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排水采气论文
- 格式:ppt
- 大小:2.26 MB
- 文档页数:53
泡沫排水采气在气田开发中应用探究摘要:在我国构建生态文明社会的进程中,天然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十四五期间对天然气的需求将越来越大,天然气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如何实现天然气的高效开采就显得尤为重要。
排水采气是提高天然气采收率的重要措施。
目前排水采气工艺使用较多的主要为电潜泵、柱塞、气举等工艺技术,与其他工艺技术相比泡沫排水采气技术具有操作简单、适应性广、成本简单等优势,近年来受到了国内外广泛关注。
该文对泡沫排水采气技术进行了研究,重点分析了起泡剂的筛选评价。
关键词:泡沫排水采气;气田开发;研究及应用引言目前排水采气工艺技术体系主要有电潜泵、柱塞、气举等工艺技术,与其他工艺技术相比泡沫排水采气技术具有操作简单、适应性广、成本简单等优势,近年来受到了国内外广泛关注。
泡沫排水采气工艺技术的核心是配制、筛选合适的起泡剂,以达到高收益、高采出程度,实现气田高效开发的目的。
本文对起泡剂的筛选进行了研究。
1.泡剂优化研究1.1影响起泡剂效果因素起泡剂主要成分为表面活性剂,且能有效的抗甲醇、抗高矿化度地层水、抗油,产生稳定的泡沫体系,起泡和泡沫稳定性均和表面活性剂定向吸附性有关。
具体来说,表面活性剂能够定向吸附在气水两相界面上,因此,要求表面活性剂对两种相态的流体都具有亲附性,这样才能使表面活性剂在两种不同物质间处于平衡,并按照一定的方式排列[1]。
研究表明,表面活性剂性能与分子结构有直接的关联。
目前发现一些表面活性剂在具有甲醇、高矿化度及含油的水气两相流体中,起泡性能变差,不能良好的形成稳定的泡沫。
由于甲醇原本就是一种消泡剂,容易铺展在已经形成的泡沫表面,顶替掉原来已经形成的表面活性剂分子膜,而甲醇分子无法在两相之间产生力的平衡,造成形成的泡沫膜很快就破裂。
高矿化度地层水对起泡性能的影响体现在表面活性剂一旦处于高含盐液体中,电解质离子强度加大,降低了表面活性剂在气水界面的吸附效果,并影响表面活性剂水化效果。
1.2新型起泡剂研制结合国外对于泡排剂研发先进经验,在泡排剂耐盐性能、适应甲醇起泡性能方面,通过简便方法对合成的表面活性剂进行筛选,将主要活性物质与助配剂进行复配,最后确定抗高矿化度、抗甲醇、抗油的起泡剂体系。
中江气田泡沫排水采气的应用摘要:随着中江气田的不断开采,低压低产井逐步涌现,气井产量低于临界携液流量,地层液体不能有效排出井筒,导致地层流体积聚井筒形成井底积液,使得气井无法正常生产,气井产能无法有效释放。
泡沫排水采气工艺作为最广泛的技术手段在中江气田得到大规模应用,本文针对中江气田泡沫排水采气工艺相关内容进行一个较为详细的概述。
关键词:泡沫排水采气;中江气田;改进与优化引言气井日常生产过程中,往往会伴随着地层水产出,当气井产量足够高时,天然气能够将地层水从井底携带至地面,但随着开采的不断进行,地层能量逐渐下降,产气量下降至临界携液流量以下,不足以携带地层水至地面,地层水在井筒积聚产水积液,井筒形成液柱,导致气井产能下降甚至关井。
采取有效的排水采气工艺排除井筒积液,恢复气井产能,保证天然气有效开发是天然气开发的重要手段。
经过多年发展,泡沫排水采气工艺体系已经较为完善。
1中江气田特点及现状中江气田位于川西气田群东部,包括中江、高庙、东泰、合兴场4个区块和知新场、丰谷、石泉场(回龙地区)等外围区块。
位于川西坳陷向川中隆起带过渡的斜坡带,表现出“三隆、两凹、一斜坡”的构造特征。
图1 川西坳陷勘探开发现状图截至2022年4月,中江气田生产井数281口,平均油压3.14MPa,平均套压5.17MPa,日产气371.79万方/天,日产水288.54方/天,日产油75.59吨/天。
从表1可以看出,井口压力小于3MPa的井数占全部井数的44.48%,产量占比19.32%。
从表2可以看出,日气井产量小于0.5万方的气井占全部生产井数的52.31%,产量占比6.47%。
整体上以低压低产井为主。
中江气田引入泡沫排水采气工艺后,在产液、积液气井大规模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气井产能。
表1 中江气田压力分布统计表表2 中江气田产量分布统计表2泡沫排水采气工艺泡沫排水采气技术(简称“泡排”)是气田开采过程中应用最广泛的排水采气工艺技术。
泡沫排水采气技术研究摘要:现阶段,排水采气技术体系主要包括电潜泵、柱塞、气举等技术。
与其他技术相比,泡沫排水采气技术具有操作简单、适应性广、成本低廉等优点,近年来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泡沫排水采气技术的核心是配制和筛选合适的起泡剂,以达到高产和高采收率,实现气田高效开发的目的。
关键词:天然气;泡沫排水采气;起泡剂;筛选;天然气作为一种环保清洁的能源,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社会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对天然气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
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如何实现天然气的高效开采显得尤为重要。
排水采气是提高天然气采收率的重要措施。
目前,电潜泵、柱塞、气举等技术广泛应用于排水采气技术中。
与其他技术相比,泡沫排水采气技术具有操作简单、适应性广、成本低廉等优点,对泡沫排水采气技术进行了研究,重点分析了起泡剂的筛选和评价。
一、泡沫排水采气现状及问题分析目前国内外气田排水采气措施多样化,应用广泛的排水采气工艺是泡沫排水采气。
对比分析苏东区块不同排水采气措施的经济效益,初期投入柱塞效益高,但大部分新井,由于产能高需要节流器生产,泡排作为措施连续生产过渡阶段的辅助排水采气措施必不可少。
泡排排水采气效果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不关井只在油套环空中加注泡排剂效果较差;(2)管线压力高(压缩机停机/下古管线流程)的井泡排效果差;(3)关井油压恢复程度低的井泡排效果差。
二、影响天然气排水采气技术的主要因素及优化措施分析1.影响因素分析。
将排水采气技术应用在天然气井,会受到多项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如下几项:水质因素。
在排水采气技术应用过程中,水质是一项关键性影响因素,如果水质较差,会对开采工作产生直接影响。
但是在大部分天然气井中,受到水质问题的影响,导致排水工作难度较大,在排水采气期间水质不达标问题较为严重,水中存在较多杂质,会对井下排水产生造成不利影响,导致天然气井排水效果下降,不利于开采工作顺利实施。
注水模式因素。
在天然气井开采过程中,为了保证开采效率,对于开采技术的要求不断提升,传统的注水模式难以取得良好效果,存在着供能不足、效率较低等问题,所以需要做好注水模式的优化,但是当前部分油田中采用的注水模式不合理,排水采气技术选择不科学,使得天然气井开采效率较低。
浅谈泡沫排水采气工艺的应用摘要:许多气田面临水含量超标的困难,排水采气成为相关研究人员绕不开的一个课题。
施工简单、设备易操作、排水系统见效快,是泡沫采气排水显著的优点。
笔者以胜利油田东营采气队陈家庄区块气田1号、4号、5号井为例,谈一谈泡沫排水采气工艺的应用,以此说明这种工艺的特点及施工措施。
关键词:泡沫运用采气工艺排水许多气田面临水含量超标的困难,排水采气成为相关研究人员绕不开的一个课题。
施工简单、设备易操作、排水系统见效快,是泡沫采气排水显著的优点。
笔者以胜利油田东营采气队陈家庄区块气田1号、4号、5号井为例,谈一谈泡沫排水采气工艺的应用,以此说明这种工艺的特点及施工措施。
一、消泡原理和起泡剂组成采气工程中的探索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发消泡剂的配伍性:能对发泡剂的起泡能力有显著影响的是凝析油,但凝析油对发泡剂的携带液体作用影响甚微;缓蚀剂与甲醇对发泡剂起泡能力和携带液体能力都有显著的影响;甲醇、缓蚀剂、凝析油本身就带有部分消泡和稳泡的能力,这种协同作用使的消泡剂消泡与抑泡的性能都大大提高。
对三甘醇的影响作用比较大的是发泡剂,增高发泡剂的浓度会发现,三甘醇的发泡能力越显著,消泡剂的浓度越高,发泡能力就会越小,其对三甘醇发泡优势的作用很小。
根据上述能推断出某庄某号井发泡剂能顺应助排泡沫的条件,和生产位置的井地层水混杂后,不会在井下压力、井下温度时导致堵塞。
发泡剂使用的浓度在百分之零点零五至零点一最适宜。
另外某庄某号井发泡剂能在硫化氢气体中、盐水中具有起到缓冲腐蚀的能力,能降低盐水与硫化氢气体对钢铁的腐蚀作用,为延长管串的使用寿命,采取井下保护措施,能使缓蚀率下降百分之四十。
且发泡剂与甲醇混合(甲醇体积浓度小于百分之二十)使用时,基本不会影响发泡剂的作用。
二、探索加注消泡剂工艺根据胜利油田东营采气队陈家庄区块气田流程工艺的现状和泡沫排水试验取得的知识,制造用于盛纳配置完成的发泡剂与消泡剂溶液的一立方米罐两个,由于胜利油田东营采气队陈家庄区块气田为预防在高压集气下产生的水合物堵塞注入采气管线防冻剂(甲醇),必须在每个块气天井边放置一台柱塞泵、一条注醇线路(同采气管线并存),确保其每小时三十二升注入量,加注发泡剂并使其在该工程中充分使用。
论泡沫排水采气摘要:泡沫排水采气工艺是一种最为主要的排水采气方法。
排水采气是水驱气田生产中常见的采气工艺。
有许多方法可以排除气井中的积液,包括优选管柱、泡沫排水、柱塞气举、有杆泵、电潜泵、水力活塞泵、水力射流泵等。
文章主要介绍了泡沫排水采气,它在气田排水采气工艺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泡沫排水起泡剂开采地层水引言:泡沫排水采气工艺是针对产水气田而开发的一项重要的助采工艺,主要在气田开发的后期,多数气井因产水,没有完全的及时带出,导致气井积液而减产、停产。
泡沫排水方法的最大的优点是由于液体分布在泡沫膜中,具有更大的表面积,减少了气体滑脱效应并能够形成低密度的气液混合物。
在低产气井中,泡沫能够很有效地将液体举升到地面,否则积液严重,会造成较高的压力损失。
1、泡沫排水采气原理泡沫排水采气将表面活性剂注入井底,借助于天然气流的搅拌,与井底积液充分接触后,产生大量较稳定的低密度含水泡沫,泡沫随着气流将井底积液携带到地面,从而达到排水采气的目的。
泡沫排水的机理包括泡沫效应、分散效应、减租效应和洗涤效应等。
下面主要对泡沫效应和分散效应做介绍。
泡沫效应起泡剂注入后,液柱将变为泡沫柱,形成稳定的充气泡沫,臌泡高度增加,水的滑脱损失减少,使流动更平稳和均匀,从而降低井底回压。
泡沫效应主要在气泡流和段塞流等低流速下出现。
分散效应分散效应一般在环雾流的高流速状态出现。
分散效应能促使流态转变,降低临界携液流速。
例如,处于段塞流的气井,加入一定的起泡剂后,表面张力下降水相分散,段塞流将转变成环雾流。
2、起泡剂的性能及作用起泡剂的性能(一)可降低水的表面张力(二)起泡性能好,使水和气形成水包气的乳状液(三)能溶解于地层水(四)泡沫携液量大,气泡壁形成的水膜越厚,单个泡沫的含水量率越高,泡沫的携液能力就越强。
起泡剂的作用是降低水的表面张力,水的表面张力随表面活性剂浓度增加而迅速降低。
当起泡剂注入浓度大于临界胶束浓度(表面活性剂在水中形成所需的最低起泡带液浓度)时,界面张力随浓度变化不大。
92当气井出现积液时,对气井的开采造成严重的伤害。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降低气相渗透率,气井产量下降较快;(2)管柱中气水两相流动,增加阻力,缩短气井自喷期;(3)对管柱造成腐蚀,造成窜漏问题。
因此对气井排水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泡沫排水采气进行了研究[1]。
1 泡沫排水剂优选两相泡沫的性质综合反映在起泡沫倍数、稳定性、分散性和结构力学(流变性)等参数上。
一般优质高效泡沫的起泡沫倍数大、稳定性强,泡沫细而致密,。
单一成份泡沫剂的性能很难达到理想的水平,泡沫配方有起泡沫剂、稳泡沫剂和助剂。
对泡沫剂起协同作用的物质有不同成分的活性剂、无机盐类、高分子聚合物、醇类。
高分子聚合物主要通过增加体系的粘度来增加泡沫膜厚度和膜弹性,而一些活性剂是通过与主剂的不同电性交替排列,增加膜分子密度,减少气体穿透,增加泡沫稳定性[2,3,4]。
泡沫配方的室内评价主要是对发泡剂起泡能力进行评价。
泡沫体系性能的评价一般用起泡沫能力(发泡高度)和泡沫的稳定性(泡沫半衰期)来表征。
本次实验对3种不同配方的起泡剂进行了发泡试验结果如表1所示,证明较高浓度、泡沫性能较好的起泡剂在较低浓度下也有较好的起泡和稳泡性能。
其中X-4起泡剂的发泡量最大、稳泡时间最长。
因此,将X4起泡剂作为泡沫排水剂。
表1 不同发泡剂发泡、稳泡实验数据表序号浓度(%)起泡剂实验温度(℃)起泡量(ml)半衰期(min)10.5X-2304501602X-3304801883X-4304902102 排水采气泡沫剂应用选取试验现场具有代表性的产水气井M1井、M8井。
试验前,由于气井产水量大,井底积液较多,天然气无法产出而导致关井,进行泡沫排液后进行复产,油压升高,套压下降,日产气量增加3100—3300方,通过泡沫排液使得气井携液能力加强,保证了气井的稳产。
3 总结(1)当气井出现积液时,对气井的开采造成严重的伤害,严重影响气井的产量。
(2)通过室内实验优选X-4作为泡沫排水剂。
泡沫排水采气工艺技术探究摘要:天然气开采不同于石油开采,经常在井壁和井底出现积液过多的情况,阻碍采气工作,造成气井减产或过早停产。
而排液采气技术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本文通过对排液采气工艺技术适应的气井条件进行分析,进而对排液采气工艺技术的特点、原理和操作流程等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地质要素排液采气技术探究近年来,我国天然气的开采和使用量不断加大,对于采气工艺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提高天然气产量,实现气井的高产稳产,需要对采气工艺技术进行探究和分析。
气井开采后在井内容易出现积液现象,影响气井的产量和寿命,而排液采气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技术保障,所以,需要对出现积液的气井进行排液开采。
本文将通过对排液采气工艺技术的分析,对采气工艺技术进行探究。
一、排液采气技术及适应的气田地质特征我国适合采用排液采气工艺技术的气田,一般都具有封闭性弱和弹性水驱的特征。
需要具备封闭性,是因为较强的封闭性和定容性等特征可以使气井排液采气更加利于操作。
另外,适合排液采气技术的气田需要具备气井自身产水有限的条件。
气井内部的液滴在分布上受到裂缝的影响,一般都是沉积在气井内部裂缝系统的内部封闭区间内。
在气井内壁沿着裂缝流动的积液,可以通过气井内部的自然能量和人工升举等技术进行排液,而气井的井底积液,因为气井内部的地层水在井底区域内聚集,非常便于通过人工升举和机抽排水等技术进行排液采气。
我国的天然气资源相对而言采气难度较高,现在已经开发的气田,基本上都是低孔低渗的弱弹性水驱气田,不利于高效采气。
特别是气井进入中后期开发阶段,这种类型的气井非常容易受到内部积液的影响而提前停产或大幅度减产,即使是正常类型的气井,进入中后期后也会受到内部积液的影响。
为了应对内部积液对气井开采寿命和产量的这种消极影响,需要通过采取技术手段保证气井积液的产生和气体的流出相互协调,这样就可以实现将气井内部井壁或井底的积液排除井口,提高气井的采气量和采收率,并延长气井的开采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