质 姓名 班级 组别 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
(1)正确理解事件的包含、并事件、交事件、相等事件,以及互斥事件、对立事件的概念; (2)概率的几个基本性质:
(3)正确理解和事件与积事件,以及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的区别与联系. 学习重难点:概率的加法公式及其应用,事件的关系与运算。
知识链接:讨论法,师生共同讨论,从而使加深对概率基本性质的理解和认识。
个人独立完成知识链接和自主学习部分的知识,小组合作对探究部分初步完成并画出疑问。
知识链接:1、必然事件概率为1,不可能事件概率为0,因此0≤P(A)≤1; 2、当事件A 与B 互斥时,满足加法公式:P(A ∪B)= P(A)+ P(B); 3、若事件A 与B 为对立事件,则A ∪B 为必然事件,所以P(A ∪B)= P(A)+ P(B)=1,于是有P(A)=1—P(B) 自主学习: 基本概念: (1)事件的包含、并事件、交事件、相等事件的概念理解; (2)若A ∩B 为不可能事件,即A ∩B=ф,那么称事件A 与事件B_____________;
(3)若A ∩B 为不可能事件,A ∪B 为必然事件,那么称事件A 与事件B 互为________事件; (4)当事件A 与B 互斥时,满足加法公式:P(A ∪B)= P(A)+ P(B);若事件A 与B 为对立事件,则A ∪B 为必然事件,所以P(A ∪B)= P(A)+ P(B)=1,于是有P(A)=1—P(B). (C 级)例1、 一个射手进行一次射击,试判断下列事件哪些是互斥事件?哪些是对立事件? 事件A :命中环数大于7环; 事件B :命中环数为10环; 事件C :命中环数小于6环; 事件D :命中环数为6、7、8、9、10环. 合作探究: (C 级)例2、抛掷一骰子,观察掷出的点数,设事件A 为“出现奇数点”,B 为“出现偶数点”,已知P(A)=21,P(B)=21
,求出“出现奇数点或偶数点”的概率。
(B 级)例3 、如果从不包括大小王的52张扑克牌中随机抽取一张,那么取到红心(事件A )的
概率是4
1,取到方块(事件B )的概率是4
1
,问:
(1)取到红色牌(事件C )的概率是多少? (2)取到黑色牌(事件D )的概率是多少?
(
B 级)例4 袋中有12个小球,分别为红球、黑球、黄球、绿球,从中任取一球,得到红球的概率为
31,得到黑球或黄球的概率是125,得到黄球或绿球的概率也是12
5,试求得到黑球、得到黄球、得到绿球的概率各是多少?
当堂检测:
(C 级)1.从一堆产品(其中正品与次品都多于2件)中任取2件,观察正品件数与次品件数,判断下列每件事件是不是互斥事件,如果是,再判断它们是不是对立事件。
(1)恰好有1件次品恰好有2件次品; (2)至少有1件次品和全是次品;
(3)至少有1件正品和至少有1件次品; (4)至少有1件次品和全是正品;
(B 级)2.抛掷一粒骰子,观察掷出的点数,设事件A 为出现奇数,事件B 为出现2点,已知P (A )=
21,P (B )=6
1
,求出现奇数点或2点的概率之和。
(B 级)3.某射手在一次射击训练中,射中10环、8环、7环的概率分别为0.21,0.23,0.25,0.28,计算该射手在一次射击中: (1)射中10环或9环的概率; (2)少于7环的概率。
(B 级)4.已知盒子中有散落的棋子15粒,其中6粒是黑子,9粒是白子,已知从中取出2粒都是黑子的概率是71,从中取出2粒都是白子的概率是35
12,现从中任意取出2粒恰好是同一色的概率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