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地面工程验收规范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146.00 KB
- 文档页数:25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是指在建筑地面工程施工
完成后,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质量验收的要求和程序。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1.地面平整度要求:根据地面的使用要求和设计要求,地面的平整度应满足相关标准的要求。
常见的平整度要求有FF (Free Form)和FL(Floor Leveling)等等。
2.地面强度要求:地面的强度要符合设计要求和使用要求,一般要求达到一定的抗压能力。
地面强度可以通过试验和
测量来进行评定。
3.地面平整度测量方法:地面平整度可以通过使用平直尺、水平仪或激光线等工具进行测量。
测量时应按照相关标准
要求进行操作,并记录测量数据。
4.地面漏水测试:地面施工完成后,应进行漏水测试,以确保地面材料和施工质量达到防水要求。
测试方法可以使用
水源或压力泵进行漏水测试。
5.地面防滑性能测试:地面的防滑性能是保证地面使用安全性的关键要素。
防滑性能测试可以通过使用滑测仪、摩擦
系数测试仪或湿度测试仪等工具进行测量。
6.地面材料质量验收:地面工程中使用的材料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并进行质量验收。
常见的材料包括水泥、石材、地砖、地板等。
7.地面施工验收记录:施工过程中应记录施工工艺、质量检验结果和施工问题及处理过程等信息,形成施工验收记录。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具体要求可以根据不同
的地面工程类型和设计要求来进行调整和补充。
施工单位
应按照相关规范和要求进行验收,确保地面工程的质量达到预期目标。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最新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建筑地面工程的施工质量验收工作,提高建筑地面工程的质量,促进建筑地面工程的健康发展,根据国家有关建筑工程质量验收的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建筑地面工程的施工质量验收工作,包括水泥混凝土地面、沥青混凝土地面、砖石地面等各类地面工程。
第三条建筑地面工程的质量验收应遵循合同约定和国家相关规范标准,保证施工质量符合规范要求。
第四条建筑地面工程的施工质量验收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验收方案,严格按照方案进行验收,确保验收工作的公正、公开、真实。
第五条施工单位应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确保施工质量符合验收标准。
第二章施工准备工作第六条建筑地面工程的施工前,应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包括材料、设备、工艺、质量控制等内容,明确施工过程中的各项要求。
第七条施工单位应做好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工作,确保施工人员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和安全意识。
第八条施工单位应做好施工现场的规划和布局工作,合理安排施工区域和物料堆放,确保施工过程中安全高效。
第九条施工单位应配备完善的施工设备和仪器,确保施工过程中的施工质量控制和检测工作。
第十条施工单位应做好仓储管理工作,保证施工材料的品质和数量符合要求,杜绝使用不合格材料。
第十一条施工单位应做好施工过程中的卫生和环境保护工作,确保施工现场的整洁和环境卫生。
第三章施工质量验收第十二条建筑地面工程的施工质量验收应由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业主单位共同参与,建立质量验收组织。
第十三条施工单位应按照施工方案的要求,合理安排施工过程中的各项工作,确保施工质量符合验收标准。
第十四条监理单位应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检查和监督,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并进行整改。
第十五条业主单位应配合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的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协助,保证施工质量验收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十六条施工单位应做好施工记录和施工日志,清晰记录施工过程中的各项关键环节和质量控制情况。
GB50209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则1. 引言该文档旨在规定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规则,以确保施工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本文档适用于建筑地面工程的施工质量验收过程。
2. 施工质量验收要求2.1 施工工艺要求- 施工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相关施工工艺要求,确保施工过程符合设计要求和标准规范。
- 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材料的运输、存储和使用,防止因材料质量问题引起的施工质量不达标。
2.2 施工人员要求- 施工人员应持有相关岗位的职业资格证书,并具备相应的工作经验。
- 施工人员应熟悉施工工艺要求,并能独立完成相应的施工任务。
2.3 施工设备要求- 施工过程中应使用符合质量要求的施工设备,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施工设备的使用和维护应符合相关技术标准和要求。
2.4 施工质量检测要求- 施工过程中应进行必要的施工质量检测,以验证施工质量是否符合相关要求。
- 施工质量检测应使用准确、可靠的检测方法和设备。
2.5 施工记录和报告要求- 施工过程中应详细记录施工的各个环节和数据。
- 施工完成后,应编制施工质量验收报告,评估施工质量是否符合相关要求。
3. 施工质量验收程序3.1 施工前准备- 施工前应进行施工计划编制和施工材料准备,并进行相应的验收。
- 施工人员应对施工任务进行分解和组织,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3.2 施工过程控制- 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施工工艺要求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 施工人员应及时发现和解决施工质量问题,避免影响整体施工质量。
3.3 施工质量验收- 施工完成后,应进行施工质量验收,确保施工质量符合相关要求。
- 施工质量验收应由专业人员进行,评估施工质量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
4. 施工质量验收标准4.1 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5. 结论本文档规定了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要求和程序,以确保施工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各相关方应按照本文档的要求进行施工质量验收,并及时解决施工质量问题。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GB50209-2023
1. 引言
- 说明本标准的目的和适用范围。
- 强调施工质量验收的重要性。
2. 术语和定义
- 定义了在本标准中使用到的一些术语和定义,确保统一的理解。
3. 施工质量验收的一般原则
- 阐述施工质量验收的基本原则。
- 强调施工质量验收应该遵守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
4. 施工质量验收的具体要求
- 包括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具体要求和标准。
- 确定了验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5. 验收依据和程序
- 介绍施工质量验收的依据和程序。
- 确定验收时需要查验的文件和材料。
6. 验收结果的判定和处理
- 描述如何判定验收结果。
- 强调对于不合格的施工质量如何进行处理。
7. 施工质量验收报告
- 说明如何编制施工质量验收报告。
- 指出报告中需要包含的内容和要求。
附录
- 包括一些附加信息或参考资料。
以上为《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9-2023》的
概要内容,该标准对于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起到了指导作用。
详细了解本标准的内容和要求,请参阅正式发布的《建筑地面工程
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9-2023》文档。
GB502092021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完整)一、总则1.1 编制目的本规范是为了提高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确保工程的安全、耐久和美观,促进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而制定的。
1.2 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各类建筑地面工程的施工质量验收。
1.3 验收原则验收应遵循客观、公正、科学的原则,确保工程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
二、基本规定2.1 施工前准备2.1.1 施工单位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施工能力,施工人员应具备相应的技能和经验。
2.1.2 施工前应进行施工图纸的审核,确保图纸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1.3 施工前应进行施工现场的勘察,了解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
2.2 施工过程控制2.2.1 施工单位应按照施工图纸和施工方案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过程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
2.2.2 施工过程中应进行质量检查,发现质量问题应及时整改。
2.2.3 施工过程中应做好施工记录,记录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质量情况。
三、验收要求3.1 基本要求3.1.1 地面工程应平整、光滑、无裂缝、无空鼓。
3.1.2 地面工程应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符合工程安全、耐久和美观的要求。
3.2 验收程序3.2.1 施工单位应向建设单位提交验收申请,并附上施工记录和竣工图纸。
3.2.2 验收单位应组织验收小组进行验收,验收小组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专业人员组成。
3.2.3 验收小组应按照验收标准进行验收,验收结果应记录在验收报告中。
四、验收标准4.1 地面平整度4.1.1 地面平整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允许偏差应符合规范规定。
4.1.2 地面平整度验收应使用相应的测量仪器进行测量,测量结果应符合规范规定。
4.2 地面裂缝4.2.1 地面裂缝应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允许裂缝宽度应符合规范规定。
4.2.2 地面裂缝验收应使用相应的测量仪器进行测量,测量结果应符合规范规定。
4.3 地面空鼓4.3.1 地面空鼓应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允许空鼓面积应符合规范规定。
GB502092021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一、总则1. 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各类建筑地面工程的施工质量验收。
建筑地面工程包括地面基层、面层、防水层、防潮层、保温层、找平层等。
2. 基本规定2.1 施工单位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并按照设计文件和施工图纸进行施工。
2.2 施工前应进行技术交底,明确施工工艺、质量要求和验收标准。
2.3 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确保施工质量。
2.4 施工完成后,应按照本规范进行质量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
二、地面基层施工质量验收1. 基层材料1.1 基层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具备相应的质量证明文件。
2. 基层施工2.1 基层施工前,应进行基层表面的清理,确保表面平整、干净。
2.2 基层施工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确保基层的厚度、平整度和坡度。
2.3 基层施工完成后,应进行养护,确保基层的强度和稳定性。
3. 基层验收3.1 基层验收应按照本规范的要求进行,包括外观质量、平整度、坡度、强度等。
3.2 基层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面层施工。
三、面层施工质量验收1. 面层材料1.1 面层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具备相应的质量证明文件。
2. 面层施工2.1 面层施工前,应进行基层的处理,确保基层的平整度和清洁度。
2.2 面层施工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确保面层的厚度、平整度和美观性。
2.3 面层施工完成后,应进行养护,确保面层的强度和稳定性。
3. 面层验收3.1 面层验收应按照本规范的要求进行,包括外观质量、平整度、坡度、强度等。
3.2 面层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其他施工或交付使用。
四、防水层施工质量验收1. 防水材料1.1 防水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具备相应的质量证明文件。
2. 防水层施工2.1 防水层施工前,应进行基层的处理,确保基层的平整度和清洁度。
2.2 防水层施工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确保防水层的厚度、平整度和密封性。
2.3 防水层施工完成后,应进行养护,确保防水层的强度和稳定性。
建筑工程地面验收规范1. 引言建筑工程地面验收是指在建筑工程完工后,对地面工程进行检查和验收的过程。
地面工程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使用安全,因此地面验收是确保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介绍建筑工程地面验收的规范要求和步骤。
2. 地面验收的范围和对象地面验收的范围包括建筑物内外地面工程,如室内地面、走道、车辆通行区等。
地面验收的对象为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他们负责地面工程的施工和监督。
3. 地面验收的规范要求3.1 材料要求1.地面材料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如耐磨性、防滑性等。
2.采用的地面材料应符合设计方案的要求。
3.采用的地面材料应经过质量检验合格。
3.2 施工要求1.地面施工应按照相关技术规范和施工方案进行。
2.地面平整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应有明显的凹凸。
3.地面铺设材料应无破损、色差等质量问题。
4.地面应无渗漏、沉陷等问题。
5.地面施工应符合安全施工要求,如设置警示标识等。
3.3 环境要求1.地面施工应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进行,不宜在极端天气条件下进行。
2.地面施工应保持施工现场干净、整洁,杂物应及时清理。
4. 地面验收的步骤4.1 准备工作1.验收前,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会议,明确验收的目的、要求和流程。
2.准备验收所需的表格、工具和仪器设备。
4.2 验收内容1.检查地面平整度,使用相关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2.检查地面材料的质量,如砖瓦是否破损、颜色是否一致等。
3.检查地面施工是否符合相关技术规范和施工方案。
4.检查地面是否存在渗漏、沉陷等问题。
5.检查地面的安全性能,如是否设置了防滑措施。
4.3 验收标准1.地面平整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应有明显的凹凸。
2.地面材料应符合设计方案的要求,无破损、色差等质量问题。
3.地面施工应符合相关技术规范和施工方案的要求。
4.地面应无渗漏、沉陷等问题。
5.地面应设置相应的安全措施,如防滑措施等。
5. 地面验收的记录和报告对于地面验收的结果,应进行记录和报告,以备后续参考。
GB50209-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条文3.0.3 建筑地面工程采用旳材料或产品应符合设计规定和国家现行有关原则旳规定。
无国家现行原则旳。
应具有省级住房和城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旳技术承认文献。
材料或产品进场时还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有质量合格证明文献;2 应对型号、规格、外观等进行验收。
对重要材料或产品应抽样进行复验。
3.0.4 建筑地面工程采用旳大理石、花岗石、料石等天然石材以及砖、预制板块、地毯、人造板材、胶粘剂、涂料、水泥、砂、石、外加剂等材料或产品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室内环境污染控制和放射性、有害物质限量旳规定。
材料进场时应具有检测汇报3.0.5 厕浴间和有防滑规定旳建筑地面应符合设计防滑规定。
3.0.6 有种植规定旳建筑地面,其构造做法应符合设计规定和现行行业原则《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程》J G J 1 5 5 旳有关规定。
设计无规定期,种植地面应低于相邻建筑地面5 0 m m 以上或作槛台处理。
3.0.15 水泥混凝土散水、明沟应设置伸、缩缝,其延长米间距不得不小于1 0 m ,对日晒强烈且昼夜温差超过1 5 ℃旳地区,其延长米间距宜为4 m ~ 6 m 。
水泥混凝土散水、明沟和台阶等与建筑物连接处及房屋转角处应设缝处理。
上述缝旳宽度应为1 5 m m ~2 O m m ,缝内应填嵌柔性密封材料。
3.0.16 建筑地面旳变形缝应按设计规定设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建筑地面旳沉降缝、伸缝、缩缝和防震缝,应与构造对应缝旳位置一致,且应贯穿建筑地面旳各构造层;2 沉降缝和防震缝旳宽度应符合没计规定,缝内清理洁净,以柔性密封材料填嵌后用板封盖,并应与面层齐平。
3.0.18 厕浴间、厨房和有排水(或其他液体)规定旳建筑地面面层与相连接各类面层旳标高差应符合设计规定。
3.0.19 检查同一施工批次、同一配合比水泥混凝土和水泥砂浆强度旳试块,应按每一层(或检查批)建筑地面工程不少于1 组。
当每一层(或检查批)建筑地面工程面积不小于1000㎡,每增长1000㎡应增做1 组试块;不不小于1000㎡按1000㎡计算,取样1 组;4.1.6 对有防静电规定旳整体地面旳基层,应清除残留物,将露出基层旳金属物涂绝缘漆两遍晾干。
地面规范验收规范最新标准一、前言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地面工程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能。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地面规范验收标准,对于确保工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各类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项目中地面工程的验收工作。
三、验收标准1. 材料要求:所有用于地面工程的材料,包括水泥、砂、石子等,必须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且有相应的合格证明。
2. 施工工艺: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进行,确保施工工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3. 平整度:地面的平整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使用专业仪器进行检测,确保误差在允许范围内。
4. 强度:地面的抗压、抗折强度应达到设计标准,通过标准试块的测试来验证。
5. 耐久性:地面应具有良好的耐久性能,能够承受预期的使用负荷和环境影响。
6. 防滑性:对于公共区域的地面,应具备一定的防滑性能,以保障人员安全。
7. 环保性:施工过程中使用的粘合剂、涂料等应符合环保要求,不得含有有害物质。
四、验收程序1. 自检:施工单位在施工完成后应首先进行自检,确保各项指标符合验收标准。
2. 预验收:建设单位组织相关人员对地面工程进行预验收,提出整改意见。
3. 正式验收:在预验收合格后,由建设单位组织正式验收,验收合格后签署验收报告。
五、验收记录所有验收过程应有详细的记录,包括验收时间、参与人员、验收结果等,以备日后查询。
六、整改措施对于验收中发现的问题,施工单位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整改,并重新提交验收。
七、附则本规范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有相关规范与本规范不一致的,以本规范为准。
八、结束语地面工程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的安全与功能,希望各参与单位严格按照本规范执行,共同提高工程质量,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示例,实际的地面规范验收规范应根据具体的工程特点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制定。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1 总则1.0.1为了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统一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建筑工程中建筑地面工程(含室外散水、明沟、踏步、台阶和坡道等附属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
不适用于保温、隔热、超净、屏蔽、绝缘、防止放射线以及防腐蚀等特殊要求的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
1.0.3建筑地面工程施工中采用的承包合同文件、设计文件及其他工程技术文件对施工质量验收的要求不得低于本规范的规定。
1.0.4本规范应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配套使用。
1.0.5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0.1建筑地面building ground建筑物底层地面(地面)和楼层地面(楼面)的总称。
2.0.2面层surface course直接承受各种物理和化学作用的建筑地面表面层。
2.0.3结合层combined course面层与下一构造层相联结的中间层。
2.0.4基层base course面层下的构造层,包括填充层、隔离层、找平层、垫层和基土等2.0.5填充层filler course在建筑地面上起隔声、保温、找坡和暗敷管线等作用的构造层。
2.0.6隔离层isolating course防止建筑地面上各种液体或地下水、潮气渗透地面等作用的构造层;仅防止地下潮气透过地面时,可称作防潮层。
2.0.7找平层troweling corese在垫层、楼板上或填充层(轻质、松散材料)上起整平、找坡或加强作用的构造层。
2.0.8垫层under layer承受并传递地面荷载于基土上的构造层。
2.0.9基土foundation earth layer底层地面的地基土层。
2.0.10缩缝shrinkage crack防止水泥混凝土垫层在气温降低时产生不规则裂缝而设置的收缩缝。
第1篇一、规范适用范围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适用于各类建筑地面工程,包括住宅、公共建筑、工业建筑等。
它涵盖了建筑地面工程从基层铺设到面层施工的全过程,包括室外散水、明沟、踏步、台阶和坡道等附属工程。
二、规范主要内容1. 术语和定义:规范对建筑地面工程中的主要术语和定义进行了明确,如面层、结合层、基层、填充层、隔离层、绝热层、找平层、垫层、基土等。
2. 基本规定:规范对建筑地面工程施工的基本要求进行了规定,包括施工企业应具备的质量管理体系和施工工艺技术标准,材料或产品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以及材料或产品进场时的质量验收要求。
3. 基层铺设:规范对基层铺设的要求进行了详细规定,包括基层材料的选择、铺设方法、施工工艺等。
基层铺设质量直接影响到地面工程的整体质量,因此要求施工企业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施工。
4. 面层施工:规范对面层施工的要求进行了规定,包括面层材料的选择、铺设方法、施工工艺等。
面层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地面工程的使用功能和美观效果,因此要求施工企业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施工。
5. 分项工程验收:规范对分项工程的验收方法进行了规定,包括验收标准、验收程序、验收记录等。
分项工程验收是确保地面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施工企业应认真执行。
6. 分部(子分部)工程验收:规范对分部(子分部)工程的验收方法进行了规定,包括验收标准、验收程序、验收记录等。
分部(子分部)工程验收是对地面工程整体质量的检验,施工企业应认真执行。
三、规范实施与监督1. 施工企业应严格执行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确保工程质量。
2. 工程监理单位应加强对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的监督,对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施工进行整改。
3. 建设单位应加强对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的检查,对不符合规范要求的工程提出整改意见。
4. 质量监督机构应加强对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的监督检查,对违规行为进行查处。
总之,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是确保建筑地面工程质量的重要依据。
GB50209-2023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完整)1500字建筑地面工程的施工质量验收是确保建筑地面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
本规范根据《建设工程质量验收管理条例》、《建设工程质量验收标准》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结合实际工程需求,制定了针对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具体要求。
一、施工准备阶段验收1、施工准备阶段验收应由施工单位按照设计文件和施工组织设计要求进行。
验收主要内容包括施工方案、材料试验及合格报告、施工人员资质等。
2、施工准备阶段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施工。
二、施工过程质量控制1、施工过程中应按照设计文件和规范要求进行地基处理、基层处理和面层施工等工作。
2、施工过程中应进行相应的施工记录和检测,确保施工质量的可追溯性。
3、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护,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三、施工成果验收1、地基处理验收:包括地基工程的处理方式、处理效果等。
验收前应进行地基标高测量,验收时应检查地面平整度、沉降等指标。
2、基层处理验收:包括基层处理厚度、强度等指标的检查。
验收时应进行基层标高测量,验收时应通过检查、试验等方式进行。
3、面层施工验收:包括面层材料的合格证明、施工工艺和面层厚度、平整度等指标的检查。
验收应通过检查、试验等方式进行。
四、施工质量缺陷治理1、施工质量验收时发现的缺陷应立即整改,确保施工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
2、施工质量验收合格后,如发现施工缺陷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进行维修和整改。
五、施工质量资料整理与归档1、施工质量验收合格后,施工单位应整理施工过程中的相关资料,包括验收记录、检测报告、试验数据等。
2、施工质量资料应按照规定存档,确保质量资料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六、质量验收结论处理1、施工质量验收合格后,发出施工质量验收结论,确认施工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
2、施工质量验收不合格的,应指出不合格的具体原因和整改措施,要求施工单位进行整改后重新进行验收。
七、监督检查与评定1、建设单位应定期进行施工质量监督检查,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提出整改要求。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101、实施日期:2010-12-1即将实施,原标准2002版2、本规范适用于建筑地面工程(含室外散水、明沟、踏步、台阶和坡道)施工质量的验收。
不适用于超净、屏蔽、绝缘、防止放射线以及防腐蚀等特殊要求的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
3、主要术语面层surfacecourse直接承受各种物理和化学作用的建筑地面表面层。
结合层combinedcourse面层与下一构造层相联结的中间层。
基层basecourse面层下的构造层,包括填充层、隔离层、绝热层、找平层、垫层和基土等。
填充层fillercourse建筑地面中具有隔声、找坡等作用和暗敷管线的构造层。
隔离层isolatingcourse防止建筑地面上各种液体或地下水、潮气渗透地面等作用的构造层;当仅防止地下潮气透过地面时,可称作防潮层。
绝热层insulatingcourse用于地面阻挡热量传递的构造层。
找平层levelingcourse在垫层、楼板上或填充层(轻质、松散材料)上起整平、找坡或加强作用的构造层。
垫层underlayer承受并传递地面荷载于基土上的构造层。
基土foundationearthlayer底层地面的地基土层。
不发火性misfiring当所有材料与金属或石块等坚硬物体发生摩擦、冲击或冲擦等机械作用时,不产生火花(或火星),不会致使易燃物引起发火或爆炸的危险,称为具有不发火性。
地面辐射供暖系统floor radiant heating system在建筑地面中铺设的绝热层、隔离层、供热做法、填充层等的总称,以达到地面辐射供暖的效果。
4、地面:是建筑装饰分部工程的一个子分部。
但它又分三个分支(或叫子分部的子分部):他们分别是:整体地面、板块地面、木竹地面。
5、〖强条〗 3.0.3建筑地面工程采用的材料或产品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无国家现行标准的,应具有省级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技术认可文件。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一、总则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是为了检验施工过程中所达到的技术和质量标准是否符合相关要求,以保证施工项目的质量与安全。
验收过程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确保验收结果的公正、客观和准确。
本规范适用于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旨在规范验收工作,提高工程质量。
二、验收内容1. 地基处理工程地基处理工程是保障建筑地面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
验收时需对地基处理的方式和材料进行检查,保证其符合设计要求并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2. 地面平整度地面的平整度直接影响着地面的使用效果,验收时需根据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进行测量和评定,保证地面平整度符合要求。
3. 地面强度地面的强度是保证地面工程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指标。
验收时需要进行硬度测试等检测,确保地面的承载能力符合设计要求。
4. 地面防水处理地面防水处理是防止地下水或雨水渗透影响地面使用和结构安全的重要措施。
验收时需检查防水材料的施工质量和防水工程的效果,确保地面防水性能达标。
5. 地面装饰地面装饰是地面工程的美观和舒适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验收时需对地面装饰材料和施工工艺进行检查,确保地面装饰效果符合设计要求。
6. 环境保护地面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粉尘、噪音等污染物的排放,保护周边环境。
验收时需要检查环保设施的设置和使用情况,确保环境保护措施到位。
三、验收方法1. 实地检查验收人员需要实地查看地面工程的施工情况,对关键工序和重点部位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2. 抽样检测对关键参数和指标进行抽样检测,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如地面平整度、地面强度等。
3. 文件资料查阅查阅施工图纸、验收记录、质量检测报告等相关文件资料,对施工过程进行全面审核,保证施工符合设计要求和标准。
四、验收标准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需要依据相应的标准和规范进行。
验收标准主要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设计要求等,必须确保验收过程符合标准规定,保证验收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1、本规范适用于学校、体育场馆、体育场及其他建筑地面工程的施工质量验收。
2、本规范所有质量验收依据国家施工规范及其他有关规定,本文仅规范建筑地面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二、主要内容1、质量检查(1)开工/拆改:主要检查破坏补救措施及划线、定位、全建筑抗拉抗扭能力等,并根据实际情况检查施工的技术要求;(2)骨料处理:检查石子的粒径、色泽和砂性质,确保基本施工要求的质量;(3)砂浆施工:检查砂浆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确保砂浆施工的质量;(4)压实度检查:根据不同材料检测压实度等;(5)质量审核:检查抛光水平、研磨质地、尺寸等;(6)施工现场回收:检查施工施工剩余物、杂物清除情况;(7)清洁验收:检查表面及积水等。
2、质量合格条件(1)施工中应遵守技术规范及安全操作规程;(2)施工应按图纸要求,严格按照质量标准进行施工;(3)检查计量要求合格,不得违反规定;(4)所施工的材料质量合格,满足注明或生产厂家规定的技术标准;(5)施工中应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发生的问题。
三、质量验收依据1、建筑幕墙工程质量验收标准(1)抗压强度 >5MPa;(3)压实度 70~85%;(5)木制、金属制等施工质量要求,按对应材料技术标准执行。
(3)表面光洁度≤3mm;(4)强度比例>75%;(1)材料质量:检验材料有无饱和和破坏,不得使用可腐蚀性和耐久性差材料;(2)安装质量:检查安装是否与图纸和标准相符;(3)层叠质量:检查楼板层叠质量,面积不得小于预定尺寸;(4)抗水阻性:检查楼顶、楼板及墙体外抹灰层是否达到防水效果;(5)抗渗密分:检查防水层的抗渗性是否达到规定的要求。
1、施工质量验收主要采取实地查验、实物检查以及质量抽检的形式,结合技术标准中的规定及施工图纸实施检查;2、验收人员应审查施工图纸及其他质量检查文件、施工现场环境检查,并按照对应的材料技术标准、施工施工规范等验收形式实施检查施工质量;3、施工质量验收,应采用有效的技术依据,制定检查和检验的内容,记录检查结果,并形成验收报告;4、本施工质量验收应有2人以上参与,其中必须有专业技术人员参加。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Code of acceptance of construction quality of building ground1 总则1.0.1 为了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统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本规。
1.0.2 本规适用于建筑工程中建筑地面工程(含室外散水、明沟、踏步、台阶和坡道等附属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
不适用于保温、隔热、超净、屏蔽、绝缘、防止放射线以及防腐蚀等特殊要求的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
1.0.3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中采用的承包合同文件、设计文件及其他工程技术文件对施工质量验收的要求不得低于本规的规定。
1.0.4 本规应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配套使用。
1.0.5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除应执行本规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的规定。
2 术语2.0.1 建筑地面building ground建筑物底层地面(地面)和楼层地面(楼面)的总称。
2.0.2 面层surface course直接承受各种物理和化学作用的建筑地面表面层。
2.0.3 结合层combined course面层与下构造层相联结的中间层。
2.0.4 基层base course面层下的构造层,包括填充层、隔离层、找平层、垫层和基土等。
2.0.5 填充层filler course在建筑地面上起隔声、保温、找坡和暗敷管线作用的构造层。
2.0.6 隔离层isolating course防止建筑地面上各种液体或地下水、潮气渗透地面等作用的构造层;仅地下潮气透过地面时,可称作防潮层。
2.0.7 找平层troweling course在垫层、楼板上或填充层(轻质、松散材料)上起整平、找坡或加强作用的构造层。
2.0.8 垫层under layer承受并传递地面荷载于基土上的构造层。
2.0.9 基地foundation earth layer底层地面的地基土层。
2.0.10 缩缝shrinkage crack防止水泥混凝土垫层在气温降低时产生不规则裂缝而设置的收缩缝。
2.0.11 伸缝stretching crack防止水泥混凝土垫层在气温升高时在缩缝边缘产生挤碎或拱起而设置的伸胀缝。
2.0.12 纵向缩缝lengthwise shrinkage crack平行于混凝土施工流水作业方向的缩缝。
2.0.13 横向缩缝crosswise stretching crack垂直于混凝土施工流水作业方向的缩缝。
3 基本规定3.0.1 建筑地面工程、子分部工程、分项工程的划分,按表3.0.1执行。
表3.0.1 建筑地面子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划分表准。
3.0.3 建筑地面工程采用的材料应按设计要求和本规的规定选用,并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进场材料应有中文质量合格证明文件、规格、型号及性能检测报告,对重要材料应有复验报告。
3.0.4 建筑地面采用的石、花岗石等天然石材必须符合国家现行行业标准《天然石材产品放射防护分类控制标准》JC518中有关材料有害物质的限量规定。
进场应具有检测报告。
3.0.5 胶粘剂、沥青胶结料和涂料等材料应按设计要求选用,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工程室环境污染控制规》GB50325的规定。
3.0.6 厕浴间和有防滑要求的建筑地面的板块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
3.0.7 建筑地面下的沟槽、暗管等工程完工后,经检验合格并做隐蔽记录,方可进行建筑地面工程的施工。
3.0.8 建筑地面工程基层(各构造层)和面层的铺设,均应待其下一层检验合格后方可施工上一层。
建筑地面工程各层铺设前与相关专业的分部(子分部)工程、分项工程以及设备管道安装工程之间,应进行交接检验。
3.0.9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时,各层环境温度的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1. 采用掺有水泥、石灰的拌和料铺设以及用石油沥青胶结料铺贴时,不应低于5℃;2. 采用有机胶粘剂粘贴时,不应低于10℃;3. 采用砂、石材料铺设时,不应低于0℃。
3.0.10 铺设有坡度的地面应采用基土高差达到设计要求的坡度;铺设有坡度的楼面(或架空地面)应采用在钢筋混凝土板上变更填充层(或找平层)铺设的厚度或以结构起坡达到设计要求的坡度。
3.0.11 室外散水、明沟、踏步、台阶和坡道等附属工程,其面层和基层(各构造层)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施工时应按本规基层铺设中基土和相应垫层以及面层的规定执行。
3.0.12 水泥混凝土散水、明沟,应设置伸缩缝,其延米间距不得大于10m;房屋转角处应做45°缝。
水泥混凝土散水、明沟和台阶等与建筑物连接处应设缝处理。
上述缝宽度为15~20mm,缝填嵌柔性密封材料。
3.0.13 建筑地面的变形缝应按设计要求设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建筑地面的沉降缝、伸缩缝和防震缝,应与结构相应缝的位置一致,且应贯通建筑地面的各构造层;2. 沉降缝和防震缝的宽度应符合设计要求,缝清理干净,以柔性密封材料填嵌后用板封盖,并应与面层齐平。
3.0.14 建筑地面镶边,当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 有强烈机构作用下的水泥类整体面层与其他类型的面层邻接处,应设置金属镶边构件;2. 采用水磨石整体面层时,应用同类材料以分格条设备镶边;3. 条石面层和砖面层与其他面层邻接处,应用顶铺的同类材料镶边;4. 采用木、竹面层和塑料板面层时,应用同类材料镶边;5. 地面面层与管沟、孔洞、检查井等邻接处,均应设置镶边;6. 管沟、变形缝等处的建筑地面面层的镶边构件,应在面层铺设前装设。
3.0.15 厕浴间、厨房和有排水(或其他液体)要求的建筑地面面层与相连接各类面层的标高差应符合设计要求。
3.0.16 检验水泥混凝土和水泥砂浆强度试块的组数,按每一层(或检验批)建筑地面工程不应小于1组。
当每一层(或检验批)建筑地面工程面积大于1000m2时,每增加1000m2应增做1组试块;小于1000m2按1000m2计划。
当改变配合比时,亦应相应地制作试块组数。
3.0.17 各类面层的铺设宜在室装饰工程基本完工后进行。
木、竹面层以及活动地板、塑料板、地毯面层的铺设,应待抹灰工程或管道试压等施工完工后进行。
3.0.18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的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1. 基层(各构造层)和各类面层的分项工程的施工质量验收应按每一层次或每层施工段(或变形缝)作为检验批,高层建筑的标准层可按每三层(不足三层按三层计)作为检验批;2. 每检验批应以各子分部工程的基层(各构造层)和各类面层所划分的分项工程按自然间(或标准间)检验,抽查数量应随机检验不应少于3间;不足3间,应全数检查;其中走廊(过道)应以10延长米1间,工业厂房(按单跨计)、礼堂、门厅应以两个轴线为1间计算。
3. 有防水要求的建筑地面子分部工程的分项工程施工质量每检验批抽查数量应按其房间总数随机检验不应少于4间,不足4间,应全数检查。
3.0.19 建筑地面工程的分项工程施工质量检验的主控项目,必须达到本规规定的质量标准,认定为合格;一般项目80%以上的检查点(处)符合本规规定的质量要求,其他检查点(处)不得有明显影响使用,并不得大于允许偏差值的50%为合格。
凡达不到质量标准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的规定处理。
3.0.20 建筑地面工程完工后,施工质量验收应在建筑施工企业自检合格的基础上,由监理单位组织有关单位对分项工程、子分部工程进行检验。
3.0.21 检验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1. 检查允许偏差应采用钢尺、2m靠尺、楔形塞尺、坡度尺和水准仪。
2. 检查空鼓应采用敲击的方法;3. 检查有防水要求建筑地面的基层(各构造层)和面层,应采用泼水或蓄水方法,蓄水时间不得少于24h;4. 检查各类面层(含不需铺设部分或局部面层)表面的裂纹、脱皮、麻面和起砂等缺陷,应采用观感的方法。
3.0.22 建筑地面工程完工后,应对面层采取保护措施。
4 基层铺设4.1一般规定4.1.1 本章适用于基土、垫层、找平层、隔离层和填充层等基层分项工程的施工质量检验。
4.1.2 基层铺设的材料质量、密实度和强度等级(或配合比)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本规的规定。
4.1.3 基层铺设前,其下一层表面应干净、无积水。
4.1.4 当垫层、找平层埋设暗管时,管道应按设计要求予以稳固。
4.1.5 基层的标高、坡度、厚度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基层表面应平整,其允许偏差应符合表4.1.5的规定。
表4.1.5 基层表面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mm)4.2 基土4.2.1 对软弱土层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处理。
4.2.2 填土应分层压(夯)实,填土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GB50202的有关规定。
4.2.3 填土时应为最优含水量。
重要工程或大面积的地面填土前,应取土样,按击实试验确定最优含水量与相应的最大干密度。
Ⅰ 主控项目4.2.4 基土严禁用淤泥、腐植土、冻土、耕植土、膨胀土和含有有机物质大于8%的土作为填土。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土质记录。
4.2.5 基土应均匀密实,压实系数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不应小于0.90。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试验记录。
Ⅱ 一般项目4.2.6 基土表面的允许偏差应符合本规表4.1.5的规定。
检验方法:应按本规表4.1.5中的检验方法检验。
4.3 灰土垫层4.3.1 灰土垫层应采用熟化石灰与粘土(或粉质粘土、粉土)的拌和料铺设,其厚度不应小于100mm。
4.3.2 熟化石灰可采用磨细生石灰,亦可用粉煤灰或电石渣代替。
4.3.3 灰土垫层应铺设在不受地下水浸泡的基土上。
施工后应有防止水浸泡的措施。
4.3.4 灰土垫层应分层夯实,经湿润养护、晾干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Ⅰ 主控项目4.3.5 灰土体积比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配合比通知单记录。
Ⅱ 一般项目4.3.6 熟化石灰颗粒径不得大于5mm;粘土(或粉质粘土、粉土)不得含有有机物质,颗粒粒径不得大于15mm。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材质合格记录。
4.3.7 灰土垫层表面的允许偏差应符合本规表4.1.5的规定。
检验方法:应按本规表4.1.5中的检验方法检验。
4.4 砂垫层和砂石垫层4.4.1 砂垫层厚度不应小于60mm;砂石垫层厚度不应小于100mm。
4.4.2 砂石应选用天然级配材料。
铺设时不应有粗细颗粒分离现象,压(夯)至不松动为止。
Ⅰ 主控项目4.4.3 砂和砂石不得含有草根等有机杂质;砂应采用中砂;石子最大粒径不得大于垫层厚度的2/3。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材质合格证明文件及检测报告。
4.4.4 砂垫层和砂石垫层的干密度(或贯入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试验记录。
Ⅱ 一般项目4.4.5 表面不应有砂窝、石堆等质量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