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的分离规律!
- 格式:ppt
- 大小:924.01 KB
- 文档页数:36
遗传定律一、基因分离定律1、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解释2、解释的验证以及假说演绎法3、分离定律的实质: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4、证明某性状的遗传是否遵循分离定律的方法—自交或测交5、判断某显性个体是纯合子or杂合子(1)植物:自交,测交,检测花粉类型,单倍体育种(2)动物:测交5、显隐性判断6、概率计算:叉乘法;配子法;是否乘1/2的问题;杂合子连续自交的子代的各基因型概率,7、分离定律中的异常情况(1)不完全显性(2)致死现象:基因型致死(显性,隐性),配子致死(3)和染色体变异联系【显隐性判断】【定义法】1.已知马的栗色与白色为一对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与a控制,在自由放养多年的一群马中,两基因频率相等,每匹母马一次只生产l匹小马。
以下关于性状遗传的研究方法及推断不正确的是A.选择多对栗色马和白色马杂交,若后代栗色马明显多于白色马则栗色为显性;反之,则白色为显性B.随机选出1匹栗色公马和4匹白色母马分别交配,若所产4匹马全部是白色,则白色为显性C.选择多对栗色马和栗色马杂交,若后代全部是栗色马,则说明栗色为隐性D.自由放养的马群自由交配,若后代栗色马明显多于白色马,则说明栗色马为显性【假设法】2.若已知果蝇的直毛和非直毛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
但实验室只有从自然界捕获的、有繁殖能力的直毛雌、雄果蝇各一只和非直毛雌、雄果蝇各一只,通过一次杂交试验确定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下面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选择一只直毛的雌蝇和一只直毛的雄蝇杂交,若子代全为直毛则直毛为隐形B.选择一只非直毛的雌蝇和一只非直毛的雄蝇杂交,则子代雌性个体均可为直毛C.选择一只非直毛的雌蝇和一只直毛的雄蝇杂交,若子代雌雄表现型一致,则直毛为显形D.选择一只直毛的雌蝇和一只非直毛的雄蝇杂交,若子代雌雄表现型不一致,则直毛为隐形【性状分离法】3.将黑斑蛇与黄斑蛇杂交,子一代中既有黑斑蛇,又有黄斑蛇;若再将F1黑斑蛇之间交配,F2中既有黑斑蛇又有黄斑蛇。
遗传遵循分离定律的条件引言:遗传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遗传变异的发生、传递和规律。
遗传遵循分离定律是遗传学中的基本原则之一。
本文将从基因分离、基因重组和基因连锁三个方面,详细介绍遗传遵循分离定律的条件。
一、基因分离基因分离是指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父本的两个等位基因在子代中被分离出来的现象。
基因分离的条件包括遗传物质的性质和遗传物质的分配。
1. 遗传物质的性质遗传物质是指能够传递遗传信息的生物分子,一般指DNA。
遗传物质的性质决定了基因分离的可能性。
DNA分子具有两条互补的链,其中一条链可以作为模板合成新的链。
这种双链结构使得DNA分子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可以发生分离和重组,从而实现基因的分离。
2. 遗传物质的分配在有性生殖过程中,遗传物质通过减数分裂的方式进行分配。
减数分裂是指一种特殊的细胞分裂过程,通过该过程,一对染色体分离成两个单倍体染色体。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每个等位基因都有50%的机会分配到子代中,从而实现了基因的分离。
二、基因重组基因重组是指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父本的两个等位基因在子代中重新组合的现象。
基因重组的条件包括遗传物质的性质和遗传物质的重组。
1. 遗传物质的性质遗传物质的性质决定了基因重组的可能性。
DNA分子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在有性生殖过程中,通过DNA的重组,不同的等位基因可以重新组合,产生新的基因型。
这种遗传物质的性质使得基因重组成为可能。
2. 遗传物质的重组在有性生殖过程中,遗传物质通过染色体的交叉互换进行重组。
染色体的交叉互换是指染色体上的两条同源染色单体之间的一段DNA 发生断裂和重联,从而导致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重新组合。
染色体的交叉互换使得基因重组成为可能。
三、基因连锁基因连锁是指在有性生殖过程中,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以固定的频率一起遗传的现象。
基因连锁的条件包括基因的距离和染色体的交叉互换。
1. 基因的距离基因的距离决定了基因连锁的程度。
距离较远的基因发生连锁的概率较低,距离较近的基因发生连锁的概率较高。
基因分离定律的核心说到基因分离定律,大家可能会觉得有点深奥,好像一听就觉得离自己很远,其实不然,咱们可以从生活中的一些小例子来理解这个东西。
基因分离定律是遗传学中的一个基本定律,最早由孟德尔发现的,他研究的可是豌豆植物,弄明白了这些基因是怎么传给下一代的。
而这个分离定律呢,说白了就是:父母的基因在繁殖过程中会分开,每一代传递给子女的一半基因是来自父亲,另一半来自母亲。
你就想吧,就像咱们常说的“隔代遗传”,其实这背后就有基因在“默默地”分离和传递。
这事儿听上去有点复杂,但其实身边的例子一堆。
你看啊,假如你是个混血儿,爸爸是高个子,妈妈是矮个子,结果你长得比妈妈还高,可能还超过爸爸,嗯,这就能归结为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了。
孟德尔当年用豌豆研究,发现了基因的分离规律,咱们这些人类其实也差不多,每个人都有一堆基因,遗传给下一代时会像洗牌一样分开,有的基因可能会显性,有的则是隐性的,不太能显示出来。
这就像你开玩笑说的,爸妈都有点胖,结果你却瘦得像个竹竿,嗯,这就跟基因“玩牌”一样,大家的基因可能看着都一样,可结果偏偏会有所不同。
这就是基因分离定律的妙处了,虽然每个人的基因组合不同,但都是从父母那儿各取一半,不会因为某一方的基因就完全“统治”你。
其实不光是身高,像眼睛的颜色、发型、甚至性格脾气,这些都能看到基因分离的影子。
有时候爸妈的性格虽然看起来差不多,但生出来的孩子可就未必完全像他们俩。
父母都是热情洋溢型的,可孩子可能偏安静,连脾气也是大相径庭。
这就是基因给了你一个“调皮”的小礼物,悄悄地分离,结果就是每个孩子都有一套独特的基因密码。
有时候你就会觉得,基因这个东西真是个调皮捣蛋的家伙,明明是父母给的,但就是不完全“照搬”。
你看,你爸和你妈都是大眼睛,偏偏你出生后眼睛就小了,想想都有点“冤”。
不过,这也是基因分离定律的意思呀,遗传并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它更像是一场“抽奖”,你永远不知道会抽到什么组合。
就算是双胞胎,也有可能长得不完全一样,或许性格上也会有差异。
第13讲基因的分离定律内容要求——明考向近年考情——知规律(1)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2)阐明基因的分离定律并推测子代的遗传性状;(3)模拟动物或植物性状分离的杂交实验(活动)。
2020·全国卷Ⅰ(5)、2020·全国卷Ⅱ(32)、2019·全国卷Ⅱ(5)、2019·全国卷Ⅲ(6,32)考点一基因分离定律的发现1.豌豆做杂交实验材料的优点相对玉米来说,缺点是需要人工去雄2.孟德尔遗传实验的杂交操作“四步曲”3.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假说—演绎”分析提醒①提出问题是建立在杂交和自交实验基础上的,不包括测交实验。
②演绎过程不等于测交实验,前者只是理论推导,后者则是进行杂交实验对演绎推理的结果进行验证。
4.基因的分离定律1.选有角牛和无角牛杂交,后代既有有角牛又有无角牛,能否确定有角和无角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若能,请阐明理由;若不能,请提出解决方案。
不能。
可选用多对有角牛和有角牛杂交或多对无角牛和无角牛杂交,若后代发生性状分离,则亲本性状为显性性状。
2.短尾猫之间相互交配,子代中总是出现约1/3的长尾猫,最可能的原因是短尾猫相互交配,子代短尾猫中显性纯合子致死。
3.杂合子(Aa)产生的雌雄配子数量相等吗?提示基因型为Aa的杂合子产生的雌配子有两种A∶a=1∶1或产生的雄配子有两种A∶a=1∶1,但一般情况下生物产生的雄配子数远远多于雌配子数。
1.相同基因、等位基因与非等位基因2.与交配方式相关的概念及其作用3.验证基因分离定律的方法(1)自交法(2)测交法(3)配子法(花粉鉴定法)有一定局限性,相应性状需在花粉中表现(4)单倍体育种法考向1结合遗传学相关概念,考查生命观念1.(2022·河北石家庄模拟)下列遗传实例中,属于性状分离现象的是()A.某非糯性水稻产生的花粉既有糯性的又有非糯性的B.对某未知基因型的个体进行测交后子代的性状表现C.一对表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正常的女儿和色盲的儿子D.纯合红花和纯合白花的植物杂交,所得F1的花色表现为粉红花答案 C解析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也就是说只有亲本表型一致,子代出现不同性状时方可称作性状分离,选项C中的亲本表现为一个性状,后代两种性状,符合性状分离的概念,C正确;选项A中,某非糯性水稻产生的花粉既有糯性的又有非糯性的能直接证明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但不属于性状分离现象。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引言基因是生物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它决定了个体的遗传特征。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是遗传学的基本原理,对于理解基因的传递和变异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探讨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概念、实验证据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I. 基因的分离定律基因的分离定律是指在杂交过程中,父本的两个基因分离并独立地传给子代的定律。
这一定律由格里高利·孟德尔在19世纪提出,并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得到了验证。
A. 孟德尔的豌豆实验孟德尔通过对豌豆的杂交实验,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
他选取了具有明显差异的性状进行杂交,例如花色、种子形状等。
通过连续进行多代的杂交实验,孟德尔观察到了一些规律性的现象。
B. 孟德尔定律的内容孟德尔总结出了三个基本定律: 1. 第一定律:也称为单因素遗传定律或分离定律。
即在杂交过程中,两个互相对立的基因副本(等位基因)分别来自于父本的两个基因组合,并独立地传给子代。
这就保证了基因的纯合性和杂合性的维持。
2. 第二定律:也称为双因素遗传定律或自由组合定律。
即两个不同的性状在杂交过程中独立地传递给子代。
这说明基因在遗传过程中是相互独立的。
3. 第三定律:也称为自由组合定律的互换定律。
即在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通过互换(交叉互换)来进行重组,从而形成新的基因组合。
C. 孟德尔定律的意义孟德尔的豌豆实验揭示了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的规律,为后续的遗传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这些定律对于理解基因的传递、变异以及遗传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孟德尔的定律还为遗传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对农业和生物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II. 自由组合定律自由组合定律是指在杂交过程中,不同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配子形成过程中独立地组合的定律。
这一定律由托马斯·亨特·摩尔根等科学家在20世纪初通过果蝇实验得到了验证。
A. 摩尔根的果蝇实验摩尔根通过对果蝇的杂交实验,发现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第一节基因的分离定律【目标导航】 1.结合教材图解,概述测交实验的过程,说出基因的分离定律及其实质。
2.结合教材资料,简述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一、基因的分离定律1.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1)方法:测交,即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2)测交实验图解:(3)结论:测交后代分离比接近1∶1,符合预期的设想,从而证实F1是杂合子,产生A和a 两种配子,这两种配子的比例是1∶1,F1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等位基因发生了分离。
2.基因分离定律当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3.基因型与表现型(1)表现型: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即表现型。
(2)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即基因型。
(3)二者的关系:生物个体的表现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物个体的基因型,但也受到环境的影响。
4.纯合子与杂合子(1)纯合子: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如AA和aa。
(2)杂合子: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如Aa。
二、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1.正确选择实验材料是成功的首要原因,选用豌豆做实验材料,其优点是:(1)闭花受粉,避免了外来花粉的干扰,自然状态下一般为纯种,保证杂交实验的准确性。
(2)具有稳定的、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使获得的实验结果易于分析。
2.采用单因子到多因子的研究方法。
3.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处理实验结果。
4.科学地设计了实验程序。
判断正误(1)受精作用中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均等,等位基因随配子遗传给子代。
( )(2)符合基因分离定律并不一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 )(3)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只能用于检测F1的基因型。
( )(4)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等位基因成对存在,不相融合。
( )(5)分离定律发生在配子形成过程中。
( )(6)采用单因子到多因子的研究方法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 )答案(1)√(2)√(3)×(4)√(5)√(6)√填空: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1.两个小罐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
基因分离定律应具备的条件
使用基因分离定律应该具备的条件有以下两点:
1、有性生殖生物的性状遗传: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而同源染色体的分开是有性生殖生物产生有性生殖细胞的减数分裂特有的行为。
2、细胞核遗传:只有真核生物细胞核内的基因随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而呈规律性变化。
细胞质内遗传物质数目不稳定,遵循细胞质母系遗传规律。
3、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问题,分离规律不能直接解决,说明分离规律适用范围的局限性。
基因分离定律是指在杂合子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当细胞进行减数分裂,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当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基因分离定律与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基因的连锁和交换定律为遗传学三大定律。
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区别与联系基因的分离定律是一对等位基因的遗传规律,描述的是等位基因分离的情况(重点指出了等位基因之间是互相独立的.);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则是两对及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间的遗传规律,属于非等位基因组合的情况(重点指出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是可以任意组合的)。
基因的分离定律是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中的每对等位等位基因都要相互分离,这些非等位基因才能进行自由组合。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都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而且发生的时间也是相同的。
1基因的分离规律知识点1、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
(此概念有三个要点:同种生物——豌豆,同一性状——茎的高度,不同表现类型——高茎和矮茎)2、显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显性性状。
3、隐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隐性性状。
4、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如高茎和矮茎)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5、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做显性基因。
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豌豆高茎基因用D表示。
6、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做隐性基因。
一般用小写字母表示,豌豆矮茎基因用d表示。
7、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
(一对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如高茎和矮茎。
显性作用:等位基因D和d,由于D和d有显性作用,所以F1(Dd)的豌豆是高茎。
等位基因分离:D与d一对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最终产生两种雄配子。
D∶d=1∶1;两种雌配子D∶d=1∶1。
)8、非等位基因:存在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源染色体不同位置上的控制不同性状的不同基因。
9、。
单基因遗传的三大规律
一、分离定律
分离定律是遗传学中最基本的规律之一,它是指在杂合子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简单来说,就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在遗传时会发生分离,产生两种不同组合的配子。
二、自由组合定律
自由组合定律又称为独立分配定律,它是指在生物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遗传,是互不干扰的,各自独立地分配到配子中去。
这个定律揭示了不同遗传因子的独立分配关系,是遗传学中非常重要的规律之一。
三、连锁遗传定律
连锁遗传定律是指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会随着染色体的遗传而一起遗传给后代。
这个定律揭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连锁关系,是研究生物遗传规律的重要依据。
在连锁遗传定律的基础上,科学家们发现了许多重要的遗传疾病和基因特征,对于医学和生物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三大规律共同构成了单基因遗传的基础理论框架,它们是解释和研究基因行为、基因组结构以及基因和疾病之间关系的重要工具。
在实际研究和应用中,需要结合具体的研究对象和情况,运用这些规律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基因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基因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
这可真是生命的奇妙密码呀!你想想看,基因就像是生命的小魔法师,它们决定了我们的各种特征。
而基因的分离规律呢,就好像是小魔法师们在玩一个分道扬镳的游戏。
比如说吧,豌豆的高茎和矮茎基因,在繁殖的时候,它们就会乖乖地分开,各自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就像两个小伙伴各自去寻找自己的新旅程。
这难道不神奇吗?再来说说自由组合规律,这就更有意思啦!就好比是一群小魔法师,它们可以自由地组合在一起,创造出各种各样不同的可能性。
就像我们人类,有的眼睛大,有的头发黑,这都是基因自由组合的结果呀!咱可以把基因想象成是一盒五颜六色的拼图块。
分离规律呢,就是把这些拼图块一个一个地分开,而自由组合规律就是把它们重新组合,拼出各种不同的图案。
你说这是不是很像我们的人生,充满了各种未知和惊喜呢?比如说,为啥有的家庭里孩子长得都不太一样呢?这就是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在起作用呀!它们悄悄地在幕后工作,决定了我们的模样、性格甚至是一些小习惯。
再想想那些美丽的花朵,为啥有红的、黄的、紫的各种颜色呢?不也是基因在捣鬼嘛!它们就像是调皮的小精灵,在生命的舞台上尽情地玩耍。
基因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可不只是在植物和动物身上起作用哦,在我们人类自己身上也是无处不在呀!我们的长相、身体状况、甚至是一些疾病的易感性,都和它们息息相关呢。
你说,要是没有这些规律,那这个世界该多无趣呀!就像一道菜没有了调料,变得寡淡无味。
正是因为有了基因的这些奇妙规律,才让我们的世界变得丰富多彩,充满了无限的可能。
所以啊,我们要好好感谢这些小魔法师们,是它们让我们的生命变得如此独特和有趣。
我们每个人都是基因的杰作,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呀!我们要珍惜自己的这份独特,好好地生活,去探索属于我们自己的精彩人生。
这就是基因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带给我们的启示,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