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练习: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Word版含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1.25 MB
- 文档页数:6
一、选择题营造地貌的力量包括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据此回答1. 关于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内力作用能量的来源主要是太阳能 B .人类活动改变地表形态,也属于外力作用 C .内力作用的进行十分缓慢,不易被人们所察觉 D .地表形态在内、外力相互作用下,不断发展变化2. 关于外力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黄土高原是流水堆积而形成的 B. “U 型谷是风化作用形成的 C. 冰川沉积物颗粒大小不分 D .我国南海诸岛是流水堆积而形成的3. 下列有关外力作用与地貌搭配正确的是 ( ) A .风化作用一一冰斗、“ U 型谷 B .侵蚀作用一一沙滩海岸 C .搬运作用一一沙丘、戈壁 D .堆积作用 ------ 河口三角洲 解析:第1题,内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类活动并非自然作用,因而不属外力作用,内力作用中有的进行得很快,如火山爆发、 等,有的则进行得极其缓慢,如地壳运动。
第 2题,黄土高原是风力堆积而成的, 是由冰川侵蚀而成的, 我国南海诸岛多为珊瑚岛, 是由珊瑚遗体堆积而成的。
U ”型谷属侵蚀地貌,沙滩是堆积地貌,戈壁是风力侵蚀地貌,沙丘是风积地貌。
答案:1.D 2.C 3.D 读“风化、侵蚀、搬运、沉积、 1〜3题。
) 人 地震 U ”型谷 第3题,冰斗、”回答4〜5题。
4. 表示搬运作用的是( ) A .①C .③ 答案:C 5. 表示固结成岩作用的是(A .②C .④ 固结成岩相互作用关系图D .④ ) B .③D .⑤ 解析:选D 。
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相互关联, 并且可以循环往复,其中⑤为过程的结束, ①②为新一轮作用的开始,因此, ⑤为固结成岩,③为搬运,④为沉积。
(2012苏州测试)下图是喀斯特地貌示意图,读图完成 6〜7题。
6. 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是 ( )A .岩石有风化裂隙B .岩石中含有化石C .岩石具有层理构造D .岩石具有可溶性 答案:D7. 图中a 、b 、c 地貌的形成原因是( ) A •流水侵蚀作用 B •化学沉积作用 C .化学溶蚀作用 D •风力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其方程式为Ca (HCO3)2電& (2012广东学业水平测试)下列自然景观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A .黄河壶口瀑布B .华山西峰绝壁C .广西桂林芦笛岩溶洞D .海南天涯海角沙滩解析:选B 。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1. 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A. 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B. 地球本身的重力能C. 地球外部,主要是天体引力造成的D. 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2. 下图是“三大类岩石关系示意图”,图中①~⑥代表岩浆、喷出岩、侵入岩、沉积物、沉积岩、变质岩,试判断图中代表沉积岩和变质岩的是()A. ①和②B. ②和③C. ④和⑤D. ①和⑥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Ⅰ、Ⅱ、Ⅲ分别代表沉积环境、熔融环境和变质环境,箭头线代表不同的地质过程。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3. 2008北京奥运金牌上镶的昆仑玉和大理岩的形成过程同属()A. ②B. ③C. ④D. ⑤4. 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化石的地质环境和过程是()A. Ⅰ——①B. Ⅱ——③C. Ⅲ——⑤D. ⑥——Ⅰ5.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形区典型地段的地形剖面。
造成该地形区地表形态变化的主要外力及地质作用分别为()A. 流水、沉积作用B. 流水、侵蚀作用C. 风力、沉积作用D. 风力、侵蚀作用2008年5月8日奥运圣火照亮珠峰,这是圣火首次登上地球第三极。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6. 据研究,喜马拉雅山现在仍在“长高”,这说明()A. 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内力作用占主导地位B. 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外力作用占主导地位C. 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内外力共同作用,不分主次D. 以上说法都不对7. 珠穆朗玛峰的外形酷似尖尖的金字塔,形成这种山峰外形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 板块碰撞B. 冰川作用C. 流水作用D. 风力作用图4.2表示的是四种地貌景观,读图完成8~9题。
图4.28. 表示花岗岩地貌景观的是( )A. a图B. b图C. c图D. d图9. a图地貌景观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 河流沉积作用B. 湖泊沉积作用C. 冰川侵蚀作用D. 流水侵蚀作用下图为我国南方某一区域岩层变化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0. 在图①中a、b、c、d四岩层的年龄大小为()A. a>b>c>dB. b>a>c>dC. c>b>a>dD. d>c>b>a11. 在图①中,发生地质作用后,很少形成的地貌有()A. 裂谷B. 河口三角洲C. 块状山地D. 陡崖12. 在图②中,地表岩层受到外力侵蚀的叙述,正确的是()A. 相对下沉岩层受到侵蚀最严重,受到的外力主要是风力作用B. 相对上升岩层受到侵蚀最严重,受到的外力主要是风力作用C. 相对上升且靠近断层的一端,常形成崎岖山地D. 相对下沉且远离断层的一端,常形成崎岖山地海岸线曲折,多峡湾与岛屿,海湾常深入内陆而两岸陡峭。
⑦岛弧A.①②⑥ B.②④⑤C.③⑥⑦ D.①③⑤答案:D解析:风蚀蘑菇是风力侵蚀作用所形成的,河口三角洲和冲积扇是流水沉积作用所形成的,均属外力作用。
安第斯山是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碰撞挤压所形成的,东非大裂谷是板块张裂作用所形成的,海沟和岛弧是海洋板块俯冲到陆地板块下方所形成的,均属内力作用。
5.关于地壳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平运动造成地势的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B.垂直运动常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C.在地壳的发展过程中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D.大西洋是地壳的水平运动造成的答案:D解析:地壳运动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水平运动常形成裂谷和海洋,垂直运动造成地势的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
这两种运动在地壳的发展过程中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下图中的甲图是上海豫园名石“玉玲珑”,乙图是台湾东北海岸最著名的海洋怪石“女王头”。
读图回答6~7题。
6.“玉玲珑”由石灰岩组成,其玲珑剔透独特形态的成因是( )A.风力侵蚀作用 B.岩浆喷出作用C.流水侵蚀作用 D.岩浆侵入作用7.形成“女王头”独特地貌的主要作用是( )A.海水侵蚀、风化作用 B.风力侵蚀、流水侵蚀C.化学溶蚀、风力侵蚀 D.地壳运动、风化作用答案:6 C 7 A解析:第6题,本题要注意题干问的是“其玲珑剔透独特形态的成因”,石灰岩地貌主要由流水侵蚀作用而成。
第7题,“女王头”位于沿海地区,受海水侵蚀和风化作用形成。
下图为“某地的地质剖面图”。
读图完成8~9题。
8.下列地质事件由先到后发生的顺序为( )①断层的发生②砂岩沉积③页岩沉积④岩浆的侵入⑤页岩层与石灰岩层间侵蚀面的侵蚀作用A.①②③④⑤ B.③②①④⑤C.⑤③②④① D.⑤③④②①9.关于图中内容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页岩因属于变质岩而不可能含有化石B.花岗岩属于喷出岩,砂岩属于沉积岩C.图中断层的形成是内力作用的结果,侵蚀面的形成是外力作用的结果D.从地壳运动角度分析,该地地壳一直是上升隆起的答案:8 C 9 C解析:第8题,根据岩层特点可知,该地最早形成了石灰岩,石灰岩受外力侵蚀后又出现了页岩的沉积,后又发生了砂岩的沉积,之后又发生了岩浆的侵入活动,形成了花岗岩,最后发生了断层,使石灰岩、页岩、砂岩、岩浆岩都发生了断裂错位。
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基础巩固1下列关于内、外力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能B.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是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固结成岩等C.外力作用使地表趋于平缓D.外力作用进行得极其缓慢,内力作用激烈而迅速解析:内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固结成岩是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中都有迅速激烈的,也都有极其缓慢的。
答案:C2关于地壳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平运动形成地势的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B.垂直运动常形成裂谷和海洋C.在地壳的发展过程中水平运动和升降运动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D.大西洋是地壳的水平运动形成的解析:垂直运动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水平运动常形成裂谷和海洋,如大西洋的形成。
地壳的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以垂直运动为辅。
答案:D读景观图,完成第3~4题。
3图甲景观的形成突出反映了 ( )A.强烈的变质作用B.地壳的垂直运动C.强烈的侵蚀作用D.剧烈的火山活动4图乙中构造形成景观及出露形成景观的主要原因是( )A.岩层受挤压后被侵蚀B.岩层受挤压后经沉积C.岩层张裂后被搬运D.岩层张裂后经沉积解析:第3题,图甲所示为著名的华山景观,是地壳沿断裂面上升形成的。
第4题,由图乙可知,岩层受挤压形成褶皱,经侵蚀而出露地表。
答案:3.B 4.A钱币被称为“国家名片”,人民币则是中国的名片。
在已经发行的数套人民币中,我国一些著名的风景被相继印在了它们的背面。
读图,完成第5~6题。
5图中的四个景观中,与流水溶蚀作用密切相关的是( )A.甲B.乙C.丙D.丁6乙中雄伟壮丽景观的成因是( )A.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隆起B.内、外力共同作用C.地壳运动和风力侵蚀综合作用D.冰川侵蚀作用解析:丙为广西桂林山水,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甲是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角峰与“U”型谷;乙是流水侵蚀下切与地壳抬升共同作用形成的峡谷;丁是黄河壶口瀑布,是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同步练习—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1、下列四种地质现象中,属于内力作用的是( )A.云南路南石林的形成 B.崇明岛的形成C.澳大利亚的大堡礁的形成D.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2、下列有关地貌成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A.黄土高原的黄土是由风力挟带的粉砂、尘土堆积而成的B.长江三峡是地壳上升、河流侵蚀下切形成的C.内蒙古高原西部的大片戈壁和裸岩荒漠是风力作用的产物D.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沙丘和沙垄是典型的风蚀地貌3、下列成语本意与其所表现的外力作用相对应的是( )A.积沙成滩——固结成岩作用B.水滴石穿——侵蚀作用C.泥沙俱下——搬运和堆积作用 D.山崩地裂——风化作用下图中甲、乙、丙、丁代表岩石类型,箭头①—⑦表示地质作用。
读图回答下列3题。
4、图示岩石中,属于花岗岩的是( )A.甲B.乙C.丙D.丁5、图中序号与其代表的地质作用组合正确的是( )A.②—外力作用B.③—喷出作用C.④—地壳下沉D.⑤—高温熔融6、关于岩石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类岩石具有明显的气孔构造B.乙类岩石中可能找到化石C.丙类岩石具有层理结构D.丁类岩石的典型代表是大理岩读红海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3题。
7、有关图中①类岩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此类岩石可能带有气孔B.由岩浆通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的C.因水平挤压,断裂变质而成 D.可重新返回岩石圈中的软流层8、图示区域的地壳( )A.以水平张裂作用为主B.以水平挤压作用为主C.以垂直上升运动为主D.以垂直下降运动为主9、关于图示海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域广大,水资源丰富 B.太阳能丰富,风浪巨大C.蒸发旺盛,海陆间水循环活跃D.狭长海域,重要能源运输通道右图为内蒙古某山一处花岗岩“石林”景观。
完成下列2题。
10、图中“石林”景观,按照成因,其岩石为( )A.玄武岩 B.变质岩 C.沉积岩D.岩浆岩11、图中“石林”形成过程的先后顺序是( )A.地壳下降——岩浆活动——风化、侵蚀B.地壳上升——岩浆活动——风化、堆积C.岩浆活动——地壳上升——风化、侵蚀D.岩浆活动——地壳下降——风化、堆积板块运动造就了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基本形态。
2018-2019 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一课时同步作业:4.1 创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创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一、选择题以下图为“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表示图”。
读图,回答1~2题。
1.白头山天池是有名的火山口湖,邻近最常有的岩石是 ()A .①岩B.②岩C.③岩D.④岩2.①②④类岩石转变为③类岩石,发生的地质作用是 ()A .岩浆活动B .岩浆侵入C.外力作用 D .变质作用答案: 1.A 2.D大自然几乎就是一个奇特的魔术师,她把地球表面的景观塑造得这样栩栩如生,令人惊叹不已。
读“猫咪山图” ,达成 3~ 4 题。
3.猫咪山形态形成的根本能量根源是()A .地球内能B .太阳辐射能C.岩浆活动 D .流水作用4.猫咪山所在地域的地表形态()A.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B.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C.由内、外力作用共同形成D.由变质作用形成答案: 3.B 4.C以下图为“某地的地质剖面图” 。
读图达成 5~6 题。
5.以下地质事件由先到后发生的次序为()①断层的发生②砂岩堆积③页岩堆积④岩浆的侵入⑤页岩层与石灰岩层间侵害面的侵害作用A .①②③④⑤B.③②①④⑤C.⑤③②④①D.⑤③④②①6.对于图中内容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图中页岩因属于变质岩而不行能含有化石B.花岗岩属于喷出岩,砂岩属于堆积岩C.图中止层的形成是内力作用的结果,侵害面的形成是外力作用的结果D .从地壳运动角度剖析,该地地壳向来是上涨隆起的答案: 5.C 6.C以下图中的甲图是上海豫园名石“ 玉玲珑” ,乙图是台湾东北海岸最有名的大海怪石“ 女王头” 。
读图回答7~8 题。
7.“玉玲珑”由石灰岩构成,其玲珑剔透独到形态的成因是()A .风力侵害作用B.岩浆喷出作用C.流水侵害作用D.岩浆侵入作用8.形成“女王头”独专门貌的主要作用是()A .海水侵害、风化作用B .风力侵害、流水侵害C.化学溶蚀、风力侵害 D .地壳运动、风化作用答案: 7.C8.A9.以下地貌中,之外力作用为主形成的有()①风蚀蘑菇②安第斯山脉③河口三角洲④东非大裂谷⑤冲积扇⑥海沟⑦岛弧A .①②⑥B .②④⑤C.③⑥⑦ D .①③⑤答案: D10.对于地壳运动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水平运动造成地势的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B.垂直运动常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C.在地壳的发展过程中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D.大西洋是地壳的水平运动造成的答案: D11.以下地质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的是()①地壳运动②岩浆活动③堆积作用④侵害作用A .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 A分析: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主假如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所产生的热能,称为内力作用;堆积作用、侵害作用等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外面,主假如太阳能、重力能等,称为外力作用。
高一地理新人教版必修1 课后提高训练: 4.1 创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含分析)A基础提高读下边景观图,回答 1~2 题。
1.甲图景观的形成突出反应了( )A.地壳的水平运动B.地壳的垂直运动C.激烈的侵害作用D.激烈的火山活动2.乙图中结构形成及出露形成景观的主要原由是( )A.岩层受挤压后被侵害B.岩层受挤压后经堆积C.岩层受张裂后被搬运D.岩层受张裂后经堆积分析:此题组经过典型景观图观察影响地表形态的作使劲。
第1题,甲图为有名的华山景观,是地壳沿断裂面上涨形成的。
第 2 题,由图可知岩层受挤压形成褶皱,经侵害而出露地表。
答案: 1.B 2.A读图 ,达成第 3~4 题。
3.与流水溶蚀作用亲密有关的是( )A. 甲图景观B.乙图景观C.丙图景观D.丁图景观4.对乙图宏伟壮丽景观的形成,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 )A.由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隆起形成B.由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C.由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隆起形成D.由冰川侵害作用形成分析第 3 题,读景观图可知 ,甲为长江三峡 ,乙为珠穆朗玛峰 ,丙为桂林山川 ,丁为壶口瀑布。
此中桂林山川为典型的喀斯专门貌,主要由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
第 4 题,珠穆朗玛峰应为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隆起而成 ,其宏伟壮丽的景观由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作用形成。
答案 3.C 4.B5.2019 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南方分会场广西桂林景色区的象鼻山在灯光映托下如梦似幻。
象鼻山位于桂林市里漓江之畔 ,因为一座山酷似一头大象在漓江中喝水而有名 ,这是桂林最有代表性的喀斯专门貌。
组成地貌岩体的岩石主要为 ()A. 喷出岩B.侵入岩C.堆积岩D.变质岩分析喀斯专门貌是石灰岩等可溶性岩石溶蚀而成,石灰岩属于堆积岩。
答案C读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表示图,达成第 6~7 题。
6.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 图中箭头②表示外力作用,其余均为内力作用B.三大类岩石之间可直接互相转变C.三大类岩石和岩浆之间可直接互相转变D.只有岩浆岩在高温高压下,才可能形成变质岩7.图中表示变质作用的是()A.①B.②C.③D.④分析第 6 题,堆积岩是外力作用形成的,变质岩是经变质作用而形成的。
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读下面我国渤海某海岸地表物质分布示意图,回答1~2题。
1.该地区的地貌有( )①沙丘②海蚀崖③三角洲平原④风蚀蘑菇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2.塑造该地区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有( )①风力作用②波浪侵蚀作用③流水沉积作用④冰川作用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下图为我国东南某区域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为①②③④⑤B.先形成断层,后发生②处的岩浆侵入活动C.图中褶皱和断层是同时形成的D.华北平原与M地形成原因相同4.若图示河流长度为153千米,两岸的地质条件相似,则( )A.河口附近的岛屿更容易和e岸相连B.a、b、c三地自然带差异的主导因素为水分C.a河段以沉积为主,b河段以侵蚀为主D.甲可能是夏季风,不可能是台风图示地区为我国某地的地质剖面图和地表地貌剖面图,图中数字表示的是地层编号(1~5表示地层年代由老到新)。
据此回答5~6题。
5.图中所示地区最可能位于我国()A.新疆B.福建C.安徽D.广东6.下列关于图示地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地水资源短缺B.该地区曾经发生过强烈的地壳运动C.丙地地表有利于工程建设D.图示区域有2个背斜、1个向斜、1个断层某河谷一块高约二百米的巨大沉积岩崖壁上分布着许多直径小于一米的洞穴,这些洞穴的形成经过了漫长的地质时期,河谷所在流域为亚热带湿润气候环境。
下图是“崖壁洞穴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7~8题。
7.洞穴成因最有可能是()A.流水侵蚀B.风力侵蚀C.冰川侵蚀D.海水侵蚀8.下列叙述最合理的是( )A.年平均河水位线在持续上升B.海拔越高岩石年龄越老C.海拔越高洞穴形成的年龄越年轻D.高处洞穴较少,可能是久经外力作用而消失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9~10题。
9.图中B、D代表的岩石分别是( )A.侵入型岩浆岩、沉积岩B.沉积岩、侵入型岩浆岩C.变质岩、喷出型岩浆岩D.沉积岩、变质岩10.图中②表示的是( )A.外力作用B.变质作用C.上升冷却凝固作用D.重熔再生作用下图是我国某省部分地区水系分布图。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1.下列地质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能量的是( )①地壳运动②岩浆活动③沉积作用④侵蚀作用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下列四种地质现象中,属于内力作用的是( )①U型冰川谷②夏威夷群岛的形成③欧洲与美洲间的距离不断增大④我国桂林山水的形成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答案】C 【解析】冰川谷是冰川作用的产物,桂林山水是流水溶蚀形成的,二者都属于外力作用。
3.有关地壳物质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各类岩石都能形成沉积岩B.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变质岩C.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岩浆岩D.各类岩石都能形成新的岩浆【答案】C 【解析】只有岩浆冷却凝固才能形成岩浆岩。
4.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其外力作用主要有( )A.流水侵蚀B.风力侵蚀、搬运C.冰川侵蚀D.流水沉积【答案】B 【解析】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较少,风力较大,外力作用主要以风力的侵蚀和搬运为主。
读下面的两幅自然景观照片,完成5~6题。
5.形成甲图所示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地壳运动B.冰川侵蚀C.风力侵蚀D.流水侵蚀6.乙图是海南省著名旅游景观“南天一柱”照片。
该景观( )A.形成受海水侵蚀的影响B.表现出石灰岩沉积特点C.反映热带自然景观特征D.在冬季观赏的效果最佳【答案】5.C 6.A2017年世界男子冰壶锦标赛在加拿大埃德蒙顿进行,中国队闯入四强。
冰壶为圆壶状,由一种苏格兰天然花岗岩制成。
读图,回答7~8题。
7.制作冰壶的材料可能来自图中的( )A.①B.②C.③D.④8.下列关于⑤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变质作用形成B.由冷却凝固作用形成C.由固结成岩作用形成D.由风化作用形成【答案】7.B 8.A【解析】由图可知①是岩浆,所以②是侵入型岩浆岩(如花岗岩),③是喷出型岩浆岩(如玄武岩),由沉积物指向④可知④是沉积岩,那么⑤是变质岩。
冰壶是由花岗岩制成的,所以制作冰壶的材料可能来自②。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活动点拨1.教材第70页活动(1)公元79年到公元15世纪间,那不勒斯湾海岸处于下沉过程中,判断的依据是三根大理石柱建成时底部的横纹雕刻看不见了。
(2)公元15世纪到公元18世纪间,那不勒斯湾海岸处于上升过程中,判断的依据是三根大理石柱上有被海水长期浸泡和海生动物钻孔的痕迹(图中石柱上的斑点)。
(3)那不勒斯湾海岸地壳运动的历史说明垂直运动往往具有循环往复的特点。
2.教材第72页活动(1)照片中的地貌景观从左向右,分别是流水侵蚀、风力侵蚀、流水堆积的结果。
(2)这些地貌景观分别位于我国的黄土高原地区、西北沙漠地区、山区河流出山口等地。
[课堂小结][学业达标]读下面景观图,回答1~2题。
1.甲图景观的形成突出反映了( )A.地壳的水平运动B.地壳的垂直运动C.强烈的侵蚀作用D.剧烈的火山活动2.乙图中构造形成及出露形成景观的主要原因是( )A.岩层受挤压后被侵蚀B.岩层受挤压后经沉积C.岩层受张裂后被搬运D.岩层受张裂后经沉积解析:第1题,甲图为著名的华山景观,是地壳沿断裂面上升形成的。
第2题,由图可知岩层受挤压形成褶皱,经侵蚀而出露地表。
答案:1.B 2.A《科技日报》报道:西部大开发调研组在河西走廊的调研中,发现一处面积100多平方千米、形状特殊的花岗岩地貌。
该处花岗岩岩体表面千疮百孔,形如蜂巢。
“蜂巢”组合在一起,如流云翻浪,似百兽飞禽。
伟硕岩体已被淘蚀得薄如蛋壳。
花岗岩体绵延分布百里,相对高差百米以下。
据分析,此处的花岗岩体形成于第三纪,在花岗岩体的外围出露的是距今5亿年至4亿年的奥陶纪到志留纪的沉积岩地层。
据此完成3~5题。
3.造成这种“蜂巢”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岩浆活动B.风力沉积C.风力侵蚀D.流水侵蚀4.关于此处花岗岩与沉积岩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花岗岩先形成,沉积岩后形成;然后外力作用进行长期侵蚀B.沉积岩先形成,花岗岩后形成;然后外力作用进行长期侵蚀C.沉积岩与花岗岩同时形成;然后外力作用进行长期侵蚀D.根据材料,无法判断5.下列地貌与材料所述的“蜂巢”形成作用相同的是( )解析:河西走廊地处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风力作用显著,强劲的冬季风携带大量沙石对坚硬的花岗岩不断打击、侵蚀,形成了状似“蜂巢”的风蚀地貌。
极洲板块碰撞挤压所形成的,东非大裂谷是板块张裂作用所形成的,海沟和岛弧是海洋板块俯冲到陆地板块下方所形成的,均属内力作用。
5.关于地壳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平运动造成地势的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
B.垂直运动常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
C.在地壳的发展过程中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
D.大西洋是地壳的水平运动造成的
答案:D
解析:地壳运动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水平运动常形成裂谷和海洋,垂直运动造成地势的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
这两种运动在地壳的发展过程中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下图中的甲图是上海豫园名石“玉玲珑”,乙图是台湾东北海岸最著名的海洋怪石“女王头”。
读图回答6~7题。
6.“玉玲珑”由石灰岩组成,其玲珑剔透独特形态的成因是()
A.风力侵蚀作用B.岩浆喷出作用
C.流水侵蚀作用D.岩浆侵入作用
7.形成“女王头”独特地貌的主要作用是()
A.海水侵蚀、风化作用B.风力侵蚀、流水侵蚀
C.化学溶蚀、风力侵蚀D.地壳运动、风化作用
答案:6.C7.A
解析:第6题,本题要注意题干问的是“其玲珑剔透独特形态的成因”,石灰岩地貌主要由流水侵蚀作用而成。
第7题,“女王头”位于沿海地区,受海水侵蚀和风化作用形成。
下图为“某地的地质剖面图”。
读图完成8~9题。
8.下列地质事件由先到后发生的顺序为()
①断层的发生②砂岩沉积③页岩沉积④岩浆的侵入⑤页岩层与石灰岩层间侵蚀面的侵蚀作用
A.①②③④⑤B.③②①④⑤
C.⑤③②④①D.⑤③④②①
9.关于图中内容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页岩因属于变质岩而不可能含有化石
B.花岗岩属于喷出岩,砂岩属于沉积岩
C.图中断层的形成是内力作用的结果,侵蚀面的形成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D.从地壳运动角度分析,该地地壳一直是上升隆起的
答案:8.C9.C
解析:第8题,根据岩层特点可知,该地最早形成了石灰岩,石灰岩受外力侵蚀后又出现了页岩的沉积,后又发生了砂岩的沉积,之后又发生了岩浆的侵入活动,形成了花岗岩,最后发生了断层,使石灰岩、页岩、砂岩、岩浆岩都发生了断裂错位。
第9题,页岩为沉积岩;图中花岗岩为岩浆岩中的侵入岩;断层是内力作用的结果,侵蚀面的形成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大自然简直就是一个神奇的魔术师,她把地球表面的景观塑造得如此惟妙惟肖,令人叹为观止。
读“猫咪山图”,完成10~11题。
10.猫咪山形态形成的根本能量来源是()
A.地球内能B.太阳辐射能
C.岩浆活动D.流水作用
11.猫咪山所在地区的地表形态()
A.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
B.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
C.由内、外力作用共同形成
D.由变质作用形成
答案:10.B11.C
解析:第10题,猫咪山的形态是受外力侵蚀的结果,其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能。
第11题,所有地表形态都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下图为“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
读图,回答12~13题。
12.白头山天池是著名的火山口湖,附近最常见的岩石是() A.①岩B.②岩
C.③岩D.④岩
13.①②④类岩石转化为③类岩石,发生的地质作用是()
A.岩浆活动B.岩浆侵入
C.外力作用D.变质作用
答案:12.A13.D
解析:第12题,根据图中物质循环关系可知,①是喷出岩,②是沉积岩,③是变质岩,④是侵入岩。
白头山天池是火山口积水形成的,附近最常见的岩石是喷出岩。
第13题,根据上题判断可知,③类岩石为变质岩,①②④三类岩石变成③类岩石的地质作用是变质作用。
二、综合题
14.根据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根据所学知识,正确搭配各图示景观的大致分布地区。
a.长江三峡________
b.楼兰古城________
c.“天山一号”冰川________
d.西北“魔鬼城”________
e.“鱼米之乡”________
f.“黄土高坡”________
(2)请用地质作用解释下列地貌景观的成因。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E________;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六种地貌形成的能量都来自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进一步给旅游参观者解说D图中①②③的具体名称:①是____________,②是______________,③是____________。
答案:(1)a—A b—C c—D d—F e—B f—E
(2)流水侵蚀流水堆积风力堆积冰川侵蚀流水侵蚀风力侵蚀太阳辐射(或地球外部)
(3)冰斗角峰“U”型谷
15.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处的岩石为三大类岩石中的哪类岩石?请简述判断理由。
(2)如果用C、D分别表示花岗岩和玄武岩,请将字母填入图中的适当位置。
花岗岩和玄武岩的形成有何不同?
(3)岩石A、B接触地带可能形成哪种岩石?
(4)A、C、D岩石中可能找到化石的是__________,简述其理由。
答案:(1)沉积岩。
具有明显的层理结构。
(2)标注略[C标注在B岩石的下半部,D标注在B岩石顶端(地表)]。
玄武岩属岩浆岩中的喷出岩,是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成的,花岗岩属岩浆岩中的侵入岩,是岩浆侵入地壳裂隙冷却凝固而成的。
(3)变质岩。
(4)A A是沉积岩,C、D均是岩浆岩,只有在沉积岩中才可能存在化石。
解析:由图可知,A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为沉积岩。
花岗岩为
侵入岩,应标注在B类岩石的下半部分,玄武岩为喷出岩,应标注在地表。
A与B接触,会因高温高压而变质形成变质岩。
沉积岩中可能找到化石,C、D为岩浆岩,没有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