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曲霉的发展历程
- 格式:docx
- 大小:36.86 KB
- 文档页数:2
jjjjdj 黑曲霉的分离筛选一、实验简介黑曲霉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粮食、植物性产品和土壤中。
黑曲霉的最适温度为37℃,黑曲霉对营养要求较低,只要培养基中含有碳源、氮源及磷、钾、镁、硫等元素即能生长良好,实验中采用察氏培养基进行培养。
黑曲霉的菌落蔓延迅速,但生长稍局限,菌丝初为白色,后变成鲜黄色直至黑色厚绒状,背面无色或中央略带黄褐色。
顶部形成球形顶囊,其上全面覆盖一层梗基和一层小梗,小梗双层褐色,梗基较短,上长有成串褐黑色的球状分生孢子。
孢子直径2.5~4.0μm。
分生孢子头球状,直径700~800μm,褐黑色。
黑曲霉的个体形态和菌落形态都比较特殊,容易分辨,可利用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法,得到单菌落,并结合显微镜检测,多步鉴定、纯化,得到的纯的菌种。
二、实验试剂与材料1、材料:黑曲霉孢子悬浮液2、溶液和试剂:硝酸钠、磷酸氢二钾、硫酸镁、氯化钾、硫酸亚铁、蔗糖、琼脂、1mol/L氢氧化钠溶液、1mol/L氯化氢溶液、75%乙醇、乙醇乙醚混合液、溴甲酚绿、水。
3、器材和其他用品:三角瓶、试管、搪瓷杯、培养皿、接种环、酒精灯、高压蒸汽灭菌锅、试管架、载玻片、盖玻片、光学显微镜、恒温培养箱、纱布、牛皮纸、滤纸、pH试纸、擦镜纸。
三、实验步骤和过程1、无菌器材及无菌水的准备1.1 培养皿:洗净的培养皿烘干后,每组将5套培养皿叠在一起,用报纸卷成一筒,然后进行灭菌。
注意,一定要卷紧。
1.2 试管:做合适的棉塞,每组捆扎5支试管,用报纸包在一起后,用线绳扎紧,扎成活结,另一头再用皮筋扎好,然后进行灭菌。
1.3 三角瓶:在三角瓶瓶口塞一八层纱布,盖上牛皮纸,用线绳扎成活结,然后进行灭菌。
注意,装入的培养基不超过三角瓶的1/2。
上述物品均要用记号笔注明班级、组别、日期。
1.4 高压蒸汽灭菌2、查氏培养基的配制称量→熔化→定容→调pH→分装→加塞→包扎标记→灭菌→搁置斜面与倒平板→无菌检查培养基配方:硝酸钠 3g 磷酸氢二钾 1g 硫酸镁(MgSO4·H2O)0.5g 氯化钾 0.5g硫酸亚铁 0.01g 蔗糖 30g 琼脂 20g 蒸馏水 1000ml pH5.0-6.02.1 称量:按照培养基配方,依次准确地称取药品,放入搪瓷杯中。
菌种报告—黑曲霉一、黑曲霉简介①、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属于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丛梗孢科,曲霉属真菌中的一个常见种。
可生产淀粉酶、酸性蛋白酶、纤维素酶、果胶酶、葡萄糖氧化酶、柠檬酸、葡糖酸和没食子酸等,是重要的发酵工业菌种。
②、培养温度23~28℃,好氧二、使用注意事项①、是四类病原微生物,即在通常情况下不会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的微生物。
但由于生长快速,极易通过空气扩散污染环境,对产品的生产检验人员与环境构成威胁。
故操作过程要在阳性室生物安全柜中进行。
②、所有的培养物、储存物及其它的废物在释放前,均应121℃,30min湿热蒸汽灭菌。
实验结束后,用0.1%的新洁尔灭擦拭台面,照紫外消毒。
菌种保存方案—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1、实验材料:器具:-80℃冰箱,2~8℃冰箱,试管,电动助吸器,锥形瓶,恒温培养摇床,1ml移液管,10ml移液管,冷冻管,振荡器,棉塞,接种环,250ml盐水瓶,500ml 盐水瓶试剂:冻干菌种,改良马丁培养基,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TSA平板,SDA平板,20%甘油,含0.05%(v/v)聚山梨酯80的生理盐水2、实验步骤:2.1 菌种复苏和复壮(改良马丁培养基)2.1.1 将干菌种(0代)按上述步骤转移到装有100ml改良马丁液体培养基的锥形瓶中复苏(第1代),23~28℃摇床震荡培养5天。
2.1.2 用接种环挑起活化后的孢子悬液,划线到改良马丁琼脂斜面复壮,接种10支试管(第2代),23~28℃静置培养5~7天。
2.1.3 向每支试管中加入5ml含0.05%(v/v)聚山梨酯80的生理盐水,反复吹打洗脱孢子。
将孢子悬液全部转移至250ml盐水瓶中,2~8℃冻存备用。
2.2 稀释倍数探索2.2.1 取1ml孢子悬液加入9ml生理盐水中,混匀得10-1管,同法依次稀释至10-6。
2.2.2 取10-3~10-6梯度稀释孢子悬液,1ml涂布SDA平板,各做3个平行。
一、实验目的1. 学习并掌握黑曲霉菌的分离与鉴定方法;2. 了解黑曲霉菌的形态特征和生长习性;3. 掌握微生物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二、实验原理黑曲霉菌(Aspergillus niger)是一种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的真菌,具有较强的发酵能力和酶活性。
本实验通过分离纯化黑曲霉菌,对其进行形态特征观察和生长条件研究,以了解其生物学特性。
三、实验材料1. 实验试剂:改良马丁培养基、葡萄糖酵母膏琼脂培养基、无菌水、无菌棉塞、无菌吸管、无菌培养皿等;2. 实验仪器:恒温培养箱、显微镜、酒精灯、接种环等;3. 实验样品:土壤、谷物、植物性产品等。
四、实验方法1. 样品处理(1)取适量样品(如土壤、谷物等)置于无菌培养皿中,加入适量无菌水,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制成悬浮液;(2)取适量悬浮液,用无菌吸管吸取一定量的样品,涂布于改良马丁培养基上;(3)将涂布好的培养基置于恒温培养箱中,37℃培养24小时。
2. 分离纯化(1)观察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选取典型的黑曲霉菌菌落;(2)用接种环挑取菌落,分别接种于葡萄糖酵母膏琼脂培养基上;(3)将接种好的培养基置于恒温培养箱中,37℃培养24小时,观察菌落特征。
3. 形态观察(1)用显微镜观察菌落形态特征,包括菌丝、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等;(2)记录菌落颜色、形状、大小、菌丝特征等。
4. 生长条件研究(1)将分离得到的黑曲霉菌接种于葡萄糖酵母膏琼脂培养基上;(2)在不同温度、pH值、营养物质条件下,观察菌落生长情况;(3)记录菌落生长情况,分析生长条件对黑曲霉菌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分离纯化结果经过涂布培养和分离纯化,成功分离出黑曲霉菌。
菌落呈黑色,表面光滑,边缘整齐,具有明显的放射状沟纹。
2. 形态观察结果显微镜下观察,黑曲霉菌菌丝呈白色,具有分隔,分生孢子梗自菌丝顶端生出,呈直角或锐角,分生孢子球形,褐色。
3. 生长条件研究结果(1)温度:黑曲霉菌在25-37℃范围内生长良好,最适温度为37℃;(2)pH值:黑曲霉菌在pH值4.0-7.0范围内生长良好,最适pH值为6.0;(3)营养物质:黑曲霉菌在葡萄糖酵母膏琼脂培养基上生长良好,适宜的营养物质为葡萄糖、酵母膏。
黑曲霉的分离筛选一、实验简介黑曲霉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粮食、植物性产品和土壤中。
黑曲霉的最适温度为37℃,黑曲霉对营养要求较低,只要培养基中含有碳源、氮源及磷、钾、镁、硫等元素即能生长良好,实验中采用察氏培养基进行培养。
黑曲霉的菌落蔓延迅速,但生长稍局限,菌丝初为白色,后变成鲜黄色直至黑色厚绒状,背面无色或中央略带黄褐色。
顶部形成球形顶囊,其上全面覆盖一层梗基和一层小梗,小梗双层褐色,梗基较短,上长有成串褐黑色的球状分生孢子。
孢子直径2.5~4.0μm。
分生孢子头球状,直径700~800μm,褐黑色。
黑曲霉的个体形态和菌落形态都比较特殊,容易分辨,可利用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法,得到单菌落,并结合显微镜检测,多步鉴定、纯化,得到的纯的菌种。
二、实验试剂与材料1、材料:黑曲霉孢子悬浮液2、溶液和试剂:硝酸钠、磷酸氢二钾、硫酸镁、氯化钾、硫酸亚铁、蔗糖、琼脂、1mol/L氢氧化钠溶液、1mol/L氯化氢溶液、75%乙醇、乙醇乙醚混合液、溴甲酚绿、水。
3、器材和其他用品:三角瓶、试管、搪瓷杯、培养皿、接种环、酒精灯、高压蒸汽灭菌锅、试管架、载玻片、盖玻片、光学显微镜、恒温培养箱、纱布、牛皮纸、滤纸、pH试纸、擦镜纸。
三、实验步骤和过程1、无菌器材及无菌水的准备1.1 培养皿:洗净的培养皿烘干后,每组将5套培养皿叠在一起,用报纸卷成一筒,然后进行灭菌。
注意,一定要卷紧。
1.2 试管:做合适的棉塞,每组捆扎5支试管,用报纸包在一起后,用线绳扎紧,扎成活结,另一头再用皮筋扎好,然后进行灭菌。
1.3 三角瓶:在三角瓶瓶口塞一八层纱布,盖上牛皮纸,用线绳扎成活结,然后进行灭菌。
注意,装入的培养基不超过三角瓶的1/2。
上述物品均要用记号笔注明班级、组别、日期。
1.4 高压蒸汽灭菌2、查氏培养基的配制称量→熔化→定容→调pH→分装→加塞→包扎标记→灭菌→搁置斜面与倒平板→无菌检查培养基配方:硝酸钠3g 磷酸氢二钾1g 硫酸镁(MgSO4·H2O)0.5g 氯化钾0.5g硫酸亚铁0.01g 蔗糖30g 琼脂20g 蒸馏水1000ml pH5.0-6.0 2.1 称量:按照培养基配方,依次准确地称取药品,放入搪瓷杯中。
诱变黑曲霉提高糖化酶的生物合成摘要现今,筛选黑曲霉主要通过物理和化学突变。
用溴化乙錠和甲基磺酸乙脂(EMS)轮流处理亲代菌株。
这株突变菌株M4能产生更多的糖化酶。
简介糖化酶时淀粉工业中最重要的一种酶。
它能将淀粉水解成葡萄糖。
葡萄糖在各种食品行业中是一种必要的合成原料。
糖化酶广泛地应用于酿造,造纸,食品,制药,纺织行业中。
黑曲霉通过液态或固态发酵生产糖化酶中,食物残渣也能被利用到。
同时,食物残渣也能用于葡萄糖和啤酒行业中。
糖化酶是一种微生物的胞外酶,并且,它典型的性质是水解a-1,4和a-1,6糖苷键,通过其他酶作用于淀粉合成糖类。
糖化酶能水解非还原端的a-1,4葡萄糖苷键。
糖化酶能被成倍的生成,通过引起野生菌株突变。
据报道,黑曲霉的突变菌株能更好地生产糖化酶。
这种黑曲霉菌株能被紫外线照射或者化学的方法诸如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硫酸二甲脂,甲基磺酸乙脂,溴化乙錠和亚硝酸来引诱突变,提高糖化酶产量。
突变菌株产糖化酶的特性能更好地影响对生淀粉的处理。
生产糖化酶的突变菌株在r-射线的处理下,亲代菌株的特性被改善并且产物乙醇的产量也被提高了。
这个突变黑曲霉是用联合诱变处理的,它产的糖化酶能将麦芽糊精转变为葡萄糖。
多重的轮流突变对葡萄糖的生成有着很好的影响。
糖化酶的比活度和它的热稳定性被提高。
并且,结果通常是提高葡萄糖产量。
对比几种黑曲霉突变株的酶产量和它们的特性,相比于野生株,突变株能更高水平地生产糖化酶。
但是,不管使用怎样的菌株,对所有糖化酶来说,酶的组成和特性都是类似的。
Britly进行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证明以小颗粒的形式增长有利于糖化酶生产,而大颗粒的形式则降低了糖化酶的生产量,导致结果不匹配。
现今研究这些的目的是为了激发菌株的潜能,通过化学或者无力突变来增加糖化酶的产量。
原料和方法改善菌株:黑曲霉能通过紫外线和诱变剂得以改善。
用溴化乙錠和甲基磺酸乙脂轮流处理亲代菌株。
两种诱变剂同时使用。
黑曲霉发酵产酶研究进展
张熙;韩双艳
【期刊名称】《化学与生物工程》
【年(卷),期】2016(033)001
【摘要】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是曲霉属真菌中的常见种,它生长旺盛、发酵周期短、不产生毒素,是美国FDA认证安全菌种(GRAS)之一,也是重要的酶制剂生产菌种.综述了黑曲霉产纤维素酶、木聚糖酶、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其广阔的应用前景.
【总页数】4页(P13-16)
【作者】张熙;韩双艳
【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006;华南理工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0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39.97
【相关文献】
1.黑曲霉液体发酵产α-半乳糖苷酶发酵条件优化 [J], 曾庆华;陈利梅;李德茂
2.固态发酵黑曲霉产单宁酶发酵条件研究 [J], 保玉心;邱树毅;李秧针;黄永光
3.黑曲霉M2固态发酵产液化酶和糖化酶的研究 [J], 吴荣荣;张志民;张煜行;佟兰欣;安惠玲;陈建春;肖冬光
4.黑曲霉利用五倍子生料固体发酵产单宁酶优化发酵条件研究 [J], 石瑞丽;邱树毅;
李秧针;张义明
5.黑曲霉AF-98固体发酵产纤维素酶的产酶条件研究 [J], 伍红;陆兆新;吕玫;徐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菌种报告—黑曲霉一、黑曲霉简介①、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属于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丛梗孢科,曲霉属真菌中的一个常见种。
可生产淀粉酶、酸性蛋白酶、纤维素酶、果胶酶、葡萄糖氧化酶、柠檬酸、葡糖酸和没食子酸等,是重要的发酵工业菌种。
②、培养温度23~28℃,好氧二、使用注意事项①、是四类病原微生物,即在通常情况下不会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的微生物。
但由于生长快速,极易通过空气扩散污染环境,对产品的生产检验人员与环境构成威胁。
故操作过程要在阳性室生物安全柜中进行。
②、所有的培养物、储存物及其它的废物在释放前,均应121℃,30min湿热蒸汽灭菌。
实验结束后,用0.1%的新洁尔灭擦拭台面,照紫外消毒。
菌种保存方案—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1、实验材料:器具:-80℃冰箱,2~8℃冰箱,试管,电动助吸器,锥形瓶,恒温培养摇床,1ml移液管,10ml移液管,冷冻管,振荡器,棉塞,接种环,250ml盐水瓶,500ml 盐水瓶试剂:冻干菌种,改良马丁培养基,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TSA平板,SDA平板,20%甘油,含0.05%(v/v)聚山梨酯80的生理盐水2、实验步骤:2.1 菌种复苏和复壮(改良马丁培养基)2.1.1 将干菌种(0代)按上述步骤转移到装有100ml改良马丁液体培养基的锥形瓶中复苏(第1代),23~28℃摇床震荡培养5天。
2.1.2 用接种环挑起活化后的孢子悬液,划线到改良马丁琼脂斜面复壮,接种10支试管(第2代),23~28℃静置培养5~7天。
2.1.3 向每支试管中加入5ml含0.05%(v/v)聚山梨酯80的生理盐水,反复吹打洗脱孢子。
将孢子悬液全部转移至250ml盐水瓶中,2~8℃冻存备用。
2.2 稀释倍数探索2.2.1 取1ml孢子悬液加入9ml生理盐水中,混匀得10-1管,同法依次稀释至10-6。
2.2.2 取10-3~10-6梯度稀释孢子悬液,1ml涂布SDA平板,各做3个平行。
黑曲霉,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丛梗孢科,曲霉属真菌中的一个常见种。
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粮食、植物性产品和土壤中。
是重要的发酵工业菌种,可生产淀粉酶、酸性蛋白酶、纤维素酶、果胶酶、葡萄糖氧化酶、柠檬酸、葡糖酸和没食子酸等。
有的菌株还可将羟基孕甾酮转化为雄烯。
生长适温37℃,最低相对湿度为88%,能引致水分较高的粮食霉变和其他工业器材霉变。
黑曲霉是发酵常用的菌种。
食品工业上用作发酵菌种,如用于食醋生产制曲、麸曲法白酒生产制曲、柠檬酸发酵等,主要是利用此黑曲霉分泌产生淀粉酶、糖化酶、柠檬酸、葡萄糖酸、五倍子酸等的功能;在生物肥料工业上,黑曲霉具有裂解大分子有机物和难溶无机物,便于作物吸收利用,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肥力,提高作物产量的效果。
黑曲霉产生的孢子很多,很适合于用沙土管法进行保存。
沙土管保藏法。
取河沙用水浸泡洗涤数次,过60目筛除去粗粒,再用10%盐酸浸泡2~4小时,除去其中有机物质,再用水冲洗至流水的pH达到中性,烘干备用。
同时取贫脊土或菜园土用水浸泡,使呈中性,沉淀后弃去上清液,烘干碾细,用100目筛子过筛,将处理好的沙与土以(2~4):1混匀,用磁铁吸出其中的铁质,然后分装小试管或安瓿内,每管装量0.5~2克,塞棉塞,用纸包扎灭菌(1.5公斤/平方厘米,1小时),再干热灭菌(160℃,2~3小时)1~2次,进行无菌检验,合格后使用。
将已形成孢子的斜面菌种,在无菌条件下注入无菌水3~5毫升,刮菌苔,制成菌悬液,再用无菌吸管吸取菌液滴入砂土管中,以浸透砂土为止。
将接种后的沙土管放入盛有干燥剂的真空干燥器内,接上真空泵抽气数小时,至沙土干燥为止。
真空干燥操作需在孢子接入后48小时内完成,以免孢子发芽。
制备好的沙土管用石蜡封口,在低温下可保藏2~10年。
但是沙土管保存使用起来不是很方便,而且只是适用于长期的保存,容易导致大量的孢子特性下降,用之前需要进行分离纯化。
还有以下保藏方法可以应用:1、斜面保藏方法,可以取部分孢子重新分离,然后传斜面待斜面张满孢子后在4度冰箱进行保存可以保存1-2个月没有问题,我们做过相关的试验。
青霉,⿊曲霉,⿊根霉霉菌(molds) 霉菌形成分枝菌丝的真菌的统称。
不是分类学的名词,在分类上属于真菌门的各个亚门。
构成霉菌体的基本单位称为菌丝,呈长管状,宽度 2~10微⽶,可不断⾃前端⽣长并分枝。
⽆隔或有隔,具1⾄多个细胞核。
在固体基质上⽣长时,部分菌丝深⼊基质吸收养料,称为基质菌丝或营养菌丝;向空中伸展的称⽓⽣菌丝,可进⼀步发育为繁殖菌丝,产⽣孢⼦。
⼤量菌丝交织成绒⽑状、絮状或⽹状等,称为菌丝体。
菌丝体常呈⽩⾊、褐⾊、灰⾊,或呈鲜艳的颜⾊,有的可产⽣⾊素使基质着⾊。
霉菌繁殖迅速,常造成⾷品、⽤具⼤量霉腐变质,但许多有益种类已被⼴泛应⽤,是⼈类实践活动中最早利⽤和认识的⼀类微⽣物。
霉菌是丝状真菌的俗称,意即“发霉的真菌”,它们往往能形成分枝繁茂的菌丝体,但⼜不象蘑菇那样产⽣⼤型的⼦实体。
在潮湿温暖的地⽅,很多物品上长出⼀些⾁眼可见的绒⽑状、絮状或蛛⽹状的菌落,那就是霉菌。
霉菌的菌丝。
构成霉菌营养体的基本单位是菌丝。
菌丝是⼀种管状的细丝,把它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很像⼀根透明胶管,它的直径⼀般为3-10微⽶,⽐细菌和放线菌的细胞约粗⼏倍到⼏⼗倍。
菌丝可伸长并产⽣分枝,许多分枝的菌丝相互交织在⼀起,就叫菌丝体。
根据菌丝中是否存在隔膜,可把霉菌菌丝分成两种类型:⽆隔膜菌丝和有隔膜菌丝。
⽆隔膜菌丝中⽆隔膜,整团菌丝体就是⼀个单细胞,其中含有多个细胞核。
这是低等真菌所具有的菌丝类型。
有隔膜菌丝中有隔膜,被隔膜隔开的⼀段菌丝就是⼀个细胞,菌丝体由很多个细胞组成,每个细胞内有1个或多个细胞核。
在隔膜上有1⾄多个⼩孔,使细胞之间的细胞质和营养物质可以相互沟通。
这是⾼等真菌所具有的菌丝类型。
为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和更有效地摄取营养满⾜⽣长发育的需要,许多霉菌的菌丝可以分化成⼀些特殊的形态和组织,这种特化的形态称为菌丝变态。
吸器。
由专性寄⽣霉菌如锈菌、霜霉菌和⽩粉菌等产⽣的菌丝变态,它们是从菌丝上产⽣出来的旁枝,侵⼊细胞内分化成根状、指状、球状和佛⼿状等,⽤以吸收寄主细胞内的养料。
制备黑曲霉的方法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的真菌,常见于土壤、植物、食品和动物体内。
黑曲霉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可用于制备食品添加剂、生物染料和酶等。
下面将介绍制备黑曲霉的方法。
1. 选择培养基:制备黑曲霉所需的培养基主要包括碳源、氮源和微量元素。
常用的碳源有葡萄糖、麦芽糖和淀粉等;氮源可以选择硝酸盐、氨基酸或蛋白质等;微量元素可以通过添加硫酸铜、硫酸锰和硫酸锌等来满足黑曲霉的生长需求。
2. 准备培养基:按照一定比例将碳源、氮源和微量元素溶解于蒸馏水中,加热至沸腾,搅拌均匀后倒入培养瓶中。
然后对培养基进行无菌处理,可以通过高温高压灭菌或使用无菌过滤器进行过滤处理。
3. 接种黑曲霉:将培养基冷却至适宜的温度(通常为25-30摄氏度),然后将黑曲霉菌种接种于培养基上。
接种时要注意使用无菌技术,避免其他微生物的污染。
4. 培养条件控制:黑曲霉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
通常情况下,将接种好的培养基置于恒温培养箱中,温度控制在25-30摄氏度,湿度保持在适宜的水分含量,光照可以选择暗培养或光照弱的条件下进行。
5. 培养时间:黑曲霉的培养时间因实验目的而异。
一般情况下,培养时间可控制在3-7天左右。
在培养过程中,可以通过观察菌丝的生长情况和菌落的颜色变化来判断黑曲霉的生长情况。
6. 收获黑曲霉:当黑曲霉菌丝覆盖整个培养基表面,并且菌落呈现出典型的黑色时,即可收获黑曲霉。
收获时要注意使用无菌操作,避免其他微生物的污染。
7. 保存黑曲霉:收获后的黑曲霉可以通过冷冻保存或制备菌种保存。
冷冻保存时,将黑曲霉菌丝切碎后置于液氮中冷冻保存;制备菌种保存时,将黑曲霉菌丝接种于琼脂平板上,培养后保存在低温条件下。
通过以上方法,我们可以成功制备黑曲霉。
制备过程中需要注意无菌操作,避免其他微生物的污染。
在培养过程中,控制好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条件也是十分重要的。
制备好的黑曲霉可以应用于食品工业、生物工程和科研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黑曲霉菌传代的标准操作程序?与其它菌的传代方法基本一样。
取一支黑曲霉,刮去上层孢子,取接近斜面培养基的培养物,传接置新鲜培养基上,23~28℃培养5~7天,一般半年才转接一次。
和细菌不一样的是:出管的时候要快速通过火焰,细菌则不能也不要通过火焰。
取出菌种(若菌种为甘油菌种时需置37℃水浴解冻),在生物安全柜中用接种环刮取黑孢子接到改良马丁斜面培养基中(应在酒精灯旁操作),23~28℃培养5~7天。
培养基保藏的菌种有效期不长,一般为2~4个月。
黑曲霉传代,3代传4代,4代传5代,都有出现白毛现象,请问这是怎么回事,白毛的能用吗? 这是正常的,白色的只是它的菌丝体,不能用,还没成熟产生孢子。
只有行成了黑色的孢子才可以用。
培养的时间是七天,前几天出现白色的是它的菌丝体,成熟产生孢子后会变黑的。
黑曲霉如何保存?我知道改良马丁可以,但有人说要保存在混悬液里,我就不知道了。
】我上次去药检所培训的时候,他们是用改良马丁琼脂斜面培养保存的。
用此法(斜面低温保存法)保存霉菌类、放线菌可2-4个月移种一次。
他们说的混悬液,可能是说用甘油冷冻管保藏法保存吧,可是这个方法不适合保存厌氧菌和霉菌的。
黑曲霉不能冷冻保存,且在生理盐水中相当稳定,在4摄氏度可以保存比较长的时间作为储备液。
混悬液-可能指的是改良马丁培养基,不含琼脂的,这样是液体培养基。
如何避免黑曲霉的污染?现在培养基灵敏度复核以及无菌检验方法验证都要用到黑曲霉,稍不留意就会造成污染,很难处理,哪位网友有好的使用和处理方面的经验可以分享一下?黑曲霉属于菌毒种,所以GMP认证检查评定标准4402(带星)规定:菌毒种的验收、贮存、保管、使用、销毁应执行国家有关医学微生物菌种保管的规定。
用负压隔离器,它自身带有消毒系统。
黑曲霉孢子量多、质轻,遇轻微气流极易扩散飞扬,并以气溶胶的形式对环境和人员造成污染和潜在的危害,所以操作时最好关闭风机。
接好的黑曲霉前7天生长的白色物质是菌丝体,呈棉絮状, 要培养8至10天才有黑色出现,这时候千万不要打开皿盖观察,以防孢子到处飞散,污染环境。
黑曲霉菌丝球的形成及应用研究综述黄勋娟;刁宁宁;张建国【摘要】黑曲霉是食品和生物工程行业中应用广泛的微生物.黑曲霉菌丝球在液态培养中有提高传质,容易分离菌体,提高生物量,提高产物含量等诸多优点,在柠檬酸生产、海藻收获、污水处理、酶生产等方面都有成功应用.黑曲霉菌丝球在培养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pH、孢子浓度、营养成分、培养条件、黑曲霉的生长状态等.该文综述了黑曲霉形成菌丝球的机理和形成技术,总结了它在多个方面的应用.【期刊名称】《食品与发酵工业》【年(卷),期】2014(040)011【总页数】6页(P171-176)【关键词】黑曲霉;菌丝球;深层培养【作者】黄勋娟;刁宁宁;张建国【作者单位】上海理工大学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上海200093;上海理工大学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上海200093;上海理工大学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上海200093【正文语种】中文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是一种常见的曲霉属真菌,广泛分布在谷物、空气、土壤等各种物品上,在生物技术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很多产品来自于丝状真菌的初级和次级代谢产物[1]。
黑曲霉可用来生产柠檬酸和很多酶类,例如市场上常见淀粉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葡萄糖酶、葡萄糖苷酶、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氢酶、半乳糖苷酶、木聚糖酶[2]、柚苷酶、单宁酶、脂肪酶、植酸酶[3]、蛋白酶、果胶酶等。
还可以根据培养基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种酶的组合,如纤维素酶、木聚糖酶和果胶酶。
根据黑曲霉在产酸性蛋白时对氮源的需要量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需要低C/N,添加无机氮对产酶有利,这一类的有斋藤曲霉(Aspergillus saito)、宇佐美曲霉(Aspergillus usamii)等;另一类要求较高的C/N,例如泡盛酒曲霉(Aspergillus awamori)、日本曲霉(Aspergillus japonicus),这一类酶活性较低。
由于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已经认定许多来自黑曲霉的产物是安全的[4],所以黑曲霉被广泛用于食品级产物的生产过程中。
黑曲霉的发展历程黑曲霉是一种常见的真菌,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
黑曲霉最早是在古埃及时期被人们发现的。
那个时候,人们发现在存放粮食和谷物的仓库中会出现一种黑色的霉菌,这种霉菌会迅速繁殖,导致粮食腐败并产生毒素。
那个时候,人们还不了解黑曲霉的危害性,只是简单地将感染的粮食丢弃掉,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
在19世纪初的英国,科学家开始对黑曲霉进行研究。
他们发现黑曲霉所产生的毒素可以对人和动物造成严重的健康问题,包括肝脏损伤、免疫系统抑制和癌症等。
这些研究结果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使得对黑曲霉的研究得到了更多的投入和重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黑曲霉的了解日益加深。
科学家发现,黑曲霉除了对粮食和谷物的感染外,还可以在一些食品和饮料上生长,比如面包、奶酪和啤酒等。
他们还发现黑曲霉所产生的毒素可以通过食物链进入人类体内,对人的健康产生潜在影响。
为了保护人类健康,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严格的黑曲霉监测和控制标准。
食品加工企业采取了一系列预防措施,包括改良种植和储存技术、加强食品检测和处理等。
此外,消费者也需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注意食品的选择和储存,避免食用感染黑曲霉的食物。
随着时间的推移,黑曲霉的研究逐渐向着更深层次发展。
科学家发现,黑曲霉不仅可以对粮食和食品造成危害,还可以用于生物工程和医学研究。
黑曲霉可以产生一些重要的生化物质,比如抗生素、酶和代谢产物等。
科学家利用黑曲霉的这些特性,开展了许多相关研究,并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未来,黑曲霉的研究还将继续进行。
科学家将继续探索黑曲霉的生长和繁殖机制,寻找新的应用领域,并为黑曲霉的监测和控制提供更有效的技术和方法。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黑曲霉的发展历程将会取得新的进展,为保护人类健康和推动科学研究做出更大的贡献。
黑曲霉基因组(实用版)目录1.黑曲霉基因组的概述2.黑曲霉基因组的研究历程3.黑曲霉基因组的重要性4.黑曲霉基因组的应用前景正文黑曲霉基因组是近年来生物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黑曲霉是一种常见的真菌,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制药等行业。
对黑曲霉基因组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真菌的生长和繁殖机制,还能为相关产业提供有益的指导。
黑曲霉基因组的研究历程可谓曲折。
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家们开始对黑曲霉基因组展开研究。
2003 年,我国科学家成功完成了黑曲霉基因组的初步测序,这是世界上首次对真菌基因组的大规模测序。
随后,多个国家的科学家对黑曲霉基因组进行了深入研究,不断完善和优化基因组图谱。
黑曲霉基因组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黑曲霉基因组研究有助于揭示真菌的基本生物学特征和遗传机制。
通过对黑曲霉基因组的分析,科学家们可以了解真菌的基因家族、基因调控机制等方面的信息,从而为真菌生物学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其次,黑曲霉基因组研究对食品、饮料、制药等行业具有实际意义。
通过对黑曲霉基因组的功能基因进行研究,可以优化相关产业的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甚至开发出新的生物制品。
黑曲霉基因组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在食品工业中,黑曲霉被广泛应用于发酵食品的生产,如酱油、豆瓣酱等。
通过对黑曲霉基因组的研究,可以改良菌种,提高发酵效率,缩短生产周期,为传统发酵食品的工业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在制药领域,黑曲霉产生的酶类、多糖等生物活性物质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
通过对黑曲霉基因组的深入研究,有望发掘出更多具有潜力的药物候选物。
总之,黑曲霉基因组研究不仅为科学界提供了有关真菌基因组结构与功能的宝贵信息,还为食品、制药等相关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潜力。
黑曲霉的发展历程
黑曲霉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的古埃及时期。
当时,
人们意外地发现面团在发酵过程中变黑,产生了一种奇特而美味的香味。
然而,人们并不了解这种黑色霉菌的真正来源和发酵机制。
随着时间的推移,黑曲霉逐渐被用于食品加工。
在中国,黑曲霉是酱油和豆瓣酱等传统调味品的重要成分。
在日本,黑曲霉被广泛应用于酱油、味噌汤和其他传统食品的制作过程中。
黑曲霉能够产生丰富的酶和香气物质,为这些食品增添了风味和口感。
然而,直到20世纪初,人们对黑曲霉的掌控仍然非常有限。
这是因为黑曲霉存在多种亚种,每种亚种都有着不同的发酵特性和产物生成能力。
为了进一步了解黑曲霉的发酵机制和利用价值,科学家们开始对黑曲霉进行深入研究。
经过多年的努力,科学家们逐渐揭示了黑曲霉发酵的基本原理。
他们发现黑曲霉能够通过代谢产生一系列有机酸、氨基酸和香气物质,这些物质对食品的风味和营养价值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对黑曲霉的改良和优化,科学家们成功地开发出了一系列高效的黑曲霉株,为食品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如今,黑曲霉已成为食品工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除了传统的调味品之外,黑曲霉还被广泛应用于肉制品、食品添加剂、保健品等领域。
科学家们也在不断探索黑曲霉在生物制药和环境修复等方面的潜力。
总之,黑曲霉作为一种重要的霉菌资源,经历了从未知到被利用的发展历程。
科学家们通过不断的研究和改良,使得黑曲霉在食品工业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人们带来了更美味和健康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