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常见软组织损伤的病理生理特点 疼痛的生理学基础
- 格式:ppt
- 大小:1.15 MB
- 文档页数:7
软组织的含义:指人体的皮肤、浅深筋膜、肌肉、肌腱、腱鞘、韧带、关节囊、滑膜囊、椎间盘、周围神经、血管等。
软组织损伤含义:因各种急慢性外伤或慢性劳损等原因造成的软组织损害。
软组织损伤的定义:软组织损伤含义+软组织含义软组织的病因:(一)外因:1、外力伤害:外界暴力1)直接暴力:直接作用于人体2)间接暴力:远离作用部位3)持续劳损:反复长期作用于人体某一部位的较小的外力。
如:久行、久卧、久坐、或长期不正确的姿势工作、或不良生活习惯而导致人体某一部位长时间过度用力。
2、风寒湿邪侵袭:外感六淫邪气与软组织损伤疾患关系密切,如:急性损伤的风寒湿邪侵袭,可使急性软组织损伤缠绵难愈或使慢性软组织损伤症状加剧。
(二)内因指受人体内部因素影响而致软组织损伤的因素;1、年龄:少儿:扭伤、错缝、桡骨小头半脱位等青壮年:肌肉的撕裂、断裂伤老年人:关节劳损、肌肉粘连、活动功能障碍等2、体质:体质因素与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密切相关3、局部解剖结构两方面1)局部解剖结构的正常与否对软组织损伤的影响,解剖结构正常,承受外界伤害的能力越强。
2)局部解剖结构本身的强弱对软组织损伤的影响4、职业:职业不同,所处环境和工作性质不同,软组织损伤也不同。
手部频繁劳动者易发生手及腕部损伤建筑工人、煤矿工人等常常弯腰工作者:腰部慢性损伤多见关节活动范围过度如舞蹈演员、体操运动员、杂技演员等易发生关节扭伤。
软组织损伤的分类:一)按受伤性质分:1、扭伤:间接暴力作用导致关节超过正常生理活动范围而导致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损伤。
任何关节由于旋转、牵拉或肌肉猛烈收缩而不协调等间接暴力,使其突然发生超出正常生理范围的活动时,使肌肉、肌腱、韧带、或关节囊被过度扭曲、牵拉或撕裂或移位。
常见:肘关节扭伤、踝关节扭伤等2、挫伤:指因直接暴力、跌扑撞击、重物挤压等作用于人体而引起的闭合性损伤,以外力直接作用的局部皮下或深部组织损伤为主。
轻则局部血肿、淤血、重则肌肉、肌腱断裂常见:胸壁软组织挫伤等3、碾压伤:钝性物体的推移挤压旋转挤压直接作用于肢体造成从皮下及深部软组织为主的严重损伤,往往形成皮下软组织的挫伤及肢体皮肤的撕脱伤常见:车祸中碾压伤二)、按受伤时间分类:1、急性软组织损伤:突然暴力造成的损伤,一般指受伤后不超过2周的新损伤。
软组织损伤概述人体的软组织包括骨骼肌、筋膜、韧带、关节囊、骨膜、脂肪组织等,急性软组织损伤的临床表现特征是疼痛和功能障碍,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属中医“筋伤”范畴,多因急性跌打、扭、挫等外来暴力作用而引起筋肉, 脉络损伤, 血溢脉外所致。
所谓“筋”,结合现代医学解剖知识,主要是指人体的皮肤、皮下浅深筋膜、肌肉、肌腱、腱鞘、韧带、关节囊、滑膜囊、椎间盘、周围神经及血管等软组织。
凡因各种急性外伤造成人体上述组织的病理损害,统称为“筋伤”,并认为伤筋的肿胀、疼痛是由于人体的某部受暴力打击, 筋脉破损, 血溢脉外, 气滞则血瘀流通不畅所致。
中医治疗软组织损伤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形成了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分期用药的综合治疗体系, 尤其以中药外治法独具特色, 包括贴药、敷药、擦剂等。
1.软组织损伤的祖国医学研究软组织损伤属于中医的“筋伤”范畴。
中国传统医学认为筋具有连属关节、络辍形体, 主司关节运动的功能。
筋伤后由于创伤后血肿导致局部血瘀气滞, 经络不通引起疼痛; 局部脉络损伤血溢脉外形成血肿或局部血瘀气滞,气机不畅, 气血流通受阻, 运化失常, 水湿瘀血停留于肢体局部而引起肿胀。
正如《圣济总录.伤折恶血不散》所云:“若因伤所折, 内动经络, 血型之道, 不得宣通, 瘀结不散,则为肿痛”。
祖国医学认为其病机为“气滞与血瘀”并见, 《圣济总录·折伤门》云: “若因伤折内动经络, 血行之道不得宜通。
瘀积不散,为肿为痛。
”气滞血瘀, 脉络不通, 不通则痛, 不通则肿胀不退。
如《血证论》所言: “凡跌打未破者, 其血坏死, 伤其肌肉则肿痛, 瘀血凝滞之故也”。
《杂病源流犀烛跌仆闪挫源流》曰:“忽然闪挫,必气为之震,震则激,激则壅。
气运乎血,血本随气以周流,气凝则血亦凝矣,气凝在何处,则血亦凝在何处矣。
夫至气滞血凝,则作肿作痛,诸变百出。
”阐明了损伤与气血的辨关系,明确了损伤的病理机制是气滞血瘀,经脉不通。
一、选择题1、()开始,以神经生理学及神经发育学为特色的运动疗法,获得了极大的发展,甚至于延续至今。
A.20世纪20 年代B.20世纪40年代C.20世纪60年代D.20世纪80年代2、下列不属于神经生理学疗法的是()A.运动再学习疗法B.PNF疗法C.Bobath疗法D.Brunnstrom疗法3、关于物理疗法和运动疗法的关系正确的是( b )A.物理疗法就是运动疗法B.运动疗法是物理疗法的一种C.物理疗法是运动疗法的一种D.运动疗法是被动的物理疗法4、在治疗师帮助或借助器械情况下,由患者通过自己主动的肌肉收缩来完成的运动训练。
属何种运动方式()A.被动活动B.主动辅助活动C.主动活动D.抗阻活动5、下列不属于运动疗法禁忌症的是()A.有明确的炎症存在B.身体极度衰弱C.剧烈疼痛,运动后加重者D.肱骨干骨折钢针固定6、1907年运动疗法被引入小儿麻痹后遗症瘫痪肢体的训练中,波士顿Lovett和他的助手Wright提出了徒手肌力检查法,后经许多专家多年实践和研讨,到()年基本确定了MMT,即徒手肌力检查法,延用至今。
A.1921 B.1930 C.1940 D.1946二、名词解释1、物理疗法2、运动疗法3、被动活动4、主动辅助活动5、主动活动6、抗阻活动7、牵活动三、问答题1、运动疗法的总目标是什么?2、从临床使用角度出发,运动疗法如何分类?3、运动疗法的应用围如何?4、运动疗法的禁忌症有哪些?5、运动疗法的实施原则如何?6、常用的运动方法有哪些?答案:一、选择题:1、B 2、A 3、B 4、B 5、D 6、D二、名词解释1、物理疗法:应用力、电、光、声、水和温度等物理学因素来治疗患者疾患的方法。
2、运动疗法:是物理疗法的一部分,以徒手及应用器械进行运动训练来治疗伤、病、残患者,恢复或改善功能障碍的方法。
3、被动活动:由治疗师徒手或借助器械对患者进行的治疗活动,患者不能做主动活动。
4、主动辅助活动:在治疗师帮助或借助器械情况下,由患者通过自己主动的肌肉收缩来完成的运动训练。
人体软组织损伤力学浅说人体软组织损伤力学是生物力学的一个主要分支,是医学领域里出现和成长的一门新兴科学。
人体软组织损伤力学是从力学的观点,分析和研究人体软组织损伤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内在联系,进而探索人体软组织损伤的生理和病理的现象的规律,为诊断和治疗人体软组织损伤服务的科学。
凡肌肉,筋膜,神经,血管,韧带,椎间盘,关节囊,肌腱等损伤,都是人体软组织损伤的范围。
医学的发展有许多涉及生物力学的理论,探索人体软组织损伤的规律也离不开力学,因此必须从研究人体软组织运动损伤而产生的各种症状入手。
软组织损伤的病理变化是多变的,但也不是孤立的,静止的。
例如,对腰腿痛病因的认识,有的是急性损伤,有的是慢性损伤,有的是无菌性炎症,有的是风湿等等,不尽一致,而且其发病部位和疼痛性质也不尽同,有时腰痛剧烈,有时腿疼严重,有时腰腿串痛,由于腰痛可以反射或放射下肢疼痛。
又由于下肢疼痛,可导致脊柱平衡失调,又致使腰痛。
以腰椎间盘突出症来说,腰腿痛多数是并存的。
如果治疗后下肢放射痛减轻或消除,可以认为突出的髓核也基本还纳或突出物与神经根的位置有了改变,那么腰痛也同样可以得到缓解或消失。
因此,软组织损伤性腰腿痛在病因、发病机制及其转归中具有深刻的哲理性,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又相互影响的。
值得注意的是,软组织损伤对局部产生的各种变化,如移位、偏歪、紊乱、断裂、脱出、挤压、隆起、凹陷等,都具有一定的关联,尽管各种软组织损伤的形态不同,性质不一,但都是因为在外力的作用下,或使人体局部形成离心、向心、旋转等内应力值超过其软组织强度极限,而产生病变的。
软组织的形变主要取决于外力的作用和局部组织两个因素的相互作用,但三者都不是均一相等的,即不是有多大的外力,就可使软组织产生多大的形变。
在外力的作用下,人体内应力的集中处往往是产生病变的地方,因为人体软组织受力的方式、条件、及其物理性质的不同,产生的病变、表现的形式也不同。
最常见的表现形式是:紧张、痉挛、扭转、弯曲、剪切等。
口腔颌面外科学重点总结一、内容概括《口腔颌面外科学重点总结》是一篇全面梳理和概括口腔颌面外科学核心知识的文章。
文章首先介绍了口腔颌面外科的基本概念和领域范围,包括口腔颌面部的解剖结构、生理特点以及常见疾病类型。
接着文章重点阐述了各类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包括牙齿拔除、口腔炎症、颌骨病变、面部创伤等。
此外文章还深入介绍了颌面外科的常用手术技术及其适应证,如颌骨手术、面部整形手术等。
本文强调了口腔颌面外科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趋势,如微创技术、数字化外科技术等的应用。
总体上这篇文章旨在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口腔颌面外科学的基础知识、核心技术和研究进展,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口腔颌面外科基础口腔颌面外科是口腔医学领域中的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口腔颌面部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
这一领域的基础内容广泛,是口腔颌面外科医生必须掌握的核心知识。
解剖学基础:口腔颌面部的解剖结构复杂,包括牙齿、颌骨、面部软组织等。
掌握颌面部的解剖结构对于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和制定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医生需要熟悉颌骨的结构、面部神经和血管的分布,以及牙齿的位置和形态等。
生理学基础:口腔颌面部的生理功能与整体健康密切相关。
唾液分泌、咀嚼、吞咽等功能的研究是口腔颌面外科的重要基础。
此外颌骨的生长和发育、面部骨骼的改建等生理过程也是医生需要了解的内容。
病理学基础:口腔颌面部疾病往往与全身性疾病有关,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
了解常见口腔疾病的病理变化,如龋齿、牙周病、口腔癌等,有助于医生早期发现和治疗疾病。
影像学诊断:影像学技术在口腔颌面外科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医生需要熟悉X线、CT、MRI等影像技术的原理和应用,以便准确诊断疾病和制定治疗方案。
外科基本操作技术:口腔颌面外科医生需要掌握一系列外科基本操作技术,如手术切口、止血、缝合等。
此外医生还需要熟悉颌面部手术的特殊技术,如颌骨固定、软组织修复等。
麻醉与镇痛:麻醉技术是口腔颌面外科手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软组织的损伤与修复正常组织可以对体内外环境的变化作出形态、功能和代谢的反应性调整和适应。
若上述变化超过了组织生理调节范围,即组织的耐受与适应能力,就会出现形态、功能和代谢的损伤性病理变化。
软组织损伤是指附着在骨骼上的肌肉、肌腱、筋膜和韧带由于外来暴力撞击、强力扭转或牵拉压迫等原因引起不同程度的纤维断裂和由于积累性损伤,或由于软组织无菌性炎症所导致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其主要症状是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
根据发病的原因和过程的不同,软组织损伤分为急性软组织损伤和慢性软组织损伤。
(一)、急性软组织损伤急性软组织损伤多因挑担、抬杠、搬挪重物等用力过猛、闪转扭伤等原因,扭伤软组织,引起肌肉、筋膜、韧带损伤,甚至撕裂。
常见部位多为四肢关节及腰部周围软组织。
肌肉损伤多在其起止点,或肌筋膜受牵拉部位。
其病理变化为肌肉、筋膜、韧带、关节突及滑膜的损伤,产生无菌性炎症改变,如充血、水肿、纤维组织增生和粘连等。
韧带可能撕裂或断裂,刺激、压迫神经末梢,引起疼痛。
根据损伤的病理发展过程,急性软组织损伤大致可分为早、中、后三个时期。
1、早期:指伤后24或48小时以内,组织出血和局部出现红肿热痛、功能障碍等征象的急性炎症期。
2、中期:指受伤24或48小时以后,出血已经停止,急性炎症逐渐消退,但局部仍有淤血和肿胀,肉芽组织形成,并开始吸收,组织正在修复。
3、后期:损伤基本修复,肿胀、压痛等局部征象也已消除。
常见于急性腰背筋膜及骶棘肌损伤,急性棘上或棘间韧带损伤,急性腰椎关节滑膜嵌顿。
急性软组织损伤临床表现1.急性软组织损伤患者有牵扯或撕裂样疼痛。
2.局部肿胀。
3.活动明显受限。
4.出现疼痛和肌紧张、压痛点明确。
X线检查无骨折及小关节脱位。
(二)、慢性软组织损伤急性软组织损伤疾患通过治疗,大多可以治愈,有一部分未经正规治疗则转化成慢性。
但多数慢性软组织损伤起病即表现为慢性。
如会计、车工、打字员等长期处于某种姿势,肌肉持续收缩,即便停止工作,肌肉仍不能恢复舒张状态,有的数小时,有的甚至成年累月,医学上称为“静态残余张力”。
软组织损伤的临床表现有哪些软组织损伤不仅给患者,也给患者家庭蒙上了一层阴影。
其疾病大多是由于暴力致伤,包括擦伤、扭伤、挫伤、跌扑伤或撞击伤,造成肌体局部皮下软组织撕裂出血或渗出,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软组织损伤的症状,希望对你有帮助。
软组织损伤的症状局部表现1.疼痛:软组织损伤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疼痛感,2~3天后可逐渐缓解。
若疼痛加重或出现持续性疼痛,表示有感染可能。
伴有内脏损伤时,疼痛常定位不明确,故在确诊前慎用止痛药。
2.肿胀:因出血及创伤性炎症性渗出所致,常伴有局部瘀斑或血肿。
肿胀严重时,可致使局部组织或远端肢体出现压迫性血供障碍,表现为皮温降低、颜色苍白等。
3.功能障碍:因解剖结构破坏、疼痛及炎性反应所致,但因创伤程度及部位不同,功能障碍的程度也会不一样。
4.伤口或创面:是软组织开放性创伤特有的征象,一般可分为清洁伤口、污染伤口和感染性伤口3类。
全身表现1.发热:创伤出血或组织坏死分解产物吸收,可导致体温升高,一般在38℃左右。
若合并感染时,可出现高热。
2.生命体征的变化:创伤后释放炎症介质、出血、疼痛及精神紧张等因素,均可引起脉搏和心率增快、血压稍高或下降、呼吸深快等表现。
3.其他:因失血、失液,患者可有口渴、尿少、疲倦及失眠等症状。
软组织损伤的护理措施1、软组织损伤患者需忌烟与烈酒,应少吃甜食、油腻与辛辣刺激性食品。
2、要多饮水,常饮些绿豆汤、银花茶、菊花茶,有清热解毒、清心消暑之功。
这也是对于软组织损伤的护理方式。
3、软组织损伤的护理还需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勤洗澡、勤洗手、勤剪指甲、勤换衣被。
4、软组织损伤患者需保持皮肤干燥清爽,汗腺通畅,是防止机体发生化脓性感染的有效措施。
这也是主要的对于软组织损伤的护理措施。
软组织损伤的饮食保健软组织损伤患者应多吃植物性食品,如稻谷、蔬菜等。
而中老年人,尤其是软组织损伤症的病人,对钙的吸收能力下降,更容易缺钙。
除增加钙的摄入量外,同时应注意改善食物钙质量。
针刀医学四大基础理论针刀医学四大基础理论分别为:闭合性手术理论、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病因病理学理论、骨质增生新的病因学理论、人体电生理线路理论。
闭合性手术理论闭合性手术是相对开放性手术而言的,因其是在盲视的情况下进行的,较开放性手术难度要大,对解剖知识的要求比开放性手术更高,体现在精细解剖定位、立体解剖定位、动态解剖定位和体表定位四个方面。
施术者要掌握机体局部精细结构、机体立体结构层次、非标准体位下的正确定位、体表与内在解剖结构相对应的点或线,准确定位病变组织,有效避免损伤神经、血管等重要组织器官和健康的机体组织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同时,根据闭合性手术的要求和针刀的特点,提出了闭合性手术的操作规程,包括进刀、人路和手术方法。
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病因病理学理论(1)重新界定软组织的范圈西医学认为软组织只限定于运动系统,而针刀医学则认为软组织包括人体除了唯一的硬组织(骨头)之外所有的组织。
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力学特征,而且其损伤的病理变化也具有相同的规律,所以为顽固慢性内脏组织器官疾病的治疗找到了有效的方法。
(2)明确了慢性软组织损伤的概念针刀医学指出了慢性软组织损伤的内涵,即软组织受到各种损伤以后,在治疗和自我修复的过程中又在特定的条件下产生新的致病因素,导致新的慢性软组织损伤类疾病的发生。
慢性软组织损伤的外延是这种损伤是难愈的,涉及各个学科的疑难杂症。
(3)明确了软组织损伤的类型针刀医学认为慢性软组织损伤包括暴力性、积累性、隐蔽性、疲劳性、侵害性、自重性、手术性、病损伤、环境性、功能性损伤十大类。
(4)明确了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病理变化过程针刀医学认为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病理过程为:损伤(生物、物理学)一变化(骨折移位、骨错位、筋出槽)一力学状态改变一软组织器官受到破坏一挤压、牵拉、松弛一大量细胞破裂坏死、组织渗出一体内异物一刺激周围组织一引起疼痛一产生生物化学变化一神经反射系统、体液调节系统作用一产生生理病理过程的变化一病变区域组织的保护机制处于紧张状态而制动一产生瘢痕、粘连、挛缩等一形成新的病理因素。
一、软组织:(一)、定义:指人体的皮肤、浅深筋膜、肌肉、肌腱、腱鞘、韧带、关节囊、滑膜囊、椎间盘、周围神经、血管等。
(二)、软组织损伤含义:因各种急慢性外伤或慢性劳损等原因造成的软组织的损害。
病因:外因:1、外力伤害:外界暴力:直接暴力、间接暴力、持续劳损2、风寒湿邪侵袭。
内因:年龄、体质、局部解剖结构、职业(三)、筋广义:包涵四肢及躯干部,除骨之外的软组织。
狭义:主要是指人体的皮肤、皮下深筋膜、肌肉、肌腱、关节囊、韧带、腱鞘、滑液囊、椎间盘、关节软骨盘、周围神经及血管等软组织。
(四)、软组织急性损伤的病理表现:1、充血和水肿;2、出血;3、渗出和增生;4、局部增生;5、组织液渗出。
二、《素问·举痛论》: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
按之则血气散,故按之痛止。
寒气客于背俞之脉,则脉涩,脉涩则血虚,血虚则痛,其俞注于心,故相引而痛。
按之则热气至,热气至则痛止矣。
三、治则:治病求本(标本同治、缓急兼顾);扶正驱邪;调整阴阳;三因制宜四、治法:汗、和、泻、消、吐、清、温、补、通、散五、软组织治疗(一)、禁忌症:1、急性软组织损伤,局部肿胀严重的早期;2、可疑或已明确的诊断有骨关节或软组织肿瘤者;3、诊断尚不明显的急性脊柱损伤伴有脊髓症状者;4、有严重心、脑、肺疾患的患者;5、有出血现象的血液病患者;6、有骨关节炎、骨髓炎、老年骨质疏松症的患者;7、施治部位有严重皮损伤或皮肤病者;8、妊娠3个月左右(尤其是腹部、腰骶部);9、精神病疾患,不能与医生合作者。
(二)适应证1.一切急性软组织损伤及慢性劳损性软组织而无皮肤破损及完全断裂者。
2.急性软组织损伤后或因治疗不当引起关节僵直的患者。
3.骨关节及软组织解剖位置紊乱的患者。
4.骨折、脱位后期关节僵直及肌肉萎缩的患者。
(二)、手法操作注意事项:①诊断要明确②精力要集中③体位选择要适当④手法、力量要适宜⑤治疗要有序:头面,胸腹,肩背,腰骶,上肢,下肢⑥施力轻重交替要有节奏⑦手法的变换、衔接要自然⑧时间要灵活⑨操作要卫生六、扭伤:间接暴力作用导致关节超过正常生理活动范围而导致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