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救援器材管理台账(检查维护保养)[1]
- 格式:doc
- 大小:168.00 KB
- 文档页数:13
应急救援器材维护制度模版一、目的与范围为了保证应急救援器材的正常运行和使用,提高应急救援工作的效能,制定本维护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应急救援装备的维护工作,包括但不限于消防设备、救援工具、医疗器械等。
二、责任分工1. 应急救援器材维护单位负责制定应急救援器材维护计划和组织实施维护工作;2. 相关部门负责监督检查维护工作的执行情况;3. 应急救援人员负责按照规定对器材进行日常维护和故障排查。
三、维护计划制定与执行1. 应急救援器材维护单位每年制定一份全年维护计划,包括维护内容、维护周期和责任人;2. 维护单位根据维护计划组织实施维护工作,并及时记录维护情况;3. 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定期审核维护计划执行情况,确保维护工作按计划执行。
四、日常维护流程1. 日常维护包括器材的清洁、检查和保养;2. 维护人员在使用器材前,应对器材进行外观检查,确保无明显破损;3. 清洁器材时使用适当的清洁剂,注意不要损坏器材;4. 在保养过程中,如发现损坏或故障现象,应立即上报并停止使用。
五、设备检修与维护1. 维护单位定期对应急救援器材进行全面的检修和维护;2. 检修包括润滑、紧固、调整等操作,确保器材各部件的正常运转;3. 维护人员应熟悉器材的使用说明书,按照规定进行维护;4. 进行维护时,应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确保人员的安全。
六、故障处理与报废1. 在日常维护和使用过程中发现故障或损坏的器材,应及时停止使用并上报;2. 维护单位负责对故障或损坏的器材进行维修或更换;3. 维护单位应建立健全器材报废管理制度,对报废器材进行记录、核销和处理。
七、记录与更新1. 维护单位应建立维护记录档案,将维护情况及时进行记录;2. 维护单位应随时跟踪新型器材的信息,及时更新维护制度,确保与时俱进。
八、监督与检查1. 相关部门负责对维护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监督;2. 检查重点包括维护计划执行情况、维护记录、故障处理和报废器材的管理情况。
应急救援器材管理台账一、概述二、应急救援器材管理台账的内容2.库存情况:记录器材的库存数量及变动情况,包括入库和出库的数量和时间,以及出库的原因和使用单位等;3.使用情况:记录器材的具体使用情况,包括使用单位、使用人员、使用时间、使用地点和使用原因等,可以便于掌握器材的使用频率和使用效果;4.维护情况:记录器材的维护情况,包括维护人员、维护时间、维护内容和维护结果等,可以便于掌握器材的维护频率和维护效果;5.报废处理情况:记录器材的报废处理情况,包括报废的原因、报废的数量和报废的方法等,可以便于更新台账并准确核算可用器材的数量。
三、应急救援器材管理台账的建立和使用1.建立台账:根据实际需要,对应急救援器材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并按照管理规范建立相应的应急救援器材管理台账;2.购进登记:每次购进新的应急救援器材时,将相关信息填写入台账,并做好入库登记;3.出库登记:在器材出库时,填写出库登记表,包括出库的器材、数量、使用单位、使用人员和出库原因等,同时及时更新台账;4.使用登记:使用单位在使用器材时,需要填写使用登记表,包括使用日期、使用地点、使用人员和使用原因等,同时及时更新台账;5.维护登记:维护人员在对器材进行维护时,填写维护登记表,包括维护日期、维护内容、维护人员和维护结果等,同时及时更新台账;6.报废处理登记:当器材因损坏、过期或无法继续使用时,进行报废处理,并填写报废登记表,包括报废日期、报废数量、报废原因和报废方法等,同时及时更新台账;7.定期盘点:定期对器材进行盘点,检查与台账是否一致,发现差异及时调查原因并进行调整;8.台账管理:台账存放在固定的位置,确保安全可靠,只由特定人员负责管理并进行台账的更新。
四、台账的作用1.实时掌握器材的库存情况,避免因器材不足或损坏导致应急救援工作无法正常进行;2.了解器材的使用情况和频率,便于根据实际需求合理配置和购置器材;3.跟踪记录器材的维护情况,及时发现和排除器材存在的问题,确保器材的正常使用和延长使用寿命;4.掌握器材的报废情况,及时更新台账,便于核算可用器材的数量;5.提供台账记录便于查阅和复核,为应急救援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
应急救援器材维护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应急救援器材的维护工作,确保应急救援器材的完好性和可用性,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全体从事应急救援的人员,包括应急救援机构的管理人员、应急救援人员等。
第三条应急救援器材包括但不限于:消防器材、救生器材、医疗器材、通信器材等。
第四条应急救援器材的维护工作由应急救援机构的综合部门负责,具体实施由专职技术人员负责。
第二章维护流程第五条应急救援器材的维护流程包括:日常巡检、定期保养、故障维修、报废处理等环节。
第六条日常巡检是指对应急救援器材进行定期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确保器材在正常工作状态。
第七条定期保养是指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对应急救援器材进行全面的保养,维修可能存在的隐患,延长器材的使用寿命。
第八条故障维修是指当应急救援器材发生故障时,需立即进行维修,确保器材的正常使用。
第九条报废处理是指当应急救援器材达到使用寿命或无法修复时,需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报废处理。
第三章维护要求第十条应急救援器材的维护要求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方面:(一)器材的清洁:应急救援器材应保持清洁整齐,并定期进行清洗消毒。
(二)器材的检查:应急救援器材应进行定期的检查,包括外观检查、功能检查等,并制定相应的检查记录。
(三)器材的保养:应急救援器材应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进行保养,保养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清洁、润滑、调整等。
(四)器材的维修:应急救援器材发生故障时,需立即进行维修,确保器材的正常使用。
(五)器材的报废:应急救援器材达到使用寿命或无法修复时,需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报废处理。
第四章维护记录第十一条应急救援器材的维护记录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一)维护记录:记录器材的维护时间、内容、人员等信息。
(二)检查记录:记录器材的检查时间、结果、问题等信息。
(三)维修记录:记录器材的维修时间、内容、人员等信息。
(四)报废记录:记录器材的报废时间、原因、处理方式等信息。
(五)使用记录:记录器材的使用时间、地点、人员等信息。
应急救援器材管理和维护保养制度为保证岗位配备的消防设施、应急救援器材处于良好备用状态,出现安全事故和突发事件后能充分发挥作用、提供物质保障,起到保障生命安全和减少财产损失的作用,制定本制度以加强对消防设施和应急救援器材的管理。
一、范围:岗位配备的消防栓、消防水带、灭火器等消防器材和空气呼吸器、滤毒罐、防毒面具、防化服、洗眼器等应急救援器材和应急药箱。
二、职责1、消防设施、应急救援器材实行全厂统一配备和车间使用管理相结合的办法,消防设施和应救援器材下发后由使用单位保管、检查和维护。
2、安全办公室建立全厂消防设施、应急救援器材台账,负责对损坏、过期、报废、无法使用的消防设施、应急救援器材进行确认更换。
3、各车间建立消防设施、应急救援器材台账,做好日常检查与维护,对损坏、过期、报废、无法使用的消防设施、应急救援器材及时提出申请进行更换。
三、管理要求1、消防设施、应急救援器材应放在醒目、取用方便的地点,不得随意更换位置和地点,如有变动及时通知安全办公室。
岗位人员应熟知消防设施、应急救援器材的地点和数量,并能熟练使用。
2、岗位事故柜内要有管理制度、清单、检查记录,清单贴在事故柜显著位置。
3、在非火灾或事故下任何部门和个人都不准使用、试用、挪作他用、玩耍消防设施、应急救援器材。
特殊情况非事故情况下确需使用时需经安全办公室许可。
4、严禁占用消防通道、堵塞安全出口,严禁圈占、堵塞消火栓、灭火器等消防器材和消防设施,保证通道出口畅通,消防器材处于随时可用状态。
5、严禁擅自挪用、拆除、停用消防设施和器材,对破坏消防设施、器材和标志的行为予以严肃处理,造成严重后果的送交公司处理并号召全体员工检举破坏消防器材、设施和标志的行为。
6、各车间对消防器材和应急救援器材等进行定期检查,按照消防器材和设施的性能要求对达不到标准的及时更换或维修。
四、维护检查保养管理1、检查频次:(1)日常检查:消防设施、应急救援器材每日由所在岗位操作工纳入巡检范围,达到完好备用并保持卫生清洁。
应急救援器材柜管理台账1序号名称生产厂家规格型号数量编号介质储存位置领用时间领用人上次更换日期下次更换日期维修原因维修时间责任人备注12345678910页眉内容11单位:应急救援器材柜器材维护记录表序号器材名称编号检查标准检查时间检查结果检查人备注页眉内容应急救援器材使用登记表器材名称使用时间使用人备注页眉内容应急救援器材台账页眉内容灭火设施管理台账序号名称生产厂家规格数量编号介质储存位置领用时间领用人上次更换日期下次更换日期维修原因维修时间责任人备注页眉内容页眉内容紧急个体处置管理台账序号名称生产厂家规格数量编号介质储存位置领用时间领用人上次更换日期下次更换日期维修原因维修时间责任人备注1.2.3.4.5.6.7.应急救援设施管理台账序号名称生产厂家规格数量编号介质储存位置领用时间领用人上次更换日期下次更换日期维修原因维修时间责任人备注页眉内容页眉内容防护装备管理台账序号名称生产厂家规格数量编号介质储存位置领用时间领用人上次更换日期下次更换日期维修原因维修时间责任人备注应急救援器材维护记录台账页眉内容应急救援器材维护检查表类名称标准检查时间检查结果检查人备注别灭干粉灭火器压力正常、清洁,无锈蚀,胶管无腐蚀,保险页眉内容火设施(8kg)无缺损,配件齐全干粉灭火器(35kg)压力正常、清洁,无锈蚀,胶管无腐蚀,保险无缺损,配件齐全二氧化碳灭火器清洁,无锈蚀,胶管无腐蚀,保险无缺损,配件齐全消防栓清洁,无锈蚀,正常开启泡沫栓清洁,无锈蚀,正常开启消防水泡清洁,无锈蚀,正常开启消防水带卡口无破损,水带无腐蚀消防泡沫枪无缺损,无锈蚀消防水枪无缺损,无锈蚀紧急洗眼器灵活好用,卫生整洁应急照明灯卫生整洁,配件齐全无损坏页眉内容个体处置设施便携式硫化氢检测仪卫生整洁,数值准确,配件齐全无损坏防爆照明灯卫生整洁,配件齐全无损坏防爆对讲机卫生整洁,通话清晰,配件无损坏应急救援设施急救药箱药品无失效,无缺失防爆工具清洁无缺损防爆手电清洁无缺损防护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数量齐全,卫生整洁,配件无损坏,功能齐全良好,处于正常备用状态(主要配件包括头带、页眉内容装备过滤式防护半面罩气瓶阀、减压阀、供气阀、面罩、背托)数量齐全无损坏,卫生整洁,密封性良好,正常备用。
应急救援装备、物资、药品检查维护管理制度一、总则为确保应急救援装备、物资、药品的正常运作和可靠性,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制订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全体应急救援部门及其相关人员,在应急救援装备、物资、药品的管理工作中必须遵守。
三、管理要求1. 应急救援装备、物资、药品的采购、接收、入库、分配、使用、检查、维护、报废等各环节必须按照相关管理制度进行执行,并建立相应的档案。
2. 应急救援装备、物资、药品管理人员必须熟悉操作规程,具备相应的技能和知识,并定期进行相关培训。
3. 应急救援装备、物资、药品的仓库和储存场所必须进行合理的规划,保证储存环境符合相关要求,并定期进行消防、防漏、防潮等检查和维护。
4. 应急救援装备、物资、药品的购买和采购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相关法规进行,确保其质量和安全性。
5. 应急救援装备、物资、药品的检查和维护必须按照规定的时间、频次和要求进行,确保其功能正常,并建立相应的维护记录和档案。
6. 应急救援装备、物资、药品的报废必须按照相关程序进行,不能私自处置或外借,确保其合规合法。
7. 应急救援装备、物资、药品的使用必须合理合法,不能随意挪用或私自使用。
四、管理措施1. 应急救援装备、物资、药品的采购将由专门的采购人员负责,必须按照相关法规和采购程序进行,确保其质量和安全性。
2. 应急救援装备、物资、药品的接收将由专门的接收人员负责,必须按照相关接收标准和程序进行,确保其数量和质量的一致性。
3. 应急救援装备、物资、药品的入库将由专门的仓库管理员负责,必须按照相关入库程序和要求进行,确保其归档完整。
4. 应急救援装备、物资、药品的分配将由专门的分配人员负责,必须按照相关分配规定和程序进行,确保其合理合法。
5. 应急救援装备、物资、药品的使用将由专门的使用人员负责,必须按照相关使用规范和程序进行,确保其安全有效。
6. 应急救援装备、物资、药品的检查将由专门的检查人员负责,必须按照相关检查标准和程序进行,确保其功能正常。
应急救援器材管理台帐简介应急救援器材是指在像地震、火灾、水灾等突发事件中,在人员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时为保障人员安全而捐赠的各类救援器材。
为保障应急救援工作顺利进行,应及时做好相关器材管理,对器材进行分类存放,建立管理台帐,设定使用和保养规范以及定期检查等。
本文档旨在探讨如何建立应急救援器材管理台账。
器材分类根据使用场景的不同,应急救援器材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例如水上救援器材、高空救援器材、地面救援器材等。
1.水上救援器材:浮漂、救生衣、救生圈、充气船、水上喷火枪等。
2.高空救援器材:攀爬绳索、防坠安全带、安全头盔、爬升装置等。
3.地面救援器材:手推车、行李车、防护服、口罩等。
不同类型的器材需要有相应的存放地点和管理规范。
比如,水上救援器材一般存放在救援站或者码头,高空救援器材一般存放在救援车上等。
器材管理为了保证器材的及时供应和使用,应在全市范围内建立应急救援器材管理台子。
应包括所有应急救援器材的使用、维护、修整、保养、检查、配送等管理工作。
下面是应急救援器材管理步骤:第一步,建立器材库房1.确定器材库房存储位置、面积和安全措施。
2.制定器材存储规范、器材保养规范和器材保管规定。
3.对器材进行登记入库、分类存放,定期检查器材的数量和状态是否符合应急救援标准。
第二步,建立管理台账根据器材类型建立台账收集器材信息,包括购置日期、型号、数量、状态、保养和检查记录等,对器材的流动情况进行监控和跟踪,为器材的保养提供数据支撑。
第三步,做好器材的保养工作对桶类的器材进行保养、保管和维修,确保器材始终保持正常状态,也为每位经由器材使用的救援人员安全保驾护航。
第四步,加强器材保护补免工作正确保护器材禁止挤压、折叠、胡乱放置,设立安全标识、设备等防止遇到桶类淹掉、冲毁零部组件等因素,鼓励员工配合上述保护工作,也让他们更加熟悉器材,为救援工作铺设更为坚实的保护基础。
第五步,建立器材疏散计划合理规划器材的运输、储存、疏散和使用计划,制定合理的器材调动和安排方案,确保应急救援工作在紧急情况下始终正常运行。
应急救援器材消防器材管理台账一、前言应急救援器材和消防器材的管理对于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建立完善的器材管理台账,能够规范使用和维护流程,提高应急救援和灭火救援的能力和效率。
本文旨在介绍应急救援器材和消防器材的管理台账要点和具体操作。
二、应急救援器材管理台账应急救援器材是指在紧急救援情况下使用的工具和设备。
建立应急救援器材管理台账,目的是规范器材的使用、保养、检查和维修,确保在紧急情况下有足够的器材可供使用。
1.基本信息应急救援器材管理台账应包括基本信息,包括器材名称、数量、型号、品牌、规格、购买日期和价格等。
2.现状记录应急救援器材管理台账应记录器材的现状,包括是否完好、可用、存放位置和是否遗失等。
应定期检查器材的状况,并在台账中记录相关信息。
3.保养记录应急救援器材需要定期保养,以确保其在紧急情况下的正常使用。
应急救援器材管理台账应记录保养时间、保养人员、保养内容和保养结果等信息。
4.检查记录应急救援器材的检查是确保器材正常使用的重要步骤。
应急救援器材管理台账应记录检查时间、检查人员、检查内容和检查结果等信息。
并根据检查结果及时进行维修和更换等处理。
三、消防器材管理台账消防器材包括消防水龙头、消防水管、灭火器等。
建立消防器材管理台账,旨在规范灭火器材的使用、保养、检查和维修,提高灭火救援的能力和效率。
1.基本信息消防器材管理台账应包括基本信息,包括器材名称、数量、型号、品牌、规格、购买日期和价格等。
2.现状记录消防器材管理台账应记录器材的现状,包括是否完好、可用、存放位置和是否遗失等。
应定期检查器材的状况,并在台账中记录相关信息。
3.保养记录消防器材需要定期保养,以确保其在灭火情况下的正常使用。
消防器材管理台账应记录保养时间、保养人员、保养内容和保养结果等信息。
4.检查记录消防器材的检查是确保器材正常使用的重要步骤。
消防器材管理台账应记录检查时间、检查人员、检查内容和检查结果等信息。
应急救援器材柜管理台账(维修、更换)单位:XXXXXXX 省XXXXXXX水利水电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应急救援器材柜器材维护记录表(检查、保养)
应急救援器材使用登记表
应急救援器材台账
灭火设施管理台账
紧急个体处置管理台账
应急救援设施管理台账
防护装备管理台账
应急救援器材维护记录台账应急救援器材维护检查表
消防箱器材维护单
检查标准:消防水枪、泡沫枪、水带卡口无变形,无缺损。
消防水带无腐蚀、无损坏
消防箱器材维护单
检查标准:消防水枪、泡沫枪、水带卡口无变形,无缺损。
消防水带无腐蚀、无损坏。
2024年应急救援器材库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加强应急救援器材库的管理,提高应急救援的效率和质量,制定本制度。
二、机构设置1. 设立应急救援器材库管理部门,负责应急救援器材库的统一管理、调配,以及器材的采购、维修等工作。
2. 设立器材库管理员,负责日常的库存管理、器材调度和维护等工作。
三、应急救援器材库设施和要求1. 应急救援器材库应设立在安全、便利的地点,易于进出和运输,必要时应有防火、防盗等安全设施。
2. 应急救援器材库内的仓库应保持整洁干净,为了便于管理和查找,应采取分类存放、标识清晰的存放方法。
3. 应急救援器材库内应配备相关器材的检验、维修、保养等设施和工具,以确保库存器材的完好和可用性。
四、应急救援器材库的管理规定1. 应急救援器材库应建立健全的库存清单,并定期盘点和整理库存信息,确保库存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2. 应急救援器材库管理员应严格控制器材的出入,及时登记和更新出库、入库记录,并做好相关的备案。
3. 应急救援器材库管理员应建立切实有效的申领制度,根据实际需求,合理控制和安排器材的调度和使用。
4. 应急救援器材库应开展定期的器材检测和维修保养工作,确保库存器材的良好状态和可用性。
5. 应急救援器材库应建立与供应商的稳定合作关系,及时跟踪和采购所需的器材,确保库存的及时补充。
6. 应急救援器材库应建立完善的应急演练和培训计划,提高员工的应急救援技能和器材使用能力。
7. 应急救援器材库应定期进行库存评估和清理,淘汰过期、损坏和不合格的器材,确保库存的质量和安全性。
五、应急救援器材库的监督检查1. 相关主管部门应定期对应急救援器材库进行检查,核查其库存清单和相应的台账记录,确保库存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2. 相关主管部门应对应急救援器材库的设施和器材进行定期的检测和维修,确保其良好状态和可用性。
3. 相关主管部门应对应急救援器材库的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其应急救援器材管理水平和能力。
应急救援器材检查维护制度范本紧急救援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对于救援器材的检查和维护要求较高。
以下是一个针对应急救援器材检查维护制度的范文,供参考:一、总则为确保应急救援器材的正常运行和可靠性,提高救援效率,做好应急救援工作,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们单位的应急救援器材,包括但不限于消防设备、救护车辆、医疗设备等。
三、责任部门1. 应急管理部门负责制定、修订并组织实施本制度;2. 物资管理部门负责具体的器材检查和维护工作;3. 相关责任部门负责配合物资管理部门完成检查和维护工作。
四、器材检查与维护流程1. 器材检查(1)定期检查: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进行机械设备、电器设备和化学品的定期检查;(2)日常巡查:由物资管理部门指定专人每天对器材进行巡查,查看器材是否正常、完好,有无损坏、丢失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并进行处理;(3)特殊情况检查:如发生重大自然灾害、事故等情况,需要进行特殊的器材检查,确保器材的完好性和可用性。
2. 器材维护(1)日常维护:定期对器材进行维护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2)特殊维护:发现问题及时修复、更换,并对修复过程进行记录;(3)报废处理:对不再可用的器材进行报废处理,确保安全和环境保护。
五、器材检查与维护要求1. 定期检查要求(1)对于机械设备,应按照生产厂家的要求进行定期检查,包括但不限于润滑、调试、清洁等;(2)对于电器设备,定期进行电气检查,确保电气线路和插头插座的安全性;(3)对于化学品,定期检查其保存情况,包括但不限于温度、储存环境等。
2. 日常巡查要求(1)对于消防设备,检查其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如灭火器是否有压力、喷头是否完好等;(2)对于救护车辆,检查其发动机、轮胎、车辆灯光等是否正常;(3)对于医疗设备,检查其是否有明显的损坏或故障等。
3. 维护要求(1)对于机械设备,定期进行润滑、清洁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转;(2)对于电器设备,定期进行电气维护,包括但不限于定期更换电线、插头和插座等;(3)对于化学品,定期检查其贮存条件,如温度、湿度等,并及时更换过期物品。
应急救援装备、物资、药品检查维护管理制度范文一、目的和依据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做好应急救援工作中的装备、物资、药品的检查维护工作,确保其安全可靠,提高应急救援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本制度的依据是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应急救援工作的实际要求。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单位从事应急救援工作的各个部门和人员,包括装备管理部门、物资管理部门、药品管理部门等。
三、装备、物资、药品检查维护管理职责1.装备管理部门负责制定装备检查维护计划、组织装备检查维护工作、记录装备检查维护情况等;2.物资管理部门负责制定物资检查维护计划、组织物资检查维护工作、记录物资检查维护情况等;3.药品管理部门负责制定药品检查维护计划、组织药品检查维护工作、记录药品检查维护情况等;4.各个部门和人员应按照职责要求,认真履行检查维护工作。
四、装备、物资、药品检查维护计划1.装备管理部门、物资管理部门、药品管理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检查维护计划,明确检查维护的时间、频次等;2.检查维护计划应每年更新一次,经主管领导审核后执行;3.检查维护计划应充分考虑工作量、工作重点、工作标准等因素,确保能够全面、有效地完成工作任务。
五、装备、物资、药品检查维护内容1.装备检查维护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设备完好性检查、设备功能性检查、设备使用记录核查等;2.物资检查维护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物资完好性检查、物资库存管理检查、物资存储环境检查等;3.药品检查维护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药品有效性检查、药品储存条件检查、药品使用记录核查等;4.以上检查维护内容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补充和调整,确保检查维护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六、装备、物资、药品检查维护记录1.装备管理部门、物资管理部门、药品管理部门应建立相应的检查维护记录,记录检查维护的时间、地点、人员、检查维护内容、发现问题及处理情况等;2.本制度要求记录真实、准确、完整,对于检查维护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归档备案;3.检查维护记录应进行分类管理,便于查阅和统计工作情况。
应急物资、设备检查维护保养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应急物资和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有效使用,确保应急工作的顺利进行,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的应急物资和设备的检查维护保养工作。
第三条应急物资包括但不限于救生器具、照明设备、通信设备、消防设备等。
第四条应急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发电机组、应急车辆、卫生设施、通风设备等。
第二章检查工作第五条应急物资和设备的检查由本单位应急管理人员负责组织实施。
第六条应急物资和设备按照检查周期进行定期检查,检查周期由应急管理人员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第七条定期检查包括日常检查和定期维护保养两部分。
第八条日常检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检查物资和设备的存放位置是否合适,是否有明显破损和缺陷。
2. 检查物资和设备是否定期检查和维护保养。
3. 检查物资和设备的有效期是否过期。
4. 检查物资和设备的使用说明书和相关资料是否完整。
第九条定期维护保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清洁物资和设备的表面,除去尘埃和污垢。
2. 检查物资和设备的内部零部件是否正常运转,是否需要更换或修理。
3. 检查物资和设备的连接线路和管道是否松动或损坏。
4. 检查物资和设备的电源是否正常,是否需要更换或修理。
5. 检查物资和设备的灯具、电池和油箱是否充足。
6. 将定期维护保养的情况记录在相关台账中。
第十条检查工作应严格按照相关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规范进行。
第三章维护保养第十一条应急物资和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由本单位应急管理人员负责组织实施。
第十二条维护保养工作应包括定期维护和应急维修两部分。
第十三条定期维护主要包括物资和设备的清洁、润滑、更换零部件等工作。
第十四条应急维修主要包括物资和设备的故障排除、修理和更换等工作。
第十五条维护保养工作应根据物资和设备的使用情况、维护周期和维护方法进行。
第十六条在维护保养过程中,如遇到无法修复的物资和设备,应及时记录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
第四章故障处理第十七条如发现物资和设备存在故障或异常情况,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处理:1. 立即停止使用故障或异常的物资和设备。
应急装备和应急物资储备、维护、管理和调拨制度一、应急装备及物资储备制度应急装备及物资储备制度是指为提高应急工作能力,规范应急装备和物资的管理,保障应急救援工作顺利进行,制定的相关规章制度。
(一)、应急装备和物资储备管理原则1.安全原则:应急装备及物资必须符合安全、环保、防火等各种要求,严禁使用问题不大的设备和物资。
2.科学原则:储备的应急物资必须根据经济发展、社会变化及自然环境等情况进行科学化规划,储备的应急物资必须适应性强、能够承受极端的环境变化。
3.保密原则:关于救援物资储备及调拨等机密文件应当进行保密,不得外泄。
4.节约原则:对于同一物资的替代品应进行优选,保证储备物资保存期限内没有过多损耗,节约使用。
5.合理原则:储备的应急物资都经过科学评价、统筹管理、合理建设、合理使用和周期性检修,同时做好储备物资的调剂。
(二)、应急装备和物资储备内容1.生活物品:如食品、饮用水、睡袋、帐篷、毛毯、厕所桶、廉航灯、折叠凳等物品。
2.救援物资:如静脉注射液、氧气瓶、急救箱等物品。
3.通信设备:如移动电话、对讲机、电台、卫星电话、遥传机等设备。
4.交通工具:如轿车、小客车、摩托车、自行车、救护车等交通工具。
5.装备器材:如平房、铲子、手电筒、手工工具、充气泵等设备。
6.其他:如生产机械、医疗器材、场地设备等。
(三)、应急装备及物资储备管理流程1.整理:对储备的物资按照规格、型号、数量、用途等条件进行分类整理。
2.清点:清点储备物资的数目及保存状态,一定时期进行抽查。
3.检修:对于使用次数多或较早储备的物资进行清洗维修,保证更新良好。
4.测试:对储备的通信设备和交通工具进行测试,保证使用正常。
5.整改:对于储备物资有损坏、缺失或使用期满的物品进行整改处理。
二、应急装备及物资储备维护制度应急装备及物资储备维护制度是指对于应急装备及物资储备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以确保设备、物资在应急情况下的稳定运行并保障应急救援工作的质量。
应急救援器材库管理制度一、总则应急救援器材库是指为了应对各类突发事故和灾难,平时应急救援工作的需要,集中储备和管理各类应急救援器材的场所。
为确保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建立健全应急救援器材库的管理制度,加强对器材的储备、维护、更新和使用的管理,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和效率。
二、库务管理1. 库区划分(1)按照器材的种类和性质划分库区,建立明确的标识和标注。
(2)建立器材储存和管理的流程,确保库区内的器材有序、清晰地储存。
2. 库存管理(1)建立器材库存清单,包括器材种类、型号、数量和存放位置等信息。
(2)库存盘点工作定期进行,确保库存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3)建立库存管理制度,明确出入库的流程和责任,实行严格的配发和使用制度。
3. 库房管理(1)库房要保持干燥、通风、整洁,防止火灾和损坏。
(2)建立库房出入管理制度,实行门禁控制,确保库房的安全。
(3)技术设备和器材要定期维护和检修,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三、器材维护1. 进行定期检查(1)对储存的器材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器材的完好和工作正常。
(2)对易受损的器材进行特别的检查和维护。
2. 进行维修和更换(1)对出现故障或损坏的器材要及时进行维修和更换,确保器材的可用性。
(2)对已经过期的器材要及时报废或处理。
3. 做好防潮、防腐、防爆工作(1)保持库房的干燥和清洁,防止器材受潮和腐蚀。
(2)对易爆炸的器材要按照安全要求进行储存和使用。
四、器材更新1. 及时了解新型器材(1)定期了解各类应急救援器材的新型、新技术和新设备。
(2)根据实际需要,及时更新并引进新型器材,提升应急救援能力。
2. 优化器材配置(1)根据实际需要,对库存的器材进行优化和调整,确保最佳的配置和使用。
(2)根据器材的使用频率,合理分配和使用。
五、器材使用1. 配发和使用要严格管理(1)配备和使用器材必须符合应急救援工作的需要和实际情况。
(2)配发和使用器材需要经过审批和登记,确保合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