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献综述报告范文

文献综述报告范文

关于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报告》的写作规定

本科学生必须掌握科技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了解所学专业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具备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以及专业文献综述的写作能力。现对本科学生专业文献综述(论文)作如下暂行规定。

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或专题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国内外在该领域或专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研究动态、前沿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而写成的、能比较全面的反映相关领域或专题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的综述性文章。“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评述。

文献综述包括有关课题的研究历史、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可能解决的办法。

一、撰写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

(一)目的

科技文献检索和专业文献综述是科研工作的基础,也是每一个大学生必备的基本功。对本科学生进行科技文献检索方法和专业文献综述(论文)写作的训练是重要的教学环节,通过学习和训练可以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素养和科研工作能力。

1.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学会继承和借鉴前人的工作经验和研究成果;

2.使学生了解本学科专业科技文献的种类,掌握查阅和检索文献资料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3.培养学生在大量搜集、阅读原始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经分析对比和归纳,综合论述有关主题并撰写论文的文字表达能力。

(二)要求

1.专业文献综述(论文)属教学实践毕业论文(设计)环节,每位本科毕业生必须完成。

2.每位同学在指导教师指导下,查找有关文献资料,撰写出与本人参与的课题有关的文献综述一篇。文献综述(论文)要求3000字以上,参考文献15篇以上,外文文献至少2篇。

3.专业文献综述(论文)应由学生自己用计算机排版打印(16K纸),统一封面。

学生提交的文献综述要经指导教师审查合格后上报工商管理(双)专业教务员。

二、学习和指导

(一)课程选修

学生通过《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等通识教育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的学习,了解文献检索的基本知识,掌握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和常用检索工具的使用方法,了解计算机检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会专业文献综述(论文)的写作方法。

(二)指导

各学科应加强对此教学环节的指导。应要求所有任课教师将有关文献综述方法的内容有机融入课程讲授过程中。此外,各学科必要时应开设相应的讲座,指导学生查阅文献、选择题目、撰写提纲和论文。

三、文献检索

科技文献是记录有科学知识的一种载体,它反映科学研究的成果和科技发展水平。科技文献种类繁多,有学术论文、科技报告、学位论文和科技会议文献等原始文献,也有在此基础上经整理、加工、压缩、提炼后编制成的各种检索工具,如书目、题录、索引、文摘、百科、手册、年鉴和名录等。如何在众多的文献资料中快速、准确地查找到有关文献资料是非常重要的。本科学生在撰写专业文献综述(论文)之前要进行科技文献检索。文献检索的要求是:

1、掌握科技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包括直接检索法和间接检索法;

2、了解常用文献检索工具的类型、结构及其使用方法,特别是与本专业相关的各种索引、文摘、书目、年鉴等;

3、了解与本学科专业相关的各种科技文献的名称、种类和级别等。

四、专业文献综述的内容和格式

(一)文献综述的内容要求

文献综述是在大量搜集和阅读原始文献的基础上,经分析对比、归纳,综合论述有关主题的文献资料而撰写的论文。文献综述应论述某一主题的全貌,包括历史概况、最新进展、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等,必须是有论点、有见地的分析对比,不能是简单的文献堆砌。

(二)文献综述的步骤

文献综述的一般步骤包括选择题目、阅读文献、搜集资料、分析对比、草拟提纲和撰写论文等。

1、选择题目:题目要根据需要而定,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如学科发展的前沿问题、科学研究的新成果和新技术、社会经济热点问题和生产实践中的实际问题等。本科学生专业文献综述(论文)必须结合所学专业就某一主题(自定主题或由教师指定主题)进行综合论述。

2、搜集资料和阅读文献:根据选定的主题,利用各种检索工具,采用直接检索和间接检索相结合的方法,搜集和阅读相关文献资料,在阅读文献时要注意做好记录(卡片、笔记等)。

3、分析归纳和草拟提纲:对于查找和搜集到的大量文献资料要进行分析、归纳、整理和取舍,然后草拟提纲,对文献综述的全文进行整体构思和结构设计。

4、撰写论文:在大量阅读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根据主题进行综合论述,并撰写论文。

(三)文献综述的内容

专业文献综述(论文)的内容应参照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撰写格式规范要求,一般应包括题目、作者、中文摘要(文献综述的英文摘要不作要求)、关键词、正文和参考文献等部分。

专业文献综述的写作格式应参照本专业刊物登载的常规文献综述格式。详尽格式根据不同专业指导教师具体规定。

文献综述主要用以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作。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对进一步的发展方向做出预测。

参考文献,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也为评审者审查提供查找线索。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关于参考文献的使用方法,录著项目及格式与毕业论文相同,不再重复。

(四)文献综述的格式

1.文题:(基本同毕业论文)。一般由两部分构成:即综述涉及的对象和说明语,如"企业战略的研究现状"。

2.作者署名:(同毕业论文)

3.摘要:(同毕业论文)

4.关键词:(同毕业论文)

5.前言(引言):

内容包括:1)提出问题,即立体依据和综述目的;介绍有关概念或定义或背景材料,即有关护理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介绍所写综述的范围和内容。引言不宜过长,文句要简练、重点突出。

6.主体部分

这部分是综述主要内容的叙述部分,由浅入深地、广泛而系统地叙述综述所涉及的各个方面,有层次地逐步展开。叙述的方法由一般到具体、由远及近,比较各专家学者的论据,结合作者自己的经验和观点,从不同角度来阐明有关护理问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发展方向和解决办法。撰写时应注意下列几点:

1.应列出小标题加以论述:一般根据主题和内容列出若干个小标题,分成几个问题分别论述,这样既可达到系统,又可达到层次分明的目的,防止一大堆资料杂乱无章的堆积在一起及遗漏。

2.应将不同学术观点写进去:把有关该综述主题所有的重要学术观点,包括不同的观点和见解都加以论述,便于读者深入研究。只有将不同的观点都客观的介绍出来,才能使读者对该专题有较全面的了解,避免介绍只符合作者自己观点的材料,切忌主观臆断。

3.应引用主要研究结果和结论性观点:由于综述篇幅有限,一般只引用主要研究结果和结论性观点,不详细列举具体细节,如研究材料、方法、过程等。从发展的眼光看,凡属于新的、创造性的方法和观点,应多引用,重复的、陈旧的应少引用;属于研究发展阶段中未定论的观点,只需归纳提及既可。

7.小结

应对本文的主要内容扼要概括的作出总结,与前言内容相呼应。同时,作者应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提出评论性的意见,注意对有争议的学术观点,小结时用词要恰如其分和留有余地。此外,可对今后的研究提出建议或展望。

8.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读者深入了解或探讨问题的情报源。综述列出的参考文献量要比一般科研论文多,应将引用的参考文献全部列出。未公开发表的文献不列入参考文献。著录格式按照国家标准或所投刊物的稿约撰写;所列参考文献的序号要与主题部分引文的上角码保持一致。

五、撰写文献综述的基本注意事项

1.要围绕毕业论文(设计)主题对文献的各种观点作比较分析,不要教科书式地将与研究课题有关的理论和学派观点简要地汇总陈述一遍。

2.文献综述在逻辑上要合理,可以按文献与毕业论文(设计)主题的关系由远而近进行综述,也可以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

3.评述(特别是批评前人不足时)要引用原作者的原文(防止对原作者论点的误解),不要贬低别人抬高自己,不能从二手材料来判定原作者的“错误”。

4.文献综述结果要说清前人工作的不足,衬托出作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性和理论价值。

5.采用了文献中的观点和内容应注明来源,模型、图表、数据应注明出处,不要含糊不清。

6.文献综述最后要有简要总结,并能准确地反映主题内容,表明前人为该领域研究打下的工作基础。

7. 所有提到的参考文献都应和所毕业论文(设计)研究问题直接相关。

8. 文献综述所用的文献,应主要选自学术期刊或学术会议的文章,其次是教科书或其他书籍。至于大众传播媒介如报纸、广播、通俗杂志中的文章,一些数据、事实可以引用,但其中的观点不能作为论证问题的依据。

文献综述正文范例

税收CGE模型研究的发展动向述评

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GE模型)的理论基础与框架是Walras一般均衡理论。由于CGE模型具有清晰的微观经济结构和宏观与微观变量之间的连接关系,所以,它能描述多个市场和结构的相互作用,可以估计某一特殊政策变化所带来的直接和间接的影响,以及对经济整体的全局性影响;并通过对宏观经济结构和微观经济主体进行细致描述,对政策变动的效应进行细致评价。

国际上研究税收管理问题更多地倾向定量分析,直接为税收管理决策提供数量结果。由于税收属于国民经济再分配范畴,不仅仅是简单税款征纳关系,更包括整个经济系统对税收反应的联立体系。所以,CGE模型在税收管理研究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一般将研究税收管理与政策的CGE 模型称为税收CGE模型。

一、国外税收CGE模型的发展

1950年代初期,Musgrave将一般均衡理论引入了税收研究领域,形成了现代税收一般均衡分析的基本模式。此后,国外学者建立了许多著名的理论和应用税收CGE模型,为各国税制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支持。这些模型从CGE模型的发展过程中,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应用一般均衡(AGE)模型阶段。

由于受计算理论与计算技术的局限,该发展阶段建立的税收模型一般都采用线性逼近求解方法,即将非线性方程线性化后,应用逼近技术逐步接近解的实际位置。这种方法误差较大,并且限制了模型的规模,不能用来分析复杂的税收管理问题。该阶段的突出代表为美国经济学家Harberger(1962)建立的一个用于分析美国公司所得税的税负分布的两部门和两要素的AGE模型。该模型被公认为开创了一般均衡模型在税收管理领域中应用的先河。

第二阶段: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阶段。

由AGE向CGE的转变主要归功于计算理论与技术的进展。1960年代,一般均衡研究领域的一些主要的经济学家对一般均衡模型解的存在性、唯一性、最优性和稳定性进行了深入研究,其中最具代表意义的是Scarf算法和Merril算法。Scarf算法保证了对于任何正确的、针对专门领域的一般可计算均衡模型都能够求得它的解,而Merril算法则进一步改进了Scarf算法,放松了计算约束条件,节约了计算时间和成本。此后,不少数学家对Merril算法进行了改进,如Talman和Van der laan等人的工作使得计算过程更加容易实现,这些工作为CGE模型的计算在理论上扫清了路障(Whalley和Shoven,1992)。

该阶段建立的具有突出代表性的税收CGE模型有:研究荷兰税制的CGE模型(Keller,1974)研究墨西哥1980年财政改革的CGE模型;(Kehoe,1983),研究西班牙1986年税制改革的CGE 模型(Kehoe et al,1988, Kehoe,1991);Shoven和Walley建立的为研究模型可计算性的人工税收CGE模型;Piggott和Whalley建立的研究英国税制改革的CGE模型(Bhattarai er al, 1998)和Ballard、Fullerton、Shoven和Whalley建立的分析美国税收的BFSW模型。(Shoven和Walley,1984)

第三阶段:大规模、超大规模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阶段。

1980年代至今,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经过大量数学家的努力,新的功能更强大的计算理论与计算程序不断出现,使得建立大规模、超大规模的经济CGE模型成为现实。其中,使用得比较广泛的有通用数学建模系统(GAMS,Generalized Algebraic Modeling System)、一般均衡建模工具包(GEMPACK,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ing PACKage)和一般均衡数学编程系统(MPSGE,Mathematical Programming System for General Equilibrium)。(Rutherford, 1987,1998)

这些计算工具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税收CGE模型的发展。这个阶段的税收CGE模型的特点是:规模巨大,描述细致,有由静态模型向动态模型、由单国模型向多国模型发展的明显趋势。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意义的有如下三个:

其一、研究澳大利亚1985年税制改革的纵深影响的澳大利亚的税收CGE模型。该模型重点分析了国民收入在社会各阶层之间的重新分配。由于充分利用了数据处理方法的改进和计算程序

的完善等各方面的成果,该模型可进行细化为120个产业部门、56个地区、280种职业和几百种家庭的分析。这种细化程度是其他分析方法难以做到的。(Meagher,1990)

其二、研究俄罗斯间接税超额负担的税收CGE模型。该模型采用Arrow-Debrew模型结构,包含居民、厂商和政府三大行为主体,采用常转换弹性(CET)函数描述各部门的产出;混合采用柯布—道格拉斯(C—D)函数、常替代弹性(CES)函数和列昂惕夫(Leontief)函数描述投入(包括中间投入);采用柯布—道格拉斯型效用函数来描述消费行为。该模型具体讨论了俄罗斯30种联邦税和170多种地方种,并采取了一系列对税种进行处理的方法,比如,对于增值税(VAT),模型将其视为一种对投入要素(劳动或资本)征收的税种;而其他一些不好处理的小税种则被认同为一种对产品征收的消费税。该模型采用1995年俄罗斯的投入—产出表数据,利用MPSGE和GAMS系统求解。由此,得到了俄罗斯税制改革所需要的重要信息,比如:进口税是导致俄罗斯政府基金低效率的最大原因;在税制改革中必须考虑潜在的避税行为;政府支出带来的福利损失与政府支出本身是否稳定存在敏感的联系等等。这些结论为俄罗斯税制改革与完善提供了有力的数量支持。(Rutherford 和 Paltsev,1999)

其三、研究土耳其税收的静态CGE模型。该模型讨论了包括所得税、增值税、关税、行为税等大量税种,并对税收政策变动带来的效应进行了分析。该模型沿袭了Shoven和Whalley 1973年税收模型的基本框架。该模型讨论了生产部门、居民户部门、政府部门和外国部门四个部门;11个生产型产品、9种消费型产品;6类居民户;资本和劳动两种投入要素。模型采用柯布—道格拉斯型的生产函数和效用函数,分别描述生产行为和消费行为。在对税收的处理上,该模型应用了Shoven和Whalley两人1977年模型中采用的等量税收收入分析方法。该模型为土耳其成为

(Karadag 和Westaway,1999)此外,Karadag和Westaway 完全欧盟成员进行了税收政策上的分析。

(1998,1999)就应用该模型对土耳其实行欧盟区增值税的收入分配、居民户福利、生产与消费价格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取得了成功。

事实上,税收CGE模型不但被应用于一国税收管理研究,而且也被用来研究多国税收管理问题。例如,Haufler在1991年利用CGE模型研究了当时的欧共体统一过程中的税制改革问题。Haufler模型的主要目的是征税原则的选取,在当时的税收理论界认为:欧共体统一过程有两种征税原则可以选择,一种是目的地法,另一种是原产地法。一般认为这两种征税原则在欧共体统一中产生的差别不大。但是,Haufler模型的计算结果显示,采用不同的征税原则对各个国家的国民收益有显著的影响,如果采用原产地法,则目前高税率国家将遭受较大损失。(Haufler,1993 )

各国学者不仅建立了大量的应用型税收CGE模型,而且还建立了不计其数的人工税收CGE

模型来进行理论分析和模型检验的研究。

二、国际税收CGE模型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

实践证明,静态税收CGE模型是分析税收政策和税制改革等税收管理问题短期经济效应的有力工具。但是,对于分析税收的长期效应、税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等更加深广的问题而言,就需要借助于动态税收CGE模型。遗憾的是,各国迄今建立的应用税收CGE模型多为静态模型,动态模型极其少见。

CGE模型的动态属性一直是人们密切关注而又没有适当解决的问题。经济理论上常用跨时(Intertemporal)最优与稳态的表达方式来分析经济的动态性,而避开达到稳定所经过的时间路径。而模型工作者则倾向于建立一种可接受的时间递推动态模型,用前期的解来更新当前的外生变量和有关参数。这就存在一些问题,譬如说,投资所形成的资本实际上是分期实现的,它在一定的投资形成期内逐渐形成生产能力,而不是一次形成的,更不是当年投资形成的。因此,如何处理这种连续性与离散性之间的联系,直接关系到模型的准确性。又如,即使在给定的时间区间内,按照给定的动态调节规律,如何检测模型的稳定性,保证模型最终达到稳态。这些问题限制了动态模型的开发。(Lau, et al, 1997)

目前一些动态模型的动态特性一般是来源于模型中生产要素的积累和生产率的变化,即使是经过大量简化,建立动态的税收CGE模型仍比较困难。因为需要考虑经济实体数个单时期的情况,涉及的数据收集、处理工作量很大,并且,一些数据处理技术细节也是非常难以确定的,例如,资本要素的折旧率和沉淀率的确定、部门和整体经济的增长率确定为外生变量还是内生变量等。前面提到的BFSW模型将时间因素引入了模型,可以分析系统的跨期变化,是一个动态模型,这在税收CGE模型研究领域是很少见的。

三、国内税收CGE模型研究现状分析

国外对CGE模型研究的深入以及应用的迅速推广,已经引起了国内有关学者的关注。从1980年代中期开始至今,已经有一些CGE模型陆续出现在国内有关著作和论文之中。这些模型总的来说,主要集中于宏观经济结构和贸易自由化问题的研究。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有:翟凡等合作开发的递推中国经济CGE模型;(翟凡和李善同,2000)樊明太等合作建立的中国一般均衡模型;周赤非等建立的中国金融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高峰等建立的研究我国的价格和经济结构问题的CGE模型;冯珊建立的模拟我国经济发展以及产业结构演变过程的CGE模型等等(樊明太等,1999)。

在以上CGE模型中,由于要描述经济的整体情况,考虑了一些必要的税收因素,但是,这些模型一般都是在发达国家相关模型的基础上经过修订而建立,在税收处理方面不仅简单,而且不能反映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的税制的特殊情况。所以,专门的针对税收领域的CGE模型的研究工作在国内几乎是一个空白。这种情况直到王韬等人开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税负经济分布的CGE模型研究”(No.79770037)的研究工作后才得到改观。

该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建立了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际的税收负担经济分布的CGE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我国主要税种的税负经济分布进行分析。

该项目不但对国外先进的税负理论和CGE分析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而且就中国税负问题,对建立中国模型的函数类型、模型规模、生产方和消费方的划分标准、参数标定、数据收集与处理、计算实现、计算结果分析等方面进行研究,建立了一个人工税收CGE模型(王韬等,

1998a,1998b, 1999b,2000a),进行税收CGE模型的建模和计算的尝试。在此基础上,分两阶段的建立了面向三次产业划分的中国税收CGE模型(王韬等,2000b, 2000c, 2000d, 2001)。该模型重点考察我国现行税制的三大流转税(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对税负归宿与转嫁进行了细致的数量分析,包括:税收收入总额、要素的相对价格变动、产业间要素流动方向、居民收入与消费行为的变动以及社会福利水平等。

该模型建立了一系列合理的分类标准来处理原始数据,例如:主要讨论生产方与消费方两部门,弱化政府部门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生产方按我国经济研究比较流行的三次产业划分方法进行划分,消费方按城镇居民户与农村居民户的标准进行划分。该模型还研究了一系列创新性的数据处理流程,例如:居民户消费品归类处理流程、居民户支出比例测算流程、居民户储蓄——投资转化处理流程、政府转移支付处理流程等等。该模型采取综合利用现有的各种商业软件的办法基本解决了模型求解问题。

这些工作为科学地分析现行税制的税负分布提供了直观的数据结果和有力的分析手段。

值得指出的是,该项目组在近期研究工作中还对不同税制取向的税制改革进行了模拟尝试,并得到一些重要的结论,实行以所得税为主体的所得税制更适合我国经济的发展。(周建军,王韬2001)

四、中国税收CGE模型研究的方向

选择中国税收CGE模型的研究方向首先要把握中国的特殊环境,然后确定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以及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中国税收CGE模型处理的特殊之处

尽管目前国内对税收CGE模型已经有了一定研究,但是这些工作主要集中于税负归宿一个方面,并没有建立一个CGE模型来全面地分析中国税制改革问题。并且,由于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

家,而发展中国家税制与发达国家税制有很大不同。建立中国税收CGE模型必须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由于受有限管理能力限制,中国目前还不能有效地建立消费税和所得税这样的直接税,间接税是中国税制的主要税种。发达国家税收CGE模型普遍使用的将税收收入转化为一次总付税(lump-sum tax)的处理方法并不适用于中国税收CGE模型。因为,如果在模型中这样处理,将不能如实地反映间接税的客观情况,因此必须根据中国流转税制的实际特征做出相应处理。(Naqvi, 1998,Jenkins,2000)

其次,中国已经存在一定的收入不均,并且这种不均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在税收CGE模型中对某种税收变动引起的收入分配效应变动的计量显得尤其重要。这显然不同于发达国家。作为一个正在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转变的国家,在模型中对收入分配进行适当的处理是必须的。(Naqvi, 1998,Piazolo,1998)

第三,中国历史上实行封闭经济体制,现在逐步建立了开放型经济体制,税制改革对外贸易的影响将是应该注意的重要方面。发达国家的税收CGE模型更多地讨论社会福利、税收收入、公平与效率等方面,而轻视了对外贸易等方面的研究,而这个问题在建立中国税收CGE模型时却应高度重视。对于面向即将加入WTO的中国经济而建立的中国税制改革CGE模型,应该借鉴国外模型在处理对外贸易的重要结论,对中国加入WTO前后的税收政策调整做出预测。(Naqvi, 1998,Kapuscinski,1999)

(二)建立中国税收CGE模型的研究内容

根据上述三个方面的问题,进一步研究中国税收CGE模型的研究内容可以从以下两大方面来考虑。

第一个方面是关于CGE模型在中国税制改革中的应用的研究。首先,建立中国税制改革CGE 模型首先要有可靠实用的数据源,根据国外的经验,应当利用我国的投入产出表,应用投入产出方法确定不同税种,研究建立适合中国税收CGE模型的社会核算矩阵(SAM)(Karadag, 1999)。同时,研究确定我国税收CGE模型的规模大小、部门划分标准、数据处理流程与方法、经济假设、参数标定和计算实现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适合我国经济实际的大规模、多部门、多税种、动态税收CGE模型。并利用所建立的模型,重点研究和评价增值税改型、内外企业所得税统一、提高直接税比例等各种税制改革替代方案,就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税制提出建议。在此过程中,研究我国税收CGE模型的优化算法,并进行相应的程序设计。

第二个方面是关于CGE模型理论与技术本身的研究。由于CGE模型理论本身处在不断完善过程中,针对我们的建模目的,应该特别对模型函数类型及其适用的研究。具体包括:常替代弹性(CES)函数、出口产品和利润优化的常转换弹性(CET)函数、居民户线性支出系统(LES)、外贸处理的小国假设、进口品和国内产品最低成本优化的阿明顿(Armington, 1969,Kapuscinski

和Warr.1999)方程等;同时,特别强调模型动态属性,通过模型生产要素的积累和生产率的

变化建立两个时期的联结,并选择合理的覆盖期数和每期长度。

(三)中国税收CGE模型建模的关键问题

根据已有的CGE 建模实践与经验,我们认为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有三个:

第一个问题是模型动态特性的表现。因为只有确定了适当的、可行的动态特性,其他研究目标,如技术进步、投资储蓄、税制变动的效应等才有可能进行跨期比较。

另一个问题是以流转税为主体的间接税在模型中的如实反映。发达国家税制多以所得税等直接税为主体,在CGE模型中对直接税的处理显然不同于间接税,必须在借鉴发达国家税收CGE

模型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对中国税制进行合理描述。

还有一个问题是中国税收CGE模型对中国经济特殊情况的描述。中国目前正处于转型时期,中国经济在相当程度上是一种混合经济,而且具有许多特殊之处,如加入WTO组织、计划价格机

制与市场价格机制并存等,这些问题对税收效应的影响如何在税收CGE模型中得到如实反映和合理处理必须受到高度重视。

解决了上述问题后,应该说,建立我国实用税收CGE模型的条件已经具备。从已经开展的前期工作完全可以预期:进行中国税制改革的税收CGE模型的研究不但可以指导我国税制改革工作,而且可以使我国的税收CGE模型的研究跻身世界先进水平。并且,在建立动态的税收CGE

模型方面还可能对国际税收CGE模型研究的水平有所推进。

主要参考文献

[1] Armington, P.S., The Geograghic Pattern of Trade and the Effect of Price Changes. IMF Staff Papers. Vol. 16.

[2] Bhattarai, K., Ghosh, M., Whalley, J., A CGE Analysis of UK . This paper was presented in a conference organized in honour of T.N. Srinivasan in April. 1998.

[3] Harberger, A., The Incidence of the Corporation Income Tax.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62.

[4] Haufler, A.. Commodity Tax Harmonization in the European Community:

A General Equilibrium Analysis of Tax Policy Options in the Internal Market. Heidelberg: Physica-Verlag. 1993.

[5] Kapuscinski,Warr.Estimation of Armington elasticities: an application to the Philippines.Economic Modeling,Volume 16,Issue 2,April 1,1999.

[6] Karadag, M., Westaway, T., A SAM-Based 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 of the Turkish Economy. Centre for International.Financial and Economics Research,1999.

[7] Kehoe, T., Serra-Purche, J., A Computational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 with Endogenous Unemployment: An Analysis of the 1980 Fiscal Reform in Mexico.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 22. 1983.

[8] Kehoe, T.,. Manresa, A.,. Noyola, P. J., Clemente, C., Sancho, F.,

A General Equilibrium Analysis of the 1986 Tax Reform in Spain.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32. 1988.

[9] Kehoe, T., An Evaluation of the Performance of An Applied Equilibrium Model of the Spanish Economy. Working paper 480.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1991

[10] Keller, W. J., Tax Incidence: A General Equilibrium approach. Amsterdam: North-Holland (2nd edition. 1974).

[11] Lau,Pahlke,Rutherford.Modeling Economic Adjustment:A Primer in Dynamic General Equilibrium Analysis. World Development. Vol. 24. 1997.

[12] Meagher, A., General equilibrium Analysis of Fiscal Incidence in Australia. working paper prepared for Waterloo CGE Conference. 1990.

[13] Naqvi, F., A 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 of Energy. Economy and Equity Interactions in Pakistan.Energy Economics(20),1998.

[14] Piazolo, Overcoming the Transition Handicap in CGE Modeling.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Using Dynamic Computable Equilibrium Model for Policy Analysis,June 1998.

[15] Rutherford, T. F., Applied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ing with MPSGE As A GAMS Subsystem: An Overview of The Modeling Framework and Syntax.Working paper of University of Colorado.1997.

[16] Rutherford, T. F., An Introduction to GAMS/MCP and GAMS/MPSGE.

https://www.doczj.com/doc/2119352952.html,.

[17] Rutherford, T. F., Paltsev. S.. From an Input-Output Table to a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 Assessing the Excess Burden of Indirect Taxes in Russia. Working paper of University of Colorado. 1999.

[18] Shoven, J. B., Whalley, J., Applied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s of taxation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An introduction and survey.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22. 1984.

[19] Shoven, J. B., Whalley, J., Applying General Equilibriu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2.

[20] 翟凡,李善同.中国经济的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载中国实用宏观经济模型(1999).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21] 樊明太等.中国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载中国CGE模型及政策分析.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22] 王韬,陈平路.1998a.税收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的发展与应用.税务研究.1998年第8期.

[23] 王韬,陈平路.1998b.税收CGE模型的建模流程和方法.税务与经济.1998年第2期.

[24] 王韬,陈平路等.1999a.一个人工税收CGE模型示例.当代经济科学.1999年第6期.

[25] 王韬,朱文娟.1999b.我国个人所得税负担能力的宏观分析.涉外税务.1999年第10期.

[26] 王韬,陈平路等.2000a.税收可计算均衡模型研究及其在中国的适用.财经理论与实践.2000年第1期.

[27] 王韬,周建军等.2000b.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的规模与计算.经济问题.2000年第3期.

[28] 王韬,周建军等.2000c.税收的静态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分析.当代经济科学.2000年第4期.

[29] 王韬,周建军等.2000d.面向三次产业的中国税收CGE模型.税务研究.2000年第12期.

[30] 周建军,王韬.流转税制与所得税制的比较研究.当代经济科学.2001年第2期.

[31] 徐滇庆.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GE)及其新发展.现代经济学前沿专题(第二集).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

论文文献综述范文

论文文献综述范文 导读:本文是关于论文文献综述范文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刑法论文文献综述范文】 一、有许多学者认为我国现行仲裁法中的“其它财产权益纠纷”的规定应当更加明确化。谭兵在《中国仲裁制度的改革与完善》一书中认为:调整中国现行仲裁范围的主要思路是明确、统一、扩大和规范。对于我国现行法律规定中的“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应有更加明确的解释。其认为“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的解释,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首先,“财产权益争议”一词,是指交付仲裁的事项应是与财产有关的事项,与财产无关的争议则不可以仲裁。其次,对“其他财产权益纠纷”中的“财产权益”的范围,存在着界定不清的情况。为有利于仲裁实践,建议在修改仲裁法前,司法机关及时对“其他财产权益纠纷”作出统一的司法解释。 二、现行的仲裁实践中所通用的有关“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的界定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和仲裁制度本身的发展。许多的学者建议将更多的民事纠纷纳入到仲裁中来。 乔欣、李莉在《争议可仲裁性研究》一文中提到破产程序中的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的债权债务纠纷具有可仲裁性。认为争议的可仲裁性不因破产而改变,仲裁协议仍可执行,裁决所确定的权益可作为破产财产或破产债权向法院申报。同时还认为应将因侵权行为产生的争

议纳入到仲裁。其认为:民事权利是一个开放的体系,侵权行为也是一个开放型的概念。由侵权行为而产生的争议,当事人双方是平等的民事主体,争议不涉及财产权益,但涉及的权利内容是当事人可以自由处分或可以和解的,这样的争议应具有可仲裁性。 同时,很多学者建议将知识产权中的更多纠纷纳入到仲裁中来。郑书前、宋新宇在《论知识产权侵权纠纷之可仲裁性》一文中谈到:目前我国有关法律只规定了“著作权合同纠纷”可以申请仲裁。但对于其他的知识产权纠纷如专利权、商标权有关的纠纷并未规定其可以提请仲裁。仲裁方式在解决知识产权纠纷方面和其他方式相比有其独到的优势。如果不充分利用这种优势,会造成知识产权保护的成本增加、资源浪费。其认为:长远的考虑是在对《仲裁法》进行修改时扩充仲裁的受案范围,明确规定知识产权侵权纠纷的一部分事项可以仲裁;鉴于《仲裁法》的修改会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内容以及立法者对修改时机会合理把握,目前可先由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相关司法解释,明确任命法院在对仲裁裁决进行司法审查时,不得将裁决事项时知识产权纠纷作为仲裁委员会无权仲裁的情形而裁定撤销或不予执行该知识产权侵权纠纷仲裁裁决,应当执行该裁决结果,这是可采取的权宜之计。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国家对于民商事案件可仲裁性的态度将变的更为开放,知识产权侵权纠纷被仲裁机制所扩充容纳,承认其具有可仲裁性将在我们的意料之中。马明虎在《论我国知识产权侵权纠纷的可仲裁性》一文中谈到,承认更多的知识产权侵权纠纷的可仲裁性符合世界仲裁立法的发展趋势。其认为:按照我

文献综述格式范文模板[Word文档]

文献综述格式范文模板[Word文档] 文献综述格式范文模板 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最新最全的学术论文期刊文献年终总结年终报告工作总结个人总结述职报告实习报告单位总结演讲稿 文献综述格式范文模板 。 一、何谓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学科、专业或专题的大量文献进行整理筛选、分析研究和综合提炼而成的一种学术,是高度浓缩的文献产品。根据其涉及的内容范围不同,综述可分为综合性综述和专题性综述两种类型。所谓综合性综述是以一个学科或专业为对象,而专题性综述则是以一个论题为对象的。学生毕业主要为专题性综述。 文献综述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历史现状、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作者一般不在其中发表个人见解和建议,也不做任何评论,只是客观概括地反映事实。 二、文献综述的特点 1. 综合性:综述要 quot;纵横交错 quot;,既要以某一专题的发展为纵线,反映当前课题的进展;又要从本单位、省内、国内到国外,进行横的比较。只有如此,文章才会占有大量素材,经过综合分析、归纳整理、消化鉴别,使材料更精练、更明确、更有层次和更有逻辑,进而把握本专题发展规律和预测发展趋势。

2. 评述性:是指比较专门地、全面地、深入地、系统地论述某一方面的问题,对所综述的内容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反映作者的观点和见解,并与综述的内容构成整体。一般来说,综述应有作者的观点,否则就不成为综述,而是手册或讲座了。 3. 先进性:综述不是写学科发展的历史,而是要搜集最新资料,获取最新内容,将最新的信息和科研动向及时传递给读者。 4. 综述不应是材料的罗列,而是对亲自阅读和收集的材料,加以归纳、总结,做出评论和估价。并由提供的文献资料引出重要结论。一篇好的综述,应当是既有观点,又有事实,有骨又有肉的好文章。由于综述是三次文献,不同于原始论文(一次文献),所以在引用材料方面,也可包括作者自己的实验结果、未发表或待发表的新成果。 5. 综述的内容和形式灵活多样,无严格的规定,篇幅大小不一,大的可以是几十万字甚至上百万字的专著,参考文献可数百篇乃至数千篇;小的可仅有千余字,参考文献数篇。一般医学期刊登载的多为3000,4000字,引文15,20篇,一般不超过20篇,外文参考文献不应少于1/3。 三、综述的内容要求 6. 选题要新:即所综述的选题必须是近期该刊未曾刊载过的。一片综述文章,若与已发表的综述文章 quot;撞车 quot;,即选题与内容基本一致,同一种期刊是不可能刊用的。 7. 说理要明:说理必须占有充分的资料,处处以事实为依据,决不能异想天开地臆造数据和诊断,将自己的推测作为结论写。 8. 层次要清:这就要求作者在写作时思路要清,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写到什么程度,前后如何呼应,都要有一个统一的构思。

文献综述范文(精编版)

文献综述范文 一、文献综述不应是对已有文献的重复、罗列和一般性介绍,而应是对以往研究的优点、不足和贡献的批判性分析与评论。因此,文献综述应包括综合提炼和分析评论双重含义。 文献综述范文1:问题探索交流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研究 ... ...我们在网上浏览了数百种教学模式,下载了二百余篇有关教学模式的文章,研读了五十余篇。概括起来,我国的课堂教学模式可分三类: (1) 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中心论。这类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根据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我国长期以来学校教学的主流模式。它的优点是... ...,它的缺陷是... ... (2) 现代教学模式学生中心论。这类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从教学思想、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均以学生为中心,20世纪 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得到迅速发展。它的优点是... ...,它的缺陷是... ... (3) 优势互补教学模式主导主体论。这类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兼取行为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之长并弃其之短,是对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的扬弃。主导主体论教学模式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但在教学实践中还没有行之有效的可以操作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可表述为复习导入传授

新知总结归纳巩固练习布置作业。这种教学模式无疑束缚了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发挥。当今较为先进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可表述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提出方案交流方案,解决问题模拟练习,运用问题归纳总结,完善认识。这种教学模式力求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但这种教学模式将学生的学习局限于课堂,学习方式是为数学而数学,没有把数学和生活结合起来,没有把学生学习数学置于广阔的生活时空中去,学生多角度多途径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受到限制,尤其是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发展受到限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此,我们提出‘问题探索交流 ’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研究课题。 文献综述范文1中,研究者对有关研究领域的情况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和了解,对相关文献作了批判性的分析与评论。对于正在从事某一项课题的研究者来说,查阅文献资料有助于他们从整体上把握自己研究领域的发展历史与现状、已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存在争议的地方、研究的最新方向和趋势、被研究者忽视的领域、对进一步研究工作的建议等。 文献综述范文2:农村中学学生自学方法研究 1.国外的研究现状 国外的自学方法很多。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程序学习法... ...,程序学习使学习变得相对容易,有利于学生自学。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所创设的试误学习法... ...,它主要解决学习中的

文献综述范文3000字(推荐十八篇)

文献综述范文3000字(推荐十八篇) 1.文笔精练有力。 个人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条。简单地说,就是自已再看或者请他人 评阅时,很难删除任何一句话甚至是一个字。需要带着强烈的自信心进行 写作,逐字逐句地雕琢,尽可能用最朴实的文字描述自己的观点。 说到文笔的力量,这就要有多年的报告撰写功夫,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如第一部分-->第一段-->第一句就需要花费许多功夫思量。既要大气,也要切中研究重点。随便举二个农业方面的例子: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农业技术创新是推动我国农业发 展的核心,xxxx,是我国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方向。…………” “发展农业是我国当前的首要任务。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xxxx,是我国目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发展农业的重要方向。……………” 然后就顺理成章地根据研究目的有层次地展开。 2.研究重点明确。 这一条做得好,表明研究思路已清比较清楚了,让评委感觉申请基金 是可行的。研究重点一般会在六个方面出现,一是研究意义的最后一段 (一般是在提出意义之前的总结);二是在文献综述的最后一段(综述完 文献后你要做什么,如何做);三是研究目 标部分;四是研究内容的第一段(一般是总结性陈述);五是拟解决 关键问题部分;六是本项目的特色与创新之处部分。研究重点在上述六个

部分出现的时候往往是相互补充、互为依托的。这六个部分内容的撰写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来阐述标书的研究重点 在第一处,应该是用一二句话对本研究要做什么进行点评,关键在于提出想法。例子如下: “本课题基于以上背景,结合xx理论和国际先进经验,从xx创新的视角出发,针对xx模式对xx的xx与xx进行数理推导与仿真分析,并量化xx等诸多因素对xxx的影响,最终提出适合我国的xxxx。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将有利于xx创新的理论与实践发展,有利于提升整xx的绩效和竞争力。同时,本课题的研究也将为其它xx建构和创新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证支持,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第二处则是文献综述之后形成的观点及可能采用的方法。例子如下:“总之,国外对xx研究已经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为本课题的后续展开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但现有的文献很少提及xxxxx,同时也缺乏xxxx的实证研究。本课题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xxxx为研究对象,针对xxxx下的xxxx展开数理推导与仿真分析,进而构建xxx假设模型,并通过对xxxx的实地问卷访谈数据运用x x模型进行验证,具体量化各个影响因素对xxx的影响,最终为提出并完善我国xxx提供理论与实证的支持。” 第三处是研究目标,需要更进一步细化。例子如下: “基于xx视角,本课题以现实中xx为研究对象,构建数理模型分析xxxx;更进一步的,通过建立xxxx模型从xx、xx、xx、xx等四个方面来分析其对我国xxxx的影响,最终为促进我国xxxx与推动xxxx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证支持。

文献综述范例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简称综述,是对某一领域,某一专业或某一方面的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搜集大量相关资料,然后通过阅读、分析、提炼、整理当前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或建议,对其做出综合性介绍和阐述的一种学术论文。 基本解释: 文献综述是在确定了选题后,在对选题所涉及的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广泛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对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包括主要学术观点、前人研究成果和研究水平、争论焦点、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原因等)、新水平、新动态、新技术和新发现、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和评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研究思路而写成的一种不同于毕业论文的文体。它要求作者既要对所查阅资料的主要观点进行综合整理、陈述,还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和相应的评价,而不仅仅是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堆砌”。 文献综述是研究者在其提前阅读过某一主题的文献后,经过理解、整理、融会贯通,综合分析和评价而组成的一种不同于研究论文的文体。 检索和阅读文献是撰写综述的重要前提工作。一篇综述的质量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对本题相关的最新文献的掌握程度。如果没有做好文献检索和阅读工作,就去撰写综述,是绝不会写出高水平的综述的。

好的文献综述,不但可以为下一步的学位论文写作奠定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提供某种延伸的契机,而且能表明写本综述的作者对既有研究文献的归纳分析和梳理整合的综合能力,从而有助于提高对学位论文水平的总体评价。 在《怎样做文献综述——六步走向成功》中,劳伦斯·马奇和布伦达·麦克伊沃提出了文献综述的六步模型,将文献综述的过程分为六步:选择主题、文献搜索、展开论证、文献研究、文献批评和综述撰写。 文献综述根据研究的目的不同,可分为基本文献综述和高级文献综述两种。基本文献综述是对有关研究课题的现有知识进行总结和评价,以陈述现有知识的状况;高级文献综述则是在选择研究兴趣和主题之后,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确立研究论题,再提出进一步的研究,从而建立一个研究项目。 相关格式 文献综述 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摘要、引言、主体和参考文献。 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结果、动态和进展。 摘要和关键词 摘要限200字以内。摘要要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不应出现图表、冗长的公式和非公知的符号、缩略语。摘要后需要给出3-5个关键词,中间应用分号“;”分隔。

专业文献综述报告2500字范文

专业文献综述报告2500字范文 a;文献综述报告怎么写呢?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几篇专业文献综述报告模板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专业文献综述报告模板1 建筑是人类最早的生产活动之一,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而形成发展的。由于经济的发展、土地的减少,现代建筑趋向于多高层建筑,而砌体结构存在自重大、砌筑工作相当繁重、抗拉抗弯性能低、粘土砖用量很大,往往占用农田,影响农业生产等缺点,现代建筑多采用框架结构、框剪结构、框筒结构等结构体系。而框架结构是多高层建筑的一种主要结构形式。框架结构有钢筋混凝土框架和钢框架,而钢筋混凝土框架在教育建筑中较为常用。随着建筑行业迅速发展,我国混凝土行业已与世界混凝土技术进程同步。从干性混凝土到大流动性混凝土,再到混凝土建筑砌块。高强混凝土,混凝土外加剂发展,各种性能更优混凝土,绿色混凝土发展,混凝土行业前景一片光明。混凝土的各种优越性已充分体现。框架结构内部可用轻型材料分隔,许多轻型、隔热、隔音材料不断出现,绿色建材不断涌现。 框架结构由梁、柱构件通过节点连接构成。按施工方法的不同,框架结构可分为现浇式、装配式和装配整体式三种。在地震区,多采用梁、柱、板全现浇或梁柱现浇、板预制的方案;在非地震区,有时可采用梁、柱、板均预制的方案。

在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各构件将产生内力和变形。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的侧移限值通常控制梁、柱截面尺寸。框架结构的侧移一般由两部分组成:由水平力引起的楼层剪力,使梁、柱构件产生弯曲变形,形成框架结构的整体剪切变形;由水平力引起的倾覆力矩,使框架柱产生轴向框架结构的变形,形成框架结构的整体弯曲变形。当框架结构房屋的层数不多时,其侧移主要表现为整体剪切变形,整体弯曲变形的影响很小。 我的毕业设计是做框架结构,需要对该结构具有较为深入的了解。该办公楼的建筑要求设计4200平米左右,四层。建筑设计要求建筑物功能分区合理,房间布置适宜,满足各项使用功能要求;结构设计要求结构布置合理,构件设计安全经济合理。 一:框架结构体系的特点: 1结构自重较轻。 2建筑立面容易处理。 3计算理论比较成熟。 4设计时要控制高宽比。 5建筑平面布置灵活,能获得较大空间空间,也可按需要做成小房间。 6整体侧向刚度较小,水平荷载作用下侧移较大,有时候影响正常使用。 二、框架结构体系选择的因素及适用范围: 1考虑建筑功能的要求。例如多层建筑空间大、平面布置灵活时。

文献综述的范文3篇

文献综述的范文 第一篇:从《红楼梦》看中国文化中的男女角色定位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男女角色的定位往往是不同的。男性通常被赋予更高的社会地位和更多的权力,而女性则被视为弱者和次要的角色。这种立场在许多文艺作品中得到了表现,其中《红楼梦》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本文将通过对该小说中男女角色的分析,以探讨中国文化中男女定位的特点及其背后的原因。 首先,从男性角色来看,《红楼梦》中的男性大多具有显赫的社会地位和较高的权力。作为贾家的继承人,贾宝玉一直是家族中的重要人物。同时,他也在社交场合中有着广泛的影响力。贾母也是高贵而有势力的女性,可以为自己的孙子占据更多的资源。另外,父亲和兄长通常也处于更高的地位,并且可以利用自己的权利去保护自己的家族。 然而,从女性角色来看,《红楼梦》中的女性往往受到限制和压迫。贾母虽然有权力,但她的地位还是比不上她的丈夫或儿子。林黛玉虽是贾家中的贵族,但她在家族中的地位仍然不如贾宝玉和其他男性成员。她甚至被迫接受了一个不喜欢的婚姻,成为和黄氏三女儿的侍女。另一位女主角薛宝钗则因为家族背景而成为贾家中的亲戚,她的人际关系也比不上林黛玉和贾母。 这种男女角色定位的差异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男女角色的不同定位。在中国,男性往往被视为家庭的重要成员和社会的中心,而女性则被视为母亲、妻子和女儿等辅助角色。这

种观念虽然在现代社会中有所改变,但仍然存留着。 其次,从女性角色来看,《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也存在一定的复杂性。尽管她们的权力和地位往往被限制在家庭范围内,但她们仍然在文化和艺术领域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林黛玉不仅是一位美女,她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而妙玉则有着高超的女红技艺,可以用她的双手为自己的朋友们制作精美的手工艺品。 这表明,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女性角色的定位固然比男性角色较低,但她们仍然在某些方面可以获得某种程度的自由和权力。由于家庭一直是中国文化的中心,母亲、妻子和女儿的角色在婚姻和家庭传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家庭这一环境为女性提供了一个安全和舒适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她们可以更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才华。 总之,《红楼梦》是一部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男女角色定位的重要文化艺术珍品。通过分析小说中的男女角色,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男女角色定位的特点、优缺点以及它所反应的社会和文化现实。这有助于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

文献综述的写法及参考范文

文献综述的写法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文献综述是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的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 要求同学们学写综述,至少有以下好处: ①通过搜集文献资料过程,可进一步熟悉科学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②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科研选题及进行科研的第一步,因此学习文献综述的撰写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③通过综述的写作过程,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④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可难可易。对于毕业设计的课题综述,则要结合课题的性质进行书写。 文献综述与“读书报告”、“文献复习”、“研究进展”等有相似的地方,它们都是从某一方面的专题研究论文或报告中归纳出来的。但是,文献综述既不象“读书报告”、“文献复习”那样,单纯把一级文献客观地归纳报告,也不象“研究进展”那样只讲科学进程,其特点是“综”,“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总之,文献综述是作者对某一方面问题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评论的科学性论文。 写文献综述一般经过以下几个阶段:即选题,搜集阅读文献资料、拟定提纲(包括归纳、整理、分析)和成文。 一、选题和搜集阅读文献 撰写文献综述通常出于某种需要,如为某学术会议的专题、从事某项科研、为某方面积累文献资料等等,所以,文献综述的选题,作者一般是明确的,不象科研课题选题那么困难。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大到一个领域、一个学科,小到一种算法、一个方法、一个理论,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定。 选定题目后,则要围绕题目进行搜集与文题有关的文献。关于搜集文献的有关方法,可以如看专著、年鉴法、浏览法、滚雪球法、检索法等等,在此不述。

文献综述范文 文献综述范文例文2000字【精彩3篇】

文献综述范文文献综述范文例文2000字【精彩3篇】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应急预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emergency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

(完整)文献综述范文模板详解

中国媒介素养研究文献综述 (专业姓名学号) 摘要:文章主要以国内媒介素养研究状况为本体对象,试图厘清媒介素养由欧洲引入中国的历史脉络,媒介素养概念本土化的过程与成果,媒介素养研究内容的发展过程,媒介素养研究意义的探讨源流,国内媒介素养的五大研究主体的状况以及媒介素养研究的个案新趋向。通过文章初步认清中国媒介素养研究所处的地位与方位,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作一简单的回顾性综述。 关键词:媒介素养媒介素养教育大众传媒大学生传媒人农民公民 引言 媒介环境的不断解构与重组,使得21世纪的新媒体环境所成为了一个引导并决定着人们生活与思想观念的拟态环境。面对媒介声势浩大的舆论进攻,作为一个现代人,以何种方式、何种心态与何种角色接触、面对与探讨媒介所传达的信息并理性地厘清媒介现实与客观现实的区别,已经成为了一种适应现代社会的全新素质,即媒介素养.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以及使用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所用的能力。它与科学素养、人文素养一样式现代公民所应该具备的一种基本人文素质。当代中国媒介素养的研究主体可以大体分为五类,即媒介从业人员、大学生、青少年、公民以及农民。不同的研究主体体现出不同的媒介素养要求,在学术研究领域也呈现出不同的话语构建型态。另外,一些针对事件本体的媒介素养研究成果也不断涌现,成为审视媒介素养的一类新的视角. 1.媒介素养概念与内涵 媒介素养(media literacy)是一个舶来词.而从中国语境来看,素质一词最早出现于古代汉语《尔雅·释鸟》一文:“伊洛而南,素质,五彩皆备,曰翠。”现代汉语所用素质一词,实际上来自于日语的“素质"(soshitsu),而日语的“素质”,则是意译了德语的Aulage一词,原意指人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上的先天特点。素质,注重人的本性,素养是素质的同义词,不过素养一词更强调养成和培育,强调通过学习以后达到的知识积累、认识水平以及实践活动。[1] 从大量文献资料来看,中国国内学者对“媒介素养”的概念并不存在很大的争议,意见比较一致。国内学者的概念推理一般都是立足于引进国外优秀概念的基础上的,因而关于媒介素养的概念应该首先从国外概念的介绍开始. 1859年,英国的教育科学部在将传媒素养纳入正式教学体系时,把传媒教育作了这样的定义:“媒介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更积极,更有批判性的媒介使用者,他们将媒介产品的更大范围和多样化并为此作出贡献。”;美国媒介素养研究的专门机构对传媒素养作了这样的定义:“媒介素养是一种能力,用这种能力来接触分析和评价大众媒介中锁传递的诸多复杂信息。”;美国著名传媒素养研究者詹姆斯·波特(James Poter)在其1995年出版的著作《媒介素养》一书中说:“媒介素养是一种观察方法,即当我们置身于媒介中时,为了解读我们

毕业设计文献综述范文模板例文(合集23篇)_1

毕业设计文献综述范文模板例文(合集23 篇) 西方国家对于上市公司股币政策的研究历史较长,最先是和证券估价分析联系在一起,还没形成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对股利政策的真正研究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1961年美G芝加哥大学两位财务学家米勒和莫迪格利安尼发表了《股利政策、增长和股票估价》一文,股利政策一时成为众多学者的研究热点。此后,很多财务学家对此发表了大量的论文,并形成了传统股利政策理论与现代股利政策理论。前者主要侧重于研究股利政策与股票价格的相关性方面,形成了股利无关论与税差理论;而后者侧重于研究股利引起股票价格变动的原因,形成了追随者效应理论、股利信号传递理论和代理成本理论。 毕业设计文献综述范文模板例文第2篇 [1] 向凌霄原铝及其合金的熔炼与铸造[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23:213—246, [2] 机械设计手册编委会.机械设计手册第四卷(第三卷)[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23 :188—198. [3] 张立波,田世江,葛晨光.中国铸造新技术发展趋势[J].铸造,2023,54(3):207—212. [4] 李明,国内铝合金熔铸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23,(3):3—4. [5] 陈奎生.液压与气压传动[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23:

3. [6] 郭景杰,李新忠,苏仕芳,刘秀玲,张正贺.中国铸造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J].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23,(SI):1-5. 毕业设计文献综述范文模板例文第3篇 1、前言与一般科技论文一样,前言又称引言,是将读者导人论文主题的布分,主要叙述综述的目的和作用,概述主题的有关概念和定义,简述所选择主题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现状、争论焦点、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同时还可限定综述的范围。使读者对综述的主题有一个初步的印象。这布分约200~300字。 (1)历史发展:按时间顺序,简述该主题的来龙去脉,发展概况及各阶段的研究水平。 (3)发展前景预测:通过纵横对比,肯定该主题的研究水平,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能的发展趋势,指明研究方向,提示研究的捷径。 4、

文献综述的范文

文献综述的范文 导读:本文是关于文献综述的范文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关于企业竞争力研究的文献综述】 一、序言 伴随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市场更加开放,竞争日益激烈。相关 领域(产业)不同程度、有条件、分步骤地放宽市场准入,大批外资企业涌入 我国市场,参与市场竞争。 竞争力是市场竞争的产物。我国走市场竞争的道路不过20 来年,企业 竞争力的研究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但是伴随市场竞争程度的不断深入, 有关企业竞争力方面的研究愈发重要。企业竞争力研究对企业良性成长壮大至 关重要,也是培育与提升企业综合实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迄今为止,国内外众多学者和相关组织对企业竞争力的研究颇多,从不同 的角度和假设前提出发,在研究对象、评价方法等方面重塑竞争力内涵,构 建竞争力评价指标及体系,分析企业的优劣势,提升企业竞争优势。 本文浏览、搜集有限的文献资料,通过综合、归纳、分析,去伪存真、去 粗取精,以求达到引导论文写作的目的。 二、关于竞争力的不同定义从目前看,企业竞争力的概念(定义)各式各 样,众说纷纭。研究方法、内容及侧重点也不尽相同。刘晓斌在《零售 企业竞争力定量评价分析》一文里通过综合能力论、生命论、功能论、 状态论、机制论、素质论这不同研究角度和假设前提下的六方面得出零售

企业竞争力的初步概念可以简单明了地归纳为:零售企业竞争力是零售企业在竞争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包括在服务、品牌和市场营销体现出来的外显竞争力,在经营能力、信息技术体现出来的内在竞争力,以及在企业文化、企业制度等方面体现出来的核心竞争力。 贾玉花在《企业竞争力评价研究》一文中通过美国《产业竞争力总统委员会报告》,世界经济论坛(WEF)1985 、1994 年《关于竞争力的报告》和日欧学者的比较研究等对企业竞争力归纳为:企业竞争力是指企业在竞争的市场环境中,通过配置或创造企业资源,在企业持续生存和发展方面所形成的比较能力。 这一概念体现了以下特征:①企业竞争力最终体现在持续生存和发展能力上,即体现在企业的目标上。 ②企业竞争力是个多层次含义的综合性范畴,不仅涉及到了企业内部要素结构和经营管理过程,而且涉及到企业的外部环境;不仅关系到了企业自身的市场占有率和盈利能力,还关系到国家福利的多寡;不仅仅是静态的比较能力,更是动态的进化的发展能力。 ③企业竞争力是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即它是动态的产物, 不是静态的结果。企业只有通过各种资源的配置,在战略规划,产品 设计,市场营销,采购,生产,销售及管理过程中逐渐形成企业的竞争力。 ④企业竞争力是一种比较能力。这种比较能力是以厂商的竞争为前提的。它存在三种类型:强势竞争力,均衡竞争力和弱势竞争力, 是被评价企业与竞争对手之间竞争力的对比关系。 ⑤企业竞争力是一个系统性概念。它是由市场指标来表征,由企业内部

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开题报告文献综述范文 文献综述简称综述,是对某一领域,某一专业或某一方面的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搜集大量相关资料,通过分析,阅读,整理,提炼当前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或建议,做出综合性介绍和阐述的一种学术论文。 开题报告文献综述范文(一) 蜂巢公寓-居住公寓室内设计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300字左右) 自从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的迅猛发展人皆可见,发展的背后是各行各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人们的压力也逐步加大。 特别是代表着中国新一代势力的80后、90后的大学生们,他们顶着强大的工作和住房的双重压力,为社会主义建设奋斗着,他们的住房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蜂巢公寓就是为了解决目前一些正在求职的毕业大学生租房困难而设计的一种快节奏紧凑型公寓,希望能达到高度节省空间及运营成本,低碳、环保等特点。 齐全的设施在满足大学生居住的同时,还在心理,健康等方面给予关怀,打破常见闭塞空间的思维定式,创造新型的快节奏开放式生态居住空间。 小区的生态景观设计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人们在面临学习、工作与生活压力时,总渴望能找到一个休闲居住场所来减轻这份紧张,调整情绪,融入到优美的、恬淡的生活空间去享受那一份宁静与轻松。 营造自然和谐、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追求建筑与景观的融合,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它随着时代背景及意识形态的发展而发展,并呈现新的特色。 二、课题关键问题及难点(300左右字) 蜂巢公寓社区的意义在于用较低的成本来解决最大程度的大学生以及外来人口的临时居住问题,因此,如何采用相对较低的成本来建造出功能性相对较强的公寓建筑是一个难点,这不仅要考虑到材料的使用,还要最大程度的满足其应有的需求。

(完整版)文献综述规范及范文(写法及格式参考范本)

毕业论文 ( 设计 ) 文献综述撰写规范 为了培养学生独立从事学术研究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检索、搜集、整理、综合利用学术文献资料,根据所研究课题对文献资料进行有效的归纳、分析、总结的能力,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并为科研活动奠定扎实的基础,本科毕业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同时必须相应完成一篇文献综述。 一、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 1.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指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研究课题或研 究题目(初步)确定后,通过搜集、整理、阅读国内外相关学术文献资料,就与 该课题或题目直接相关的主要研究成果、学术意义、研究方法、研究动态、最新 进展等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综合分析后所做的简要评述。 2.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所评述的学术文献必须与学生所撰写论文保持大体上的一致,必须对可能影响所撰写论文主要论点、政策建议或反驳依据等主要 学术结论的相关文献及其主要论断做出清晰、准确、流畅的说明,必须保证综述 本身结构的完整性,能够反映学生的利用学术文献的综合能力。 3.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学生撰写毕业论文(设计)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在论文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文献综述必须按学校要求的基本规范撰写;论文类题目提交 3000 字左右的文献综述,设计类题目提交 2000 字左右的设计方 案报告;文献综述的成绩综合纳入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之中,未 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的学生不得参加毕业论文(设计)答辩。 二、文献综述的基本格式 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或专题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国内外在 该领域或专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研究动态、前沿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而写成的、能比较全面的反映相关领域或专题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 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的综述性文章。“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 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 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评述。 1.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一篇相对独立的综述性学术报告,应该包 括题目、前言、正文、总结等几个部分。

文献综述范文

xxx问题研究文献综述(标题) xx(作者) 摘要:XXXX (摘要分两部分。第一部分简短概括你本文的主要研究的内容是什么。一般1,2句话即可。第二部分写:“国内学者对xx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以及“本文从xxx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之类的总结性套话,最好能稍作总结。 其中第一部分,如果你不会写又或者懒得写,个人建议可以拷贝他人相关论文的摘要部分,然后做适当修改和调整即可。毕竟你研究的主题和你网上下载的相关论文的主题是基本一致的,故可以借鉴网上论文的摘要。但是请注意别一字不动的全拷贝,适当整合,修改。别让我发现你一个字都没改动过! 第二部分,如同我上面所说的写。若能简短总结下你接下来打算从哪几个方面来综述,那是最好了;如果不能,我也不勉强了,写两句套话也行。 以下给出个摘要的例子,仅供参考。其中绿色代表我所说的第一部分;黄色代表第二部分。 例一: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涌现出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为城市繁荣和农村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然而他们的社会保障程度低, 近乎游离于现有社会保障体系之外。近年来理论与实务界对此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在对这些成果进行系统总结的基础上, 简要评析了总体研究现状, 并指出当前亟待进行深入研究的问题, 以期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例二:我国当代大学生自杀问题文献综述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校自杀率呈上升趋势,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国内学者对大学生自杀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本文主要对2003-2007 五年间大学生自杀问题的研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综述,内容涉及自杀态度、自杀原因、自杀意念、自杀量表、大学生自杀预防与危机干预等方面的研究。 例三:比较优势理论发展的文献综述 摘要:自比较优势理论创立以来,该理论一直都是指导国际贸易活动的准则、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石。然而面对新的经济形势时,比较优势理论也不断经受着其反对者理论和经验验证上的挑战。在其追随者们不懈地努力下,比较优势理论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使得即使在贸易理论辈出的今天它依然在国际贸易中保持着其毫无争议的主流地位。本文就比较优势理论的发展过程进行简单的梳理,勾勒了比较优势理论演进的大概脉络,最后简要讨论比较优势理论发展的实践意义。 ) 关键词:xxx (找几个关键词;3,4个差不多了。彼此之间用分号“;”隔开。) 前言(或称为导言) ( 前言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X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争论焦点,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前言分两部分写。 第一部分是介绍研究的主题,目的,以及相关概念,定义等。这部分我建议你们完全拷贝黏贴别人的论文的前言部分。比如你想写电力系统改革方面的文献综述,那么就在网上论文数据库中输入电力系统改革这几个关键字样后,会弹出许多的与此主题相关的论文。随便找其中的一篇,它的前言部分都会介绍电力系统改革方面的相关情况。这部分你们选择一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范文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范文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范文 文献综述就是对特定的某一领域的文献进展归纳而写成的一篇文章,它介于文献资料汇编和文献评述论文之间。下面是网为大家的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欢迎参考~ 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文献资料的才能,进步学生对文献资料的归纳、分析、综合运用才能,从xx级普通本科学生开场,施行文献综述写作制度。为进一步标准文献综述的写作,现将有关要求明确如下: 一、撰写文献综述的根本要求 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或专题大量文献资料的根底上,就国内外在该领域或专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研究动态、前沿问题等进展综合分析而写成的、能比较全面的反映相关领域或专题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开展前景等内容的综述性文章。“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展综合分析、归纳,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后的文献进展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化的、系统的评述。 二、撰写文献综述的根本本卷须知 1、文献综述是一篇相对独立的.综述性学术报告,包括题目、前言、正文、等几个部分。 题目:一般应直接采用《文献综述》作为标题,经指导老师批准也可以所研究题目或主要论题加“文献综述”的方式作为标题。 前言:点明毕业论文(设计)的论题、学术意义以及其与所阅读文献的关系,简要说明文献的目的、重点、时空范围、文献种类、核心刊物等方面的内容。

正文:无固定格式,文献综述在逻辑上要合理,可以按文献与 毕业论文(设计)主题的关系由远而近进展综述,也可以按年代顺序 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展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展比较综述。总之要根据毕业论文(设计)的详细情况撰写,对毕业论文(设计)所采用的全部参考文献分类、归纳、分析、比较、评述,应特别注 意对主流、权威文献学术成果的引用和评述,注意发现已有成果的 缺乏。 结论:对全文的评述做出简明扼要的总结,重点说明对毕业论 文(设计)具有启示、借鉴或作为毕业论文(设计)重要阐述根据的相 关文献已有成果的学术意义、应用价值和缺乏,提出自己的研究目的。 2.要围绕毕业论文主题对文献的各种观点作比较分析,不要教 科书式地将与研究课题有关的理论和学派观点简要地汇总陈述一 遍。 3.评述(特别是批评前人缺乏)时,要引用原作者的原文(防止对原作者论点的误解),不要贬低别人抬高自己,不能从二手材料来断定原作者的“错误”。 4.文献综述结果要说清前人工作的缺乏,衬托出作进一步研究 的必要性和理论价值。 5.采用了文献中的观点和内容应注明,模型、图表、数据应注 明出处,不要模糊不清。 6.文献综述最后要有简要总结,并能准确地反映主题内容,说 明前人为该领域研究打下的工作根底。 7.所有提到的参考文献都应和所毕业论文(设计)研究问题直接 相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