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考物理 有关欧姆定律与串联电路的压轴题解题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185.50 KB
- 文档页数:3
中考物理电学压轴题的命题方向及解答方法中考物理电学压轴题是中考物理试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会涉及多个知识点和复杂的问题,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物理基础和较强的解题能力。
本文将从命题方向和解答方法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命题方向中考物理电学压轴题的命题方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电路分析和设计:题目通常会给出复杂的电路图,要求学生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分析和设计,确定电路的连接方式、电流和电压的大小和方向等。
欧姆定律和功率计算:欧姆定律和功率是电学中的基础概念,中考电学压轴题中经常出现与欧姆定律和功率相关的计算题。
电阻的串并联及变化:电阻的串并联及变化也是中考电学压轴题的常见考点,题目通常会给出不同电阻之间的串并联关系,要求学生分析电阻的变化对电路的影响。
动态电路分析:动态电路是中考电学压轴题的难点之一,题目通常会要求学生根据题目描述的情境,分析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电阻等物理量的变化情况。
简单逻辑电路:简单逻辑电路是中考电学压轴题的另一个难点,题目通常会涉及到开关、继电器等简单的逻辑电路,要求学生根据题目要求设计出相应的电路。
二、解答方法针对不同类型的电学压轴题,可以采用不同的解答方法:电路分析和设计题:首先应读懂题目,明确题目要求;其次是根据题意画出相应的电路图;然后根据电路图进行电路分析,确定各元件的作用和连接方式;最后根据题目要求进行设计和计算。
欧姆定律和功率计算题:首先应读懂题目,明确题目中给出的物理量和单位;其次根据欧姆定律和功率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最后对答案进行整理和化简。
电阻的串并联及变化题:首先应读懂题目,明确题目中给出的电阻之间的关系;其次根据串并联电阻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最后分析电阻的变化对电路的影响。
动态电路分析题:首先应读懂题目,明确题目中描述的情境;其次根据情境对电路进行分析;最后根据分析结果进行计算和答案整理。
简单逻辑电路题:首先应读懂题目,明确题目中给出的条件和要求;其次根据条件和要求设计出相应的电路图;最后对答案进行整理和化简。
一、初中物理欧姆定律问题1.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电键S,电路正常工作;过了一会儿,一个电表的示数变大,另一个电表的示数变小.如故障只发生在电阻R或灯L上,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电阻R一定断路B.电阻R一定短路C.灯L可能变亮D.灯L的亮度可能不变【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两表一个示数变大,另一示数变小有两种可能:电流表的示数变大,电压表的示数变小,则应该是电路中电阻R局部短路,导致总电阻变小,电压表的示数为零,而灯泡中电流增大,即灯泡变亮;电压表的示数变大,电流表的示数变小,则应该是电路中电阻R断路,电流表的示数为零,电压表的示数为电源电压值,此时电路中电流为零,灯泡熄灭.由以上分析可得,A、B、D判断均错误,C判断正确.2.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阻时,电压表和电流表有如图所示的两种接法。
关于这两种接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图适合测量阻值较大的电阻,误差会减小B.乙图适合测量阻值较大的电阻,误差会减小C.若考虑甲图电流表本身的电阻,则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偏小D.若考虑乙图电压表本身的电阻,则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偏大【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由图甲所示电路图可知,电流表采用内接法,由于电流表的分压作用,所测电压偏大,试验误差是由电流表的分压造成的,当待测电阻阻值远大于电流量表内阻时,即甲图适合测量阻值较大的电阻,误差会减小,故A正确;B .由图乙所示电路图可知,电流表采用外接法,由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使所测电流偏大,实验误差来源于电压表分流,当电压表内阻远大于待测定值阻值时,即乙图适合测量阻值较小的电阻,误差会减小,故B 错误;C .甲电路是安培表内接法,如果不考虑操作的偶然误差,按甲、乙两种电路进行实验,甲图中电压表两侧的电压是待测电阻上的电压与电流表上的电压的和,所以甲图中电阻测量值R A RU U U R R R+=>甲 即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偏大,故C 错误;D .乙电路是安培表外接法,流过电流表的电流是待测电阻上的电流与电压表上电流的和,所以乙图中电阻测量值R V RU UR I I I =<+乙即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偏小,故D 错误。
中考物理欧姆定律试题种类及其解题技巧一、欧姆定律选择题1.有两个电阻类电路元件A、 B,流过元件的电流与它两头的电压关系如图甲所示,把它们串连在 4.5V 电路中,如图乙所示,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 元件 A 的电阻是定值电阻,大小为5ΩB. 元件 B 的电阻随温度的高升而减小C. 把它们并联在1V 电路中时,电路总功率为0.3WD. 把它们串连在 4.5V 电路中时,元件 B 的电功率为 1.8W【答案】D【分析】【解答】解: A、由图象可知,经过 A 的电流与两头的电压成正比,则A 是定值电阻;由图象可知, A 两头的电压为2V 时,经过的电流挨次为0.4A,由 I=可得:R A=== 5Ω,A 切合题意;B、由图象可知, B 两头的电压为1V、 2.5V、 3V时,经过的电流挨次为0.1A、 0.4A 、0.6A,由 I=可得R=可知,乙对应的电阻挨次为10Ω、 6.25 Ω、 5Ω,因为经过电阻的电流越大时元件的温度高升,所以,元件 B 的电阻随温度的高升而减小,B切合题意;C、并联在电压为1V 的电路中时,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头的电压相等,所以,它们两头的电压U A′=U B′= U′= 1V,由图象可知, I A= 0.2A, I B= 0.1A,因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所以,干路电流:I=′I A+I B= 0.2A+0.1A= 0.3A,电路的总功率:P′= U′=I′1V× 0.3A=0.3W, C 切合题意;D、把它们串连在 4.5V 电路中时,因为串连电路的电流到处相等,则由图象可知,电路I ″=0.2A 时, A 两头的电压 U A B″= 2V, B 两头的电压U ″= 2.5V时切合,所以, P B=″U B″I B= 2.5V × 0.2A=0.5W , D 不切合题意。
故答案为: D【剖析】 AB、依据欧姆定律可知,电阻一准时,经过电阻电阻的电流与两头两头的电压成正比,据此剖析图象甲乙电阻的变化;由图象可知 A 的电压和对应的电流值,依据欧姆定律即可求出电阻;C、元件A、 B 并联在电压为1V 的电路中时,它们两头的电压相等,依据图象读出经过它们的电流,依据并联电路的电流特色求出干路电流,利用P= UI 求出电路的总功率;D、元件A、 B串连在电压为 4.5V的电路中时,经过它们的电流相等,电源的电压等于两电阻两头的电压之和,依据图象读出切合题意的电流和电压,依据欧姆定律求出它们的阻值之比。
《欧姆定律》解题方法和技巧
欧姆定律是电学中的基本定律之一,用于描述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U=IR,其中U表
示电压,I表示电流,R表示电阻。
以下是一些解题方法和技巧,可帮助您应用欧姆定律解决问题:
1. 根据已知量确定未知量:在解题之前,应该明确已知量和未知量,然后根据已知量去计算或推导出未知量。
2. 确定电路的类型:欧姆定律适用于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根据题目给出的电路图,确定电路的类型。
3. 应用欧姆定律计算电流或电压:根据给定的条件,使用欧姆定律的公式进行计算。
如果已知电阻和电压,可以计算电流;如果已知电阻和电流,可以计算电压。
4. 注意单位转换:在进行计算之前,确保已知量和未知量的单位一致。
如果单位不一致,需要进行单位转换。
5. 计算总电阻:如果电路是串联电路,可以将总电阻计算为各个电阻之和;如果电路是并联电路,可以将总电阻计算为各个电阻的倒数之和的倒数。
6. 利用欧姆定律解决更复杂的问题:如果题目涉及多个电阻、电流和电压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组合使用欧姆定律和其他电路定律(如基尔霍夫定律)进行解题。
7. 记住公式和单位:欧姆定律的公式是U=IR,其中U的单位
是伏特(V),I的单位是安培(A),R的单位是欧姆(Ω)。
8. 理解物理含义:理解欧姆定律的物理含义对于解题也很重要。
欧姆定律表明,电流是由电压驱动通过电阻的,电阻越大,电流越小。
通过理解欧姆定律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您将能够更好地利用欧姆定律解决电路问题。
物理欧姆定律解题技巧
1. 嘿,同学们!你知道吗,欧姆定律解题就像是打开电路世界的一把神奇钥匙!比如说,当我们看到一个简单的电路,已知电阻和电流,那电压不就呼之欲出了嘛,就像知道了路程和时间,速度马上就能算出来一样简单!咱可得把这技巧玩转起来呀!
2. 哇哦!物理欧姆定律的解题技巧简直太重要啦!就好比你要去一个陌生的地方,知道了路线图才能不迷路呀!比如让你求某个电阻两端的电压,你只要轻松运用欧姆定律,一下子就能得出答案啦,这难道不酷吗?
3. 哎呀呀,欧姆定律解题技巧可是物理学习中的大宝贝呀!你想想,要是遇到复杂的电路,你掌握了这些技巧,不就像有了导航一样吗?比如知道了总电压和总电流,那总电阻算起来也不难嘛,超有意思的呀!
4. 嘿哟!可别小瞧了欧姆定律的解题技巧呀!这就像你打游戏有了秘籍一样厉害呢!比如给你一些条件去判断电路中的各种数值,用这些技巧不就能轻松搞定啦,是不是很神奇呀!
5. 哇塞!学物理欧姆定律解题技巧的时候,就好像在挖掘宝藏一样兴奋呢!就像给你一个电阻和电流,你能快速找出电压,这感觉棒极了呀!
6. 哈哈,欧姆定律解题技巧绝对是物理学习的得力助手呢!好比你要过河,有了船就轻松多啦!例如知道了电压和电阻,那电流还不简单算出嘛,太实用啦!
我的观点结论:总之,掌握好物理欧姆定律的解题技巧能让我们在物理学习的道路上如鱼得水,轻松应对各种电路问题,一定要好好学呀!。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的方法与技巧
1.欧姆定律在解题中的应用
欧定I=U/R 把电流、电压、电阻三者统一起来,可用来解决串、并联电路中比较复杂的电学问题。
(1)串联电路中的分压作用,如图1所示,R 1与R 2串联,根据欧定:I 1=U 1/R 1、I 2=U 2/R 2,因为I 1=I 2,所以U 1/R 2=U 1/U 2,即串联电路中各电阻分得的电压与电阻阻值成正比,电阻越大分得的电压越大。
(2)并联电路中的分流作用,如图2所示,R 1与R 2并联,根据欧定I 1=U 1/R 1、I 2=U 2/R 2,因为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的电压均相等:U 1=U 2,所以I 1R 1=I 2R 2,即I 1/I 2=R 2/R 1,即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电流跟他们的电阻成反比,电阻越小,支路电流越大。
2.
(1)画电路图,不考虑电压表和电流表,先分析电路图中各个电阻的连接方式。
(2)找出测量的对象,分析电表的测量对象,根据题意明确电表的测量值。
(3)注明已知量、未知量,在电路上标出已知量数值、未知量符号。
(4)找出各量的关系、电路特点,利用欧定、串并联电路特点列出关系式,列式时要注意公式成立的条件。
(5)列出关系式,代入数据前统一单位,然后进行计算,计算要准确。
图1
3.串并联电路特点。
欧姆定律计算题解题思路一、欧姆定律定义:在同一电路中,通过某一导体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这就是欧姆定律。
二、定义公式:欧姆定律定义式三、关于欧姆定律的简单计算方法1. 知二求一I=U/R(已知电压电阻,计算电流);公式变形:①U=IR(已知电流电阻,计算电压);②R=U/I(已知电压电流,计算电阻)。
例1.车床照明灯的电压是36V,它正常工作时灯丝的电阻是30Ω,求通过灯丝的电流。
解:例1简化电路图根据公式I=U/R得,I=U/R=36V/30Ω=1.2A∴车床照明正常工作时通过灯丝的电流约为1.2A。
例2.已知电路中电流为15A,电阻为30Ω,试求电路中电压是多少伏?解:根据公式U=IR,得:U=IR=15A×30Ω=450V∴电压为450伏。
例3.已知电路电压是220V,电流为4A,求电路中电阻是多少Ω?解:根据公式R=U/I,得:R=U/I=220V/4A=55Ω∴电阻为55Ω。
2. U-I图像(I-U图像与之相对应,注意区分)U-I图像图像解读:①图像上每一点对应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②定值电阻的U-I图像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③直线的倾斜程度表示电阻的大小,越靠近U轴,电阻越大;④可变电阻的U-I图像是一条经过原点的曲线;⑤若图像中出现直线未经过原点的情况,需要考虑电源内阻(初中阶段不做重点要求,了解即可)3. I-R曲线图像I-R曲线图像①图像上每一点对应导体的电阻和通过导体的电流【解题时需根据该电路中用电器上通过的电流大小,对应图像中找出此时的电阻(或根据此时用电器的电阻,对应找出电路电流大小),然后根据其他已知条件求出电源电压或者其他不变的物理量即可】。
欧姆定律的解题方法和技巧一、引言欧姆定律是电学中的基本定律之一,它揭示了电路中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掌握欧姆定律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对于学生和电学爱好者来说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欧姆定律的基本概念,并详细阐述解题技巧。
二、欧姆定律的基本概念1. 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 电压:电荷移动时所受的电场力。
3. 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4. 欧姆定律:在电阻电路中,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三、解题方法和技巧1. 熟悉电路图:在解题前,首先要熟悉电路图,明确各个电阻之间的关系和电压分配。
2. 计算电流:根据欧姆定律,电流等于电压除以电阻。
根据电路图中的电压分配,可以计算出总电流。
3. 选择合适的方法:对于简单电路,可以直接根据欧姆定律进行计算;对于复杂电路,可以采用等效电路法、节点电压法等方法,更直观地分析电路。
4. 识别电路类型:根据电路图,识别电路类型(串联、并联、混联等),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解题。
5. 排除法:在解题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复杂的计算问题,此时可以采用排除法,将不符合题意的答案排除,缩小答案范围。
6. 单位统一:在解题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各个物理量的单位统一,避免因单位不同导致错误。
7. 细心审题:在解题时,一定要细心审题,确保每个步骤都正确,避免因粗心导致的错误。
四、例题解析下面通过一个例题,展示如何运用欧姆定律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例题:一个简单的串联电路,其中有两个电阻R1和R2,电源电压为12V,求电路中的电流。
解法:1. 熟悉电路图:两个电阻串联,电路中的总电流等于两个电阻上电压之和除以总电阻。
2. 计算电流:根据欧姆定律,电流等于电压除以电阻,即 I = U / R。
在这个电路中,总电压为12V,总电阻为R1+R2,因此可计算出电路中的电流为I=U/R=12/(R1+R2)A。
3. 选择合适的方法:本题比较简单,可以直接根据欧姆定律进行计算。
4. 结果:根据计算结果,可知电路中的电流为0.5A。
安徽省近6年来直接考查的题目分值统计本专题地位本专题是中考物理的重点难点,特别是近5年以来,都以欧姆定理作为最后一题压轴题的形式出现,应在这一章节多下功夫考纲分析:(物质属性)2.知道导体、绝缘体的规定;能结合生活、生产实际,说明常见材料中哪些是导体、绝缘体等。
(2007、2010)(2007)11. 如图所示,先用导线把电源、灯泡连接起来,再依次把铅笔芯、塑料线、玻璃棒、瓷棒等接到M、N之间,其中能使灯泡发光的是( )A.铅笔芯B.塑料线C.玻璃棒D.瓷棒(2010)12. 下面各组材料,均为导体的是【】A.塑料和铁B.盐水和铜C.铝和煤油D.空气和石墨1.知道电路是由电源、用电器、电键等元件组成的,能说明电路中各组成元件的作用。
2.能对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间关系”实验的过程作出正确说明,以及得出正确的结论等3.理解欧姆定律,能运用其数学式I=U/R进行简单的计算、分析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等。
(2007、2010、2011)(2007)5. 大量事实表明,不高于36V的电压才是安全电压。
当因出汗或其他因素导致双手潮湿时,人若接触较高的电压,发生危险的可能性(选填“变大”或“变小”),这是因为此时人的电阻明显(选填“变大”或“变小”)。
(2010)3.用两节串接后的干电池给小灯泡供电,电压是3V,小灯泡发光时通过的电流为0.3A,此时小灯泡的电阻为_____ ,工作0.5min消耗的电功为_______J。
(2010)20.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来测量未知电阻R X的阻值,R0阻值已知。
(1)将实验过程补充完整:a.对照电路图连接好电路,并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滑至阻值最大处;b.闭合开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断开开关,整理器材。
(2)用测量所得的物理量和已知量符号表示出待测电阻R X=______。
(3)写出本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_______________。
初中欧姆定律常考知识点与电路图解题原则步骤(一)知识框架(二)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1、电流与电压的关系2、电流与电阻的关系3、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的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作用:改变电路中电流的大小;改变R两端的电压大小;保护电路,使电路中的电流不至于过高。
注意事项: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在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到电阻值最大的位置;电压表和电流表应该选择合适的量程。
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分析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利用图像来表示一个物理量随另一个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可以直观、形象地表示出物理量的变化规律。
控制变量法该实验中,第一步是保持电阻不变,改变电压,观察电流随电压的变化规律;第二步是保持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改变定值电阻的大小,观察阻值和电流之间的变化规律。
这种方法称为控制变量法。
4、注意该试验中,可能的电路故障常见的故障有:电表无示数、示数偏低、实验数据或结论错误等。
(三)欧姆定律及其应用1、内容I=U/R 变形式:U=IR 或R=U/I描述: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注意:①该定律中涉及到的电流、电压、电阻是针对同一段导体的或电路的;具有同时性。
②使用该定律时,各物理量的单位必须统一,电压、电阻、电流的单位分别是V、Ω、A。
③该定律只适用于金属导电和液体导电,对气体、半导体导电一般不适用。
④该定律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2、结论(注意前提条件)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3、电阻的串、并联(1)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R=R1+R2+……+Rn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串联,其总电阻为R=nR0把几个电阻串联起来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其总电阻一定比每个导体的电阻大。
(2)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并联,其总电阻为R=R0/n把n个电阻并联起来,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横截面积,其总电阻比每一个导体的都要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