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校语文实验教材第十四册
- 格式:ppt
- 大小:256.50 KB
- 文档页数:7
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第十四册语文《变了,故乡》(魏花秀)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讲读课文第一至四自然段。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意思,明白故乡发生了哪些变化?教学重点:理解“润甜”“撩开了”“春风”等词义,进一步理解句子意思。
教学过程:一、检查复习:看手势写生字新词:和煦魂牵梦绕温馨波澜富裕二、讲读第一至四自然段:1、学习第一自然段。
1)齐读课文2)思考、讨论:(1)“我”再回故乡的路上看到什么新景象?(笔直的柏油路,小四轮。
)(2)“和煦的春风润甜了我深深的呼吸”是什么意思?(这是“我”看到家乡变化时的感受—欣喜之情。
)2、指名读第二、三自然段,想想:这两段写了家乡的哪些变化?“几年间”、“一幢幢小楼”、“如同雨后的春笋冒出来”说明什么?(说明故乡变化的迅速。
)“我的新激动得怦怦地跳,浸润在故乡浓烈而温馨的泥土气息里”体现了什么?(体现了“我”对面貌一新的故乡无比热爱。
3、学习第四自然段。
1)齐读课文。
2) “春风”指什么?(党的改革开放政策。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全国各地,也吹遍了故乡的每个角落,使故乡的经济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景象。
(3)“春风撩开了……也撩开了……”点明了什么?(点明了人们思想观念变化的原因。
)3、这几个自然段讲了什么?(故乡面貌和故乡人的观念变化。
)三、巩固练习:朗读课文。
思考:“我“几年没有回故乡,故乡的面貌有什么变化?(1)笔直的柏油路,被绿荫拥抱着。
小四轮载着我回故乡。
(2)一幢幢楼房如雨后春笋冒出来。
(3)祖祖辈辈的庄稼人萌生了办工厂的念头。
四、作业:背诵第四自然段。
15、大自然警号长鸣教学设计
教材:聋校实验教材语文十四册
作课时间:2015年4月22日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
了解课文涉及的有关环境保护的知识,受到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2、了解作者运用具体事例作比较、列数字,准确地运用语言文字来说明中心的方法。
一、组织教学:
二、检查复习:
默写生字新词:
血缘、锐减、珍稀、如数家珍、舍近求远
三、新授:
1、讲读第一自然段:
(1)指导朗读:
(2)师生讨论:
1)“我”听到时了一则什么消息?
(我国已从美国动物园引进东北虎,以便和园内动物园里的东北虎配种。
)
2)为什么从美国引进东北虎?
(血缘太近的动物交配,产下的后代是先天不足,瘦弱多病的。
)
3)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什么?
(我国舍近求远,从美国引进东北虎,以便繁衍后代。
)
2、讲读第二自然段:
(1)指导朗读:
(2)师生讨论:
1)为什么要从美国引进东北虎?
(我国东北山林这种世界上最雄壮美丽的老虎越来越少。
)2)整个伊春地区只存在几只?(五只)
3)解放初,这里情况怎样?
(原本很多,有时,夜里还窜到镇上来。
)
3、讲读第三自然段:
(1)指导朗读,理解句意:
(2)师生讨论:
1)什么也在减少,进入了珍稀动物行列?(华南虎)
四、巩固练习:
1、朗读课文:
2、说说为什么要从美国引进东北虎?
五、小结:
六、作业:
朗读课文
15、大自然警号长鸣
从美国引进东北虎
大自然警号长鸣为什么……?
各种动物在减少:有……。
2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要求:1.了解黄河变化的原因,从黄河变化这件事受到启示,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2.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3.阅读后,能联系实际谈体会。
教学重点:黄河的变化和它变化的原因是本课重点,故而,第四、五、然段是课文学习的重点段。
教学难点:把握“黄河的泥沙”这条贯穿全文内容的主线,弄懂各段在这一点上的内在联系。
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教具:大字课文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同学们,你们知道黄河吗?了解黄河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20课,读题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二.默读课文,找出课文中不懂的字词句。
三.边读课文,边理解各自然段的字词句。
1.读第一自然段。
“表现”为什么要加引号?是不是真得表现?大吃一惊是什么意思?形容对发生的意外事情非常吃惊。
决口、改道两个词语通过课件来演示。
2.读第二自然段。
人们常常把黄河比作中华民族的摇篮,怎么会是这样一条祸河?3.读第三自然段。
黄河流域的范围要比黄土高原更大一点。
媲美是什么意思?相比美的意思。
理解“黄河流域气候温暖,森林茂密,土地肥沃,尤其是下游一带自然条件更好。
”让学生根据已学的地理知识来说说。
繁衍是什么意思?4.读第五自然段。
折腾是什么意思?放在句子中理解。
叫苦不迭就是连连叫苦的意思。
忧患是什么意思?困苦患难的意思。
5.读第六自然段。
介绍了黄河的特点。
一.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大河。
二.黄河每年从中上游带到下游的泥沙总重量达16亿吨,其中12亿吨被搬到了大海,4亿吨则沉积在下游河道中。
这4亿吨泥沙为什么会造成灾难?6.读第七自然段。
据科学家研究,黄河变化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二是……。
侵蚀、崩塌是什么意思?侵蚀:逐渐侵害使变坏。
崩塌请学生自己说说怎样理解的?“天然的保护层”是指什么?7.读第八自然段。
随心所欲是什么意思?请学生举例说明。
不折不扣是双重否定表示肯定。
四.读课文,观看多媒体课件,看看黄河到底是怎样变化的?五.作业内:把你知道的有关黄河的资料告诉大家外:抄写课文一遍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读课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
最新聋校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方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方案部编版模板(9篇)聋校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方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方案部编版篇一1、学习习惯:〔1〕掌握正确的读书姿势、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握笔方法,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爱惜学惯用品的习惯。
2、汉语拼音:〔1〕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腔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2〕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
3、识字写字:〔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400个,会写其中的100个〔3〕掌握汉字的根本笔画,能按笔顺规那么写字。
字写得正确、端正〔4〕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4、阅读〔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4〕对读物中感兴趣的内容,乐于与别人交流。
5、口语交际〔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能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4〕有表达的自信心。
积极参加口语交际,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
全册教材由“入学教育”“汉语拼音”“识字”“课文”“语文园地”“口语交际”几个部分组成。
为了方便识字和阅读,生字和课文全部加注了拼音。
一年五班61人。
虽然大部分入学前承受过学前教育,但学生的根底参差不齐.而且学生在幼儿园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养成不好。
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
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工作重心。
合作学习为主,采用讨论、讲解、演示和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以及学习语文的兴趣。
2、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腔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多媒体技术在聋校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在聋校,有效的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教学内容具有直观、生动、形象的特点,有效地培养了聋生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从而增强语文学科的教学效果,优化了课堂,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聋校;语文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能结合耳聋生自身优势---视觉,通过更直观、更形象的感官刺激给聋生造成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让聋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思维想象空间,有效地感知更多的知识信息,以此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我在聋校语文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了耳聋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科学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调动聋生的学习兴趣。
聋校语文课程既有生动的一面,又有枯燥的一面。
对一些抽象的词、句,通过手势语很难表达清楚,有时即使表达出来了,学生理解起来也相当困难。
教师如何将这些抽象的教学变成可见、可以感知的形象,以激发聋生的浓厚兴趣,这就是教学艺术,多媒体教学就可实现这种教育艺术,使原本单调乏味的教学内容变得新奇而生动。
如教《小壁虎借尾巴》这课时,我合理运用各种多媒体课件,对聋生思考、理解文章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1、放幻灯片,让聋生感知小壁虎断尾巴这一抽象原理,让耳聋学生边看边想,小壁虎在墙角捉蚊子,尾巴被蛇咬断了,心里难过,想去借尾巴。
我紧紧地抓住这一故事情节,引导耳聋学生产生感情上的共鸣,积极的思考故事的进展,耳聋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2、模拟演示,引导聋生仔细地观察,放幻灯投影进行模拟演示,理解“挣断”是什么意思。
得用力,而且猛一用力,让耳聋学生体会体会,耳聋学生观察的一清二楚、一目了然,达到良好的直观效果。
3、图文比较,启发聋生通过小壁虎借尾巴的过程,让聋生明白小鱼、老牛、燕子各自的尾巴,都有其不同的作用:小鱼的尾巴拨水、老牛的尾巴赶蝇子、燕子的尾巴掌握方向。
聋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语文摘要:一、前言二、聋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语文的概述1.聋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语文的定义2.聋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语文的作用三、聋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语文的特点1.针对聋生的特殊性2.丰富的图文并茂3.系统的课程设置四、聋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语文的教学方法1.口语教学与手语教学相结合2.情境教学法3.合作学习法五、聋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语文的实践应用1.提高聋生语文素养2.帮助聋生融入社会六、结语正文:一、前言在我国,聋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语文是一门专门针对聋哑学生的特殊教育课程。
通过这门课程,聋哑学生可以学习到汉语言文字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二、聋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语文的概述1.聋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语文的定义:聋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语文是指专门为聋哑学生编写的一套用于教授汉语言文字知识的教材。
这套教材充分考虑到聋哑学生的特殊性,以手语、口语以及丰富的图文形式进行教学。
2.聋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语文的作用:帮助聋哑学生掌握汉语言文字,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
三、聋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语文的特点1.针对聋生的特殊性:教材充分考虑到聋哑学生的生理特点,用手语、口语以及丰富的图文形式进行教学,使得聋哑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汉语言文字。
2.丰富的图文并茂:教材中配有大量形象的图片和详细的手语解释,以便聋哑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
3.系统的课程设置:教材根据聋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需求,设置了从基础拼音到阅读理解、写作表达等系统的课程内容。
四、聋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语文的教学方法1.口语教学与手语教学相结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进行口语教学,也要用手语进行解释,使得聋哑学生能够同时接收两种信息。
2.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的情境,使聋哑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汉语言文字,提高学习效果。
3.合作学习法:组织聋哑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互相帮助,提高学习积极性。
五、聋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语文的实践应用1.提高聋生语文素养:通过学习聋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语文,聋哑学生的汉语言文字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4、颐和园教学内容: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语文教材第十四册第十四课颐和园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并理解“耸立、隐隐约约”等词语,并能造句。
2、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赏美爱美情趣,受到美得熏陶。
3、了解作者写作顺序,体会并学会课文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能概括中心思想,体会作者是如何围绕中心思想写的。
教学重、难点:1、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赏美爱美情趣,受到美得熏陶。
2、了解作者写作顺序,体会并学会课文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
3、概括中心思想,体会作者是如何围绕中心思想写的。
教学准备:大字课文、PPT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扫除阅读障碍并初读课文学习目标:熟悉课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并理解“耸立、隐隐约约”等词语,并能造句。
教学重、难点:小组合作学习查字典,借助图片和课文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及学生不太理解的词语。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准备好PPT课件、大字课文2、待学生进入教室,稳定学生情绪,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教师:(出示PPT课件)这些图片美吗?想知道是哪里吗?学生:(自由回答)教师:这都是颐和园的图片, 那里很漂亮哦。
一起去感受下吧?打开课文86页。
三.初读课文,排除阅读障碍1、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大家先自己朗读课文, 感受一下颐和园的美丽风景2、找出不懂意思的词教师:将生字新词以及不懂意思的的词语标记出来,写在黑板上。
学生:略。
如:大殿:指大的宫殿;本课指宫殿大厅(图片展示)宫殿:本课指帝王居住的高大华丽的房子。
(图片展示)栏杆:本课指长廊两侧的护栏(图片展示)琉璃瓦:内层用较好的黏土,表面用琉璃烧制成的瓦。
外部多是绿色和金黄色,鲜艳,发光,多用来铺宫殿和庙宇的屋顶。
{图片展示}横槛:本课指横崁的长方形栏板(图片展示)耸立:笔直的直立,高耸(图片展示)神清气爽:形容人头脑清醒,精神爽快昆明湖:(图片展示)建筑:建筑是人们用土,石,木……一切可以利用的材料,建造的构筑物(图片展示)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装饰华丽,光彩夺目(图片展示)葱郁:草木青翠茂密掩映着:(图片展示)画舫:装饰华美,专供游人乘坐的船(图片展示)雕刻:本文指用石头雕刻的东西(图片展示)隐隐约约:看起来,似有似无,看不清楚(图片展示)远眺:向远处看3、小组合作查字典要求:将不认识的词语用手语打出来, 学生分小组合作查字典,查找词语在文中合适的解释,完成后请学生上黑板4、师生讨论学生:上黑板板书意思教师:进行讲评,可以通过出示图片和联系课文内容,让学生理解5、带读课文(1)、请学生起来读,分段练(2)、教师带着一起读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分析课文第二至五自然段教学目标:通过详细讲读课文, 观看PPT中的图片, 使学生通过图、文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赏美爱美情趣,受到美的熏陶。
人教版聋校义务教育实验教材语文一年级上册14 ang iang uang第一课时教课方案讲课班级:聋校一年级讲课时数:四课时(本节课为第一课时)教材剖析:本课包含七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后鼻音韵尾 -ng ,配有手语指式图;第二部分是 3 个后鼻韵母 ang、iang 、uang, 配有相应的图面。
此中,“糖、狼”提示 ang 的音,“枪、箱”提示 iang 的音,“筐、窗”提示 uang 的音;第三部分是 ang、iang 、uang 的书写;第四部分是声母和后鼻韵母构成的音节。
第五部分是词语,旨在指引学生正确拼读音节,主动积果词语。
第六部分是句子,稳固拼音的同时,培育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七部排列出了本课要求会认可时要求会写的 4 个字。
此课共需四课时,本节课为第一课时。
主要学习后鼻音韵尾 -ng 、后鼻韵母 ang 及生字“羊”。
学情剖析:一年级有 10 名学生,此中 3 名学生配戴了电子耳蜗, 2 人经过语言痊愈训练后成效不理想,回流至聋校就读。
1 人没有进行过任何痊愈训练,且少语言表达。
还有 5 名学生佩带了助听器,赔偿成效较好,而且都经过了特意的语言听觉痊愈训练。
平常教课中,以上 8 名学生能够经过看话协助听懂老师简单的指令,班级中有 2 名学生没有佩带助听器,主要经过看话及手语沟通的方式进行学习。
本节课一名学生因病未到校,上课的共九名聋生。
该班学生 9 月初进校,经过三个多月的校园生活,现已基本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并开始初步养成一定的学习习惯。
依据班级聋生语言、认知水平及注意力状况,将学生疏为 A\B\C 三层。
A 层学生赵文轩、胡雨轩、马阿英舍,反响矫捷、理解能力较强,语言清晰度较高。
B 层学生娜孜莱、马雪矫、何尤喆,学习较主动,有必定语言能力。
但平常学习注意力不集中,易受环境情绪所扰乱。
C层学生木斯塔巴、石敏超、孙晔辰,注意力不集中,自我拘束能力较差,书写较慢,学习中需老师不时关注。
聋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语文
摘要:
1.聋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语文的重要性
2.教科书的内容和特点
3.教科书对聋生的帮助
4.使用教科书的建议
正文:
在我国,聋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语文对于聋生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帮助聋生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而且为他们提供了与人交流、融入社会的重要工具。
这本教科书内容丰富,既有基本的语文知识,如汉字、词语、句子等,也有日常生活、社会交往等实用内容。
同时,教科书还充分考虑了聋生的特点,采用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形式,使得聋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轻松愉快。
教科书对聋生的帮助是显而易见的。
通过学习教科书,聋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言语和文字,提高自己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同时,教科书还能帮助聋生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
然而,如何更好地使用这本教科书,也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问题。
首先,教师应该充分了解教科书的内容和特点,合理安排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
其次,家长应该积极配合学校的教学工作,鼓励和支持孩子学习。
最后,聋生本身也应该珍惜学习机会,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总的来说,聋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语文是一本十分适合聋生的教材。
它
不仅能够提供丰富的语文知识,而且能够帮助聋生提高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聋校数学第十四册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聋校数学第十四册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例1、2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新授1. 设计情景,导入新课。
2. 指导学习:例1 1/2+5(1/3)÷1(1/3)=1/2+16/3×3/4 想:这个算式里含有几级运算?= 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例2 3(1/5)÷{[1(2/3)+1/5]×2(1/7)}=16/5÷{(5/3+1/5)×15/7}=16/5÷{28/15×15/7} 想:这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 括号,应该怎样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练习:做一做作业:练习一1、2、3题。
教学后记:在学生练习时教师应注意巡视,随时发现问题,随时给予个别的辅导和纠正。
还应提醒学生做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不仅要注意运算顺序,还要注意分数加减法和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差异较大,必须要分清什么时候需要通分什么时候需要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
第二课时教学目的:巩固练习。
教学内容:练习一5—8题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练习:5. (1)学生练习:先让学生说说计算顺序,然后再计算。
(2)老师讲评。
6. (1)学生练习:先让学生说说计算顺序,然后再计算。
(2)老师讲评。
7. (1)学生练习:本题都是三四步的分数混合运算,计算比较复杂。
学生做题时,可先学生说说计算的顺序。
(2)老师讲评。
8. 说出下面的图形的名称,并计算出它们的面积。
(1)学生练习: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2)老师讲评。
作业:练习一6、7、8第三课时教学目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例3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复习:新授:1. 设计情景,导入新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