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圆的认识一》
- 格式:ppt
- 大小:4.84 MB
- 文档页数:43
一、想一想,填一填。
1、半径的意义(A1)1.1从()到()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半径。
【答案:圆心圆上】1.2 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叫半径。
【答案:线段】1.3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
【答案:半径】1.4 在一个圆中有()条半径。
【答案:无数】1.5 圆的半径越大,圆就()。
【答案:越大】2、直径的意义(B1)2.1 通过()并且()都在()的线段叫做直径。
【答案:圆心两点圆上】2.2 通过()并且两点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答案:圆心】2.3 通过圆心并且两点都在圆上的()叫直径。
【答案:线段】2.4通过圆心并且两点都在圆上的线段叫()。
【答案:直径】2.5在一个圆里有()条直径。
【答案:无数】3、直径与半径的关系(A1)3.1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的半径()。
【答案:相等】3.2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的直径()。
【答案:相等】3.3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等于半径的()倍。
【答案:2】3.4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2倍等于()的长度。
【答案:直径】3.5 在一个圆里一直直径是10厘米,圆的半径是()厘米。
【答案:5】4、圆的大小以及位置关系(A1)4.1圆心决定了圆的(),半径或直径决定了圆的()。
【答案:位置大小】4.2()决定圆的位置。
【答案:圆心】4.3()决定圆的大小。
【答案:半径或直径】4.4 在同一圆心上,半径越长,圆就()【答案:越大】4.5 在同一平面上的两个圆,半径一样长,它们()不一样。
【答案:位置】二、判断题。
对的打“√”,错的打“×5、直径的意义(B1)5.1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答案:×】5.2在同一个圆中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答案:√】5.3两端都在圆上线段就是直径。
()【答案:×】5.4过圆心两端都在圆上的直线就是直径。
【答案:×】5.5同一个圆中两条半径的长度之和等于一条直径的长度。
【答案:√】6、圆心的意义(A1)6.1经过一个点可以画无数个圆。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1.1《圆的认识(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圆的认识(一)》是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的第一节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圆的定义、圆的半径、圆心、圆的直径、弧、扇形等。
这些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圆的周长、面积等知识的基础。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圆的概念,让学生体会圆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对一些基本的几何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圆的特征和性质,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理解和掌握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的半径、圆心、直径等基本概念,能用圆规和直尺画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探究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圆的定义,圆的半径、圆心、直径等基本概念,用圆规和直尺画圆。
2.教学难点:圆的特征和性质的理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引导发现法”、“实践操作法”、“合作交流法”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圆规、直尺、圆形的实物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圆的特征。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圆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自主地探索圆的特征,理解圆的定义、半径、圆心、直径等概念。
3.实践:让学生用圆规和直尺画圆,巩固所学知识。
4.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圆的特征和性质。
5.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有关圆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圆的特征和性质。
主要包括圆的定义、半径、圆心、直径等基本概念,以及圆的性质。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1.1《圆的认识(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圆的认识(一)》是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的第一课时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圆的定义,圆的半径,直径,圆心,圆的对称性,以及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这些内容是学生对圆的基本认识,为以后学习圆的进一步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对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圆的特殊性质,如对称性和周长、面积的计算,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理解圆的特点和性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的半径、直径、圆心等基本概念,了解圆的对称性,学会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法,提高自己的几何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和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圆的定义和性质2.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圆的定义和性质。
2.操作教学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圆的半径、直径等概念。
3.问题驱动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圆规,直尺,圆形的实物,如硬币、圆桌等。
2.课件:圆的定义,圆的性质,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的动画演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如硬币、圆桌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什么是圆?圆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呈现圆的定义和性质,如圆心、半径、直径等概念,以及圆的对称性。
同时,让学生实际操作,测量硬币的半径和直径,加深对圆的理解。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每组给出一种方法,然后全班交流,总结出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的公式。
4.巩固(10分钟)利用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圆(圆的认识)教学目标1、圆的各部分名称2、半径与直径的关系3、圆的画法重点、难点1、只有在同圆或等圆中,所有得半径才相等2、所有直径也相等。
同时半径和直径都是线段而不是直线3、对半径与直径的运用教学内容一、圆的认识【知识梳理】一条线段绕着它固定的一端在平面上旋转一周时,它的另一端就会画出一条封闭的曲线,这条封闭曲线叫做圆。
圆通常用符号“⊙”表示。
一、圆的各部分名称1、圆心(1)圆心的意义:观察上图会发现这些折痕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
把圆中心的这个点叫做圆心。
(2)圆心的表示法: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3)圆心的作用: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2、半径(1)半径的意义: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如图:(2)半径的字母表示法: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
如上图。
(3)半径的作用: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半径越长,圆越大;半径越短,圆越小。
3、直径(1)直径的意义: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半径,如上图(2)直径的字母表示法: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
如上图。
【例题分析】1.圆中心的一点叫做(),用字母()表示,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
2.()叫做半径,用字母()表示。
3.()叫做直径,用字母()表示。
4.在一个圆里,有()条半径、有()条直径。
5.()确定圆的位置,()确定圆的大小。
【基础练习】1、时钟的分针转动一周形成的图形是()。
2、从()到()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半径。
3、通过()并且()都在()的线段叫做直径。
4、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的半径(),所有的()也都相等,直径等于半径的()。
【拓展提高】(1)等圆:两个半径相等的圆叫做等圆。
等圆经过平移可以完全重合。
如图:(2)同心圆:圆心重合、半径不等的两个圆叫做同心圆。
如图:二、直径、半径的特征及关系。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圆《圆的认识(一)》教学设计2. 再画几个填圆心的位置不同而半径相同的圆3. 通过画圆反思圆心和半径的作用 同而半径相同的圆。
引导学生进行反思。
活动意图说明:引导学生思考:改变圆的位置,实际上是改变圆心的位置;变化圆的大小,实际上是变化圆的半径,使学生在理解概念之后,能够灵活运用。
环节五:巩固练习(指向目标1、2、3) 一、细心填写: 1、圆是平面上的一种( )图形,将一张圆形纸片至少对折( )次可以得到这个圆的圆心。
2、在同一个圆或相等的圆中,所有的半径长度都( );所有的直径长度都( )。
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 )。
3、画一个直径4厘米的圆,那么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应该是( )厘米。
4、( )决定圆的大小;( )决定圆的位置。
5、在长8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中画一个最大的圆,圆的半径( )厘米。
1.鼓励学生独立完成。
2.组织学生全班交流。
3.在学生展示汇报时,有困难的地方及时指导。
活动意图说明:在练习过程中巩固圆的认知,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业设计】1.P3 1、2、3题完成在数学书上,第1题与同桌相互说一说2.判断圆有无数条直径,无数条半径,直径是半径的2倍。
( ) 【板书设计】圆的认识(一)【教后反思】第一单元圆《圆的认识(一)》学习任务单(作业设计)直径(d )无数条 圆心(O )决定圆的位置半径(r )无数条 半径(r )决定圆的大小学习内容圆的认识(一)(第1课时)学习目标1.学生认识圆,知道并能说出圆的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2.学生通过分组学习,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等活动,学生拥有用圆规画圆的作图能力,学生观察、分析、抽象等思维能力。
3.学生的操作能力及空间想象能力进一步提升,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学习资源多媒体课件,圆规,圆形纸片随堂记录学习过程环节一:问题情景导入2.一些小朋友像图中这样站立进行套圈游戏,比谁能套中小旗。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一》教案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一)》教案三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一)》教案三篇1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圆各部分名称以及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
2、能力目标:借助动手操作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渗透知识来源于实践、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的思想。
教学方法:导练法、迁移法、例证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圆规、直尺等教学过程:一、结合实际、谈话引入新课。
谈话引入:今天非常高兴能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研究一个数学问题。
我们以前已经初步认识了圆,你能找出生活中哪些物品的形状是圆的吗?师:看来大家平时非留心观察。
课前请同学们画两个大小不同的圆,并把它们剪下来,你们准备好了吗?师:把它们举起来,大家互相看一看。
回想自己画圆、剪圆的过程,你能说说圆是什么样子的吗?(师一手拿一个圆)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
圆的边是弯曲的,跟以前学的长方形、正方形的边是不同的。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种平面上的曲线图形。
(板书课题)生举例师强调——指物品的表面圆是没有棱角的,边是弯的;圆的边是一条曲线。
二、引导探究新知。
1、导:圆里究竟藏有什么秘密呢?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
把你的圆对折,再对折,多折几次,把折痕画出来,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并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汇报。
最后看看谁的收获多。
(1分钟)2、师:你们组观察得真仔细!大家的发现可真不少,现在我们就把刚才的发现整理一下。
3、展示探究结果。
结合多媒体课件辅助,完整认识圆的特征(8分钟)谁来告诉老师,你有哪些新发现?那是什么原因呢?你怎样发现的?结合学生交流、汇报探究结果,及时引导梳理。
主要从圆的圆心、半径、直径、等方面来认识。
这里特别要注意通过板书帮助学生进行新知的有目的的整理。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课圆的认识一
圆的认识一指的是学习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首先,圆是平面上一组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其中,距离最常用的表示方法是半径。
圆的基本要素有:圆心、直径、半径和弧。
- 圆心:圆的中心点,用O表示。
- 直径:通过圆心的一条线段,用D表示。
- 半径: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用r表示。
- 弧:圆上的一部分,用AB表示,其中A和B是圆上的两个点。
圆的性质有:
1. 半径相等:同一个圆上的任意两个半径长度相等。
2. 弧度相等:同一个圆上的任意两个弧所对应的圆心角是相等的。
3. 圆心角和弧度的关系:圆心角的度数是弧所对应的圆心角所对应的弧长的比值。
4. 圆的周长:圆的周长等于弧长。
通过学习圆的认识一,可以更好地理解圆的性质和应用,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1单元圆知识点一、圆的认识。
1. 圆的定义。
- 在一个平面内,线段OA绕它固定的一个端点O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A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圆。
固定的端点O叫做圆心,线段OA叫做半径。
- 以点O为圆心的圆,记作“⊙O”,读作“圆O”。
2. 圆的各部分名称。
- 半径(r):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
- 直径(d):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
直径是圆内最长的线段。
- 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即d = 2r,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1)/(2),即r=(d)/(2)。
3. 圆的对称性。
- 圆是轴对称图形,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
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 圆也是中心对称图形,圆心是它的对称中心。
二、圆的周长。
1. 圆周长的意义。
- 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用字母C表示。
2. 圆周率。
- 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
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π = 3.1415926·s,在实际应用中,一般取π≈3.14。
3. 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 根据C=π d或C = 2π r。
三、圆的面积。
1. 圆面积的意义。
- 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用字母S表示。
2. 圆面积的推导过程。
- 将圆平均分成若干个(偶数个)近似的等腰三角形(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
- 拼成后的长方形的长近似于圆周长的一半,即π r,宽近似于圆的半径r。
- 根据长方形面积公式S = 长×宽,得出圆的面积公式S=π r^2。
3. 圆环的面积。
- 圆环的面积S=π R^2-π r^2=π(R^2 - r^2),其中R为外圆半径,r为内圆半径。
《圆》重点知识一、圆的认识(一)(1).圆的定义: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2)圆中心的一点叫圆心。
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3).半径: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
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
(4)直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
(5).在同一个圆内,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一半。
用字母表示为:d=2r用文字表示为:半径=直径÷2 直径=半径×2(6).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确定圆的大小。
在同一个圆内,有无数条半径,有无数条直径。
二.圆的认识(二)(1)将圆沿它的直径对折,我们发现两边完全重合,所以圆是轴对称图形。
(2)圆有无数条直径,所以它也有无数条对称轴。
(3)将一张圆形纸片对折两次,折痕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这一点叫做圆心。
三.欣赏与设计:利用圆可以设计许多美丽的图案。
四.圆的周长及圆周率(1).圆的周长: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度叫做圆的周长。
(2).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个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
我们把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
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在计算时,取π≈3.14。
(3)圆的周长计算:圆的周长:C=πd 或C=2πr(4)我国南北朝时期的数学家祖冲之使用“缀术”计算圆周率。
可惜这种方法早已失传。
据专家推测,“缀术”类似“割圆术”,通过对正24576边形周长的计算来推导。
计算相当繁杂,当时还没有算盘。
最后得出了π的两个分数形式的近似值:,并且精确地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
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带来了计算方面的革命,的小数点后面的精确数字越来越多。
到2002年,圆周率已经可以计算到小数点后12411亿位。
五.圆的面积(1).圆的面积:圆所占面积的大小叫圆的面积。
(2),把一个圆分成若干等份后,还可以拼成近似的长方形。
《圆的认识(一)》的课堂笔记
1. 圆的概念:圆是由一条线段绕着固定的一点旋转一周所
形成的封闭曲线。
这个固定点叫做圆心,这条线段叫做半径。
2. 圆的大小和形状是由半径决定的,而圆的形状可以由不
同的半径来改变。
3. 圆的直径是一条线段,它经过圆心,两个端点在圆上。
直径是圆的直径,用字母d表示。
4. 圆心是圆的中心点,它决定了圆的位置。
5. 圆的周长是指围绕圆一周的长度,用字母C表示。
圆的
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
6. 圆的面积是指圆所占的面积大小,用字母S表示。
7. 圆周率是一个无理数,它取近似值3.14。
8. 圆的周长公式是:C=πd 或C=2πr,其中π是圆周率,d是直径,r是半径。
9. 圆的面积公式是:S=πr²,其中π是圆周率,r是半
径。
10. 在应用中,我们常常需要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以及与圆有关的阴影部分的面积。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