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高纪良教授培训课有感
- 格式:doc
- 大小:18.50 KB
- 文档页数:4
认真反思,做一名有爱心的人民教师加入时间:27/3/2011 PM 5:52:59 作者:admin 点击:79认真反思,做一名有爱心的人民教师———听“高纪良”老师讲座有感高港实验小学戴新琴3月26日,在高港区教研室的组织下,我们实验小学的所有老师有机会聆听了全国著名语文教师高纪良的讲座——“破译有效教学的密码”。
长达三小时的讲座,我们没有一个人觉得累,我们被高老师的幽默风趣所吸引,被高老师的深入见解所折服,被他对事业的执着所感动。
作为一线的教师,听了高老师的讲座,我倍感惭愧,同时也让自己有了一种动力,这种动力是来自多方面的,是对工作的激情,是对生活的热爱。
认真反思自己平时的工作、生活、学习,突然觉得我可以换一个角度去思考,可以换一种方式去教学,换一种口吻去跟别人交流,换一种心态去面对后进生。
我觉得我可以先从以下两方面改变自己:一、尝试改变教学方式,创造让孩子做主的课堂高老师用《老师,我想对你说》这篇文章来引发大家的思考,孩子为什么这么反感自己的老师?原因是老师没有把孩子当人看,而是当成了学习的“机器”,“课堂满堂灌、作业满天飞”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
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想我们应该认真思考如何把课堂时间充分留给孩子,让孩子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我们应该让孩子动起来、说起来。
我会在这方面思考,努力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
二、学会宽容,用真挚的心真正爱学生其实,许多老师都只看到了学生的缺点,包括我在内。
孩子们的缺点已被我们放大了很多倍,却看不到孩子的优点。
如果我们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我们是学生,我们需要什么?我们需要尊严,我们需要老师的鼓励,我们需要老师的宽容。
别对孩子发火,别训斥孩子,多跟他们交流,多给予他们鼓励,用爱心去感化他们。
我相信,宽容下的孩子会给我们带来意外的惊喜和收获。
其实,这两点还远远不够,我会在工作中不断反思,不断探索,准备向高老师所说的“第二个发展期”奋斗从反思开始做魅力教师我想:当一名教师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开阔的课程视野、高超的教育智慧、远大的职业境界时;当一名教师有着良好的表达能力和口才、课堂上激情飞扬,令课堂充满诗情画意时;当一名教师对待学生充满爱心、对待事物充满童心、对待工作充满慧心时;他就能成为一名有魅力的教师。
勤学方可提能提高方可为师11月20日,全国优秀教师、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市名师高纪良老师,为全市骨干教师作《持之以恒的高标准勤奋——名师是这样炼成的》的市级培训课程。
高老师用风趣幽默的语言,为大家就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思想理念等方面作了深入浅出的解读,使大家受益匪浅。
在他的讲座中能让人感受到思想火花的撞击与迸发,给了我太多的感悟和启迪,也给了我无限的工作激情和留下了太多的思索!现将所感作如下总结:一、勤学方可提能,提高方可为师要提高教师素质就必须多读书,多参加培训,这样才能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修养。
很多小学老师认为,小学教材比较简单,所以总是很放松自己,认为不用学习就可以胜任,这样导致很多教师思想老化,知识面狭窄。
通过此次培训,让我深有感触。
“给学生一碗水,注定教师要是长流水”,“问渠那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
作为一名教师,要用好课堂这个舞台,用自己的课堂魅力感染学生。
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巧妙地课堂驾驭能力,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在书本中、在生活中吸取养料,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教育是一门艺术,教师的工作是良心工作,需要心与心的交流,灵魂与灵魂的碰撞。
没有爱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培养对学生的爱就是要帮助他克服成长的障碍,成全他拥有美好的生活,获得走向幸福的能力。
培训专家独特的观点引起了我的深思,我们在关注学生成绩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的成长。
而这一种爱是一种博爱,也是一种学问,不留痕迹,却深入到灵魂的关爱,是一门需长期学习的艺术。
不给学生施加过多的压力,向40分钟要质量。
课堂上要用生动的语言和有深度的提问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只有提高自身修养,才能讲出生动的课。
通过此次培训我才更加认识到,要有渊博的知识就要多读书,读好书。
作为一名骨干教师,教师中的代表,我立志要多读书来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
努力让自己成为一名更加优秀的教师。
二、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创造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形式。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就必须在各个方面提高自己。
培训心得我有幸成为贵阳市“老校长下乡(校)”试点学校教师赴上海培训学习的一员,为期五天的培训参观学习,每一天都收获满满,感触颇深。
现就本次培训结合自己对教学的想法,对学校发展的认识,对个人成长的思考,作如下总结:—如何让给学生一碗高质量的水9月18日上午,在简短的开班仪式结束后,有幸聆听了上海市优秀校长、金牌讲师高纪良老师为期一天的讲座,他分别以《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与《教师的幸福生活与专业成长》为主题的做了两场通透、高赡远瞩的专题教育培训。
从高老师的培训中,让我知晓了未来的教育改革的方向,重新思考了自己的专业水平,反思自己在教育中的成长,更让我意识到有学习意识对教师专业提升与教育成长的迫切。
未来的教育改革会让我们现在在编制范围里的教师有危机感,未来的教师是专业化的教师,是业务精湛的教师,是潜心于教育勤于专研创新的教师,是有终身进行全方面学习意识的全能型教师。
今天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感触极深。
对自己今后的教学方式有了新的思考,对自己的专业成长有了新认识,对自己的学习领域有了新的补充,学会要从多角度多维度去思考问题与看待生活。
对自己回到工作的初步改进思路:一、打开脑洞搞教学,教学要有创新,吃透专业标准,在教育标准内释放教学激情;二、有研究意识,研究学生是教学的前提,是一切教学计划教学手段实施的出发点与保障,不然所有付出将是事倍功半,同时研究学生也是研究教法与学法的基础;三、有反思与积累意识。
教学、生活中处处要学会反思,不断总结反思,让工作有痕迹,不断积累教学与生活的智慧,为教学提供丰富的素材,让自己的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四、要有学习意识。
生活中处处、时时、事事皆可学,只有不拒绝任何学习的机会,才能让自己迅速成长。
今天的学习,让我意识到为人师的我们只有做到时时学习,处处研究,事事反思,勤于积累,才能真正驾驭课堂,给学生一碗高质量的水。
—当好家校合作引路人,做好学生的指路明灯2017年9月19日,我们贵阳市“老校长下乡(校)”试点校教师一行60余人,迎来了第二天的理论学习。
梁高林教授讲座观后感那天去听梁高林教授的讲座,就像是开启了一场奇妙的知识冒险之旅。
一进讲座大厅,就看到梁教授站在台上,那气场,就像一个知识宝藏的守护人,神秘又吸引人。
讲座一开始,梁教授那幽默风趣的开场白就像一把魔法钥匙,一下子打开了我们的耳朵和大脑。
他没有一上来就讲那些高深莫测的理论,而是先讲了几个有趣的小故事,这些故事就像美味的开胃菜,让我们对后面的“大餐”充满了期待。
当他开始深入讲解自己的研究成果时,我才发现原来科学可以这么有趣。
梁教授的讲解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导游,带着我们在复杂的知识迷宫里穿梭。
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那些复杂的概念,让我这个对他研究领域只是一知半解的人,也能跟上他的思路。
比如说,他把一个特别难理解的化学反应比喻成一场厨房烹饪,各种化学物质就像是食材,在特定的条件下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就像食材在锅里变成美味佳肴一样。
这比喻简直绝了,让我瞬间就明白了那个复杂的过程。
而且梁教授的讲座充满了互动性。
他不是那种只顾自己讲,不管台下听众反应的人。
他会时不时地抛出一个有趣的小问题,就像在知识的池塘里扔了一颗小石子,激起我们思考的涟漪。
大家都特别积极地回应他,整个讲座厅的气氛那叫一个热烈。
我感觉自己不是在被动地听讲座,而是积极地参与到一场知识的狂欢之中。
梁教授在讲座中还分享了他自己在科研道路上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他讲那些失败的经历时,一点都不藏着掖着,反而让我觉得他特别真实。
他就像一个老朋友,在跟我们诉说自己一路走来的不容易。
他告诉我们,科学研究就像爬山,一路上会遇到很多绊脚石,但是只要坚持下去,总会爬到山顶看到美丽的风景。
这让我特别受鼓舞,我想,在我自己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的时候,也应该像梁教授一样勇往直前。
讲座结束的时候,我还意犹未尽。
就像看了一场超级精彩的电影,正看到高潮部分却突然结束了一样。
梁教授的讲座就像是一颗知识的种子,种在了我的心里,让我对他的研究领域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
四川省省级骨干教师培训(物理班)培训心得体会资阳市乐至县吴仲良中学邵林我非常荣幸的参加了四川省第二届(物理班)骨干教师培训,在这三年时间里聆听了许多专家和名师的报告、也观摩了包括成都七中等名校在内的许多物理教师的现场授课,学习到了很多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
在培训中,使我想到了一些从未想过的问题,发现了自己的差距与不足,对原有的教育观念产生了强烈的冲击。
无论是教学思想到教学技能、教育科研能力、教育新课程理念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虽然从教了二十多年,与很多同行一样,在工作中,我一直认为在教学上兢兢业业、埋头苦干、能出成绩的教师就是好教师。
随着培训的深入,我深深的意识到一名优秀的教师没有先进的理论充实自己,就无法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真正提高自己。
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学习,使我在思想政治与职业道德、教育教学能力与教育科研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教育创新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有所提高,为自己今后的教育实践打下了基础。
通过培训:一、让我的教育观念得到了更新通过集中理论学习,听取了有关专家的讨论,使我们逐步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教师的专业素养想得到发展和提高,比如:2014年9月18日培训班到成都七中(高新校区)听了一堂高三复习课的翻转课堂的观摩课,可以说对我是一次教学观念的震撼式冲击,杨俊老师说翻转首先应是教师观念上的翻转,其次才是学习方式的翻转。
在教学中一定要善于思考、勇于实践、不断反思提炼总结。
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的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地反思。
那么,即使是有多年的教学经验,也适应不了现在学生的需求,因为我们面对的学生变了,我们的教学观念也必须改变,了解了先进的教育科学基本理论,现代教育观、学生观和学习观,在教学活动中遵循客观规律、调整自身的角色和教学方式,把素质教育贯穿到学科教学过程中。
对学生的心理有了新的认识。
特别是为我今后教学科研指明了方向和道路。
专家们深刻独到、通俗易懂、旁征博引的讲解,使我对以后的教学有了更充分的理论依据,对如何作一个合格的教师充满了自信心。
智慧中小学2022年暑期教师研修又是一年暑期培训,从学校的集中培训到南通市中小学教师全员远程培训,再次听到许多优秀专家的讲座,也看了很多优秀课例,亲身参与各项活动,与大家共同探讨教育教学方面的诸多问题,让我受益良多。
褚老师执教的《清平乐村居》一课,平淡,恬静,却又紧凑,环环相扣。
让当局者沉醉其中,更让旁观者心旷神怡,就如同这首词一样,让人回归自然。
不得不感叹褚老师的课堂驾驭能力,及亲切自然的个人魅力。
而蒋老师执教的《水》一课则轻松而灵动,孩子们在老师的引领下畅所欲言,但教学又扎实而不浮躁,充实而不繁琐。
面对这样的前辈们,我要学习的还有很多。
听到了《如何积极开展课堂观测》的讲座,我印象深刻,非常具备可操作性,他从课堂分析、确诊、评价的技巧去向我们展开传授,使我们学会存有主题、存有目标、存有方法、精巧化后的教研活动,教会我们如何回去搞好课堂记录,并对所记录的东西展开分析,融合自己对教研活动的思考,这对自己如何更好参予教研活动、通过参观课堂教学进一步增强自身自学的能力就是非常存有协助的。
参加远程培训,我最深刻的感受是集体的力量大。
虽然面前的只有一台电脑,但感受到的却是整个南通市的中小学教师的声音。
参与了袁劲松老师组织的活动“如何设计预习作业”,这是一个每个教师几乎每次上课都会想到的问题,大家的想法,有很多异曲同工之妙,又有不少别出心裁的点子,这些有我想到的,有我想不到的。
再三反思,我相信在我以后的教学中,设计预习作业我能做得更好。
在活动中,与同学科的老师相互相撞思维,存有很多教学经验应该我回去自学,培训活动为我们构建了交流的平台,对自身教学水平提升很存有好处。
暑期培训是一个很好的平台,让我们不断学到的新的理论,更能借鉴到这么多优秀的课例,交流教学的得失,希望这样的学习与交流在以后的每一天都能进行,期待下一次的暑假。
出席教师网络研修,既有艰辛,又存有斩获;既有代价,又有所得。
观赏教学视频,顺利完成不好的作业在网上递交,再玩游戏评论。
幽默⼤师⾼纪良⽼师⼩记——(学习记⼀)⾼纪良⽼师,上海⾦⼭区教师进修学院⼲训部主任,华东师范⼤学、上海师范⼤学客座教授、全国优秀语⽂教师,地道的“⽼师的⽼师”,特别善于⽣动幽默地阐述为师之道。
讲座中,⾼⽼师结合《课堂﹒课题﹒课程》的培训内容且说且唱,印象最深的是⾼教授的三⾸⾃⼰作词的歌曲,给现⾏的教学把脉会诊,道出了⼀个教育家的忧虑,唱出了孩⼦们⼼底的呼喊,更引起了我的深思。
⾝为⼀名资深语⽂⽼师,⾼⽼师还介绍了他的⼀节课例《解开数字的情结——“三”》,独特的思维,精彩的演绎,把在座的⽼师都深深吸引住了。
这⾥也不禁深深叹服,⼀位好的语⽂⽼师⼀定是位热爱⽣活、善于思考、知识⼴博的杂家。
唯此,他才能把语⽂的外延与⽣活相联,他的课堂才会充满情趣。
⾼⽼师⽣动阐述了如何优化我们的课堂,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道出了独⼀⽆⼆的⾼⽒评课法:⼀透、瘦、漏、秀、修、皱。
这“来⾃飞机上”的⾼⽔平观点让⼈⽿⽬⼀新,印象深刻、受益匪浅。
⼀⼆是“透”,即通透,指对课标、教材、知识、学⽣了解通透,教什么、怎么教、教得怎么样了然于胸。
⼆是“瘦”,即精选,做到精度三维⽬标,教学内容少⽽精,紧扣“核⼼知识”和“核⼼考点”,达到⼈⼈过关,三是“漏”,即要有留⽩,课堂留给学⽣尽可主张⼀课有⼀得,得得要过关,⼀课有⼀得,得得有联系。
三是能多的活动和思维空间,80%以上的时间要留给学⽣,⿎励学⽣站上讲台,要为学⽣的思维⽽教,没有思四是“秀”,即show,展⽰,智慧型的教师要学会从台前退回幕后,学⽣只有体验过,学维就没有效率!四是五是“修”,即当堂修正。
对于课堂上的问题要及时给予引导。
在《祝福》⼀例中,对的才会真正有效。
五是于祥林嫂是否觉醒,教师引⽤鲁迅《灯下漫笔》中的⼀句话,启发学⽣深度思考,让我们看到修是教师的六是“皱”,即起承转合,有情趣,有悬念,有波澜,这⾥⼜从⽣活中观看的功底,是教师必备的能⼒。
六是美剧得到启⽰。
⾼⽼师的六字评课法是否令您⽿熟?是的,他评课的灵感来⾃于江浙常见的太湖⽯。
第二次培训的课程总结:第二次培训主要讲了管理,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应该具备什么素质,以及如何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
以下是我上课的一些感想总结:俗话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充分说明了领导者与民心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
这句话最初是用来形容古代皇上与百姓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但在我看来,用在现代社会职场中依然非常适合。
一个优秀的管理者所具备的一个重要品质就是处理好与下级之间的关系。
人与人相处本就不容易,且不说领导与下级,就平时来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脾气性格,在一起工作难免出现摩擦,因此如何让自己的下级跟自己紧密结合做好工作就成为每个管理者首先要学好的课程。
我个人特别欣赏的一种管理者就是工作时一丝不苟,工作之外平易近人。
说简单了就是在工作之外你可以随便跟我开玩笑,可以没有上下级之分,但在工作中必须严肃认真。
想想看如果不能很好地处理好与下级的关系,导致下级看见领导就避而远之,更有甚者出现负面思想,那么工作肯定会受到影响。
这里说的是我认为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当然还有一点就是虽然要平易近人,但也要树立威信。
不能一味迁就员工,也要有自己的经营理念,把自己的理念与实际工作结合,加上与员工的相互配合,想必工作起来定会得心应手。
一个优秀的领导者,除了要协调与员工的各种关系,还要不断充实自己,有句话说高出不胜寒,也充分体现了作为领导的压力。
现在社会竞争激烈,每个人都面对着不同的压力,不要说做领导就高枕无忧,其实领导每天也承受着异于常人的压力。
每个人都在不断学习进步,作为管理者也要不断充实自己,将自己优秀的品质充分体现,让自己的下属对自己心服口服。
最后想说的一点就是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和特立独行的思想。
领导之所以能在众多人中脱颖而出,一定是有异于他人的品质。
不循规蹈矩,面对情况能够不乱阵脚,随机应变,处理好各种复杂的情况,再有就是有自己独特的理念,敢为人先,敢于尝试别人所不能的挑战。
不畏惧别人质疑的眼光,能做到这些,我相信那一定是领导中的佼佼者。
听高纪良教授培训课有感
四川省德阳市广汉市松林镇学校赵胤淞
2017年10月21日上午参加“名师大讲堂”全国中小学家校合作共育策略研究暨教师专业技能提升高峰论坛,有节课互动环节一位学员站起来问了培训的教授一个问题,“我们仅是农村学校一名学科老师,我们农村小学怎样将理论用于实践呢?”现在部分培训大道理,大理论,受培训老师都懂,但是学了怎么用于实践中去?却是我们想要得到的东西。
记得刚拿到日程安排表时,激动不已。
看到有高纪良教授的课,马上跑到前排第一桌坐下,拿出笔记本认真听课。
我很喜欢听高纪良教授的课,他自述:“我是一个有料的人。
”听他的课,你不会觉得枯燥,他的课接地气,理论联系实际,课的实用性强。
给我们小小的学科老师指明方向。
让我们知道该怎么去做。
认识高教授是在2015年6月12至6月21
日参加第364期希望工程全国教师培训班暨第11期克丽缇娜班培训,他是我们学员们最喜欢的一个教授。
特别是高纪良教授的一句话,“别人与我比父母,我与别人比明天。
”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里。
我们学校的孩子,生活在农村,大部分属于留守儿童,由于长期没有家长的陪同及约束,又缺乏好的学习环境及家庭教育。
学习兴趣偏低,导致学习成绩不好,没有进取心。
又加之学校评价标准是教
学成绩。
教师的教学任务和家务负担都很繁重,他们没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特别关照这些留守儿童。
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不好的留守儿童形成了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学生学习兴趣低下,学风不浓。
老师教学激情不高。
面对这样的形式“孩子你明天拿什么与别人比?”
从上海回到学校以后,我在学校宣传如何消除教师职业倦怠,把高老师的课件及理念在全校推广,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以前我们的学生不知道怎样学,不好学。
教师不知道怎样教,不乐教。
矛盾的中国式西部教育改革,在高考的大背景下,实行素质教育。
在农村推行素质教育,各学校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尝试了多种教学改革,却没有对症下药。
学校、家长还是看分数,追求高效课堂。
到底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学校为高考送人,还是为社会培养人?
现在教育生态环境不容乐观、教育效率没那么乐观、课堂教学不容乐观。
在这样的一个教育背景下应该怎样做老师?如何消除职业倦怠?高纪良老师为我们很好的分析了怎样打造“幸福型”教师。
让我明白了“认真做人,踏实做事,认真是地球上永远的通行证。
”这句话的道理。
教师的“生命、精彩、幸福”就应该在讲台上,对于从事教育事业的我们,“要将要求变成追求,把心动变行动,将行为变作为。
向40分钟要质量,让学生一课有一得。
让学生喜欢你
你就成功了”。
我还在青年教师中推行“高氏评课法——透、瘦、漏、秀、修、皱”。
青年教师按照高老师的方法,结合自己的方法。
也有了自己的一套评课方法。
提高了教学效率。
对于孩子我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培养兴趣爱好。
虽然我们的学生来自农村,但是他们的喜好、创造力与城里孩子是没有区别的。
我在全校大力推行艺体教育(建篮球队、武术队、阅读小组、舞蹈队等等都由高年级学生担任队长。
由队长带领学生活动,教师每周最多一次去布置任务指导学生),培养学生的能力,兴趣。
让学生作秀、敢秀、能秀、会秀(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
运动会、六一文娱演出。
“校园达人秀”“校园金话筒”美术比赛、球类比赛等)。
充分相信学生各有所长,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特长发展,让老师走到幕后,学生走到前台,相信学生有这样的能力。
当学生有了自己的追求,有了目标,他们各方面成绩都有所提高。
学生也更加喜欢我们的老师,更加喜欢我们的课堂。
这次有幸又听了高教授一节课《家校联手,合作共赢——家校互动平台的构建与实施》高教授从三个方面给我们介绍怎样家校互动,受益匪浅。
这次培训让我知道了当今孩子背负沉重的情感负担、对话语权要求很高、知识面广、很善良、现实感非常弱。
对于当今孩子我们要重新认识。
把握孩子的心理特征,高教授重点强调活动育人,能力在于活动。
我准备在学校以“果园文化”为起点,结合实地考察、种树、
育苗、收获等等体验,设置一门地方课程将体验、书法、绘画、摄影、音乐、朗诵、体育等等融入到课程中,做好、做细。
将桃花节、柚子花节等结合起来,打造校园文化。
从活动中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
高教授说“可视化、故事化、情趣化的课堂更有吸引力。
”传统的课堂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需要,死板的课堂没人喜欢,要想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喜欢你的课。
就必须改革,必须变,让课堂可视化、故事化、情趣化。
还有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高教授是一个阳光充满活力的老师。
听他的课很轻松愉快,他的精神也在感染着我。
我也要像他一样充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