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设计构成教程
- 格式:ppt
- 大小:13.23 MB
- 文档页数:130
教案首页课程平面构成章节题目班级08310班教学目的通过学习,明确构成设计的目的,理解造型的基本要素,掌握构成的基本原理,熟悉设计法则,能将构成的知识运用到专业设计中。
教学内容1.构成概述2.形式美法则3.平构造型要素4.平构基本形式教学重点平面构成的造型元素及形式教学难点形式美法则的理解及灵活运用。
教学方法讲授,实训,多媒体,范例学时20学时作业制作平面构成作品第一章平面构成概论一、本章首页课程平面构成章节题目第一章平面构成概论班级08310教学目的认识构成的理念,阐述平面构成的意义教学内容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教学重点平面构成的概念,构成设计的理念教学难点构成设计作为造型训练的一种手法与传统,美术具象手法的差异与关联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学时 2作业理解平面构成,学会欣赏平构作品。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包豪斯奠定了平面设计的思想和风格基础,将构成纳入现代教学体系。
包豪斯构成主义摆脱纯艺术目的,把它与艺术结合,为生活服务。
(二)教学步骤1.1 构成的概念:"构成"就是将造型元素按一定的原则组合具有美好形象和色彩的一种新的形体,这种组成的行为及过程就叫"构成".构成分为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的三种形式,被当今设计领域称为三大构成,广泛应用到诸多的现代科技美学设计领域中.1.2 构成与设计,绘画的区别绘画讲概括,观察方法和表现手法都是整体的.构成讲分解,它把对象分解成最小的单位,然后根据作者的思想配合一定规律重新组合.1.3 构成与设计的区别相同点:都是在技术性,事物性的同时,伴随着理性的直观探求.不同点:构成不等于设计,构成去掉了时代性,地方性,社会性,生产性等诸多发面的活动,因而被称为是纯粹的构成.1.4 构成设计的观念二十世纪得艺术大师毕加索创造了立体派绘画,就是按照一定的规律把视觉表象进行分析,即把描绘的对象的"感觉"拆开,按某种标准确定为有意义和无意义的部分,然后按一定的规律把他们重新组合,重新装配.这时人们所遵循的标准和装配原则,已不是来自客观物象的本身,而是取决于作者一定的思想观念和艺术的观察方式,表现方式.1.5 平面构成的概念1.5.1 定义平面构成是一门视觉艺术,单从词义上理解就是二维平面的形态组合构成形式.平面构成是将既有的形态,包括具象形态和抽象形态(点,线,面),在二维的平面内依照美的形式法则,进行分解组合,从而创造出新的形态及理想的组合方式,组合秩序.平面构成从本质上讲就是平面设计,但不是应用性的平面设计,因为它不具备应用性功能.1.5.2 应用性平面设计的定义在二维平面上将文字,色彩,图形三大要素,按照构成美的形式法则规律,按照一定的创意构思,在不同的媒介上组合构建起来,已期达到特定的功能和视觉传达目的.涉及领域:平面广告设计,书籍装桢设计,包装设计,VI设计,展示设计等.1.6 平面构成的来源1.6.1 俄国的构成主义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前后的前卫运动和设计运动,引发了一场如何将艺术与工业联系起来的讨论,认为设计具有工程师和艺术家工作的双重性.之后,在设计领域出现了构成派的形式特征,在一些海报和书装设计上采用前卫的拼贴手法,设计的版式高低错落,字体大小参差,强调抽象的几何形构成,黑白对比,字体采用无装饰线体.1.6.2 荷兰的"风格派"运动再蒙德里安的影响下与1917-1931年之间形成的一个松散的集体,他们没有具体的组织形式,却有一本名为"风格"的杂志的核心刊物,绝对抽象原则,即用基本几何形象的组合构成来体现宇宙的和谐法则.风格派的平面设计特点体现在他的杂志上,特点是完全的蒙德里安式的纵横构成,字体采用无装饰线体,版面构成采用大小不同,颜色各异的矩形,没有其他装饰,显示出高度的理性的抽象化特点.1.6.3 意大利的未来主义运动发生在二十世纪初,艺术与设计领域的现代主义运动,未来主义版面设计中违反了正规的编排方式,将文字作为图形元素,在版面上有节奏的自由组合,同时打破纵横分割布局,使版面产生活跃的跳跃,在理性之中寻找变化,极聚设计的现代感.1.6.4 德国的包豪斯设计学院包豪斯学院与平面构成有最直接的关系,因为“构成”这么课首先在学院开设的,融合了当时欧洲各国最先进的艺术与设计思想,成为世界现代主义设计的摇篮.最大的贡献是开创性的设立了基础课程和推行崭新的教学方法,建立了艺术设计教学工作室制度,在基础课教学中以抽象的图形和色彩,材料和肌理等元素的形态构成作为研究对象,鼓励学生对这些元素构成进行理性的分析与实验,培养学生崭新的,理性的,敏锐的视觉认识和表现能力.1.7 平面构成所用的材料和工具课程需要使用的材料和工具并不复杂,但对于材料,工具和技法的掌握,也并非易事.1.7.1 工具1.7.2 材料三、课程总结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平面构成的概念以及在平面构成课程中所需要的材料。
第一节:平面设计构成基础构成的艺术及其概念所谓构成就是将不同形态的两个以上的单元重新综合成为一个新的单元,并赋予视觉化的概念。
这是一个造型概念,也是现代造型设计的用语。
平面构成的特点平面构成不是以表现具体的物象为特征,但是它反映了自然界变化的规律性。
平面构成在构成中采取数量的等级增长、位置的远近聚散、方向的正反转折等变化,在结构上整体或局部地运用重复、渐变、变异、放射、密集等方法分解组合,构成有组织、有秩序的运动。
平面构成就是通过这种视觉语言对人的心理和生理状态产生影响,比如紧张、松弛、平静、刺激、喜悦、痛苦、茫然等等。
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经常会运用到视觉语言中的构成来传达作品的特征!平面构成的分类依据构成的原理,任何形态都可以进行构成。
构成对象的形态主要有自然形态和抽象形态。
自然形态的构成是通过对形象整体或者是局部的分割、组合、排列,重新构成一个新图形。
抽象形态的构成是以抽象的几何形象为基础的构成,即以点、线、面等构成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组合排列。
第二节: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探讨形式美法则,几乎是艺术学科共通的话题。
形式美是美的事物外在形式所具有的相对独立的审美特性,而视觉美表现为具体的美的形式。
狭义地说,形式美是指自然、生活、艺术中各类形式因素(色彩、线条、形体、声音等)及其有规律组合所具有的美。
变化与统一的辩证关系是一切艺术都必须遵循的规律与原则。
变化是指将性质不同的东西并置在一起,形成鲜明对比、活泼、生动、丰富的特征。
统一则是将性质不同的、相近的或者相同的东西,按照一定的意念秩序并置在一起,造成一种同存和谐、严肃、稳定的趋势感觉,而过分地追求又易流于单调死板。
因此,在变化中求统一,在统一中求变化,“乱中求整”“平中求奇”,是一切艺术形式美所遵循的基本法则。
条理与反复按照一定的有序规律组织成有条理的装饰性图形,表现出一种整齐美和节奏美。
比如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等重复构成装饰等。
二方连续是属于设计应用领域的学习的内容,这一艺术形式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平面设计知识--平面构成平面设计知识--平面构成平面设计知识--平面构成第一节单形造型课题一二形组合加减法一、形态的种类1、几何形:直线形、弧线形(可以用工具完成的形态,例:正方形、三角形、圆形)。
特点:明快、单纯、规整、秩序(例:书、电视机、冰箱、球等)。
2、有机形:特点:微型机、膨胀、优美、弹性(水滴、鹅卵石、扁豆、马铃薯等)。
3、不规则形:手撕形、偶然形、有一定的情态、情趣。
二、形态的派生与发展(逻辑推理思维方法的演习)例:几何形--正方形,如何派生变化成各式各样瓣形态呢?思考原则:1、体量、比例关系的变化:正方形变成2:3 、2:4 、2:5 、等类推变化其长与宽的的体量比例关系,可不同的长方形。
2、方向关系的变化:变化体量比例关系后,改变其方向角度,30 ,50 ,70 等类推,也是派生发展形态的一种手法。
3、位置关系的变化:改变各形态在限定空间中的位置关系,也可获得不同的单位形态。
4、肌理关系的变化:5、色彩关系的变化:均会出现不同性格、不同情态的单位形态(简称单形)三、单形造型法1、加法:形+形 = 另一单形几何形+几何形例:正方形+三角形、正方形的派生形(长方形)+三角形的派生(类推)几何形+有机形例:正方形+鸡蛋形几何形+不规则形有机形+不规则形例:杯子------长方形+圆环锁头------正方形+圆环雨伞------三角形+细长方形台灯------三角形+球形组合方法:(图1,2)连接法:形与形外形接触,互不遮挡,保持原型特点。
联合法:形与形局部联合,组成另一个形象。
(CorelDRAW电脑软件中用“焊接”命令)。
分离法:形与形并列保持一点距离,蹭出现负形。
2、减法:形-形=另一单形几何形-几何形几何形-有机形几何形-不规则形组合方法:(图1、2)减缺法:一个形被另一个形剪去,出现新的形态。
(CoreDRAW 电脑软件用“修剪”命令)。
3、加减法综合减-加一法用一个形减去一处补在另一处,联合成另一个新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