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修改版高中地理课标[精品文档]

  • 格式:doc
  • 大小:40.5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

2014年12月,教育部全面启动对2004年开始施行的各学科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的修订工作。本次修订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指针,深入总结21世纪以来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宝贵经验,充分借鉴国际课程改革的优秀成果,努力将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成既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又复活我国实际情况的纲领性教学文件,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

基础教育课程是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直接体现,承载着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在“立德树人”、人才培养中发挥着核心作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国家教育改革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004年启动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走过十年历程,取得了显著成就,为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我国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面对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面对我国普通高中教育基本普及的新形势,面对时代对提高全体国民素质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新要求,现行普通高中课程还有某些亟待改进之处。课程需要与时俱进,改革必修不断深化。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进行修订,正是推动课程与时俱进、深化课程改革的重大举措。

2012---2014年,教育部组织了对国内外普通高中教育的专题调研,深入分析总结了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十年来取得的成绩、积累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比较研究了国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突破和主流趋势,重点研究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与性质、普通高中课程的任务、普通高中课程的结构以及实施课程的保障措施等问题,为普通高中课程修订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深化教育改革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结合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实际,教育部作出了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部署,明确了普通高中课程修订工作的主要任务。第一,凝练核心素养,推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核心素养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表现。凝练学科核心素养,厘清本学科教育对学生成长和终身发展的独特贡献,通过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帮助学生形成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坚持以核心素养为统领,精选课程内容,研制学业质量标准,提出教学实施、考试评价和教材编写的建议。

第二,进一步明确普通高中教育定位,坚持基础性和选择性的的统一。本次修订在强调共同基础的同事,强化课程的多样性和选择性。在课程结构上适当压缩必修课程的内容和课时,提高选修课程所占的比例;在课程内容安排上精选必修内容,以强化共同基础。同时,尽可能呈现不同类别和水平,为学生选择课程提提供可能,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

第三,研制学业质量标准,明确人才培养要求。各学科以核心素养为统领,将具体教学目标进行水平划分,形成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标准。该标准不仅要在引导教师把握人才培养要求、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提高教学设计和实施水平中发挥作用,而且要在帮助学生学习、进行过程性作业评价、指导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命题中发挥作用。

第四,优化内容结构,促进普通高中教育与高考改革对接。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应与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对接,相互促进。修订后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明确了必修、选修内容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高校考试招生的对应关系。基本思路是:必修指向学业水平考试的合格性考试;选修1指向学业水平考试等级性考试和高考;选修2由学生自主选择,学而不考或学而备考,可在高校自主招生中体现。这样的结构安排,既坚持了普通高中教育基础性和选择性的统一,也较好地实现了教与考对接协调,方便教,方便学,方便考。

第五,增强可操作性,力争“好用、管用”。本着为教学服务、为考试评价服务、为编写教材服务的原则,突出标准的可操作性,切实加强对教学实施、考试评价、教材编写的指导。每一个模块由“内容标准”“教学提示”“学业要求”组成,增加教学、评价案例,同时通过学业质量标准,细化评价目标,凸显标准对教学和评价的指导性。

为了确保修订任务的完成,教育部在重视顶层设计的同时,加强对修订工作的统筹和指导。教育部委托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具体组织修订工作,教育部有关司局和直属单位积极配合支持。本次修订覆盖20个学科(包括德语、法语、西班牙语课程标准研制),参与修订的学科专家、教育专家和富有实践经验的普通高中教师、教研员近260人。修订工作始终坚持与普通高中教育改革实践紧密结合,注重听取一线教育工作者的经验、意见和建议,并持续关注国际课程改革的进展。经过全体专家一年多辛勤而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各学科课程标准修订基本完成。

在文本初稿形成后,专家工作委员会组织了部分专家进行审读,并通过多种方式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为保证学科核心素养等级划分的科学性,教育部在浙江、甘肃、北京、上海、江苏等地选取近百所学校进行了核心素养的测试。根据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和测试数据,专家们对文本又进行数次修改,形成了目前的征求意见稿。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一)课程性质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等研究特点。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具有重要作用。地理学的研究目标不仅在于解释过去,更重要在于服务现在、预测未来。

高中地理课程是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相衔接的一门基础学科课程,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大领域,其内容体现地理学的基本思想、知识和方法,反映地理学的本质。地理课程的学习、旨在使学生具备地理学科特有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学会用地理的眼光认识和欣赏自然与人文环境,提高他们的生活品味和精神体验层次,为培养有见识、有胸怀、有责任感的公民奠定基础。

(二)基本理念

1、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核心素养。通过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强化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意识;提升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区域认知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具备家国情怀和世界眼观,学会关注地方、国家和全球的地理问题及可持续发展问题。

2、构建以地理核心素养为主导的地理课程。依据地理核心素养的要求,构建科学合理、功能互补的课程体系,做到基础性、多样性、选择性并重,满足不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精选利于地理核心素养形成的课程内容、力求科学性、实践性、时代性的统一,满足学生现在和未来生活对地理方面的需求。

3.创设适于培育地理核心素养的学习方式。根据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培育和形成过程的要求与特点,科学设计地理教学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在自然、社会、生活等情境中开展丰富多样的地理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营造更加直观、实时、生动的数字化地理教学环境。

4。建立基于地理核心素养发展的学习评价体系。以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与表现水平、学业质量标准为依据,通过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检测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价值判断能力、思维能力、行动能力等的水平,全面反映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发展状况。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一)学科核心素养

地理核心素养的地理学科育人价值的概括性、专业化表述,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的整合与提炼,是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中或之后所形成的、在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地理核心素养由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组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