羁旅思乡类诗歌鉴赏,作文
- 格式:docx
- 大小:21.97 KB
- 文档页数:13
《羁旅思乡诗鉴赏》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一起欣赏一种很特别的诗,叫羁旅思乡诗。
你们知道吗?有时候大人们会因为工作或者其他原因离开家乡,去到很远的地方。
在那些地方,他们会特别想念自己的家,想念爸爸妈妈,想念家乡的好吃的和好玩的。
诗人也是这样,他们在外面漂泊的时候,心里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就把这些心情写成了诗。
比如说有一首诗叫《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诗人李白在一个安静的晚上,看到地上好像结了一层霜,抬头看看月亮,就忍不住想起了自己的家乡。
还有一首《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诗人在洛阳城里感觉到了秋天的风,想给家里写信,心里有好多好多话,又怕写不完,送信的人要走了,还把信又打开看看。
小朋友们,你们能感受到诗人对家乡的想念吗?《羁旅思乡诗鉴赏》小朋友们,咱们来聊聊羁旅思乡诗哟!有时候呀,人们会离开家,去很远的地方。
这时候心里就会特别想回家,想家里的小伙伴,想家里的大床。
诗人也是这样,他们把这种想念写成了诗。
像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诗人一个人在外地,到了过节的时候就更想家里人啦。
他知道兄弟们都去爬山插茱萸,就自己不在,心里可难过了。
还有杜甫的《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打仗的时候,诗人很久都收不到家里的信,觉得一封信可珍贵啦,着急得头发都快掉光了。
小朋友们,诗人是不是很想家呀?《羁旅思乡诗鉴赏》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讲讲羁旅思乡诗。
你们想呀,要是咱们离开家,去一个陌生的地方,是不是会想爸爸妈妈,想家里的小狗狗?诗人也是这样的。
比如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诗人小时候离开家,老了才回来,说话的口音没变,但是头发都白啦。
小朋友们都不认识他,还问他从哪儿来。
【初一作文】思乡之诗牵动我的情思有人说,诗词寄托了欢乐、喜庆的场面;有人说,诗词寄托了一个朝代的兴亡、衰败的情景;我觉得,诗词寄托了一个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与对亲人的想念,每当读到它们,它的情思便被牵动,一种伤感之情油然而生……王维·少一人·凄凉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很就是有名,念去朗朗上口,但又存有几个学生可以体会至那种思乡之情呢?那种思乡之情只是“飞霞茱萸少一人”吗?当然不是,那种思乡之情只有亲身经历过就可以体会至,体会至那浓浓的思念家乡与亲人;体会至那无可奈何的情感;体会至那悲痛欲绝的心情!必须晓得,一个多年出外的游子即使万分怀念家人也无法返回所在地,那种处境,就像是一个被囚居住的鸟,看著外面的世界,却无法逃离囚笼,民主自由飞翔,悲哉!张籍·又开封·惆怅唐代诗人张籍因《秋思》而出名。
那“复恐匆匆说道不尽,行人临发又洛阳”,充份抒发了张籍的那种怀念亲人的心情,使人M18x、想象至那个场景:秋风萧瑟,洛阳城里又有别番景象,而诗人张籍却在写下着信,给家人报来奈良的消息,在信上还查问亲人身体与否无恙,家里怎么样,最近家乡出现了什么事……但又害怕说道不详尽,以至于在送信人即将启程时还又补足了几句。
这种情感,就这样,淋漓尽致地绘制一张思乡图,并使我们体会至那种伤感之情,那种紧迫使家人晓得自己的情感,如今的我们与否体会至,那种浓浓的思亲之情?这种心情,有如一只杜鹃在唱着歌,那血一滴一滴地滴在地上,令人心痛、哀伤、痛哉!王安石·照我还·伤感“春风又蓝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曝光我还。
”王安石的《泊船瓜舟》也就是十分出名,这首诗就是王安石至异地出任官职,体现了王安石的不舍、眷恋与伤感之情,我们若想体会至那种伤感之情,那种盼望早日启程的情感,那种对故乡的眷恋和对亲人的不舍之情?那种伤感,不容言说,但令人心如刀绞,热泪盈眶。
当然,现在的我们无法体会至、感受到,可以王安石的那句“明月何时照曝光我还”使我产生对王安石的同情。
思乡作文古诗中的思乡作文 (大全)中国古代文学中,有许多关于思乡的诗歌,这些古诗流传至今,仍然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这些古诗中,不仅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而且描绘了他们的故乡风土人情和时代背景,在研究历史、人文学科等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古代诗歌中的思乡作文,它们以不同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离骚》《离骚》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首名诗,它是我国古代哲学家兼诗人屈原所写。
这首诗以“思乡”为主题,表达了屈原在离开故乡以及遭受政治压迫时的心情。
“何不食肉糜,何以至於斯?”在《离骚》的开头,屈原就讲述了自己被流放四海之外的遭遇。
接着,他描述了外面的世界,“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他不禁感叹:为何要离开自己出生的这片土地,离开亲人,离开同胞,离开自然的美丽?屈原的这首诗描写了他在异国他乡时的痛苦、孤独和思乡之情,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佳作。
《登高》《登高》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名诗,在这首诗中,杜甫表达了登高所见留给他的思乡幽怀。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诗中的山更高,风更急,树更萧瑟,水更清澈,这些景色使得杜甫不禁想起家乡的“云山亘古,川畎流长”。
这让他感到了一股对家乡的思乡之情,“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通过描写自然的美景和拥有这种美景的家乡,杜甫和家乡之间以及感情之间的情感贯穿整个诗歌。
《渔家傲》《渔家傲》是唐代诗人范仲淹的作品之一,这首摸描了一个渔家对自己的家乡的思乡之情。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 在这首诗过程,范仲淹描绘了渔家的轻松自在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他们生活在清澈的河水和美丽的自然环境之中,享受其自由自在的生活。
然而,就像其他的思乡诗一样,诗的尾声是充满着思乡的气息。
“家在水深茅屋下,遥知兄弟登高处。
”范仲淹用家乡的形象来结束自己的诗歌,以自己对家乡的思恋,表达对家乡和家人的期待和思念。
《赋得古原草送别》这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古文,该文描绘了带着思乡之情的诗人在草原上的旅行途中。
羁旅思乡小结《羁旅思乡》是唐代文学家杜甫的一首诗,诗中抒发了作者在异乡思念家乡的情感,感慨人在他乡漂泊的辛酸与无奈。
这首诗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充满了深情与离愁,给人一种深深的感触。
《羁旅思乡》是杜甫早期的作品,写作于杜甫流亡巴蜀的时期。
诗中以“家家思汉阳,倚树凭阑干”开篇,表达了他在他乡思乡的心情。
杜甫远离故乡,思念故乡的人和事,对怀乡之情的刻骨铭心深深触动了他的心灵。
他叙述了在他乡思乡的舛错之处。
诗中描写了杜甫眺望远处骑驴车的行人,车夫唱着悲凉的歌,映衬着他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他感叹:“陈宫泪尽杨柳枝,独上西楼,月朗望乡台。
” 描述了自己的孤独和思乡之苦。
再次表达了他内心深处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这一描写更加加深了杜甫的离愁别绪,表达了他对家的激动情感。
尤其是最后一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不仅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暗示了文人落魄之后对命运的无奈和悲凉。
诗中也融入了杜甫对国家兴亡的关切之情。
他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异乡街巷中旅人的窘迫和穷困,表达了对社会状况的忧虑和无力感。
在诗的最后,他提到了羌笛和玉门关,通过对远方的描写,抒发了他对国家兴亡的渴望和殷切希望。
《羁旅思乡》通过细腻的文字描绘了杜甫在异乡漂泊时的心情,展现了对故乡的深情厚意。
这首诗以自身深情的总结和体验,抒发了他在他乡思乡的心情。
他的离愁别绪、对家乡的眷念都融入到了这首诗中。
这首诗在表达杜甫心境的同时,也蕴含着对国家兴亡的担忧和对社会状况的思考。
总而言之,《羁旅思乡》是一首富有情感的诗歌,它表达了杜甫在异乡漂泊时的内心痛苦和无奈。
通过对形象的描绘和对内心的独白,展现了杜甫对故乡和国家的深深眷恋和思念之情。
这首诗真实地反映了杜甫对社会状况的关切,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国家兴亡的期望和责任感。
这首诗既是对个人命运的追问,又引发了对国家兴亡的深思。
它展示了杜甫作为一位伟大文人的情感世界和人生观。
赏析《苏幕遮》古诗作文“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这首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词作,每次读来,都仿佛让我置身于一幅绝美的秋色画卷之中。
先来说说这开头的几句,“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那湛蓝的天空中飘着朵朵白云,地上铺满了金黄的落叶,秋意就像水波一样,连绵不断。
而那水波之上,还笼罩着一层薄薄的寒烟,呈现出一片翠色。
这画面,简直太细腻了!闭上眼睛想象一下,秋天的天空总是特别高远,蓝得那么纯粹,没有一丝杂质。
那白云就像是棉花糖一样,一团一团的。
地上的落叶,被秋风一吹,哗啦啦地响,走在上面,那嘎吱嘎吱的声音,就像是秋天的交响曲。
再看那湖水,在秋风的吹拂下,泛起层层涟漪,那寒烟在水面上轻轻飘荡,给整个画面增添了几分神秘和朦胧的美。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远处的山峦映照着斜阳,天空和江水连成一片,而那无情的芳草,一直延伸到斜阳照不到的地方。
这让我想起有一次我去爬山,也是在这样的一个秋日傍晚。
当我爬到山顶,极目远眺,看到的就是这样的景象。
夕阳的余晖洒在山上,给山峰镀上了一层金边。
山脚下的江水波光粼粼,和天空的颜色渐渐融合在一起,让人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水。
而山边的那些野草,依然茂盛地生长着,它们似乎不知道秋天已经来了,还在拼命地往外延伸,好像要去探索更广阔的世界。
我站在那里,感受着微风拂过脸庞,心里突然涌起一股莫名的惆怅。
也许,这就是范仲淹所说的“芳草无情”吧,它们自顾自地生长,不懂得人的心思。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这种思乡的忧愁和羁旅的愁思,真是让人感同身受。
我曾经也有过离开家乡,在外漂泊的日子。
每到夜晚,那种对家乡的思念就会像潮水一样涌上心头。
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地睡不着,心里想着家里的亲人和朋友,想着家乡的美食和熟悉的街道。
只有在做了好梦的时候,才能暂时忘记这些烦恼,睡上一个安稳觉。
导语:羁旅行役类诗歌,所写内容无非是抒情主人公旅途中的所见所闻/ 所思所想/ 所感所叹。
【古代羁旅思乡诗鉴赏】1.绝句唐·杜甫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译文】江水碧绿水鸟的白翎显得更加洁白,山峰青翠映衬得花儿象燃烧的火一样红。
今年的春天眼看又过去了,不知什么时候才是我回家的日子。
2.旅宿唐·杜牧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译文】离家久远,独在异乡,没有知音,家书也要隔年才到,此时孤客对寒灯,浓厚深沉的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寒夜孤灯陪伴孤客,思念故乡旧年往事,失群孤雁声声鸣叫,羁旅之人深愁难眠,故乡远在千里,一封家书要到隔年才能收到,只能梦中相见,也许是短梦,也许是长梦,但梦中醒来却已到天明。
沧江烟霭,云霞明灭,月色溶溶中看到家门外系着钓鱼船。
3.十五夜望月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译文】庭院里洒满了月光,乌鸦栖息在树上;冷露打湿了桂花;人们可以昂首欣赏皎洁明亮的月亮;只是不知因望月而兴起的秋情深思,会落到那一家?4.杂诗唐·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译文】您刚从咱们家乡来,一定知道家乡的事。
在您来的时候,窗前那棵不畏冰雪严寒的梅树开花了没有?5.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译文】阵阵悠扬的笛声,从谁家中飘出?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就在今夜,听到哀伤的《折杨柳》,能不钩起思乡之情吗?。
诗中的思乡作文诗中的思乡作文(通用22篇)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
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诗中的思乡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诗中的思乡作文篇1倾听古诗,感受其中的奥秘;倾听古诗,感受其中的惆怅;倾听古诗,感受高兴的情操;倾听古诗,感受思乡情怀。
诗仙李白,从山西太原游历归来,途中客居洛阳,在一个春风荡漾的夜晚,他听到一首悠扬的《折杨柳》笛曲,想起了阔别已久的家乡和亲人。
于是,写了那首传唱千古的《春夜洛城闻笛》表达了自己无限的乡思之情。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人情。
秋风乍起,见叶落飘零,大雁南飞,唐朝田园诗人孟浩然,站在江边遥望云端,不禁睹物伤情,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和亲人。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然而,江水漫漫,试问路在何方?思乡之情和写景之间浑然一体,深沉蕴藉。
北宋诗人范仲淹的《渔家傲》是他在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时所作,整首词表达了作者破敌立功的决心和思念家乡的矛盾心理。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生动形象的表达了作者那浓浓的思乡之情。
家是人避风的港湾,在外流浪的游子,无论身在何地,身处何时,都会想念自己的家乡,仔细口味古诗,那份浓浓的化不掉的情意,尽在其中啊!诗中的思乡作文篇2当我还在妈妈怀中牙牙学语的时候,妈妈就教我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唐诗。
我记忆最为深刻的便是我学会的第一首诗——《静夜思》。
读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作者对于思念家乡的情感便立刻从心头涌出。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更是让读者浅显易懂,直接写出了作者的思乡之情,而“低头”更能表达出诗人那种略显凄凉的处境,不禁也让读者思恋起自己的故乡。
我带着一种朦胧的意识,又读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是我读的第二首诗。
高中抒情作文:游子思乡曲这月圆之夜里,有童年生活的美好记忆,也有游子思乡、倦鸟回巢的温热情结。
今天就来分享高中抒情作文:游子思乡曲,请各位读者好好欣赏和借鉴。
高中抒情作文:游子思乡曲(一)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边。
马致远的这首元曲小令语言极为凝炼仅五句诗28个字,寥寥数笔就勾画出一幅悲绪四溢的游子思回图,把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它字字写秋光秋色,又字字写人意人情,以秋染思,又以思映秋,紧紧扣住思字,含蓄深挚地表达了天边沦落人的凄寂、苦闷和无法解脱的断肠之情。
我在这更深人静的清秋之夜独坐窗前读着这首《天净沙秋思》,沉浸在那浓浓的诗情画意之中。
而耳际缭绕的一曲悠扬凄婉缠绵舒曼的《思乡曲》,那如泣如诉的幽婉旋律,那揪心牵肠的悲壮乐音,又是那么地深沉、那么地凝重、那么地强烈、那么地忧患,久久地在我的心灵深处震颤着、烧灼着。
我独自站在异国他乡的大漠深处,远瞧着烟雨江南的苍茫故乡,那一方天空,那一片厚土,给予我的感受不仅仅是一种亲切,还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思念。
故乡已于千山万水之外,天空辽阔而悠远,阳光静静的照耀着山川、树木和河流。
一种深远的寂寞和孤独,紧紧牵住了我的心。
身处异乡生活在那生疏的天空下面的城市,瞧着那不同肤色的张张面孔,都令我深深的怀念生我养我的故乡和亲人。
从鱼米之乡的平原大地上走出来的我,摇摇摆晃坎坎坷坷的踏上了异地他乡的沙漠腹地,注定了人生旅途的孤独和流浪。
远隔千山万水的距离,能让人走上几年或一生。
只要脚下有路,我将会永远走下往。
虽然一时失往了亲情、失往了爱情,但我不会失往心中靓丽的风景。
人生在世,风一程,雨一程,漂泊的是人生,行走的是风景,而收获的却是沧桑和经历。
一个流浪游子永存着一份大彻大悟,身在异乡的梦中,寻觅着自已的家园,包涵着一份对生命的真诚,和对生命的执著与追求。
远离故土人在漂泊的旅途,异域的城市灯火映照着我寂寞的情怀,游离他乡面对的是举目无亲孤援无助,甚至连语言都不通,最让人激动的是在大街上能忽然听到人群中有人说着乡音。
羁旅思乡诗鉴赏一、什么是羁旅行役诗羁旅行役类诗歌,所写内容无非是抒情主人公旅途中的所见所闻/ 所思所想/ 所感所叹。
指滞留异乡好久而不能回家所产生的思乡及思亲之情。
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括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向往。
在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异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探友,所谓“羁旅”,即因上述各种原因,长久借居异乡之意。
这种诗,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
阅读这种诗,要大略了解诗人的历史和遭遇,弄清诗人所思所想和诗中寄寓的复杂情感。
如温庭筠《高山早行》中的名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从来被人传诵,它塑造了旅客闻鸡而起赶路的特有情景和特定气氛,从而进一步勾起诗人思乡之情。
它往往表达羁旅之苦、行役之苦、宦游之艰。
二、羁旅行役诗的特点1. 字词方面羁旅类诗词中有一些关键的字词,如“孤”“悲”“无情”“怜”“空”“独”“故园”“相思”等。
有时特殊的节日,也是关键信息,如冬至、除夕、元宵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常常引发旅人的思乡怀人之情。
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高适的《除夜作》等写于唐朝两个重要的节日。
2.情感方面羁旅诗抒发的情感大致有四类:①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心里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
如张继的《枫桥夜泊》、马致远的《秋思》等。
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酷爱与思念。
如孟郊的《游子吟》、温庭筠的《商山早行》等。
③抒发独居它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孤单、幽怨愤慨之情。
如杜甫的《登高》、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光异》等。
④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
如2004年江苏卷柳中庸《征人怨》。
常见思想情感:1.羁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2.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3.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手法方面常常利用手法:借景抒情、寓情于事、渲染衬托;抒情角度从已入笔、从对方入笔。
思乡,古诗理解作文200字
思乡,古诗理解作文200字
夜晚,潇潇秋风吹动岸边的梧桐树叶,送来一阵阵凉爽的秋风。
月光照射在清澈的河面上,就犹如一幅五彩斑斓的图画。
伟大的诗人叶绍翁正乘坐一叶小舟行驶在月光照耀下的`清澈的河面上。
忽然,河岸边的一个小村庄的篱笆下出现了一点点灯火。
叶绍翁看见后,就想起小时候玩捉蟋蟀的情景,但叶绍翁更想念家乡和家乡的亲人。
叶绍翁到了一家客栈,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就起床写了一首“夜书所见”——潇潇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只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古诗文阅读】羁旅思乡诗鉴赏方法与特点羁旅思乡诗鉴赏一、监狱服务的诗是什么羁旅行役类诗歌,所写内容无非是抒情主人公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感所叹。
指滞留他乡很久而不能回家所产生的思乡及思亲之情。
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在古代,一些诗人长期生活在国外,或在异国他乡,或漂泊异乡,或寻求官职,或在就职途中被降职,或游览名山名河,或探亲访友。
所谓“Jilv”指的是由于上述原因而长期生活在异国他乡。
这类诗歌大多表现出持续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惆怅。
阅读这类诗歌,我们应该大致了解诗人的历史和经历,理清诗人的思想和诗中蕴含的复杂情感。
例如,温庭筠的名句“鸡的声音,毛店的月亮,板桥脚印上的霜”一直被背诵。
它塑造了独特的场景和特定的氛围,让游客听到鸡叫声后起身上路,从而进一步唤起诗人的乡愁。
它经常表达拘留、服兵役和公务旅行的艰辛。
二、羁旅行役诗的特点1.文字羁旅类诗词中有一些关键的字词,如“孤”“悲”“无情”“怜”“空”“独”“故园”“相思”等。
有时,特殊的节日也是关键信息,例如冬至、除夕、元宵节、重阳节和其他重要的节日,这往往会让旅行者感到想家和怀旧。
例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乡愁》和高师的《夜曲》都是在唐代的两个重要节日上创作的。
2.情感方面季律诗有四种情感:①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
如张继的《枫桥夜泊》、马致远的《秋思》等。
② 感受家人的深情,表达对亲人的爱和思念。
比如孟郊的《游子颂》和温庭筠的《上山早行》。
③抒发独居它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如杜甫的《登高》、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
④ 表达令人厌恶的战争和家乡亲人的思念。
比如刘忠勇的“招兵买马之恨”。
常见思想情感:1.流浪与忧郁:孟浩然的苏建德河2.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3.乡愁:李毅的《夜听城笛》手法方面常用手法:以景抒情、以物抒情、夸张;从抒情的角度来看,从另一面写。
羁旅思乡类诗歌鉴赏,作文羁旅思乡类诗歌鉴赏(专题训练)(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小寒食舟中作杜甫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注】鹖(hé)冠:传为楚隐者鹖冠子所戴的鹖羽所制之冠。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诗题交代写作时间与地点。
“舟中”一语双关,真实反映了杜甫晚年的漂泊处境,同时隐喻天下百姓像自己一样流离失所。
B.首句承题,写诗人强打精神,饮酒过节。
“强饮”两字意蕴丰富,折射出诗人不欲饮酒、应节当饮、以饮浇愁的复杂心绪。
.第二句写诗人穷愁潦倒的身世际遇。
以儒士之身而戴隐者鹖冠,点出诗人无官无职,包蕴着不为朝廷所用的无奈与辛酸。
D.第二联传神地写出舟中所见所感。
诗人因年迈多病、老眼昏花而产生了“天上坐”“雾中看”的错觉,给人感觉十分真切。
E.尾联总束全诗,深化主题。
面对眼前春江之上青山白云的自然景色,诗人遥想万里外的长安,表现了他忠君忧国的执著。
【答案】AD【解析】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题中A项,没有“一语双关”;“舟中作”为实写,并无隐喻;D项,产生“天上坐”的错觉是由于天空倒映在水中。
2.联系全诗,简要概括诗人“愁”的原因。
【答案】年老体衰,漂泊流浪,穷困潦倒,思念朝廷。
【解析】这是一道概括诗歌内容的题目,要求概括诗人“愁”的原因。
注意根据诗句中的重点词语作答,此题可根据诗句中的“老年花似雾中看”“直北是长安”“云白山青万余里”概括年老体衰,漂泊流浪,穷困潦倒,思念朝廷等原因。
【名师点睛】此题考核评价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意概括,诗意概括是诗歌鉴赏常考的内容,有的概括诗歌的情节,有的概括物象的特征,有的概括人物的活动、心理等,答题时注意抓住诗中的重点意象、重要的场面,景物进行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谪官后却归故村,将过虎丘,怅然有作刘长卿万事依然在,无如岁月何。
邑人怜白发,庭树长新柯。
故老相逢少,同官不见多。
唯馀旧山路,惆怅枉帆过。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题中的“谪官”表明诗人的身份,“却归故村”表明了诗人被贬后所做之事,“帐然”一词体现了诗人的心情。
B.首联前句用“依然“点明了万事没有变化,后句则说不管岁月怎样,从语意关系上看,后句其实可放在开头。
.预联写出了诗人的朋友、同僚本就相当少,现在又难以相逢,说明诗人注重相聚,更增添了自己孤独寂寞之情。
D.“唯余旧山路”中表面上是写诗人国家的路途只有曾经走过的那条山路,但实则暗示了诗人今后命运的艰难。
【答案】【解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
项“诗人的朋友、同僚本就相当少”理解错误,“相逢少”与“不见多”都是写朋友、同僚相聚艰难,突出孤独之感。
【名师点睛】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
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
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4.请赏析“邑人怜白发,庭树长新柯”一句的抒情艺术。
【答案】“邑人怜白发”直抒胸臆,点明诗人生出白发,从而体现出对年老的感慨嗟叹。
以及对生命的调怅茫然。
“庭树长新柯”一句是写景,描绘了院中的树木长出了新的枝干。
呈现出一派生机。
这里用新枝的欣欣生新与人的黯然衰鬓相对照,以乐景衬哀情.使垂重老者更显憔悴不堪。
这两句诗体现了诗人因被贬所遭到的打击之重,表露出哀怨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题干是“请赏析‘邑人怜白发,庭树长新柯’一句的抒情艺术。
”题干要求很明确,从抒情艺术的角度进行赏析,抒情手法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答题时从这两个角度入手指出手法,并分析表达效果。
这一联用了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邑人怜白发”写诗人生出白发,一个“怜”字直接体现出对年老的感慨嗟叹,以及对生命的调怅茫然。
“庭树长新柯”是写景,描绘了院中的树木长出了新的枝叶,呈现出一派生机。
这句和前一句形成对照,用新枝和人的年老对照,是乐景衬哀情,表达诗人被贬后的哀怨之情。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夏日途中李廓树夹炎风路,行人正午稀。
初蝉数声起,戏蝶一团飞。
日色欺清镜,槐膏点白衣。
无成归故里,自觉少光辉。
【注】李廓,唐代陇西人,官宦之家。
少有志勋业,揽辔慨然,而未肯屑就,遂困场屋(科举考试)中。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诗主要是前三联写景,尾联“归故里”三字点明概括,表明是夏日归途所见之景。
B.作者在诗中主要运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
热风扑面,蝉声鸣噪,作者以景衬情,很自然地引出了尾联的抒情。
.尾联直抒胸臆,全诗借景抒情与直抒胸臆相结合,诗句前后相承,水到渠成地抒发了作者情感。
D.诗人将说明、描写、抒情、叙事相结合,交替使用几种表达方式,给读者呈现了形象的画面。
【答案】D【解析】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题中D项,不是“说明”的表达方式,应为议论。
6.诗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全诗抒发了作者科举失利,抱负难施的失意惆怅之情。
诗中“炎风”、“初蝉”等意象呈现了一幅夏日图景。
热风扑面,蝉声鸣噪,夏日炎热纷乱,作者以景衬情,烘托了作者惆怅低落的心情。
尾联直抒胸臆,“无成”直接点明情感。
二者结合,较为充分地抒发了作者的情感。
【解析】此题考核评价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诗歌前两句“树夹炎风路”“初蝉数声起”呈现了一幅夏日热风扑面,蝉声鸣噪,夏日炎热纷乱的图景,作者以景衬情,烘托了作者惆怅低落的心情;尾联“无成归故里”再加之注释中的“遂困场屋中”可知全诗抒发了作者科举失利,抱负难施的失意惆怅之情。
【名师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
答题时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客中闻雁黄仲则山明落日水明沙,寂寞秋城感物华。
独上高楼惨无语,忽闻孤雁竟思家。
和霜欲起千村杵,带月如听绝漠笳。
我亦稻粱愁岁暮,年年星鬓为伊加。
7.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本诗是一首律诗,属于近体诗,形式固定,格律严密。
颔联、颈联对仗,二、四、六、八(即偶数句)的尾字押平声韵。
B.首联第一句写景,山因落日返照显得明亮,水在沙的映衬下显得明澈,营造了一幅明亮澄丽但又萧瑟凄凉的画面。
第二句写作者自身的感受,看到景物因季节更替渐渐地由生机盎然走向枯萎凋谢,显得空寂寥落。
.颔联写作者登上高楼,看到自然景物失去生机,内心凄惨,这时偏偏又听见孤独的大雁发出凄凉的叫声,让作者顿起情思。
D.颈联第一句实写眼前之景,紧承颔联的雁鸣叙述,雁鸣声伴随着霜露,千家万户都响起了捣衣声,家家为远方的亲人赶制棉衣。
E.颈联第二句描写大雁在月亮的伴随下发出的凄鸣哀唱,就好像在一望无际渺无人烟的沙漠里传的悲凉的胡笳声。
【答案】B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鉴赏能力。
题干要求选出“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B项,“营造了一幅明亮澄丽但又萧瑟凄凉的画面”说法不正确,首联的第一句营造的画面明亮澄丽,没有“萧瑟凄凉”。
首句所写的景物是明亮澄丽的。
只是这明亮在下一句马上转为萧瑟的寂寞。
D项,“颈联第一句实写眼前之景”说法错误,颈联的第一句中“千村杵”是作者想象的情形。
故选BD。
8.本诗表达了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悲秋之情:作者看到秋天萧瑟的景象,顿生感慨。
思乡之情,孤独寂寞:漂泊在外,孤身一人。
为生计而愁:岁末为温饱奔波。
感慨年华老去:每年白发增加,越显苍老。
【解析】题干是“本诗表达了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是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情感能力。
诗歌表达了哪些情感,可以通过读诗歌具体内容分析得出。
本诗首联“山明落日水明沙,寂寞秋城感物华”抒发了悲秋之情;颔联“独上高楼惨无语,忽闻孤雁竟思家”抒发了诗人思乡之情;尾联“我亦稻粱愁岁暮,年年星鬓为伊加”诗歌表达了诗人岁末为生计而愁,同时感慨自己年华老去。
答题时,先指出抒发了什么情感,然后结合诗句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名师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
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
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
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
比如本题中,解答本题,考生可根据对诗歌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得出诗歌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
(五)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
赴洛道中作(晋)陆机远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广。
振策陟崇丘,案辔遵平莽。
夕息抱影寐,朝徂衔思往。
顿辔倚嵩岩,侧听悲风响。
清露坠素辉,明月一何朗。
抚枕不能寐,振衣独长想。
【注】陆机:西晋学家。
出身东吴名门,东吴灭亡后退居家乡,闭门勤学,后被迫离开家乡前往京城洛阳。
案辔:案,同“按”。
按辔,手抚驭马的缰绳,任马慢步行走。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远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广”紧扣诗题,概括写自己“远游”中历经了艰辛的跋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