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ISA法检测弓形虫IgM抗体测定(TOX-IgM)标准操作程序
- 格式:doc
- 大小:73.00 KB
- 文档页数:5
弓形虫试纸测试操作方法
1.准备操作材料:弓形虫试纸、采血器、消毒棉球、无菌采血管、计时器、标本采集管(EDTA管或干血滴管)等。
2.消毒手部和试纸操作区域,穿戴手套,使用无菌采血器采集静脉血或指尖血。
3.将采集的血液滴在弓形虫试纸上。
4.等待10-15分钟后,观察试纸变化,根据试纸说明书进行解读。
5.拍照记录试纸结果,方便日后查询。
6.在处理血液过程中,注意避免交叉污染和误操作。
7.操作完成后,将试纸和采血器打包装入医疗废弃物袋中,做好消毒和隔离处理。
ELISA操作规程
标题:ELISA操作规程
引言概述:ELISA(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化学分析技术,用于检测特定蛋白质、抗体或者其他生物份子的存在和浓度。
正确的操作规程对于获得准确可靠的实验结果至关重要。
一、实验前准备
1.1 准备实验室基本设备:ELISA板阅读器、洗板机、移液器等。
1.2 准备实验试剂:包括底物、酶标记的抗体、洗涤缓冲液等。
1.3 根据实验方案准备样本:如血清、细胞上清液等。
二、板涂覆
2.1 将试剂均匀涂覆在ELISA板上。
2.2 封闭未被试剂覆盖的部份,防止非特异性结合。
2.3 将板在4℃下保存一段时间,促使试剂充分吸附。
三、样本加样
3.1 样本需按照实验方案稀释,避免过高或者过低浓度。
3.2 每孔加样量要准确,避免交叉污染。
3.3 混匀样本后,避免气泡产生。
四、洗板
4.1 使用洗板机进行洗板,确保每孔洗涤充分。
4.2 每次洗板后用吸头吸去残留液,避免残留物干扰实验结果。
4.3 洗板缓冲液的配制与使用要按照规定比例和方法进行。
五、显色和读板
5.1 加入底物后,保持暗处孵育一段时间。
5.2 在适当波长下读板,记录吸光值。
5.3 根据实验方案计算样本浓度,注意结果的解读和分析。
结语:ELISA操作规程的正确执行对于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惟独严格按照规程操作,才干获得可靠的实验数据,为科研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希翼本文提供的ELISA操作规程能够对您的实验工作有所匡助。
甲型肝炎病毒--IgM检测(ELISA法)作业指导书1.原理本法是用抗人μ链捕获待测血清中特异性IgM,然后用HAV与特异性—IgM 抗体反应,再加酶标记抗M抗体,最后加底物显色。
2.标本采集2.1采集前病人准备:受检者应空腹。
2.2标本种类:血清或血浆。
2.3标本要求:采集病人静脉血2ml(可用EDTA抗凝),室温放置不超过4小时,分离血清备用。
3.标本储存:2-8°C保存不应超过1周,-20°C不应超过3个月,-70°C长期保存,应避免反复冻融。
4.标本运输:密封,室温运输。
5.标本拒收标准:污染、标本量不足、严重溶血或脂血标本不宜作此项检测。
6.试剂6.1 试剂名称:抗HAV—IgM检测ELISA试剂盒6.2 试剂生产厂家:xx技术研究所6.3 包装规格:48Test/Kit6.4 试剂盒组成:包被反应板,样品稀释液,酶标记抗体,阳性对照血清,阴性对照血清,浓缩洗涤液,底物A,底物B,终止液,封口膜,密封袋。
6.5 试剂储存条件及有效期:2-8°C避光保存,有效期6个月。
7.仪器设备7.1仪器名称:自动酶标仪7.2仪器厂家:Rayto7.3仪器型号:RT-2100C8操作步骤8.1平衡:将试剂盒各组分取出,平衡至室温(18-25°C),微孔板开封后,余者及时以自封袋封存。
8.2配液:浓缩洗涤液配制前充分摇匀(如有晶体应充分溶解),浓缩洗涤液和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按1:19稀释后使用。
8.3编号:将微孔条固定于支架,按序编号。
8.4加样品稀释液:用加样器在微孔反应条板孔中加入样品稀释液,每孔100μl,空下四孔准备加对照。
8.5加标本和留空白:将每份待检标本各5μl分别加入已有样品稀释液的各孔中,留下一孔不加标本作空白对照,标好位置。
8.6加对照:在预先空下的四孔中用加样器分别加入阴性对照一孔,阳性对照三孔,每孔100μl,标好位置。
对照应在所有标本加完以后再加,以保证阈值准确性。
ELISA操作流程(一)、基本操作流程方法一双抗体夹心法(用于检测未知抗原的)1.包被:用包被液将抗体稀释至蛋白质含量为0.5~20μg/ml,按100ul/孔加入酶标板,4℃包被过夜。
2.洗板:次日弃去孔内液体,在纸巾上轻轻扣打以吸去残留液体,加入洗涤液(约280-300ul/孔),漂洗2-3次,每次3-5min;3. 封闭:按200-250ul/孔加入封闭液,室温2-3小时或37℃1-2小时,也可4℃封闭过夜,然后弃去孔内封闭液;4. 样品处理:用洗涤液或样品稀释液将待检样品(含未知抗原)稀释至所需浓度;5.标准液:用洗涤液或样品稀释液将标准液稀释至所需浓度(定性分析可省略本步骤);6.加样:按排列顺序依次加入50-100ul/孔稀释好的标准液、处理过的待检样品、阴性对照及阳性对照,室温或37℃孵育30-60min;7. 洗板:同步骤2;8.加酶标抗体:酶标抗体的稀释按产品说明书,按50-100ul/孔加入新鲜配制的酶标抗体,室温或37℃孵育1小时;9. 洗板:同步骤2;10. 加底物液显色:按100-150ul/孔加入新配制的TMB底物溶液,室温避光反应15~30分钟。
11. 终止反应:于各反应孔中加入50ul的终止液。
12. 结果判定:可于白色背景上,直接用裸眼观察结果,反应孔内颜色越深,阳性程度越强,阴性反应为无色或极浅,依据所呈颜色的深浅,以“+”、“-”号表示。
也可在酶标仪上于450nm(若以ABTS 显色,则410nm)处测OD值。
检测时以空白对照孔调零后测各孔OD值,若样品孔中的OD值大于阴性对照孔的2.1倍,即为阳性。
方法二间接法(用于检测未知抗体)1. 包被:用包被缓冲液将已知抗原稀释至0.5~20μg/ml,按100ul/孔加入酶标板,4℃包被过夜,次日洗涤2-3次;2.洗板:次日弃去孔内液体,在纸巾上轻轻扣打以吸去残留液体,加入洗涤液(约280-300ul/孔),漂洗2-3次,每次3-5min;3. 封闭:按200-250ul/孔加入封闭液,室温2-3小时或37℃1-2小时,也可4℃封闭过夜,然后弃去孔内封闭液;4. 样品处理:用洗涤液或样品稀释液将待检样品稀释致所需浓度;5.标准液:用洗涤液或样品稀释液将标准液稀释至所需浓度(定性分析可省略本步骤);6.加样:按排列顺序依次加入50-100ul/孔稀释好的标准液、处理过的待检样品(含未知抗体),阴性对照及阳性对照,室温或37℃孵育30-60min;7. 洗板:同步骤2;8.加酶标抗体:按50-100ul/孔加入新配制的酶标抗体(抗抗体),室温或37℃孵育1小时;酶标抗体的稀释按产品说明书;9. 洗板:同步骤2;10. 加底物液显色:按100-150ul/孔加入新配制的TMB底物溶液,室温避光反应15~30分钟。
ELISA操作规程一、引言ELISA(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技术,用于检测和定量分析抗原或抗体的存在和浓度。
本操作规程旨在提供一套标准化的ELISA实验操作步骤,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二、实验材料1. 微孔板:96孔或其他规格,耐酸碱性能好。
2. 酶标板洗涤缓冲液:含有洗涤液的缓冲液。
3. 标准品:已知浓度的抗原或抗体。
4. 待测样品:需要检测的抗原或抗体样品。
5. 酶标记的二抗:与待测样品中的抗体相应的二抗。
6. 酶标记底物:用于检测酶活性的底物。
7. 停止液:用于停止酶反应的液体。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a. 将微孔板标记编号,确保正确记录每个孔的样品信息。
b. 准备所需的试剂和材料,确保其完整性和质量。
c. 预热酶标仪至适当的温度。
2. 涂覆抗原或抗体a. 向微孔板的每个孔中加入适量的抗原或抗体溶液。
b. 将微孔板置于4℃的冰箱中,孵育一夜或适当时间。
3. 洗涤步骤a. 倒掉微孔板中的液体,用酶标板洗涤缓冲液洗涤孔板。
b. 重复上述步骤3次,确保洗涤干净。
4. 加入待测样品和标准品a. 向微孔板中的相应孔中加入待测样品和标准品,每个孔的体积相同。
b. 将微孔板覆盖,并在适当温度下孵育一段时间。
5. 洗涤步骤a. 倒掉微孔板中的液体,用酶标板洗涤缓冲液洗涤孔板。
b. 重复上述步骤3次,确保洗涤干净。
6. 加入酶标记的二抗a. 向微孔板中的每个孔中加入适量的酶标记的二抗溶液。
b. 将微孔板覆盖,并在适当温度下孵育一段时间。
7. 洗涤步骤a. 倒掉微孔板中的液体,用酶标板洗涤缓冲液洗涤孔板。
b. 重复上述步骤3次,确保洗涤干净。
8. 加入酶标记底物a. 向微孔板中的每个孔中加入适量的酶标记底物。
b. 将微孔板覆盖,并在适当温度下孵育一段时间。
9. 反应停止a. 向每个孔中加入适量的停止液,停止酶反应。
b. 使用酶标仪读取吸光度值。
四、数据分析1. 绘制标准曲线:根据已知浓度的标准品的吸光度值,绘制标准曲线。
ELISA操作规程一、引言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是一种常用的免疫学实验技术,用于检测特定抗原或抗体在样本中的存在量。
本操作规程旨在提供详细的ELISA实验步骤,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二、材料和试剂准备1. 微孔板:96孔或其他规格的微孔板。
2. 抗原或抗体:根据实验需求选择适当的抗原或抗体。
3. 样本:待测样本,如血清、尿液等。
4. 酶标记抗体:选择与待测抗原或抗体特异性结合的酶标记抗体。
5. 酶标记底物:选择适当的酶标记底物,如TMB(3,3',5,5'-四甲基联苯胺)。
6. 停止液:选择适当的停止液,如硫酸。
三、实验步骤1. 预处理a. 将微孔板的孔洗净,并将待测样本、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分别加入孔中。
b. 将微孔板密封或覆盖,孵育一定时间,使抗原或抗体与样本中的特定成分结合。
c. 弃去孔中液体,将孔洗净。
2. 添加酶标记抗体a. 将酶标记抗体加入每个孔中,使其与已结合在孔中的抗原或抗体结合。
b. 将微孔板密封或覆盖,孵育一定时间,使酶标记抗体与抗原或抗体结合。
3. 洗涤a. 弃去孔中液体,将孔洗净,重复2-3次,以去除未结合的酶标记抗体。
4. 添加酶标记底物a. 将酶标记底物加入每个孔中,使其与酶标记抗体结合。
b. 将微孔板密封或覆盖,孵育一定时间,使底物与酶反应产生显色。
5. 反应停止a. 加入适量的停止液,停止底物与酶的反应,防止进一步显色。
b. 使用酶标仪测量吸光度,记录各孔的光密度值。
6. 数据分析a. 根据实验设计和标准曲线,计算待测样本中特定抗原或抗体的浓度。
b. 统计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如平均值、标准差、t检验等。
四、实验注意事项1. 所有操作都应在洁净的实验室环境中进行,避免污染。
2. 严格按照实验步骤和操作规程进行,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3. 注意使用适当的阴性对照和阳性对照,以验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4. 注意控制实验条件,如温度、时间等,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比性。
ELISA操作步骤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用于检测抗原或抗体的存在和浓度。
双抗体夹心法是ELISA的一种常见方法,也被称为间接ELISA。
该方法通过将待测抗原与特异性抗体结合,然后将该复合物夹在两种抗体之间,从而实现检测目标物的定量。
以下是ELISA操作步骤(双抗体夹心法):1.准备所需试剂和设备,包括等量酶联免疫吸附试剂,洗涤缓冲液,检测抗体,底物液和浓缩液。
2.预先涂上酶标板:用特异性抗体溶液将酶标板的孔涂覆。
将抗体溶液加入每个孔中,然后在常温下孵育2小时或过夜在4°C下孵育。
孵育结束后,将溶液倒掉,然后用洗涤缓冲液洗涤掉未结合的抗体。
3.加入待测样品:将待测样品加入酶标板中,然后在常温下孵育1小时。
孵育结束后,倒掉孵育液,并用洗涤缓冲液洗涤掉未结合的样品。
4.加入检测抗体:将检测抗体加入酶标板孔中,然后在常温下孵育1小时。
检测抗体可以与目标物中的特异性抗体结合,并形成夹心复合物。
5.加入底物液:将底物液加入每个孔中,然后在室温下孵育20-30分钟。
底物液通常含有染色剂,当底物液与酶产生反应时,颜色会发生变化。
6.停止反应:在孵育结束后,加入停止液停止反应。
停止液会改变底物液的pH值,从而停止酶的反应。
这将保持颜色稳定,并允许结果的定量测量。
7.结果分析:使用酶标仪读取每个孔的吸光值。
这些吸光值可以用于计算样品中目标物的浓度。
通常,在酶标板上设置标准曲线,用于根据吸光值确定目标物的浓度。
8.清洗:在每个步骤之后,用洗涤缓冲液充分清洗酶标板。
洗涤的目的是去除未结合的试剂和非特异性物质,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9.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根据读数结果计算样品中目标物的浓度,并进行统计分析。
常见的统计方法包括均值、标准差和方差。
以上是双抗体夹心法ELISA的一般操作步骤。
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根据具体要求进行一些调整和优化。
同时,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和个性化要求也需要被遵循和注意。
ELISA操作规程一、引言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技术,用于检测特定抗原或抗体的存在和浓度。
本文将详细介绍ELISA操作规程,包括试剂准备、样品处理、板涂覆、孵育、洗涤、检测和数据分析等步骤。
二、试剂准备1. 缓冲液的配制:根据实验需求,配制适当的缓冲液,例如PBS(磷酸盐缓冲液)、TBST(三倍磷酸盐缓冲液-Tween 20缓冲液)等。
2. 酶标板涂层抗体的制备:将特定抗体稀释至适当浓度,加入涂层液中,进行孵育。
三、样品处理1. 样品收集:收集待测样品,如血清、尿液等。
2. 样品预处理:根据实验要求,对样品进行适当的处理,如稀释、离心等。
四、板涂覆1. 涂层液加入:将酶标板中的孔加入涂层液,注意避免气泡的产生。
2. 孵育:将酶标板在适当温度下孵育一段时间,使抗体与孔壁结合。
五、孵育1. 样品加入:将经过处理的样品加入酶标板的孔中。
2. 孵育:将酶标板在适当温度下孵育一段时间,使待测物与抗体结合。
六、洗涤1. 洗涤液准备:配制适当的洗涤液,如TBST。
2. 洗涤:将洗涤液加入酶标板孔中,轻轻摇晃或使用洗涤器进行洗涤,去除未结合的物质。
七、检测1. 二抗加入:将特定的二抗加入酶标板的孔中,与待测物结合。
2. 孵育:将酶标板在适当温度下孵育一段时间,使二抗与待测物结合。
3. 洗涤:使用洗涤液洗涤酶标板,去除未结合的二抗。
4. 底物加入:将底物加入酶标板孔中,使酶与底物反应产生可测量的信号。
5. 反应停止:加入适当的反应停止液,停止底物反应。
八、数据分析1. 读板:使用酶标仪读取各孔的吸光度值。
2. 数据处理:根据实验设计和标准曲线,计算出待测物的浓度或相对含量。
3. 统计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如均值、标准差、相关性等。
九、结果解读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结合实验目的和背景知识,解读实验结果,得出相应的结论。
十、结论根据ELISA操作规程的步骤和结果解读,得出实验的结论,并讨论实验的可靠性和局限性。
巨细胞病毒IgM抗体测定操作规程血清抗巨细胞病毒IgM抗体测定操作规程1、检测目的规范巨细胞病毒IgM抗体的检测实验,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重复性。
2、检测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IgM抗体。
3、检测原理采用捕获法原理检测人血清或血浆样品中人类巨细胞病毒IgM抗体(HCMV-IgM),微孔中预包被鼠抗人-IgM(u链),首先加入待检标本的血清或血浆样品后,样品中的IgM抗体都可被捕获,未结合的其他成份(包括特异的IgG抗体)将被洗涤除去;第二步,加入酶标记物,酶标记物是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的基因重组抗原HCMVrp52-65。
被捕获的IgM中的HCMV-IgM会与辣根过氧化物标记的HCMV重组抗原特异性的结合,洗去其他未结合物,最后用TMB底物显色。
通过酶标仪检测吸光度(A值)从而判定样品中HCMV-IgM抗体的存在与否。
4、实验条件(1)实验室应具有空调、离心机、加样水浴锅,酶标仪等设备。
(2)检验人员应经过操作前培训。
(3)用酶标仪测定。
5、操作程序(1)样本采集。
无抗凝静脉血2ml,当日不做的标本4℃保存,必要时,-20℃冻存。
(2)操作步骤。
参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
一肌步骤如下:①取出已包被HCMV 抗原的微孔反应条板。
稀释待测血清(血清1ul加稀释液200u1),加至微孔中,每孔100ul。
将强阳性、弱阳性、阴性对照各100ul加至相应孔内。
②37℃温育30分钟;弃去孔内液,每孔加200--300ul洗涤液,共洗5次。
每次弃去孔内液体后均需在滤纸上拍于(下同)。
③每孔加酶标记抗体100ul,37℃,30分钟。
洗板同上。
④加酶底物/色原溶液(OPD/TMB),每孔100ul37℃,15分钟。
⑤加终止液(2mo1/L H2SO4),每孔50ul。
于酶标仪上读取吸光度(A)值。
(3)结果判定:①阴性对照平均A值必须小于0 .2;弱阳性对照平均A值在0 .20~0 .65;弱阳性对照与阴性对照平均A值之比必须大于或等于2。
"ELISA"(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是一种常用的免疫学实验技术,用于检测抗原或抗体的存在和浓度。
以下是ELISA的一般步骤:
1. 血清或样品制备:从实验对象中收集血清或样品,并进行适当的处理和稀释,以便在ELISA 中使用。
2. 涂覆抗原或抗体:将待检测的抗原或抗体溶液添加到微孔板(也称为ELISA板)的孔中,并将其静置一段时间,使其与孔壁结合。
3. 孔洗涤:将洗涤缓冲液加入孔中,倒掉孔内余液,重复此步骤数次,以去除非特异性结合物。
4. 加入抗体或样品:将需要检测的样品(如血清)或已知浓度的标准抗体添加到孔中,使其与已固定在孔壁上的抗原或抗体相互结合。
5. 孔洗涤:重复步骤3,以去除未结合的抗体或样品。
6. 添加检测抗体:将与酶标记物结合的二抗或探针抗体添加到孔中,使其与已结合的抗原或抗体相互结合。
7. 孔洗涤:重复步骤3,以去除未结合的检测抗体。
8. 加入底物:将酶底物加入孔中,使其与结合的检测抗体反应。
酶底物的反应产物会显示出可观察的颜色变化。
9. 反应停止:将反应停止液加入孔中,以停止底物的反应。
10. 测量:使用酶标仪或光度计测量每个孔中产生的颜色变化,检测并量化被测物的浓度。
ELISA方法可根据特定需要进行多种形式的变体和优化。
具体的步骤和试剂使用可能会因实验目的、检测对象和实验设计而有所不同,因此在进行ELISA实验时,应根据具体实验方案和相关说明书进行操作。
羊弓形体(tox)酶联免疫分析(ELISA)试剂盒使用说明书本试剂盒仅供研究使用。
药品名称:通用名:羊弓形体(tox)酶联免疫分析试剂盒使用目的:本试剂盒用于定性测定羊血清,血浆及相关液体样本中弓形体(tox)。
实验原理本试剂盒采用间接法测定标本中羊弓形体(tox)。
用纯化的羊弓形体(tox)抗体包被微孔板,制成固相抗体,与样品中弓形体(tox)温育后,加入生物素标记的抗IgG抗体,再与链霉亲和素-HRP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经过彻底洗涤后加底物TMB显色。
TMB在HRP酶的催化下转化成蓝色,并在酸的作用下转化成最终的黄色。
用酶标仪在45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OD值),与CUTOFF值相比较,从而判定标本中羊弓形体(tox)的存在与否。
,试剂盒组成标本要求1.不能检测含NaN3的样品,因NaN3抑制辣根过氧化物酶的(HRP)活性。
2.标本采集后尽早进行提取,提取按相关文献进行,提取后应尽快进行实验。
若不能马上进行试验,可将标本放于-20℃保存,但应避免反复冻融操作步骤1.编号:将样品对应微孔按序编号,每板应设阴性对照2孔、阳性对照2孔、空白对照(不加样品、生物素标记的抗-IgG抗体、链霉亲和素-HRP)1孔2.加样:分别在阴、阳性对照孔中加入阴性对照、阳性对照50μl。
然后在待测样品孔先加样品稀释液40μl,然后再加待测样品10μl。
加样将样品加于酶标板孔底部,尽量不触及孔壁,轻轻晃动混匀,37℃温育45分钟。
3.配液:将30(48T的20倍)倍浓缩洗涤液用蒸馏水30(48T的20倍)倍稀释后备用。
4.洗涤:小心揭掉封板膜,弃去液体,甩干,每孔加满洗涤液,静置30秒后弃去,如此重复4次,拍干。
5.加生物素标记的抗-IgG抗体:每孔加入生物素标记的抗-IgG抗体50μl(空白孔除外)。
37℃温育30分钟6.洗涤:操作同4。
7.加链霉亲和素-HRP:每孔加入50μl的链酶亲和素-HRP(空白孔除外),轻轻振荡混匀,37℃温育30分钟。
一种检测弓形虫IgM类抗体的改良ELISA法
张阳根;黄邱朝;武建国
【期刊名称】《东南国防医药》
【年(卷),期】1995(000)006
【摘要】随着“宠物热”的升温,国内弓形虫病的发病率有增长趋势。
本病缺乏典型症状,故诊断有赖于实验室检查。
测定血清中IgM类抗体,有助于早期诊断,但常规采用的酶结合物或为酶标记抗弓形虫抗体或为酶标记抗人IgM的F(ab)片段,成本较高。
我们采用酶标记弓形虫膜抗原,简化了操作步骤,降低了试剂成本,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特报告如下:
【总页数】2页(P32-33)
【作者】张阳根;黄邱朝;武建国
【作者单位】第175医院;南京总医院;南京总医院漳州市 363000;邮编 210002;邮编 210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6.6
【相关文献】
1.IgM类抗HCV独特型抗体(抗HCV—Ab2)的ELISA法检测及意义 [J], 陈华标;江淑芳
2.类风湿因子对ELISA法检测肝炎病毒IgM类抗体的影响 [J], 陈淑亚
3.三种重组蛋白混合抗原的间接ELISA法检测人血清弓形虫IgM和IgG抗体 [J], 丁邦胜;李霞;罗庆礼;余莉;沈继龙
4.用捕捉ELISA法检测类脊髓灰质炎患者血清中肠道病毒71型IgM抗体以进行早期诊断 [J], 朱托夫;张礼璧;叶千红
5.运用改良的捕获ELISA法检测流行性出血热特异IgM抗体 [J], 姚小剑;俞永新;刘文雪;安祺;董关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检测原理
采用酶联免疫捕获法原理进行检测。
利用抗人IgM单克隆抗体制备包被板,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TOX 抗原制备酶结合物。
通过免疫反应形成固相二抗-抗体-抗原-酶复合物,该复合物催化底物显色,显色强度与TOX-IgM抗体含量成正比。
2. 样本类型及处理方法
3.试剂
注意事项:开启所有试剂(包括校准品、标准品、质控品)需注明日期及签名。
每个试剂容器都需贴上写有以下内容的标签:启用日期、截止日期。
开启时应检查试剂是否变色,是否肉眼可见的细菌生长迹象、浊度、沉淀反应等,这些表示试剂已经变质或超过保质期。
不同批号试剂盒中各组份不可以互换,组份所标示量为最低分装量。
4.仪器设备
备注:“溯源方式”栏填写送较、自校、送检、自检、比对等。
5.质量控制
5.1使用的质控品
5.2质控周期
5.2.1每一批次标本均需运行一次质控。
5.2.2每一批标本最大量为:92个标本。
5.3变异系数
CV<20%
5.4质控判断标准
即时质控法
5.5失控处理:对质控失控需查找原因并进行分析
5.5.1先观察整块酶标板显色是否正常。
5.5.2查找操作过程是否按照SOP文件进行。
5.5.3质控品S/CO值>3SD或质控品S/CO值<3SD,结合模式报告结果。
6.操作步骤
6.1选用试剂:郑州安图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6.2平衡:从冷藏环境中取出的试剂盒内全部瓶装试剂及待测标本所需微孔反应条应放置室温平衡30分钟
后方可使用,余者应及时放入有干燥剂的自封袋封存于冰箱中备用。
在平衡试剂的同时,待测
标本需放置室温平衡30分钟后再行测试。
6.3配液:取1包固体洗液用500ml纯化水溶解后备用。
配制好的洗涤液如用不完可放置2-8℃冷藏储存,
使用前应放置室温平衡20分钟后方可使用。
6.4加样:用移液器在反应孔中分别加入阴、阳性对照血清和TOX-IgM质控品各100ul,测定孔中加入样
品稀释液100ul,再依次加入待测血清样品10ul,用封口膜封板。
6.5温育:将反应板置37℃孵育45分钟。
6.6洗涤:
6.6.1手工洗板:甩去孔内反应液,微孔注满洗液后侵泡30-60秒,甩干,重复6次,在干净的吸水纸上
拍干。
6.6.2仪器洗板:选择洗涤6次程序洗板后,在干净的吸水纸上拍干。
6.7加酶:分别在每孔中加入酶标记抗体100ul(空白孔除外),微量振荡器上震荡30秒,用封口膜封板
(使用试剂前应摇匀,弃去1~2滴封口酶后垂直滴加)。
6.8温育:将微孔板置37℃温育45分钟(不可叠加放置)。
6.9洗涤:
6.9.1手工洗板:甩去孔内反应液,微孔注满洗液后侵泡30-60秒,甩干,重复6次,在干净的吸水纸上
拍干。
6.9.2仪器洗板:选择洗涤6次程序洗板后,在干净的吸水纸上拍干。
6.10显色:每孔加底物A、B各50ul,微量震荡器上震荡10秒,用封口膜封板,置37℃温育箱避光孵育
10分钟。
6.11终止:每孔加终止液50ul,微量震荡器上震荡5秒混匀。
6.12测定:用酶标仪读数,取双波长450nm/630nm,读取各孔OD值(30分钟内完成测定)。
7.结果计算
7.1样品OD值≥NCx+0.100(NCx<0.05时,应按照0.05计算)判断为阳性,否则为阴性。
7.2 PC≥0.700、NC≤0.100,则试验结果有效。
8.结果报告及复查标准
8.1结果判断:标本S值(OD值)与CO值关系进行判断结果。
8.2结果报告:
8.2.1 阳性:S/CO≥1
8.2.2阴性:S/CO<1
8.3参考范围:阴性
8.4复查标准:
8.4.1当本次结果过与近期结果相矛盾时。
8.4.2结果为临界值附近的可以标本。
9. 方法限制
9.1干扰物质
9.1.1溶血:应注意避免溶血,红细胞溶解时会释放出具有过氧化物酶活性的物质,以HPR为标记的ELISA
测定中,溶血标本可能会增加非特异性显色。
9.1.2血清标本宜新鲜:如有细菌污染,菌体中可能含有内源性HRP,也会产生假阳性反应。
10. 相关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