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2《乙醇》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60.50 KB
- 文档页数:8
乙醇高中化学教案书主题:乙醇的性质和应用教学目标:1. 了解乙醇的化学结构和性质;2. 掌握乙醇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 掌握乙醇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乙醇的化学结构及其性质、应用领域。
难点:乙醇的合成方法和化学性质。
教学过程:一、引入(5分钟)1. 展示乙醇的分子式,引导学生思考乙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重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乙醇的化学结构和性质(15分钟)1. 给学生讲解乙醇的分子结构和分子式;2. 分析乙醇的物理性质,包括溶解性、沸点和密度等;3. 探讨乙醇的化学性质,如氧化反应和酯化反应等。
三、乙醇的生活和工业应用(15分钟)1. 分析乙醇在饮料、药品、香水等生活用品中的应用;2. 探讨乙醇在工业生产中的用途,如燃料、溶剂等。
四、习题训练(10分钟)1. 给学生出一些乙醇相关的练习题,检测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2. 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互相校对答案。
五、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化学习重点;2. 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和思考,促进深层次学习。
师生互动与评价:1. 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他们提高自主学习能力;3. 学生可以通过课后练习和作业来巩固和加深所学知识。
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乙醇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医药、化工等;2. 可以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自操作合成乙醇的实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乙醇的性质和应用。
祝愿学生在化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乙醇一、设计思想:基础教育改革强调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改变传统的过分强调传授的被动教学方式,倡导通过以实验、动手拼插、查阅资料等多种探究方式,使学生在体验科学探究过程的同时,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自主建构知识,从而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教学目标。
本节课由乙醇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入,通过观察和日常了解让学生自己总结物理性质,通过结构探究、性质推断和实验验证,让学生在探究中认识乙醇的结构,掌握乙醇的化学性质,了解乙醇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及制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体验探究的乐趣,认同结构决定性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在学习乙醇的性质时,同时介绍了乙醇作为燃料的优势,乙醇在人体内的新陈代谢、固体酒精及乙醇氧化产物乙醛的危害等,体现了从生活中走近化学、用化学指导生活的理念,让学生感受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2模块《第三章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的第三节《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的第一课时。
初中化学只简单地介绍了乙醇的性质、用途,没有从组成和结构角度认识其性质、存在和用途,而乙醇是联系烃和烃的衍生物性质的桥梁,在有机物的相互转化中处于核心地位。
本节教材在通过“联想·质疑”栏目引导学生了解酒、食醋、油脂、糖类、蛋白质等有机物在日常饮食中普通存在的基础上,引入了乙醇的学习。
介绍了乙醇的结构,在研究乙醇的化学性质时,重点研究了钠与乙醇的反应、乙醇的催化氧化。
为了更好地体现饮食中有机化合物这一主题,教材在学习乙醇的性质时,介绍了乙醇作为燃料的优势,固体酒精及乙醇氧化产物乙醛的危害等,体现了从生活中走近化学、用化学指导生活的理念。
教学设计中,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突出从烃到烃的衍生物的结构变化,强调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在学生头脑中逐步建立烃基与官能团位置关系等立体结构模型,帮助学生打好进一步学习的方法论基础,同时鼓励学生用学习到的知识解释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高中化学乙醇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内容:乙醇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乙醇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能够正确区分饱和和不饱和化合物。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正确对待饮酒行为。
二、重点难点:
乙醇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通过“乙醇是一种常见的有机物,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触到乙醇,你们知道它有什么特点吗?”的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乙醇的性质。
2. 学习(30分钟):介绍乙醇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让学生通过实验来了解乙醇的性质,培养学生实验能力。
3. 实验(20分钟):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乙醇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分析乙醇的化学性质。
4. 活动(15分钟):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展示他们的实验成果并交流思考,引导学生对乙醇用途的进一步了解。
5. 总结(10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乙醇的重要性和使用注意事项。
四、课后作业:
1. 复习乙醇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
2. 思考乙醇的环境影响和使用范围。
3. 准备下节课的讨论材料。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实验、讨论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了解乙醇的性质和用途,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但是在实验环节需要加强安全教育,确保学生的安全意识。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醇)一、教材分析乙醇是生活中的常见有机物,是学生每天都能看到、听到的,学生感觉亲切、熟悉。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必修模块的乙醇应该具有双重功能:一方面要提高公民的基本科学素养,学生借助乙醇这种熟悉的有机物,了解有机化学研究的对象之——烃的含氧衍生物,认识到有机物已经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和说明一些常见的生活现象和物质用途;另一方面为进一步学习有机化学的学生打下最基本的知识基础,了解有机化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初步认识官能团与有机物性质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初中化学知道了乙醇的组成、物理性质、燃烧反应和一些用途,但是学生对物质性质的认识主要停留在宏观表象阶段,只是在烯烃的学习中开始从微观结构认识物质。
因此在乙醇的教学设计中,回避了乙醇分子结构的探究,而是借助水分子与乙醇分子、氢氧化钠和乙醇钠的对比,渗透结构决定性质这一科学分析方法。
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乙醇化学性质的教学采用学生小组实验探究的方式突破重、难点。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定1.教学目标(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1)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能够列举出乙醇的主要物理性质;(2)通过实验探究,能完成乙醇与氧气、与钠反应的实验操作,并能正确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3)通过师生共同归纳,初步学习羟基、官能团等概念,并能解释羟基对乙醇化学性质的影响;(4)通过阅读、交流加深对酒驾、乙醇汽油等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问题的认识,体会到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
2.教学重点: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和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
3.教学难点: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
四、教学指导思想新教材特别强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知识出发,为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借鉴了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主要采用认知同化的学习模式,即先探明学生已经了解了什么,在此基础上对已有知识进行拓展、加深。
五、教学过程教学第一环节——讨论、交流,激活已有知识学生依据学案,分组(4-6人)交流关于乙醇的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的已有知识,最早完成学案的小组到展示台展示,之后其他小组的同学提出质疑和和补充,教师参与总结。
高中化学乙醇教案板书第一节:乙醇的物理性质
一、物理性质概述
1. 外观:无色透明液体
2. 气味:有特有的刺鼻气味
3. 沸点:78.3℃
4. 密度:0.789 g/cm³
5. 溶解性:能溶于水和有机溶剂
6. 燃烧性质:可燃,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二、实验操作
1. 观察乙醇的外观和气味
2. 测定乙醇的沸点
3. 测定乙醇的密度
第二节:乙醇的化学性质
一、化学性质概述
1. 乙醇的氧化反应:乙醇+氧气→乙醛+水
2. 乙醇的酸碱性:乙醇能和碱反应生成乙醇钠
二、实验操作
1. 观察乙醇氧化反应生成乙醛
2. 利用乙醇和碱进行酸碱中和实验
第三节:乙醇的应用与环境影响
一、乙醇的应用
1. 工业上应用于有机合成和溶剂制备中
2. 医药行业中用作药物溶剂和消毒剂
3. 饮料行业中用作酒精饮料成分
二、乙醇的环境影响
1. 乙醇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增加大气温室气体含量
2. 乙醇生产中可能产生废水和废气,对环境造成污染
结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了乙醇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应用和环境影响。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乙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第三节乙醇教学设计(第一课时)①化学教育理论指导本节教学内容选自人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人教版)第七章有机化合物第三节《乙醇和乙酸》第一课时。
本节内容是教材中学生开启有机物学习的一节重要的篇章,同时本节内容也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化学,体会化学源于生活,服务生活,认识学习生活中或是工业中重要的有机化合物是非常有必要的。
乙醇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其产品已渗透到人类生活的许多领域,在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用途。
通过我们身边的乙醇类产品,可以掌握乙醇的化学性质和用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有机化学的重要性以及有机物质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
②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梳理教学内容:本节主要教学内容是乙醇的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习题巩固教学方法:讲授法,学生实验,问题启发引导,多媒体辅助教学等③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和生活中都对解乙醇有些认识,乙醇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用品。
教材在第二节介绍了乙烯,反应产物中涉及卤代烃,学生已经初步接触了含有官能团的有机物,此外,通过对烷烃、乙烯性质的学习,学生初步认识到有机物的性质是由其特殊结构决定的,而性质又决定了其用途,这与无机物的学习有一定的相似性。
在能力方面,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微观思维能力还有所欠缺,因此需要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解释实验现象,深化结构决定性质的学科思想。
④教学目标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通过观察乙醇认识物理性质,搭建乙醇球棍模型的认识其结构,做乙醇相关实验探究其化学性质,培养学生通过宏观现象认识在乙醇反应中的变化,学习乙醇的结构分析和探究乙醇具备什么特殊的性质。
(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通过学习乙醇的性质和分子结构,构建“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有机化合物的学习模型,认识乙醇的结构决定了其不同于烃的衍生物的性质。
(3)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准备乙醇的相关学生实验,让学生从现象和结构出发,微观上探究有机物的结构特点,从而加深对乙醇的认识。
人教版高中化学乙醇教案人教版高中化学乙醇教案1一、乙醇的物理性质和分子结构1.乙醇的物理性质乙醇俗名酒精,无色、透明、有特殊香味的液体;沸点78℃;易挥发;密度比水小;能跟水以任意比互溶;能溶解多种无机物和有机物。
2.乙醇的分子结构a.化学式:C2H6O; 结构式:b.结构简式:CH3CH2OH或C2H5OH二、乙醇的化学性质1.乙醇与钠的反应①无水乙醇与Na的反应比起水跟Na的反应要缓和得多;②反应过程中有气体放出,经检验确认为H2。
在乙醇与Na反应的过程中,羟基处的O—H键断裂,Na原子替换了H原子,生成乙醇钠CH3CH2ONa和H2。
化学方程式:2CH3CH2OH+2Na→2CH3CH2ONa+H2↑,取代反应。
为什么乙醇跟Na的反应没有水跟Na的反应剧烈?乙醇分子可以看成水分子里的一个H原子被乙基所取代后的产物。
由于乙基CH3CH2—的影响,使O—H键的极性减弱,即:使羟基—OH上的H原子的活性减弱,没有H2O分子里的H原子活泼。
2.乙醇的氧化反应a. 燃烧b. 催化氧化乙醇除了燃烧,在加热和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也能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乙醛:3.乙醇的消去反应①实验室制乙烯的反应原理,并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②分析此反应的类型讨论得出结论:此反应是消去反应,消去的是小分子——水在此反应中,乙醇分子内的羟基与相邻碳原子上的氢原子结合成了水分子,结果是生成不饱和的碳碳双键注意:①放入几片碎瓷片作用是什么? 防止暴沸。
②浓硫酸的作用是什么?催化剂和脱水剂③酒精与浓硫酸体积比为何要为1∶3?因为浓硫酸是催化剂和脱水剂,为了保证有足够的脱水性,硫酸要用98%的浓硫酸,酒精要用无水酒精,酒精与浓硫酸体积比以1∶3为宜。
④为何要将温度迅速升高到170℃?温度计水银球应处于什么位置?因为需要测量的是反应物的温度,温度计感温泡置于反应物的中央位置。
因为无水酒精和浓硫酸混合物在170℃的温度下主要生成乙烯和水,而在140℃时乙醇将以另一种方式脱水,即分子间脱水,生成乙醚。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乙醇》教案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第一课时教案(修定后)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从组成和结构的角度认识乙醇的性质、存在和用途。
认识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重要影响,强调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从乙醇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出发,认识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重要影响,建立"(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生初中知识的基础上,突出从烃到烃的衍生物的结构变化,强调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在学生的头脑中逐步建立烃基与官能团位置关系等立体结构模型。
教学难点:使学生建立乙醇立体结构模型,并能从结构角度初步认识乙醇的氧化。
教学重点:乙醇的化学性质官能团的概念、教学方法从乙醇的结构入手进行分析推导乙醇的化学性质。
采用实验探究、对比分析、诱导等方法学习乙醇与Na的反应。
采用启发诱导“从个别到一般”从乙醇推导其他醇类的化学通性。
教学用具:多媒体、、大试管、酒精灯、无水乙醇、Na、火柴、铜丝等教学过程:[引课]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有机物种类繁多,与人们生活有密切相关也不少,同学能否举些例子, 当我们成功、快乐的时候,人们会想到它--会须一饮三百杯;当失败、忧愁的时候,人们也会想到它--举杯浇愁愁更愁。
它就是酒,俗名酒精,学名乙醇。
这节课来学习它的结构和性质。
[板书]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展示乙醇实物,嗅气味,学生回答,教师边问边板书)[板书]一:乙醇(一)物理性质: (屏幕展示)提出两个与物理性质有关的问题。
[设疑]乙醇分子分子式CHO,分子中有6个氢原子,根据我26们学过的碳大家能写出其可能的结构,提示:C四价,H 一价,O二价。
[投影]乙醇可能的结构式:[设问】到底哪一种是乙醇的结构呢,【引导】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又反映结构的差异,(A)中含有-OH此类物质有何典型性质【教师设疑】如何确定产生的气体就是氢气呢,【学生】激烈讨论:收集产生的气体,检验其燃烧火焰是否为淡蓝色(有学生补充)还得在火焰上罩干冷的一半涂石灰水的烧杯看是否有水珠和变浑浊[实验探究] 一小块金属钠放入乙醇,观察现象。
《乙醇》教学设计(通用8篇)《乙醇》教学设计(通用8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乙醇》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乙醇》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1、活动与探究建议情景展示:酒桌文化,酒驾,让学生认识到酒驾的危害,珍爱生命,增强社会责任感。
并提出的想要进一步了解的问题,然后进行逐一解决。
学生实验:探究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和与强氧化剂的反应,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2、教材内容分析:《乙醇》是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二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
是继烃类——甲烷、乙烯、苯之后,学习的第一种烃的衍生物,它是联系“烃”与“烃的衍生物”的桥梁,在有机物的相互转化中处于核心地位。
学好这一课,既巩固了前面所学的烃的性质,又对下一课时学习生活中的另外一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酸以及其它烃的衍生物具有指导性的作用,可以让学生掌握在烃的衍生物的学习中,抓住官能团的结构和性质这一中心,确认结构决定性质这一普遍性规律,使学生学会触类旁通的学习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同时也为选修四进一步学习有机化学的学生打下最基本的知识基础,而且它也是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联系的典型的烃的衍生物。
因此,本节内容是全章的重点之一。
学生分析从学生心理情况看,由于乙醇是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质,十分贴近生活,容易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从学生学习能力上看,经过高一多半年的学习,学生的自学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思维创造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但是学生对乙醇的认识主要还停留在宏观表象阶段,还没有从微观结构角度来认识乙醇;虽然前面已经学习了甲烷、乙烯、苯三种有机物,但还没有关于有机物官能团的认识,也没有建立起“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
所以在教学中,应该突出强调乙醇的结构对性质的影响以及性质对用途的决定作用,在学生的头脑中逐步建立起“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
第1课时乙醇目标与素养:1.知道乙醇的组成、结构特征和主要性质。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2.了解乙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一、乙醇的结构、性质及应用1.乙醇的组成和结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官能团C2H6O C2H5OH —OH(羟基)2.乙醇的物理性质3.乙醇的化学性质(1)置换反应:与活泼金属Na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H 3CH 2OH +2Na ―→2CH 3CH 2ONa +H 2↑。
(2)氧化反应①燃烧氧化:乙醇在空气中可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放出大量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 2H 6O +3O 2――→点燃2CO 2+3H 2O 。
②催化氧化:乙醇在催化剂(铜、银等)的作用下与O 2反应的方程式为2CH 3CH 2OH +O 2――→催化剂△2CH 3CHO +2H 2O 。
在适当条件下,乙醛氧化为乙酸的化学方程式为2CH 3CHO +O 2――→催化剂2CH 3COOH 。
4.用途(1)用作酒精灯、火锅、内燃机等的燃料。
(2)用作化工原料。
(3)医疗上常用体积分数为75%的乙醇溶液作消毒剂。
怎样证明乙醇分子中含有一个羟基?[提示]根据1 mol CH3CH2OH与足量的Na反应产生0.5 mol H2,证明一个乙醇分子中含有一个羟基。
二、甲醛与乙醛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医疗上用质量分数为75%的酒精消毒。
( ) (2)乙醇是良好的有机溶剂,可用来萃取溴水中的溴。
( ) (3)可用无水硫酸铜检验工业酒精中是否含水。
( ) (4)1 mol 乙醇与足量的钠反应可以生成3 mol 氢气。
( )[提示] (1)× (2)× (3)√ (4)×2.可以证明乙醇分子中有一个氢原子与另外的氢原子不同的方法是( ) A .1 mol 乙醇燃烧生成3 mol 水 B .1 mol 乙醇可以生成1 mol 乙醛C .1 mol 乙醇跟足量的Na 作用得到0.5 mol H 2D .乙醇可以制酒精饮料C [乙醇燃烧,所有的H 参与反应重新生成H 2O 。
化学必修2乙醇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化学必修2乙醇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教材分析教材地位及作用:在初中学生只是简单地了解乙醇的用途,没有系统的其结构和性质。
乙醇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用品,又是典型的重要的烃的衍生物;对学生来说知识点较多,难度较大;因此,乙醇的结构和性质是本节的重点。
力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重要影响,建立“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
乙醇的结构在初中学生没有接触,让学生在认识乙醇球棍模型的基础上,通过钠与乙醇反应的探究实验,明确羟基的官能团地位,加深对乙醇结构的认识。
乙醇的催化氧化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学生没有知识基础;因此,这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做好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是突破这一难点的关键。
学情分析本节采用实验探究教学模式提出问题:观察乙醇的物理性质→回忆乙醇的组成→观察乙醇的球棍模型→描述乙醇分子中原子的连接情况→实验验证: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进一步假设乙醇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断键方式→实验验证:乙醇的氧化反应→总结乙醇的结构和性质→课后活动。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乙醇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探究,使学生掌握乙醇的结构式、性质和用途。
通过实验规范操作,培养提高观察能力和对现象的解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提问、讨论、实验等手段,学习对比、推断等多种探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国主义情操,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乐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乙醇的主要用途和性质教学难点:乙醇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特别是乙醇的催化氧化、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教学过程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诗歌引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设问:酒的主要成份是?它有哪些性质和用途?通过诗歌引入可以使学生感受诗境的美,了解乙醇发展的化学史,激发爱国主义热情,调动学习积极性,感受化学与生活和文化的紧密关系。
展示:取一瓶无水乙醇,引导学生观察无色、易溶于水、沸点比水低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并得出酒精的一些物理性质,如呈液态,易溶于水,特殊的香味等质疑:乙醇与前面学习的有机物(烃)的物理性质有何不同?为什么?让学生进行总结通过引导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和总结及表达能力。
乙醇教案设计乙醇是一种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工、食品等领域。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乙醇的性质、制备、用途等方面的知识,设计了以下乙醇教案。
一、教学目标1. 了解乙醇的结构、性质及相关知识;2. 掌握乙醇的制备方法和实验操作;3. 了解乙醇在医药、化工、食品等领域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 乙醇的结构与性质;2. 乙醇的制备方法;3. 乙醇的实验操作;4. 乙醇在医药、化工、食品等领域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乙醇的结构与性质首先介绍乙醇的化学式为C₂H₅OH,结构式为CH₃CH₂OH,属于烷基醇的范畴。
乙醇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在常温下具有刺鼻的特殊气味。
其在水中的溶解度较高,能与多种物质相互溶解,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2. 乙醇的制备方法乙醇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天然法和合成法。
天然法是指通过发酵葡萄、大米、玉米等含糖物质得到乙醇的过程;合成法则是通过乙烯的水合反应或乙烷的氧化反应来制备乙醇。
3. 乙醇的实验操作在实验中,可以通过乙醇的密度、沸点、凝固点等物理性质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
另外,还可以通过酒精灯的使用和乙醇与醋酸乙酯的分离提纯等实验来加深对乙醇的认识。
4. 乙醇在医药、化工、食品等领域的应用乙醇作为一种重要的溶剂,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工、食品等领域。
在医药领域,乙醇常被用作制药原料、药剂溶剂等;在化工领域,乙醇作为一种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被广泛用于有机合成等领域;在食品领域,乙醇则常被用作蒸馏酒、食品添加剂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相结合:通过讲解乙醇的相关知识和实验操作,帮助学生建立起对乙醇的整体认识;2. 实践操作: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加深对乙醇的理解;3. 案例分析:结合乙醇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乙醇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五、教学总结通过以上设计的乙醇教案,希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乙醇的相关知识,增强他们对乙醇在医药、化工、食品等领域的应用的认识,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从而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中化学乙醇优秀教学设计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关于高中化学中的乙醇内容。
课程将围绕乙醇的结构、性质、制备和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乙醇的基本知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深入了解乙醇在化学工业、生物领域以及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教学对象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中二年级的学生。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掌握了碳氢化合物、烃的衍生物等概念,具备了一定的有机化学基础。
此外,学生还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化学实验。
在此基础上,本节课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有机化学素养,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乙醇的分子结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掌握乙醇的基本概念。
(2)掌握乙醇的制备方法,如脱水法和发酵法,并了解不同制备方法的优缺点。
(3)掌握乙醇的常见反应,如氧化、脱水、取代等,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了解乙醇在生物、化工、医药等领域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5)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提高实验安全意识。
2、过程与方法(1)采用讲授、讨论、实验等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2)通过问题驱动、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精神,培养科学思维。
(3)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
(4)运用比较、归纳、总结等方法,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2)通过学习乙醇的相关知识,使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勤奋的学习态度,树立追求真理的精神。
(4)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尊重事实、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5)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发挥自身优势,树立自信心,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乙醇》说课稿7篇乙醇说课稿必修二下面是我整理的《乙醇》说课稿7篇乙醇说课稿必修二,供大家阅读。
《乙醇》说课稿1(一)教材认知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乙醇是现行高中化学教材第二册第五章“烃的衍生物”的第一节课,是继烃类化合物之后,向学生介绍的另一类典型的重要的有机化合物。
学好这一课,可以让学生掌握在烃的衍生物的学习中,抓住官能团的结构和性质这一中心,确认结构决定性质这一普遍性规律,既巩固了烷、烯、炔、芳香烃的性质,又为后面的酚、醛、羧酸、酯、油脂和单糖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学会以点带面的学习方法,提高了学生思维能力且掌握了科学方法,带动了学生学习素质的提高。
2、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编写教材的意图,结合本课的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①了解烃的衍生物及官能团的概念;②掌握乙醇的结构,物理特质和化学性质(2)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②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和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
(3)科学思想通过对乙醇性质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的科学观点。
从而让学生学会以点带面的学习方法,即乙醇的性质,推导出醇类的化学性质。
从而减轻学生的负担,实现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飞跃和学生素质的提高。
(4)德育目标培养学生求真务实,反对假冒伪劣的精神。
3、教学重点、难点(1)根据以上的教材分析可知,乙醇是醇类物质的代表物,因而乙醇的结构和性质是本节的重点,同时也是本节的难点。
(2)重点、难点的突破,可设计三个突破点:①乙醇结构的特点可通过化学计算和分子模型来推导,电脑多媒体技术展示来确定,充分发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充分利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使学生在掌握乙醇结构的同时,也学会了逻辑推理的严密性;②通过试验探究和电脑多媒体动画演示的办法认识和掌握乙醇的化学性质。
抓住烃的衍生物中,官能团的教学中心点与化学反应中化学键断裂受反应条件的影响两条主线。
高一化学必修2 乙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乙醇的分子结构、化学性质;(2)学会由事物的表象分析事物的本质、变化,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人人动手实验,规范学生操作,全面培养、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乙醇性质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物质的结构、性质之间关系的科学观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自学发酵法制酒的发展历程以及对人类社会的重要作用,让学生体会人类伟大的创造力,体会化学化工为人类社会创造了美。
另外,通过酒对人类社会的带来美的享受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危害,甚至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使学生体会到美与丑的辩证关系。
重点、难点:1. 乙醇的结构2. 乙醇的化学性质(与活泼金属的反应、催化氧化反应)[教学方法]讨论+探究+实验[教学过程]一. 烃的衍生物定义:烃分子里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取代,生成一系列新的有机物,从结构上说,都可以看作是由烃衍变而来的,叫做烃的衍生物。
例如:硝基苯、苯磺酸、溴乙烷等等,均属于烃的衍生物。
二. 官能团:决定化合物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团称为官能团。
如:溴乙烷的官能团是-Br,硝基苯的官能团是-NO2,乙醇:-OH,乙醛:-CHO三. 乙醇的结构和物理性质1. 乙醇的物理性质乙醇俗称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而具有特殊香味的液体,比水轻,沸点78.5度,乙醇易挥发,能跟水以任意比混溶,能溶解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是常用的有机溶剂。
应用:酒厂可以勾兑各种浓度的酒,可调配酒精溶液;可作有机溶剂,制作乙醇护肤品;可以提取中草药的有效成份。
启发:乙醇与水的混合物的分离用蒸馏而不用分液漏斗分离;乙醇不能用来萃取碘水中的碘。
2. 怎样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水以及怎样除水:(1)用无水硫酸铜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水,如果白色粉末变蓝,说明酒精中含水。
(2)工业上,为使95.6%的乙醇变为100%的绝对乙醇,常常加入CaO加热回流一段时间后蒸馏,得到99.5%的无水乙醇,然后再加入金属Mg加热回流一段时间后蒸馏可得到绝对乙醇。
高中化学乙醇教案设计时间:1课时目标:1. 了解乙醇的分子结构;2. 掌握乙醇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 掌握乙醇的常见用途和重要性。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入化学物质乙醇,让学生讨论和猜测乙醇是什么物质,有哪些应用;2. 引导学生思考乙醇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乙醇的结构和物理性质(15分钟)1. 展示乙醇的分子结构;2. 讲解乙醇的物理性质,如密度、沸点、熔点等;3. 通过实验或图片展示乙醇的物理性质。
三、乙醇的化学性质(20分钟)1. 讲解乙醇的化学性质,如与氧化剂反应、酸碱性等;2. 展示乙醇的酸碱性实验;3. 引导学生思考乙醇的燃烧反应。
四、乙醇的应用和重要性(10分钟)1. 介绍乙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作为溶剂、燃料等;2. 引导学生思考乙醇在环境保护和能源领域的重要性。
五、总结与检测(10分钟)1. 总结乙醇的结构和性质;2. 进行小测验,检测学生对乙醇的了解程度。
六、课堂延伸(5分钟)1.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乙醇的其他性质和应用;2. 提出问题,鼓励学生思考乙醇在未来的应用前景。
板书内容:1. 乙醇的结构和性质2. 乙醇的化学性质和常见反应3. 乙醇的应用和重要性教学资料和实验器材:1. 乙醇分子模型或图示2. 乙醇物理性质实验器材3. 乙醇化学性质实验器材4. 乙醇应用领域的图片或实例评价方法:1. 参与课堂讨论和回答问题;2. 完成课堂小测验。
扩展阅读:1. 乙醇的生产方法和工业应用2. 乙醇燃烧反应的机理解析备注: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理解能力,教师可以适当调整教案内容和深度。
《乙醇》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乙醇是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三章第三节《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的第一课时,乙醇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个烃的衍生物,本节课立足于“简单并且与生活和生产联系密切”的有机化合物,在有机物的相互转化中处于核心地位,在有机学习的主干线中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
通过对乙醇的性质和结构的学习,学生将体会到有机官能团对有机物的性质有多么大的影响。
学生能从乙醇的学习中体会到有机学习与无机学习方式的不同,可以说是开启了学习的新视角。
2.学生情况分析:从学生学习能力上看,经过近一个半学期的高中化学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系统知识学习的能力,学会了分析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具备了一定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实验探究的能力。
从学生心理情况看,由于本章知识十分贴近生活,酒精是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质,学生的情绪与心理都会处于一种兴奋状态,会产生一种自然的探究欲望,这一点在教学中把握好,对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将会大有帮助。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认识了甲烷、乙烯、苯的分子组成、结构特征、主要化学性质及应用,并学会比较各种烃在组成、结构、性质上的差异,也初步了解了有机基团与性质的关系,对于官能团的学习有一定的基础,但毕竟高一学生刚接触有机化学,知识掌握是零乱而不系统的,仍需要老师对课的设计引导。
3.教学目标设计:(1).通过观察及结合生活经验,能说出乙醇的物理性质及乙醇常见的用途,通过对比分析乙烷乙醇分子式及实验探究得出乙醇的分子结构、并能说出乙醇的官能团为羟基,了解官能团的作用(2).通过乙醇与钠的实验探究,能描述实验现象,并对比分析乙醇与水分子中羟基的活泼性,能分析断键情况并写出反应方程式。
(3).通过乙醇催化氧化的实验探究,能描述反应的现象,分析断键情况,并能写出反应方程式(4)了解酒驾容易造成交通事故的原因及酒驾检测的原理,认识到酒驾的危害教学重点: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重点掌握物质的结构和性质由此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乙醇的分子结构和主要化学性质(与活泼金属钠反应、催化氧化、燃烧)。
高中化学必修2《乙醇》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在必修2中要求学生知道乙醇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认识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乙醇是学生熟悉的生活用品,又是典型的烃的衍生物,是联系烃和其他烃的衍生物的桥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体验和了解研究有机物的一般过程和方法,也为学生在选修阶段更深层次的学习有机物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乙醇的组成、主要性质及用途。
通过探究活动,提高化学实验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乙醇的实验探究过程,学会对有机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养成团队合作的品质。
感受乙醇与生活、社会的密切联系,养成关注与化学有关社会热点
问题的习惯。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乙醇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经历探究乙醇化学性质的过程。
二、学情分析
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对于乙醇的认知主要来自于生活经验和初中的学习,在学习了化学键和烃的知识后,具备了将生活经验升华为化学知识体系的能力。
学生的实验能力:目前我所带的班级通过高一化学近一年的学习,同学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能力,但部分学生的实验能力还有待于在合作探究中进一步提高。
学生的认知心理:从学生的认知心理看,进入高中阶段,他们的学习思维从“被动接受型”逐渐向“自主学习型”转变。
新课程所提倡的探究式学习方式无疑更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
三、教法与学法
教法:情境激学、实验探究、讲授
学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四、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温故导新→活动探究,探索新知→交流讨论,归纳小结→练习反馈,巩固新知→创设情境,温故导新
一、乙醇的物理性质:
【身边的化学】请同学们谈一谈对于乙醇的认识,并总结物理性质。
二、乙醇的分子结构:
【教师引导】学生在初中已经知道C2H5OH代表乙醇,经过烃的学习,也了解到有机物的表示方法有结构式、结构简式和分子式等,那么C2H5OH是乙醇的什么“式”?
【学生讨论】经过讨论认为是“结构简式”。
【教师引导】
结构简式:C2H5OH或CH3CH2OH→乙醇的结构式→子式:C2H6O
【投影展示】用多媒体投影展示乙醇的结构式和模型。
【教师启发】接着教师启发同学们对比乙醇和乙烷的结构式。
介绍烃的衍生物。
活动探究,探索新知
教师:身边的化学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分析归
纳
学生:感受猜想实践结论
三、乙醇的化学性质
(1)乙醇和钠反应
【身边的化学】展示生活中与乙醇钠有关的图片。
【提出问题】乙醇钠是如何生成的?
【实验探究1】1.观察金属钠的保存。
(提示:煤油的主要成分为多种液态烃的混合物)
2.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乙醇和水,将同样大小的两块金属钠分别放入烧杯中。
【实验思考】1.观察实验现象,填写下表;
钠与乙醇、水反应现象的比较
2.试着写出乙醇和钠反应产物。
【得出结论】乙醇和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动画演示】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乙醇与钠的反应,巩固新知。
(2)乙醇的氧化反应
【身边的化学】介绍乙醇汽油
①燃烧 CH3CH2OH+3O2 2CO2+3H2O
②乙醇的催化氧化
【身边的化学】描述人醉酒后的表现。
【提出问题】乙醇被氧化后的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么?
【实验探究2】将洁净的弯曲成螺旋状的铜丝放在酒精灯外焰上加热,然后伸入盛有无水乙醇的试管中,反复多次,并小心闻试管中液体气味的变化。
【分析归纳】Cu+O2 = CuO,CuO + CH3CH2OH → Cu + ?
【动画演示】多媒体动画演示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
【得出结论】2CH3CH2OH + O2 2CH3CHO + 2H2O
【学科拓展】对比乙醇的燃烧和催化氧化可以巩固化学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不同的结论,实现了本节内容的学科拓展。
【实验创新】实验室只有铜丝和酒精灯,请设计简便的实验方法实现上述反应。
③乙醇与强氧化剂重铬酸钾、高锰酸钾溶液的反应
【身边的化学】展示图片,说明酒驾的危害并介绍交警检验酒后驾驶的方法。
【归纳总结】乙醇与强氧化剂反应,现象为: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橙红色→绿色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四、乙醇的用途
【学以致用】根据本节课所学知识思考交流乙醇还可能有哪些新的用途。
交流讨论,归纳小结
【学生归纳】由学生归纳概括本节内容,强调新知,引出“羟基”和“官能团”的概念。
练习反馈,巩固新知
(1)下列关于酒精的说法正确的
是
①各种料酒中都含有酒精②酒精有加快人体血液循环和使人兴奋的作用③白酒若
长时间放置,保存不好会产生有毒物质,不能饮用④在炒菜时加入些酒和醋可以使菜
的味道更香⑤酒精在人体内不需经消化作用可直接被肠胃吸收
A.只有①④⑤
B.只有
①③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2) 乙醇、乙二醇分别与足量金属钠作用,产生等量的氢气,则两种物质的物质的
量之比为()
A.2∶1
B.1∶2
C.3∶2
D.4∶3
(3)质量为a g的铜丝,在空气中灼烧变黑,趁热放入下列物质中,铜丝变为红色,且质量仍为a g的是()
A.盐酸
B.一氧化碳
C.硝酸
D.乙醇
【课后拓展】 1.利用生活中常见材料制作乙醇分子模型。
2.课后查阅有关乙醇的资料,结合本节课学习的知识,选择相关小课题进行研究。
并将研究成果收集在学生的个人成长记录袋中。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评价
纸笔测验:习题检测、化学用语的规范表达
学习档案记录:实验探究过程记录、模型制作、课后研究论文活动表现:课堂参与积极性、实验态度、合作交流情况
同时教师组织学生自评、组内同学互评、教师点评等。
教学反思:
1、“从生活经验出发、学习相关化学知识、进而应用到生活中去”的理念,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未来发展所需的科学素养。
2、乙醇的教学,促使我思考如何在今后更好的将初中化学、高中必修、选修模块三部
分知识衔接,从而为学生提供适合个人发展的化学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