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食品生物技术导论期末复习

食品生物技术导论期末复习

食品生物技术导论期末复习
食品生物技术导论期末复习

1-1食品生物技术:指以现代生命科学的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和其他学科的的研究成果,用全新的方法和手段设计新型的食品原料。

~在食品工业发展的地位:已经渗透到食品工业的方方面面,21世纪的食品工业将是建立在现代食品生物技术和现代食品工程技术两大支柱上的一个全新的朝阳产业。

1-2食品生物技术内容: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蛋白质工程、生物工程下游技术、现代分子检测技术

基因工程技术对未来新食品作用:利用基因工程对食品进行改良,以提高食品产量和质量,改善风味,使人们吃到更多、更好的食品。

1-4生物技术食品的安全性特别是遗传重组食品的潜在致敏性以及潜在毒性。每个物种的dna序列都是一个整体,虽然可能其中只有1% 的dna是有意义的,但由于人类的干预,很有可能致使这个dna序列产生新的,且是人类预想之外的启动子或者密码子,从而产生目标之外的蛋白质乃至目标之外的新性状。这就构成了一种潜在的威胁,在没有进行完备的论证之前,都不能确定其是好是坏!

2-1基因工程:用人工的方法把不同的遗传物质(基因)分离出来,在体外进行剪切、拼接、重组,形成基因重组体,然后再把重组体引入宿主细胞或个体中以得到高效表达,最终获得人们所需要的基因产物。

~操作步骤:a.在供体细胞中用限制性内切酶切割基因,以分离出含有特定的基因片段或人工合成目的基因并制备运载体;b.把获得的目的基因与制备好的运载体用DNA连接酶连接组成重组体c.把重组体引入宿主细胞d.筛选。鉴定出含有外源目的基因的菌体或个体

2-2限制性内切酶:能在特定部位限制性地切割DNA分子。

命名原则:用具有某种限制性内切酶的有机体学名缩写来命名。

分类:Ⅰ型限制性内切酶、Ⅱ型~Ⅲ型~

作用:在构建重组载体的时候,需用限制性内切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载体,再用连接酶将两者连接起来。

eg:EcoRⅠ即从大肠杆菌中分离出来的R株Ⅰ型限制性内切酶。

2-3理想的基因工程载体应具备的特征:a.能在宿主细胞内进行独立和稳定的DNA自我复制b.易于从宿主细胞中分离,并进行纯化c.在其DNA序列中有适当的限制性内切酶单一酶切位点d.具有能够直接观察的表型特征,在插入外源DNA后。

2-4目的基因:指根据基因工程的目的和设计所需要的某些DNA分子的片段,它含有一种或几种遗传信息的全套密码。

获得~方法:鸟枪法、物理化学法、化学合成法、酶促逆转录合成法。PCR扩增法

2-5构建一个理想的DNA重组体分子:目的基因的获得与序列分析,目的基因与与载体的连接(重组与克隆),重组DNA向受体的转化,重组体的筛选与外源基因的鉴定

2-8报告基因:是一种编码可被检测的蛋白质或酶的基因,也就是说,是一个其表达产物非常容易被鉴定的基因

2-10从不同水平上检测外源基因是否导入的方法:点杂交、Southern吸印杂交(DNA)、northern吸印杂交(RNA)、western吸印杂交(P2)、原位杂交技术

2-11反义RNA技术:把一段DNA序列以反义方向插入到合适的启动子和终止子之间,然后把此基因构建体转化到受体细胞中去,通过选择培养获得转化生物体的技术。

~原理:反义基因转录生成的mRNA可以抑制具有同源性的内源基因的表达,用这种方法可获得特定基因表达受阻而其他不相关基因的表达不受影响的转基因植株。

~特点:a.反义RNA可以高度专一地调节某一特定基因的表达,不影响其他基因的表达。b.转化到植物中的反义RNA的作用类似于遗传上缺陷性。c.反义基因整合到植物的基因组中可独立表达和稳定遗传,后代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d.反义基因不必了解其目的基因所编码

的蛋白质结构,可省去对基因产物的研究工作。e.反义基因不改变目的基因的结构,在应用上更加安全。

~在食品中的应用:改造食品微生物、改善食品原料的品质、改进食品生产工艺、生产食品添加剂及功能性食品

3-1细胞工程:通过细胞融合、核移植、细胞器移植或染色体操作,产生杂种细胞并发育成个体的技术。

~基本原理:细胞的全能性,生物膜结构类似。

~基本技术:无菌操作技术、细胞培养技术、细胞融合技术

3-2微生物细胞培养的方法:固体培养、液体培养、连续培养、中间补料培养、同步培养、混合培养

动物细胞培养与植物细胞培养、微生物细胞培养有怎样的异同?由于没有细胞壁最大的区别就是怕剪切力的影响。因此培养中的不同就是围绕避免剪切力而展开。一般多采用静置培养或者是载体培养或者是非常温和缓慢的“气升式"液体培养(替代传统叶轮搅拌)。另外培养基自然是更复杂一些,多需要血清;很多种类需要贴壁培养(要有载体)大概就这些根植物细胞或者微生物培养最根本的原理是相似的。

3-3细胞融合的方法:生物学法(毒力低,对人危害小,且容易被紫外线或β-丙炔内酯所灭活、化学融合剂法(活性稳定,使用方便,同时促进细胞融合的能力比较强)、电处理融合法

3-4植物细胞在食品产业中的应用:生产香料、生产调料、生产食品添加剂生产天然食品、生产植物药

动物细胞在食品中的应用:疫苗生产上、干扰素生产上、单克隆抗体生产上、其他基于重组产品生产上

4-1细胞酶工程:没的大批量生产和应用技术的过程。

~基本原理:生命活动的推动机

~内容:化学酶工程、生物酶工程、酶技术的应用

4-2酶的发酵生产原理:发酵条件既要有利菌体生长繁殖,又不影响酶的形成。一般处理是先确定菌体生长的最适条件,然后作出调整以满足酶生成的需要

酶的分离纯化步骤:抽提、纯化、制剂

4-4酶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把酶电极插入待测溶液中,此时固定化酶专一地催化混合物中目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某种离子或气体等电极活性物质,再由基础电极给出混合物溶液中目的物质的溶度数据。

4-5酶的固定方法:吸附法、共价键结合法、交联法、包埋法

固定化酶对食品工业的作用:酶反应系统的影响、酶稳定性的影响

5-1蛋白质工程:指通过生物技术对蛋白质的分子结构或者对编码蛋白质的基因进行改造,以便获得更适合人类需要的蛋白质产品的技术。

与蛋白质相关技术:基因体外的定向突变和定向进化

蛋白质的研究方法:定点诱变技术、定向进化、DNA重组技术、体外异源杂交

5-2定位突变技术:需要人工合成同一个含有点突变的引物,经过若干操作步骤后,最终用它来替换正常基因相应位点上的碱基,再把这样改造过的质粒放到细胞内中表达,得到定点突变的蛋白质。

对改造蛋白质特性重要意义:

5-3~在设计和改造新型蛋白质方面的主要步骤:a.将各项物理标准和统计数据结合在一起,结合研究人员的工作经验,借助计算机辅助的图像显示仪选定一个能与水溶性球蛋白相匹配的氨基酸顺序。b.在勾勒出目标蛋白的大体轮廓后,紧接着是对设计蓝图进行具体操作。c.

再用MonteCarlo法或分子动力学进行能量极小化计算,使构象的能量水平达到最低和稳定,优化目标蛋白的三维模型。d.对于多肽合成法或基因表达法获得的全新目标蛋白质,应采用光谱法的方法对其结构进行考查。

5-4蛋白质在食品中的应用:a.消除酶的被抑制特性b.引入二硫键,改善蛋白质的热稳定性c.转化氨基酸残基,改善蛋白质热稳定性d.改变酶的最适pH值条件e.提高酶的催化活性f.修饰酶的催化特异性g.修饰Nisin的生物防腐效应

6-1工业中的发酵:利用微生物形成产物的任何过程

微生物代谢中的发酵:属于有机物分解代谢并产生能量的过程。

发酵工程的基本内容:菌体、微生物的酶、微生物的代谢产物、转化过程

6-2生物反应器:用于生物反应过程的容器总称。

~类型:微生物细胞反应器、动物细胞培养生物反应器、植物细胞培养反应器

对发酵罐中的pH值控制:a.调节培养基的起始。b.即使加入弱酸或弱碱来调节pH值。c.及时补料调节pH值将会有利的促进发酵产率的提高。d.才哟呵那个生理酸性盐作为氮源时。

e.可能流加氨水

对发酵罐中通气条件控制:通入大量的无菌空气

6-3空气过滤的主要原则:为了保证空气过滤器拥有比较高的工作效率,特别是维持一定的气流速度以及排除油、水的干扰,就需要配备一系列的加热、冷却、分离和除杂设备。

~工艺流程:两级冷却和加热除菌流程、冷热空气直接混合式空气除菌流程、高效前置过滤空气除菌流程、一次冷却和析水的空气过滤流程

6-4流加补料:指在发酵过程中补充某些营养成分以维持生产菌株的代谢活动和产物合成。~原则:有效控制微生物的中间代谢过程,使之向着有利于产物积累的方向发展。

~优点:能有力的调节生产菌种的生长和代谢方向,使其在生物合成阶段拥有足够而又不过多的营养物质,保证菌种的正常代谢和产物合成。

6-7氧传递系数:氧从气体进入液体的传递阻力的倒数。

~影响因素:氧传递速率、比表面积、饱和溶氧浓度

增加溶氧的工艺措施:a.改变通气速率。b.改变搅拌速度。c.改变气体组成中的氧分压。d.改变罐压。d.改变发酵液的理化性质。e.加入中间传氧介质

6-8泡沫对发酵的影响:a对发酵罐的装填系数减少b.产生大量逃液,导致产物的损失c.泡沫“顶罐”d.由于泡沫的液位变动,以及不同生长周期微生物随泡沫漂浮或黏附在罐盖或罐壁上e.影响通气搅拌的正常进行f.使微生物菌体提早自溶g.为了将泡沫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消除泡沫的主要措施:化学消泡法,机械消泡法

7-1目的产物为胞内蛋白质时,说起分离纯化的主要步骤和拟采取的单元操作

7-2基因工程产物蛋白质的分离的特殊性:困难性,基因工程产品的分离除了细胞破裂以外,还要进行包涵体的分离、溶解和蛋白质复性等操作。

7-3溶剂萃取法的基本规律:相似相溶,是用工业化生产

离子吸附法:利用树脂上的离子性功能团与溶液中的离子进行吸附,而将呈离子状态的目的物质或杂质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应用较广

7-4下游工程的技术步骤:预处理、固液分离、初步纯化、精细纯化、成品加工

初步纯化的单元操作:萃取、吸附、沉淀、离心、膜分离

8-3生物技术食品安全性评价主要内容:生物技术食品安全性评价问题的由来,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平价店原则和目的,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

8-6生物技术食品安全性的评价的目的:a.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b.保障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c.回答公众疑问d.促进国际贸易,维护国家权益e.促进生物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原则:遗传工程体特性分析,实质等同性

(完整版)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生物化学-试题2

食品生物化学试题二 一、选择题 1.下列哪一项不是蛋白质的性质之一: A .处于等电状态时溶解度最小 B .加入少量中性盐溶解度增加 C .变性蛋白质的溶解度增加 D .有紫外吸收特性 2 ?双链DNA的Tm较高是由于下列哪组核苷酸含量较高所致: A .A+G B .C+T C .A+T D .G+C E .A+C 3 ?竞争性可逆抑制剂抑制程度与下列那种因素无关: A ?作用时间 B ?抑制剂浓度 C ?底物浓度 D ?酶与抑制剂的亲和力的大小 E ?酶与底物的亲和力的大小 4 ?肌肉组织中肌肉收缩所需要的大部分能量以哪种形式贮存: A ? ADP B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C ? ATP D ?磷酸肌酸 5 ?糖的有氧氧化的最终产物是: A ? CO2+H2O+ATP B ?乳酸 C ?丙酮酸 D ?乙酰CoA 6 ?下列哪些辅因子参与脂肪酸的B氧化: A ? ACP B ? FMN C ?生物素 D ? NAD+ 7 ?组氨酸经过下列哪种作用生成组胺的: A ?还原作用 B ?羟化作用 C ?转氨基作用 D ?脱羧基作用 8 ?下列关于真核细胞DNA复制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是半保留式复制 B ?有多个复制叉 C ?有几种不同的DNA聚合酶 D ?复制前组蛋白从双链DNA脱岀 E ?真核DNA聚合酶不表现核酸酶活性 9. 色氨酸操纵子调节基因产物是: A ?活性阻遏蛋白 B ?失活阻遏蛋白 C ? CAMP受体蛋白 D ?无基因产物 10 .关于密码子的下列描述,其中错误的是:

二、填空题 1 .蛋白质多肽链中的肽键是通过一个氨基酸的 的。 2 .一般的食物在冻结后解冻往往 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主要原因是 3 .常见的食品单糖中吸湿性最强的是 ____________ 。 4 .花青素多以 ____________ 的形式存在于生物体中,其基本结构为 ___________________ 。 5 .从味觉的生理角度分类味觉可分为 ______ 、 _____ 、 _____ 、 _____ 。 6 .请写出食品常用的 3 种防腐剂: ____________ 、 ______ 、 _________ 。 三、判断 ( )1 .蛋白质是生物大分子,但并不都具有四级结构。 ()2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染色体均为 DNA 与组蛋白的复合体。 ( )3 .当底物处于饱和水平时,酶促反应的速度与酶浓度成正比。 ()4 ?磷酸肌酸、磷酸精氨酸等是高能磷酸化合物的贮存形式,可随时转化为 ATP 供机体利 用。 ()5 ? ATP 是果糖磷酸激酶的变构抑制剂。 ()6 ?脂肪酸从头合成中, 将糖代谢生成的乙酰 CoA 从线粒体内转移到胞液中的化合物是苹 果酸。 ( )7 .磷酸吡哆醛只作为转氨酶的辅酶。 ()8 ?逆转录酶催化 RNA 旨导的DNA 合成不需要 RNA 引物。 ( )9 .酶合成的诱导和阻遏作用都是负调控。 ( )10 .密码子与反密码子都是由 AGCU 4种碱基构成的。 四、名词解释 1 .分子杂交( molecular hybridization ) 2 .酶的比活力( enzymatic compare energy ) A .每个密码子由三个碱基组成 .每一密码子代表一种氨基酸 C .每种氨基酸只有一个密码子 D .有些密码子不代表任何氨基酸 _____ 基和另一氨基酸的 ______ 基连接而形成

食品生物技术导论 复习题(仅供参考)

考试题型:名词解释(5题15分)填空题(15分)选择题(20分) 简答题(6题30分)论述题(2题20分) 名词解释(15’) 1、基因工程技术:在基因水平上,用分子生物学的技术手段来操纵、改变、重建细胞的基因组,从而使生物体的遗传性状按要求发生定向的变异,并能将这种结果传递给后代。 2、基因工程:是利用人工的方法把不同生物的遗传物质分离出来,在体外进行剪切、拼接、重组,形成基因重组体,然后再把重组体引入宿主细胞或个体中以得到高效表达,最终获得人们所需的基因产物。 3、细胞工程:就是在细胞水平研究开发、利用各类细胞的工程。是人们利用现代分子学和现代细胞分子学的研究成果,根据人们的需要设计改变细胞的遗传基础,通过细胞培养技术、细胞融合技术等,大量培养细胞乃至完整个体的技术。 4、基础培养基:是含有一般微生物生长所需的基本营养物质的培养基。 5、加富培养基:(营养培养基)在基础培养基中加入某些特殊营养物质制成的一类营养丰富的培养基,这些特殊营养物质包括包括血液、血清等。 6、鉴别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特殊化学物质,某种微生物在培养基中生长后能产生某种代谢产物,而这种代谢产物可以与培养基中的特殊化学物质发生特定的化学反应,产生明显的特征变化,根据这种特征变化,可将该种微生物与其他微生物区分开来。 7、选择培养基:是用来将某中或某类微生物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来的培养基。 8、细胞全能性:一个微生物细胞就是一个生命,而分化的植物细胞在合适的条件下具有潜在的发育成完整植株或个体的能力。 固体培养基: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凝固剂,使其成为固体状态即为固体培养基。 9、固定化酶:酶分子通过吸附、交联、包埋及共价键结合等方法束缚于某种特定支持物上而发挥酶的作用。 10、蛋白质工程:是指通过生物技术对蛋白质的分子结构或者对编码蛋白质的基因进行改造,以便获得更适合人类需要的蛋白质产品的技术。 11、发酵工程:就是利用微生物的特定性状和功能,通过现代化的工程技术生产有用物质或直接应用于工业化生产的技术体系。 12、食品基因工程:是指利用基因工程的技术和手段,在分子水平上定向重组遗传物质,以改善食品的品质和性状,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贮藏加工性状以及感官性状的技术。 13、细胞融合:两个或多个细胞相互接触后,其细胞膜发生分子重排,导致染色体合并、染色体等遗传物质充足的过程称为细胞融合。 14、连续培养:是指在培养过程中,不断抽取悬浮培养物并注入等量新鲜培养基,使培养物不断得到养分补充和保持其恒定体积的培养方法。 ★15、同步培养:在分批或连续培养中,微生物群体以一定速度生长,并非所有细胞同时进行分裂,即培养中的细胞不是处于同一生长阶段。 16、酶工程:利用酶的催化作用进行物质转化的技术,是酶学理论、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发酵工程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新技术。 ★17、转化:是将重组质粒导入受体细胞,使受体菌遗传性状发现改变的方法; ★18、转染:是将携带外源基因的病毒感染受体细胞的方法(其中又分磷酸钙沉淀法与体外包装法); ★19、载体:把一个有用的目的DNA片段通过重组DNA技术,送进受体细胞中去进行繁殖或表达的工具称为载体。

食品生物技术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食品生物技术试题 甘肃农业大学12级食品质量与安全-李红科 一、单项选择题 1 通过()和酶工程处理废弃物,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并减少环境污染( A )A发酵工程 B基因工程 C蛋白质工程 D酶工程 2 ()是生物技术在食品原料生产、加工和制造中的应用的一个学科(B) A微生物学 B食品生物技术 C生物技术 D绿色食品 3 在引起食品劣变的因素中(C)起主导作用 A虫害 B物理因素 C微生物 D化学因素 4下列哪些食品保藏方法不属于物理保藏法(B) A脱水干燥保藏法 B熏制保藏法 C冷藏保藏法 D罐藏法 5 细胞工程包括动植物题的体外培养技术、()、细胞反应技术。 A细胞改造 B细胞修饰 C细胞杂交 D细胞衰老 6 自然选育过程中采取土样时主要选择()之间的土壤(B) A 3-10cm B 5-15cm C10-15cm D 10-20cm 7 下列不属于真空冷冻干燥法中冷冻干燥的步骤是(B) A制冷 B高压 C供热 D抽真空 8 食品生产中的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是(D) A GMP B ISO C CCP D HACCP 9 下列不属于纯种分离的常用方法的是(B) A 组织分离法 B 单孢分离法 C 划线分离法 D 稀释分离法 10 下列分离方法具有简单、快速的特点的是(B) A稀释分离法 B划线分离法 C组织分离法 D 单孢分离法11()是采样与生产相近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通过三角瓶的容量进行小型发酵试验,以求得适合于工业生产用菌种(C) A 培养 B 分离 C 筛选 D 鉴定 12 诱变育种是以(C)为基础的育种 A自然突变 B 基因突变 C 诱发突变 D 基因重组 13 在整个诱变育种工作中,工作量最大的是(A) A 筛选 B 分离 C 鉴定 D 培养 14 分子育种是应用()来进行的育种方式(B) A 酶工程 B 基因工程 C 蛋白质工程 D 细胞工程 15 通过基因工程改造后的菌株被称为(B) A“蛋白菌” B“工程菌” C “酶菌” D“细胞菌” 16冷冻保藏的温度一般要求在( C )摄氏度 A 1 B-10 C -20 D-5 17 发酵工业中培养基所使用的碳源中最易利用的糖是(A) A葡萄糖 B蔗糖 C淀粉 D乳糖 18(A)是人工配制的提供微生物或动植物生长、繁殖、代谢和合成人们所需要产物的营养物质和原料。 A培养基 B人工培养基 C合成培养基 D天然培养基 19 在引起肉腐败的细菌中,温度较高时(B)容易发育

(完整版)食品生物化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答案

四、名词解释 1.两性离子(dipolarion) 2.米氏常数(Km值) 3.生物氧化(biological oxidation) 4.糖异生(glycogenolysis) 5.必需脂肪酸(essential fatty acid) 五、问答 1.简述蛋白质变性作用的机制。 2.DNA分子二级结构有哪些特点? 5.简述tRNA在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是如何起作用的? 四、名词解释 1.两性离子:指在同一氨基酸分子上含有等量的正负两种电荷,又称兼性离子或偶极离子。 2.米氏常数(Km值):用Km值表示,是酶的一个重要参数。Km值是酶反应速度(V)达到最大反应速度(Vmax)一半时底物的浓度(单位M或mM)。米氏常数是酶的特征常数,只与酶的性质有关,不受底物浓度和酶浓度的影响。 3.生物氧化:生物体内有机物质氧化而产生大量能量的过程称为生物氧化。生物氧化在细胞内进行,氧化过程消耗氧放出二氧化碳和水,所以有时也称之为“细胞呼吸”或“细胞氧化”。生物氧化包括:有机碳氧化变成CO2;底物氧化脱氢、氢及电子通过呼吸链传递、分子氧与传递的氢结成水;在有机物被氧化成CO2和H2O的同时,释放的能量使ADP转变成ATP。 4.糖异生:非糖物质(如丙酮酸乳酸甘油生糖氨基酸等)转变为葡萄糖的过程。 5.必需脂肪酸:为人体生长所必需但有不能自身合成,必须从事物中摄取的脂肪酸。在脂肪中有三种脂肪酸是人体所必需的,即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 五、问答 1. 答: 维持蛋白质空间构象稳定的作用力是次级键,此外,二硫键也起一定的作用。当某些因素破坏了这些作用力时,蛋白质的空间构象即遭到破坏,引起变性。 2.答: 按Watson-Crick模型,DNA的结构特点有:两条反相平行的多核苷酸链围绕同一中心轴互绕;碱基位于结构的内侧,而亲水的糖磷酸主链位于螺旋的外侧,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形成核酸的骨架;碱基平面与轴垂直,糖环平面则与轴平行。两条链皆为右手螺旋;双螺旋的直径为2nm,碱基堆积距离为0.34nm,两核酸之间的夹角是36°,每对螺旋由10对碱基组成;碱基按A=T,G≡C配对互补,彼此以氢键相连系。维持DNA结构稳定的力量主要是碱基堆积力;双螺旋结构表面有两条螺形凹沟,一大一小。

(完整版)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生物化学-试题5

食品生物化学试题五 一、填空题 1. 嘧啶核苷酸的合成是从开始,首先合成出具有嘧啶环结构的化合物是。 2. α-淀粉酶和 -淀粉酶只能水解淀粉的键,所以不能够使支链淀粉彻底水解。 3.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指的是;在二级结构中,蛋白质的主要折叠方式是,和。 4. 酶活性中心内的必须基团是和。 5. 一般把酶催化一定化学反应的能力称为,通常以在一定条件下酶所催化化学反应的 来表示。 6. 一碳单位的载体主要是,在脂肪酸生物合成中,酰基的载体为。 7. 人体对氨基酸代谢的主要场所是器官,在此氮的主要代谢产物是。 8. 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的作用是将氨基酸按链上的密码所决定的氨基酸顺序转移入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9. 人血液中含量最丰富的糖是,肝脏中含量最丰富的糖是,肌肉中含量最丰富的糖是。 10. 转氨酶都以为辅基,它与酶蛋白以牢固的形式结合。 11. 葡萄糖在体内主要的分解代谢途径有,和。 12. 尿素生成的过程称为,主要在肝细胞的和中进行。 13. 生物素是多种羧化酶的辅酶,在和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14. 脂肪是动物和许多植物的主要能量贮存形式,由与3分子脂化而成的。 15. 脂肪酸分解过程中,长键脂酰CoA进入线粒体需由携带,限速酶是;脂肪酸合成过程中,线粒体的乙酰CoA出线粒体需与结合成。 16. 动物的代谢调节可以在、和等3个水平上进行。 二、选择题 1. 下列氨基酸中哪一种是必需氨基酸:() A.天冬氨酸 B.丙氨酸 C.甘氨酸 D.蛋氨酸 2. 下列糖中,除()外都具有还原性。 A. 麦芽糖 B. 蔗糖 C. 阿拉伯糖 D. 木糖 3. 人类和灵长类嘌呤代谢的终产物是() A.尿酸 B.尿囊素 C.尿囊酸 D.尿素 4. 下列关于氨基酸和蛋白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天然的氨基酸有20种。 B.构成蛋白质结构单元的氨基酸均为L-a-氨基酸。C.桑格(Sanger)反应中所使用的试剂是异硫氰酸苯酯。 D.天然的氨基酸均具有旋光性。 5. 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氨基酸活化的专一性取决于:() A. 密码子 B. mRNA C. 核糖体 D. 氨酰-tRNA合成酶 6、呼吸链的各细胞色素在电子传递中的排列顺序是()。 A. c1→b→c→aa3→O2 B. c→c1→b→aa3→O2 C. c1→c→b→aa3→O2 D. b→c1→c→aa3→O2 7. 氨基酸脱下的氨基通常以哪种化合物的形式暂存和运输:() A.尿素 B.氨甲酰磷酸 C.谷氨酰胺 D.天冬酰胺 8. 三大营养物质分解代谢的最后通路是()。 A. 糖的有氧氧化 B. 氧化磷酸化 C. 三羧酸循环 D. β-氧化 9. 在脂肪酸的合成中,每次碳链的延长都需要()直接参加。

现代食品生物技术重点

◆ 生物技术的确切定义: 人们运用现代生物科学,工程学和其他基础学科的知识,按照预先的设计,对生物进行控制和改造或模拟生物及其功能,用来发展商业性加工,产品生产和社会服务的新技术领域。 ◆ 生物技术的构成 ◆ 生物技术各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 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是基因工程,而现代生物技术的基础和归宿则是发酵工程和酶工程,否则就不能获得产品和经济效益,也就体现不了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的优越性。 基因工程的定义: ▼ 是指按照人们的意愿和设计方案, ▼ 以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生物化学和微生物学为理论基础, ▼ 通过将一种生物细胞的基因分离出来或人工合成新的基因, 在体外进行酶切和连接并插入载体分子构成遗传物质的新组合, ▼ 导入到自身细胞或另一种细胞中进行复制和表达等实验手段, ▼ 有目的的实现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物种之间的DNA 重组和转移, 使现有物种在短时间内趋于完善或创造出新的生物特性。 发酵工程的定义 : 基因工程 细胞工程 发酵工程 酶工程 蛋白质工程

利用微生物的某种特性,通过现代化工程技术手段进行工业规模生产的技术. 包括: ①传统发酵(有时称酿造), ②近代的发酵工业如酒精,如乳酸,丙酮-丁醇等 ③目前新兴的如抗生素,有机酸,氨基酸,酶制剂, 核苷酸,生理活性物质,单细胞蛋白等的发酵生产 酶工程的定义 : 酶工程是利用酶所特有的生物催化性能,将酶学理论与化工技术结合而成的一门生物技术。也就是利用离体酶或者直接利用微生物细胞,动植物细胞,细胞器的特定功能,借助于工程学手段来生产酶制剂并应用于相关行业的一门科学。 细胞工程的定义 : 是利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通过类似于工程学的步骤,在细胞整体水平或细胞器水平上,按照人们的意愿改变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已获得新型生物或特定细胞产品的一门综合性科学技术。 蛋白质工程的定义 : 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研究为基础,运用遗传工程的方法,借助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支持,从改变或合成基因入手,定向地改造天然蛋白质或设计全新的人工蛋白质使之具有特定的结构、性质和功能,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的一种生物技术。 生物技术:农业生物技术、医药生物技术、食品生物技术、海洋生物

食品生物化学复习题

第一章糖 1.糖概念、糖的生物学功能。 2.糖的分类并举例。 3.葡萄糖在水溶液中分子存在形式。 4.单糖的性质(单糖的氧化、成脎作用) 5.双糖(蔗糖、麦芽糖、乳糖)的分子组成、糖苷键类型、及其性质。 6.多糖(淀粉、糖原、纤维素)的分子组成、糖苷键类型、有无还原性。 第二章脂类和生物膜 1.脂质(脂类)概念、脂类的生物学功能 2.三酯酰甘油的化学性质。 3.血浆脂蛋白的组成及其主要生理功能。 4.膜蛋白的分类及其各自特点。 5.生物膜结构流动镶嵌模型的主要内容。 6.生物膜的物质运输方式。 第三章核酸 1.核酸水解。 2.DNA和RNA化学组成的异同点。 3.核苷酸的生物学功能。 4. DNA的一级结构、RNA的一级结构. 5.DNA双螺旋结构的特点及稳定因素 6.核酸的颜色反应。 7.核酸的变性、变性的本质、变性后变化 8.核酸的复性、复性的本质、复性后变化。 9.增色效应、减色效应、解链温度、核酸杂交 第四章蛋白质 1、蛋白质的概念、蛋白质的生物学功能。 2、蛋白质中氮的含量,会计算题。 3、2种酸性氨基酸、3种碱性氨基酸。 4、氨基酸等电点,并会判断在不同的pH条件下氨基酸带什么电荷。 5.肽键、肽键平面 6、蛋白质的分子结构。(蛋白质一级、蛋白质二级、超二级结构、结构域、蛋白质三级和蛋白质四级结构的概念以及维持其结构的化学键。) 7、蛋白质等电点,并会判断在不同的pH条件下蛋白质带什么电荷。 8.蛋白质胶体性质维持的因素。 9.蛋白质沉淀的分类及蛋白质沉淀的方法。 10.蛋白质变性、本质及变性后性质的改变。 第五章酶 1.酶与一般催化剂相比的共性和特性。 2.单体酶、寡聚酶、多酶体系、全酶、辅酶、辅基、酶的活性中心、同工酶 3.酶可分为哪6大类。 4.影响酶促反应动力学的因素。 5.酶具有高效催化效率的因素。 第六章维生素与辅酶 一些常见的维生素缺乏症。 第七章生物氧化 1.生物氧化与非生物氧化的异同点。 2.呼吸链(即电子传递链)的概念、组成。 3.电子传递链抑制剂概念及其抑制部位。 3. 生物氧化、底物水平磷酸化、电子传递链磷酸化、P/O 4.化学渗透学说的内容。 5.影响氧化磷酸化的因素。 6.两种穿梭系统的比较。 第八章糖代谢 1..EMP反应过程、限速酶、能量计算、生物学意义。 2.TCA反应过程、限速酶、能量计算、生物学意义。 3. 糖异生的三步不可逆反应、生物学意义。 4. 血糖的来源与去路。 第九章脂代谢 1.脂肪酸的β-氧化过程,会能量计算(16个碳原子或18个碳原子饱和脂肪酸彻底氧化分解的能量计算)。 2.酮体有哪三种? 3.脂肪酸合成和β-氧化的比较。 4.糖代谢与脂代谢之间的相互联系。 第十章蛋白质代谢 1.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有哪几种? 2.鸟氨酸循环(即尿素循环)小结。 3.一碳基团、.翻译 4.什么是密码子?遗传密码有何特点? 5.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过程。

食品生物化学试题1

食品生物化学: 研究食品的组成、结构、性能和加工、贮运过程中的化学变化以及食品成分在人体内代谢的科学。 糖类(carbohydrates)物质: 是含多羟醛或多羟酮类化合物及其缩聚物和某些衍生物的总称。 构象: 指一个分子中,不改变共价键结构,仅靠单键的旋转或扭曲而改变分子中基团在空间的排布位置,而产生不同的排列方式。 变旋现象: 在溶液中,糖的链状结构和环状结构(α、β)之间可以相互转变,最后达到一个动态平衡,称为变旋现象。 常见二糖及连接键: 蔗糖(α-葡萄糖—(1,2)-β果糖苷键);麦芽糖(葡萄糖-α—1,4-葡萄糖苷键);乳糖(葡萄糖-β—1,4半乳糖苷键);纤维二糖(β-葡萄糖-(1,4)-β—葡萄糖苷键) 脂类: 是生物细胞和组织中不溶于水,而易溶于乙醚、氯仿、苯等非极性溶剂中,主要由碳氢结构成分构成的一大类生物分子。脂类主要包括脂肪(甘油三酯,占95%左右)和一些类脂质(如磷脂、甾醇、固醇、糖脂等) 顺式脂肪酸与反式脂肪酸: 顺式脂肪酸:氢原子都位于同一侧,链的形状曲折,看起来象U型 反式脂肪酸:氢原子位于两侧,看起来象线形 皂化作用与皂化值: 皂化作用:当将酰基甘油与酸或碱共煮或脂酶作用时,都可发生水解,当用碱水解时称为皂化作用。 皂化值:完全皂化1g甘油三酯所需KOH的mg数为皂化值。 酸败及酸值: 油脂在空气中暴露过久即产生难闻的臭味,这种现象称为酸败。 中和1g油脂中游离脂肪酸所消耗KOH的mg数称为酸值,可表示酸败的程度。 卤化作用及碘值: 油脂中不饱和键可与卤素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卤代脂肪酸,这一作用称为卤化作用。 100g油脂所能吸收的碘的克数称为碘值。 乙酰化与乙酰化值: 油脂中含羟基的脂肪酸可与醋酸酐或其它酰化剂作用形成相应的酯,称为乙酰化。 1g乙酰化的油脂分解出的乙酸用KOH中和时所需KOH的mg数即为乙酰化值。 核酸: 以核苷酸为基本组成单位的生物大分子,携带和传递遗传信息。DNA脱氧核糖核酸RNA核糖核酸 核酸的组成单位是核苷酸。核苷酸有碱基,戊糖,磷酸组成。 核苷: 是一种糖苷,由戊糖和碱基缩合而成。糖与碱基之间以“C—N”糖苷键相连接。X-射线分析证明,核苷中碱基近似地垂直于糖的平面。 DNA与RNA

食品科学专业学校排名

1、中国农业大学 【专业特色】中国农大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国家级重点学科。 本专业采用两段式培养方案。基础阶段,采用完全一致的教学计划;进入专业阶段后,划分为果蔬及饮料加工工艺、畜水产品加工工艺、粮油食品加工工艺、食品工程等4个专业方向。 成绩优秀者可免试推荐攻读研究生,部分可硕博连读或出国深造。 2、江南大学 【专业特色】江南大学(原无锡轻工大学)食品学院是中国食品工业最著名的学府之一,拥有国家重点学科、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学科。 学院建有7个博士点、8个硕士点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 在本科生中推行导师制,通过师生双选,学生可自二年级起每人有1位导师给予专业指导。实施精英教育,组建试点班。学业优异者免试攻读硕士学位。 3、南昌大学 【专业特色】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拥有国家重点学科、教育部食吕科学

重点实验室、江西省食品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是南昌大学“211工程”国家重点 建设学科和江西省高校重点学科。 本学科发展具有浓郁的国际合作与交流特点。其江西中德联合研究院、江西南大 中德食品工程中心,是中德政府科技合作项目。 本学科在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食品化学与营养、食品生物技术、食品加工与贮 藏方向上形成了自身特色。 近5年已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国家项目9项,省部级项目69项, 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省部级奖,发明专利7项。 4、上海交通大学 【专业特色】食品科学与工程是一门集生物、化学、物理、机电、化工等多学科 交叉渗透的学科。 从2003年起,农业与生物学院按“生物技术”和“环境生态类”两个专业招生。第二学年末,按学生前两学年的成绩、个人志向、社会需求预测等,经个人申请,院 校批准,可在学院所属专业中选读某一个专业。第一学年末,部分优秀学生可跨 学院重新选择专业。 此外,大多数学生可攻读第二学士学位。第7学期,一定比例的优秀生可直接攻

食品生物技术选择题(含答案)

食品生物技术选择题 第一章绪论(10) 1.第一次绿色革命,解决了人类社会因人口增加造成的食物短缺,哪种学科的产生和发展 为此做出了巨大贡献?( B ) A.基因学说 B.遗传育种学 C.纯种培养技术 D.乳糖操纵子学说 2. 食品生物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那么食品生物技术的核心和基础是( C )。 A. 细胞工程 B. 酶工程 C. 基因工程 D. 蛋白质工程 3. 下列有关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基因工程说法错误的是( D )。 A. 现代细胞工程就是对经过基因工程改造的组织进行细胞培养和细胞融合 B. 现代细胞工程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组织培养技术 C. 现代发酵工程所采用的菌株是通过基因工程获得的高效表达菌株 D. 通过基因工程获得的高效表达菌株可能是微生物的产物、也可能产生于动植物基因,但 不可能来自人的基因。 4. 下列哪项不属于基因工程技术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 D )。 A.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可以设计出具有免疫功能性食品 B.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可以设计出增加维生素的食品 C.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可以设计出调节人体代的食品 D. 中国传统酒文化中的食品酒也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设计出来的。 5.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奶酪的需求将越来越大,下列哪种酶与奶酪的生产密切相关( B )。 A. 淀粉酶 B. 木瓜蛋白酶 C 纤维素酶 D. 葡萄糖氧化酶 1. 在生物技术发展中的重大历史事件中,下列哪件开创了现代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新纪元( B )。 A 应用动物胚胎移植技术进行牛胚胎移植 B. 应用重组DNA技术进行新药的开发 C. 应用重组人胰岛素技术治疗糖尿病 D. 利用基因工程菌生产凝乳酶 2. 在现代生物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方面,最具活力、研究得最多、发展最快的领域是( D )。 A. 农业领域 B. 食品工业领域 C. 现代检测技术领域 D. 生物制药和医药领域

2020年自考《食品生物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卷一)

2020年自考《食品生物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前的括号内。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 )1. 精氨酸的Pk1=2.17、Pk2=9.04(a-NH2)、Pk3=12.48(胍基),PI 为: A.(2.17+9.04)/2 B.(2.17+12.48)/2 C.(9.04+12.48)/2 D.(2.17+9.04+12.48)/3 ( )2.提取有活性的酶可采用: A.热沉淀法 B.生物碱沉淀法 C.盐析法 D.酸水解法 ( )3. 常见天然氨基酸的化学结构为: A.L-α-氨基酸 B.D-α-氨基酸 C.L-β-氨基酸 D.D-β-氨基酸 ( )4. 下列氨基酸中,具有紫外吸收能力的是: A.谷氨酸 B.赖氨酸 C.酪氨酸 D.缬氨酸 ( )5. 下列哪种结构不是常见的蛋白质二级结构: A.α-螺旋 B.α-折叠 C.α-转角 D.无规线团 ( )6.关于酶原激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发生共价调节 B.酶蛋白与辅助因子结合 C.酶原激活的实质是活性中心形成和暴露的过程 D.酶原激活的过程是酶蛋白完全被水解的过程 ( )7.不可逆抑制剂作用于含巯基的酶后,使用二巯基丙醇: A.可去除抑制剂恢复酶活性 B.可去除抑制剂但不可恢复酶活性

C.酶活性不能恢复 D.抑制剂不可除去但可恢复酶活性 ( )8.参与NAD组成的维生素是: A.维生素PP B.泛酸 C.叶酸 D.硫胺素 ( )9.下列关于体内物质代谢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A.各种物质在代谢过程中是相互联系的 B.体内各种物质的分解、合成和转变维持着动态平衡 C.物质的代谢速度和方向决定于生理状态的需要 D.进入人体的能源物质超过需要,即被氧化分解 ( )10.呼吸链电子传递导致了( )电化学势的产生。 A.H+ B.K+ C.HCO3- D.OH- ( )11.( )是糖原合成的最初引物。 A.UDPG B.小分子糖原 C.中等分子糖原 D.一个37Kd的蛋白质 ( )12.关于糖酵解途径,叙述错误的是: A.是体内葡萄糖氧化分解的主要途径 B.全过程在胞液中进行 C.是由葡萄糖生成丙酮酸的过程 D.无氧条件下葡萄糖氧化过程 ( )13. 有关转录的错误叙述是: A.RNA链按3′→5′方向延伸 B.只有一条DNA链可作为模板 C.以NTP为底物 D.遵从碱基互补原则 ( )14. 人体嘌呤降解的产物之一是( ),该物质在血液中浓度过高可导致人类产生痛风病。

2020年食品生物化学试题及答案

2020年食品生物化学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大多数蛋白质中氮的含量较恒定,平均为___%,如测得1克样品含氮量为10mg,则蛋白质含量为 ____%。 2.冰的导热系数在0℃时近似为同温度下水的导热系数的____倍,冰的热扩散系数约为水的_____ 倍,说明在同一环境中,冰比水能更_____的改变自身的温度。水和冰的导热系数和热扩散系数上较大的差异,就导致了在相同温度下组织材料冻结的速度比解冻的速度_____。 3.糖类的抗氧化性实际上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而引起的。 4. 肉中原来处于还原态的肌红蛋白和血红蛋白呈______色,形成氧合肌红蛋白和氧合血红蛋白时呈______色,形成高铁血红素时呈_______色。 二、判断(每题3分,共30分) ( )1.氨基酸与茚三酮反应都产生蓝紫色化合物。 ( )2.DNA是生物遗传物质,RNA则不是。 ( )3.酶促反应的初速度与底物浓度无关。 ( )4.生物氧化只有在氧气的存在下才能进行。 ( )5.麦芽糖是由葡萄糖与果糖构成的双糖。 ( )6.只有偶数碳原子的脂肪才能经β-氧化降解成乙酰CoA.。 ( )7.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主要决定于氨基酸酸的组成和比例。

( )8.中心法则概括了DNA在信息代谢中的主导作用。 ( )9.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是同一反应的逆转,所以它们的代谢反应是可逆的。 ( )10.人工合成多肽的方向也是从N端到C端。 三、名词解释 1.两性离子(dipolarion) 2.米氏常数(Km值) 3.生物氧化(biological oxidation) 4.糖异生(glycogenolysis) 四、问答 1.简述蛋白质变性作用的机制。 2.DNA分子二级结构有哪些特点? 3.在脂肪酸合成中,乙酰CoA.羧化酶起什么作用?

食品生物技术复习提纲

基因工程 1.质粒的种类及概念:质粒是细胞质中能自主复制的双链环状DNA分子,在细菌中独立于染色体之外而存在。种类:高拷贝数质粒载体,低拷贝数质粒载体,失控型质粒载体,插入失活型质粒载体,正选择的质粒载体 2.重组DNA技术概念:是指将一种生物体的基因与载体在体外进行拼接重组,然后转入另一种生物体内,使之按照人们的意愿稳定遗传并表达出新产物或新性状的DNA体外操作程序,也称为分子克隆技术。 3.限制性内切酶的概念及种类: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是可以识别DNA的特异序列,并在识别位点或其周围切割双链DNA的一类内切酶,简称限制酶。分类:I型限制性内切酶,II型~,III 型~ 4.DNA连接酶的概念及种类:能将两段DNA拼接起来的酶叫做DNA连接酶。该酶催化DNA相邻的5’磷酸基和3’羟基末端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将DNA单链缺口封合起来。种类:E·coli DNA连接酶:来源于大肠杆菌,可用于连接黏性末端;T4DNA连接酶:来源于T4噬菌体,可用于连接黏性末端和平末端;热稳定的DNA连接酶:来源于嗜热高温放线菌,能够在高温下催化两条寡核苷酸探针发生连接作用。 5.操纵子的组成:操纵子是由结构基因、调节基因、操纵基因、启动基因等组成的染色体上控制蛋白质合成的功能单位。 6.PCR技术的原理及操作注意事项:类似于DNA的天然复制过

程,其特异性依赖于与靶序列两端互补的寡核苷酸引物。PCR 由变性--退火--延伸三个基本反应步骤构成: ①模板DNA的变性:模板DNA经加热至93℃左右一定时间后,使模板DNA双链或经PCR扩增形成的双链DNA解离,使之成为单链,以便它与引物结合,为下轮反应作准备; ②模板DNA与引物的退火(复性):模板DNA经加热变性成单链后,温度降至55℃左右,引物与模板DNA单链的互补序列配对结合; ③引物的延伸:DNA模板--引物结合物在TaqDNA聚合酶的作用下,以dNTP为反应原料,靶序列为模板,按碱基配对与半保留复制原理,合成一条新的与模板DNA 链互补的半保留复制链重复循环变性--退火--延伸三过程,就可获得更多的“半保留复制链”,而且这种新链又可成为下次循环的模板。注意事项:1:避免交叉污染。2:引物设计要正确。3:DNA 提取要成功。4:引物和模板和体系所加的比例要合适,模板过量会抑制体系的反应。5:跑胶时注意区分开EB污染区和清洁区 7.基因工程在食品产业中的应用的举例说明。利用基因工程改进食品生产工艺:改良啤酒大麦的加工工艺,改良小麦种子贮藏蛋白的烘烤特性,提高马铃薯的加工性能 8.基因工程的基本步骤:1.的分离或合成2.将与载体DNA连接,构建分子3.将分子导入受体细胞,并获得具有外源基因的个体4.的检测与鉴定5.的。

(完整版)食品生物技术导论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诱变育种:利用诱变剂处理微生物细胞,提高基因突变频率,再通过适当的筛选方法获得所需高产优质菌种的方法。 代谢控制发酵:是指利用生物的、物理的、化学的方法,人为的改变微生物的代谢途径,使之合成、积累、分泌我们所需要的产品的过程。 寡核苷酸介导诱变(oligonucleotide-directed mutagenesis): 指在DNA水平上改变氨基酸 的编码序列,也称定点诱变(site-specific mutage nesis); 补料分批培养:在分批培养过程中补入新鲜的料液,以克服营养不足而导致的发酵过早结束的缺点。临界溶氧浓度:指不影响呼吸所允许的最低溶氧浓度。 诱导酶:有些酶在通常的情况下不合成或很少合成,当加入诱导物后就会大量合成,这样的酶叫诱导酶 固定化酶:通过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将酶束缚于水不溶的载体上,或将酶束缚于一定的空间内,限制酶分子的自由流动,但能使酶发挥催化作用的酶 非水酶学:通常酶发挥催化作用都是在水相中进行的,研究酶在有机相中的催化机理的学科即为非水酶学? 抗体酶:是一种具有催化作用的免疫球蛋白,属于化学人工酶 细胞培养:是指动植物细胞在体外条件下的存活或生长,此时细胞不再形成组织. 愈伤组织:在人工培养基上由外植体长出来的一团无序生长的薄壁细胞。 接触抑制:细胞从接种到长满底物表面后,由于细胞繁殖数量增多相互接触后,不再增加。细胞系:原代细胞经第一次传代后,形成的细胞群体,即具有增殖能力,类型均匀的培养细胞,一般为有限细胞系。 抗性互补筛选法:利用亲本细胞原生质体对抗生素、除草剂及其它有毒物质抗性差异选择杂种细胞。细胞拆合:是指以一定的实验技术从活细胞中分离出细胞器及其组分,然后在体外一定条件下将不同细胞来源的细胞器及其组分进行重组,使其重新装配成为具有生物活性的细胞或细 胞器. 基因重组(gene recombination): 是指DNA片段在细胞内、细胞间,甚至在不同物种之间 进行交换,交换后的片段仍然具有复制和表达的功能。 克隆:来自同一始祖的相同副本或拷贝的集合。 限制性内切酶:限制酶是在生物体(主要是微生物)内的一种酶,能将外来的DNA切断,由于这种切割作用是在DNA分子内部进行的,故名限制性内切酶。 黏性末端:被限制酶切开的DNA两条单链的切口,带有几个伸出的核苷酸,他们之间正好互补配对,这样的切口叫黏性末端。 CCCDNA色大多数的天然DNA质粒具有共价、封闭、环状的分子结构,即CCCDN A 回文结构:在切割部位,一条链正向读的碱基顺序与另一条链反向读的顺序完全一致。 基因探针:是一段与目的基因互补的核酸序列,可以是DNA,也可以是RNA,用它与待测样品DNA 或RNA进行核酸分子杂交,可以判断两者的同源程度. Dot印迹杂交:将待测DNA或RNA的细胞裂解物变性后直接点在硝酸纤维素膜上,不需要限制性酶进行酶切,既可与探针进行杂交反应. cDNA文库:是指某生物某一发育时期所转录形成的cDNA片段与某种载体连接而成的克隆的 集合。 二、填空题 1.1972年斯坦福大学的Berg等人完成了首次体外重组实验,并首次用限制性内切酶切割 SV40的DNA片断与噬菌体的DNA片断,经过连接,组成重组DNA分子,他是第一个 实现DNA重组的人。

食品生物化学复习题(2013)

选择题 1、糖原合成时,提供能量的是(c ) A ATP B GTP C UTP D CTP 2、Krebs 除了提出三羧酸循环外,还提出了(c) A 丙氨酸—葡萄糖循环 B 嘌呤核苷酸循环 C 鸟氨酸循环 D 蛋氨酸循环 3、以下是糖酵解过程中的几个反应,其中(d)是可逆的反应。 A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丙酮酸 B 6-磷酸果糖——1,6—二磷酸果糖 C 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 D 1,3—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 4、生物体内ATP最主要的来源是(d ) A 糖酵解 B 三羧酸循环 C 磷酸戊糖途径 D 氧化磷酸化作用 5、乳酸转变为葡萄糖的过程属于(c ) A 糖酵解 B 糖原合成 C 糖异生 D 糖的有氧氧化 6、一分子葡萄糖经有氧氧化可产生(a )分子ATP A 30/32 B 2/3 C 24/26 D 12/15 7、在厌氧条件下,(c )会在哺乳动物肌肉中积累 A 丙酮酸B乙醇 C 乳酸 D 二氧化碳 8、糖酵解在细胞的(b )内进行。 A 线粒体 B 胞液 C 内质网膜上 D 细胞核 9、1mol 丙酮酸在线粒体中完全氧化可生成(12.5 )mol ATP。 A 4 B 12 C 14 D 15 10、糖酵解中,(d )催化的反应不是限速反应。 A 丙酮酸激酶 B 磷酸果糖激酶 C 己糖激酶D磷酸丙糖异构酶 11、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是(b) A 提供NADH+ H+ B 提供NADPH++H+ C 提供6—磷酸葡萄糖 D 提供糖异生的原料 12、糖异生过程经过(d )途径。 A 乳酸途径 B 三羧酸途径 C 蛋氨酸途径 D 丙酮酸羧化支路 13、关于三羧酸循环,(a)描述是错误的。 A 过程可逆 B 三大物质最终氧化途径 C 在线粒体中进行 D 三大物质互换途径 14、糖的有氧氧化的最终产物是(a ) A 二氧化碳、水和ATP B 乳酸 C 乳酸脱氢酶 D 乙酰辅酶A 15、三羧酸循环中汗(a)步不可逆反应,(a )步底物磷酸化。 A 3,1 B 2,2 C 3,2 D 2,1 16、三羧酸循环中,伴有底物磷酸化的是(b ) A 柠檬酸—酮戊二酸B酮戊二酸—琥珀酸 C 琥珀酸—延胡索酸D延胡索酸—苹果酸 17、下面酶不在细胞质中的是(无) A 异柠檬酸脱氢酶 B 苹果酸脱氢酶 C 丙酮酸脱氢酶系 D 柠檬酸合成酶

食品生化习题

第一章 水分 二、判断题 1 、水分活度可用平衡现对湿度表示。 2、 食品的含水量相等时,温度愈高,水分活度愈大。 3、 水分含量相同的食品,其水分活度亦相同。 4、 当水分活度高于微生物发育所必需的最低水分活度时,微生物可导致食品变质。 5、 水在人体内可起到调节体温、使关节摩擦面润滑的作用。 6、 食品中的结合水使以毛细管力与食品相结合的。 7、 在吸湿等温曲线图中,吸湿曲线和放湿 曲线重合。 第一章 矿物质 一、单项选择题 1 、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包括 A. 硫、铁、氯 B.碘、镁、氟 C.铁、铬、钴 D .钙、锌、碘 2、 有利于铁吸收的因素是 A.维生素C B.磷酸盐 C.草酸 D.植酸 3、 佝偻病与哪种元素缺乏有关 ? A. 铬 B.钙 C.铁 D.硒 4、 膳食中铁的良好来源是 A .蔬菜 B .牛奶 C .动物肝脏 D .谷类 5、以下属于碱性食品的是 A 、蔬菜 B 、谷类 C 、肉类 D 、蛋类 1、 2、 3、 4、 5、 6、 7、 8、 9、 单项选择题 在( )度下,水的密度是 1 g/cm 3 。 A . 0C 结合水是通过( A 、范德华力 结合水的在( A 、0C 10、 B 、1 C C 、4C )与食品中有机成分结合的水。 B 、氢键 C 、离子键 )温度下能够结冰? B 、— 10 C C 、 — 20C 对低水分活度最敏感的菌类是 A 、霉菌 B 、细菌 C 、酵母菌 D 、干性霉菌 水分多度在( )时,微生物变质以细菌为主 A 、 0.62 以上 B 、 0.71 以上 C 、 0.88以上 D 、 0.91 以上 商业冷冻温度一般为 A 、 0C B 、— 6C C 、— 15C 在吸湿等温图中, I 区表示的是 A 、单分子层结合水 在吸湿等温图中, III A 、 单分子层结合水 毛细管水属于 A 、结合水 B 、束缚水 C 、多层水 下列哪种水与有机成分结合最牢固 A 、自由水 B 、游离水 C 、单分子结合水 C 、 D 、 D 、10C D. 、疏水作用 D 、 —40C —18C B 、多分子层结合水 区表示的是 B 、多分子层结合水 C 、毛细管凝集的自由水 C 、毛细管凝集的自由水 D 、自由水 D 、 D 、 自由水 自由水 D 、多分子层结合水

食品生物技术复习资料

食品生物技术复习资料 1、生物技术:利用生物体系,应用先进的生物学和工程技术,加工或不加工底物原料,以提供所需的各种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的一门新型跨学科技术。 2.基因:具有生物学功能的DNA分子片断,是一个分子遗传的功能单位。其本质是DNA,以线形方式存在于染色体上。 第二章基因工程及其在食品工业中应用 基因工程:DNA重组技术的产业化设计与应用,包括上游技术和下游技术两大组成部分 (广义的基因工程)。上游技术指的是外源基因重组、克隆和表达的设计与构 建(即狭义的基因工程);而下游技术则涉及到含有重组外源基因的生物细胞 (基因工程菌或细胞)的大规模培养以及外源基因表达产物的分离纯化过程。 在食品工业中应用是:食品原料或食品微生物的改良。 1、限制性内切酶 (一)种类 I型:切点识别特异性差,应用价值不大。 II型:切点识别特异性强,识别序列和切割序列一致。广泛应用于基因工程。 2、DNA连接酶 由同尾酶产生的DNA片段,是能够通过其粘性末端之间的互补作用彼此连接起来的。 功能:催化DNA中相邻的3`-OH和5`-P之间形成磷酸二脂键。 来源:E.coli DNA连接酶:需要NAD作为辅助因子 3、质粒 概念:存在于细菌、放线菌及酵母细胞质中双螺旋共价闭环的DNA(cccDNA),能独立复制并保持恒定遗传的复制子。 4.目的基因采取的两条途径: (1) 生物学方法(2)酶促合成法或化学合成法 5.基因工程载体应具备的条件: 1、本身是一个复制子,能自我复制 2、相对分子质量要小 3、有选择标记 4、具有单一的限制性内切酶位点 6.基因重组:将目的基因在体外连接构建成重组子。主要靠T4 DNA连接酶 7.转化:是指受体细胞直接摄取供体细胞游离的DNA片段,将其同源部分进行碱基配对, 组合到自己的基因中,从而获得供体细胞的某些遗传性状。 8.感受态:指受体细胞能吸收外源DNA分子而有效地作为转化受体的生理状态。 9.基因工程在食品工业中应用 (1)改良食品加工原料 1、动物:牛生长激素:提高母牛产奶 猪生长激素:使猪瘦肉型化

食品生物化学十套试题与答案

食品生物化学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前的括号内。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用凯氏定氮法测定乳品蛋白质含量,每克测出氮相当于()克蛋白质含量。 A.0.638 B.6.38 C.63.8 D.638.0 ()2.GSH分子的作用是()。 A.生物还原 B.活性激素 C.营养贮藏 D.构成维生素 ()3.蛋白变性后()。 A.溶解度降低 B.不易降解 C.一级结构破坏 D.二级结构丧失 ()4.破坏蛋白质水化层的因素可导致蛋白质()。 A.变性 B.变构 C.沉淀 D.水解 ()5.()实验是最早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 A.大肠杆菌基因重组 B.肺炎链球菌转化 C.多物种碱基组成分析 D.豌豆杂交 ()6.紫外分析的A260/A280比值低,表明溶液中()含量高。 A.蛋白质 B.DNA C.RNA D.核苷酸 ()7.DNA生物合成的原料是()。 A.NTP B.dNTP C.NMP D.dNMP ()8.据米氏方程,v达50%Vmax时的底物浓度应为()Km。 A.0.5 B.1.0 C.2.0 D.5.0 ()9.竞争性抑制剂存在时()。 A.Vmax下降, Km下降 B.Vmax下降, Km增加 C.Vmax不变, Km增加 D.Vmax不变, Km下降 ()10.维生素()属于水溶性维生素。 A.A B.B C.D D.E ()11.糖代谢中,常见的底物分子氧化方式是()氧化。 A.加氧 B.脱羧 C.脱氢 D.裂解 ()12.每分子NADH+H+经呼吸链彻底氧化可产生()分子ATP。 A.1 B.2 C.3 D.4 ()13.呼吸链电子传递导致了()电化学势的产生。 A.H+ B.K+ C.HCO3- D.OH- ()14.()是磷酸果糖激酶的变构抑制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