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与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治疗脑胶质瘤的临床
- 格式:pdf
- 大小:184.55 KB
- 文档页数:2
替莫唑胺与不同方法联合在颅内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发表时间:2013-11-13T11:44:20.327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29期供稿作者:武云花1,2 李丽华1 寿涛1 王熙才2[导读] 替莫唑胺对血脑屏障的穿透性很好,其中枢浓度大约是血浆浓度的30%。
武云花1,2 李丽华1 寿涛1 王熙才2(1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肿瘤内科云南昆明 650032)(2昆明医科大学云南昆明 650031)【摘要】颅内肿瘤是神经系统较常见的严重疾病,分原发和继发两大类,目前治疗以外科手术、放疗、联合化疗、免疫治疗和中医治疗为主,但大部分化疗药物不能透过血脑屏障,替莫唑胺以其能透过血脑屏障的优点,成为颅内肿瘤特别是胶质瘤治疗的首选药物,但单药替莫唑胺治疗颅内肿瘤的疗效有限,替莫唑胺与其他方法联合在颅内肿瘤的治疗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并被证明有效率较单用替莫唑胺高,本文就替莫唑胺与其他方法联合在颅内肿瘤的治疗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关键词】替莫唑胺放疗抗血管生成药物生物治疗颅内肿瘤【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9-0137-02颅内肿瘤亦称脑瘤,是神经系统较常见的严重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男稍多于女。
本病可分原发和继发两大类,原发性颅内肿瘤源自颅腔内组织,如脑组织、脑膜、脑神经、脑垂体和脑血管等,继发性肿瘤是由身体其它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或侵入颅内形成的转移瘤。
颅内肿瘤超过120种,约占全身肿瘤的5%,占儿童肿瘤的70%,而其它恶性肿瘤最终会有20~30%转入颅内;儿童以颅后窝及中线肿瘤较多见,主要为髓母细胞瘤、颅咽管瘤及室管膜瘤;成人以大脑半球胶质瘤为最多见,如星形细胞瘤、胶质母细胞瘤、室管膜瘤等,其次为脑膜瘤垂体瘤、颅咽管瘤、神经纤维瘤、海绵状血管瘤及胆脂瘤等[1]。
替莫唑胺(蒂清)是我国自行研制开发的新一代口服抗癌药,自2004年研制成功以来,以其针对性强、特异性高及可透过血脑屏障等优点,已成为治疗脑胶质瘤、特别是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或间变性星形细胞瘤的一线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