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音乐 八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夏日泛舟海上 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3.50 KB
- 文档页数:2
夏日泛舟海上-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音乐的基本构成要素;2.了解中国传统音乐器乐的基本特点;3.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历史文化背景;4.学会欣赏《夏日泛舟海上》。
教学重点1.中国传统音乐器乐的基本特点;2.《夏日泛舟海上》的欣赏。
教学难点1.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历史文化背景;2.学会欣赏《夏日泛舟海上》的内涵。
教学过程导入1.点播一段民族器乐的演奏,并让学生感受器乐的韵律与表现力;2.谈论器乐的构成和演奏特点;3.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音乐器乐的基本特点。
学习1.分组观赏《夏日泛舟海上》的演出视频,并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观感和体会;2.引导学生探究中国传统音乐器乐在视频中的表现;3.介绍《夏日泛舟海上》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内涵;4.分析《夏日泛舟海上》的乐曲结构,让学生了解乐曲的构成与演奏技巧。
实践1.在指导下,学生模仿演奏;2.整合乐曲的各个组成部分,编排成一个完整的表演节目。
小结1.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巩固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理解;2.分享学生的表演节目;3.引导学生发表自己对本节课的感受,并简要介绍下一节课的内容。
教学评估1.观看学生的乐器模仿和表演;2.分享学生的表演节目并进行点评;3.课上小组讨论和老师的引导,检验学生在了解音乐基本构成要素、中国传统音乐器乐的基本特点、中国传统音乐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夏日泛舟海上》的欣赏和理解等方面的领会。
4.学生在小组中的分享和介绍,评估学生口头表达和表演能力。
教学反思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和表演,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理解得到了提高;2.学生在演奏模仿和表演节目中表现出来的个性化和创意性,使学生参与度提高,且提高了学生的表演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音乐第六单元《夏日泛
舟湖上》优质教案
教学目标
- 了解和研究《夏日泛舟湖上》的音乐基本知识和演奏要求
- 研究合奏演奏技巧,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协调能力
- 提高学生音乐鉴赏和演奏能力
教学准备
- 《夏日泛舟湖上》音乐乐谱
- 音乐播放设备
- 学生乐器及其装备
教学步骤
1. 导入:播放《夏日泛舟湖上》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氛围和情感。
2. 分享:与学生分享《夏日泛舟湖上》的背景和故事,引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好奇心。
3. 研究乐曲:通过学生朗读乐曲名称和简单介绍乐曲结构等方式,让学生对乐曲有初步认识。
4. 合奏演奏:将学生分成小组,指导他们研究各自的乐器部分,并进行合奏演奏练。
5. 回顾与评估:播放乐曲录音,让学生自评合奏效果,教师进
行评价和指导。
6.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研究内容,强调合奏的重要性和团队合
作精神。
7.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回家练乐曲,准备下节课的合奏演奏。
教学评价
本节课通过导入、分享、学习乐曲、合奏演奏、回顾与评估、
小结和作业布置等环节,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学习《夏日泛舟湖上》乐曲,培养他们的音乐鉴赏和演奏能力,并通过合奏演奏练习,促
进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协调能力的培养。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音乐下册《夏日泛舟海上》教案三篇.篇一1.学唱歌曲《夏日泛舟海上》以及配乐散文朗诵《荷塘月色》。
2.通过不同的演唱形式,让学生感受欢快、活泼的风格特点,使学生了解音乐与文化作品在描绘夏日景像上异曲同工之妙笔,感受其审美意境。
教学重点:1.启发学生用自然、流畅、舒展的声音演唱《夏口泛舟海上》,并能准确的表达歌曲的情感。
2.掌握三拍子的特征及歌曲中音乐表情记号的作用。
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1.播放歌曲《宁夏》;2.用语言导人。
第二环节:学唱歌曲《夏日泛舟海上》1.接下来,老师要带同学们到美丽的大海上泛舟,请同学们在感受大自然美景的过程当中,也感受一下音乐的情绪。
2.引导学生边听边感受歌曲的旋律、情绪有什么特点,播放录音范唱。
3.请同学谈谈对歌曲的感受。
4.老师小结歌曲的风格特点。
5.复听。
6.发声练习。
(1)用“U”练唱《茉莉花》。
(2)用轻声高位演唱《茉莉花》。
7.老师范唱新歌,学生用“啦”轻声哼唱旋律。
8.学生边轻声演唱歌词边用右手划三拍子,强调三拍子的节奏律动感。
9.齐唱歌词。
10.结合打击乐器,用不同的形式来表现歌曲,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和体验歌曲的风格特点。
11.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调动学生的演唱情绪。
第三环节:欣赏配乐散文《荷塘月色》1.播放《荷塘月色》范读。
2.请同学们从音乐和文学配合的特点,谈谈自己的听后感。
3.老师分析音乐与文学的结合特点。
4.全体同学配合音乐,有感情的朗诵《荷塘月色》。
篇二《夏日泛舟海上》是一首根据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创作的歌剧《弄臣》中的片段《女人善变》,重新配词而成的歌曲,歌曲结构规整、旋律流畅、节奏明快、情绪活泼,表达了人们在海上泛舟时喜悦幸福的心情.在教授本课时,笔者以借鉴与对比导入的手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致,在教授歌曲的过程中,通过欣赏、听辨、分析、创编、对比等多种手段,让学生在实践中尝试音乐带给他们的乐趣,体验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体现<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夏日泛舟海上教学设计第一篇:夏日泛舟海上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音乐第六单元夏日泛舟(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唱歌《夏日泛舟海上》2、欣赏《太阳岛上》3、配乐朗诵《荷塘月色》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唱歌曲《夏日泛舟海上》、欣赏《太阳岛上》、配乐朗诵《荷塘月色》,感受其审美意境,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生活的情感。
知识技能:1.用自然流畅舒展的声音演唱歌曲《夏日泛舟海上》,并能准确的表达歌曲的意境。
2.准确演唱附点、三连音节奏。
能够充分表现歌曲的强弱变化。
3.了解音乐与相关文化知识。
方法过程:学生通过听唱、学唱、听赏、朗诵等活动,感受音乐与文学作品在描绘夏日景象上的异曲同工之妙笔,进而增强审美观。
教学重、难点:1.学唱歌曲,感受歌曲表达的情绪,并用声音表现出歌曲的强弱变化(力度标记号:弱p、中弱mp、强f;其他音乐记号:“﹥”等。
2.准确掌握附点、三连音节奏。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学生伴随《太阳岛上》的音乐走进教室。
师:同学们,刚才大家进教室时听到的那首乐曲表现的是哪一个季节?歌词唱出了什么内容?(学生自由回答。
)夏天到了,大家都可以做些什么样的活动呢?师:看来同学们的活动还真多。
刚才有同学提到会去划船,我们今天这节课就学一首与划船有关的歌——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创作的一首3/8拍歌曲《夏日泛舟海上》,我们先来听一遍。
请同学们仔细听,歌曲描写了一个什么样的场景?又表达了什么样的心情?2.听赏《夏日泛舟海上》动画。
师:现在,谁来回答我的问题。
学生自由回答。
师:正像同学们说的,《夏日泛舟海上》描写了人们在海上泛舟的快乐场面,人们的心情非常地愉快。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歌曲。
二、学唱歌曲1.发声练习。
师:学习歌曲前,我们先来进行一下发声练习。
(1)气息练习。
(练习长气息和短气息——找“闻花香”、“小狗叫”的感觉等。
)(2)发声练习,练习连音和跳音。
(3)提示学生体会腹部对气息的控制。
2.随录音学唱歌曲。
《夏日泛舟海上》教案
一、组织教学快乐有序
学生听《太阳岛上》进入教室,教师利用课件为同学们展现《哈尔滨的夏天》的片段。
二、创设情景学唱歌曲
1、导入:刚才老师给同学们看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我们都知道一年有四个季节,哪四个?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
2、我们大家都知道威尼斯是著名的水上城市。
今天老师就带同学们去看看世界著名的水上城市。
看威尼斯水景的课件听歌曲《夏日泛舟海上》。
3、这部音乐作品什么地方最吸引你?(情绪、力度、速度、旋律、节奏等)
4、教师范唱歌曲,请同学们小声跟唱。
5、教师慢速弹旋律学生视谱练唱。
6、放录音学生跟唱歌曲,让同学们思考用哪种声音演唱歌曲最为合适?
7、同学们用自然亲切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三、小组合作激励评价
1、4位同学一组自由组合,练习演唱歌曲。
(同学们可吹奏口琴互相伴奏)
2、请几组同学表演,评出表演最好的小组。
四、欣赏体验
1、播放课件为同学们展现《哈尔滨的夏天》的片段并听歌曲《太阳岛上》。
2、提出问题:作品的力度、速度、旋律、节奏等是如何表达作品情绪的?
3、分组讨论作品特点
五、课堂小结
我们今天不仅游览了水城威尼斯,学唱了《夏日泛舟海上》,还看了一段电视片《哈尔滨的夏天》的片段。
下节课我们再从文学的角度一起欣赏朱自清的散文著作《荷塘月色》,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夏天这一丰富的季节。
1。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音乐下册《夏日泛舟海上》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夏日泛舟海上》这首曲目,学习掌握新的旋律,理解和掌握复声唱法,学会演唱这首曲目,并使学生体验到音乐的美妙之处。
•能力目标: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合唱的演唱技巧,提升音乐表演能力,让学生在练习合唱的同时,培养掌握节奏感和音乐听力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和声和复声的兴趣,让学生体验唱歌、听歌的美妙,提升他们的音乐素养。
二、教学重点•学习新的旋律,掌握和声和复声唱法。
•学生掌握节奏感和音乐听力,提升和唱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唱歌技巧。
•整合和声和复声唱法,使大家能够流利演唱。
四、教学方法学生分组学习,轮流实践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学习旋律首先,老师为学生提出曲子的主旋律,教导学生跟着老师唱。
学生练习跟唱,使他们能够熟练掌握曲子的主旋律。
教师反复强调,确保每个学生都掌握了旋律。
2. 教学和声和复声唱法为了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这首曲子,老师又带着学生学习和声和复声唱法。
在练习新的旋律时,学生要学习同时唱不同的声部,来形成和声和复声的技巧。
老师带领学生一遍又一遍地练习和声和复声唱法,直到学生都能熟练掌握。
3. 整合练习在这个阶段,老师让学生把和声和复声唱法整合起来。
学生可以分角色,每组学生都负责唱不同的声部。
老师指导学生练习和开展多次实践活动,确保学生都熟练掌握和能够流畅地演唱。
4. 教学反思最后,老师带领学生反思学习过程。
学生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对于这首曲子和整个学习过程的感触。
老师也可以给学生表演和演唱的建议,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自己唱歌和表演的技巧。
六、教学评估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评估学生的表现和交流情况,看看他们是否能掌握和声和复声唱法,及表现出唱歌的自信。
老师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表现和唱歌技巧,对自己的表现、能力和风格进行评估。
七、教学总结在《夏日泛舟海上》教案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学习新的旋律,理解和掌握复声唱法,以及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培养和坚定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兴趣。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音乐第六单元《夏日漂流海上》优质教案教学目标- 了解《夏日漂流海上》这首音乐作品的背景和特点- 研究如何欣赏音乐作品,培养音乐鉴赏能力- 掌握音乐中的节奏、旋律、和声等基本要素- 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音乐表达能力教学准备- 课堂音响设备- 《夏日漂流海上》音乐作品的录音- 教材《音乐》八年级下册- 复制教案和题,分发给学生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 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兴趣。
- 通过展示一幅夏日海滩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夏天的感受和印象。
-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给这幅图片配上一段音乐,会是怎样的感觉?2. 导入音乐作品《夏日漂流海上》。
- 播放《夏日漂流海上》音乐作品的录音,让学生先听一遍,用感受和想象来表达他们的感受。
步骤二:欣赏和分析1. 了解音乐作品背景。
- 分享《夏日漂流海上》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作曲家及其意图等相关信息,以增加学生对作品的兴趣。
2. 分析音乐作品的特点。
- 引导学生观察、聆听作品,分析其中的节奏、旋律、和声等音乐要素。
步骤三:实践与合作1. 研究乐曲的节奏。
- 通过拍手、击打编鼓等方式,让学生模仿乐曲的节奏。
2. 研究乐曲的旋律。
- 引导学生跟唱乐曲的主旋律,加深对乐曲旋律的理解和记忆。
3. 研究乐曲的和声。
- 分成小组,让学生尝试用口唱出乐曲的和声部分。
步骤四:创作与表达1. 学生自由发挥,表达对乐曲的感受。
- 鼓励学生通过绘画、写作、表演等形式,将自己对《夏日漂流海上》的感受表达出来。
2. 学生合作,创作衍生作品。
- 分成小组,让学生共同创作一个与《夏日漂流海上》相关的作品,可以是诗歌、舞蹈、音乐等形式。
教学延伸- 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并进行比较和评价。
-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其他与夏天或海洋相关的音乐作品,并形成小研究报告。
总结本节课通过欣赏《夏日漂流海上》音乐作品,让学生了解并感受不同类型的音乐。
通过分析音乐要素、实践和合作,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音乐第六单元《夏日航行海上》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夏日航行海上》这首音乐作品的背景和特点;2. 研究掌握歌曲的歌词和旋律;3.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研究歌曲的歌词和旋律;2. 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学录音机和音响设备;2. 课堂展示海上风景图片;3. 夏日航行海上的歌曲录音。
四、教学过程1. 导入- 利用海上风景图片引起学生兴趣;- 快速放一段夏日航行海上的音乐,引导学生感受音乐氛围。
2. 研究歌词和旋律- 给学生分发歌曲的歌词,让他们跟着录音一起唱;- 逐句解读歌词,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含义;- 指导学生正确吟唱歌曲的旋律,加强记忆。
3. 合作创作-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歌曲的氛围,共同创作一段简短的旋律;- 每个小组选派一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创作的旋律。
4. 音乐欣赏和评价- 听一些相关的音乐作品,让学生欣赏并发表对作品的看法;- 分享学生对《夏日航行海上》的感受和评价。
五、教学延伸1. 邀请一位乐器演奏家来班级,演奏相关的音乐作品;2. 制作一个音乐展览,给学生提供更多音乐欣赏的机会;3. 鼓励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进行研究,并在班级展示。
六、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歌曲歌词和旋律的掌握情况;2. 评价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知和理解能力;3. 评价学生在合作创作中的参与程度和贡献。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欣赏音乐作品的同时,提高了唱歌和合作创作的能力。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强学生对不同音乐风格的了解,并引导他们积极参与音乐创作活动。
夏日泛舟海上-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西方乐器——吉它以及其演奏方式。
2.理解歌词的情感表达和艺术效果,并能通过歌词逐字逐句理解歌曲。
3.能模仿演唱《夏日泛舟海上》并领会其节奏和情感表达。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弹奏吉它的基本技巧,并能演唱《夏日泛舟海上》。
2.理解《夏日泛舟海上》歌词中的情感表达,尤其是歌曲中“灵魂在水中,船儿仍在泛舟”一句的艺术效果。
三、教学内容1.歌曲之听:播放歌曲《夏日泛舟海上》,让学生倾听歌曲的简单旋律和节奏。
2.歌曲之学:教师演奏吉它,让学生认识吉它并了解如何演奏吉它。
3.歌曲之唱:教师逐字逐句讲解歌曲《夏日泛舟海上》并指导学生模仿演唱。
4.歌曲之感:分析歌曲《夏日泛舟海上》中的情感表达,理解歌词的艺术效果。
四、教学方法1.直观教学法:通过演奏吉它和演唱歌曲来直观地介绍歌曲和乐器。
2.分析对照法:通过分析歌曲的歌词情感表达和艺术效果,使学生加深对歌曲的理解。
3.模仿演唱法:通过让学生模仿教师唱歌,锻炼学生的音乐能力。
五、教学步骤1.音乐欣赏:学生聆听歌曲《夏日泛舟海上》,体会歌曲的节奏和情感。
2.介绍歌词:教师逐字逐句讲解歌曲《夏日泛舟海上》的歌词,让学生理解歌曲内容。
3.弹奏吉它:教师介绍吉它的基本知识和演奏技巧,演奏几段吉它曲目。
4.演唱歌曲:教师模仿演唱《夏日泛舟海上》,让学生跟随模仿。
5.情感分析:分析歌曲中“灵魂在水中,船儿仍在泛舟”等句子的情感表达和艺术效果。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教授《夏日泛舟海上》的演奏和演唱,让学生初步了解西方乐器吉它,并了解了歌曲中“灵魂在水中,船儿仍在泛舟”等句子的情感表达和艺术效果。
通过分析和体验,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音乐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同时,也有一些不足,如学生对吉它的了解较少,需要在后续课程中进行补充。
夏日泛舟海上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学唱歌曲《夏日泛舟海上》,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热爱之情。
2、能力目标:通过演唱与欣赏歌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
3、知识目标:能够掌握三拍子的特征、歌曲中的音乐记号,以及歌曲中的三连音节奏。
学情分析
《夏日泛舟海上》是一首八三拍的歌曲,学生在节奏的掌握上不是很准确,不能明确的表现出三拍子的强弱规律;旋律方面掌握的很好,能够很准确的唱出旋律中的重音、顿音、延长音记号,对三连音的演唱也非常准确。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能够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夏日泛舟海上》。
2、教学难点:三拍子的强弱规律的演唱以及歌曲中音乐记号的唱法。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情景自学、确立目标
1、聆听歌曲录音,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说一说歌曲的速度、情绪是怎样的?
(2)歌曲的拍子有什么特点?
2、知识储备:
(1)作品简介:《夏日泛舟海上》是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创作的歌剧《弄臣》中第三幕的选段《女人善变》的旋律,后由费里斯为歌曲重新填词而成。
(2)威尔第(1813—1901):意大利作曲家,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歌剧作曲家之一,幼时跟从乡村乐师学习音乐,之后经人自助赴米兰深造,一生共作歌剧30余部,作品富于戏剧力量,代表作有《弄臣》《茶花女》《阿伊达》等。
活动2【讲授】合作互学、求同存异
一、讨论:
1、小声随音乐哼唱旋律,说一说歌曲可以分为几部分?怎样分?
?2、歌曲描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节奏练习
1、将歌曲中第一乐句的节奏作为节奏练习。
2、教师讲解三拍子的挥拍图示,并指导学生边挥拍边读节奏。
三、学唱歌曲
1、视唱歌曲A部分曲谱,说一说在A部分的创作中,作曲家运用了那些创作手法?
2、教师讲解重复、模进的创作手法,并请学生找出A部分使用模进手法创作的旋律。
3、思考:歌曲第一、二乐句和第三、四乐句有何共同点?
4、视唱B部分旋律,并说一说最后两个乐句的旋律走向。
5、完整视唱歌曲的旋律。
6、填词演唱歌曲。
活动3【活动】展示激学、各显其能
1、分小组进行歌曲表演。
2、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评价。
3、教师总结。
活动4【练习】提升领学、检测反思
1、思考:这首歌曲应该用怎样的感情演唱?
2、请同学们用欢快、活泼、充满活力的声音和情感,一起完整演唱歌曲。
3、总结学过的音乐记号:顿音、重音、延长音记号、附点节奏以及三连音节奏。
4、再次演唱歌曲,在歌声中结束本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