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在诗中描绘了哪些画面?
描绘了三个军旅生活画面: 一个在白天: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 氛和危急形势,表现官军戒备森严; 一个在黄昏前:写战场的厮杀,血流成河的 悲壮画面;
一个在夜晚:写官军出其不意的袭击敌人。
李贺写诗,总是借助想象给事物涂上 各种新奇浓重的色彩,试以这首诗为 例作具体说明。
描述:拂晓时候海上的景象
渔 家 傲
(意境辽阔)
想象:天帝的好意(浪漫色彩) 抒情:遭逢不幸,奋力挣扎
(语言豪迈)
典故:借鹏抟九天的风力吹到
景象壮丽 动词贴切 以“帝所”寄 寓美好的希望
三山(胆气豪迈)
意象:天、云、雾、星河、千帆 动词:接、连、转、舞 意境:雄奇瑰丽,虚实结合 天帝形象:慈祥温和
光读书不思考也许能使平庸之辈知识 丰富,但它决不能使他们头脑清醒。
• 一、二句“紧张,壮烈”。 • 中间四句“凝重,悲壮”。 • 最后两句“坚定,豪迈”
读出韵味,感情自然。
首联:“黑云压城城欲摧”首句既是
写景也是写事,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 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 急形势。
“甲光向日金鳞开”写守城将士披坚执 锐,严阵以待,借日光显示守军威 武雄壮。
颔联:
融情于景
春城败象
春 望
望
所感
所盼
盼
所思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借景抒情
饱含感慨 【翘首望景】
感时 恨别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心系亲人
忧国 思家
白头搔更短
充满离情 【低头沉思】
浑欲不胜簪
未销蚀的铁戟
兴感之由
是前朝之物
表现英雄无用武之 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感慨咏叹 若非东风之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