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 格式:doc
- 大小:527.50 KB
- 文档页数:6
山东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一、选择题组近些年,我国沿海某省份人口变动存在一些新的特征,这些新变动对该省的经济发1.据上表数据分析,造成该省人口总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发展迅速B.人口政策调整C.人口不断外迁D.平均寿命延长2.近十年来人口变化特点对该省的主要影响是()A.就业压力减小B.消费能力减弱C.产业升级加快D.环境质量改善都安瑶族自治县(以下简称都安县)位于广西北部,县域石山面积占总面积89%,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7亩。
早在2003年,都安县在全广西率先实施扶贫生态移民试点,建立了依托城镇、工业园区的安置模式。
十余年来,该县采用分批次、分阶段的模式推行生态移民。
近年来,随着移民规模的扩大,当地在县城、中心镇建设移民新村,现已成功脱贫。
下图示意都安县城某大型移民新村的位置。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与一次性生态移民相比,分阶段推行生态移民的主要优势是()A.减轻人地矛盾B.取得规模效益C.降低投资压力D.密切移民交流4.与都安县其他地区相比,图中移民新村的选址明显有利于()A.降低土地成本B.集中安置移民C.方便居民外出D.共享基础设施河北省武安市铁和煤炭蕴藏量大,是著名的古代冶铁之乡。
2017年以来,当地不断压减钢铁产能,引导钢铁企业退城(城区)入园(工业园)。
完成下面小题。
5.2017年以来,当地不断压减钢铁产能的原因主要是()A.当地资源短缺B.交通运力不足C.企业占地较大D.产业结构升级6.武安市钢铁企业退城入园给城区带来的影响是()A.加剧交通拥挤B.降低消费水平C.缓解用地紧张D.增加就业机会加蓬位于非洲中部,跨越赤道,西濒大西洋,以山地、高原和平原为主,面积26.8万km2,人口223万人(2020年)。
城市多分布于河流沿岸及入海口地带。
自然资源丰富,主要有石油、锰矿、铀矿和森林等。
北京市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中测试高一地理(选考)(答案在最后)(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提示:试卷答案请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签字笔作答。
一、单选题每小题1.5分共40小题读“哥伦比亚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国人口主要分布在()A.中纬度地区B.地势低平地区C.山区和沿海D.河流下游沿岸2.该国人口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是()A.热量足,利于农业发展B.地形平坦便于城市建设C.海拔高或近海气温适宜D.近水源,保证城市供水【答案】1.C 2.C【解析】【1题详解】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哥伦比亚的主要城市及人口分布分布于海拔较高的山区和沿海地区,C正确;哥伦比亚整体位于低纬度地区,由于纬度较低,地势低平,地区气候湿热,不适合人口分布,排除AB;该地河流下游沿岸地区人口分布稀少,排除D。
故选C。
【2题详解】结合图中信息可知,该地地处低纬地区,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高温多雨,而在海拔较高的山区和沿海地区,气温适宜人口分布,C正确;该地热量充足但气候湿热,有利于农业发展,但不适合人口分布,排除A;该地区后湿热,地形平坦处湿热状况明显,不适合城市建设,排除B;水源并不是影响该地人口分布的主要原因,排除D。
故选C。
【点睛】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水资源和土壤、矿产资源;社会经济因素: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活动方式、交通运输以及政治、文化等。
读“中国三大区域人口密度影响因素排序(1978—2018年)”,完成下面小题。
3.我国人口分布的基本格局是()A.东南多西北少B.南部多北部少C.西部多东部少D.东北多西南少4.对我国三大区域人口密度影响均位列前三的因素是()①城镇化水平②工业化水平③交通便利度④对外开放程度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5.“交通便利度”是影响西部地区人口密度最重要因素,原因是()A.道路沿线自然条件更优越B.可以便利获取外部水资源C.修建道路会带来就业机会D.交通带动周边产业的发展【答案】3.A 4.B 5.D【解析】【3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人口分布格局为东南多,西北少,故A正确,BCD错误。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考试总分:100 分)一、选择题组(本题共计11小题,总分50分)1.(4分)自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以来,全国人口出生率不升反降。
未达预期。
2019年我国出生人口降至1465万,人口出生率为10.48‰,是2000年之后的最低值。
从国内统计数据看,各省份生育率与经济发展水平呈负相关。
据此完成1~2题。
1.2016年以来,我国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的原因主要是( )A.流动人口数量增多B.传统生育观念转变C.经济增长速度降低D.医疗福利保障落后2现阶段,解决人口出生率下降问题的有效举措有( )A.开放人口生育政策B.提升家庭生育意愿C.增强医疗福利保障D.优化城市产业结构2.(4分)读江苏省江阴市各种资源可承载规模上限示意图,完成3~4小题。
3.江阴市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最可能为( )A.600万人B.200万人C.700万人D.400万人4.影响江阴市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是( )A.水资源B.能源C.水环境D.大气环境3.(4分)“地球生态超载日”是指一年中到某一日期为止,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已超过地球在这一年可以产出的资源总量。
读“部分年份地球生态超载日变化表”,完成下面小题。
5. “地球生态超载日”的变化说明( )A.气候变暖,资源更新周期变短B.人口增加,资源消耗速度加快C.技术发展,资源利用种类增多D.经济下滑,资源供给数量不足6.应对“地球生态超载日”变化的主要措施是( )A.加大资源开采力度B.降低人口合理容量C.提高资源利用效率D.增加地球资源产出4.(6分)在干旱区,绿洲城镇化是人类与绿环境相互适应、相互改变的过程。
读绿洲城镇系统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图,完成下面小题。
7.绿洲城镇与珠三角城市城镇相比( )A.环境承载力大B.社会文化差异小C.经济基础薄弱D.交通通达度较高8.制约绿洲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交通B.风沙C.矿产D.水源9.下列措施中对推动绿洲城镇化作用最小的是( )A.荒漠化盐渍化治理B.水力设施的建设C.人工植被的培养D.光照资源的开发5.(6分)口袋公园也称袖珍公园,指规模很小的城市开放空间。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考试总分:100 分)一、选择题组(本题共计15小题,总分64分)1.(4分)登陆火星五周年之际,“好奇号”探测器确认火星上有适合生命存在的物质。
分析检测显示,取出的岩石粉末含有黏土、硫酸盐和其他对生命非常关键的矿物成分。
火星以二氧化碳为主的大气既稀薄又寒冷,下图示意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高分辨率照相机抓拍到的“公牛眼”状陨石坑。
据此回答下面1-2题。
1.火星虽然有适合生命存在的物质,但目前仍然没有发现生命存在,其原因最可能是()A.火星体积密度较小B.火星上没有液态水C.火星表面温度高D.火星距太阳更近2.相对于地球,火星更易遭陨石袭击,其原因是()A.火星公转速度快B.火星更靠近小行星带C.火星大气稀薄D.火星的质量小2.(6分)读我国近地面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下左图)和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分布图(下右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我国近地面年太阳辐射的说法正确的是()A.西北地区因纬度较高,太阳辐射较强B.江南丘陵因多山地形,太阳辐射较弱C.西藏因海拔较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较强D.四川盆地因海拔较低,太阳辐射较弱2.关于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分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与近地面太阳辐射分布规律一致B.由低纬向高纬均匀递减C.中纬度地区随纬度的变化最明显D.北极地区的太阳辐射总量是赤道地区的一半3.在太阳系中,地球是一颗普通行星,但又是一颗唯一适合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
下列与地球上有生物存在无关..的是()A.日地距离适中B.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C.地球自西向东自转D.地球上昼夜交替周期适中3.(4分)太阳能屋顶就是在房屋顶部装设太阳能发电装置,“屋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把富余的电能送入电网。
有关专家指出:上海没有油田和煤矿,但有两亿平方米的屋顶,不能辜负了屋顶上这片免费的阳光。
下图为家庭屋顶太阳能发电站示意图。
读下图完成下列6-7题。
6.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是()A.促使地球各地降水增多,洪灾多发B.扰动电离层,影响有线电短波通信C.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唯一能量来源D.为生物繁衍生长、水体运动提供能量7.上海能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的主要原因是()A.太阳能取之不尽,无污染B.上海经济发达,能源不足C.上海技术先进,土地充足D.太阳能稳定,不受天气影响4.(4分)下图是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依次代表地壳、上地幔、下地幔和地核。
徐州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本试卷共8页,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所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共23题,每题2分,共46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越南地处中南半岛,面积约33万平方千米。
2024年越南成为全球第15个人口破亿大国。
下图为越南2019年人口分布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影响越南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因素()A. 国际移民B. 海陆位置C. 地形条件D. 经济水平2. 越南人口可持续发展的合理措施()A. 鼓励生育,扩大人口红利B. 吸引外资,增加就业岗位C. 迁移人口,均衡人口分布D. 开垦雨林,提升人均耕地2022年11月,浙江省在杭州规模最大的公建民营养老院——阳光家园启动“多代同楼”项目试点。
该项目为院内老人招募年轻陪伴者,试图以跨代社交打破养老院及社区内老年人单一、局限的生活圈,一批不同职业的年轻人以远低于市场价的租金入住养老院,给老年人的生活增添了色彩,多部门的联动让养老模式逐渐多元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与传统养老模式相比,“多代同楼”养老模式更加关注()A. 医疗健康B. 专业照护C. 经济效益D. 精神文化4. 该项目为院内老人招募年轻陪伴者,主要考虑的因素是()①性格②时间③才艺④收入A. ①②④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净增人口数是人口自然增长数和人口迁移增长数之和。
选择题下图为“浙江宁波市某区域地形剖面和人口分布相对数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分析,影响①②③④四个区域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地形B.气候C.河流D.土壤【2】该区域人口分布最密集的区域最可能在()A.①B.②C.③D.④【答案】【1】A【2】D【解析】【1】读浙江宁波市某区域地形剖面和人口分布相对数变化曲线图可知,当地海拔高的地区,人口分布相对数较低,海拔低的地区,人口分布相对数较高,因此该图反映了地形是影响①、②、③、④四个区域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A符合题意。
图中信息不能反映气候、河流、土壤是影响当地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排除B、C、D。
故选A。
【2】读浙江宁波市某区域地形剖面和人口分布相对数变化曲线图可知,图中①区域人口分布相对数低于1,②区域人口分布相对数大致为1,③区域人口分布相对数变化大,大约平均为3,④区域人口分布相对数量大于4,该区域地势低平,临近河流,水源丰富,因此该区域人口分布最密集的区域最可能在④,D符合题意,排除A、B、C。
故选D。
选择题一个城市的总人口由常住户籍人口和常住外来人口组成,下图是上海市2005-2016年总人口、外来人口和外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变化图。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下列符合上海户籍人口数量的变化特点的是()A.2009-2010年出现迅速上升B.2009-2010年出现迅速下降C.2005-2016年持续高速增长D.2005-2016年保持相对平稳【2】在2005年-2016年期间,上海市( )A.外来人口超过户籍人口B.人口增长率不断下降C.人口老龄化有所缓解D.人口平均年龄不断增长【3】2014后常住外来人口首次出现了减少趋势,可能与下列哪个因素有关()A.上海市进行产业调整和产业升级B.国家加强了一线城市的房地产调控C.国家实施了更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D.上海市与其他城市之间差距缩小【答案】【1】D【2】C【3】A【解析】【1】总人口数量减去外来人口数量等于户籍人口数量。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考试总分:100 分)一、选择题组(本题共计10小题,总分50分)1.(6分)稻田画,又称稻田动漫(下图),是因种植彩色水稻而呈现的稻田美景。
近几年来‚稻田画在我国广东、福建、浙江、上海等地逐渐兴起,增加了农民的收益。
据此完成下面各题。
(1).与一般的水稻种植相比,稻田画生产()A.加大了劳动强度B.更利于规模化经营C.降低了生产成本D.更利于机械化生产(2).影响“稻田画”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A.劳动力B.市场C.地形D.科技(3).下列地区中,适宜发展“稻田画”产业的是()A.墨累一达令盆地B.德干高原C.西欧平原D.湄公河三角洲2.(6分)人口老龄化系数是指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
我国人口老龄化系数由1990年的5.80%上升到2020年的10.85%,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
同时,人口老龄化省际空间分异日趋明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老龄人口数量空间分布的特点是()A.西南多,东北少B.东南多,西北少C.山区多‚平原少D.内陆多,沿海少(2).1990年至2020年东北地区老龄化系数增长速度领跑全国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严寒 B.环境污染少 C.经济增长慢 D.死亡率低(3).与邻近的广东省相比,湖南省老龄化系数较高的主要原因是()A.人均寿命偏低B.自然灾害频繁C.人口迁出率高D.山地多平地少3.(4分)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曾被联合国选为“全球最宜居的城市”。
1947年哥本哈根规划者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手指形态规划”,“五根手指”从哥本哈根市中心的古广场分别向北面、西面和南面伸出。
而手指之间被由森林、农田和开放休闲空间组成的绿楔分隔,使得哥本哈根兼有城市和乡村的优点。
下图为“哥本哈根城市模式图”。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影响该城市规划中“手指”向主城区以外延伸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B.河流C.市场D.交通(2).哥本哈根的城市空间模式是()A.未来“田园城市”模式B.扇形模式C.多核心模式D.同心圆模式4.(6分)根据2021年春节前2月6~8日全国人口迁徙大数据统计‚日均人口流入量占比前三位的省份是广东省(14.24%)、四川省(8.13%)、河南省(7.52%)日均人口流出量占比前三位的省份是广东省(21.14%)、四川省(7.31%)、江苏省(6.56%)。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选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金沙江干热河谷蜿蜒于四川、西藏、云南三省(区),全长约为2300千米,森林覆盖率低,但是具有脐橙种植的独特小气候条件。
下图示意金沙江干热河谷某处景观。
据此完成各题。
1.金沙江干热河谷脐橙种植的独特小气候条件是A.纬度低,年均温高B.光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C.降水少,湿度较小D.山脉阻挡,寒潮影响小2.图示河谷中碎石遍布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炎热干燥,岩石物理风化严重B.河谷多大风天气,风力搬运作用强烈C.滑坡和泥石流多发,碎石堆积较多D.河流流速和流量减小,碎石大量沉积3.金沙江干热河谷对长江三峡水库存在着较大的危害,主要是因为该地区A.水土流失严重 B.碎石裸露面积广C.植被覆盖率低 D.河水蒸发量巨大在台湾学界,迁徙的紫斑蝶以及它们聚集越冬的山谷称之为“紫蝶幽谷”现象。
读下图,完成各题。
4.“紫蝶幽谷”均分布在A.南部沿海地区B.山脉南段两侧的低海拔地区C.高山峡谷地区D.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温暖区5.紫斑蝶选择山谷越冬,主要是该地A.降水丰富B.人烟稀少C.背风温暖D.花蜜充足6.紫斑蝶北返时间最可能在于A.1月下旬B.9月中旬C.5月下旬D.3月中旬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但是地理环境存在显著的差异,区域发展方向也不同。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7.导致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存在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海陆分布B.地形C.距冬季风源地的远近D.纬度位置和距冬季风源地的远近8.关于长江三角洲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A.耕地多为水田,适宜大规模机械化作业,集约化程度高B.温带季风气候,优越的水热条件,使其农作物能够一年两熟至三熟C.长江三角洲河湖水面广,水产业较发达D.长江三角洲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甜菜和棉花9.关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时期影响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开发早期,稠密的水系成为人们交通的便利条件;黏重的土壤则使人们开垦困难B. 农业大发展时期,优越的自然条件,使其成为我国粮食的主要产地C. 稠密的水网,使耕地分散破碎,不利于农业机械化、规模化的推广,但由于水稻单产很高,使其商品率高,仍是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D. 多水而黏重的土壤一直是限制农业发展的因素我国地域辽阔,区域差异明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0.下列关于我国不同地区自然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塔里木盆地黄土广布B.东北平原土壤肥沃C.云贵高原地形平坦D.长江三角洲土壤盐碱化严重11.下列关于我国不同地区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西南地区地质灾害严重B.东北地区酸雨危害严重C.华北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D.华南地区土壤盐碱化严重12.下列区域中有明确界线的是( )A. 文化区域B. 行政区域C. 气候区域D. 商业区和住宅区13.灰水足迹指以现在水环境水质标准为基础,消纳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所需要的淡水量,绿色足迹指产品(主要指农作物)生产过程中蒸腾的雨水资源量,对农作物而言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雨水被蒸腾的量、蓝水足迹指在产品过程中消耗的地表与地下水的问题。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考试总分:101 分)一、选择题组(本题共计12小题,总分39分)1.(3分)一、单选题下图是人口增长模式简略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值出现在图中的哪个阶段()A.①B.②C.③D.④2.水稻种植业的生产特点是()A.商品率高B.机械化水平高C.精耕细作D.专业化程度高2.(3分)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出,引发农业劳动人口老龄化。
随着近期户籍制度改革的加快推进,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和老人随青壮年劳动力举家迁入城市定居。
完成下面小题。
3.应对农业劳动人口老龄化的主要措施是()A.扩大粮食的进口规模B.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C.实施大规模休耕制度D.鼓励劳动力大量回流4.未成年人和老人迁入城市带来的主要影响是()①增加城市抚养负担②推动城市产业结构升级③降低城市平均工资水平④增加城市公共服务压力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3分)“候鸟老人”是随季节变化而迁移居住地的老人。
据统计,2016年海南省的“候鸟老人”已超45万人,主要来自东北三省、北京市和长三角地区。
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在海南省形成“候鸟老人”现象的首要因素是()A.经济因素B.养老设施C.气候条件D.婚姻家庭6.海南省的“候鸟老人”集中居住于海口、三亚两地,会促使当地()A.人口合理容量增加B.第三产业发展C.环境承载力提高D.资源消耗降低4.(4.5分)下图为我国某城市空间结构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10.①②③④表示城市各功能分区,②为()A.商业区B.工业区C.住宅区D.仓储区11.从地租水平看,甲乙丙丁四地地租高低排序正确的是()A.乙>甲>丙>丁B.丙>甲>乙>丁C.乙>甲>丁>丙D.丁>乙>甲>丙12.目前我国城市化特点是()A.速度快,水平较高B.速度快,水平较低C.速度慢,水平较高D.速度慢,水平较低5.(3分)读下表,完成下面小题。
13.表格中的四个地区,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A.甲B.乙C.丙D.丁14.具有甲地区城市化状况特征的国家多分布在()A.非洲B.欧洲C.北美洲D.大洋洲6.(3分)读世界城镇化进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中学业诊断地理试卷(考试时间:下午4:30-6:00)说明:本试卷为闭卷笔答,答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字母标号填入下表相应位置)下表为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9~2023年中国人口部分数据。
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年份死亡人口数量/万人出生人口数量/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
20199981465 3.320209981202 1.42021101410620.320221041956-0.620231110902-1.481. 2019~2023年,中国人口总量最多的年份是()A. 2019年B. 2020年C. 2021年D. 2023年2. 按照当前的人口增长状况,会最先影响到我国劳动力的()A. 职业构成B. 数量状况C. 收入状况D. 年龄构成3. 据表推测,未来10年我国人口将()A向城市集中 B. 死亡率下降 C. 向沿海集中 D. 平均年龄增大.“春运”是我国春节前后发生的大规模人口流动现象。
“反向春运”是近些年兴起的新趋势,指父母到子女的工作地过春节。
2024年春运期间,60岁以上人群出行量增加近30%,主要来自河北、四川、湖北、湖南等地。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春运”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A. 交通条件落后B. 经济发展不平衡C. 传统观念影响D. 自然环境差异大5. 与“春运”相比,“反向春运”可以()A. 缩短通行时间B. 增加旅客数量C. 减轻交通压力D. 降低出行成本6. “反向春运”会促进人口流入地()A. 消费市场繁荣B. 人口容量增大C. 产业结构调整D. 年龄结构优化据国家统计局资料,2023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15.4%,已经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
预计在2030年左右,该占比将超20%,届时我国将进入超级老龄化社会。
尤溪七中2013~2014学年(下)期中质量检测
高一地理试卷
(命题人、审核人:黄佑主陈夏清叶惠莲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所选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在答题卡中。
每题2分,共60分)
1.以下人口空间移动现象,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A.某人去美国旅游
B.某人去美国讲学
C.某人乔迁新居
D.某人去美国留学
2.下列不属于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新特点的是()
A.人口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B.定居人口减少
C.人口由旧大陆流向新大陆 D.短期流动人口增多
读“甲、乙两地人口的抽样调查表”(每10000人中各年龄段人数及死亡率统计)。
完成3~5题。
年龄0~14 岁15~59岁60岁以上总计
人口数2000 6500 1500 10000 甲
死亡率(%) 0.6 0.6 2.5
人口数3500 6000 500 10000 乙
死亡率(%) 0.8 0.7 2.2 0.81
3.甲组人口死亡率总计是()
A.0.775%
B.0.675%
C.0.885%
D.0.95%
4.下列说法与表格内容相符的是()
A.甲组人口表示发展中国家,乙组人口表示发达国家
B.各年龄段死亡率甲小于乙,因此死亡总人数也是甲小于乙
C.发展中国家的死亡率高于发达国家
D.甲组人口死亡率偏高一些,主要原因是甲组老年人口比例高
5.近年来,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主要原因是()
A.经济迅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提高
B.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和生活水平提高
C.平均寿命延长和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
D.环境质量改善和人口素质提高
三峡工程师和举世瞩目的一项工程,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多方面的作用,但是工程建设也产生了大量的移民,如何安置库区移民成为工程建设的重中之重。
三峡地区长期以来土地过度开垦,人地矛盾尖锐,围绕谋求合理的人口容量,为了妥善安置好库区百万移民,政府采用了原库区居民就地靠后与外迁相结合的方案。
据此回答6~7题。
6.三峡移民安置遇到的最大问题是()
A.环境容量不足
B.安置的资金严重不足
C.乡土观念强,不愿搬迁
D.人口文化素质低,影响搬迁工作
7.三峡移民环境容量的核心问题是()
A.生活水平提高问题
B.就业问题
C.耕地问题
D.住房问题
8.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
A.城市人口数量的多少 B.城市数目的多少
C.城市占地面积的大小 D.城市人口比重的大小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多
B.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少
C.城市等级越低,服务范围越大
D.城市等级越高,服务范围越小
10.石家庄、株洲等城市的兴起,主要反映了()
A.自然资源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B.交通条件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C.政治因素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D.气候条件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2011年5月受政府调控的影响,各地房价出现下跌的迹象,读我国某城市住宅小区平均房价等值线分布示意图,(单位:元/平方米),完成11~12题。
11.下列关于城市住宅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住宅区是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B.高级住宅区一般分布在地价较高的市中心附近
C.文化程度是住宅区分化的最常见原因
D.住宅区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12.图中P处房价明显偏高,其原因不可能
...是( )
A.邻近风景区,环境优美B.附近公路干线交会,交通便捷
C.接近高等院校,文化氛围浓郁D.地势平坦,工厂林立
13.北京围绕故宫一带的市中心不是中心商务区,而是行政区,其原因是()A.主要受历史因素和城市性质的影响 B.该地段的交通通达度差
C.该地段地价太高 D.该地段的地形不适宜作为商业区读“伦敦的城市规划和布局”示意图,回答14~15题:
14.伦敦城市地域结构模式属于()
A.同心圆模式 B.扇形模式
C.多核心模式 D.块状模式
15.伦敦曾经出现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为改善城
市环境,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分散和减少大城市职能
B.选择新址,建新首都
C.把政治职能为主的首都和经济完全分离
D.在城市周围建设新城和卫星城
某城市是环形放射状道路,读下图回答16、17题
16.图中能正确表示城市从市中心到外缘地租水平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A.a曲线 B.b曲线 C.c曲线 D.d曲线
17.在地租最高峰和次高峰一般形成的功能区是()
A.住宅区 B.工业区 C.商业区 D.文化区
18.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是()A.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B.农作物品种的选择
C.农作物生产所选择的地理位置D.农业与地理环境的相互联系
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王绍华在2006年9月13日的介绍会上表示,研究采用杂交水稻的新品种,首创了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的原理,利用当地气候条件严格设计栽培技术,把前年创造的亩产1196公斤提高到现在的1287公斤。
据此回答19题。
19.读上面的三角坐标图,如果a、b、c分别表示农业生产社会经济投入中的劳动力投入、生产资料投入、科技投入,下列各点中最能代表亚洲水稻种植业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0.下列关于乳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乳畜业的产品主要是各种肉类和禽蛋
B.乳畜业的农场既种植牧草,也种植饲料,故不轮转放牧
C.乳畜业是密集农业,日常挤奶工作无法使用机械
D.市场和饲料供应是影响乳畜业生产的两大重要因素
某农业类型投入劳动力数量少但商品率较高,其种植业与畜牧业所占比重如下图,完成21~22题。
21.该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为()
A.季风水田农业
B. 大牧场放牧业
C. 混合农业
D.商品谷物农业22.提高该地区土地载畜量的合理措施是()
A.提高机械化水平
B.充分利用水资源
C.建设高质量的人工草场
D.合理开垦当地土地
23.下面四幅图中,在发展农业生产时分别改造的区位因素是 ( )
A.温度、地形、水源、土壤 B.光照、土壤、地形、水源
C.湿度、土壤、地形、水源 D.通风、地形、水源、土壤
24..商品谷物农业的基本特征,正确的是()
A. 人多地少,商品率低
B.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C. 自然条件差,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D.交通不便,技术落后
25.决定下列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
①古巴的甘蔗②宁夏平原水稻种植③新疆吐鲁番瓜果生产④上海郊区乳牛业
A.①热量②水源③光照④市场
B.①水源②地形③热量④市场
C.①地形②政策③土壤④科技
D.①土壤②热量③地形④政策
26.北京中关村“电子一条街”的兴起,其主要区位条件是附近有()
A.大量的廉价劳动力
B.大型发电厂,电力稳定
C.颐和园和圆明园,环境优美
D.许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
27.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内地建立了一批大型工业基地,主要是考虑()
A.内地原料丰富
B.交通便利
C.广阔的消费市场
D.国防的需要
28.下图是工业区位选择模式图,其中线段长短表示影响程度大小。
下列情况与甲、乙、丙、丁四图相符的是
A .甘蔗制糖、制鞋、微电子、啤酒
B .甘蔗制糖、微电子、制鞋、啤酒
C .甘蔗制糖、制鞋、啤酒、微电子
D .甘蔗制糖、啤酒、微电子、制鞋
下图表示某种工业区位选择发展变化的不同阶段,读图完成29~30题。
29.区位选择与图中所示发展阶段的变化相符合的工业部门是 A .钢铁工业 B .化学工业 C .纺织工业 D .电子工业
30.图中反映出的这种工业区位选择变化的原因是
A .原料地的吸引力逐渐减弱
B .燃料地的吸引力越来越强
C .市场的吸引力逐渐增强
D .交通运输的影响一直很弱
图
2-4-3
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