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课时 电磁现象
- 格式:docx
- 大小:686.64 KB
- 文档页数:13
高二物理教案:电磁感应现象高二物理教案:电磁感应现象1一、教学任务分析电磁感应现象是在初中学过的电磁现象和高中学过的电场、磁场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电与磁的关系,也为后面学习电磁波打下基础。
以实验创设情景,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引入学习电磁感应现象,通过学生实验探究,找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用现代技术手段“DIS实验”来测定微弱的地磁场磁通量变化产生的感应电流,使学生感受现代技术的重要作用。
通过“历史回眸”,介绍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过程,领略科学家的献身精神,懂得学习、继承、创新是科学发展的动力。
在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时,使学生感受猜想、假设、实验、比较、归纳等科学方法,经历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方案→实验验证的科学探究过程;在学习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过程时,体验科学家在探究真理过程中的献身精神。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磁感应现象及其产生的条件。
(2)理解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3)学会用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解释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有关电磁感应的探究实验,感受猜想、假设、实验、比较、归纳等科学方法在得出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中的重要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实验,体验乐于科学探究的情感。
(2)通过介绍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过程,领略科学家在探究真理过程中的献身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和难点: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四、教学资源1、器材(1)演示实验:①电源、导线、小磁针、投影仪。
②10米左右长的电线、导线、小磁针、投影仪。
(2)学生实验:①条形磁铁、灵敏电流计、线圈。
②灵敏电流计、原线圈、副线圈、电键、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
③DIS实验:微电流传感器、数据采集器、环形实验线圈。
2、课件:电磁感应现象flash课件。
五、教学设计思路本设计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电磁感应现象;二是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三是应用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解释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以实验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物理全品目录第一单元声和光第l 课时声现象1第2 课时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4第3 课时光的折射凸透镜成像8单元综合测试题 14第二单元物质世界第4 课时小粒子与大宇宙18第5 课时材料世界21第6 课时温度与物态变化24第7 课时质量和密度29单元综合测试题34第三单元运动和力的相互作用第8 课时多种多样的运动8第9 课时力弹力来自地球的力42第10 课时力和运动47单元综合测试题51第四单元压强与浮力第11 课时压强液体的压强55第12 课时气体的压强第13 课时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61第14 课时浮力65单元综合测试题69第五单元机械与功第巧课时简单机械第16 课时功功率77第17 课时机械效率81单元综合测试题86第六单元电路和欧姆定律第18 课时简单电现象电路90第19 课时电流电压电阻94第20 课时电阻的串联和并联99第21 课时欧姆定律103单元综合测试题 109第七单元电功电功率生活用电第22 课时电功电功率 114第23 课时焦耳定律119第24 课时生活用电123单元综合测试题128第八单元电和磁第25 课时简单的磁现象133第26 课时电流的磁场136第27 课时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电磁感应140 第28 课时信息的传递143单元综合测试题146第九单元能量及其转化第29 课时机械能150第30 课时内能热机154第31 课时能量的转化和守恒160第咒课时能源的开发和利用165单元综合测试题170专题提升篇第+单元拓展性专题第33 课时专题一物理学中常见的科学研究方法75 第34 课时专题二怎样识别题中“陷阱” 179第35 课时专题三应用性问题185第36 课时专题四探究型实验题的实例分析190第37 课时专题五开放型实验设计题的解题策略198。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教学设计以 电磁感应现象及应用 教学为例蔡艺娟(漳州二中(闽师大附属中学)ꎬ福建漳州363000)摘㊀要:本文以 电磁感应现象及应用 为例ꎬ阐述了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过程设计.具体包括实验引入ꎬ激发兴趣㊁回顾旧知ꎬ构建桥梁㊁模型构建ꎬ回归本质㊁实验探究ꎬ提升思维㊁融入物理学史ꎬ发掘科学精神㊁实践应用ꎬ感悟科技力量以及课堂小结七大环节ꎬ以助读者了解如何基于核心素养视域进行物理教学.关键词:核心素养ꎻ电磁感应ꎻ教学设计中图分类号:G632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0333(2024)06-0107-03收稿日期:2023-11-25作者简介:蔡艺娟(1982.3-)ꎬ女ꎬ福建省漳州人ꎬ本科ꎬ中学一级教师ꎬ从事高中物理教学研究.㊀㊀ 核心素养 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需具备的必备能力和素质ꎬ是学生终身发展的核心能力ꎬ包括批判性思维㊁沟通能力㊁合作精神㊁创新能力等[1].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是物理学科育人价值的关键体现ꎬ主要包含 物理观念 科学思维 科学探究 科学态度与责任 4个要素[2].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ꎬ教师可以通过巧妙的教学设计和活动安排ꎬ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ꎬ为其综合发展和未来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以 电磁感应现象及应用 教学为例ꎬ探讨如何设计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教学过程.1基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内容分析电磁感应现象及应用 是«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必修3模块中 电磁场与电磁波初步 主题下的内容.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ꎬ已经掌握了闭合回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回路中会产生电流.在学习本节课之前ꎬ学生已经对磁通量的概念有了认知ꎬ知道 电生磁 ꎬ已经初步感知到电和磁相互作用㊁相关关联ꎬ但缺乏对该联系本质原因的了解ꎬ知识具有一定的片面性.本节课的任务是通过实验ꎬ让学生了解电磁感应现象ꎬ掌握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ꎬ体验科学探索中思想方法的重要作用ꎬ了解该现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对现代社会的影响ꎬ体验科学知识在生活和科技中的应用ꎬ理解科学 技术 社会 环境的关系.2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过程设计2.1实验引入ꎬ激发兴趣师:风扇插上电ꎬ扇叶就能转动.那如果我们反过来ꎬ先转动扇叶ꎬ插头会有电吗?ʌ实验ɔ(教具:小电扇)找同学进行尝试.一个学生手捏风扇插头上的金属片ꎬ另一个同学拨动扇叶转动ꎬ让捏插头的学生感受下是否有电产生.生:手有被电的感觉ꎬ有电产生.问题1:还有其他方式可以证明电流的产生吗?生:可以连接小灯泡ꎬ看小灯泡能否被点亮.(小灯泡被点亮)问题2:电流是怎么来的呢?难道风扇里有电源?701ʌ深入ɔ拆开风扇ꎬ可以看到电线一圈圈缠绕在一起ꎬ形成一个线圈.并且线圈边上还有一个黑色的小方块ꎬ这个方块本质是一个磁铁.问题3:有线圈有磁铁就有电流了吗?设计意图:用有趣的实验引起学生的兴趣. 未插电 但却能出现 手被电㊁灯泡发亮 的实验现象ꎬ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ꎬ并结合一连串的问题链ꎬ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ꎬ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2回顾旧知ꎬ构建桥梁问题1:能否利用磁铁使铜线圈产生电流ꎬ使二极管发光?(器材:绕在纸筒上的铜线圈ꎬ两端与二极管相连.)生:回忆初中所学的知识ꎬ思考通过磁铁ꎬ应该可以使线圈中产生电流ꎬ观察到二极管发光的现象.ʌ实验ɔ将磁铁放入纸筒ꎬ手持纸筒两端ꎬ快速沿纸筒方向晃动纸筒ꎬ看到二极管发光.设计意图:教师对初中学生所掌握的实验进行重演ꎬ构架起初高中知识衔接的桥梁.通过引导并帮助学生体会 磁生电 实验ꎬ增强学生对物理实验的真实体验感ꎬ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ꎬ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知欲求.2.3模型构建ꎬ回归本质问题1:如图1所示ꎬ当导体棒切割磁感线产生磁感电流时ꎬ哪些物理量发生改变?哪些不变?图1㊀电磁感应模型生:在该过程中ꎬ磁感应强度B不变ꎬ回路面积S发生改变.设计意图:将2.1和2.2的实际实验抽象提炼出物理模型ꎬ引导学生发现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该教学过程提升了学生建构模型的能力.2.4实验探究ꎬ提升思维问题1:如何借助提供的实验器材(电流计㊁大线圈㊁小线圈(带铁芯)㊁开关㊁滑动变阻器㊁电源㊁导线等)ꎬ进行 感应电流如何产生 的实验?生:讨论交流ꎬ设计实验方案ꎬ大线圈称为线圈Bꎬ和电流计两端相连ꎬ形成回路.小线圈(带铁芯)称为线圈Aꎬ和电源㊁开关㊁滑动变阻器串联ꎬ形成闭合回路ꎬ实验方案如图2所示.以小组为单位ꎬ进行实验.尝试各种能够使大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的操作.图2㊀实验图问题2:通过实验ꎬ能否填写完成下列表格?生:交流实验结果ꎬ将实验结果记录在表格中.表1㊀实验记录表实验操作线圈A中的电流情况线圈A产生的磁场大小是否变化穿过线圈B的磁场强弱是否改变线圈B中是否有电流放入瞬间不变不变是有开关闭合瞬间从无到有变化是有开关断开瞬间从有到无变化是有闭合开关ꎬ滑动变阻器滑片不动不变不变否无闭合开关ꎬ迅速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大小发生改变变化是有㊀㊀生:分析实验数据ꎬ发现线圈B中的感应电流和其磁场强弱变化有关ꎬ当B发生改变ꎬS不变时ꎬ会产生感应电流.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实验的目的ꎬ利用已有的器材ꎬ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㊁实验操作㊁观察实验现象㊁记录分析数据㊁归纳实验结论的过程ꎬ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ꎬ培养学生的证据推理能力.问题3:线圈在匀强磁场中转动时ꎬ也会产生感应电流ꎬ此时磁感应强度B和线圈的面积S都没有发生变化ꎬ那为何能产生感应电流?生:磁感应强度B和线圈的面积S未发生变化ꎬ但两者的夹角发生了改变.问题4: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什么?生:磁通量发生变化.设计意图:通过实验ꎬ让学生进一步深入感受到 801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通过让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和分析ꎬ进一步提高其观察和数据分析处理能力ꎬ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2.5融入物理学史ꎬ发掘科学精神(对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过程进行介绍ꎬ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悟)生1:我对法拉第的勇气和探索精神深感敬佩ꎬ他不断进行实验和观察ꎬ最终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这让我明白了科学家的精神是多么的重要ꎬ他们的发现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生2:法拉第的创造力也深深地感染了我.他通过对电磁现象的深入思考和实验探索ꎬ创造性地提出了电磁感应现象的理论ꎬ这展现了他的创新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我觉得这种创造力是科学家最宝贵的品质之一ꎬ也是我在学习科学知识时需要不断培养和发展的品质.设计意图:在物理学史中ꎬ学生感悟到求真㊁求实㊁创新㊁细致㊁坚持㊁勇敢的科学精神ꎬ发挥教育的育人功能.同时ꎬ通过学科发展史的引入ꎬ学生也可以了解到科学知识的相对性和不断发展的特点ꎬ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开放心态.2.6实践应用ꎬ感悟科技力量(展示手摇发电机)问题1:感应电流的产生在实际生产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这些应用的原理是什么?(演示手摇发电机发电ꎬ引导学生猜想其工作原理ꎬ利用课件展示发电机内部构造和工作过程.)生:配合课件ꎬ分析手摇发电机发电的原理.生:了解国内的科技进展.设计意图:通过发电的介绍和分析讨论ꎬ引领学生在具体实例中认识科学㊁技术㊁社会和环境的关系ꎬ让学生意识到新技术和新产品的产生和发展ꎬ其根本在于科学的进步ꎬ使其了解到物理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以及对现代社会产生的影响.在课堂上ꎬ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知识对生活和科技的巨大助力ꎬ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ꎬ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2.7课堂小结问题:通过本节课ꎬ你的收获有哪些?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引导学生从知识和方法两个角度进行总结)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从知识㊁方法等方面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ꎬ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ꎬ帮助学生体会学习既要关注学习结果ꎬ更要关注学习过程.通过自主归纳课堂内容ꎬ使学生把握知识脉络ꎬ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学生也在对自己的学习过程与收获的审视与评价中认识到物理学是基于人类有意识的探究而形成的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与解释ꎬ并需要接受实践的检验.3结束语核心素养的培养体现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ꎬ在知识导入㊁讲解㊁归纳总结等部分ꎬ均能够通过合理的教学活动设计ꎬ实现学科的育人价值.教师在教学设计时ꎬ可以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问题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ꎬ促进学生的创新素养和批判性思维的提升.也可以设计实践性的任务和项目ꎬ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培养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ꎬ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的提升.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的综合性探究和研究项目ꎬ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跨学科思维能力ꎬ促进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提升.此外ꎬ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入学科发展史ꎬ让学生了解科学知识的建构过程ꎬ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敬畏之心和求知欲ꎬ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与社会发展的关系ꎬ促进学生的科学社会责任感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ꎬ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品格.因此ꎬ教师要以 育人 为目标ꎬ开展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教学ꎬ方能体现教育的真谛.参考文献:[1]顾华.核心素养指导下的高效物理课堂:以 导体的电阻 的课堂教学设计为例[J].数理化解题研究ꎬ2022(9):91-93.[2]谢亭叶.基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教学设计:以苏科版 电热器电流的热效应 为例[J].数理化解题研究ꎬ2023(26):110-112.[责任编辑:李㊀璟]901。
高二物理电磁公式高二物理课上,我们学习了许多关于电磁的知识,其中电磁公式是我们理解电磁现象的重要工具。
电磁公式帮助我们描述了电场和磁场的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我们来看一下电场。
电场是由电荷引起的一种物理场,它负责在空间中传递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根据库仑定律,电场强度与电荷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E = k * Q / r^2其中,E表示电场强度,k是库仑常数,Q是电荷的大小,r是电荷与观察点之间的距离。
这个公式告诉我们,电场强度与电荷的大小成正比,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接下来,我们转向磁场。
磁场是由电流引起的一种物理场,它负责在空间中传递电流之间的相互作用。
根据安培定律,磁场强度与电流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B = μ * I / (2πr)其中,B表示磁场强度,μ是磁导率,I是电流的大小,r是电流与观察点之间的距离。
这个公式告诉我们,磁场强度与电流的大小成正比,与距离成反比。
除了描述电场和磁场的性质,电磁公式还能帮助我们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根据洛伦兹力公式,当一个电荷在电场和磁场中运动时,它会受到一个力的作用。
洛伦兹力的大小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F = q * (E + v * B)其中,F表示洛伦兹力,q是电荷的大小,E是电场强度,v是电荷的速度,B是磁场强度。
这个公式告诉我们,洛伦兹力与电荷的大小、电场强度、速度和磁场强度都有关系。
通过电磁公式,我们可以深入理解电磁现象的本质。
它们不仅仅是一些数学公式,更是揭示了自然界中电场和磁场的奥秘。
同时,电磁公式也为我们解释和应用电磁现象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无论是在实验室研究中,还是在现实生活中,电磁公式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让我们对电磁世界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尽管电磁公式看起来有些抽象,但我们可以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验来理解它们。
通过观察电荷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我们可以验证电磁公式的正确性,并进一步探索电磁现象的规律。
在高二物理课上,我们将继续学习电磁公式的应用,为更深入地理解电磁现象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教科版2022-2023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4.3《电和磁》教案一. 教材分析《电和磁》这一课是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电和磁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电流的磁效应、电磁铁的制作以及磁场的分布等知识。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验现象和丰富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对电和磁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深度和系统性方面还有待提高。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实验观察、数据分析、小组合作等方法,深入理解电和磁的内在联系。
此外,学生应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科学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电流的磁效应,学会制作电磁铁,掌握磁场的分布。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树立团队协作意识,培养环保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电流的磁效应、电磁铁的制作、磁场的分布。
2.教学难点:电磁铁的制作,磁场的分布规律。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电流的磁效应。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讲授法:教师讲解基本概念和原理,为学生提供理论支持。
4.问题驱动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电流表、电压表、电磁铁、铁钉、导线、电源等。
2.学具:学生实验套件、记录表格等。
3.课件:相关实验动画、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电和磁的相关现象,如电磁铁、电动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电和磁之间有什么联系?2.呈现(10分钟)介绍电流的磁效应,展示奥斯特实验,让学生了解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讲解电磁铁的制作原理,演示制作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制作电磁铁,观察实验现象。
电磁场与电磁波在实际中的应用电磁场与电磁波在实际中的应用班级:电子0801 姓名:郑文韬学号:20212653一、《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综述:《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要求电子类各专业主要课程的核心内容都是电磁现象在特定范围、条件下的体现,分析电磁现象的定性过程和定量方法是电类各专业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之一,因而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所涉及的内容,是合格的电子类专业本科学生所应具备的知识结构的必要组成部分。
不仅如此,电磁场理论又是一些交叉领域的学科生长点和新兴边缘学科发展的基础。
学好电磁场理论将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
因此本课程的作用不仅是为进一步学习准备必要的基础,更为深远的是关系到所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因此“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在教学计划中应占有重要地位,它是电子类专业本科学生的一门技术基础课。
通过学习本课程,应具备以下能力:(1)在大学物理电磁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宏观电磁场的基本规律,并结合各专业实际介绍其技术应用的基本知识;(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用场的观点对电器工程中的电磁现象和电磁过程进行定性分析和判断的能力,了解进行定量分析的基本途径,为进一步学习和应用各种较复杂的电磁场计算方法打下基础;(3)通过电磁场理论的逻辑推理,培养学生正确思维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电磁场与电磁波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1)光电开关光是一种电磁射线,其特性如同无线电波和X射线,传递速度约为300000千米/秒,因此它可以在发射的一瞬间被其接收。
红外线开关光电开关是利用人眼不可见(波长为780nm-1mm)的近红外线和红外线的来检测、判别物体。
通过光电装置瞬间发射的微弱光束能被安全可靠的准确的发射和接收。
光电开关的重要功能是能够处理光的强度变化:利用光学元件,在传播媒介中间使光束发生变化;利用光束来反射物体;使光束发射经过长距离后瞬间返回。
光电开关是由发射器、接收器和检测电路三部分组成。
发射器对准目标发射光束,发射的光束一般来源于发光二极管(LED)和激光二极管。
厦门市普通高中新课程物理学科选修模块教学课时安排选修3-1(36课时)选修3-2(25课时)厦门市普通高中新课程物理学科选修模块教学建议选修3-1一、概述物理学有自己的实验基础和逻辑结构,有广泛的技术应用,它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在本模块中,学生将比较全面地学习物理学及其技术应用,了解它与社会发展以及人类文化的互动作用。
场是除实物以外物质存在的另一种形式。
学生将通过电场和磁场的学习加深对于世界的物质性和物质运动的多样性的认识。
本模块中的概念和规律是进一步学习物理学的基础,是高中物理核心内容的一部分。
电磁学的研究成果及其技术应用改变了人类的生活。
现代生活中处处都会遇到电的知识。
本模块对于进一步学习科学技术是非常重要的。
二、内容特点⒈本模块是高中物理的核心内容之一,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对“场是除实物以外物质存在的另一种形式”的认识,学生通过电场和磁场的学习不仅要知道电场和磁场的基本性质,了解电场和磁场规律在科学技术、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而且要加深对于世界的物质性和物质运动的多样性的认识。
第二是关于电路的学习。
电路是电能传递的途径,在高中阶段主要是探究闭合电路的规律,同时要认识电路元器件和电路参数的物理意义等,了解电路的研究在现代科技发展中的作用,以及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电磁学内容相对独立,规律多、实验多、概念抽象、与现代科技联系紧密是本模块的显著特点。
⒉在教学要求上,课程标准比教学大纲更具体、更容易把握。
教学大纲把教学要求分为A、B两个层次。
A层次:较低要求的层次。
所列知识的内容,在高中阶段不宜深入展开,或在初中阶段已经做过较为详细的讨论。
B层次:较高要求的层次,两个层次的要求很笼统,教师较难把握,容易形成单一的记忆、接收、模仿的被动学习方式,偏重知识与技能,轻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课程标准在三级主题中,通过“了解”、“认识”、“理解”、“应用”、“独立操作”、“经历”、“领悟”等一系列行为动词,具体的给出了知识技能目标和体验性要求的目标,操作性更强。
第25课时电磁现象(分值:60分建议时间:6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共30分,每小题2分)1.如图所示是生活中常用来固定房门的“门吸”,它由磁铁和金属两部分组成。
该金属能被磁铁吸引,是因为可能含有以下材料中的()第1题图A. 铁B. 银C. 铝D. 锌2. (2017西城区一模)下列关于电磁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次声波属于电磁波B. 可见光不属于电磁波C. 电磁波传播速度是340 m/sD. WiFi信号属于电磁波3.如图是奥斯特实验的示意图,有关分析正确的是()第3题图A. 通电导线周围磁场方向由小磁针的指向决定B. 发生偏转的小磁针对通电导线有力的作用C. 移去小磁针后的通电导线周围不存在磁场D. 通电导线周围的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无关4. (2017天津)下图中磁体两极间磁感线的画法正确的是()5.如图所示电路,开关S闭合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第5题图A. 螺线管的左端为N极B. 小磁针N极向右转动C. 小磁针在图示的位置保持静止D. 向左移动滑片P,螺线管磁性减弱6. (2017苏州)下列图示实验中,能用电磁感应现象原理解释的是()7. 小利同学观察到学校楼道里的消防应急灯,平时灯是熄的,一旦停电,两盏标有“36 V”的灯泡就会正常发光。
如图所示是小利设计的四个电路,其中可以起到消防应急灯作用的电路是()8. (2017山西)小明在一块有机玻璃板上安装了一个用导线绕成的螺线管,在板面上均匀撒满铁屑,通电后轻敲玻璃板,铁屑的排列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图中P、Q两点相比,P点处的磁场较强B. 若只改变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P、Q两点处的磁场会减弱C. 若只改变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P、Q两点处的磁场方向会改变D. 若只增大螺线管中的电流,P、Q两点处的磁场方向会改变9. (2017辽阳)有一种用于计算自行车骑行速度的码表,它的计数装置如图所示,主要由安装于前轮辐条上的磁铁和前叉上的感应线圈组成。
车轮旋转时,感应线圈便可以捕捉到磁铁通过时带来的信息。
下列设备与其工作原理相似的是()第9题图A. 动圈式话筒B. 扬声器C. 指南针D. 电磁继电器10. (2017河北)如图所示,甲、乙、丙、丁是四幅实验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实验说明同名磁极相互吸引,异名磁极相互排斥B. 乙实验说明闭合电路中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C. 丙实验说明利用磁场可以产生电流D. 丁实验说明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电能11. (2017聊城)下列有关电和磁的说法正确的是()A. 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B. 磁体周围的磁场既看不见也摸不着,所以是不存在的C. 电动机是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制成的D. 电磁铁磁性的强弱只与线圈中电流的大小有关12. (2017郴州)关于电与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同名磁极相互吸引,异名磁极相互排斥B. 电动机工作时,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C. 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制成发电机D. 地磁场的北极就在地理北极附近13. (2017石景山区二模)图甲所示为干簧管开关的结构图,其中磁簧片是一种有弹性、易被磁化的软铁材料,被固定于玻璃管内。
将条形磁体靠近并与干簧管平行放置时,干簧管的磁簧片触点就会闭合,电路接通如图乙所示;当条形磁体远离干簧管时,触点就会断开。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第13题图A. 根据需要软铁簧片可以用塑料片替换B. 触点相互接触利用的是同名磁极相互吸引的原理C. 利用条形磁体使软铁簧片被磁化,触点相互吸引使电路处于导通状态D. 也可利用通电螺线管使软铁簧片被磁化,触点相互排斥使电路处于导通状态14. (2016平谷区二模)如图所示,标出了四个通电螺线管的N极和S极,其中正确的是()15. (2017雅安)如图所示,甲、乙是研究电和磁的重要实验,下列关于这两个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第15题图A. 甲实验研究的是电流的磁效应B. 乙实验研究的是发电机原理C. 在甲实验中,机械能转化为电能D. 在乙实验中,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二、多项选择题(共6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选项全选对的得2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错选的不得分)16. (2016西城区一模)关于电磁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感线B. 小磁针静止时S极所指的方向为该点磁场方向C. 发电机是根据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它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D. 中国宋代沈括首先发现地磁两极与地理两极不重合,地磁的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17. (2017平谷区一模)下列关于电磁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电荷移动过程中,周围一定存在磁场B. 磁场对放入其中的小磁针一定有力的作用C. 磁体周围存在磁场,磁场是由磁感线组成的D. 如果通电线圈在磁场作用下转动,则线圈的机械能是由电能转化来的18. (2017潍坊)如图所示,在“探究什么情况下磁可以生电”的实验中,导线ab与灵敏电流计组成闭合电路,蹄形磁体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保持静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第18题图A. 导线ab静止不动,电流计指针不偏转B. 导线ab在水平方向运动,电流计指针可能会发生偏转C. 导线ab在竖直方向运动,电流计指针可能会发生偏转D. 电流计指针的偏转方向与导线ab的运动方向有关三、实验解答题(共19分)19. (2分)(2017东城区二模)南宋陈元靓在《事林广记》中详细记载了“指南龟”(如图甲所示)的制法。
先以木刻龟,在龟体上沿着尾方向开一洞,放入条形磁石,然后以黄蜡填满,在龟尾部敲入一铁针与磁石一端相连,以示方向,其剖面图如图乙所示,将木龟支于竹钉之上。
使木龟转动,静止后,针指南。
则龟尾端为磁石的(选填“N”或“S”)极。
第19题图20.(3分)(2017丰台区二模)如图为我们实验室所用电流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当接入电路,有电流通过线圈时,线圈带动指针偏转,其物理原理是;测量时首先把电流的大小转换为线圈受力的大小,再将线圈受力的大小转换为线圈偏转角度的大小,其物理原理有(写出一条即可)。
第20题图21.(2分)如图所示是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的实验装置,请提出一个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
第21题图22. (3分)如图所示为探究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实验装置,老师在演示时,闭合开关,铜棒ab在铁轨上滚动起来,说明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
但同学们都观察到铜棒ab在滚动的过程中,与铁轨接触的地方冒出火花,为什么会冒火花呢?小明认为:可能是铜棒在滚动中与铁轨摩擦生热导致的。
小红认为:可能是由于电流的热效应导致铜棒与铁轨接触处发热过多导致的。
第22题图(1)请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小明的猜想是否正确。
(2)从理论上分析小红的猜想是否有道理。
23. (2分)(2017东城区二模)在科学探究中,能够正确表述出探究的问题、过程和结论是非常重要的。
小东和小文对通电导体周围的磁场进行探究后的汇报展示如下:第23题图“我们想知道通电导体周围是否存在磁场?于是,进行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触接通电,发现小磁针发生了偏转;断开电路,小磁针又回到原位。
我们还想知道通电导体周围的磁场方向是否与通电电流方向有关?于是,通过改变通电导体中的电流方向再次进行如图丙所示实验;触接通电,发现小磁针发生了偏转,但和原来偏转方向相反;断开电路,小磁针又回到原位。
综合上述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通电导体周围磁场的方向与通电导体的电流方向有关。
我们还进行了实验的拓展研究,将直导线绕制成螺线管后,探究了其外部磁场的分布情况。
”在他们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分布情况,其主要的实验操作步骤应为。
24. (4分)为了探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一:小明同学使用两个相同的大铁钉绕成电磁铁A和B,还找来一些大头针进行实验,电路设计如图甲所示。
第24题图实验二:小丽同学使用大铁钉绕成电磁铁C,还找来一块已调零的电流表和一些大头针进行实验,电路设计如图乙所示。
实验步骤:据图乙所示连接电路。
闭合开关S,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到某一位置,记录电流表的示数和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个数。
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位置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大小,记录电流表的示数和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个数。
根据以上两个实验来回答以下问题:(1)实验中通过观察,来判断电磁铁磁性的强弱。
(2)实验一研究的问题是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是否有关。
(3)实验二在探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自变量是,控制的变量是。
25. (3分)如图所示,在“磁场对通电导体的作用”实验中,小明把一根轻质的铝棒AB用细线悬挂后置于蹄形磁体的磁场中。
小明猜想磁场对通电导体作用力的大小可能与导体中电流大小有关。
请在图中器材的基础上,添加一个器材,设计一个简单实验,探究这一猜想。
第25题图四、科普阅读题(共5分)26. (5分)阅读《善变的软磁铁》,回答问题。
善变的软磁铁图甲所示为中国科技馆探索与发现展厅的一个名为“善变的软磁铁”的展品,体验者推动如图乙所示的软磁铁A缓慢地向永磁铁B移动(永磁铁的右端是N极),会感觉到同性的软磁铁和固定的永磁铁之间的斥力越来越大,推动越来越吃力。
但是,当软磁铁继续靠近永磁铁,两者接近到一定距离时,两块磁铁之间的排斥力又忽然变成了吸引力。
这件展品让观众们体验了软磁铁与永磁铁之间同性相吸的奇妙特性。
磁铁一般分为软磁铁和硬磁铁。
所谓软,是指这些材料容易磁化,在磁性上表现“软”。
在一般情况下,软磁铁同样也表现出硬磁铁中的一类——永磁铁的正常属性,但当普通永磁铁非常接近软磁铁的尖端时,软磁材料的磁矩方向发生了变化,两者的斥力会突然转变为吸引力。
软磁材料,易被磁化,被磁化后,磁性也容易消失,也易于通过敲打和加热退磁,它广泛用于电工设备和电子设备,如应用在电磁铁、变压器和电机的铁芯中,以便在断电后磁性消失。
第26题图根据上述内容回答:(1)开始体验时,体验者缓慢用力推软磁铁时,永磁铁B与软磁铁A之间相互排斥,此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选填选项前的字母)A. B对A的斥力与体验者对A的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B. B对A的斥力与A对体验者的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C. B对A的斥力与体验者对A的推力,是一对平衡力D. B对A的斥力与A对B的斥力,是一对平衡力(2)图乙中,当永磁铁B和软磁铁A间相互排斥时,此时软磁铁的左端是极;当它们接近到一定距离时,两磁铁间相互作用变为吸引时,此时软磁铁A的左端是极。
(均选填“N”或“S”)(3)写出一条与硬磁铁相比,软磁铁的突出特点。
如果一个软磁铁还留有磁性,把它的磁性消除或减弱的办法是:。
(写出一条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