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医学进展 血细胞分析校准指南
- 格式:ppt
- 大小:1.55 MB
- 文档页数:30
医学检验血液分析报告规范化指南解读医学检验血液分析报告规范化指南是为了提高血液分析报告的准确性和规范性,确保报告的可读性和易于理解。
本指南对血液分析报告中的各项指标进行了详细解读和说明,有助于患者了解自身健康状况以及诊断和治疗的需要。
首先,血液分析报告包含了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各项指标。
血红蛋白是血液中携带氧气的重要分子,它的测量可以了解贫血的程度。
红细胞计数和白细胞计数是衡量血液中红细胞和白细胞数量的指标,它们可以反映血细胞的健康和免疫功能的状况。
血小板计数是衡量血液凝结功能和出血倾向的指标。
其次,血液分析报告还包括了不同种类的血球比值,如红细胞比容、平均红细胞体积和红细胞分布宽度等。
红细胞比容用于评估血液的浓稠度,平均红细胞体积用于评估红细胞大小,红细胞分布宽度用于评估红细胞大小的变异性。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红细胞的生长和发育状况,从而评估贫血的类型和原因。
此外,血液分析报告中还包括了白细胞分类计数和白细胞比值等指标。
白细胞分类计数可以确定不同种类的白细胞数量,从而评估免疫系统的功能和对感染的抵抗能力。
白细胞比值包括中性粒细胞比值、淋巴细胞比值和嗜酸性粒细胞比值等,它们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炎症和感染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最后,血液分析报告中还包括了肝功能和肾功能相关的指标,如血清谷草转氨酶、血清谷丙转氨酶、尿素氮和血清肌酐等。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医生评估肝脏和肾脏的功能状态,从而判断是否存在肝肾功能损害。
总之,医学检验血液分析报告规范化指南的解读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血液分析报告,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有助于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决策。
同时,规范化的血液分析报告也有助于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比对和交流,提高血液分析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对于医生和患者来说,了解和应用这些规范化的指南,可以更好地利用血液分析报告的信息,提高诊断和治疗的效果。
血细胞分析仪的校准与质控梅敏,帅虎,李海珠,梁洁玲随着血细胞分析仪越来越多的选择,同一实验室可能存在不同品牌的血细胞分析仪,由于各厂家采用的技术及标准均有一定的差异,因此为保证实验内部不同品牌的血细胞分析仪具有统一性,建立一套完善的校准与室内质控系统是一个重要的手段。
1.材料与方法1.1 仪器和试剂①美国贝克曼库尔特LH75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及配套试剂;②美国雅培CD17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及配套试剂;③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的S—Cal校准品及定值质控品。
1.2 新鲜全血校准品取同血型的常规体检的健康人的混合新鲜全血14毫升(EDTA-K 抗凝),先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均散在分布,在贝克曼库尔特LH75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上检测无任何警示,且结果均在正常人的结果范围之内。
然后将其分装至三个无抗凝剂的试管中,其中第一管8毫升,其它两管各3毫升。
在2小时内检测完毕。
1.3 仪器准备1.3.1 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工程师对LH75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全面保养及校准,校准后各参数CV值及定值质控均在允许范围之内,实验在校准当天进行。
1.3.2 美国雅培公司工程师对CD17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全面保养,各参数CV值均在允许范围之内,实验在校准后第52天进行,进行前对仪器进行常规保养。
1.4 校准质控判定标准1.4.1 校准判断标准:根据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关于血液分析仪校准规范化的建议要求来判断(见表1),各项目参数均值与定值的差异全部等于或小于表中的第一列数值时,仪器不需进行调整,记录检测数据即可;若各参数均值与定值的差异大于表中的第二列数值时,不要对仪器进行调整,需请维修人员核查原因并进行处理;若各参数均值与定值的差异在表中第一列与第二列数值之间时,需对仪器进行调整。
1.4.2 失控判断标准:以1988年美国临床实验室改进修正案(CLIA’88)允许误差范围的1/4来确认两台细胞分析仪的精密度及偏差室内质控。
血细胞分析仪的校准和比对分析发表时间:2014-07-15T14:22:28.06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13期供稿作者:杨文惠[导读] 由于配套校准品价格高、有效期短,难于及时获取等特点,使得实验室内每台仪器都采用配套校准品校准溯源难以实现。
杨文惠(新疆库尔勒市第二人民医院 830002)【摘要】目的对本室三台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校准比对分析,以评价不同仪器及模式之间结果的一致性。
方法选择SX-1000i五分类血球仪为参比仪器使用配套校准品对其进行校准,再以定值新鲜全血代替校准品对其它两台血球仪进行校准。
比对各台仪器按常规自动及手动模式测定40份样本,结果取平均值,进行偏差分析。
结果日本光电MEK-6388K三分类血球仪(C仪器)的HGB结果平均差异百分率超出允许范围,其他结果均在允许范围内。
讨论本室通过配套校准品定期校准及参加室间质评及时发现参比仪器的系统误差,通过定值新鲜全血校准比对仪器,及时纠正比对仪器的系统误差,保证检验结果可比性及准确性,此方法简便易行又经济实用。
【关键词】血细胞自动分析仪校准比对【中图分类号】R6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3-0093-02血细胞自动分析仪已成为当今临床实验室全血细胞计数的主要检测手段,由于不同的血细胞分析仪生产厂商各自使用的测定原理和方法不尽相同,这就使得在同一实验室内同一标本在不同仪器上进行分析时,可能出现检测值的偏差,有时会给临床诊治带来一定的困难。
为避免测定值的偏差,我们对本室的三台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校准比对分析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1.1.1仪器日本希森美康SX-1000i五分类血球仪(A仪器)、日本光电MEK-8222五分类血球仪(B仪器)、日本光电MEK-6318K三分类血球仪(C仪器)。
1.1.2标本用BD公司EDTA-K2抗凝血常规管采集的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新鲜静脉抗凝全血。
检验科血细胞分析仪的管理与校准方法摘要:探究检验科学细胞分析仪的管理与校准的方法。
办法:2015年,检验科的人员针对采集的91份血液的标本实施检验,运用很常规的办法在血细胞分析仪器进行管理和维护,并且设置为相对照的组别。
2016年检验科的人员对收集的91份样本血液标本,对血细胞分析仪校准后依据管理的制度、流程开展进行检测工作,并且设置专门的观察小组,进行不同的比较,比较两个不同的小组在血液检测上面的精准率,对仪器的损坏进行评分,并且对检测人员的专业化技术的水平进行评分。
结果:对照组最后的血液检测的精确度是97.8%,仪器损坏的评分就是(2.15加减0.77)分,检测人员的专业技术的评分是(8.14加减1.23分),平均都要高于对照组的(P<0.05)。
最后的结果:检验科学细胞分析仪科学管理和标准,都有助于检验效率的提升和质量的保证。
关键词:检验科血细胞;管理;校准方法血细胞分析仪是检验科常用的一种分析仪,这种仪器普遍的应用提高了工作的质量和工作的效率,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很多检验人员他们的工作强度,但是同样的一个标本,在不同的血细胞分析仪上面的呈现出的检验结果是有不同的差别[1]。
如果血细胞分析仪在运用的过程当中,缺少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正确的校对方法,这样就会使得检测产生的结果有一定的偏差,就没有办法提供可靠的数据为临床医学做依据,从而进一步会影响病情的治疗和诊断,就容易产生患者跟医生两者之间的纠纷,所以进一步加强对检验科血细胞分析仪的正确和科学管理,需要保证正确的检验结果和可靠的结果,就必须采取正确的校准方式。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所运用的仪器是COULTERLH780血细胞分析仪,这个的型号规格是LH780它是由美国贝克曼库尔特生产的。
同时这个研究也使用了很多种试剂,校准物体等等都是由美国贝克曼库尔特配套生产。
医院在2015年收集了91份的血液标本作为对照组,医院在2016年,也收集了91份血液样本作为观察组。
血细胞分析的校准指南实践案例:慈溪市人民医院目录01执行校准背景02执行标准计划03执行标准过程04执行标准成效05执行标准总结01PART ONE执行校准背景执行校准背景——机构简介血细胞分析仪的校准是仪器生产公司或委托具有资质的公司校准。
执行本次校准是仪器生产公司指定的代理公司。
该公司是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诊断用品专业公司,融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拥有医疗诊断领域完整产业链。
执行校准背景——执行标准的基础条件p首次装机p每年一到两次定期校正p仪器经过重大调整(如,大修/移机)p室内/室间质控失控,发现系统偏差(排除质控品和仪器的故障)02PART TWO执行校准计划执行校准计划——执行校准的目标、策略与厂家沟通保证必须、足量的单一批号和多批号(用于批间评估重复性)的试剂、校准品、质控品。
保证有接受过培训、有资质的工程师操作内源计划具备完成评价工作的必须工作人员,包括涉及仪器操作、特殊标本采集、额外标本处理、细节记录、统计分析、评估报告撰写……03PART THREE执行标准过程执行校准过程——校准前保养检查全血吸引注射器,检查鞘液注射器,检查FCM注射器,必要时更换特氟龙密封圈执行校准过程——校准前保养执行校准过程——校准前验证•确认环境温度,环境湿度以及电源•确认试剂是否过期•本底计数,参照卫生部《临床血液学检验常规项目的分析质量要求 》行业标准,用稀释液作为样本在分析仪上连续检测3 次,3 次检测结果的最大值应在允许范围内。
•参照卫生部《临床血液学检验常规项目的 分析质量要求 》行业标准,连续测定正常新鲜血11次,取2~11次结果,将结果录入表格,计算CV ,CV 应符合仪器操作手册要求。
•参照卫生部《临床血液学检验常规项目的 分析质量要求 》行业标准,取高浓度血液样本,混合均匀后连续测定三次,测定值分别为H1、H2、H3;再取低浓度血液样本,连续测定3次,测定值分别为L1、L2、L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