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1汽车分类
- 格式:ppt
- 大小:8.02 MB
- 文档页数:70
乘用车企业准入全文前言自动驾驶技术为汽车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各国汽车厂商和科技企业均在竞逐着这一领域的龙头地位。
然而,随着机器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增强,自动驾驶汽车将面临越来越多的安全和道德困境。
为了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和交通秩序,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关的法规和标准,以规范自动驾驶汽车的设计、测试、上路和使用。
本文旨在介绍中国汽车行业乘用车企业准入的相关规定,并重点介绍了关于自动驾驶汽车的规定。
一、乘用车企业准入的法律法规1.1 关于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的规定《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是中国汽车行业的核心法规之一,其要求所有乘用车生产企业必须获得《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或《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证书》方可生产并销售乘用车。
准入的前提是生产企业必须具备现代化生产工艺,有质量保证体系。
在获得准入证书后,企业需定期向车管所递交质量报告。
如果生产企业与相关法规不符,则有可能被取消准入资格。
1.2 关于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的规定《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要求,所有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必须向工信部递交《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或者《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证书》方可生产并销售新能源汽车。
准入的前提是生产企业必须具备现代化生产工艺,有质量保证体系。
在获得准入证书后,企业需定期向车管所递交质量报告。
如果生产企业与相关法规不符,则有可能被取消准入资格。
1.3 国家标准《道路车辆驾驶员和安全技术要求》、《道路车辆制动技术要求》、《车辆结构和安全技术要求》、《道路车辆电磁兼容性要求》、《汽车安全功能要求和测试方法》等一系列国家标准对于乘用车企业准入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些标准明确了乘用车产品的安全性设计标准和质量标准。
二、自动驾驶汽车的法律法规2.1 自动驾驶汽车分类中国的《自动驾驶汽车分类和技术要求》(GB/T 37177-2018)对自动驾驶汽车进行了分类,分为L1-L5五个等级,分别对应着驾驶员辅助、部分自动化、条件自动化、高度自动化和完全自动化五个级别。
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标准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等级:
L0级自动驾驶:无自动,油门、煞车、方向盘全程皆由驾驶者掌控。
L1级自动驾驶:驾驶操控为主,系统适时辅助。
L2级自动驾驶:部份自动化,驾驶者仍需专心于路况。
L3级自动驾驶:有条件自动控制,该系统可自动控制车辆在大多数路况下,驾驶注意力不需专注于路况。
L4级自动驾驶:高度自动化,还具有方向盘等界面提供驾驶适时操控。
L5级自动驾驶:全自动化,人类完全成为乘客。
这些标准是根据不同的程度,从0到完全自动化来划分的。
在每个级别中,车辆的某些操作可以由系统自动完成,但仍需要驾驶员的监控和干预。
例如,L2级自动驾驶通常包括车道居中控制和自适应巡航控制等功能,但驾驶员仍需保持对车辆的监控,并在需要时接管控制。
L3级及以上的自动驾驶可以在特定情况下,如交通拥堵、高速公路等场景下实现自动驾驶,但仍需驾驶员的监控和干预。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标准可能会随着技术的进步而发生变化。
因此,在购买或使用自动驾驶车辆时,应参考最新的标准和技术进展。
车辆分类M类_N类_G类_0类_L类按用途以符号分类按GB/T 15089--2001《机动车辆和挂车分类》标准将机动车辆和挂车分为M类.N类.G类.O类.L类。
1、M类M类车辆是至少有四个车轮并且用于载客的机动车辆。
2、N类N类车辆时至少有四个车轮且用于载货的机动车辆。
3、G类G类可概括为越野车,包括在M类N类之中。
4、O类O类挂车【包括半挂车】。
车辆按最大设计总质量分为O1、O2、O3(大于3.5吨且小于10吨)、O4(大于10吨)类。
5、L类两轮或三轮机动车类。
L类车辆分为L1、L2、L3、L4、L5类。
.一、 M类至少有四个车轮并且用于载客的机动车辆。
M1类M1类车辆——至少有4个车轮,或有3个车轮,且厂定最大总质量超过1t,包括驾驶员座位在内,座位数不超过九座的载客车辆。
注:对于M1类中的多用途乘用车(定义见GB/T 3730.1-2001中2.1.1.8),如果同时具有其定义中规定的两个条件,则不属于M1类而是根据其质量属于N1、N2或是N3类。
M2类M2类车辆——至少有4个车轮,或有3个车轮,且厂定最大总质量不超过5t,包括驾驶员座位在内座位数超过九个,且最大设计总质量不超过5000 kg载客车辆。
A级可载乘员数(不包括驾驶员)不多于22人,并允许乘员站立。
B级可载乘员数(不包括驾驶员)不多于22人,不允许乘员站立。
Ⅰ级可载乘员数(不包括驾驶员)多于22人,允许乘员站立,并且乘员可以自由走动。
Ⅱ级可载乘员数(不包括驾驶员)多于22人,只允许乘员站立在过道和/或提供不超过相当于两个双人座位的站立面积。
Ⅲ级可载乘员数(不包括驾驶员)多于22人,不允许乘员站立。
M3类M3类车辆——至少有4个车轮,或有3个车轮,包括驾驶员座位在内座位数超过九个,且最大设计总质量超过5000 kg的载客车辆。
A级可载乘员数(不包括驾驶员)不多于22人,并允许乘员站立。
B级可载乘员数(不包括驾驶员)不多于22人,不允许乘员站立。
如何界定辅助驾驶?我国自动驾驶分级标准解读一、引言随着科技的进步,自动驾驶技术逐渐成为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
然而,对于自动驾驶技术的分类和分级,不同的企业和研究机构可能有不同的标准。
在我国,自动驾驶的分级标准对于政策制定、技术研发和市场推广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篇文章将详细解读我国的自动驾驶分级标准,帮助读者理解辅助驾驶与自动驾驶的区别。
二、辅助驾驶与自动驾驶的区别辅助驾驶是指汽车具备部分自动驾驶功能,但仍需要驾驶员在特定情况下进行干预。
例如,某些汽车配备了自适应巡航控制、车道保持系统等功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驾驶员的驾驶负担。
而自动驾驶则是指汽车完全无需驾驶员干预,能够独立完成驾驶任务。
这包括车辆控制、环境感知、决策规划、运动执行等功能。
三、我国自动驾驶分级标准解读我国现行的自动驾驶分级标准主要参考美国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NHTSA)的评级体系,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整。
该标准将自动驾驶技术分为五个等级,从L0到L4分别表示无自动化、部分自动化、高度自动化和完全自动化。
1.L0:无自动化,即汽车没有使用任何自动驾驶技术,完全依赖驾驶员的驾驶技能和注意力。
2.L1:部分自动化,即汽车具备一项或多項辅助驾驶功能,如自适应巡航控制、车道保持系统等。
驾驶员仍需监控车辆情况,在必要时进行干预。
3.L2:部分自动化升级,这类汽车具备更高级的辅助驾驶功能,如自动变道、自动泊车等。
驾驶员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完全放松,但仍需要监控路况和准备应对突发情况。
4.L3:高度自动化,当车辆行驶在特定的道路环境下,车辆可以完全自主驾驶,无需驾驶员干预。
驾驶员可在预设条件下接管车辆,但通常无需长时间监控路况。
5.L4:完全自动化,车辆可以在任何道路和环境下自主驾驶,无需驾驶员干预。
这需要车辆具备高度自主权,能够感知环境、决策、执行任务。
四、辅助驾驶与自动驾驶的界限尽管L3和L4级别的自动驾驶被视为完全无需驾驶员干预,但这并不意味着汽车可以完全脱离人类干预。
自动驾驶的分级就成了一件大事。
目前全球汽车行业公认的两个分级制度分别是由美国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简称NHTSA)和国际自动机工程师学会(简称SAE)提出的。
而此次我们以分类更加详细的SAE版本为例,来看看从L0到L5级的自动驾驶技术分别承担怎样的工作职责。
L0很好理解,就是完全由驾驶员进行驾驶操作,属于纯人工驾驶,汽车只负责执行命令并不进行驾驶干预。
L1则是指自动系统有时能够辅助驾驶员完成某些驾驶任务,比如我们常说的车道保持系统和自动制动系统就属于L1级自动驾驶的范畴。
而到了L2,自动系统能够完成某些驾驶任务,但驾驶员需要监控驾驶环境并准备随时接管。
目前绝大多数车企都已经做到了L2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比如ACC自适应巡航和拨动转向灯即可实现自动变道行驶等等。
在这个阶段,虽然机器可以独立完成一些组合行驶需求,但驾驶员仍需要将双手双脚预备在方向盘及制动踏板上随时待命。
到了L3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驾驶员将不再需要手脚待命,机器可以独立完成几乎全部的驾驶操作,但驾驶员仍需要保持注意力集中,以便随应对可能出现的人工智能应对不了的情况。
而L4和L5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都可以称为完全自动驾驶技术,到了这个级别,汽车已经可以在完全不需要驾驶员介入的情况下来进行所有的驾驶操作,驾驶员也可以将注意力放在其他的方面比如工作或是休息。
但两者的区别在于,L4级别的自动驾驶适用于部分场景下,通常是指在城市中或是高速公路上。
而L5级别则要求自动驾驶汽车在任何场景下都可以做到完全驾驶车辆行驶。
看完这张分级图,相信各位也对目前全球自动驾驶技术的研究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而据小泡君所知,像特斯拉的AutoPilot 2.0系统也仅仅只能算是更优秀的L2级自动驾驶技术,距离L3还有一些距离。
但在去年的时候,特斯拉曾公布过一段视频,记录了目前他们研发的最新成果。
从视频中能看到这套系统已经达到了L3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在汽车科技VX号回复关键词“L3自动驾驶”看看这台特斯拉到底开的如何。
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标准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标准是指对汽车自动驾驶技术的分类和分级标准。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汽车自动驾驶技术正在逐渐成为现实。
为了规范和统一这一领域的发展,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关的标准和规范。
本文将对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标准进行详细解读,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和挑战。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汽车自动驾驶技术。
简单来说,汽车自动驾驶技术是指通过各种传感器、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实现汽车在不需要人为干预的情况下完成行车任务的能力。
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制定的标准,将其分为六个等级:从L0级到L5级。
L0级表示完全手工控制,即传统意义上由人类完全控制汽车行进、转弯、加速和刹车等操作。
这个等级并不属于自动化范畴。
L1级表示部分辅助控制,即部分辅助系统可以帮助司机进行行进、转弯、加速和刹车等操作。
例如,自适应巡航控制(ACC)和车道保持辅助系统(LKAS)等。
这些系统可以感知前方车辆和道路状况,并自动调整车速和方向,但仍需要司机保持警觉并随时准备接管控制权。
L2级表示条件自动化,即汽车可以在特定条件下实现自动化驾驶。
这些特定条件包括高速公路、城市交通等。
在这些条件下,汽车可以实现加速、刹车、转向等操作,并能够感知前方障碍物并进行避让。
但司机仍然需要时刻保持警觉,并准备接管控制权。
L3级表示有限自动化,即汽车可以在特定条件下完全实现自动化驾驶,并且在需要时司机可以要求接管控制权。
例如,在高速公路上,司机可以将控制权交给汽车系统,在遇到复杂交通状况或紧急情况时再接管。
L4级表示高度自动化,即汽车完全能够实现自主驾驶,在大多数情况下不需要人为干预。
但在极端情况下(如极端天气或复杂道路状况),仍然需要人类干预。
L5级表示完全自动化,即汽车完全能够实现自主驾驶,不需要人类干预。
这一级别的汽车可以在任何道路和任何条件下实现自动驾驶。
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标准的制定对于推动汽车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