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全国I卷高三五省优创名校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
- 格式:doc
- 大小:2.67 MB
- 文档页数:18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Ⅰ)地理核心素养: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12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世纪80年代开始,长江三角洲地区某县村办企业涌现,形成“村村冒烟”现象。
2016年该县开始实施村集体经济“抱团飞地”发展模式:由县、镇统筹,整合腾退的村办企业建设用地指标和补贴资金,各村以股份合作形式(抱团)在发展条件优越的城镇(飞地)联合建设创新创业中心,并建立保证各村收益的机制。
据此完成1~3题。
1.“村村冒烟”主要指的是当时该县村办企业()A.燃料来源分散B.空间布局分散C.原料来源分散D.产品市场分散【分析】“处处点火,村村冒烟”原指“村村点火,户户冒烟”,指的是改革开放初期热火朝天搞建设的场面。
当然,根据时代不同,会赋予不同的含义。
【解答】解:改革开放初期,曾引以为自豪的“村村冒烟、户户冒烟”的乡镇企业,是弥补计划经济体制的僵化与缺陷、搞活城乡经济的成功经验,有其可贵之处,按当时的时髦说法就是“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也曾是搞活县域乡村经济的经典法宝。
现在却已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最大障碍,这种小作坊“农村包围城市”、“遍地开花”的结果全国各地无一幸免。
“村村冒烟”主要指的是当时该县村办企业空间布局分散。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区域存在的环境及发展问题,理解即可。
2.实施“抱团飞地”发展模式,可以()①弥补劳动力不足②缓解建设用地紧张③提升基础教育水平④壮大集体经济实力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分析】读材料可知,“抱团飞地”发展模式:由县、镇统筹,整合腾退的村办企业建设用地指标和补贴资金,各村以股份合作形式(抱团)在发展条件优越的城镇(飞地)联合建设创新创业中心,并建立保证各村收益的机制。
【解答】解:由材料可知,抱团飞地包括两部分:抱团是指各村进行入股合作,而飞地指的是相对发达地区,也就是条件优越的城镇区域。
2019 年高考真题(全国卷Ⅰ)地理20 世纪80年代开始,长江三角洲地区某县村办企业涌现,形成“村村冒烟”现象。
2016 年该县开始实施村集体经济“抱团飞地”发展模式:由县、镇统筹,整合腾退的村办企业建设用地指标和补贴资金,各村以股份合作形式(抱团)在发展条件优越的城镇( 飞地) 联合建设创新创业中心, 并建立保证各村收益的机制,据此完成1-3 题。
1. “村村冒烟”主要指的是当时该县村办企业A 燃料来源分散B 空间布局分散C原料来源分散 D 产品市场分散2. 实施“抱团飞地”发展模式,可以①弥补劳动力不足②缓解用地紧张③提升基础教育水平④壮大集体经济实力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3. “抱团飞地”发展模式,主要体现了A 城乡统筹创新B 生活方式创新C农业发展创新D科学技术创新【答案】1.B 2.D 3.A图1 示意2015 年欧盟境内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的人口结构。
据此完成4~5 题。
4.与欧盟籍相比,2015 年非欧盟籍A.男性人口数量较多B.25~50 岁女性比例较小C.劳动人口比例较大D.50 岁以上人口比例较大5.近些年来,非欧盟籍人口占欧盟总人口比例持续加大,使欧盟A.人均消费剧增B.老龄化进程趋缓C.人均收入剧降D.劳动力供给过剩【答案】4.C 5. B图2 示意我国东北某区域铁路线的分布,该区域铁路修建的年代较早,近些年几乎废弃。
据此完成6~8 题。
6.该区域铁路线主要沿A.等高线分布B.河谷分布C.山脊线分布D.山麓分布7.该区域修建铁路主要是为了运输A.原木B.农产品C.工业品D.石材8.近些年来,该区域铁路几乎废弃的主要原因是A.设施陈旧B.运速太慢C.线路过密D.运输需求太小【答案】6.B 7.A 8.D黄河小北干流是指黄河禹门口至潼关河段。
全长132.5 千米。
该河段左岸有汾河、涑水河,右岸有渭河等支流汇入,河道摆动频繁,冲淤变化剧烈。
为典型的堆积性游荡河道。
图3为黄河小北干流河段示意图。
2018-2019学年全国Ⅰ卷五省优创名校⾼三联考地理试题2018-2019学年全国Ⅰ卷五省优创名校⾼三联考地理试卷我国某地区在菊萄采摘完后,就会开掘沟槽,将葡萄藤⽔平横卧于沟槽中,并⽤⼟覆盖沟粕槽。
在次年的春季,去掉沟槽中的⼟,重新扶正萄藤。
下列左图⽰意葡萄藤开凿的沟槽,右图⽰意葡萄藤被埋于沟槽中。
读图,完成1~2题。
1.将葡萄藤埋于沟槽中的主要作⽤是A.增加植株分蘖B.促进根系⽣长C.提⾼农⽥光照D.防⽌低温冻伤2.下列地区中,最适宜推⼴葡萄藤埋⼟种植技术的是A.三江平原B.太湖平原C.河西⾛廊D.云贵⾼原读1989~2015年武汉市⼟地利⽤结构变化量图,完成3~4题。
3.变化幅度最⼩的⼟地利⽤⽅式是A.建设⽤地B.耕地D.⽔域4武汉市⼟地利⽤结构变化产⽣的影响是A.热岛效应加剧B.粮⾷产量增加C.交通拥堵级解D.洪涝灾害减少下图为我国某地的太阳辐射和⽓温的变化统计图。
读图,完成5~6题。
5.该⽇⽩天天⽓特征可能是A.上午多云,午后转晴朗B.上午多云,午后转阴⾬C.上午晴朗,午后转阴⾬D.上午阴⾬,午后转多云6.该⽇⼤⽓逆辐射最强的时刻⼤约是A.5:00B.10:20C.13:45D.18:20鲁锦”是以鲁西南地区为中⼼,带有鲜明的齐鲁⽂化特⾊的⼭东民间纯棉⼿⼯纺织物鲁锦”的织造⼯具⼏乎全是⽊制的,结构都很简单。
织造原料均为纯棉材料,从采棉到上机织布,共要经⼤⼩丌2道⼯序,全部采⽤纯⼿⼯⽅式,⼿纺、⼿织天然植物染⾊棉织物。
⽬前,“鲁锦”织造从业者多为40~60岁的农村妇⼥,“鲁锦”织造技艺⾯临消失的困境。
读图,完成7~9题。
7.清末鲁西南地区“鲁锦”产业受到冲击,渐趋衰微。
其原因可能是A.洋布进⼝及机器纺织业的发展B.消费市场萎缩C.鲁锦”织造技艺失传D.劳动⼒价格上涨8.⽬前,鲁西南地区发展“鲁铞”产业突出的优势条件是B劳动⼒⽂化⽔平⾼C织造机器制造业发达D传统⼯艺历史悠久9为了“鲁锦”⼴业的可持续发展,鲁西南地区最应该A.传承技艺,开发⽂化创意产品B树⽴品牌,扩⼤销售市场C扩⼤棉花种植⾯积D⽤机器⽣产替代⼿⼯⼯艺朝阳港位于⼭东半岛东北岸,成⼭头以西10km处,是⼀个由对⽣沙嘴环抱的半封闭型浅海湾鴻湖。
绝密★启用前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共16页,47小题,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世纪80年代开始,长江三角洲地区某县村办企业涌现,形成“村村冒烟”现象。
2016年该县开始实施村集体经济“抱团飞地”发展模式:由县、镇统筹,整合腾退的村办企业建设用地指标和补贴资金,各村以股份合作形式(抱团)在发展条件优越的城镇(飞地)联合建设创新创业中心,并建立保证各村收益的机制。
据此完成1~3题。
1.“村村冒烟”主要指的是当时该县村办企业A.燃料来源分散B.空间布局分散 C.原料来源分散 D.产品市场分散2.实施“抱团飞地”发展模式,可以①弥补劳动力不足②缓解建设用地紧张③提升基础教育水平④壮大集体经济实力A.①③B.②③ C.①④ D.②④3.“抱团飞地”发展模式,主要体现了A.城乡统筹创新B.生活方式创新 C.农业发展创新 D.科学技术创新图1示意2015年欧盟境内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的人口结构。
据此完成4~5题。
图14.与欧盟籍相比,2015年非欧盟籍A.男性人口数量较多B.25~50岁女性比例较小C.劳动人口比例较大D.50岁以上人口比例较大5.近些年来,非欧盟籍人口占欧盟总人口比例持续加大,使欧盟A.人均消费剧增B.老龄化进程趋缓C.人均收入剧降D.劳动力供给过剩图2示意我国东北某区域铁路线的分布,该区域铁路修建的年代较早,近些年几乎废弃。
2019年高考试题-地理(全国新i卷)解析版注意事项:认真阅读理解,结合历年的真题,总结经验,查找不足!重在审题,多思考,多理解!无论是单选、多选还是论述题,最重要的就是看清题意。
在论述题中,问题大多具有委婉性,尤其是历年真题部分,在给考生较大发挥空间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考试难度。
考生要认真阅读题目中提供的有限材料,明确考察要点,最大限度的挖掘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建议考生答题时用笔将重点勾画出来,方便反复细读。
只有经过仔细推敲,揣摩命题老师的意图,积极联想知识点,分析答题角度,才能够将考点锁定,明确题意。
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中学鲁爱华066006哥伦比亚已经成为世界重要的鲜切花生产国。
读图,完成1~3题。
1.每年的情人节〔2月14日〕,在美国销售的鲜切玫瑰花多来自哥伦比亚。
与美国相比,在此期间,哥伦比亚生产鲜切玫瑰花的优势自然条件是A.地形较平B.降水较丰沛C.气温较高D.土壤较肥沃2.哥伦比亚向美国运送鲜切玫瑰花宜采用A.公路运输B.铁路运输C.航空运输D.海洋运输3.目前,墨西哥已成为哥伦比亚在美国鲜切花市场的竞争对手,与哥伦比亚相比,墨西哥开拓美国鲜切花市场的优势在于A.运费低B.热量足C.技术高D.品种全答案:CCA解读:试题以鲜切花生产与销售为背景,考查影响农业布局的因素,分析时主要侧重位置的影响,以此为突破口可以比较优势。
第1题,美国与哥伦比亚具有明显的位置差异,2月14日在美国销售鲜切玫瑰花,与哥伦比亚相比,纬度位置高,热量不足。
第2题,哥伦比亚与美国距离遥远,鲜花本身受温度、撞击、挤压等外部因素影响较大,易腐烂、调谢、变质,鲜切花的价值还受特定时间〔情人节〕的影响,过了时间,价格就会大不相同。
因此选择航空运输方便、快捷。
第3题,以美国为鲜切花市场,墨西哥与哥伦比亚相比,在位置上离美国更近,考虑到航空运输的成本较高,因此墨西哥开拓美国鲜切花市场的优势在于运费相对较低。
下图为45ºN附近某区域的遥感影像,其中深色部分为植被覆盖区,浅色部分为高原荒漠区;终年冰雪覆盖的山峰海拔3424米,距海约180千米。
2018—2019年度高三全国Ⅰ卷五省优创名校联考地理第Ⅰ卷(选择题)如图为我国春运期间各省区(不含港澳台地区)人口流出、流入首位流(单纯基于一省人口的总流出或总流入的强度)结构示意图,图中箭头的粗细代表流入和流出强度。
读图,完成1~3题。
1.图示反映出影响人口首位流指向的主要因素有①空间距离②交通方式③经济发展水平④地形阻隔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图中甲、乙两省(区、市)分别是A.山西、青海B.广东、安徽C.云南、北京D.山东、内蒙古3.该图说明A.历史因素对人口流动首位流的影响最大B.东北地区流入首位流地域分布最为复杂C.河南流出人口流向浙江的最多D.全国各省区流出首位流主要指向北京、天津、上海读我国长江经济带茶园面积(左图)和茶叶产量(右图)空间格局变化图,完成4~6题。
4.据图判断A.2014年,四川茶叶单位面积产量低于贵州B.与1984年相比,2014年云南茶叶单产大幅度提高C.1984~2014年,湖南茶叶产量持续下降D.1984~2014年,浙江茶园面积逐年上升5.1984~2014年,长江经济带茶叶生产重心的转移方向大致是A.西南B.西北C.东北D.东南6.1984~2014年,长江经济带茶叶生产重心转移的原因有①东部自然条件优越②国家政策导向③西部生态环境良好④西部生产成本低于东部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早期的沙漠公路大都沿绿洲上的城镇布局。
近年来,我国在塔里木盆地腹地修建了数条南北向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公路。
读塔里木盆地的沙漠公路和防护林网景观图,完成7~9题。
7.建设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的决定性因素是A.自然条件、科技水平B.经济因素、科技水平C.政治因素、自然条件D.经济因素、政治因素8.对沙漠公路破坏性最大的自然威胁来自A.风力侵蚀B.风力沉积C.地基沉降D.物理风化9.为减轻流沙对沙漠公路的破坏,下列措施中最合理的是A.在公路两侧挖沟阻沙B.在公路两侧喷洒塑胶固沙C.在公路两侧建玻璃挡风墙D.拓宽公路两侧的防风植物带读某城市用地平面示意图,完成10~11题。
绝密★启用前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地理试题卷一、单选题20世纪80年代开始,长江三角洲地区某县村办企业涌现,形成“村村冒烟”现象。
2016年该县开始实施村集体经济“抱团飞地”发展模式:由县、镇统筹,整合腾退的村办企业建设用地指标和补贴资金,各村以股份合作形式(抱团)在发展条件优越的城镇(飞地)联合建设创新创业中心,并建立保证各村收益的机制。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村村冒烟”主要指的是当时该县村办企业A.燃料来源分散B.空间布局分散C.原料来源分散D.产品市场分散2.实施“抱团飞地”发展模式,可以①弥补劳动力不足②缓解建设用地紧张③提升基础教育水平④壮大集体经济实力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3.“抱团飞地”发展模式,主要体现了A.城乡统筹创新B.生活方式创新C.农业发展创新D.科学技术创新下图示意2015年欧盟境内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的人口结构。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与欧盟籍相比,2015年非欧盟籍A.男性人口数量较多B.25~50岁女性比例较小C.劳动人口比例较大D.50岁以上人口比例较大A.人均消费剧增B.老龄化进程趋缓C.人均收入剧降D.劳动力供给过剩下图示意我国东北某区域铁路线的分布,该区域铁路修建的年代较早,近些年几乎废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该区域铁路线主要沿A.等高线分布B.河谷分布C.山脊线分布D.山麓分布7.该区域修建铁路主要是为了运输A.原木B.农产品C.工业品D.石材8.近些年来,该区域铁路几乎废弃的主要原因是A.设施陈旧B.运速太慢C.线路过密D.运输需求太小黄河小北干流是指黄河禹门口至潼关河段。
全长132.5千米。
该河段左岸有汾河、涑水河,右岸有渭河等支流汇入,河道摆动频繁,冲淤变化剧烈。
为典型的堆积性游荡河道。
下图为黄河小北干流河段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黄河小北干流为堆积性游荡河道,是因为该河段河流A.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小B.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大C.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小D.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大10.黄河小北干流河道中段摆动范围较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有①河水流量②支流汇入③沿岸地貌④两岸岩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1.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流量和含沙量均较大。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Ⅰ)地理核心素养: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12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世纪80年代开始,长江三角洲地区某县村办企业涌现,形成“村村冒烟”现象。
2016年该县开始实施村集体经济“抱团飞地”发展模式:由县、镇统筹,整合腾退的村办企业建设用地指标和补贴资金,各村以股份合作形式(抱团)在发展条件优越的城镇(飞地)联合建设创新创业中心,并建立保证各村收益的机制。
据此完成1~3题。
1.“村村冒烟”主要指的是当时该县村办企业()A.燃料来源分散B.空间布局分散C.原料来源分散D.产品市场分散【分析】“处处点火,村村冒烟”原指“村村点火,户户冒烟”,指的是改革开放初期热火朝天搞建设的场面。
当然,根据时代不同,会赋予不同的含义。
【解答】解:改革开放初期,曾引以为自豪的“村村冒烟、户户冒烟”的乡镇企业,是弥补计划经济体制的僵化与缺陷、搞活城乡经济的成功经验,有其可贵之处,按当时的时髦说法就是“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也曾是搞活县域乡村经济的经典法宝。
现在却已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最大障碍,这种小作坊“农村包围城市”、“遍地开花”的结果全国各地无一幸免。
“村村冒烟”主要指的是当时该县村办企业空间布局分散。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区域存在的环境及发展问题,理解即可。
2.实施“抱团飞地”发展模式,可以()①弥补劳动力不足②缓解建设用地紧张③提升基础教育水平④壮大集体经济实力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分析】读材料可知,“抱团飞地”发展模式:由县、镇统筹,整合腾退的村办企业建设用地指标和补贴资金,各村以股份合作形式(抱团)在发展条件优越的城镇(飞地)联合建设创新创业中心,并建立保证各村收益的机制。
【解答】解:由材料可知,抱团飞地包括两部分:抱团是指各村进行入股合作,而飞地指的是相对发达地区,也就是条件优越的城镇区域。
2018~2019年度高三全国Ⅰ卷五省优创名校联考地理一、选择题。
如图为我国春运期间各省区(不含港澳台地区)人口流出、流入首位流(单纯基于一省人口的总流出或总流入的强度)结构示意图,图中箭头的粗细代表流入和流出强度。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 图示反映出影响人口首位流指向的主要因素有①空间距离②交通方式③经济发展水平④地形阻隔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2. 图中甲、乙两省(区、市)分别是A. 山西、青海B. 广东、安徽C. 云南、北京D. 山东、内蒙古3. 该图说明A. 历史因素对人口流动首位流的影响最大B. 东北地区流入首位流地域分布最为复杂C. 河南流出人口流向浙江的最多D. 全国各省区流出首位流主要指向北京、天津、上海【答案】1. C 2. B 3. C【解析】【1题详解】图示反映出口首位流指向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上海、江苏等经济比较发达的省份,而且人口流出地与流入地之间的距离相对较近,因此影响人口首位流指向的主要因素有空间距离、经济发展水平,交通方式、地形阻隔不能从图中读出,实际中也不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据此选C。
【2题详解】图中甲、乙两省分别是人口流入区、人口流出区,因此应分别对应经济发达与经济落后区域,结合选项选B。
【3题详解】该图说明,经济因素对人口流动首位流的影响最大;东北地区流入首位流地域分布基本是周边地域或环渤海地区,并不复杂;河南流出人口流向浙江的最多;全国各省区流出首位流主要指向广东、上海、北京,据此选C。
【点睛】人口迁移的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等。
读我国长江经济带茶园面积(左图)和茶叶产量(右图)空间格局变化图,完成下列各题。
4. 据图判断A. 2014年,四川茶叶单位面积产量低于贵州B. 与1984年相比,2014年云南茶叶单产大幅度提高C. 1984-2014年,湖南茶叶产量持续下降D. 1984-2014年,浙江茶园面积逐年上升5. 1984-2014年,长江经济带茶叶生产重心的转移方向大致是A. 西南B. 西北C. 东北D. 东南6. 1984-2014年,长江经济带茶叶生产重心转移的原因有①东部自然条件优越②国家政策导向③西部生态环境良好④西部生产成本低于东部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答案】4. B 5. A 6. D【解析】【4题详解】由图可知,2014年,四川茶叶单位面积产量低大于贵州;与1984年相比,2014年云南茶叶单产大幅度提高;1984-2014年,湖南茶叶产量稳中有长;1984-2014年,浙江茶园面积波动上升,据此分析选B。
【5题详解】图中显示,1984-2014年,长江经济带茶叶生产重心由湖北、浙江、安徽等地向四川、贵州、云南等地转移,故茶叶生产重心的转移方向大致是向西南方向,据此选A。
1984-2014年,长江经济带茶叶生产重心转移的原因有国家政策鼓励西部发展茶叶等优势农产品,西部生态环境良好且西部生产成本低于东部;东部自然条件优越不是茶叶重心转移的原因,据此选D。
早期的沙漠公路大都沿绿洲上的城镇布局。
近年来,我国在塔里木盆地腹地修建了数条南北向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公路。
读塔里木盆地的沙漠公路和防护林网景观图,完成下列各题。
7. 建设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的决定性因素是A. 自然条件、科技水平B. 经济因素、科技水平C. 政治因素、自然条件D. 经济因素、政治因素8. 对沙漠公路破坏性最大的自然威胁来自A. 风力侵蚀B. 风力沉积C. 地基沉降D. 物理风化9. 为减轻流沙对沙漠公路的破坏,下列措施中最合理的是A. 在公路两侧挖沟阻沙B. 在公路两侧喷洒塑胶固沙C. 在公路两侧建玻璃挡风墙D. 拓宽公路两侧的防风植物带【答案】7. B 8. B 9. D【解析】现代交通建设的决定性因素是社会经济因素,但建设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需要克服苛刻的沙漠环境,需要防暑防风防沙等等,这就对铁路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些问题的解决依靠科技,因此,建设该公路的决定性因素是经济因素、科技水平,选B。
【8题详解】对沙漠公路破坏性最大的自然威胁来自风力沉积,该破坏可以直接摧毁路基甚至导致公路被掩埋,交通中断。
地基沉降、物理风化一般是在大量冻土分布区需要克服的现象,并不是沙漠公路需要面对的最大的自然威胁。
据此分析选B。
【9题详解】沟谷地势低,在公路两侧挖沟阻沙对大风沙几乎没有作用;该地是沙漠地区,风沙天气常见,流沙更是常见,在公路两侧喷洒塑胶固沙效用不大;在公路两侧建玻璃挡风墙根本不能抵御大规模的风沙;但拓宽公路两侧的防风植物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缓流沙对公路的威胁,相对比较实用、合理,选D。
【点睛】荒漠化的原因与防治(1)荒漠化的成因从自然因素看,西北地区的地表除山丘陵外,平地覆盖着深厚的疏松沙质沉积物,加上大风日数多而且集中,这就为风沙活动提供条件气候因素特别是年降雨量的变化,往往影响着荒漠化的进程。
多雨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相反,持续干旱则促进荒漠化的进程,但并非决定性作用人类不仅是造成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也是荒漠化的受害者。
人为因至素主要表现为过度樵柴、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和工矿交通不注意环保等方面(2)荒漠化的防治核心:人与自然的协调内容:一是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危险的土地;二是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三是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整治模式:首先有明确的整治目标,即贯彻国家环境和资源法规,建立既防治荒漠化,又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防治体系,求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其次,针对不同自然条件和各种外力作用的性质,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第三,要有健全而完善的治理实施系统。
这是因地制宜实施治理措施,完成荒漠化防治目标的基本保证建立早期预警系统,是预防荒漠化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手段。
任何有效的防治荒漠化的战略和对策都应以消除贫困为核心(3)治理措施和经验干旱、半干旱流沙地区飞机播种、设置沙障固沙、钻孔深栽等造林技术世界领先宁夏中卫沙坡头采用草方格沙障。
一方面可以增加地表粗糙度。
削减风力;另一方面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物的存活恢复自然植被是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
荒漠植物一般具有强大的耐旱力,有的根系和地下茎特别发达,以便从土壤和岩隙间吸收水分;有的茎叶具有毛或细刺;或者退化无叶,以减少蒸腾;有的具有耐盐特性“三北”防护林被称为世界生态工程之最。
读某城市用地平面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0. 导致图示两市场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二者①对地价要求不同②对商品类型的要求不同③对市场距离的要求不同④对顾客的要求不同A. ②③④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11. 随着电商的普及A. Ⅰ市场规模将会扩大B. Ⅰ市场将会逐渐消失C. Ⅱ市场利润将会扩大D. Ⅱ市场可能渐趋衰落【答案】10. B 11. D【解析】【10题详解】大型零售市场与大型批发市场相比,二者均需占地广,但二者对地价要求不同、对市场距离的要求不同、对顾客的要求不同,因此二者的位置选址有所不同,但二者对商品类型的要求没有明显的差异,据此选B。
随着电商的普及,消费者更多地将会与供应商挂钩,省却了中间商,大量业务将通过商家与用户直接联系,因此原有的大型商场将会削弱,大型批发商场受冲击更大,可能会更趋衰落,也就是Ⅰ市场规模将可能会缩小,Ⅱ市场可能渐趋衰落,据此选D。
读世界局部地区图,完成下列各题。
12. 图中P地降水量较南北两侧多的原因是①受海洋气流影响较大②受西北季风影响大③位于山地的迎风坡④距海洋较近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13. 造成M、N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有A. 地形、纬度、大气环流B. 地形、洋流、纬度C. 洋流、纬度、大气环流D. 洋流、地形、大气环流14. 图中T处为沙漠,而S处降水更少却没有形成沙漠,其原因是S处A. 距海近,地下水水位高B. 位于自流盆地,地下水丰富C. 有河流流经,农业发达D. 对自然植被的保护力度大【答案】12. C 13. A 14. C【解析】根据图中经纬度信息可知,图示区域位于南亚地区,区域降水主要来自西南印度洋上,以西南季风的形式影响该区域。
P地位于印度西南部,地势较高,海洋水汽受到地形抬升作用,形成地形雨,降水较其南北两侧丰富,据此选C。
【13题详解】MN两地降水迥异,分别形成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该现象既因二者的纬度不同、大气环流不同,也与二者的地形差异有关。
N地受大陆气团影响大,N地受海洋、西南季风影响大,N地地势低,位于西南季风的背风坡,M地地势高,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地形雨丰富。
据此选A。
【14题详解】图中显示,T处为沙漠, S处虽然降水更少但有印度河及其支流等河流流经,农业发达,所以没有形成沙漠,S处降水少,地下水水位不高,地下水不丰富;地表植被少,历史上对自然植被的破坏很大。
据此分析选C。
读某地区地质剖面图,完成下列各题。
15. 图中地区发生火山喷发至少有A. 2次B. 3次C. 4次D. 5次16. 该地质构造图出现在下图中的A. a与小北山之间B. b与北区火山之间C. c与南区火山之间D. d与六棱山之间【答案】15. C 16. C【解析】【15题详解】由图可知,火山碎屑岩层有4层,与湖相沉积层相间分布,据此可以判断有4次火山活跃期,据此选D。
【16题详解】据图,该区域的地质构造显示该地一侧为火山,另一侧有沉积岩且为湖相沉积层与火山碎屑岩的交错沉积层,因此该地质构造一侧临山一侧临湖,C选项符合要求。
【点睛】据图分析出火山碎屑岩层与湖相沉积层相间分布的层次有4层,同时,该区域的地质构造显示该地一侧为火山,另一侧有沉积岩且为湖相沉积层与火山碎屑岩的交错沉积层,因此该地质构造一侧临山一侧临湖,据此分析解答即可。
卫星图像显示,格陵兰岛西南部德尔塔省一条季节性入海河流三角洲的面积在逐年增长,且增长的速度越来越快。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7. 格陵兰岛的环境特征是A. 森林葱郁水网密B. 草原辽阔稀树高C. 黄沙漫漫风怒号D. 茫茫冰原人烟少18. 对格陵兰岛环境影响最大的自然因素是A. 纬度B. 地形C. 寒流D. 大气环流19. 推测图中季节河河口三角洲面积增大的主要原因是A. 耕地遭到破坏B. 冰雪融水增加C. 地表土质疏松D. 海洋沉积加剧【答案】17. D 18. A 19. B【解析】【17题详解】格陵兰岛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极圈内,纬度高,气候寒冷,不可能森林葱郁水网密,也不可能草原辽阔稀树高;这里地表终年为冰雪覆盖,大陆冰川广布,生存条件恶劣,茫茫冰原人烟少,不可能黄沙漫漫风怒号,据此选D。
【18题详解】格陵兰岛自然环境的最大特征就是茫茫冰原人烟少,而这个特征的最重要原因是格陵兰岛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极圈内,纬度高,气候寒冷造成的,地形、寒流、大气环流虽然也有一定作用,但都不是最主要因素,据此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