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公文常见病例分析
一、公文标题常见病例分析
(一)要素不全。 完整的、规范的公文标题一般应具备
“三要素”,即发文机关名称、事由、文种, 以标明由谁发文、为什么发文和用什么文种发 文。特殊情况下,也可省略标题中的一至二个 要素,但不可随意省略,要相对规范,否则, 将毛病百出。
常见的病例有三种:
(“进展”改为“解决”。)
2.残缺和多余 (1)成分残缺
从大量的观测实事中告诉我们,要掌握天气的变 化,最好是每小时进行观测。(主语残缺,去掉“从” 和“中”。)
这些杂交高粱由于产量高,而且比外国进口的杂 交高粱更高的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受到了当地农民的 欢迎,推广面积越来越大。”
(谓语残缺,应在“而且”后面加上“有”,“更高”改 为“更强”。)
中共××县委××县人民政府 关于进一步整治和改善经济发展环境的
实施意见
二是排列布局不规范。 有的左右摆布不居中,不是偏左,就是偏右;有的标题第一行与 “红色反线”距离不是相间过大,就是过小;有的标题中行与行 之间相离不是过旷,就是过紧。规范的摆布应是: 红色反线下空2行开始排列标题的第一行,行与行之间相间“以2 号字高度加2号字高度7/8倍的距离”;左右摆布时,要居中。 居中排列并不难做到,使用电造文种。如《关于调整工资的 补充说明》、《关于机构改革中有关问题的 解释》等,这里的“补充说明”、“解释” 均不应作为文种使用,以上两个标题可修定 为《××(发文机关)关于印发调整工资补 充说明的通知》、《××(发文机关)关于 印发机构改革中有关问题解释的通知》。
(三)隶属不清。 不该用“批转”的,用了批转;该用“批转”的
第十章 公文修改及病例分析
公文修改 公文常见病例分析
第一节 公文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