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工程软土路基处理方法及施工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3
软土路基处理技术及施工要求软土路基是指土壤的物理性质较差,强度较低的土壤。
软土路基处理技术是为了提高软土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以保证道路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软土路基处理技术及施工要求。
一、软土路基处理技术1.软土路基处理方法:(1)加固处理:包括加固填土、加固处理和加固加筋等方法,可以增加软土路基的承载能力和抗沉降能力。
(2)排水处理:通过铺设排水管、设置消能塘等方式,有效排除软土路基内部的水分,提高软土的抗液化和抗液化能力。
(3)固结处理:通过固结剂的注入,使软土发生固结反应,提高软土的稳定性和强度。
(4)加筋处理:可以采用钢筋网、钢丝绳、土工格室等加筋材料,增加软土路基的抗拉强度和抗剪强度。
2.软土路基处理技术选择原则:(1)根据软土的性质和工程要求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
(2)充分考虑经济性和可行性,选择成本较低、施工方便、效果较好的处理技术。
(3)合理利用现有资源,优先选择可再生资源,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二、软土路基处理施工要求1.处理前的准备工作:(1)进行软土的工程地质勘察,了解软土的性质、分布、厚度等信息。
(2)确定软土路基处理方案和技术选择,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和施工图纸。
(3)准备好所需的施工材料和施工设备,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2.施工过程中的要求:(1)软土路基处理施工应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方案进行,保证施工质量和进度。
(2)在进行软土路基处理时,应注意对软土路基的不同部位采取适当的处理方法。
(3)在施工中要做好现场管理和施工记录,及时解决施工中的问题和难题。
(4)软土路基处理后,要进行必要的检测和试验,确保软土路基的质量和性能达到设计要求。
三、软土路基处理技术的应用案例1.加固填土法:通过加固填土的方式,提高软土路基的承载能力和抗沉降能力。
例如,可以在软土路基上铺设一层加固填土,采用压实、碾压等施工方法,提高软土的密实度和承载能力。
2.排水处理法:通过排水处理提高软土路基的抗液化和抗液化能力。
软土路基处理方法6个软土路基是指地基不稳定、容易变形的土壤,一般无法承受大型运输车辆的荷载。
因此,在软土路基处理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方法来增加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下面我将介绍6个软土路基处理方法,包括在设计阶段的技术选择和在施工阶段的处理方法。
1. 硬化加固硬化加固是指利用化学物质或物理手段提高软土的固结性能,以增加软土路基承载能力。
常见的硬化加固方法包括石灰土法、水泥土法和混凝土法。
其中,石灰土法适用于pH值较低的软土,通过加入适量的石灰或石灰石来提高其pH值,从而促进土壤颗粒间的结合;水泥土法则通过加入适量的水泥来形成水泥土石面,增加土壤的强度和稳定性;混凝土法则是用较高强度的混凝土作为软土路基的覆土,以提高整体的承载能力。
2. 基础加固基础加固是指采取探桩、地基处理等方法加固软土路基的地基层。
常用的基础加固方法包括钻孔灌注桩、静压法灌注桩和挤密法。
其中,钻孔灌注桩是在软土路基中钻孔并注入混凝土,通过填充桩塞和土体之间的空隙来增加土体的密实度和稳定性;静压法灌注桩是将混凝土通过高压注入软土路基中,使土壤颗粒流动并形成固结体,提高软土路基的承载能力;挤密法是利用重锤或振动器等设备在软土路基上进行振动或压实,使得土体得到压实并增加密实度。
3. 地基改良地基改良是指通过改变软土的物理、化学和力学性质来增强其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常用的地基改良方法包括动力加固、深碾压加固和预应力锚索。
动力加固是通过振动设备在软土路基上施加振动力,使土体颗粒重新排列并提高土体垂直压实度;深碾压加固则是使用碾压机在软土路基上进行碾压,通过碾压机的重量和振动来加固软土;预应力锚索则是在软土路基中钻孔并注入预应力锚索,通过预应力锚索的拉力,并将软土与周围土体连为一体,提高整体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4. 市政排水由于软土路基的含水量较高,容易导致软土的液化和沉降,因此市政排水是软土路基处理方法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市政排水的主要目的是降低软土路基的含水量,通过排水设施的设置和设计,将地下水从软土路基中排出。
浅谈铁路软弱路基处理摘要:本文通过分析软土的物理力学性质,以此为依据阐述了的铁路软弱路基的处理方法,旨在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铁路工程软弱路基处理措施1引言凡属内陆湖塘盆地、江海河沿岸、多雨地区的山间洼地和坡谷地区,在近代水下沉积的软弱饱和粘性土,我们称之为软土。
软土地基的强度和变形问题是路基工程中十分注意的问题,过大的沉降及不均匀沉降都会造成工程事故,所以在路基填土之前,一定要采取技术措施将软土问题解决。
2软土的物流力学性质因受工地试验室条件的限制,施工现场只能够对软弱路基含水量以及液、塑限等指标进行测定,至于其它指标很难进行定量的评价。
所以我们期望能通过对软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的了解,从中寻找经济适用的处理方案。
2.1 天然含水量高、孔隙比大软土的天然含水量都比较高,大约在17%~33%之间,孔隙比超过1,所以地基变形情况比较严重。
2.2 低透水性软土中间存在着一定的带状砂层,其中的水分在水平方向上渗透的比较多,不利于地基排水固结,软土进行加载之后下沉的速度加快,时间变长。
2.3 高压缩性软土的孔隙比较大,所以在压缩的时候就比较容易,在铁路路基进行加载的时候就会有较大程度的下沉。
2.4 触变性软土具有一定的絮凝结构,它属于结构性的沉积物,在接触到这一沉积物时就会出现变化。
2.5 流变性软土所具有的流变性包括有蠕变、流动、应力松弛以及长期强度等方面的特性。
所以,通常在剪应力作用的情况下,软土都会发生缓慢的剪切变形并且将延续很长的时间。
3软弱路基处理方法3.1 浅层处理浅层处理方法主要有表层压实法、重锤夯实法、垫层处理、桩式处理和加筋处理等。
1.表层压实法和重锤夯实法:通过机械碾压、机械振动或重锤夯击能量等对浅层的松散粉质土、一般粘性土等压实或夯实,从而使表层形成一层较均匀的、具有一定强度的“硬壳层”。
2.垫层处理:以素土、灰土、砂或砂石、碎石、煤渣等作为材料在原地基上加覆垫层或清除部分软弱土层再加覆垫层。
铁路工程软土路基处理方法及施工技术【摘要】伴随着铁路建设进程的加快,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各种质量问题也逐渐涌现出来,比如地基失稳,路面裂缝,地基坍塌等,尤其是在软土地基上修建的铁路路基,这些现象更为常见,这样不仅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也使得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乃至进步。
笔者将结合多年的工程施工经验,对铁路路基工程软土地基处理的施工技术做出分析。
【关键词】铁路工程,软土路基,施工技术,分析探讨中图分类号:x73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一、前言在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过程中,地基处理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路基的质量,同时将来路基的自重、道砟、枕木、钢轨和列车的全部负荷都将由地基来承载。
因此施工过程中一定要进行有效处理才能确保铁路路基工程的质量。
生活中常常因为地基原因出现铁路运营安全问题的是软地基,一旦软地基没有采取恰当的措施进行科学、合理的处理,就会出现很多质量和安全问题,因而,加强对软地基的施工技术探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铁路工程软土地基施工原理分析土体是由不同尺寸和不同成份的土粒组成的多相分散体系。
就构成强度而言,土体属于分散介质,土体的强度由土粒之间的连接强度所决定。
从构成土体的整体强度来讲,起决定作用的是土粒之间的粘聚力和土粒之间的内摩阻力。
通常情况下,土中矿物都具有不同程度的亲水性,水的浸入使土体与水发生强烈的相互作用,致使土粒周围的结合水膜加厚,特别是扩散层松弛结构水的增多而引起土体的膨胀。
水的存在又起到润滑作用,降低了土粒之间的内摩阻力。
大量水浸入土体使土体离散,形成湿坍和水化现象,降低了土体的稳定性。
影响土体稳定性的因素较多,主要有分散度、土的成分、土中天然胶质的性质以及土体的密实性。
土体的密实度越大,则孔隙率越小,水不易浸入土体,因而水稳定性较好。
从土体的特性可知,含水量和密实度对于土体的强度、稳定性影响较大,也是加固处理的关键。
加固土的方法有多种,按其技术措施可分为:机械方法、物理方法、外加剂法、热处理、电化学方法等。
简析道路工程不良土质路基处理方法道路工程不良土质路基处理是指在路基工程中,遇到土质条件不良的情况下,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使路基达到设计或者使用要求的一种技术手段。
不良土质主要包括软土、膨胀土、沉积土等。
一、软土处理方法1.优化填筑方法:选择适宜的填筑方式,采用块状填筑、桩基加固、土石混填等方式增加填筑体的稳定性。
2.预压加固:利用预压加固的方法,通过预加载,使软土内部排水,提高地基强度,减少沉降量。
3.网格加筋:在软土路基表层布置网格材料,通过增加路基的抗剪强度,提高路基的承载力,防止路基下沉。
4.增加排水措施:在软土路基中设置合理的排水系统,以排除土体内部的水分,提高土体抗剪强度。
二、膨胀土处理方法1.挖除更换:将膨胀土挖除,换填优质土或者改良土进行填补,以减少土体的膨胀性。
2.建筑物处理:对于膨胀土地区的建筑物,可以采取浇筑混凝土地基、加设地基隔离层等方式,避免土体的膨胀对建筑物产生破坏。
3.化学改良:利用化学药剂等对膨胀土进行处理,改变土体的物理性质,降低土体的膨胀性。
三、沉积土处理方法1.平整夯实:对于较软的沉积土,可以进行平整夯实处理,提高土体的密实度和均匀度,增加土体的承载力。
2.切坡加固:对于沉积土较厚、坡度较大的路段,可以进行切坡加筋处理,增加路堤的稳定性,防止边坡滑动和崩塌事故的发生。
3.沉积土固化:采用固化剂进行沉积土固化处理,通过增加土体的黏聚力和摩擦力,提高土体的强度和稳定性。
总结起来,道路工程不良土质路基处理方法根据不同的土质情况有所不同,常见的处理方法包括优化填筑方法、预压加固、网格加筋、增加排水措施、挖除更换、建筑物处理、化学改良、平整夯实、切坡加固和沉积土固化等。
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改良不良土质路基,提高路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确保道路工程的使用安全。
铁路路基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方法摘要:主要介绍铁路路基施工中常常遇到的软土地基时的处理方法及软土的性质和特点关键词:铁路路基、软土地基、处理方法abstract: focuses on construction of railway roadbed often encountered during soft soil ground processing method and the natur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oft soil key words: railway roadbed and soft soil foundation and treatment methods keywords: railway embankment, soft ground, approach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铁路交通运输量不断扩大,国家和地方铁路工程建设投资不断增加,铁路工程建设速度也不断地加快。
我国铁路已慢慢地遍布全国各地。
在铁路工程勘测设计和施工中不免要遇到各种不良地质情况。
如果在施工时没有得到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必然给今后的铁路运输留下隐患,甚至酿成重大交通事故,危及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因此,必须把这些隐患消除在施工过程中。
铁路路基下的软土地基就是其中的常见不良地质状况之一。
下面对软土路基特点及处理方法分别介绍如下:一、软土地基的性质、特点:(一)软土概念:软土是指以近代水下沉积的淤泥或饱和的软粘土为主的地层,比泥沼形成的年代老。
(二)软土分布:软土多数分布在宽阔的平原或丘陵边缘较平坦的谷地。
(三)软土分类:一般将软土划分为海洋沿岸沉积、内陆湖盆地沉积和河滩沉积三大类。
(四)物理力学性质:天然含水量接近或大于液限,孔隙比一般大于1,不排水剪切的粘聚力2.0m,后期路堤沉降较大,需经常抬道补碴,给道路养护遗留较大困难,此法为常用处理软土的方法。
护道有单级护道与多级护道之分,以单级护道最为普及。
高速铁路软土路基地基处理3.1 软土地基的工程特性软土地基一般是指抗剪强度较低,天然含水率高,天然孔隙比较大,压缩性高,渗透性较小的淤泥及淤泥质土、饱和软黏土、冲填土、杂填土、松散沙土及其他高压缩土层工程的地基。
软土地基的工程特性如下。
1.含水率较高,空隙比较大软土含水率为35%~80%,孔隙比一般为1.0~2.0。
软土的这一特性反映了土中矿物成分与介质相互作用的性质。
在软土中黏土粒组和粉土粒组的含量相对较高,会加剧土粒与水的作用,使含水率较高;土颗粒粒组较小,易形成具有较大孔隙的各种絮状结构,高含水率、大孔隙比是软土的基本物理特征,直接影响到土的压缩性和抗剪强度,含水率越大,土的抗剪强度越小,压缩性越大。
因此,降低含水率和缩小孔隙比是软土地基处理的重要内容。
2.抗剪强度低我国软土的天然不排水抗剪强度一般为C u =5~25kPa ,且正常固结软弱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往往随距地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一般每米深度增长率为1~2kPa/m 。
在外荷载作用下,软土的渗透固结,会使其强度显著增长。
因此,加速软土层渗透固结的速率,是改善软土强度特征的一项有效途径。
软土抗剪强度试验值与试验方法、排水条件等密切相关,如采用固结不排水抗剪,黏聚力c 值将有所增大。
因此试验方法、条件应密切联系工程实际及地基的具体条件等,除室内试验之外,还可补充现场原位测试方法,以得到较正确的结果。
3.压缩性高淤泥的压缩系数a 0.1-0.2一般为0.5~2.5MPa-1,最大可达2.95MPa-1,属高压缩性土;淤泥质土的压缩系数a 0.1-0.2一般为0.4~1.0MPa-1,最大可达1.6MPa-1,也属高压缩性土。
压缩系数随着土的液限和天然含水量的增大而增高。
软土的高压缩性是引起地基下沉变形的主要原因,软土的压缩系数具有随着土层埋深的增加而减小的特点。
4.渗透性很小淤泥及淤泥质土的渗透系数一般为2×10-7~3×10-8cm/s 。
铁路工程软土路基施工技术摘要: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运输需求日益增加,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铁路建设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软土路基是铁路施工过程中的主要难点之一,不仅增加了施工难度和成本,而且影响铁路路基的稳定性。
因此,相关人员必须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软土路基施工质量控制。
文章阐述了铁路工程软土路基施工技术的重要性,分析了铁路工程软土路基施工技术的具体应用,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技术;铁路;施工;工程;路基;软土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铁路建设也在不断发展。
近年来,我国铁路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这不仅有效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的问题,还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建设,加快了我国工业化进程。
在铁路工程施工中,软土路基是一项常见的施工技术,具有一定的难度,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路基沉降、路面裂缝等问题,对铁路工程的正常运营产生了一定影响。
因此,相关人员必须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软土路基的分析和研究。
在实际施工中,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科学选择施工技术,并加强对技术应用过程的管理和控制,从而提高铁路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
一、软土路基对铁路工程的影响铁路工程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软土路基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铁路工程的质量,因此必须加强软土路基施工技术管理,提高软土路基施工质量。
首先,软土路基是由软弱土层、淤泥、淤泥质土以及其他高压缩性土体组成的,具有较大的强度和压缩性。
其次,在铁路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对软土进行处理,如铺设砂垫层、水泥搅拌桩、高压旋喷桩等处理措施,以提高软土路基承载力。
最后,在铁路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对路基进行填筑,若软土路基填筑不稳定或路基承载力不足时会引起路基下沉等问题,从而影响铁路工程的质量。
二、常见的软土路基处理技术1.强夯法强夯法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地基处理方法,可用于饱和软粘土、淤泥质土、杂填土和素填土等地基处理,能有效消除或降低其不均匀沉降及提高地基强度。
铁路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铁路工程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对于保障铁路安全运营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是指通过对软土地基进行改良处理,使得其承载力和稳定性得到提升,从而满足铁路工程对地基承载能力和稳定性的要求。
本文将对铁路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进行深入探讨,旨在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软土地基的特点与问题软土地基是指土壤中含有较高含水量,容易发生沉降和变形的地基基础。
在铁路工程中,软土地基的特点主要表现为承载力低、变形大、稳定性差等问题。
软土地基对铁路的影响主要包括路基沉降、路基变形、路基不稳定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铁路的安全、舒适性和经济性,因此软土地基的处理成为铁路工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及其应用1. 压实加固技术压实加固技术是指通过利用机械设备对软土地基进行压实处理,提高土壤的密实度和承载力。
这一技术主要包括振动加固、碾压加固、深层动力加固等方法。
在铁路工程中,振动加固和碾压加固是常用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通过振动锤和碾压机的作用,能够有效提高软土地基的密实度和承载力,增加地基的稳定性,在铁路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2. 土体填充加固技术3. 精细化处理技术三、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优势与发展趋势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在铁路工程中具有显著的优势和潜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
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能够有效改善软土地基的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能,提高其承载力和稳定性,满足铁路工程对地基的要求,保障铁路的安全运营。
2. 降低工程成本和工期。
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能够减少铁路工程的填筑量和工程量,提高施工效率,降低工程成本和工期,为铁路工程的建设和维护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3. 促进铁路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能够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破坏,提高工程的可持续性,促进铁路工程的可持续发展,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求。
铁路工程软土路基处理方法及施工技术
摘要:在铁路施工建设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不良路基,软土路基最为常见。
由于软土路基是强度低、压缩性高的软弱土层,所以软土路基的处理对工程建设尤为重要。
文中就介绍了软土路基的一般处理方法和监测手段,就软土路基处理方法和同行一起交流探讨。
关键词:软土路基沉降处理
0引言
所谓软土,从广义上说,就是强度低、压缩性高的软弱土层。
软土在我国分布广泛。
在软土地基上修筑路基,若不加处理,往往会发生路基失稳或过量沉陷,导致路基病害的产生,继而影响路基的稳定和道路正常运行。
1概述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对铁路的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实践表明,在铁路的修筑过程中,对路基沉降的要求很高。
因此,软土路基的处理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在软土地基上修筑铁路,特别是修筑高路堤时,如果对软基不加以处治或处理不当,在上部结构的自重及外荷载作用下,产生过大的沉降和不均匀沉降变形时,会影响结构物的正常使用。
特别是超过结构物所能容许的不均匀沉降时,结构可能开裂破坏,路基的渗漏量超过容许值时,会发生水量损失,导致事故发生。
因此,在软弱路基设计和施工处理过程中,必须通过详细的研究,掌握软土的性质和土层特征,特别是软土的强度和变形动态变化规律,选取恰当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才能保证软弱路基在施工期间的稳定,并控制铁路的工后沉降。
2软土路基处理常用方法
2.1高压喷射注浆技术
高压喷射注浆技术是20世纪70年代从日本引进的一种加固松软土体的应用技术,是在化学注浆技术结合高压射流切割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实质是采用钻机先钻进至预定深度后,由钻杆一端安装的特别喷嘴把水泥浆液高压喷出,以喷射流切割搅动土体,同时钻杆边旋转边提升,使土粒与水泥浆混合凝固.从而造成一个均匀的圆柱状水泥土固结体,以达到加固地基和止水防渗的目的。
高压喷射注浆技术主要应用在N值(土壤标准贯入值)为0-30的淤泥、粘性土、砂土、砂砾及含部分卵石层的地基中,也可用于铁路、公路和建筑物基础加固防止下沉、坝基防渗帷幕以及施工中的临时支护等。
2.2冻结法
冻结法通过采用液态氮或二氧化碳膨胀,或采用普通的机械制冷设备与一个封闭式液压系统相连接,而使冷却液在内流动,从而使软而湿的土进行冻结,以提高土的强度和降低土的压缩性。
该法适用于各类土,特别是软土地质条件,开挖深度大于7-8m地基中。
压密注浆碎石桩处理方法这是一种适合现场实际工程地质概况并经过计算分析和试验证明可行而采用的一种全新的软土路基处理方法。
2.3压密注浆碎石桩技术
通过在被加固场地的桩位成孔、投碎石,然后通过桩中的碎石桩体进行低压注浆,等水泥浆液初凝后,通过预埋的注浆管向碎石桩体及桩周土体进行中高压注浆,使桩体及桩周土体进一步密实,由此形成以注浆碎石桩、改性的桩周土体及桩间土构成的复合地基。
这样的地基不仅可满足铁路安全的要求,也不会对原路堤造成任何形式的破坏。
2.4堆载预压法
这种方法比较经济、易操作,对软土路基的加固效果稳定有效,但在施工工期方面存在明显不足,需要的工期较长,虽然作了一些改进,如采用薄层轮加法,但成效不显著,填筑路堤仍需很长时间。
2.5复合地基处理方法
这种方法主要有粉喷桩、旋喷桩和碎石桩等,软基处理单价较高,特别是对软土层厚的高填土路堤,如采用粉喷桩设计,对软土层厚度大于10.0m,填土设计标高8.0m以上的路堤,粉喷桩间距取1.0m,喷粉量50kg/m,其每平方米的单价是压密注浆方法的2-3倍;若采用旋喷桩处理单价更高,大约是压密注浆处理的3-4倍。
另一方面成桩的质量难以控制,如粉喷桩,理论上讲成桩有效长度可达25m以上,但大量的工程实例反映,粉喷桩桩长过大,其质量难以保证;在成桩过程还存在喷粉量不足、搅拌不均匀、胶接不好等先天质量问题。
在施工条件良好的情况下,复合地基处理方法有自己的优势,如在结构物反开挖过程中,它可以起到支护作用;在桥头附近路基处理中,它可以提高桥背土体填筑速度、减小工后沉降等。
3 CFG桩地基处理
3.1适用范围广
CFG桩复合地基适用于条形基础、独立基础,也适用于筏形基础、箱形基础。
就土而言,适用于处理粘性土、粉土、砂土、淤泥质土地基。
从挤密效果看,既可用于挤密效果好的土,也可用于挤密效果差的土。
CFG桩适用于多层建筑、高层建筑的地基处理,目前己经被广泛用于高层建筑。
3.2承载力强
CFG桩桩长可以从几米到20多米均可,并且可以全桩长发挥桩的侧阻力,桩承担的荷载占总荷载的百分比可在40%-75%之间变化,使得复合地基承载力的提高幅度大并且具有很大的可调性。
当天然地基承载力较高时,若上部荷载不大,可将桩长设计得短一点。
有时根据承载力要求和具体土层情况,可采用长短桩间隔设置,发挥不同土层的端承力。
3.3桩体排水
当CFG桩在饱和的粉土和砂土中施工时,由于成桩的振动作用,会使砂土液化,土体内产生超静孔隙水压力,刚刚施工完的CFG桩将是一个很好的排水通道,孔隙水沿着桩体向上排出,直到CFG桩桩体硬化为止。
此现象不仅不会影响桩体强度,反而对减小因孔压消散太慢引起地面的隆起和增加桩间土的密实度大为有利。
3.4沉降变形
CFG桩复合地基复合变形模量大,建筑物沉降量小是其重要特点之一。
对于上部和中间有软弱土层的地基,采用CFG桩进行地基处理,桩端持力于下面较好的土层,可以获得变形模量较高的复合地基,从而有效地控制建筑物的沉降。
根据大量工程实践得知,采用CFG桩进行有效的地基处理后,建筑物的沉降一般可控制在20~50mm左右。
4小结
通过现场的土样进行试验分析计算,通过对软土路基监测及数据分析,及时对路基处理设计方案进行优化调整,选择合理的处理方法,提高软土路基的质量,增加承载力和稳定性,加快施工工期,在保证效益同时,提高铁路项目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杜谨益.铁路软土地基沉降特点及其成因与危害分析[J].公路,2002,(12).
[2]师旭超.铁路软土路基处理现状分析[J].铜业工程,2005,(1).
[3]注双杰,张留俊,刘松玉,等.铁路不良地基处理理论与方法[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4]冯仲仁,朱瑞赓.我国道路软基处理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武汉工业大学学报,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