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言命题及其推理共52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6.69 MB
- 文档页数:52
(一)假言命题1、定义所谓假言命题就是陈述某一事物情况是另一件事物情况的条件的命题,假言命题亦称条件命题。
2、逻辑学考察的事物间的条件关系有三种:1. 如果有事物情况A,则必然有事物情况B;如果没有事物情况A而未必有事物情况B,A就是B的充分而不必要的条件,简称充分条件。
2. 如果没有事物情况A,则必然没有事物情况B;如果有事物情况A而未必有事物情况B,A就是B的必要而不充分的条件,简称必要条件。
3. 如果有事物情况A,则必然有事物情况B;如果没有事物情况A,则必然没有事物情况B,A 就是B的充分必要条件。
3、假言命题的种类(1)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充分条件假言命题是陈述某一事物情况是另一件事物情况的充分条件的假言命题。
“如果,那么”是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联结词;“如果”后面的支命题称为前件;“那么”后面的支命题称为后件。
用p表示前件,用q表示后件,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的命题形式可表示为:真假关系可用下面的真值表来表示:p q 如果p,那么q真真真真假假假真真假假真(2)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必要条件假言命题是陈述某一事物情况是另一件事物情况的必要条件的假言命题。
“只有,才”是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联结词;“只有”后面的支命题是前件,用p表示,“才”后面的支命题是后件,用q表示,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的命题形式可表示为:真假关系可用真值表表示如下:p q 只有p,才q真真真真假真假真假假假真(3)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是陈述某一事物情况是另一件事物情况的充分必要条件的假言命题。
“当且仅当”是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联结词。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的命题形式可表示为:真假关系可用真值表表示如下:p q p当且仅当q真真真真假假假真假假假真(二)假言推理1、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充分条件假言推理是根据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逻辑性质进行的推理。
充分条件假言推理有两条规则:规则1:肯定前件,就要肯定后件;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
三、假言命题及推理Ⅰ问题倒入1、要想皮肤好,早晚用大宝2、大家好,才是真的好3、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4、金钱,幸福Ⅱ基本问题(一)假言命题1、定义所谓假言命题就是陈述某一事物情况是另一件事物情况的条件的命题,假言命题亦称条件命题。
例如:1. 如果在淀粉溶液里加入碘酒,那么淀粉溶液会变蓝。
2. 只有水分充足,庄稼才能茁壮生长。
3. 一个代数方程能得到根的计算公式当且仅当这个代数方程的次数不超过四。
分类2、逻辑学考察的事物间的条件关系有三种:1. 如果有事物情况A,则必然有事物情况B;如果没有事物情况A而未必有事物情况B,A就是B的充分而不必要的条件,简称充分条件。
2. 如果没有事物情况A,则必然没有事物情况B;如果有事物情况A而未必有事物情况B,A就是B的必要而不充分的条件,简称必要条件。
3. 如果有事物情况A,则必然有事物情况B;如果没有事物情况A,则必然没有事物情况B,A就是B的充分必要条件。
例如:1. A下雨;B地湿。
2. A不断呼吸;B人能活着。
3. A三角形等边;B三角形等角。
例1中的A是B的充分条件;例2中的A是B的必要条件;例3中的A是B的充分必要条件。
3、假言命题的种类与此相应,假言命题也有三种,即: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和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
根据三种不同的假言命题的逻辑性质,相应地,也就有三种不同的假言推理。
(1)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充分条件假言命题是陈述某一事物情况是另一件事物情况的充分条件的假言命题。
“如果,那么”是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联结词;“如果”后面的支命题称为前件;“那么”后面的支命题称为后件。
用p表示前件,用q表示后件,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的命题形式可表示为:如果p,那么q符号为:p→q(读作“p蕴涵q”)。
例如“如果物体不受外力作用,那么它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与其支命题(前件、后件)之间的真假关系是:如果前件真而后件假,则该充分条件假言命题才是假的;如果不是“前件真而后件假”,则该充分条件假言命题是真的。
假言命题推理规则及解释
嘿,咱今儿就来好好唠唠假言命题推理规则!你知道不,这玩意儿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能打开好多逻辑的大门呢!比如说,“如果明天是晴天,我就去爬山”,这就是一个假言命题呀。
那要是明天真的是晴天,按照这个规则,我是不是就得去爬山啦?这多有意思!
咱再举个例子哈,就好像你说“要是我考试考好了,我就奖励自己一个大餐”,那要是你真考好了,大餐不就得安排上嘛!假言命题推理规则就是这么直接明了。
你想想看,生活中好多情况都能用假言命题来解释呢!比如说“只要我努力工作,就会有回报”,那要是你真努力工作了,回报不就该来了嘛!这就像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付出了,就会有相应的结果呀!
再比如说“要是他对我不好,我就不理他”,这多直接呀!一旦他真对你不好了,你不就可以理所当然地不理他啦。
假言命题推理规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它是有它的道理的呀!它能帮我们理清思路,做出正确的判断。
难道不是吗?它就像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在逻辑世界里前行的路。
咱可不能小瞧了这个规则,它在很多时候都能派上大用场呢!比如说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根据假言命题来推理出下一步该怎么做。
总之,假言命题推理规则真的是太重要啦!它就像是我们思维的好帮手,让我们的思考更加清晰、有条理。
所以呀,我们可得好好掌握它,让它为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服务!。
假言命题及其推理(一)假言命题假言命题又称条件命题,它是断定一个事物情况存在是另一个事物情况存在的条件的命题。
例如:“如果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它就会加速灭亡。
”这是一个假言命题。
它断定了“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这一事物情况的存在,就会导致“它加速灭亡”这一事物情况的存在。
从事物情况的存在与不存在这个角度来看,条件可以分为三种:充分不必要、必要不充分与充分必要。
断定事物情况之间的条件关系的假言命题,也相应地分为三种: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必要条件假言命题与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
(1)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如果情况p存在,情况q就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说,p是q的充分条件。
例如,如果没有食物,那么就没有鱼。
没有食物就是没有鱼的充分条件。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就是断定一个事物情况是另一个事物情况的充分条件的假言命题。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形式是:如果p,那么q。
“如果”后面的命题叫前件,“那么”后面的命题叫后件。
在日常语言中,“如果……就……”、“有……就有……”、“倘若……就……”、“哪里有……哪里就有……”、“一旦……就”、“假若……则……”、“只要……就……”等联结词都能表达充分条件关系。
要确定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是真的还是假的,关键要看其前件是不是后件的充分条件,即有前件必然有后件,如果有前件却没有后件,这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就是假的。
因此,对于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来说,只有当其前件真而后件假时才假。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如果p,那么q”的否定形式为“p且非q”。
例如“如果没有食物,那么就没有鱼”的否定形式为“没有食物且有鱼”。
(2)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如果情况p不存在,情况q就不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说,p是q的必要条件。
例如,只有有食物,才有鱼。
有食物就是鱼的必要条件。
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就是断定一个事物情况是另一个事物情况的必要条件的假言命题。
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形式是:只有p,才q。
“只有”后面的命题叫前件;“才”后面的命题叫后件。
我们知道,逻辑学当中包含3种假言命题。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和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
这3种假言命题具有如下等性质。
了解性质之前。
我们需要对其作出基础理论的判断。
先说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其表达形式:“只要........就..........”,“如果........那么.........”诸如此类的表达方式。
举例只要A 就B 或者如果A那么B 这样一个充分条件的假言命题,是有2个事件组成的。
A和B其表达构成逻辑整体(错误的+正确的)就是有4种情况,A成立+B成立,A不成立+B成立,A成立+B不成立,A不成立+B不成立。
我们发现在充分命题的表达方式中,这四种形式只有一个不满足,如果A 则B,不满足的情况是如果A 则非B。
即A成立B不成立。
其它三种情况都是符合这个充分假言命题的。
如果满足这3种情况当中的任意一种,那么这个假言命题就是为真的。
从而我们推断出,这个假言命题的假命题就是A成立B不成立。
注意:这里不能用假言命题形式表达。
因为这是4种情况中剩下的唯一一种情况,是陈述性的。
因此得出结论:充分假言命题的假命题是肯定前件,否定后件组成的陈述性命题。
且当此充分假言命题为真的时候,自然假命题不成立,当充分假言命题为假的时候,其假命题是成立的,也就是为真了。
这就是逆向思维的角度来确定。
同理,我们看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其表达形式:“只有.......才.........”举例只有A 才能B。
这样一个必要条件的假言命题。
我们来看待A和B的组合。
A成立B成立,A不成立B成立,A成立B不成立,A不成立B不成立。
这4种情况构成了一个整体逻辑。
我们发现。
在必要条件假言命题中,这四种情况只有一种不满足, A不成立B 成立。
只有A 才能B,显然B的成立是基于A的基础上的。
A 成立了才能有B成立的可能。
因此A不成立B成立是其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假命题。
因此得出结论: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假命题是否定前件,肯定后件的陈述性命题。
【逻辑学知识】假言命题及其推理假言命题及其推理以下的p 和 q 是命题,命题有真假,是逻辑值,可以进行逻辑运算(推理)。
根据形式逻辑学:1、如果(若p存在则q必存在),那么,p就是q的充分条件;(有之必然,p → q)2、如果(若p不存在则q必不存在),那么,p就是q的必要条件;(无之必不然,¬p →¬q ,变形一下: p ← q )3、如果(若p存在则q必存在,并且,若p不存在则q必不存在),那么,p就是q的充分必要条件。
(有之必然,无之必不然,p↔q)充分条件:命题:p → q,如果p,那么q从 p可推出q,从q推不出p,从非p 推不出非q,从非q 可推出非p 。
推理:如果p,那么q,p,则 q。
如果天下雨,那么路面就湿,天下雨,则路面湿。
如果p,那么q,(如果p → q 则 -p ← -q )非q,则非p。
如果天下雨,那么路面就湿,路面不湿,则天不下雨。
如果所有的学都是科学(p),那么,佛学是科学(q)。
(p→q)为真。
并非佛学是科学。
即(非q)为真,并非所有的学都是科学。
即(非p)为真。
按照对当关系,得出有的学不是科学。
必要条件:命题:p ← q ,只有p,才q从 p 推不出q ,从q可推出p ,从非p 可推出非q ,非q 推不出非p。
推理:只有p,才q,q,则p。
只有阳光充足,作物才长得好,作物长得好,则阳光充足。
只有p,才q,非p,则非q。
只有阳光充足,作物才长得好,阳光不充足,则作物长不好。
充分必要条件:命题:p ↔ q。
p当且仅当q ,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p)当且仅当它的斜边的平方等于两边的平方之和(q)q ↔ p。
q当且仅当p ,一个三角形的斜边的平方等于两边的平方之和(q)当且仅当它是直角三角形(p)推理:p ↔ q p ↔ q p ↔ q p ↔ qp 非p q 非q则 q 则非q 则 p 则非p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p)当且仅当它的斜边的平方等于两边的平方之和(q),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p),则它的斜边的平方等于两边的平方之和(q)。
一、假言命题的概念及分类所谓假言命题就是陈述事物情况之间条件关系的命题,亦称条件命题。
根据肢命题间条件关系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种: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和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是陈述某一事物情况是另一件事物情况的充分条件的假言命题。
所谓A 是B的充分条件是指一种“充足但不必需〞的条件,即由A这个条件就能得出B结论;但没有这个条件却不一定得不出这个结论。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最常用的联结词是“如果……那么……〞;“如果〞后面的肢命题称为前件;“那么〞后面的肢命题称为后件。
其他常用的还有“只要……,就……、一……,就……、假设……,那么……、……必须……〞。
必要条件假言命题是陈述某一事物情况是另一件事物情况的必要条件的假言命题。
所谓“C“C是D的必需但不充足的条件,C与其他条件一起才能得到D,是D的必要条件〞含义就是:没有C就一定得不到D〞。
“只有……,才……〞是必要条件假言命题最常用的联结词。
其他常用的还有“不……,不……、除非……,否那么不……、没有……,没有……〞。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是陈述某一事物情况是另一件事物情况的充分必要条件的假言命题。
逻辑联结词通常为“当且仅当〞。
日常词项中通常还用:“只要而且只有……,才……、假设……那么……,且假设不……那么不……、当且仅当……那么……〞。
充分必要条件的含义是“充足且必需〞的意思。
“E是F的充分必要条件〞的含义是:“E是F的充足且必需的条件〞。
二、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转化所以,“如果p,那么q〞等值于“只有q,才p〞;“只有p,才q〞等值于“如果q,那么p〞。
例如,“如果小红不吃饭,那么小明吃饭〞等值于“只有小明吃饭,小红才不吃饭〞。
“小红不吃饭〞是“小明吃饭〞的充分条件,同时,“小明吃饭〞是“小红不吃饭〞的必要条件。
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之间的转化关系虽然比较简单,但是在公务员考试中会经常出现。
例题:最近的一那么调查报告显示,参加民意测验的人中,有50%的人认为选举产生的官员如被控告有罪的就应辞职,而有35%的人认为只有中选产生的官员被宣判有罪时,他们才应当辞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