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鸟画---张德泉作品精选(2)
- 格式:pdf
- 大小:4.44 MB
- 文档页数:35
【精品赏读】历代名人字画精品赏析--花鸟篇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历史绵绵不绝,光耀于世,浩瀚的文化古籍和巧夺天工的文物珍品构成了中国历史长河中一段段华采乐章,今天瑞祥安文化讲堂就带您一睹国之魂宝--名人字画的风采。
————引言【品名】幽兰图--清郑燮【纸本尺寸】91.3*51cm【作者简介】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
以诗书画“三绝”著称于世,尤善兰竹,题竹诗多达一百余首。
所作每画必题,常以诗跋补其意,款式光怪陆离,别具风致,画史少见。
为扬州画派领袖。
徐悲鸿先生评价其为“中国近三百年来最卓绝人物之一”。
【赏析】土坡相连,缝坎丛生绺绺兰草,几叶新竹点缀其间,纷披穿插,姿态如生。
笔法灵活,挺秀劲丽,纵横涂抹,酣畅淋漓。
画心作者行书七言律诗一首:“转过青山又一山,幽兰藏躲路回环。
众香国里谁能到,容我书呆屋半间。
【品名】玉堂富贵图--清邹一桂【绢本尺寸】221.5*92.3cm【赏析】画中上方玉兰初吐芳华,海棠飞艳溢彩,秀石之后,几丛牡丹姹紫嫣红,画面构图巧妙,以玉兰与牡丹形成半闭合空间,孔雀居于空间之对角线上,起到稳定均衡之用。
用笔设色皆为院体画之风格,工笔重彩,刻画极其细致入微,富有层次感。
整幅作品大气秀美、富丽堂皇。
【品名】晚梧秋影图--清王翬【绢本尺寸】76.8*41cm【珍藏】北京故宫博物院【赏析】从恽寿平的题识来看,此图应为写实之作。
图中罢笔绘池上高梧疏柳掩映书堂,坡头二人对语。
笔法松秀,意境淡远。
在王翬众多的摹古、仿古的弘篇巨制中,此种写实的园林小品犹显清新可喜。
王翬画再加恽寿平题更身价百倍,实可宝矣。
【品名】梅花水仙—明钱榖纸本墨笔【纸本尺寸】33.7*391.9cm【赏析】此卷写秀石、水仙及梅花,颇有意趣。
构图严谨,用笔精妙,为其佳作。
钱榖擅作山水,笔墨疏朗稳健,人物、兰竹风格平实。
善书法,又以词翰名于世。
传世作品有故宫博物院藏《虎丘前山图》轴、《求志图》卷及上海博物馆藏《苍山茅屋图》轴。
工笔花鸟画名家张德泉,清新高雅,风格鲜明
张德泉,男,1941年出生,江苏宝应县人,工笔花鸟画名家。
江苏省国画院花鸟画研究所所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
曾担任江苏省美协名誉主席、江苏省国画院院长钱松喦的工作助手,追随钱老钻研传统中国画技艺。
作品先后参加第六、七、八届全国美术展览,曾获中华杯中国画大奖赛三等奖、中日美术交流展银牌奖、江苏省画院美术馆联展一等
奖。
作品还多次在美国、英国、法国、日本、韩国、香港、台湾、新加坡等国家或地区展出,广为国内外知名的美术馆和博物馆所收藏。
出版画册有:《张德泉花鸟画作品集》、《张德泉现代工笔花鸟画》、《工笔花鸟画谱》、《百花谱》、《中国牡丹》、《当代花鸟画作品选》、《当代花鸟画大观》等数十种。
出版绘画技法类专著有:《工笔花鸟画详解》、《工笔画基础教程》系列、《鸟类写生》、《禽鸟白描写生》、《花卉白描写生》、《画鸟技术资料》、《花卉白描画稿》。
张德泉在江苏省国画院深造期间得到著名画家傅抱石先生、钱松喦先生等前辈悉心指导,对宋元工笔画用力尤多,奠定了坚实的传统绘画基础。
近年来注重深入生活,多次前往广东、云南等地写生热带雨林动植物,近距离观察各地独有的珍禽异卉,创作出一批富于生活
气息和时代感的作品,形成了鲜明的个人艺术风格。
得到过当代国画大师、中国画研究院副院长黄胄先生特别的关注与好评,并多次向北京艺术界同行推荐。
40幅经典名家花鸟作品赏析春江水暖陈之佛1953年纸本设色85cmx 40cm中国美术馆藏“意境”是画家赋予作品的特殊的艺术生命,是画家将那些花鸟草虫。
经过艺术创作,表现出不同的内涵和深意。
作者正是抓住了这一艺术创作的重要环节、赋予他每一幅作品都具有蓬勃的艺术生命力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春江永暖》画中点点桃花,红白相间,前后相映,几枝摇曳的绿竹,穿插其中,更显出桃花的娇艳。
一只色彩斑斓的花鸭,悠然自得的嬉戏在流水中.追逐着飘落的花瓣,一派生气盎然的景象。
此幅作品用独特的艺术语言充分地表达了”春江水暖鸭先知”这句脍炙人口诗句的意境。
春意图王师子1959年纸本设色147cmx 77cm朵云轩藏王师子(1885—1950),原名伟,字师梅,40岁后改名师子,江苏省句容人,历任上海美专、中国艺专、新华艺专教授。
王师子的《春意图》着力于对春意盎然的表现。
画中所作皆为贞祥之物,显然是老株的白玉兰枝干遒劲,花开繁茂;红艳似火的茶花枝叶舒展,迎风怒放;几株修篁虽被遮挡,但其劲健的精神却透过夹缝透露出来;地面上的蒲公英也已开花,在淡绿的草丛中与玉兰、茶花争奇,就连无生命的太湖石也作风卷云状。
再加上立于玉兰树上的一只禽鸟,使画中花树,湖石的风姿呈现出灵动奇秀之态,画中题有“禽语贞吉,竹报平安”之句,把画家良好祝愿的心意与图中景物融为一体。
《浴雁》陈之佛1940年至1947年间陈之佛创作过大量以雁为题材的作品,如《寒汀孤雁》、《月雁》、《浴雁》、《秋江双雁》等。
这幅《浴雁》描绘了一双大雁在塘边栖憩的情景,一只浴后伫立岸边,静穆养神,一只正在水中涤羽嬉沐,一静一动相互映照,盛开的芙蓉和在微风中摇曳的芦苇与修竹处理得繁而不乱。
这种幽美的境界,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白鹇秋色卢振寰1953年纸本设色130cmx 66cm广州美术馆藏画卢振衰(1889—1979),笔名浮山老人。
广东省障罗人。
原任职广州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最美花鸟100幅,雅俗共赏(⾼清)!
⽥世光(1916年10⽉—1999年7⽉)号公炜,祖籍⼭东乐陵,世居北京西海淀六郎庄。
师承张⼤千、赵梦朱、吴镜汀、于⾮闇、齐⽩⽯诸先⽣。
早年拜张⼤千门下,为⼤风堂弟⼦之⼀。
⽥世光早年求学于京华美术学院,专攻国画花鸟,解放前在北平国⽴艺专任教,曾任中央美院教授。
他长期从事花鸟、⼭⽔画创作,继承了宋元派双勾重彩⼯笔花鸟画的优良传统技法,并赋之予新的时代精神,为我国现代⼯笔花鸟画名家。
1933年,17岁的⽥世光考⼊了北平私⽴京华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受到了⼯笔花鸟画教师赵梦朱和⼭⽔画教师吴镜汀、书法篆刻教师于⾮闇暗诸先⽣的启蒙教导。
⽥世光在刻苦学习⼯笔没⾻花鸟的同时尚感不⾜,遂萌⽣了光⼤宋元画派双勾重彩花鸟画技法的宏愿,潜⼼钻研起来。
⽥世光整⽇揣摹双勾花鸟画法及运笔⽅法。
临摹宋⼈崔⽩的《⽵鸥图》、元⼈商琦的《杏⾬浴禽》、明⼈吕纪的《草花野禽》、沈周的《鸠声晚⾬》。
功夫不负有⼼⼈,经过不断研究琢磨,他终领悟宋元勾勒画家精微观察、细致描绘的创作思想和⼿法,掌握了双勾这⼀传统程式技法,并运⽤于绘画创作之中。
抗战前⼣,⽥世光有幸认识了张⼤千先⽣,⼤千先⽣对他的花鸟画很是欣赏,准备拜门收徒,适值“七七”事变,⼤千先⽣去敦煌主持莫⾼窟的临摹和研究。
当抗战胜利,张⼤千先⽣再返北平时(1946年春),⽥世光正式拜在⼤风堂门下(指拜在张⼤千⼤师门下)。
拜师礼在颐和园长廊东头的养云轩举⾏,⽥世光向⼤千先⽣⾏了传统式样的三跪九叩的拜师礼。
同时拜门的学⽣还有梁树年、王学敏、俞致贞等。
历届全国美展获奖花鸟画作品六届荣誉奖《藏原放牧》183×96cm 吴作人六届特别奖《晚翠》135×66cm 赵少昂六届特别奖《岭南春色》165×69cm 杨善琛六届特别奖《墨竹》97×43cm 崔德祺六届铜奖《红满枝头》131×66cm 陈佩秋六届铜奖《夜色》103×103cm 胡勃六届铜奖《舞龙蛇》178×143cm 王晋元六届铜奖《听涛》80×67cm 萧金钟八届《春满雨林》178×144cm 王晋元八届《大器》177×133cm 尚涛八届《大树》153×134cm 鲁风八届《寒荷晴晚》200×178cm 贾广健八届《浩然天地秋》127×96cm 霍春阳八届《荷花》153×68cm 张立辰八届《梨花双鸭》132×68cm 喻继高八届《绿乡白羽》270×112cm 陈文喜八届《秋塘的印象》136×136cm 马胜龙八届《南回归线》270×110cm 姚舜熙八届《秋的奉献》178×150cm 张玉华八届《秋露》130×130cm 王慧生八届《漱玉》135×120cm 郑力八届《幽谷春声》340×135cm 卢勇八届《天之涯海之角》117×115cm 彭培泉八届《乡土》189×175cm 陈新华八届《圆寂》180×138cm 苏百钧八届《幽竹清趣》130×108cm 孙智谱聂义斌十届《碧空无际》178×116cm 刘万鸣十届《横溪》180×180cm 鲍莺十届《春林日暮倦鸟啼》222×116cm 姚大伍十届《大熊猫》200×140cm 王申勇十届《寒林》250×192cm 徐先堂十届《红灼芳芳》180×150cm 何水法.十届《荷韵》90×126cm 董小明(评委)十届《清韵》200×180cm 连俊洲十届《老荷含露》290×193cm 张立辰(评委)十届《濡笔风骨》195×195cm 马锋辉十届《人类的朋友》183×172cm 方土十届《清秋蝶影》200×136cm 卢勇十届《掠影》187×139cm 喻慧十届《萧瑟秋风》180×170cm 姚晓东十届《西南风系列之一》181×97cm 姜宝林(评委)十届《走过四季》187×167cm 唐秀珍十届《仙子》133×66cm 王玉珏(评委)十届《浴雨》195×104cm 王鹏程十届《幽篁集禽图》181×145cm 王法十届《羽琳琅》158×158cm 周京新十届《鸢妮》53×45cm 宋雨桂(评委)十届《竹露藤风图》145×137cm 郭怡棕(评委)。
中国传世花鸟名画全集欣赏《桃枝松鼠图》元钱选纸本设色纵26.3厘米44.3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图描绘结着两只鲜桃的桃枝的松鼠正欲前去偷食的情景。
一只松鼠蹑手蹑脚,小目圆睁,直视鲜桃,长尾翘起,正欲前行。
画面构景极简,布局平正中寓奇俏。
其笔法精致细密,造型具体严谨。
桃树枝叶的翻转变化一一描画而出,尤其那只松鼠,动态传神可爱,其身上的细毛根根精描细勾,显出毛茸茸的感觉,憨态可掬。
画中着色浓丽,但却精致典雅,有宋画遗韵,而且富于清淡雅逸的士大夫气息。
此画无款,中有清乾隆皇帝的御题诗:“绥山果熟踔枝尝,五技何妨用所长。
自是托身远穹窒,不须老吏畏张汤。
”《八花图》元钱选纸本设色纵29.4厘米横333.9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钱选早期的花鸟画工丽细致,受宋院体画风影响。
晚年在院体画基础上吸收扬无咎一派水墨花卉的技法,转向清淡,形成工中富拙,秀中见雅的艺术格调,与北宋以来文人画风格颇为接近,创造了新的体格。
《八花图》是钱选的早年作品,绘海棠、梨花、杏花、水仙等8种花卉,工整秀雅,受宋院体画风影响。
元刘秉谦绢本设色纵147.7厘米横78.7厘米旅顺博物馆藏刘秉谦的作品元气淋漓,天真烂漫。
《竹石图》画竹石的风雨变化,追求天趣。
竹干以中锋运送,略呈飞白笔法,由根至梢,粗细得体,笔意相属,竹叶顺枝而出,浓淡相叠,以现向背,用笔挺劲洒脱,而俱在法度之中。
元赵孟頫纸本设色纵25.4厘米横36.1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赵孟頫, 号松雪, 又号水晶道人, 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人。
宋太祖十一世孙, 秦王赵德芳之后。
早年以父荫补官, 任真州司参军。
延佑(1314—1320)年间, 迁集贤学士、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 卒赠魏国公, 谥文敏。
此画设色典雅清淡,用笔工整,多用勾勒,画风严谨细腻,是赵孟頫花鸟画的精妙之作。
《浴马图》元赵孟頫绢本重设色纵28.5厘米横154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在绘画理论上, 赵孟頫强调书法与绘画的关系,将书法用笔入画加强其艺术表现力。
张德泉
花鸟画作品精选
(2)
作者简介:
张德泉,江苏省花鸟画名家。
江苏省国画院花鸟画研究所所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
在江苏省国画院深造期间得到著名画家傅抱石先生、亚明先生等前辈悉心指导,对宋元工笔画用力尤多。
曾长期担任江苏省国画院院长钱松喦的工作助手,追随钱老钻研传统中国画技艺。
作品传承宋人笔意,格调清新高雅,受到过国画大师黄胄先生特别的关注与好评。
出版画册有《张德泉花鸟画作品集》、《张德泉现代工笔花鸟画》、《工笔花鸟画谱》、《百花谱》、《中国牡丹》、《当代花鸟画作品选》、《当代花鸟画大观》等数十种。
出版绘画技法类专著有《工笔花鸟画详解》、《工笔画基础教程》系列、《鸟类写生》、《禽鸟白描写生》、《花卉白描写生》、《画鸟技术资料》、《花卉白描画稿》以及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音像出版社推出的视频教材《名师教你画工笔》系列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