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计量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3
2017年5期总第842期一、引言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国内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充分调动了市场活力,经济迅速发展。
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我国更为深入地融入国际分工之中,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也迎来了新契机。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进出口贸易对一国经济的增长起着越来越重要的推动作用,进出口贸易的发展也更能突显出一国在国际分工中所处的地位。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各国的经济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新的国际环境下,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对我国的经济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我国进出口贸易发展现状随着世界范围内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使得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稳步提高。
2008年金融危机给整个世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其深层影响仍未消除,但世界经济已经逐步回暖,国内经济势头良好。
经过金融危机的洗礼,国内外企业的竞争力增强,各具比较优势,这也大大激发了各国间对外贸易的活力。
作为一个贸易大国,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也是迅速发展,规模迅速扩大,综合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由表1分析可知,我国进出口总额由1990年的5521.7亿元增长至2015年的245502.9亿元,增长了43倍。
其中出口总额从1990年的2969.9亿元增长至2015年的141166.8亿元,增长了46倍;进口总额从1990年的2551.8亿元增长至2015年的104336.1亿元,增长了40倍。
除1998年和2009年进出口总额稍有下降以外,1990年至2014年,我国的进出口贸易规模持续增加。
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三年,我国的进出口贸易规模增长速度非常快,但出口贸易增速仍快于进口贸易的增速;从2011年到2014年,我国的进出口贸易规模同比增长幅度不大,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规模都较为稳定;2015年我国的进出口贸易规模有所下降,但仍保持在24.55万亿元。
总体来说,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发展情况比较乐观,增速平稳。
进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度的测算理论分析李军(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摘要】利用GDP支出法测算进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方法存在局限性。
本文从供给和需求角度出发,分析了进口、出口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的机理,进而提出了测算进口、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度的基本方法。
本文认为,进口、出口影响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不同,因而不能在同一计算公式中分解出既包含进口又包含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的部分;测算进口、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需要分别采用体现不同作用机理的计算公式。
关键词进口、出口、经济增长、贡献测算中图分类号 *** 文献标识码 ***A Theoretical Analysis on measuring the Import and exportcontribution to the economic growthAbstract: The method of measuring the import and export contribution to the economic growth by using the national income accounts identity has some limitations. Based on the supply analysis and the demand analysi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mechanism of the import and the export affecting the economic growth, and analyzes the calculation formula of measuring the import and the export contribution to the economic growth. A conclusion is that the import and the export affect economic growth by different way, therefore there is not such a calculation formula that can include two decomposed parts: one is the part of measuring the import contribution to economic growth; the other is the part of measuring the export contribution to economic growth. The import and the export contribution to the economic growth should be calculated only by using different calculation formula representing the different mechanism.Key words: import; export; economic growth; contribution ratio calculating一、概述进出口对中国经济有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对此可通过中国进出口额与GDP的比率变化来体现。
中国外贸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分析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对外贸易成为了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出口为主要经济发展方式的国家来说,外贸更是不可或缺。
因此,了解外贸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利于进一步完善中国外贸政策、推进外贸领域的开放与发展。
一、外贸在中国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外贸在中国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不容忽视。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通过不断的对外开放和扩大出口,加快了国际贸易的发展,推进了中国经济快速增长。
截至2019年,中国已经连续11年成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
外贸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突破了50%的大关。
这也说明了外贸的重要性,外贸不仅直接为中国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还为中国创造了丰厚的外汇收入,推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二、外贸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1. 直接贡献外贸的直接贡献主要体现在对中国经济的支持和推动作用。
通过外贸,中国实现了对外的开放和贸易往来,推动了国内供给能力和质量的提高,推动了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
外贸也为中国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外汇收入,通过进一步提高中国的储备能力,推动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2. 间接贡献外贸的间接贡献主要包括了对于投资和消费的促进作用。
由于外贸能创造就业机会,推动了更多的人脱离贫困,更多的人获得更好的收入。
这些收入和增加的就业机会,又进一步促进了消费的扩大和增加。
同时,外贸的开放和扩大也吸引了更多的外来投资,推动了企业的技术升级和创新,加速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三、外贸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贡献与制约1. 外贸的贡献外贸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贡献不可忽视。
随着国际贸易的开放和扩大,中国的外贸也不断发展壮大,让其成为了世界经济的重要参与者。
通过外贸,中国加速了工业化进程,大量举办国际博览会和各项会议,推广全球优质产品和国内优质产品的相互交流,积极为推动全球贸易合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2. 外贸的制约外贸不仅带来了丰厚的回报,也存在一些制约因素。
一方面,外贸的高度依赖于出口,一旦出口市场有变动或国际市场发生重大变化,进而动摇到了中国的货币流通、出口回收等各项经济利益;另一方面,出现了一些欺诈行为,侵犯了中国企业的经济利益,有时反手造成了市场的混淆,引发了现实的危机。
国际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分析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国际贸易已经成为对各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因素。
随着中国逐渐成为全球最大的商品出口国和第二大经济体,国际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不容小觑。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国际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一、出口对中国经济的贡献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与出口密不可分。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2019年中国出口总额达到了2.5万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7.4%。
2018年,中国出口产品与服务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12.4%,居世界第一位。
因此,对于中国经济来说,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可忽视。
出口贸易带来的主要是外汇收入。
这些外汇可以用来购买原材料、技术装备、能源资源等,后续还可以用来支付境外债务,促进外部融通,从而推动内部市场的发展。
除了外汇收入,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扩大就业机会。
出口导向型企业通常是规模较大的制造业企业,随着出口订单的增加,企业需要增加员工数量,从而为社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根据官方统计数据,2019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314万人,其中就有很大一部分是由制造业引领的。
2. 促进行业转型升级。
中国制造产业一直被人们诟病陷入低端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泥淖,难以涉及到创新和高新技术。
但随着出口需求的改变,出口企业不断加强技术科研和创新投入,促进了产品和行业升级。
二、进口对中国经济的促进作用除了出口贸易,进口贸易也对中国经济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进口贸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促进技术升级。
通过进口高新技术及相关装备,可以提高我国的科技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推动中国制造业的升级和创新。
2. 丰富消费品种。
进口商品可以丰富国内消费品种,同时还可以提高消费者的消费体验,提高生活质量。
3. 优化结构。
通过进口高质量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可以优化国内生产环节,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打破国内生产的垄断。
三、贸易顺差是否代表经济实力?中国的贸易顺差在过去几十年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但这是否意味着中国的经济实力在不断增强呢?答案未必是肯定的。
第34卷 第6期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Vol.34 No.6 2020年12月 Journal of Yanbian Institute of Education Dec. 2020·14·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金俐延(延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吉林 延吉 133002)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有了很大发展,同时中国经济也在过去四十年多年的时间里有了稳定且长期的发展。
本文以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作为研究主题,首先分析了中国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的现状,从实证的角度来科学论证和计算两者之间的定量关系,并以此作为分析问题的基础,利用1990-2017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数据和我国GDP 数据,运用Eviews 软件,作出一系列检验,最终解释了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最后,在分析的基础上为中国优化对外贸易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给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对外贸易;进出口;经济增长;实证分析中图分类号:F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4564(2020)06-0014-06对外贸易一直是世界各国对外经济关系的核心内容,在各国的经济发展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也从之前的贸易逆差转为贸易顺差,丰厚的外汇储备成为了中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定心丸。
贸易顺差对于国家的发展具有重大作用。
纵观世界经济和全球格局的演变历程,对外贸易的发展也是17世纪欧洲发达经济体全面赶超中国的重要因素,相比农业经济而言,贸易经济具有更高的价值创造属性,其价值增值过程对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与此同时,随着中国贸易顺差的不断扩大,对于提高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地位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由于中国对外贸易问题是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突破口之一,故本文通过研究中国对外贸易水平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希望为中国贸易的发展给出一定建议,扬长避短,同时希望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动力。
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检验1.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相关性分析在学界,对于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存在着多种不同的看法。
本文的研究重点将在前人的基础上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二者的相关性进行实证分析。
1.1数据选取选取的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出口贸易总额(EX)、进口贸易总额(IM)、进出口总额(T)三个指标来反映对外贸易状况,通过国内生产总值(GDP)来反映经济增长,数据均来自《中国统计年鉴》各期1978—2010的数据,计价单位为人民币,并以此度量我国经济增长与对外贸易之间的长期关系。
由于物价因素的影响,为了准确衡量两者之间的关系,在建模之前,必须剔除相应的价格指数(以1978年为100)。
将这些数据处理成以1978 年为基期的经济变量的指数形式(见表1)。
因为数据的对数化可以很好的消除异方差,而且不影响数据之间原有的协整关系,所以在实证的过程中我们将所得到的数据对数化处理,分别对国内生产总值指数(GDP)、出口贸易总额指数(EX)、进口贸易总额指数(IM)、进出口贸易总额指数(T)取自然对数,得到的新的序列变量分别用lnGDP、lnEX、lnIM、lnT来表示,整个实证过程都是用eviews5.0软件完成。
表1 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样本数据人民币:亿元年份GDP EX IM T 19783645.217 167.60 187.40 355.00 19793986.829 207.75 238.37 446.12 19804151.255 247.67 272.88 520.55 19814359.680 327.63 327.72 655.35 19824653.279 361.71 312.50 674.21 19835109.384 375.58 361.44 737.02 19846011.720 484.15 517.51 1001.67 19856877.221 617.01 959.42 1576.43 19867155.417 753.55 1043.38 1796.94 19877719.984 941.10 1033.42 1974.52 19887980.277 937.24 1090.24 2027.48 19897751.970 892.34 1003.60 1895.94 19908408.929 1344.95 1159.59 2504.55 19919732.573 1710.05 1518.63 3228.69 199211307.634 1964.01 1866.15 3830.16 199312938.090 1935.12 2191.94 4127.06 199414217.657 3074.28 2938.08 6012.36 199515317.140 3137.26 2783.60 5920.86 199616556.546 2925.42 2688.39 5613.82 199717871.246 3430.80 2671.76 6102.56 199819252.345 3472.54 2651.94 6124.48 199920748.971 3738.96 3178.25 6917.21 200022860.496 4754.47 4294.65 9049.12 200125092.716 5039.91 4613.09 9653.00 200227758.406 6216.36 5635.59 11851.95200330960.282 8271.69 7794.76 16066.45 200435076.423 10772.99 10187.76 20960.75 200539857.192 13501.75 11696.92 25198.66 200645926.630 16474.99 13455.81 29930.79 200753851.359 18955.35 14850.10 33805.45 200860081.390 19206.99 15214.56 34421.56 200965684.550 15805.34 13221.27 29026.60 201074837.163 19963.22 17664.49 37627.71上述数据以1978年的价格指数为基期1.2相关性分析从表1可以看出,各变量国内生产总值、出口总额、进口总额和进出口总额都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不断增长的趋势,且变动的方向和步调基本一致,这说明期间你可能存在着较强的相关关系,我们可以计算出各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如表2 。
我国出口贸易影响因素的计量经济分析我国出口贸易影响因素的计量经济分析摘要:本文收集了我国198-2011年出口额等时间序列统计资料,建立了我国出口总额的影响因素模型,并对我国下期出口额进展预测。
在建立模型的过程中,处理了多重共线性问题,修正了异方差,防止了自相关等问题模型结果说明,影响我国出口贸易额的主要因素为国内生产总值、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及国民消费水平。
关键词:出口贸易;影响因素分析;多重共线性;异方差;自相关;计量经济模型一、引言三十多年来,我国对外贸易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一个较低的水平开展了一个很高的水平,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受世界各国的关注。
因此,对外贸经济的分析越发重要。
从目前的理论的研究来看,影响我国出口开展的因素国内生产总值、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居民消费水平、关税、城乡居民储蓄、第三产业就业人数。
本文在前人分析的根底上,结合计量分析方法,分别建立了我国出口的影响因素模型,来分析研究各个因素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方向和力度。
二、理论模型与数据〔1〕GDP〔*1〕——国民总收入表达了一国整体开展水平,经济开展状况不同,对外贸易情况受到的影响也就不同。
〔2〕全国固定资产投资〔*2〕——固定资产投资反映了国内环境因素的变量,间接对我国进出口贸易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3〕居民消费水平(*3)--高的物价将会导致出口商品本钱上升,对我国出口一般情况下,会有反向影响的作用。
〔4〕关税(*4)--进口关税税率是调节进口商品数量和构造的重要手段,较高税率一般情况下会导致进口数量的减少。
〔5〕城乡居民储蓄(*5)--居民储蓄对从另外的角度又反映了一国经济开展状况。
而一过进出口贸易又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这个国家的经济开展水平。
〔6〕第三产业就业人数(*6)--第三产业效劳业比重对我国进出口贸易也有不可无视的重要影响。
一般效劳不出国,所以第三产业比重越高,进出口总额总额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就会降低。
外贸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分析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速,外贸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庞大人口和广阔市场的国家,外贸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更是不可忽视。
本文将分析外贸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一、外贸对GDP增长的直接贡献外贸对中国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可以从GDP角度进行分析。
中国的GDP主要由消费、投资、净出口三个因素构成,其中净出口即外贸对GDP增长的贡献。
从实际情况看,中国是一个出口大国,出口贸易对GDP增长的贡献较大。
首先,外贸刺激了国内生产的增长。
通过出口商品,中国的制造业获得了巨大的市场需求,进而推动了生产的扩大,增加了产值,促进了GDP的增长。
外贸的持续发展为中国的制造业提供了机会,使得中国的产品得以远销世界各地。
其次,外贸改善了中国的国际收支状况。
出口创汇使得中国的外汇储备大量增加,这不仅能够提高国家的信誉度,还能够用于国内发展建设,促进经济的稳定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再次,外贸推动了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通过与国际市场的接轨,中国企业在生产、管理和技术等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与国际接轨的竞争环境促使中国企业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进而推动了整个产业的升级和创新。
二、外贸对就业的间接贡献外贸对于就业的间接贡献在中国经济中也十分显著。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劳动力资源,外贸的发展为大量的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
首先,外贸扩大了就业领域。
随着外贸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涉足国际市场,这为国内的劳动力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从事外贸相关的工作不仅包括生产制造,还包括物流、贸易咨询、金融服务等多个领域,为各行各业的劳动力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
其次,外贸带动了就业的消化。
外贸的扩大促进了国内经济的发展,这进一步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就业需求。
例如,外贸的兴起带动了物流行业的发展,为物流人员提供了更多的工作机会。
三、外贸对经济结构调整的推动外贸对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我国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计量分析
作者:李娟
来源:《经济师》2014年第04期
摘要:文章采用计量经济学的分析方法,通过对1996-2013年的相关数据的实证分析,对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平稳性、Granger因果关系等做出了一系列检验,借助Eviews6.0软件对我国出口贸易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其结论是二者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出口贸易的快速增长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并且提倡要采取积极措施充分发挥出口贸易的巨大作用。
关键词:出口贸易经济增长国内生产总值
中图分类号:F75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4-069-02
出口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作用不可忽视,它是中国对外开放的主要内容,并且实践证明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1996年,中国的出口总额是1510.5亿美元,到2013年同比增长1366%,达到了22158.1亿美元,与此同时,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从1996年开始到2013年同比增长了1001.9%。
据初步统计,从2013年开始中国贸易总额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货物贸易大国。
我国不断增长的出口贸易总额和快速发展的经济引起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并且相继开展了一系列的重要研究,新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出口总额与经济增长之间一定存在因果关系,并且采用支出法分析得出贸易出口是影响国民生产总值的一个重要因素。
与此同时,2008年,国内学者张红、李福军通过调研一系列数据分析得出从改革开放以来,出口贸易始终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增量因子,并建议积极推动中国市场多元化,争取与更多的国家和经济体合作。
2011年,李鹏雁、丁力提出必须积极调整“两个转变,两个消化”,使出口导向模式能够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由此可见,出口贸易和我国的经济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但二者具体的关系则成为本文亟待研究的问题。
一、数据来源
表1中,1996年-2012年的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2》,2013年的数据来源于《2013年度统计公报》,用GDP代表经济增长,将GDP按照当年人民币兑换美元汇率全部换为亿美元。
为剔除随机因素等波动对分析结果所带来的干扰影响,本文采用H—P滤波法对两个变量进行滤波,并对滤波后的GDP与EX进行回归分析。
下面运用计量软件Eviews6.0针对二者的关系开展分析研究。
二、计量经济分析
1.相关性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GDP与EX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9,经分析可知,二者之间关系可能存在两种情形:一是存在高度正相关,即二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二是二者之间几乎没有联系,这就是时间序列经常出现的伪回归现象。
2.单位根检验及协整检验。
为准确得出GDP与EX之间的关系,保证序列的平稳性,必须开展单位根检验分析研究。
本文采用扩充后的DF检验(ADF检验)进行分析,得到了如表3所示的结果数据。
从表3中数据可看出,在显著性为5%时,GDP与出口额序列的ADF值都大于临界值,而一阶差分的ADF值都小于临界值,经分析可知,GDP和EX均为一阶单整序列I(1),可以进一步开展协整检验分析。
如表4所示,通过对残差项开展单位根检验分析得出,该残差序列为平衡序列,二者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因此GDP与EX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
上式中除了截距项之外,其它t统计量均是显著的。
各回归系数均符合经济意义。
结果表明本期出口总额和上期GDP的增量在短期内每增长一个单位,本期GDP增量就分别增长
0.637个单位和0.892个单位。
ECM(-1)为滞后1期的均衡修正误差项,它前面的系数包含过去值对现在影响的信息,可以看到误差修正项系数为负,符合反向修正机制。
ECM模型反映了国内生产总值受出口贸易影响的短期波动规律。
三、结论及建议
1.通过对GDP与EX之间关系的量化分析可知,第一,二者的线性组合是平稳的,是一种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出口贸易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第二,从长期效应来看,出口每增加一个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就相应增加
2.921个单位,相比之下短期弹性仅为0.637,分析可知,长期效应明显大于短期效应,因此,我们要注重长远发展,不能只为了短期高额利润而做出片面的决策;第三,由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法得出,出口规模的扩大对当年国内生产总值产生重大影响,中国经济的确存在出口导向,产出的增加反过来又促进了出口的扩张,因此二者之间存在着互为因果的关系。
2.鉴于上述结论,我国应该继续扩大出口规模,加大出口贸易。
适当赋予满足一定条件的企业的进出口权,使它成为我国外贸出口的另一个增长点;同时注重其他市场的发展与合作,通过销售网络向别的市场出口中国商品,提升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当前中国的出口导向战略主要是属于粗放型,出口市场比较集中,出口产品可替代,为了分散风险,所以要充分发挥出口企业的优势,逐步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
由出口鼓励政策带来的出口扩张,可以产生规模经济,并通过开拓信息交流平台和引进竞争机制等渠道,推动国内企业的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出口商品结构进而实现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
3.继续实施我国出口退税、出口信贷等政策。
加大对出口企业的扶持力度,充分发挥外贸支撑政策的巨大作用,挖掘更多高技术产品出口的潜力;加大对出口企业的信贷支持,适当降低融资成本来扩大融资规模,支持商业银行努力扩大对出口企业的贸易融资。
政府为了鼓励出口,充分发挥作用,还可以进一步扩大出口退税的涵盖面,加快出口退税进度,确保退税时间
准确及时;对出口生产环节进行退税,对生产出口商品所用的零部件、原材料也可以进行适当退税;而且要建立统一合理的海关收费管理制度,减轻企业的赋税重担,以此达到激励企业出口的目的,进而大大提高国内生产总值。
4.完善我国贸易体制机制。
我国目前仍然把重心倾向于追求速度和规模,更多的政策也只是单向鼓励出口,而比较全面有效的有出有进的双向调控机制还未完全建立。
所以我国对外贸易现在急需解决的一项重大而艰巨的任务就是构建既符合我国国情,又符合国际高标准的规则体系。
参考文献:
[1] 张红,李福军.中国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计量分析.经济研究导刊,2009(3)
[2] 李鹏雁,丁力.外贸出口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1(3)
[3] 吴湧超.FDI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协整分析.统计与决策,2004(8)
[4]胡立法.当下中国出口导向战略的可持续性.世界经济研究,2011(8)
[5] 王俊杰.论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当代经济,2012(13)
[6] 张晓峒.计量经济学软件eviews软件使用指南.2003
(责编: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