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气候类型(简图、表格)
- 格式:doc
- 大小:293.50 KB
- 文档页数:4
高一地理气候类型及分布一、全球主要气候类型:气温带气候类型气候特征分布规律分布地区形成原因热带:(南北纬30°之间,T最冷月>15℃)1、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南、北纬10o之间非洲刚果河流域、亚洲印度尼西亚等地、南美亚马孙河流域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下,盛行上升气流。
2、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干湿季明显交替南、北纬10o~南、北回归线之间非洲中、南部、澳大利亚北部和东部、南美巴西等地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3、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旱雨两季明显南、北纬10o~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亚洲中南半岛、印度半岛等地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4、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南、北回归线~30o大陆内部和西岸非洲北部地区、亚洲阿拉伯半岛和澳大利亚大沙漠区受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交替控制亚热带南北纬30°~40°间T最冷月>0℃)1、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南、北纬25o~至35o间的大陆东岸我国秦岭以南、北美大陆、南美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2、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南、北纬30o~40o之间的大陆西岸地中海沿岸,南、北美洲大陆西岸,非洲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西南等地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下,炎热干旱;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温带(南北纬40°~60°之间T最冷月<0℃)1、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南、北纬35o~55o之间的大陆东岸我国华北、东北,俄罗斯远东地区,朝鲜半岛和日本海陆热力性质差异2、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干旱少雨南、北纬40o~60o之间大陆内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内陆地区全年受大陆气团控制3、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南、北纬40o~60o大陆西岸及岛屿西欧、北美大陆和南美大陆西海岸狭长地带、新西兰全年受盛行西风控制北纬60°附近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冬季漫长严寒,夏短温暖,降水南、北纬50o~70o之间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受极地大陆气团控制。
分析判断气候类型一、气候类型及形成原因(以北半球为例)二、各种气候类型形成的主导因素1.纬度位置:热带气候、亚热带气候、温带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极地气候(苔原气候、冰原气候)。
2.气压带、风带单一控制: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3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热带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
4.季风:热带、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
5.海陆位置: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6.地形:高山、高原气候。
三、判断世界气候类型:参照课本P54-551.根据气温和降水判断(1)判断所属南北半球。
(2)根据最冷月或最热月均温值(指北半球),确定热量带。
(3)根据降水量和降水季节分配(主要雨季)确定降水类型,最后确定气候类型。
2.根据地理位置、景观等判断如在南北纬300-400之间的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在南北纬400--500之间的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等。
四、特殊性1.受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影响而形成的气候类型: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
2.除南极洲外,各大洲都有的气候类型:地中海气候、高山气候。
3.某种气候类型对应相应的自然带,其中,特殊的是:温带海洋性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对应的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的是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
4.气候类型分布最多的大洲:北美洲、亚洲。
5.只分布在大陆西岸: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6.只分布在大陆东岸: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7.只分布在北半球: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苔原气候。
8.洋流对气候的影响: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寒流对沿岸气候有减温、减湿作用。
(1)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典型的分布区在欧洲西部,因为深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
(2)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在大陆西岸分布的地区纬度较高,在大陆东岸分布的地区纬度较低,因为中高纬地区大陆的西岸受暖流影口向,大陆的东岸受寒流影响。
世界的气候知识点总结1、天气的特征是多变,气候的特征是稳定2、卫星云图中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雨区,白色越深,降水可能性越大,白色越浅,降水可能性越小3、天气符号:识记课本P68天气符号,特别注意雾、雷雨、沙尘暴、霜冻、雪、风台风及其中心等天气符号。
4、画有风尾和风旗的一方,即指示风的方向,风尾和风旗均画在风杆的右侧5、空气质量Ⅰ级代表优,Ⅱ级代表良,Ⅲ级代表轻微污染,污染指数0-50代表优;51-100代表良;101-150代表轻微污染;151-200代表轻污染;200以上代表中度污染;300以上代表重度污染。
6、气温单位是摄氏度,用℃表示7、日平均气温=2点+8点+14点+20点的气温之和除以4气温差=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日较差、年较差)8、一天当中,气温最高出现在14时(午后2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9、世界上最炎热的大洲是非洲,最寒冷的大洲是南极洲,除南极洲之外寒冷区域最大的大洲是亚洲,世界“雨极”(降水最多的地方)是印度东北部的乞拉朋齐,最少的地方是南极洲阿塔卡马沙漠.10、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①从纬度位置看: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
(这是由于各地获得太阳辐射量的多少不同造成的,低纬度地区获得太阳辐射多,高纬度地区获得太阳辐射少。
)②从海陆位置看:同纬度地区,海洋与陆地气温不相同。
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气温,冬季,陆地气温低于海洋气温;(沿海地区温差小,内陆地区温差大。
这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陆地升温快。
)③从海拔高度看:同纬度地区,海拔高处气温较周围低。
(海拔每升高一百米,气温下降0.6℃)11、一年中,北半球7月气温最高,1月气温最低,南半球相反。
12、根据温度判断半球,温度向北降低是北半球,温度向南降低是南半球,判断依据是由低纬向高纬气温逐渐降低13、降水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①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和凝结核;②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汽能够凝结出来的程度14、三种主要降水类型及分布后果:海平面上升;旱涝灾害频繁发生26、臭氧层空洞成因:大量排放氟氯化合物破坏高空臭氧层后果: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强,进而危机人类健康27、热岛效应成因:人口密度,工业集中的城市后果:城市中心区气温比郊区高,风速比较小,上升气流显著,雾和低层云增多28、填写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名称、分布、特征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以高定球、以水定型、以温定带如图,由赤道向北极大陆东岸依次出现的气候是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苔原气候、冰原气候,大陆西岸依次出现的气候是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苔原气候、冰原气候31、亚欧非三大洲气候分布简图。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归纳及表格
一、热带气候(最冷月气温都大于15℃)
三、温带气候(最冷月气温<0℃,除了温带海洋性气候,它的最冷月气温在0℃~15℃之间)
四、亚寒带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气候特点:冬季严寒,夏季温和,降水稀少。
分布:北纬60°~70°之间的大陆内部,主要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部,南半球没有分布。
气候示意图跟温带大陆性气候有点像,但是它的最热月温度比温带大陆性的低,最冷月温度也比温带大陆性的低。
五、寒带气候
(1)苔原气候。
主要分布在北冰洋沿岸。
气候特点:终年寒冷,最热月平均气温在0℃~10℃之间,降水少。
(2)冰原气候。
主要分布在南极大陆和格陵兰岛内陆地区。
气候特点:最热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冰雪终年不化,降水稀少。
六、高山高原气候
主要分布在高海拔的山地、高原地区。
气候特点: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在一定范围内,降水随海拔升高而增加。
随着高度的增加,自然景观出现垂直变化的规律。
总结:判断世界气候类型的步骤
1、根据气温曲线图判断该地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
由于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因此气温的变化也是相反的。
最冷月>15℃为热带;
最冷月气温都在0℃~15℃之间为亚热带;
最冷月<0℃为温带(有特例: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最冷月>0℃)
最热月<10℃为寒带。
3、根据降水量柱状图中年降水量和降水的季节分配情况确定降水类型,最后确定气候类型。
地理基础知识补充讲解文件大气环流与气候类型全球性大气环流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称为大气环流。
①低纬环流:赤道上升气流→高空高压→向北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30°N上空成西风→积聚下沉→近地面高压(副高)→水平流向赤道(东北信风)→在赤道与南半球水平气流辐合上升。
②中纬环流与高纬环流: 30°N上空下沉→近地面副高→向北流偏转成西风→60°N与极地东风相遇上升→高空高压→向南偏转成西风→30°N上空下沉→中纬环流极地上空下沉→极地冷高压→水平偏转成极地东风→60°N与中纬西风相遇上升→高空高压→水平向北运动偏转成西风→极地上空下沉→高纬环流气压带和风带风带风向气压带属性(影响气候)北半球南半球成因特征气流极地高气压带(2个)热力原因冷高压下沉冷干极地东风带(2个)东北风东南风冷干副极地低气压带(2个)动力原因冷低压上升温湿中纬西风带(2个)西南风西北风温湿副热带高气压带(2个)动力原因热高压下沉干热低纬信风带(2个)东北风东南风干热赤道低气压带(1个)热力原因热低压上升湿热移动。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规律是:全球气压带风带纬度位置7月偏北,1月偏南。
气压带、风带在一年内有规律地随直射点南北移动,常使同一地区在不同季节出现不同的气候状况。
季风环流: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有显著改变的现象,称为季风。
季风环流也是大气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分布在东亚和南亚。
东亚由于冬季南北温差大,而夏季南北普遍高温,所以冬季风势力强于夏季风;而南亚由于冬季受喜马拉雅山脉的阻挡,因此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我国由于面向世界最大的海洋——太平洋,背靠世界最大的陆地——亚欧大陆,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成为世界季风最显著的地区。
项目成因冬季风夏季风源地风向性质源地风向性质东亚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西伯利亚、蒙古西北风寒冷干燥副热带太平洋东南风温暖湿润南亚季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西伯利亚、蒙古东北风低温干燥赤道附近印度洋西南风温暖湿润冷锋当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时,较重的冷气团前缘插入暖气团下方,使暖气团被迫抬升。
地理基础知识补充讲解文件大气环流与气候类型全球性大气环流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称为大气环流。
①低纬环流:赤道上升气流→高空高压→向北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30°N上空成西风→积聚下沉→近地面高压(副高)→水平流向赤道(东北信风)→在赤道与南半球水平气流辐合上升。
②中纬环流与高纬环流: 30°N上空下沉→近地面副高→向北流偏转成西风→60°N与极地东风相遇上升→高空高压→向南偏转成西风→30°N上空下沉→中纬环流极地上空下沉→极地冷高压→水平偏转成极地东风→60°N与中纬西风相遇上升→高空高压→水平向北运动偏转成西风→极地上空下沉→高纬环流③全球形成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气压带和风带风带风向气压带属性(影响气候)北半球南半球成因特征气流极地高气压带(2个)热力原因冷高压下沉冷干极地东风带(2个)东北风东南风冷干副极地低气压带(2个)动力原因冷低压上升温湿中纬西风带(2个)西南风西北风温湿副热带高气压带(2个)动力原因热高压下沉干热低纬信风带(2个)东北风东南风干热赤道低气压带(1个)热力原因热低压上升湿热地球的公转运动导致太阳直射点的季节位移,进而造成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规律是:全球气压带风带纬度位置7月偏北,1月偏南。
气压带、风带在一年内有规律地随直射点南北移动,常使同一地区在不同季节出现不同的气候状况。
季风环流: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有显著改变的现象,称为季风。
季风环流也是大气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分布在东亚和南亚。
东亚由于冬季南北温差大,而夏季南北普遍高温,所以冬季风势力强于夏季风;而南亚由于冬季受喜马拉雅山脉的阻挡,因此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我国由于面向世界最大的海洋——太平洋,背靠世界最大的陆地——亚欧大陆,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成为世界季风最显著的地区。
项目成因冬季风 夏季风源地 风向 性质 源地 风向 性质东亚季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西伯利亚、蒙古 西北风 寒冷干燥 副热带太平洋 东南风 温暖湿润南亚季风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西伯利亚、蒙古 东北风 低温干燥 赤道附近印度洋 西南风 温暖湿润冷锋当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时,较重的冷气团前缘插入暖气团下方,使暖气团被迫抬升。
全球气候类型(简图、表格)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高一地理
气候类型及分布
寒带
(北
纬60°~90°
T 最热月
<15℃
1、苔原 气候 全年严寒 分布在极地附近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冰洋沿岸 地处高纬,太阳高度较小、受极地气团和冰洋气团控制 2、冰原 气候 全年酷寒 分布在极地 南极大陆和格陵兰内陆地区 纬度高,太阳高度极小, 受极地气团和冰原气团控制
高原高 山气 候
垂直变化明显
分布中、低纬度的高大山地和高原
青藏高原、南美安第斯山等地
地势高,地势起伏大
二、理想大陆气候分布模式图
1、温度带的判断:
2、根据降水特点确定具体气候类型:
南北半球的判断:6、7、8月高温:属于北半球;12、1、2月高温:属于南半热带(南北纬30°之间):T 最冷月>15℃:
1、热带雨林气候、
2、热带草原气候 亚热带(南北纬30°—40°之间):T 最冷月>0℃: 5、亚热带季风气候、6、地中海气候 温带(南北纬40°—60°之间):T 最冷月<0 7、温带季风气候、8、温带大陆性气候、
9、温带海洋性气候
寒带(北纬60°—90°之间)):T 最热月<15℃ 10、亚寒带针叶林气候、11、苔原气候、
12、冰原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