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表形态塑造练习题

地表形态塑造练习题

地表形态塑造练习题
地表形态塑造练习题

第四章错题重做巩固练习第四章单元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地质现象中,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①喜马拉雅山的形成②崇明岛的形成③江南丘陵的梯田④石灰岩受热变成大理岩⑤京杭运河的形成⑥三角洲的形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 ②⑥

读右图,完成2~6题。

2.若该图表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甲为变质岩,说法正确的是( )

A.②为外力作用 B.③为重熔再生 C.丁处为岩浆 D.乙处为岩浆岩

3.若该图表示大气环流中的中纬环流,甲乙为近地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处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B.乙处气候干燥与上升气流有关

C.气流③为盛行西风带 D.丁处气压值最高

4.若该图表示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甲地为海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受人类活动影响最明显的环节是① B.环节②与气流下沉有关

C.环节③与地形起伏无关 D.甲地增温促进了环节④

5. 若该图表示副热带大洋环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图为南半球 B.②在太平洋中是加利福尼亚寒流

C.③的成因是盛行西风的吹拂 D.图中容易形成渔场的是丁处

6. 若该图表示亚洲东部季风环流,时间为7月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③的成因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有关 B.③现在吹西南风

C.甲为陆地,乙为海洋 D.乙处为夏威夷高压

读地壳物质循环简图、地貌景观图,回答7-8题。

7.与甲图的形成机理一样的是下列哪种地貌( )

A.云南路南石林 B.黄土高原千沟万

C.石笋、钟乳石 D.长江三峡

8.在地壳物质循环简图中,能反映丙图岩石和地貌形

成过程的是( )

A.③④B.①③ C.②④D.①②

读右图,回答9~10题。

9.图中所示山岭的形成是由于()

A.背斜形成的山岭B.向斜形成的山岭

C.岩浆喷发形成的山岭D.断层形成的山岭

10.以下地形区中,不是由该图所示构造形成的是()

A.庐山B.喜马拉雅山C.华山D.泰山

读右图某地等温线分布及地质剖面,回答11~13题。

11.该处的地形及地质构造是( )

A.背斜山岭B.向斜山谷C.背斜山谷D.向斜山岭

12.有时造成该处形成山地的内因是()

A.槽部受挤压,岩石坚硬B.顶部受张力

C.岩层向上弯曲D.差异侵蚀作用

13.该地质构造( )

A.上部岩层较老B.便于储油C.便于储水 D.两侧岩层较新

14.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河流的原因是( )

A.断层平直而陡峭B.岩体相对位移C.岩石受张力作用D.岩石破碎,易被风化侵蚀河流流出山谷,随流速减慢,可形成冲积扇地形,如下图,回答15~16题。

15.沿A→B方向的剖面图可能是( )

16.沿C→D方向物质组成可能是( )

A.黏土-粉砂-砾石-黏土-粉砂

B. 黏土-粉砂-砾石-粉砂-黏土

C.砾石-粉砂-黏土

D.砾石-黏土-粉砂

17.下列关于内、外力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能

B.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是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固结成岩等

C.外力作用使地表变得和缓D.外力作用强度较小,速度缓慢,内力作用激烈而迅速18.下面四幅图反映了沙丘构造情况,请指出哪一幅是流动沙丘构造图( )

19.造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表形态的作用是()

A.流水侵蚀作用B.风力沉积作用C.风力搬运作D.流水沉积作用

读下图,回答20~21题。

20.甲、乙两图中地貌形成的共同原因是()

A.地壳运动B.侵蚀作用

C.堆积作用D.岩浆活动

21.可见乙图中地貌景观的是()

A.大连海滨B.云贵高原

C.阿尔卑斯山D.长江入海口

20世纪50年代,我国地质工作者在松嫩平原发现了大型油气田,读右图回答22—23题

22.根据地质构造分,该储油构造属于()

A.向斜B.背斜C.断层D地堑

23.图中储油构造中,数字①②③分别代表()

A.气、水、油B.气、油、水

C.水、气、油D.油、水、气

读下图,回答24-25题

地表形态的塑造知识点及试题

地表形态的塑造知识点及 试题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龙文教育 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1 2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风化、侵蚀、搬运、堆积 (1)风化作用:在水、温度及生物 等的的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经常发生崩解或破碎,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岩石碎块或砂粒。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条件。 (2)侵蚀作用 流水侵蚀:使谷底、河床加宽加深,使坡面趋于破碎。 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等 冰川侵蚀:形成冰斗、角峰、U 形谷 海浪侵蚀:形成海蚀陡崖等 (3)搬运作用:为堆积地貌的发育输送大量物质 (4)堆积作用 在流水和风力搬运的途中,由于流速或风速的降低,导致物质逐渐沉积,在沉积过程中 颗粒大、比重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物质后沉积,所以沿着水流方向我们先看到颗粒比较大的沙子,越往后沙粒越小。 流水堆积:形成冲击扇、三角洲、河漫滩平原 风力堆积:形成新月形沙丘 冰川堆积:形成冰碛地貌、冰蚀湖等 海浪堆积:形成沙滩 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岩石按成因分为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

(1)岩浆岩:是岩浆活动的产物。是在地球内部压力作用下,岩浆沿着岩石圈的薄弱地带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分为喷出岩和侵入岩,如花岗岩、玄武岩等 (2)沉积岩:是裸露地表的岩浆岩在风吹、雨打、日晒以及生物作用下,逐渐成为砾石、沙子和泥土。这些碎屑物质被风、流水等搬运后沉积下来,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如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等。沉积岩的特点:具有层理构造,含有化石。 (3)变质岩:各种已经生成的岩石,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如大理 岩、板岩等 2、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 如图…… 第二节 山岳的形成 一、山岳的类型及形成 1、做快的情况下,岩层向上拱起的是背斜,岩层向下弯曲的是向斜。(不完整的要补完 整) 2、最科学的依据是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 中心部分岩层老,两翼岩层新的是背斜;中心部分岩层新,两翼岩层老的是向斜。 3

2017-2019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解析---地表形态的塑造

2017-2019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解析 专题05 地表形态的塑造 〖2019年高考真题〗 (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Ⅰ)黄河小北干流是指黄河禹门口至潼关河段。全长132.5千米。该河段左岸有汾河、涑水河,右岸有渭河等支流汇入,河道摆动频繁,冲淤变化剧烈。为典型的堆积性游荡河道。图3为黄河小北干流河段示意图。据此完成9—11题。 图3 9.【河流地貌的发育】黄河小北干流为堆积性游荡河道,是因为该河段河流 A.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小B.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大 C.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小D.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大 10.【河流地貌的发育】黄河小北干流河道中段摆动范围较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①河水流量②支流汇入③沿岸地貌④两岸岩性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1.【河流地貌的发育】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流量和含沙量均较大。在主汛期,渭河的洪峰导致黄河小北干流 A.含沙量剧增,摆幅增大B.水量增大,流速加快 C.水位上升,淤积增强D.侵蚀加强,河床加深 【答案】9.D 10.C 11.C

【解析】以黄河中游某段河道为背景,考察水文特征及流水地貌,整体难度相对较高,这也是选择题中难度明显拔高的一组试题,但也依旧是中规中矩的一组试题,仍然是着重于基本原理的考查。 9.由图以及材料可知,黄河小北干流为堆积性游荡河道,是因为该河流位于黄河中游地区,流经黄土高原,黄土土质疏松,极易被冲刷侵蚀,因此含沙量大,该区域是季风气候区,夏季多暴雨降水集中,且变化率较大,因此流量的季节变化大,正确答案选D。该区域位于河流中游地区,流域内降水较少,加之沿岸工农业取水,所以流量总体不大,而季节变化大,导致汛期泥沙含沙量大,枯水期泥沙淤积,使得河道宽度季节变化大,形成游荡河道,ABC错误。故选D。 10.河水流量可以决定河水对两岸的冲蚀力度,河流流量大导致河道摆动范围大,但黄河小北干河道中段的河水要从上段流入中段,中段的水量比上段的大,所以河水流量不是决定中段摆动范围较小的主要因素,在中段并没有支流汇入,故①②错;而沿岸地貌及岩性大小会影响河道向两侧侵蚀扩张范围,从区域常识可判断该地位于吕梁山南部,上段及下段均有河流汇入,代表上下段河流入口两处地势较低洼,由于地处黄土高原,河口处淤积物较多,易形成泥沙堆积,导致河水泛滥,河道摆动大,而中段由于没有河道存在,而可能是河道两侧地势较高,为山地的延续,导致中段地势较高,地貌不同,岩性较为坚硬,故河道摆动范围较小黄河小北干流的河道中段摆动范围较小。故选C。 11.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渭河在潼关处汇入黄河,汇入处位于小北干流的下游,因此渭河的水量和含沙量对黄河下游地区影响较大,不会影响小北干河水量的大小和流速的大小,ABD错误。在主汛期,渭河的洪峰导致小北干流下游区域水位有所上升,上下游地区河水水位差变小,导致小北干流排水不畅,流速降低,泥沙更容易淤积,故选C。 (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Ⅱ)霍林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为山前半干旱区及部分半湿润区的平原带来了流水及泥沙。受上游修建水库和灌溉的影响,山前平原河段多年断流。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据此完成9—11题。 9.【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修建水库前,营造该地区山前平原地表形态的力主要来自A.构造运动B.流水C.冰川D.风 10.【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是由于 A.地面沉降B.流水侵蚀C.风力侵蚀D.冻融塌陷 1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伴随着洼地增多增大,周边地区可能出现 A.水土流失B.沼泽化C.土地沙化D.盐碱化 【答案】9.B 10.C 11.C 【解析】9.霍林河上游流经大兴安岭,流速快、泥沙搬运能力强,在出山口位置因地势变得低平、水流速

高中地理:地表形态的塑造达标检测卷(含答案)

高中地理:地表形态的塑造达标检测卷(含答案)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 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9年3月22日,美国《科学》杂志发表了我国科学家张兴良、傅东静等人的最新研究成果,首次在国际上公布了该团队在湖北省宜昌长阳地区的地下岩石中,发现了大量的寒武纪古生物化石.该重大发现对解开“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下图示意岩石圈物质(其中甲为岩浆,丁为变质岩)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富含大量寒武纪古生物化石的应为 A.甲B.乙C.丙D.丁 2.下列地质作用及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形成,对应正确的是 A.①—印尼火山喷发B.②—岩浆岩的形成 C.③—煤炭的形成D.④—华山的形成 小明一家暑假去青海旅游,在柴达木盆地吉乃尔湖附近发现了著名的“水上雅丹”地貌群,大片的砂岩地貌“漂浮”在盐湖中,其形态与北侧陆地上的雅丹群一致,水中部分雅丹出现不同程度的坍塌现象(下图).小明查阅有关资料得知,因为吉乃尔湖水面抬升,逐渐淹没北侧的雅丹群,才形成了目前这片“水上雅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小明发现雅丹垄脊两端高度差异大,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上覆岩石物质组成差异大B.向阳端植被护坡作用明显 C.迎风端风力侵蚀强度较大D.当地风向风力年际变化大 4.推测水上雅丹出现坍塌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风力侵蚀B.湖水侵蚀C.雨水冲刷D.游客攀爬 下图示意滨海某花岗岩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岩石朝向海洋的一侧,主要遭受 A.风化作用B.波浪侵蚀C.洋流侵蚀D.化学溶蚀 6.图示花岗岩景观的形成过程是 A.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外力作用 B.岩浆喷发——外力作用——地壳抬升 C.岩浆侵入——外力作用——地壳抬升 D.岩浆喷发——地壳抬升——外力作用 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甲、乙两地建有养殖场.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检测试题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检测试题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测控导航 考点题号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1、2、3、4、5、6、7、9、13、26、27 山地的形成8、10、11、12、14、15、23、26、27、28 河流地貌的发育16、17、18、19、20、21、22、24、25、28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2013年天津文综,6~7题)读图,回答1~2题: 1.据图中珊瑚礁(岛)分布状况判断,珊瑚适宜生长在( ) A.岛屿周围的浅海 B.有暖流经过的浅海 C.温暖清澈的浅海 D.有河水注入的浅海 2.图中一些珊瑚岛海岸,分布着珊瑚碎屑组成的沙滩。这些沙滩形成于( ) A.风化作用 B.侵蚀作用 C.搬运作用 D.沉积作用 解析:1.C 2.D 第1题,由图可知,珊瑚礁(岛)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浅海地区,由此可推断珊瑚适宜生长在温暖清澈的浅海。第

2题,题干中的关键信息“珊瑚碎屑组成的沙滩”,由此可以判断这些沙滩是由沉积作用形成的。 (2011年北京文综,8~9题)如图为地处北纬50°附近欧洲中部的某聚落局部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 ) A.河流形成于距今2 300万年前 B.①处经历了先侵蚀后沉积过程 C.②处地层由下到上是连续的 D.河流③处左岸侵蚀,右岸堆积 4.该聚落( ) A.出现在图中所示断裂产生前 B.坐落在河流冲积平原上 C.自然景观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D.居住区适宜向河滩扩展 解析:3.D 4.C 第3题,从图例及图示中可以看出,河流下切侵蚀到距今2 300万年前的岩层,说明河流形成于距今2 300万年以后,A项错误;根据岩层的形态可以判断出①地经历了先沉积后侵蚀的过程,B 项错误;从图例中标注的岩层年龄可以看出,②地岩层分布是不连续的,C项错误;③处位于河流曲流处,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流的左岸

高中地理--《地表形态的塑造》测试题(含答案)

高中地理--《地表形态的塑造》测试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 A .地球内部的热能 B .重力能 C .潮汐能 D .太阳辐射能 2.在温度变化、水、大气及生物的影响下,对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的破坏作用叫( ) A .固结成岩作用 B .搬运作用 C .侵蚀作用 D .风化作用 读 “31.5°N 纬线上某地地形剖面图” (横坐标表示经度)。 3.图中N 湖泊水面与M 山峰的相对高度,较大值多出现在(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4.图中X 海域与Y 高原,分别位于( ) A .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 B .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 C .非洲板块亚欧板块 D .南极洲板块美洲板块 5.下列岩石中,可能找到化石的是( ) A .岩浆岩 B .石灰岩 C .大理岩 D .花岗岩 6.下图为北半球某区域示意图。读图,若图示区域河流两岸的地质条件相似,则 ( )

A.a河段以沉积作用为主,b河段以侵蚀作用为主 B.c河段附近地区不易发生洪涝灾害C.河口附近的岛屿更容易和e岸相连 D.a、b、c三处适合兴建水电站的是c处 读“地理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7.导致图示景观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A.流水B.冰川 C.海浪D.风力 8.图示景观照片显示的当地主导风向为( ) A.东南风B.西北风 C.东北风D.西南风 “血迹石”是约三亿多年前,海水中一些具有钙质硬壳骨骼的海生生物的遗体,在沉积期间,与海水中的氧化铁和氧化锰成分发生作用,形成的一种奇特岩石。“千人石”为距今一亿五千万年的中生代侏罗纪喷发的岩浆凝结而成。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9.与“血迹石”和“千人石”成因类型相同的是( ) A.花岗岩和石灰岩 B.大理岩和砂岩 C.石灰岩和玄武岩 D.砂岩和片麻岩 10.关于“血迹石”和“千人石”的形成,叙述正确的是( ) A.“血迹石”的形成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B.“血迹石”的形成经历了外力作用和地壳运动等过程 C.“千人石”中一定会有化石 D.“千人石”的形成经历了变质作用和冷凝作用

必修一地表形态的塑造练习题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1.图中一些珊瑚岛海岸,分布着珊瑚碎屑组成的沙滩。这些沙滩形成于 A.风化作用B.侵蚀作用C.搬运作用D.沉积作用 2.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了A.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岩浆侵入B.岩浆侵入、侵蚀作用、沉积作用 C.岩浆侵入、沉积作用、侵蚀作用D.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 读下面“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图”回答 3.图示中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4.下列关于火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火山由火山口与火山锥两部分组成 B.破坏后的火山口呈半封闭状态 C.火山锥一般由多次火山喷发形成,上部坡度较缓,下部坡度较大 D.火山锥是由火山碎屑物质和喷涌出来的岩浆在流动过程中堆积而成的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工修建大型水库是一种地质作用B.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岩石断裂变形叫断层 C.油气一般储存在向斜构造盆地中D.水库等大型工程选址,应避开断层带 读某地区规划示意图,回答6~8题。 6.图中d处的地貌类型是 A.“v”字形河谷B.洪积扇平原C.三角洲平原D.洪积一冲积平原 7.关于修建a村到b村公路的方案,叙述较为合理的是 A.线路①距离短,工程量小,成本低 B.线路①路途短,难度小,经济效益高 C.线路②沿谷地修建,难度小,成本较低 D.线路②距离长,工程量大,成本高 8.河流Ⅱ经过b村以后 A.溯源侵蚀加强B.侧蚀作用减弱C.堆积作用显着D.搬运能力增大 9.下列有关山地对交通运输影响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山地地形对交通运输的影响较小 B.在山地地区,通常会把线路地址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C.为了达到线路的技术要求,在山地地区修建公路和铁路往往沿直线修建 D.同样的直线距离,山地地区的线路弯曲一般要小于平原地区 读图.完成第10题。 10.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该山体岩石在地球表层可转化为 A.喷出岩B.侵入岩C.沉积岩D.变质岩 11.花岗岩、砂岩和石英岩分别属于 A.变质岩、岩浆岩和沉积岩B.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 C.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D.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12.贮煤地层的岩石类型,一般是 A.侵入岩 B.喷出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读某洞穴剖面景观示意图,完成13-14题。 13.图中所示的地形景观多分布在 A.花岗岩分布区B.石灰岩分布区C.玄武岩分布区D.片麻岩分布区 14.该地形景观在我国四大高原中有广泛分布的是 A.青藏高原B.内蒙古高原C.云贵高原D.黄土高原

塑造地表形态练习题及答案

必修一第四单元地表形态的塑造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图7为某一沉积层内的沉积物(颗粒)示意图,那么该沉积物的成因有可能是()A.流水沉积作用B.风力沉积作用C.海浪沉积作用D.冰川沉积作用 读图2—5—8,回答2~4题。 2.从地貌上看,①处属于() A.三角洲 B.冲积扇 C.冲积平原 D.冰川沉积物 3.从地质构造上看,②处属于 ( ) A.背斜 B.向斜 C.断层 D.褶皱 4.我国中西部地区受②构造影响而形成的著名的山峰是 ( ) A.华山 B.泰山 C.天山 D.祁连山 读某地地质地形剖面图2—5—10,图中1.2.3.4.5.6为地层编号,并表示地层由老到新。据此判断5~8题。图2—5—10 5.若该地在我国境内,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地区主要位于北方地区 B.该地区水资源贫乏是制约其经济发展的长期性因 素 C.该地区曾经发生过强烈的地壳运动 D.该地区的地质构造为:①处是背斜,②处是向斜, ③处是地堑

图 6 b d a c ② ② ③ ③ ④ ① 图5 6.图中的沙丘主要是哪种外力作用形成的( ) A.风力作用 B.流水作用 C.冰川作用 D. 海浪作用 7.若图中①处与②处的相对高度为10米。图中所示的沙丘为流动沙丘,为了治理沙漠化应该在哪里种草植树最合适( ) A.① B.② C.③ D.④ 8、若图中4号地层为含油层,则开采石油的最佳地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9.关于下列图6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图表示的地层中,②地层含有石油,开采时应在a 处钻井 B .乙图表示的地层中,b 处绝对不会含有化石 C .丙图表示流动沙丘,其所在地的盛行风向如a 箭头所示 D .丁图所示地形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北京时间2006年12月26日20分34秒,在距台湾岛以南约15千米的地方,发生的地震造 成海底通讯电缆中断,给网络贸易企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据此回答10—11题。 10.该地震应该属( ) ( ) ①构造地震 ②火山地震 ③破坏性地震 ④微震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1.当此次地震发生时,下列现象可信的是 ( ) ( ) A .出国度假的李先生正在洛杉矶海滨享受日光浴 B .英吉利海峡风高浪急 C .悉尼的居民刚刚度过了一个漫天飞雪的圣诞节 D .停泊在开普敦港货船上的某船员看到自己的影子朝向西南 12.图中甲山地的地质构造属于( ) A .背斜构造 B .向斜构造 C .断层构造 D .板块构造

唐山一中2021届高三地理复习专练-地表形态的塑造

2021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训练:地表形态的塑造 一、单项选择题 辽河口形成了大片广阔的潮滩,生长着一望无际的盐地碱蓬。潮涨潮落在滩面冲刷出一道道潮沟——类似河流坡面冲沟,呈树枝状分汊,被形象的称为“潮汐树”。盐地碱蓬能稳定沟岸和沟槽,是“潮汐树”发育生成的关键因素。若没有植被,潮水会不断破坏沟岸,冲刷出新的沟槽,形成的是散乱的辫状水道。下图示意辽河口位置及潮沟地貌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潮流塑造潮沟的过程,下图所示(箭头表示涨潮和落潮)。涨潮、落潮速度差异及其对潮沟形成的影响正确的是 A.涨潮速度快,导致海底侵蚀B.落潮速度慢,导致泥沙堆积 C.落潮速度快,导致海底侵蚀D.涨潮速度慢,导致泥沙堆积 2.碱蓬在潮沟形成中的作用有 A.阻挡潮流速度,加固潮沟岸壁B.阻碍人类活动,保持海滩原貌 C.相对加快沟中水流速度,稳定水道D.影响海水多少,减缓海浪侵蚀 【答案】1.CD 2.AC 【解析】【分析】1.由于涨潮时海水上升的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反,而落潮时海水下降的方向与重力方向一致,因此落潮速度快,涨潮速度慢。由题干提示潮涨潮落类似河流的流水作用,因此落潮速度快,海水侵蚀作用强,导致海底侵蚀;涨潮速度慢,海水堆积作用强,导致泥沙堆积。故CD对,AB错。故选CD。 2.碱蓬可以增加地面摩擦系数,阻挡潮流速度;碱蓬的根系可以加固潮沟岸壁,A对。碱蓬植株矮小,不能阻碍人类活动,B错。由题干提示若没有植被,潮水会不断破坏沟岸,冲刷出新的沟槽,形成的是散乱的辫状水道。因而碱蓬可以相对加快沟中水流速度,稳定水道,C对。碱蓬可以减缓其所覆盖区域的海浪侵蚀,使海水相对集中侵蚀沟槽,但碱蓬不能影响海水的多少,D错。故选AC。 蛇曲是被河流冲刷形成的像蛇一样蜿蜒的地质地貌,主要分布在开阔平坦且基底松软的河段,但黄河中游河段却在高山陡崖之间斗折蛇行,回环往复,发育出了密集的蛇曲地貌。下图示意山西省永和县黄河蛇曲群的位置与景观。该区域内有多条东西向裂隙,两岸高出河面数十米的崖壁上,有明显的流水水平侵蚀痕迹。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地表形态的塑造 练习题 带答案

地表形态的塑造 宁西铁路东起南京,西至西安,途经五个省,总长1075千米,是我国跨世纪铁路建设中一条横贯东西的铁路干线。下图为宁西铁路经某地形区的示意图。读图回答以下2题。 1.铁路选择在图中地形区通过,主要原因是() A.该部位为山脊,地势较高 B.该部位为山谷,工程量较小 C.该部位为鞍部,地势较低 D.该部位岩层松软,易于开挖 2.为防止图中切坡处滑坡、崩塌,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砌石护坡 B.植树造林 C.种花植草 D.修建梯田 读下面景观图片,回答以下2题。 3.甲图景观的形成突出反映了 ( ) A.地壳的水平运动 B.地壳的垂直运动 C.强烈的侵蚀作用 D.剧烈的火山活动 4.乙图中构造形成及出露形成景观的主要原因是 ( ) A.岩层受挤压后被侵蚀 B.岩层受挤压后经沉积 C.岩层受张裂后被搬运 D.岩层受张裂后经沉积 5.石英粉尘从源地到达北太平洋主要通过 A.大气环流 B.大洋环流 C.水循环 D.岩石圈物质循环 读“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回答以下2题。 6.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 A.A为沉积岩 B.C为岩浆 C.D为岩浆岩 D.E为变质岩

7.图中各个数码对应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 ( ) A.①为冷却凝固作用 B.③为重熔再生作用 C.⑤为外力作用 D.⑥为变质作用 8.我国甲、乙两地均位于29°N附近。读“1971~2000年甲、乙两地各月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图1),可知 A. 甲地年平均气温较乙地低 B. 乙地降水较甲地丰沛 C. 乙地是高原山地气候 D. 甲地属温带季风气候 9.图中表示变质作用的序号是 A.④和⑤ B.①和⑥ C.①和④ D.③和⑥ 10.有关地壳物质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岩浆岩 B.各类岩石都能形成沉积岩 C.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变质岩 D.各类岩石都能形成新的岩浆 图中,甲、乙两处景观所在地是我国著名旅游胜地。读图回答以下2题: 11.游客在甲景观地可普遍观赏到 A.奇松、云海 B.石林、石芽 C.椰林、孤峰 D.森林、冰川 12..两地地貌形成主导外力作用与岩石组合正确的是 A.甲——物理风化-风力侵蚀-砂岩 B.乙——物理风化-风力侵蚀-砂岩 C.甲——化学风化-流水侵蚀-石灰岩 D.乙——化学风化-流水侵蚀-石灰岩 读“l815年印度尼西亚大松巴哇火山爆发后火山灰厚度分布图”,回答以下2题 13.根据火山灰厚度的分布情况,可推测火山 爆发期间的盛行风是 A.东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南风 14.大松巴哇火山频繁爆发的主要原因是 ①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 ②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 ③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 ④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 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①③

专题五 地表形态的塑造(试题部分)

专题五地表形态的塑造 探考情悟真题 【考情探究】 考点内容解读要求5年考情预测热度 考题示例考查点 岩石圈物质循环运用示意图,说明岩石圈 物质循环过程 Ⅱ2018北京文综,4,4分 考查岩石圈物质循环 过程及地质作用 ★★☆ 内力作用与地貌说明地貌及其景观的主要 特点;结合实例,解释内力 和外力因素对地表形态变 化的影响,并说明人类活 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Ⅲ 2017北京文综,36(2),6分考查内力作用与地貌 ★★★2016北京文综,4,4分 考查火山的形成和板 块运动 外力作用与地貌Ⅲ2015北京文综,4,4分考查喀斯特、冲积扇 等地貌特征及成因 ★★★2015北京文综,5,4分 地质灾害Ⅱ2019北京文综,36(1),8分考查地震多发的原因 和主要危害 ★★☆ 分析解读本专题几乎每年都考,考查频率极高,分值约为4~8分。多以具体自然地质、地貌现象为情境,以示意图的形式出现,综合题往往直接呈现实际地貌。预计未来北京高考对本专题的考查还将加强,重点考查内容依旧集中在内力作用与地貌、外力作用与地貌,会给出新的自然地质、地貌情境,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结合图文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预计对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考查会加强,可能与内力作用、地貌的知识点混合考查。 【真题探秘】

破考点练考向 【考点集训】 考点一岩石圈物质循环 山东青岛的马山石林是由直径约1米,高约30余米的柱状玄武岩组成,笔直挺拔,排列紧密,恰似一片密林(图Ⅰ)。图Ⅱ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数字表示地质作用,甲乙丙丁表示三大类岩石。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图Ⅰ 图Ⅱ 1.(2019北京东城期末,15)马山石林的主要岩石类型是图Ⅱ中的()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B 2.(2019北京东城期末,16)马山石林在地表易受到的地质作用是图Ⅱ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⑥ 答案C 下图为黄土高原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3.(2019北京房山一模,7)图中() A.甲处为向斜山,乙处为背斜谷 B.图中沟谷主要由风力侵蚀形成 C.大理岩的形成和岩浆侵入有关 D.黄土层形成的年代晚于花岗岩 答案C

地表形态的塑造 道练习题

高中自然地理·地表形态的塑造(专题练习75道)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图所示意的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中,主要由于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读“我国沿32°N所做的地形剖面图(图8)”,回答2~3题。 2.我国地势的主要特点是 A.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B.多高原山地,中间高四周低 C.西低东高,山脉呈网络状分布D.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3.假设丙处地势最高,甲处地势最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河流的流向大多自东向西B.利于海洋水汽深入内陆 C.水能资源会更加丰富D.西部生物种群会更加丰富 4、如图1,广东丹霞山以赤壁丹崖为特色,其地貌景观属于 A.火山地貌景观B.花岗岩地貌景观C.砂岩地貌景观D.山水组合景观、下图为“地理环境的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若此图表示海陆间水循环,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Ⅰ、Ⅱ、Ⅲ、Ⅳ分别表示地表水、地下水、海洋水、大气水 B.从多年平均状况看,参与循环的水量e=a=b+c=b+d C.c过程受降水强度、植被、地面坡度等因素的影响 D.南水北调工程体现了人类活动对b环节施加的影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若此图表示地壳物质循环(提示:c表示外力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桂林地区的喀斯特地貌属于Ⅲ类岩石 B.石油和天然气多储藏在Ⅳ类岩石之中 C.Ⅱ类岩石的形成与生物活动有密切关系 D.a过程可以表示火山喷发现象 形态各异,丰富多彩的坚硬岩石是地球固体表层的重要组成部分。回答7~8题. 7.不同大陆板块的碰撞挤压会产生高压环境,能够形成某些种类的变质岩。下列能够广泛出露这类变质岩的区域是 A.喜马拉雅山区 B.日本太平洋岩区 C.新西兰南北岛屿 D.冰岛火山带 8.张家界景区群峰林立,山体陡峭、险峻,其主要岩石类型是 A.石灰岩 B.片岩 C.板岩 D.石英砂岩 图6为我国某地沿北纬38.5°所作的地质构造、地貌剖面图,图中一般地势越高地下水埋藏越深。读图,完成9~10题。 9.对图中四地地质构造成因、地貌外力作用方式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断裂抬升、黄河干流流水侵蚀B.②地断裂下沉、黄河干流沙砾洪积 C.③地断裂下沉、黄河干流泥沙冲积D.④地断裂抬升、黄河干流泥沙堆积 10.图中城市历史上曾是某王朝的都城,该王朝一般会选择在土层深厚、地下水位较深的地方修建皇家陵墓。图中较为理想的地方是 A.①B.②C.③D.④

高中地理必修一练习题第五单元 地表形态的塑造(习思用·地理)

第五单元地表形态的塑造 考点1内力作用与地貌 1.[2013广东文综卷,1,4分]下图为某地实景图。其所示地质构造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A.搬运作用 B.地壳运动 C.变质作用 D.风化作用 [2016北京文综卷,4,4分]下图示意平顶海山的形成过程。读图,回答下题。 2.平顶海山() A.为褶皱山 B.由沉积岩构成 C.顶部形态由内力作用塑造 D.随着板块的移动没入水下 考点2板块构造学说 [2018河北衡水中学调研,47—48]下图为世界某大板块示意图,箭头表示板块运动方向。读图完成3—4题。 3.甲处的板块运动方向是() A.向西南移动 B.向东北移动 C.垂直隆升 D.垂直下降 4.该板块边界() A.甲处形成裂谷 B.乙处形成海岭 C.丙处岩石年龄较丁处老 D.丁处地壳厚度较甲处大 [2015江苏地理卷,5,2分]下图为安第斯山脉地理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5.安第斯山脉南北狭长的原因是() A.沿经线方向发育 B.沿火山地震带发育 C.沿板块作用边界发育 D.沿海陆作用边界发育 考点3外力作用与地貌 [2018广州调研,7—8]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平均海拔1 200米的盘吉尔塔格山岩体多为火山岩,岩石中含丰富的碳酸钙,形成独特的火成岩石林景观(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6—7题。 6.该地岩石主要由() A.流水挟带泥沙固结形成 B.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形成 C.大规模的海陆变迁形成 D.干旱区风化物沉积形成 7.形成该石林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物理风化和风力堆积 B.冰川侵蚀和风力侵蚀 C.风力侵蚀和流水侵蚀 D.流水侵蚀和风力堆积 [2018河南南阳八校联考,15—16]“尖峰石阵”是澳大利亚西南部南邦国家公园(南纬30°附近)的一种著名石灰岩景观。石灰岩由海洋中的贝壳演变而成。在太古时代,那里被森林覆盖。从海边吹来的沙逐渐形成沙地,将森林淹埋,在原始森林枯萎、大地被风化后,沙沉下去了,残存在根须间的石灰岩就像塔一样被遗留了下来。下图为南邦国家公园“尖峰石阵”景观图。据此回答8—9题。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近五年的高考题)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1.关于地质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地质作用进行得极其缓慢,不易被人觉察 B. 地壳运动是内外力作用的体现形式 C. 内力作用对地壳的发展变化起主导作用 D. 地质作用可引起地形变化,而地壳的内部结构与地质作用无关 2.(2012年高考山东基本能力卷) 地表的千姿百态的地形均是由各种内外力共同作用塑造的。下列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A.黄淮海平原B.喜马拉雅山脉C.塔里木盆地D.崇明岛 (2010·吉林模拟)右图为我国西北某局部地貌的等高线 地形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P等值线的数值为() A. 711米 B. 712米 C. 713米 D. 714米 (2)图示局部地貌可能是() A. 风力侵蚀地貌 B. 风力堆积地貌 C. 流水侵蚀地貌 D. 流水堆积地貌 〔2010·山东文综,5—6〕下图为某地地质的示意图。 读图回答5~6题。 (1)图中岩石和地貌形态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②④① B.③①④C.④②①D.④①③ (2)该类地貌发育典型的山区() A.风蚀现象显著 B.岩石类型是花岗岩 C.土层较薄,土壤贫瘠 D.地表水丰富,地下水贫乏 (2010·高考广东卷)三峡大坝下游附近河床某测点,沉 积物粒径的平均值比建坝前大(如下图示意),其成因 是() A.侵蚀——搬运作用B.搬运——堆积作用 C.风化——侵蚀作用D.沉积——固结成岩作用 (2009·广东高考)由于河水和海水的相互顶托,河 流入海口常形成“水下沙坝”,其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 是( ) A. 侵蚀作用 B. 堆积作用 C. 风化作用 D. 搬运作用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形区典型地段的地形剖面。读图完成(1)~(3)题。 (1)造成该地形区地表形态变化的主要外力及地质作用分别为( ) A. 流水、沉积作用 B. 流水、侵蚀作用 C. 风力、沉积作用 D. 风力、侵蚀作用

1地表形态塑造练习题

地表形态的变化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地质现象中,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①喜马拉雅山的形成②崇明岛的形成③江南丘陵的梯田④石灰岩受热变成大理岩⑤京杭运河的形成⑥三角洲的形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 ②⑥ 读右图,完成2~6题。 2.若该图表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甲为变质岩,说法正确的是( ) A.②为外力作用 B.③为重熔再生 C.丁处为岩浆 D.乙处为岩浆岩 3.若该图表示大气环流中的中纬环流,甲乙为近地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处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B.乙处气候干燥和上升气流有关 C.气流③为盛行西风带 D.丁处气压值最高 4.若该图表示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甲地为海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受人类活动影响最明显的环节是① B.环节②和气流下沉有关 C.环节③和地形起伏无关 D.甲地增温促进了环节④ 5. 若该图表示副热带大洋环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图为南半球 B.②在太平洋中是加利福尼亚寒流 C.③的成因是盛行西风的吹拂 D.图中容易形成渔场的是丁处 6. 若该图表示亚洲东部季风环流,时间为7月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③的成因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有关 B.③现在吹西南风 C.甲为陆地,乙为海洋 D.乙处为夏威夷高压 读地壳物质循环简图、地貌景观图,回答7-8题。 7.和甲图的形成机理一样的是下列哪种地貌( ) A.云南路南石林 B.黄土高原千沟万 壑 C.石笋、钟乳石 D.长江三峡 8.在地壳物质循环简图中,能反映丙图岩石和地貌形 成过程的是( ) A.③④B.①③ C.②④D.①② 读右图,回答9~10题。 9.图中所示山岭的形成是由于() A.背斜形成的山岭B.向斜形成的山岭 C.岩浆喷发形成的山岭D.断层形成的山岭 10.以下地形区中,不是由该图所示构造形成的是() A.庐山B.喜马拉雅山C.华山D.泰山 读右图某地等温线分布及地质剖面,回答11~13题。 11.该处的地形及地质构造是( )

高中地理必修一练习题第五单元--地表形态的塑造

高中地理必修一练习题第五单元--地表形态 的塑造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五单元地表形态的塑造 题组1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2017天津文综卷,3,4分]读下图,回答下题。 甘肃省张掖某地区地貌景观 1.上图地貌景观显示的岩石类型和主要的地质构造最可能是() A.岩浆岩、褶皱 B.沉积岩、褶皱 C.岩浆岩、断层 D.沉积岩、断层 [2016海南地理卷,19—20,6分]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变化等的作用下,在原地发生机械破碎而不改变岩石化学成分的作用叫物理风化作用。通常情况下,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强烈。据此完成2—3题。 2.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物理风化作用最强的坡向是() A.东北坡 B.西北坡 C.东南坡 D.西南坡 3.地球表面物理风化作用最弱的自然带是() A.温带荒漠带 B.温带草原带 C.热带雨林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 [2016全国卷Ⅱ,9—11,12分]某河流位于浙江东部,下游河床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枯水期,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汛期,上游下泄的径流冲刷河床。下图示意该河下游某地1962年两个时期河床断面形态,其中,甲是河床最低时期的断面。1964年在该河上游建成水 库;2000年,在该河河口建成大型水闸。据此完成4—6题。 4.河床断面形态从甲至乙的变化过程发生在( ) —3月—6月—9月—12月 5.水库竣工后,水库下游河流( ) A.径流量增大 B.河道淤积 C.流速加快 D.河床展宽 6.在该河河口修建大型水闸的主要作用是( ) A.切断潮流泥沙补给 B.加速汛期洪水下泄 C.提高潮流冲淤能力 D.拦截河流入海泥沙 [2016浙江文综卷,5—6,8分]下图为某河谷地质、地貌剖面图,图中地层年代由①到③变老。图中阶地(用T表示,数字下标表示阶地的级数)指由河流作用形成的高出洪水位的阶梯状地貌。此河段阶地主要由于地壳抬升形成。读图完成7—8题。

地表形态的塑造知识点及试题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龙文教育 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1、内力作用 2、外力作用 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风化、侵蚀、搬运、堆积 (1)风化作用:在水、温度及生物 等的的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经常发生崩解或破碎,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岩石碎块或砂粒。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条件。 (2)侵蚀作用 流水侵蚀:使谷底、河床加宽加深,使坡面趋于破碎。 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等 冰川侵蚀:形成冰斗、角峰、U 形谷 海浪侵蚀:形成海蚀陡崖等 (3)搬运作用:为堆积地貌的发育输送大量物质 (4)堆积作用 在流水和风力搬运的途中,由于流速或风速的降低,导致物质逐渐沉积,在沉积过程中颗粒大、比重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物质后沉积,所以沿着水流方向我们先看到颗粒比较大的沙子,越往后沙粒越小。 流水堆积:形成冲击扇、三角洲、河漫滩平原 风力堆积:形成新月形沙丘 冰川堆积:形成冰碛地貌、冰蚀湖等 海浪堆积:形成沙滩 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岩石按成因分为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 (1)岩浆岩:是岩浆活动的产物。是在地球内部压力作用下,岩浆沿着岩石圈的薄弱地带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分为喷出岩和侵入岩,如花岗岩、玄武岩等

(2)沉积岩:是裸露地表的岩浆岩在风吹、雨打、日晒以及生物作用下,逐渐成为砾石、沙子和泥土。这些碎屑物质被风、流水等搬运后沉积下来,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如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等。沉积岩的特点:具有层理构造,含有化石。 (3)变质岩:各种已经生成的岩石,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如大理岩、板岩等 2、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如图…… 第二节山岳的形成 二、判断背斜和向斜 1、做快的情况下,岩层向上拱起的是背斜,岩层向下弯曲的是向斜。(不完整的要补完整) 2、最科学的依据是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 中心部分岩层老,两翼岩层新的是背斜;中心部分岩层新,两翼岩层老的是向斜。 3 1、褶皱山

2017届高考地理-地表形态的塑造-专题练习-答案

2017届高考地理专题练习 地表形态的塑造 模拟精选题 一、选择题 (2015~2016学年济南市高三质量调研考试)澳大利亚“魔鬼大理岩保护区”是世界著名的岩球地质公园,其实不是大理岩,而是花岗岩。图a为澳大利亚“魔鬼大理岩”石球景观图,图b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a中的岩石类型属于图b中( ) A.甲B.乙C.丙D.丁 2.形成该景观的地质作用是( ) A.①B.②C.③D.④ (2016·福建省漳州八校高三2月联考)阅读某地区地质图,回答3~4题。 3.图示地区经历过的主要地质过程依次是( ) A.固结成岩-岩浆侵入-褶皱运动-侵蚀搬运 B.地壳抬升-侵蚀搬运-岩浆侵入-褶皱运动 C.固结成岩-褶皱运动-岩浆侵入-侵蚀搬运 D.褶皱运动-岩浆侵入-侵蚀搬运-地壳抬升 4.图中显示抗风化侵蚀能力最强的地层是( ) A.①B.②C.③D.④ (2016·广东湛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我国太行山东侧发育有嶂石岩地貌。图1是某处嶂石岩景观的

素描图,呈现出自上而下呈三级阶梯状的陡崖,其形成过程如图2中的①~④所示(图例Ⅰ~Ⅳ分别代表不同岩层)。读图完成5~7题。 5.图例所示岩层中,岩性最松软的是( ) A.ⅠB.ⅡC.ⅢD.Ⅳ 6.该处三级陡崖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流水侵蚀B.风力侵蚀 C.地壳抬升D.冰川侵蚀 7.下列地貌的形成过程,与图2类似的是( ) A.华山陡崖 B.海蚀崖C.雅丹地貌 D.峡湾地貌 (2016·四川省邛崃高埂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上海是世界著名的六大“都市经济圈”之一,具有“东方明珠”的美誉。在这片肥沃的三角洲上,环境人口容量很大。读下图,回答8~9题。 8.陕西有“黄帝陵”,河南有“炎帝陵”;但具有“东方明珠”的上海周围却没有留下任何“炎黄足迹”,其原因是( ) A.适逢冰期,冻害严重B.间冰时期,洪灾频繁 C.秦、淮以南,缺少食物 D.江三角洲尚未形成 9.近年来,长江三角洲的增长速度已大大放慢,甚至停止……,其原因不正确的叙述是( ) A.南水北调,导致水流量减少,携带泥沙量也随之减少 B.全球变暖,海平面升高,海浪侵蚀,海岸线退缩 C.长江三峡水库截留了大部分来自上游的泥沙 D.长江流域退耕还林和水土保持工作成绩显著 (2016·陕西西安碑林区一模)下图为“某内陆湖及周边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测试题含答案

《地表形态的塑造》测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地貌成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A.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地表形态是流水侵蚀的结果 B.长江三峡是地壳上升、河流侵蚀下切形成的 C.内蒙古高原西部的大片戈壁和裸岩荒漠是风力作用的产物 D.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沙丘是典型的风蚀地貌 沉积地层剖面以及其中的断层、褶皱等各种地质现象,就像一本地质历史教科书,记录了地壳发展、演化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是我们了解地壳发展演化的窗口。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2.图中的各岩层中,其形成时间最晚的是 A.D层)页岩B.花岗岩 C.(N层)砂岩D.(0层)石灰岩 3.图示断层现象发生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风化侵蚀B.搬运沉积C.岩浆活动D.地壳运动 4.若石灰岩、页岩、砂岩分别是深海、浅海、河湖沉积的产物,则图中从E层到G层地壳升降的变化过程是 A.先降后升B.先升后降C.一直上升D.一直下降 5.读红海剖面示意图,图示区域的地壳() 1

A.以水平张裂作用为主 B.以水平挤压作用为主 C.以垂直上升运动为主 D.以垂直下降运动为主 新疆乌尔禾“魔鬼城”长、宽约在5公里以上,地面海拔350米左右,土丘呈西北-东南走向。下图为“乌尔禾魔鬼城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图示地貌景观的主要特点是() A.奇峰林立B.侧壁陡立 C.沟壑纵横D.地势平坦 7.该地地貌形成的主要作用是() A.冰川堆积B.流水堆积 C.风力侵蚀D.海浪侵蚀 图1为“某大陆西岸某时局部等压线分布图”,图2为“图1中①点附近的河流及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

8.下列关于图示信息判断正确的是() A.河流冬季以雨水补给为主B.a地此时吹西北风C.此时c地降水明显少于b地D.c地风力大于d地9.关于图中①地河流及地质剖面图的分析,正确的是()A.河流形成于丙岩层形成之前B.河流发育在向斜顶部C.岩浆活动发生在乙岩层形成后D.丁较戊形成早10.下图为地球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关于图中①②③④所示箭头代表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 ) A.①指化学沉积作用B.②指搬运作用 C.③指成岩作用D.④指岩浆侵入作用 3

地表形态塑造练习题

第四章错题重做巩固练习第四章单元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地质现象中,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①喜马拉雅山的形成②崇明岛的形成③江南丘陵的梯田④石灰岩受热变成大理岩⑤京杭运河的形成⑥三角洲的形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 ②⑥ 读右图,完成2~6题。 2.若该图表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甲为变质岩,说法正确的是( ) A.②为外力作用 B.③为重熔再生 C.丁处为岩浆 D.乙处为岩浆岩 3.若该图表示大气环流中的中纬环流,甲乙为近地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处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B.乙处气候干燥与上升气流有关 C.气流③为盛行西风带 D.丁处气压值最高 4.若该图表示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甲地为海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受人类活动影响最明显的环节是① B.环节②与气流下沉有关 C.环节③与地形起伏无关 D.甲地增温促进了环节④ 5. 若该图表示副热带大洋环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图为南半球 B.②在太平洋中是加利福尼亚寒流 C.③的成因是盛行西风的吹拂 D.图中容易形成渔场的是丁处 6. 若该图表示亚洲东部季风环流,时间为7月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③的成因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有关 B.③现在吹西南风 C.甲为陆地,乙为海洋 D.乙处为夏威夷高压 读地壳物质循环简图、地貌景观图,回答7-8题。 7.与甲图的形成机理一样的是下列哪种地貌( ) A.云南路南石林 B.黄土高原千沟万 壑 C.石笋、钟乳石 D.长江三峡 8.在地壳物质循环简图中,能反映丙图岩石和地貌形 成过程的是( ) A.③④B.①③ C.②④D.①② 读右图,回答9~10题。 9.图中所示山岭的形成是由于() A.背斜形成的山岭B.向斜形成的山岭 C.岩浆喷发形成的山岭D.断层形成的山岭 10.以下地形区中,不是由该图所示构造形成的是() A.庐山B.喜马拉雅山C.华山D.泰山 读右图某地等温线分布及地质剖面,回答11~13题。 11.该处的地形及地质构造是( ) A.背斜山岭B.向斜山谷C.背斜山谷D.向斜山岭 12.有时造成该处形成山地的内因是() A.槽部受挤压,岩石坚硬B.顶部受张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