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县耕地机械化深松情况调研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3
单县春耕备播情况的调研报告春节过后,春耕生产在即,单县农机局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立足本职,及早谋划,强化措施,全力做好春耕备播工作。
一、春耕备播情况(一)做好春耕期间农机安全生产工作。
县农机局组织农机安全监理站深入乡村道路、农机合作社及农机大户开展农机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宣传安全生产政策法规,严厉查处黑车非驾、违章载人、脱检脱审等农机违法行为,确保春耕期间农机安全生产。
目前,已发放农机安全宣传材料1100余份,纠正、查处农机违法行为10余起。
(二)加大农机修配市场的监管工作力度。
加强农机修配网点的管理,规范农机修配市场,维护农民群众合法权益。
截止目前,查处经销假冒伪劣农机产品、配件110余件,取缔不合格农机修配网点1个。
(三)做好农机具检修保养工作。
组织农机技术人员和农机经销点、农机维修点的维修人员,深入村组、田间地头、农户家中,提供技术指导和维修保养服务,确保春耕机具以良好技术状态投入使用。
目前,全县已检修各类机具1400余台套。
(四)通过农机科技下乡、发放明白纸、集中办班等形式开展农机科技培训,提高农机维修人员的技能水平和农机手的驾驶操作水平。
现已培训各类农机操作人员500余人。
(五)督导、指导农机经销商、维修网点备好备足机具及零配件,保证农机物资货源充足。
重点备好排灌机具、拖拉机、柴油机、播种机、旋耕机、深松机等春耕播种、麦田管理机具3000余台及各类农机配件2万余件,确保春耕工作的顺利进行。
目前我县墒情适合春耕作业,农业机械数量充足,准备充分,完全能够满足春耕备播作业需求。
二、春耕备播存在的问题(一)农机购置补贴资金政策下达较晚,错过了春耕备播的黄金时间。
从3月初开始,一些种植蔬菜的地块就需要开始进行耕作,但是一般农机购置补贴开始申请的时间要等到4月中旬,造成春耕所需农机具不能享受到农机补贴政策,需农民全款购买,价格较高,挫伤农民购买使用农机具的积极性,同时也势必影响一些新机具在春耕中的使用。
解读推广农业机械化深松技术促进农机化全面发展作者:宋磊于亚珍韩少军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20年第31期宋磊于亚珍韩少军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在农业方面出现了许多新的机器设备,来代替手工劳作。
传统的精耕细作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新型的机械设备则是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工作时间。
机械化在农业方面的大幅度运用,有利于我国农业快速发展,从而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推动农机化的全面发展。
一、农业机械化深松技术是什么深松技术,是指用相关设备对土地进行松土。
部分地区的土地比较厚实和坚硬,农民正常深松是具有非常高的难度。
而采用相应的机械化设备来进行深松就简单许多,让坚硬厚实的土壤变得松软,从而提高了土壤透气的能力,让更多的水分进入到土壤之中。
在洪涝灾害过后,经历过冲刷的土地会十分的紧实,不利于种植,影响经济收益。
二、机械化深松技术在农业中所产生的作用与效果机械化深松能够改变土壤的结构,那些紧实的土地通常是由他们的组成部分紧密贴合在一起,才加强了土壤的硬度,这种土地不容易透气,水分很难渗透进去,对地表水与地下水来说均有不利的影响。
采用机械化深松技术,则是可以打破这道坚硬的障壁,对土壤进行松动,使得经过处理后的土壤适合种植农作物。
机械化深松技术还可以保障土壤的保存水分的能力,让水分充分流入土壤及地下中。
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同时提高土壤的肥力,为种植农作物带来足够的水分。
除此之外,机械化深松技术只是将土壤的硬度降低,并不会进行对土壤的翻动。
这样做有利于排出土壤中的盐和碱,以此营造适合农作物生长的环境。
而且机械化深松技术所需要的经济成本相较于大型器械来说是比较低的,同时具有高效的作业效率。
如若采用人工的模式,则是需要大量人员进行作业,并不能像机器一样昼夜不停歇,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
所以在进行深松土壤时,机械化深松技术是农业松土的首要选择。
还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深松程度太大的话,会导致整体土质变得松软,容易被自然风吹走,从而起到了反作用。
农机深松工作情况汇报一、工作背景为了提高土壤通气性和透水性,促进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我们农场决定采用农机深松技术,对部分耕地进行深松处理。
本次深松工作主要针对小麦种植地块,旨在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保障农产品供应。
经过前期准备工作,我们对农机深松工作进行了详细规划,确定了工作方案和流程。
现将农机深松工作情况进行汇报。
二、工作内容1. 工作地点本次农机深松主要集中在小麦种植地块,共计300亩。
地块位置分布在农场中部,地势较为平坦,地下水位较浅,对深松操作条件较为有利。
2. 工作人员本次深松工作由农场技术人员和农机操作人员共同组成作业小组,技术人员负责指导作业流程、检查机器性能和土壤情况,操作人员则负责驾驶农机进行深松作业。
工作人员均具备相应的操作技能和工作经验,能够熟练完成深松工作。
3. 工作设备农机深松工作主要采用拖拉机与深松机械进行作业。
拖拉机是由农场自有车辆进行作业,深松机械则是通过农机租赁公司租赁的专用设备,能够满足工作需要。
深松机械采用先进的技术,能够有效地打松土壤,改善土壤结构。
4. 工作流程深松工作主要分为前期准备、实际作业和后期管理三个阶段。
前期准备主要包括选址确定、地块清理、工作计划制定、机械设备检验维护等工作;实际作业主要是由拖拉机和深松机械进行深松作业,确保每个地块都得到充分的深松处理;后期管理主要是对深松后的地块进行喷洒肥料、施用生物菌剂等措施,促进土壤恢复和植物生长。
三、工作过程1. 前期准备根据工作计划,我们提前清理了深松作业地块上的杂草和秸秆等农田杂物,确保作业的顺利进行。
同时,对拖拉机和深松机械进行了周密的检查,保证了作业设备的正常运转。
确定了作业路线和作业机械的配置,做好了各项准备工作。
2. 实际作业深松作业的天气条件对工作效果有很大的影响,我们选择了深秋季节进行作业,天气晴朗,气温适中,有利于土壤松动和深松处理。
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操作人员熟练地驾驶农机,深松机械对地块进行了深度为30厘米的深松处理。
单县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调查分析单县地处黄河故道北岸,鲁西南平原,总面积1162平方公里,辖22个乡镇(办事处),510个行政村,农业人口112万人,总耕地面积147万亩,土层深厚,适宜机械化耕作。
属温带季风区域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温度适宜,适宜粮棉及其他农作物生长,主要农作物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年种植小麦110万亩,玉米45万亩,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截止2008年,全县农机总动力已达210万千瓦,拖拉机1.7万台,小麦联合收割机1566台,玉米联合收获机281台,玉米秸秆还田机3217 台,小麦免耕播种机236台,玉米播种机1350 台。
这些保护性耕作机械对加快推进保护性耕作技术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
自2006年,开始引进旋播施肥播种机,进行小麦免耕播种试验示范。
2008年新建两处县级农机科技示范园区,总面积2200亩,全县小麦免耕播种机发展到236台,示范面积达1万亩,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为在全县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打下了基础。
一、试验示范保护性耕作的必要性和实施效果单县是全国优质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农作物秸秆十分丰富,但秸秆利用率不高,大量剩余秸秆被焚烧或乱堆乱放,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影响村容村貌。
同时长期以来存在的只种地不养地,土地用养失调,造成土壤板结,有机质下降,致使产量不高,制约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自2005年我县实施农机购置补贴项目以来,玉米机收、秸秆还田、免耕播种面积越来越大,促进了农业的增产和农民的增收。
2007年县政府下发了改善土壤耕作质量的实施意见。
通过近几年的试验示范,保护性耕作技术取得显著效果。
一是节肥省工效果明显。
免耕播种将化肥集中沟施于两垄小麦中间,比传统耕作可节约底肥20%以上。
同时免耕播种减少了粉碎、灭茬、施肥、耕、旋、耙、整地等多道工序,减少了劳动量和劳动强度,降低了作业成本,有效地克服了农业生产季节性劳动力短缺问题,节本效果明显。
关于单县农机示范园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单县总耕地面积共有168万亩,目前,共有农机示范园区5个,其中县级农机示范园区2个,耕作面积达两千余亩。
单县农机示范园的建设为单县保护性耕作,新品种的推广及农业新机具的应用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有力的促进了单县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推进农业机械化是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一项重要举措,农机示范园又是推进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手段,是农机化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与着力点。
如何抓住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政策这两大契机,加强农机示范园建设,推动农机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迫切而重大的课题。
一、农机示范园建设的重要意义建设农机示范园就是充分运用政策、技术手段,以市场为导向,合理配置农机化资源,优化农机装备结构,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农机化在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实现农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的目的。
一是有利于合理配置农机资源,优化装备结构。
通过土地流转,建成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农机化示范基地,生产者以政策、科技、市场为导向,根据生产规模将机具、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满足了不同作物品种、不同作业环节的农机化需求。
同时,生产者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会千方百计购置使用率高、能耗低、经济效益好的大中型先进机具,从而促进了机具的升级换代和避免了低效率、高能耗的小型机具的重复购置所造成的资源浪费,合理地配置了农机资源,优化了装备结构。
二是有利于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逐步转变。
传统农业注重生产者手工作业,劳动强度大,作业成本高,抗灾能力差,生产效率低,增长方式粗放,农民增收难度大。
建设农机化示范基地,改变传统的耕作方式,并对产业结构进行合理调整,实现产业结构合理化、生产环节机械化、生产管理规范化,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降低了劳动强度与生产成本,同时农业抗救灾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关于开展农机深松整地作业的调研报告为充分发挥农机化在粮食高产创建中的重要作用,全面落实好省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切实完成今年的农机深松整地作业任务,近日,我们进行了认真的调研。
一、基本情况保护性耕作技术已在全市推广多年,主要应用的是秸秆还田和免耕播种两个技术环节,且应用面积越来越大,但缺乏土地深松作业这个重要环节。
推广应用土地深松作业技术已势在必行。
根据全省机械化深松技术要求,适合农机深松作业的地块主要为壤土、粘土、沙壤土等,且土层较厚,而耕层小于23厘米且耕作层以下为沙石的地块不宜深松作业。
除我市的山区丘陵薄地外,大部分土地均可实施土地深松作业,共约240余万亩,应主要在春秋季节重点在秋季实施作业。
今年,我市计划重点在四个区实施土地深松作业项目,计划在全市完成77万亩的深松整地作业。
按照机械作业效率,约需要1150台深松机,而目前全市仅有166台。
由于春季深松面积较少,完成全市77万亩的任务非常严峻。
根据全市土壤条件,一般性土地可以用75马力以上的两驱拖拉机及65马力以上的四驱拖拉机,土壤粘度较大的地块需80马力以上四驱拖拉机做动力。
而全市8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保有量就达到2100台,完全达到了实行土地深松整地作业的要求。
二、制约因素目前,制约全市土地深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传统深耕习惯是影响深松作业的主因。
对土地实施耕翻作业已在我国流传了几千年。
农民群众已习惯于历史流传下来的传统耕作方式,加之他们的文化水平较低、对先进科学知识的认知能力有限,间隔深松作业仍还不为大部分农民群众所认可。
2、深松作业机械不足。
现全市仅有土地深松作业机械166台,缺口近1000台,是制约全市土地深松作业最大因素。
3、作业补贴资金依然不足。
今年我市四个区新增的4000万元国家农资综合补贴资金,虽然已落实用于农机土地深松作业2230万元,但依然较少,尚不能满足完成农机深松作业任务的需求。
4、缺乏土地深松作业的组织模式。
N o n g y e j i x i e利用农业机械进行深松和深翻比传统的耕作方式有明显的优势,耕地的深度和疏松度均能够满足农业生产技术的基本要求,有利于提高农作物长势,预防病虫草害,促进农作物产量的提高。
因此,应积极应用农业机械对土壤进行深松深翻,为粮食高产创造良好的条件。
本文就农业机械深松深翻技术进行了探讨。
1、深松深翻的必要性对土壤进行深松深翻作业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是使农作物达到增产效果的主要手段,在对土地进行深松深翻后,可以使农作物的生长条件更加良好。
在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中,对耕作的深度有比较高的要求,达不到应有的深度,会使犁底变得更厚,使土壤的保墒性能变差,熟土层变薄,使土壤条件不利于农业作物的健壮生长,也会对产量产生不良影响。
而应用农业机械进行深松和深翻,可以打破犁底层,增加土壤的保墒性和熟土层的厚度,为作物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条件。
其必要性如下:(1)使土壤更有利于作物生长应用农业机械对土地深松深翻,可以活化土壤的结构,使活土层的厚度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更加活跃,土壤肥力得到增强。
另外,深松深翻还会使土壤的透气性提高,增加了土壤的平整度,为农作物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
(2)促进种子提早萌动正常发育深松深翻后,土壤的肥力增强,激发出土壤中有机质活性,土壤的疏松透气性提高,用利于播种后种子提早萌动、顺利发芽和正常发育,播种后用松软的土壤覆盖种子并压实,可使幼苗如期出土并长成壮苗。
(3)可有效减少病虫草害进行深松深翻作业时,可以将土壤中的虫卵翻到地面上,有利于鸟类啄食。
而且可以将收获后留下的农作物残茬、秸秆和杂草等翻入深土层里,使在这些残茬、秸秆和杂草中越冬的病原菌和虫卵也一并被翻进土中,随作物残茬一起沤料成肥,提高了土壤的地力,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
另外,由于深翻和深松,也可以使杂草被一定程度地控制。
2、深松的技术特点(1)基本概念深松就是在不进行翻土作业的情况下,对土壤进行疏松的耕作模式。
农业农村机械化发展中心开展深松工作总结《关于农业农村机械化发展中心深松工作的那些事儿》嘿呀,咱就来说说这农业农村机械化发展中心的深松工作吧!这可真是一项了不起的事儿呢!大家都知道,咱这土地就跟咱老百姓的宝贝似的,得好好伺候着。
以前那都是靠咱人工一锄头一锄头地翻地,累得够呛不说,效率还低得很。
但自从有了这深松工作呀,嘿,那可就大不一样了!就说这深松机吧,那家伙开起来轰隆隆的,就跟个小怪兽似的,到地里这么一走,土就被松得透透的。
以前咱可能要花好几天才能干完的活儿,现在这机器一会儿就搞定了,简直太神了!这可给咱农民省了大把的力气和时间。
而且你别说,这深松完的地呀,那效果就是不一样。
土松了,透气也好了,庄稼扎根就容易多了。
咱就感觉那苗儿啊,都长得更欢实了,好像在跟咱说:“嘿,咱现在住得可舒服啦!”咱看着心里也美呀。
农业农村机械化发展中心的那些同志们也是相当负责呢。
他们为了让我们农民能更好地用上这深松技术,那是不停地宣传、讲解。
有时候下乡来,那说得是口干舌燥的,就差拿着大喇叭喊了:“乡亲们,快来试试深松啊,好处多多啊!”哈哈,那场面还真是挺好玩的。
他们还会时不时地来给我们检查机器,看看有没有啥毛病。
要是有问题了,那是马上就帮忙修好,可上心了。
咱就觉得,有他们在,咱这心里就踏实。
不过呢,啥事儿也不是完全一帆风顺的。
有时候也会遇到些小问题,比如机器出故障啦,或者有的地不太好深松啦。
但这都不算啥,办法总比困难多嘛。
咱和机械化发展中心的同志们一起想办法,总能解决。
总的来说,这农业农村机械化发展中心的深松工作真的是给咱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让咱种地变得更轻松、更高效了。
咱得给他们点个大大的赞!希望以后能有更多这样的好技术、好政策,让咱农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咱也继续跟着机械化发展中心的步伐,把咱的地种得越来越好,收成越来越高!就这么定啦!哈哈!。
耕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旱地是单县耕地的主要利用类型,广泛分布于全县的各个乡村,其次是水浇地,占耕地面积的比例也很大。
基本农田是指根据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以及对建设用地的预测而确定的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期内未经国务院批准不得占用的耕地。
近年来基本农田的调整划定工作已经完成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其成果在农用地转用和违法用地查处等方面得到了初步应用。
一、耕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单县地处鲁西南“偏、边、远”地区,经济发展缓慢,收入渠道少,长期以来收不抵支,对土地的投入不够。
基础设施量少质差,防灾抗灾能力弱,靠天种地,对自然的依赖性极强,水利工程建设标准低、质量差、年久失修、损毁的多,耕地有效灌溉面积少。
农业机械化水平低耕地土层薄,加之降水偏少,雨季集中,极易形成面蚀。
水土流失严重,土壤养分有效性差,肥力低,土地生产力水平低。
二、土地利用对策及措施分析按照巩固和提高农业基础地位的要求,严格耕地的保护和管理,努力提高土地整理、开发、复垦,增加耕地的数量和质量。
加强基本农田的保护和建设,稳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着力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
坚决制止占用基本农田进行植树等行为,切实做好基本农田“五不准”:即不准占用基本农田进行植树造林、发展林果业和搞林粮间作;不准以农业结构调整为名,在基本农田挖塘养鱼、建设用于畜禽养殖的建筑物等严重破坏耕作层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准违法占用基本农田进行绿化通道和城市绿化隔离带建设;不准以退耕还林为名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基本农田纳入退耕范围;除法律规定的重点建设项目以外,不准非农建设项目占用基本农田。
中低产田肥力较低,宜种性窄,耕地质量差,产出水平低。
应采取工程措施与农艺措施相结合的办法,提高耕地质量,增加耕地有效面积。
以中低产田土改造为重点,配套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实施耕地地力建设,进行土地整理,调整田形,增厚土层,提高耕地基础肥力,实施标准粮田建设项目。
建设农田工程,实施耕地培肥,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农业农村机械化发展中心开展深松工作总结1. 深松工作的背景哎呀,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聊农业农村机械化发展中心最近开展的深松工作。
这项工作可是关系到咱们农民朋友们的“米袋子”和“菜篮子”的大事儿。
你们知道吗,深松可不是随便挖挖土那么简单,它是为了让土地“透气”,让土壤更松软,促进植物根系的发展,简直就像给土地做了个深呼吸,活化一下筋骨。
过去,咱们农民常常用传统的方法种地,老是让土壤压得紧紧的,结果就是土壤缺氧,根系发育不良,种啥都不如意。
你瞧,多少农民朋友因为土地的原因,辛辛苦苦一年到头,收成却不尽人意,心里那叫一个堵呀!所以,深松这事儿可真是势在必行,大家都知道,地里有好土,才有好收成嘛。
2. 深松工作的实施2.1 机械化设备的引入说到深松,咱们自然离不开机械化的帮忙。
这可不是单靠人力就能搞定的事情,现代化的机械设备可是我们的“好帮手”。
这次,咱们引进了一些先进的深松机,像是“翻土小能手”,真是方便得很。
这些机器开起来,速度快,效率高,省时省力,绝对是咱们农业的一大助力。
想象一下,早上太阳一露脸,咱们就驾着机器到田里,机器嗡嗡作响,土壤在它的“翻滚”下变得松软,就像给土地做了个“大按摩”,听着那机器声,我都忍不住想跟着节奏摇摆呢!而且,机械化深松的效果真是杠杠的,地里的土壤透气性提高了,水分保持得也更好,农作物就能茁壮成长,嘿嘿,真是一举多得。
2.2 技术培训与推广不过,光有好机器还不够,咱们还得把农民朋友们的技术水平提升上去。
这次活动中,我们组织了多场培训,让农民们对深松的原理、操作技巧等有个全方位的了解。
说实话,一开始不少农民还心存疑虑,觉得这机器费劲,还是老办法靠谱。
可经过几次实践,大家纷纷刮目相看,纷纷表示:“这可比咱们用锄头划得快多了!” 。
培训中,我们还分享了一些成功的案例,农民们看到别人用机械深松后,收成蹭蹭上涨,心里那个火儿啊,立马就被点燃了。
大家都开始争相学习,想着自己也能跟着一起“发财”,这可是让人倍儿有动力的事儿。
单县耕地机械化深松情况调研
一、单县耕地基本状况
单县地处黄泛平原,成土母质为黄河冲积物。
因历史上多次受黄河漫滩沉积、决口泛滥的影响,按“紧沙、慢淤、不紧不慢两合土"的沉积规律,分别形成砂土、砂壤、轻壤、中壤、重壤五种类型的耕层土壤质地。
地形起伏不平,形成了岗坡洼相间的河滩高地、背河槽状洼地、决口扇形地、缓平坡地、河槽地和浅平洼地六种地貌类型。
可耕地面积168.8万亩,以水浇地为主,占99.99%。
按土壤表层质地可分为潮土、盐土、沙土3个土类,5个亚类,11个土属,68个土种。
其中潮土土类面积最大,占可利用面积的99.59%。
土壤呈中性至微碱性,pH值7.5-8.5。
据县农业局全县100个耕地样点化验结果统计,耕层土壤容重为1.26-1.59g/cm3,平均为1.38g/cm3。
二、单县的基本种植制度
目前单县种植制度以一年两熟为主,典型的种植制度为小麦—玉米、小麦—棉花、大蒜—棉花,复种指数170%。
近年来全县主要耕作方式,以小麦—玉米为例:小麦机械收获—秸秆还田—玉米免耕机播—(人工收获或机收)—秸秆还田—秋季旋耕—小麦机播(或免耕播种)。
一年内作业机具4-5次进地,反复碾压,只有一次旋耕。
虽然旋耕速度快,整地表层质量好,在我县应用面积最大,但造成土壤耕层进一步变浅,犁底层加厚,土壤通透性较差,保墒和抗旱防涝能力差,易引起作物扎根浅,吸收养分和抗倒伏能力弱,粮食产量徘徊不前。
据调查全县粮田耕作层平均10-12cm,最少的只有8cm。
土壤耕层0-20cm,孔隙、植物根系、动物穴较多; 20-40cm,孔隙、植物根系、动物穴较少;40cm以下,基本呈块状结构,较紧实,植物根系极少,有较多的锈纹锈斑。
所以应大力提倡深松,打破犁底层,疏松耕层,松散土壤;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孔隙度,改善通透性,促进好气性微生物活动和养分释放;提高土壤渗水、蓄水、保肥和供肥能力;增厚活土层,加速土壤熟化,达到培肥地力的作用。
三、制约单县土地深松的主要因素
保护性耕作技术已在全县推广多年,目前主要应用的是联合收获、秸秆还田和免耕播种三个技术环节,且应用面积越来越大,但缺乏土地深松作业这个重要环节。
制约全县土地深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传统耕作习惯是影响深松作业的主因。
对土地实施耕翻作业已在我国流传了几千年。
农民群众已习惯于历史流传下来的传统耕作方式,加之他们的文化水平较低、对先进科学知识的认知能力有限,间隔深松作业仍还不为大部分农民群众所认可。
2、深松作业机械不足。
现全县仅有土地深松作业机械16台,按照每年深松30万亩、每台机具每年作业400亩计算,全县共需750台,机具保有量不足是制约全县土地深松作业的最大因素。
3、作业补贴资金缺乏。
今年是我省首次将新增农资综合补贴资金集中用于支持粮食基础能力建设,优先支持土地深松作业的第一年,每亩作业补助20元。
我县虽然从2006年就下发了《关于提高全县土壤耕作质量的实施意见》,但没有落实补贴资金。
4、深松技术的宣传、推广还不够。
今年是大面积推广应用土地深松作业的第一年,而我市的土地深松作业又主要在秋季进行,因而缺乏广泛的宣传和示范,这也是农民群众认识不足的重要原因。
四、推进机械化深松的措施
土地深松整地作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机化工作重点,为到“十二五”末适宜耕地全部深松一遍,我们认为应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1、广泛宣传开展深松整地作业的意义。
开展农机深松整地作业是保护性耕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改善耕地质量,增强土壤蓄水保墒、抗旱排涝,提高农业防灾抗灾能力的有效途径。
据测算,2—3年深松一次,深松达到30厘米,可实现玉米亩增产100公斤左右,小麦亩增产50公斤左右,效益十分显着。
因此,要高度重视开展农机深松整地作业对于实现粮食等主要农作物稳产高产的重要性,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采取现场演示会、举办培训班、发放明白纸等形式,广泛宣传农机深松整地作业的意义,克服农民群众传统的耕作思想观念,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2、明确目标,落实责任。
为推进全县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进程,按时完成全县15万亩的深松整地作业任务,要强化责任意识,层层将作业任务分解到各乡镇(办事处)、行政村,并层层签订深松整地作业责任书,落实责任到基层、到个人,努力在全县形成一个责任到位、目标明确、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3、加大补贴力度,推动深松作业。
一是县农机部门要根据我县的土壤类型、地表情况、作物种类等因素,及早试验示范,及早选定机型,及早协调生产企业和供应商,确保所需机械及早足量供用。
二是要根据全县深松作业机械保有量较少的实际,充分利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资金,重点用于土地深松作业机械的补贴。
4、探讨深松模式,确保作业实效。
推广应用土地深松整地作业是一项新鲜事物,在我县尚没有成功的经验可借鉴。
我们要根据我县实际,积极探讨农机深松作业的补贴方式和方法,或按照作业面积对农机手补贴,或直接对深松作业的农民补贴,或委托农机专业合作社
实施深松订单作业、合同作业等,逐步实现整村整乡推进。
要积极开展好农机深松整地作业技术培训,真正掌握土地深松整地作业技术要点,并正确应用到实际作业中去,以保障深松作业质量,确保工作实效。
5、搞好机艺融合,强化技术指导。
在开展农机深松整地作业同时,要注意与玉米机收秸秆还田和小麦播种等农机农艺关键环节的科学衔接,大力推广应用玉米机收、秸秆还田、深松整地和免耕播种“一条龙”保护性耕作作业模式。
要加强技术指导,严格按照技术标准开展深松作业,提高深松作业质量。
6、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监督检查。
实施农机土地深松整地作业不仅仅是农机部门的工作,更是全县农机化事业和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县、乡(镇)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引起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切实摆上重要日程,制定实施方案,落实工作责任,积极争取资金,推进土地深松作业全面开展。
要加强监督检查,建立专门的检查小组,对实施深松整地作业的地块进行检查验收,确保深松整地作业任务全面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