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欧姆定律(2)
- 格式:doc
- 大小:2.87 MB
- 文档页数:3
2017苏科版物理九年级14.3《欧姆定律》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物理九年级上册中的第14章《电路与电流》,具体是14.3节《欧姆定律》。
1.1 教材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欧姆定律的概念和公式,以及如何通过欧姆定律计算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学生通过实验和计算,理解电路中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定量关系。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了解欧姆定律的概念和公式;•理解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掌握计算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2.1 教学重点•欧姆定律的概念和公式;•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2.2 教学难点•如何通过实验和计算验证欧姆定律;•如何应用欧姆定律计算电流、电压和电阻。
三、教学准备3.1 教具准备•长导线、电池、电阻器、电流表、电压表;•实验台。
3.2 教学环境准备•教室要求安排实验台,确保每个学生能够观察到实验现象。
四、教学过程及教学方法4.1 复习导入(5分钟)•复习上一节课学习的电阻的概念和单位。
4.2 新课呈现(20分钟)4.2.1 引入欧姆定律•通过实验现象引入欧姆定律的概念。
•解释欧姆定律的定义和公式。
4.2.2 实验验证欧姆定律•在实验台上搭建电路,测量电压和电流的值。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验证欧姆定律。
4.3 讲解和讨论(15分钟)•分析实验结果,解释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思考欧姆定律的应用场景。
4.4 练习和巩固(10分钟)•配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4.5 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欧姆定律的应用。
五、课堂讲评5.1 评价学生学习情况•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
5.2 总结和展望•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展望下节课的教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欧姆定律的公式:U = I * R;•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七、课后作业•完成课后练习册相关练习;•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14.3欧姆定律的应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巩固和加深对欧姆定律的理解。
2.进一步掌握电压表、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及规则.3.通过使用滑动变阻器,进一步理解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巩固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方法.过程与方法:1.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对信息的综合分析能力.2.通过实验探究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做电学实验的良好习惯和一般方法。
学会伏安法测量电阻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生自己的设计、操作、结论的分析,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周密、严谨的科学思维方法,团结协作的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在共同完成的操作及实验过程中,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教学重点】根据实验课题的要求设计实验电路,掌握正确的操作顺序。
.【教学难点】根据实验电路图进行实物连线,并排除接线过程中出现的种种故障。
【教学准备】(学生可2人或4人一组)干电池组(带盒)或学生电源、电压表、电流表、小灯泡(带座)、开关、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投影仪.【教学方法】实验法、探究法、讨论法.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新课题同学们上节课学习了欧姆定律,并已能用欧姆定律的公式做一些简单的计算,现在请同学们看这样的题目.(投影题目)用电压表测出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是7.2 V,用电流表测出通过这段导体的电流为0.4 A,这段导体的电阻是多少?(同学们练习,两个同学板演).此题目是上节课欧姆定律公式的巩固应用,其目的有二:巩固旧知识;引入新课题。
通过该题的计算,同学们有什么启示吗?生:如果知道一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就可以计算出它的电阻。
.师:如何知道一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呢?生:可以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出电压和电流。
这也让我们找到了一种测量电阻的方法,我们把它叫做“伏安法”测电阻。
(自然引入,并板书课题)二、新课学习:(一)、活动一测量小灯泡工作时的电阻《一》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1、引出伏安法提问:现在有一个小灯泡,谁能想办法测出它工作时的电阻值学生:只要能测出电灯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电灯中的电流就可以由欧姆定律I =R U 推出R =IU 算出电阻值. 物理学中,把这种测量电阻的方法叫做伏安法2、画出这两种电路,学生观察比较和讨论3、按电路图连接电路进行实验统一作如下的讲解和指导:1.将仪器接入电路前要了解器材的规格,如电源的电压、电压表电流表的量程、最小刻度值、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和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等;2.还要注意观察电流表、电压表的指针是否指在“0”刻线处,如果不在,还要注意先调零;3.还要看一下小灯泡标识的电压值是多少;4.在连接电路的过程中开关要始终处于断开状态;5.注意看清电流表、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连接时不能接反;6.合上开关前,滑片应该在滑动变阻器阻值最大的位置上(这一点可让学生充分讨论其道理,并得出滑动变阻器阻在这个实验中的作用之二:控制电路中的电流。
教案:苏科版初中物理九上 14.3 欧姆定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初中物理九上第14章第三节欧姆定律。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1. 欧姆定律的定义: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 欧姆定律的表达式:I = U/R,其中I表示电流,U表示电压,R表示电阻。
3. 欧姆定律的应用:利用欧姆定律可以计算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欧姆定律的定义和表达式,掌握欧姆定律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欧姆定律的定义和表达式,欧姆定律的应用。
难点:欧姆定律的推导过程,利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电路图、电阻、电压源、电流表。
学具:笔记本、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个电路图,电路中有一个电阻、一个电压源和一个电流表。
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当改变电阻的大小时,电流表的读数会发生什么变化。
2. 讲解欧姆定律: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解欧姆定律的定义、表达式和推导过程。
3. 例题讲解:出示一道利用欧姆定律计算电流、电压和电阻的例题,引导学生跟学,并解释每一步的计算过程。
4. 随堂练习:出示几道类似的题目,让学生自主完成,教师进行讲解和解答。
5. 欧姆定律的应用: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利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如家庭电路的电压和电流的计算等。
六、板书设计欧姆定律定义: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表达式:I = U/R应用:利用欧姆定律可以计算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
七、作业设计1. 请用文字和公式描述欧姆定律的内容。
答案:欧姆定律指出,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其表达式为I = U/R。
电路图:电压源:6V电阻1:2Ω电阻2:3Ω电流表:串联在电阻1和电阻2之间答案:根据欧姆定律,电路中的总电阻为R1 + R2 = 2Ω + 3Ω = 5Ω。
课题:14.3 欧姆定律的应用 ----伏安法测电阻实验报告班级 姓名 一、探究小灯泡工作时的电阻实验目的:研究小灯泡在不同工作状态下的电阻 实验原理: 。
实验电路图:请在右边框内画出你的实验电路图。
实验步骤:1、在你设计的电路图中标出电源的正负极、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
2、按照你设计的电路图连接电路。
(注意:从电源正极开始,顺次连接到电源的负极;在连接电路的过程中,开关必须处于 状态。
注意选择电流表合适的量程。
)3、连接好后,再次对照电路图检查一遍。
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要移到 的位置。
确认无误后,快速试触开关,观察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指针是否正常偏转。
4、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小灯泡分别处于不亮、灯丝暗红、微弱发光和正常发光四种不同个状态,记录对应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记入表格中。
实验记录: 一、将你的实验数据记录在右侧的表格中。
二、请你把第四次实验中,两电表选用的接线柱和指针的位置记录在下图中。
分析与论证:根据实验的数据,讨论回答课本85页活动1中的3个问题。
实验结论:小灯泡在不同发光状态下,灯丝电阻是 的。
(填“不变”或“变化”),这是因为小灯泡在不同的实验次序 电压U/V 电流I/A 电阻R/Ω 灯泡亮度1不亮2 灯丝暗红3 微弱发光 42.5正常发光图1发光状态下, 变化较大。
二、伏安法测定值电阻实验目的:学会用伏安法测电阻。
实验原理: 实验电路图:如图1 实验步骤:1、在图1中标出电源的正负极、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
2、按照图1连接电路。
(注意:从电源正极开始,顺次连接到电源的负极;在连接电路的过程中,开关必须处于 状态。
注意选择电流表合适的量程。
)3、连接好后,再次对照电路图检查一遍。
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要移到 的位置。
确认无误后,快速试触开关,观察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指针是否正常偏转。
4、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读数分别为1.0V,1.5V,2.0V,2.5V,读出对应的电流表的示数,记录在下表中。
14.3 欧姆定律的应用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阻。
2.会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处理数据。
3.会运用欧姆定律分析“短路的危害”。
【过程与方法】1.在观察物理现象或物理学习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2.通过欧姆定律测算和分析讨论,弄清楚灯丝的电阻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和短路的危害。
【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对科学的求知欲,激励探索与创新的意识。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用伏安法测电阻。
【教学难点】实验电路的设计与连接。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1.夜幕降临了,小明同学在做功课,桌上的台灯发出明亮的光线,做完功课,小明轻轻转动台灯上的一个旋钮,发现灯光由亮变暗,变得十分柔和,室内显得格外幽雅宁静。
他想:调光灯为什么能调亮暗呢?调光原理是什么?2.小明通过思考找到答案后,接着他又想:当灯泡的亮度发生变化时,灯的电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学完本节内容后,希望你一定能知道其中的道理。
二、新课教学(一)[活动1]测量小灯泡工作时的电阻 1.师生共同分析找出实验原理教师讲解:上一节课我们通过实验探究了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进而分析总结了欧姆定律。
那么我们能不能利用欧姆定律的原理测出一个正在工作的用电器电阻呢? 启发学生分析回答后,教师总结。
教师讲解:根据欧姆定律I =UR 可以推导出变形公式R =U I,要测量一个未知电阻的阻值,需要测出这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所以需要用到电压表和电流表。
像这种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的方法叫“伏安法”测电阻。
小节:实验原理欧姆定律变形公式:R =U I2.师生共同设计出实验电路图并说出实验所需器材教师引导:要想测出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阻,应把该用电器串联接入电路中,再用电流表和电压表分别测出通过用电器的电流和加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最后利用公式R=UI即可算出其电阻大小。
九年级物理欧姆定律第二节欧姆定律最全笔记欧姆定律一、欧姆定律(1)欧姆定律的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欧姆定律的表达式:R U I = 公式中符号的意义及单位(3)欧姆定律的适用范围欧姆定律适用于从电源正极到负极之间的整个电路或其中某一部分电路,并且是纯电阻电路。
拓展:纯电阻电路就是除电源外,只有电阻元件的电路。
电阻将从电源获得的能量全部转变成内能,即电能除了转化为内能以外没有其他形式能的转化,例如电灯、电烙铁、电熨斗、电炉等所在的电路,它们都是纯电阻电路,而含有电动机、电解槽的电路就不是纯电阻电路。
(4)欧姆定律公式的变形由欧姆定律的公式R U I =可推出:U=IR 、IU R =,这两个公式是欧姆定律公式的变形式,并非欧姆定律的内容,切勿混淆。
U=IR :表示导体两端的电压等于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其电阻的乘积。
因电压是由电源提供的,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所以不能说成电压与电流成正比。
IU R =:表是导体的电阻在数值上等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导体的电流的比值。
因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所以,I U R =仅是电阻的计算式,而不是决定式对给定的导体,电阻是不变的,所以不能说成电阻与电压成正比,与电流成反比。
注意:电流与电压和电阻之间有明确的因果关系,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对电流有阻碍作用。
明确三者的关系是理解欧姆定律的关键。
学习物理公式时,要注意不能像数学公式一样来分析,因为物理公式中的每个字母都代表一个特定的物理量,有其本身的物理意义。
二、利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对于一个导体,只要知道电流、电压、电阻中的两个量,就可以利用欧姆定律求出第三个量。
再利用欧姆定律进行计算时应注意以下四点:(1)同一性:RU I =中的电流、电压、电阻是指同一个导体或同一段电路中的三个量,三者要对应。
在解题时,习惯上把同一个导体或同一段电路的各个物理量符号的角标用同一个数字表示,如图所示的电路,通过电阻R1的电流111R U I =,通过电阻R2的电流2 22R U I =,电路中的总电流21R R U R U I +==(第四节中详细讲解),当电路发生变化时,电路中的电流可以表示为'''R U I =。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14.3 欧姆定律导说课稿一、导入(5分钟)大家好,我是今天的物理导师,今天我们将讨论初中物理的一个重要概念——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是我们在电路中常常遇到的概念,它是连接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基本定律。
让我们一起来探索欧姆定律的奥秘。
二、问题引入(5分钟)在我们开始研究欧姆定律之前,让我们思考一个问题:当我们在使用电子设备时,有没有发现有些时候电源电压改变时,设备的亮度或功率也会发生一些变化?这是因为电流大小和电压之间存在一种关系,这就是欧姆定律。
接下来,我们将了解欧姆定律的定义和用途。
三、欧姆定律的定义(10分钟)欧姆定律是由德国物理学家乔治·西蒙·欧姆在19世纪初提出的。
根据欧姆定律,电流大小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如下:电流(I)= 电压(U)/ 电阻(R)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电流的大小,只要已知电压和电阻的数值。
四、欧姆定律的实验验证(15分钟)为了验证欧姆定律的准确性,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
实验材料:•电流表(安培表)•电压表(伏特表)•不同电阻值的电阻器•电源实验步骤:1.将电阻器连接到电路上。
2.用电压表测量电压,用电流表测量电流。
3.记录测得的电压和电流数值。
4.更换不同电阻值的电阻器,重复上述测量步骤。
5.将测得的数据整理,计算电阻与电流之间的关系。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恒定电压下,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这与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相吻合。
五、应用实例(10分钟)欧姆定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实例:•电灯:当我们控制电压大小时,电流的变化会影响电灯的亮度。
•电扇:电扇的转速与电压和电流的变化有关。
•电热水壶:电热水壶的加热速度与电压和电流的大小有关。
通过这些应用实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欧姆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六、练习题(10分钟)为了巩固我们对欧姆定律的理解,让我们进行一些练习题。
瞑想和幻想的话,即使再大的才能也只是砂地或盐池,那上面连小草也长不出来的。
14.3 欧姆定律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能说出欧姆定律的内容,写出欧姆定律的公式;
2、理解欧姆定律及其变形公式的意义;
3、能初步运用欧姆定律计算和解释有关问题。
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对欧姆定律的理解。
难点: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学前准备
复习上一节课所学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采用什么方法?
2、画出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的电路图。
3、当电阻不变时,电流与电压有何关系?
4、当保持电压不变时,电流与电阻有何关系?
学习过程
一、阅读课本第96页,完成1--3题:
1、欧姆定律的内容是。
2、欧姆定律的公式是。
3、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有:U= ;R= 。
二、阅读课本第96页“方法”内容,完成4--6题:
4、必须理解欧姆定律的物理意义。
公式中的电流、电压、电阻三个物理量必须是
的电流、电压和电阻。
(即欧姆定律的同体性)
5、当电路中的电压、电阻发生变化时,电流也会随之变化,应用欧姆定律公式计算时,三
个量必须是的电流、电压和电阻。
(即欧姆定律的同时性)
6、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单位必须统一用单位。
即电压用,电阻用,
瞑想和幻想的话,即使再大的才能也只是砂地或盐池,那上面连小草也长不出来的。
电流用 。
(即单位统一性)
三、阅读课本第97页 例题1
四、阅读课本第97页 例题2,并完成7—8题: 7、画出图14—15的电路图。
8、求三次电阻的平均值目的是 。
课堂巩固练习
1、根据欧姆定律可以得到I
U
R
,下列对此公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导体中的电流越大,则导体的电阻就越小 B .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则导体的电阻就越大 C .导体的电阻与电压成正比,与电流成反比 D .导体的电阻等于导体两端的电压与电流的之比
2、家庭电路的电压为220V ,如果通过电灯的电流为0.5A ,那么灯丝的电阻为 Ω,现在正值用电高峰,电源电压仅仅为198V ,电路中的电流为 A 。
(忽略温度对灯丝电阻的影响)。
某导线电阻为0.008Ω,若不慎直接跟一节干电池两极发生短路,则短路的电流为 A 。
3、当某一导体两端的电压为6V 时,通过该导体的电流是0.6A ,如果使该导体两端的电压再增加3V ,那么这时该导体的电阻和通过的电流分别是 ( )
A .10Ω 0.9A
B .10Ω 0.3A
C .15Ω 0.4A
D .5Ω 0.6A 4、把10Ω电阻接到电路中,用电流表测得通过它的电流是0.5A ,计算说明能不能用0—3V 的电压表测量电阻两端的电压?
瞑想和幻想的话,即使再大的才能也只是砂地或盐池,那上面连小草也长不出来的。
5、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为6V,电灯L1、L2的电阻均为15Ω,当开关S闭合后,两灯
均正常发光,在某个时刻电路出现故障,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出现异常,造成该现象的电路故障有多种可能,如下表1、2所列故障,请分析写出可能出现的第三种由电灯引起的电路故障,并填写上与2、3相应的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大约示数。
6.完成课本上第98—99页练习。
故障
序号
电路
故障
电压表
示数/V
电流表
示数/A
1 L2灯丝烧断 6 0
2 L1短路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