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中国水资源条件和水资源衡量标准
- 格式:ppt
- 大小:1.85 MB
- 文档页数:15
《中国水资源》讲义一、中国水资源的概况中国是一个水资源总量较为丰富的国家,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却相对较低。
水资源在时空分布上极不均衡,这给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从总量上看,中国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约为 28000 亿立方米,居世界前列。
然而,庞大的人口基数使得人均水资源量仅约为2200 立方米,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
这种巨大的反差意味着水资源在中国是一种相对稀缺的资源。
在地区分布上,南方地区水资源相对丰富,而北方地区则普遍缺水。
特别是在华北和西北地区,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尤为突出。
例如,黄河流域尽管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但由于水资源有限,长期面临着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时间分布上,中国大部分地区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这导致了季节性的水资源丰枯变化明显。
夏季洪水泛滥,而冬季则常常出现干旱少水的情况。
二、中国水资源的利用现状农业用水在中国一直占据着较大的比例。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田灌溉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
传统的灌溉方式往往效率低下,水资源浪费严重。
近年来,随着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如滴灌、喷灌等,农业用水效率有所提高,但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工业用水方面,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工业用水量不断增加。
一些高耗水行业,如钢铁、化工等,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
同时,工业废水的排放也对水资源造成了严重的污染,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的紧张状况。
生活用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在不断增加。
城市供水管网的漏损、居民用水习惯的不合理等因素,都导致了生活用水的浪费。
三、中国水资源面临的问题水资源短缺是当前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之一。
尤其是在北方地区和一些城市,水资源的供需缺口不断加大,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水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
大量未经处理或处理不达标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泊,导致水质恶化,不仅影响了水资源的可利用性,还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了威胁。
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导致了一系列生态问题。
水资源评价准则及其计算口径水资源评价是针对某一区域水资源系统进行定量和定性评价的过程,旨在为科学合理地进行水资源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水资源评价准则及其计算口径是水资源评价的核心内容,决定着水资源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可靠性。
一、水资源评价准则水资源评价准则是指衡量水资源状态和功能的基本衡量指标和标准,是水资源评价的基础。
根据国内外研究和实践,现将水资源评价准则分为两类:水量准则和水质准则。
(一)水量准则1.水循环量。
水循环量是指某一流域范围内自然水循环的总量,包括降水、蒸发、径流、地下水补给等。
一般考虑采用年度平均值来表示。
2.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率。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率是指某一流域范围内长期以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程度,表征水资源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一般考虑采用年度平均值来表示。
3.水资源平衡率。
水资源平衡率是指某一流域范围内水资源平衡状态的指标,表示不同排水分区之间的水量平衡情况。
一般考虑采用年度平均值来表示。
(二)水质准则1.水质类别、水质目标。
根据水体污染状况,对水体进行分类,并设定不同水质目标,以指导水体污染防治工作。
2.水质评价指标、标准。
根据水体的污染状况,制定符合国家标准和实际情况的水质评价指标和标准,以量化水体污染程度和污染来源。
二、水资源评价计算口径水资源评价计算口径是指在水资源评价中,用于衡量各项水资源指标的计算方法和原则。
现将水资源评价计算口径分为水量计算口径和水质计算口径两个方面。
(一)水量计算口径1.水循环量计算。
水循环量计算采用水量平衡的原则,根据降水量、蒸发量、径流量、地下水补给量等指标进行计算。
2.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计算。
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计算采用供需分析的原则,根据水资源开发利用总量和总需求量进行计算。
3.水潮汐及灌区排水计算。
水潮汐及灌区排水计算是指考虑水资源对不同排水分区之间的影响以及灌溉用水排放对水环境的影响,根据不同水资源循环分区进行计算。
(二)水质计算口径1.水质评价指标计算。
第六章中国的河流湖泊和水资源一、学习要求:知识:知道:外流区域和内流区域的划分、主要的外流河、长江和黄河的源流概况及开发和治理、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记住:塔里木河、主要湖泊理解:长江的交通、灌溉和水能蕴藏、黄河上游的水能蕴藏和河套平原的发展、黄河水土流失、“地上河”及其治理、水资源在开发利用中的问题及对策技能:初步学会:判读水系图、阅读长江剖面图、观察长江、黄河的景观图片能力:记忆:塔里木河、主要湖泊、长江、黄河观察:在地图上观察长江、黄河等水系的源流概况及其要素的基本特征,并能根据观察结果描述长江、黄河流经地区的景观特征想象:根据地图和景观图片想象长江、黄河等水系的空间状况及其地理特征,并能用地理语汇加以描述思维:根据地理图像和资料综合长江、黄河等水系的基本特征、我国水资源的基本特征二、检测练习:(一)选择题1.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运河是A.苏伊士运河B.巴拿马运河C.基尔运何D.京杭运河2.读图6-1完成下列要求(1)位于我国最北端的河流是A.黑龙江B.乌苏里江C.珠江D.雅鲁藏布江(2)我国最大的湖泊是A.洞庭湖B.鄱阳湖C.青海湖D.太湖(3)我国最长的内流河是A.弱水B.塔里木河C.湘江D.渭河(4)下列河流中属于内流河的是A.弱水B.渭河C.汉江D.辽河(5)注入印度洋的河流是A.珠江B.长江C.额尔齐斯河D.怒江(6)下列河流中有凌汛发生的是A.珠江B.黄河C.长江D.淮河(7)形状象“几”字形的河流是A.黄河B.长江C.淮河D.黑龙江(8) 98年夏季,南北夹击,在我国出现了特大洪水灾害,发生洪水的两条河流是A.长江、黄河B.长江、淮河C.松花江、黄河D.长江、松花江3.读图6—3完成下列要求(1)黄河干流流经的地形区,按从上游至下游的顺序是A.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B.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华北平原C.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D.华北平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青藏高原(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黄河流经十个省区,注入渤海B.黄河流经十个省区,注入黄海C黄河流经九个省区,注入渤海D.黄河流经九个省区,注入黄海(3)黄河断流现象出现的河段是A.上游B.中游C.下游D.中上游(4)“泾渭分明”是我国的一句成语,用来形容事情的好坏,就象古时的泾水和渭水一样清浊分明。
《中国水资源》讲义一、水资源的重要性水是生命之源,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无论是日常生活中的饮用、洗漱、烹饪,还是农业灌溉、工业生产,都离不开水资源。
没有水,地球上的生命将无法延续,社会的发展也会停滞不前。
在中国,水资源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
作为一个拥有庞大人口和快速发展经济的国家,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能源供应、生态平衡以及人民的生活质量。
二、中国水资源的现状1、水资源总量中国的水资源总量较为丰富,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却相对较低。
据统计,中国的水资源总量约为 28000 亿立方米,在世界各国中排名前列。
然而,由于中国人口众多,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左右。
2、水资源分布中国的水资源分布极不均衡。
南方地区水资源相对丰富,而北方地区尤其是华北和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严重。
这种分布不均的状况给水资源的调配和利用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3、水资源质量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中国的水资源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排放以及农业面源污染等,导致部分地区的水质恶化,不仅影响了水资源的利用,还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了威胁。
三、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1、用水效率低下在农业方面,传统的灌溉方式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
许多地区仍然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水资源利用率仅为 40%左右,而发达国家的农业用水效率则高达70%以上。
在工业领域,一些企业的生产工艺落后,水资源重复利用率低,造成了水资源的不必要浪费。
2、水资源过度开发为了满足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需求,部分地区对水资源进行了过度开发。
地下水超采现象严重,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等一系列问题。
一些河流的开发利用率超过了其生态警戒线,影响了河流的生态功能和自净能力。
3、水资源管理体制不完善水资源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存在职责不清、协调不畅的问题。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等环节缺乏有效的统筹规划和统一管理,导致水资源的配置不合理,难以实现水资源的优化利用。
水资源管理标准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水资源越来越受到重视。
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对于确保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建立科学有效的水资源管理标准成为当务之急。
一、水资源保护与利用水资源是有限且不可再生的,我们必须合理保护和利用水资源。
首先,建立水资源保护区和重点水源地,严格禁止任何不符合水资源利用规范的活动。
其次,加强水资源规划,确保水资源的科学分配和合理利用。
同时,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应对水资源污染和浪费问题。
最后,加强水资源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于水资源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二、水质标准水质是评价水资源的重要指标,确保水质安全对于人类的健康至关重要。
建立科学严谨的水质标准是保护公众健康的基础。
在制定水质标准时,应充分考虑不同水源的特点、水体的用途以及适用的治理技术。
同时,需要建立完善的水质监测和评估体系,及时发现和解决水质问题,并对不符合标准的排放行为进行惩罚。
三、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是保障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在制定水资源管理标准时,应考虑到不同行业和用水领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用水限额和节水措施。
加强水资源管理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推动节水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高用水效益。
此外,鼓励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如雨水收集利用、水资源回用等。
四、水资源保护与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密不可分,保护水资源也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
在制定水资源管理标准时,应确保水资源的生态需求和环境承载力,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加强对水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促进水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鼓励采用生态治理的方法,如湿地保护和河道生态修复等。
五、国际合作与信息交流水资源是全球的共同财富,国际合作和信息交流是水资源管理的必要措施。
在制定水资源管理标准时,应与国际接轨,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
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水资源挑战。
同时,建立并完善水资源信息共享机制,加强水资源监测和数据分析能力。
第六章中国的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二节水资源和水能资源教学目标1.了解淡水资源的数量及存在形式。
2.认识淡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淡水资源危机的有效途径。
3.记住我国水能资源居世界首位。
4.知道我国水能资源的利用和分布状况,通过阅读我国水能资源分布图,初步学会分析我国水能资源的分布同地形、气候的关系。
5.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从我做起,以实际的行动,保护和节约有限的淡水资源。
教学重点1.我国水资源的分布。
2.淡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3.解决淡水资源危机的有效途径。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树立对淡水资源危机的意识,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做节水、护水的模范。
教学媒体投影片“地球上水的循环和水的存在形式”、“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我国各地区水能蕴藏量占全国水能蕴藏量的比重表”,教学挂图“中国地形图”,“非洲东部干旱”材料。
教学过程【引言】学生阅读“非洲东部干旱”和“缺水的华北”材料后,讨论此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教师小结水资源短缺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普遍关心的问题。
【板书】第二节水资源和水能资源一、水资源的重要意义1.从对比中认识水的重要性拿粮食和水比,哪一个与人体的关系最密切?粮食固然重要,但水与人体的关系最为密切,因为人体的70%都是水。
人们常用3个“5”来做比方,人可以5个星期不吃东西,却不能5天不进一点水,也不能5分钟不吸空气。
从而说明,如果没有水,人类就无法生存。
【板书】2.用课本中的数据,说明水的用途、用量。
随着现代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生产用水量与日俱增。
【讨论】请学生们说出水在生活中的用途。
我们已经知道了水资源的重要意义,但是水资源储存在哪里,又有哪些形式呢?【板书】二、水资源储存在哪里?【投影】“地球上水的循环和水的存在形式”图,请大家思考地球上海洋和陆地之间的水是怎样循环的?找一名学生利用投影片“地球上水的循环和水的存在形式”图,给其他同学讲解。
【小结】海洋上的水受热蒸发形成水汽,上升到空中,然后被气流输送到大陆上空,在一定的条件下,以降水的形式落到地面上,然后形成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最终再回到海洋里,这就形成了地球上水的循环。
水资源标准体系一、引言水资源是地球上宝贵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了合理开发、有效利用、保护和管理水资源,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资源标准体系应运而生。
本篇文档将详细介绍水资源标准体系的各个方面,包括水资源调查评价、水资源开发利用、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管理、水资源监测、水文测验与水资源评价、水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水资源安全保障、水资源信息化与数字化、水资源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水资源行业职业资格标准、水资源环境影响评价、水资源生态保护与修复、水资源资产评估与交易、水资源政策法规等。
二、水资源调查评价水资源调查评价是水资源标准体系的基础。
它通过对水资源的分布、储量、质量、时空分布等特征进行调查和分析,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三、水资源开发利用水资源开发利用是利用水资源的过程,包括水源开发、水利工程设计等。
这一领域涵盖了水利工程的设计、建设和运行等方面,以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
四、水资源保护水资源保护是对水资源的保护和改善,包括水质的保护、水生态系统的维护和水环境的改善等方面。
它旨在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五、水资源管理水资源管理是对水资源的分配、调度和监管,包括水资源的分配计划、调度方案和监管措施等。
它旨在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防止水资源的浪费和滥用。
六、水资源监测水资源监测是对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估,包括水文的观测和分析、水质的检测和评估等方面。
它旨在提供准确的水资源信息,为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七、水文测验与水资源评价水文测验与水资源评价是对水循环过程的观测和分析,包括降水、蒸发、径流等过程的研究和观测。
它旨在提供准确的水循环信息,为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基础数据。
八、水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水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是促进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节约用水的措施,包括节水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废水的回收和利用等方面。
水资源评价准则及其计算口径水资源评价是水资源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准确的评价可以为水资源管理提供依据。
而水资源评价准则及其计算口径作为水资源评价的重要依据,其对于水资源管理工作的规范和准确性具有重要作用。
一、水资源评价准则水资源评价准则是指在评价水资源时所应遵循的规范和标准。
水资源评价准则主要依据当地的水资源特征、水资源管理需求以及国家相关法规进行制定。
水资源评价准则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水资源特征:水资源的特征是评价水资源的重要依据之一,主要包括水资源的水量、水质、流域面积、地形地貌等。
(二)水资源管理需求:水资源管理的需求是水资源评价的出发点,主要包括水资源开发、水资源保护、水资源调控等。
(三)国家法规和标准:国家法规和标准是水资源评价准则的依据之一,评价水资源必须遵循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进行。
二、水资源评价计算口径水资源评价计算口径是指在评价水资源时所采用的计算方法和公式。
不同的评价指标需要不同的评价计算口径,水资源评价计算口径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水量评价口径:水量评价口径主要包括水资源利用率、水资源平衡计算、水资源开发潜力等。
(二)水质评价口径:水质评价口径主要包括水质指标计算、污染物浓度计算、环境水质标准等。
(三)生态评价口径:生态评价口径主要包括流域生态要素评价、生物多样性评价、生态系统功能评价等。
三、水资源评价准则和计算口径的重要性水资源评价准则和计算口径对于水资源管理工作的规范和准确性具有重要作用。
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提高评价准确性:遵循统一的水资源评价准则和计算口径,可以保证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从而为水资源管理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
(二)规范水资源管理工作:水资源评价准则和计算口径对于水资源管理工作的规范具有重要作用,可以规范水资源管理工作,加强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
(三)提高科学性:采用科学的水资源评价准则和计算口径,可以提高评价工作的科学性,减少主观误差,为水资源管理工作提供科学的评价依据。
全国水资源区划标准一、总则1、水资源区划是中国水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水资源评价、规划、开发利用和管理工作的需要。
在进行水资源区划时,应保持行政区域与流域分区的统分性、组合性与完整性。
2、水资源区划应考虑大江大河流域的完整性,结合地貌和控制断面对大江大河干流进行合理分段。
3、水资源区划应按照水系内河流关系,并兼顾地级行政区的完整性,以有利于进行分区水量控制的要求进行划分。
4、水资源功能区划的目标是根据中国水资源的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确定不同水域的功能定位,明确管理目标,强化保护措施,实现分类管理和保护。
二、水资源区划原则1、保持自然地理和生态环境的完整性原则:水资源区划要保持水资源的自然地理和生态环境的完整性,避免过度分割,以利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原则:水资源区划要充分考虑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合理划分水资源的功能区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水资源保障。
3、维护河流健康生命原则:水资源区划要维护河流的健康生命,保护河流的自然生态环境,避免过度开发利用,以保障河流的健康发展。
4、满足人民群众需求原则:水资源区划要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利益,以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用水需求。
5、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原则:水资源区划要遵循科学规律,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区划方案,以利于实际管理和操作。
三、水资源区划标准1、根据全国各地的自然地理、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生态等条件,将全国划分为若干个水资源区,每个水资源区应保持相对稳定,并明确其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
2、水资源区的划分应考虑大江大河流域的完整性,结合地貌和控制断面对大江大河干流进行合理分段。
同时,应兼顾地级行政区的完整性,以有利于进行分区水量控制的要求进行划分。
3、水资源功能区划应根据不同水域的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要求,明确不同功能区域的管理目标和保护措施,实现分类管理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