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与微软
- 格式:ppt
- 大小:87.50 KB
- 文档页数:11
甲骨文的创业故事拉里·埃里森是全球第二大软件制造商“甲骨文”创始人、总裁兼CEO,公司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数据库软件公司,2001年美国《福布斯》杂志美国富豪榜名列第四,全球富豪榜名列第四,总资产260亿美元。
企业类型软件业。
成长记录对于所有的IT精英而言,埃里森绝对是个另类。
他爱留着长长的大胡子,他喜欢穿一万美金的亚曼尼西装,他的私生活极其泛滥,他总是先为自己树立一个假想敌,然后把他打倒,而这一次他的敌人是世界首富比尔·盖茨。
他好像对全世界都不满,发言总是那么刻薄毒辣,“比尔·盖茨?那可是一种非常有名的病毒!”“只有其他人都失败,才是真正的成功!”“罗马帝国都会垮,凭什么微软不会?”“每当IBM展示他们的大型机的速度跑得有多快时,他们往往把自己的数据库扔到垃圾箱里,而使用甲骨文的数据库。
”“买微软产品的人是很傻的,他们产品是25年前他们的祖父编写的!”但他确实是一个天才性的人物,自从1977年创立了“甲骨文”,不过26年的时间就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软件制造商。
所以,他是一个天才,也是一个狂人,注定了备受争议。
32岁创业的奇迹1944年,埃里森出生在纽约,但刚一出生就被父母抛弃了,一个芝加哥的亲戚收养了他,在埃里森的记忆里,只与母亲见过一面,知道她是犹太人,而父亲的身份,至今还是一个谜。
从小,埃里森就表现出了在数学方面的天赋,他先后进入芝加哥大学和伊利诺斯大学,后来进入西北大学,但都没有等到毕业他就离开了。
在学校他非常孤僻,喜欢独来独往。
他的成绩并不怎么好,惟一感兴趣的就是计算机。
大学肄业的埃里森先后在加利福尼亚几家不出名的计算机公司工作,正是在其间,埃里森的数学才能得以显露,他不仅在技术上工作出色,而且对技术的发展趋势有着本能的把握,简直就是一个非常有眼光的技术天才。
可是,埃里森对自己驾轻就熟的技术工作越来越缺乏兴趣。
有一次,他在一个聚会上对他的朋友谈了他下一步的想法:“我不能再干技术了,靠它我永远富不了,我要当老板,开创自己的公司。
美国“八大金刚”渗透中国大起底作者:白朝阳来源:《中国经济周刊》2013年第24期2012年,美国众议院常设特别情报委员会发布报告称,华为、中兴的产品威胁美国国家安全。
今年,奥巴马总统签署开支法案,禁止包括司法部、商务部、航空航天局及联邦调查局在内的联邦政府机构,采购“中国所有、运营或提供补贴的企业制造、加工或组装的信息技术产品”。
而与华为和中兴等中国企业被美国拒之门外的情形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的“八大金刚”(思科、IBM、谷歌、高通、英特尔、苹果、甲骨文、微软)在中国却能长驱直入,而且,这些公司的产品都被用在了中国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上。
从手机到服务器,从办公软件到操作系统,从搜索引擎到无线通信技术,美国“八大金刚”几乎渗透到了中国网络的每一个环节;政府、海关、邮政、金融、铁路、民航、医疗、军警,每一个部门几乎都有美国科技巨头的影子。
实力强悍中国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抽样监测显示,2011年,有近5万个境外IP地址作为木马或僵尸网络控制服务器,参与控制了我国境内近890万台主机,其中有超过99.4%的被控主机,源头在美国。
而仿冒我国境内银行网站站点的IP,也有将近3/4来自美国。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沈丁立表示,近年来美国对我国内地和香港地区实施了高达6.1万项的网络攻击计划,对中国高价值的电子信息枢纽发动了进攻。
可以想见,只要其中任何一项得逞,相关的我国政府和个人以及企业的电子通信就将大门洞开,国家机密和个人私密也将荡然无存,中国网络安全必然面临严重威胁。
中国的信息安全在以思科为代表的美国“八大金刚”面前形同虚设,在绝大多数核心领域,这8家企业都占据了庞大的市场份额。
IBM是全球最大的信息技术和业务解决方案公司,早在1934年,IBM就已经在中国开展业务。
据IDC(互联网数据中心)数据显示,IBM在中国Unix服务器市场份额连续15年稳居第一,截至2012年第四季度,已达到76%。
历史上最牛的演讲—甲骨文总裁拉里埃里森在耶鲁大学注:拉里埃里森为甲骨文软件公司创始人,2007年身价260亿美元,世界第二富豪。
这是甲骨文公司总裁Larry Ellison (Oracle CEO) 在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 给2000屆毕业生所作的演讲全文,由于他句句惊人,最后被耶鲁大学保安请下讲台。
该演讲号称历史最牛之演讲,但是否classic则不得而知,美国出版的一本大学经典演讲集未将其收入其中。
耶鲁的毕业生们,我很抱歉---如果你们不喜欢这样的开场白。
我想请你们为我做一件事。
请你---好好看一看周围,看一看站在你左边的同学,看一看站在你右边的同学。
请你设想这样的情况:从现在起5年之后,10年之后,或30年之后,今天站在你左边的这个人会是一个失败者;右边的这个人,同样,也是个失败者。
而你,站在中间的家伙,你以为会怎样?一样是失败者。
失败的经历。
失败的优等生。
说实话,今天我站在这里,并没有看到一千个毕业生的灿烂未来。
我没有看到一千个行业的一千名卓越领导者,我只看到了一千个失败者。
你们感到沮丧,这是可以理解的。
为什么,我,埃里森,一个退学生,竟然在美国最具声望的学府里这样厚颜地散布异端?我来告诉你原因。
因为,我,埃里森,这个行星上第二富有的人,是个退学生,而你不是。
因为比尔盖茨,这个行星上最富有的人---就目前而言---是个退学生,而你不是。
因为艾伦,这个行星上第三富有的人,也退了学,而你没有。
再来一点证据吧,因为戴尔,这个行星上第九富有的人---他的排位还在不断上升,也是个退学生。
而你,不是。
你们非常沮丧,这是可以理解的。
你们将来需要这些有用的工作习惯。
你将来需要这种“治疗”`。
你需要它们,因为你没辍学,所以你永远不会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哦,当然,你可以,也许,以你的方式进步到第10位,第11位,就像Steve。
不过,我没有告诉你他在为谁工作,是吧?根据记载,他是研究生时辍的学,开化得稍晚了些。
中外十大知识产权纠纷案例及解析在当今全球化的商业环境中,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纠纷日益受到关注。
以下为您呈现中外十大知识产权纠纷案例,并进行详细解析。
一、苹果与三星专利大战苹果和三星之间的专利纠纷堪称科技界的一场“世纪之战”。
苹果指控三星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侵犯了其多项专利,包括外观设计和技术专利。
这场纠纷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法院,持续多年。
解析:此案例反映了在智能手机市场竞争激烈的背景下,企业对知识产权的重视和保护。
苹果通过专利诉讼试图维护其在设计和技术创新方面的领先地位,而三星则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法律风险。
二、高通与苹果的专利纷争高通指控苹果侵犯了其多项技术专利,并要求苹果支付高额专利使用费。
苹果则认为高通的专利收费模式不合理,并拒绝支付。
解析:这一纠纷不仅影响了两家公司的利益,也对全球智能手机产业链产生了冲击。
它凸显了专利授权模式和技术标准必要专利的复杂问题。
三、王老吉与加多宝的商标之争加多宝曾租用王老吉商标进行凉茶生产和销售,但在合作结束后,双方就商标的归属和使用产生了激烈争议。
解析:这场商标之争反映了品牌价值在商业竞争中的重要性。
同时也提醒企业在商标使用和合作中要明确权利和义务,避免后续纠纷。
四、谷歌与甲骨文的 Java 版权纠纷甲骨文指控谷歌在其安卓系统中未经授权使用了 Java 的相关技术,引发了一场关于软件版权的激烈辩论。
解析:此案例涉及软件行业中开源与版权之间的边界问题,对整个软件行业的发展和知识产权保护模式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五、微软与谷歌的专利互诉微软和谷歌在多个领域展开了专利诉讼,涉及操作系统、搜索引擎等技术。
解析:这显示了科技巨头在争夺市场份额和技术优势时,知识产权成为了重要的武器。
六、中国药企与国际药企的药品专利纠纷一些中国药企在仿制国外药品的过程中,与国际药企产生了专利纠纷。
解析:这反映了在医药领域,专利保护对于研发创新的激励作用,以及发展中国家药企在面对国际专利壁垒时的挑战。
甲骨文激进攻城谋变局只要由埃里森继续坐阵,这家公司的基因就充满了攻击性,其一举一动都影响着业界的未来,使之不断处于变动之中。
2010年1月27日,甲骨文公司斥资74亿美元,完成了对Sun的收购。
在1月27日的媒体发布会上,甲骨文对外宣布了他们对Sun公司的整合计划:他们希望甲骨文像60年代的IBM那样完成模式的转变。
而不久前,“性情中人”甲骨文CEO拉里?埃里森(Larry Ellison)又公开表示,甲骨文将凭借自己的新硬件在服务器市场向惠普发起攻击。
2010年底,甲骨文发布了采用Sun Sparc 芯片的新型计算机,埃里森称,基于Sparc服务器的“超级群集”创造了数据库在计算机上运行的新记录,每分钟能可成3000多万次交易,而IBM和惠普的记录分别约为每分钟1000万次和400万次交易。
他说,“我们认为惠普的计算机运行速度很慢,最容易受到冲击。
我们将利用更好的软件、更好的硬件和更优秀的人才向惠普发起挑战,从而赢得市场份额。
”激进的甲骨文一直在强势出击,最典型的做法就是大手笔频繁收购。
你很难预测这家企业会在何时将竞争对手变成合作伙伴,也很难预料它是不是会忽然翻脸将合作伙伴变成竞争对手。
在过去两年多的时间内,甲骨文并购了包括仁科、Siebel、iFlex在内的几十家企业。
2010年5月,埃里森公开表示,通过并购,甲骨文已经不再是当初的甲骨文了,甲骨文将超越微软,成为全球第一大软件厂商。
他说,甲骨文能否超越微软取决于两个问题:甲骨文的增长速度和微软的下降速度。
甲骨文与惠普曾经是一对密友,惠普销售的硬件运行着来自甲骨文的软件,并与甲骨文联手为企业客户提供软件、硬件和服务方案。
但自从甲骨文收购了Sun之后两家的关系开始变质,甲骨文成为惠普在计算硬件市场的主要竞争对手之一,随后二者还打起了官司。
在惠普前首席执行官赫德引咎辞职一个月后,甲骨文便将其招致麾下。
在赫德上任的第二天,惠普在加州起诉赫德,以违反离职协议为由阻止他加盟甲骨文。
国外软件企业在中国的投资一、微软(Microsoft) (1)二、国际商用机器(IBM) (2)三、甲骨文(Oracle) (3)四、SAP (5)五、 Computer Associates (6)六、惠普(HP) (7)七、赛门铁克(Symantec) (9)八、EMC (9)九、Adobe (10)十、塔塔咨询(TCS) (10)一、微软(Microsoft)微软2006年软件产品销售收入345.6亿美元,占总销售414.7亿美元的83.3%,比去年同期增长5.9%。
微软在中国的投资开始于2002年。
2002年1月,微软与北京市政府合作成立中关村软件公司,投资1900万元人民币,当时的目标是通过5年努力成为中国最大的软件企业之一。
2002年4月,微软又与上海市政府合作成立微创软件公司,投资200万美元,定下的目标是5年后成为中国最大规模的软件服务出口企业之一。
2002年6月,微软在北京与发改委签下总金额涉及62亿元的合作,微软也启动了以投资换市场的策略。
随后,微软连续签下创智、浪潮、中软、神州数码4家全球战略合作伙伴,从多方面投入资源合作,2007年4月,微软在中国的战略级合作伙伴又新添了浙大网新和宝信软件两家企业,现在正在接触四川长虹和亿阳通信。
微软目前在中国的发展主要着眼于在行业内做深做透,因此微软启动了所谓的“深耕计划”,计划将深度合作伙伴发展到100家-150家,同时还会继续大力发展全球战略合作伙伴。
作为“深耕计划”的重要支撑,微软给重要的合作伙伴上了“八道大菜”:帮助伙伴制定3年商业规划、提供培训、尖端技术合作、专利授权、外包软件、解决方案再造、联合营销、战略投资。
在研发中心方面,2006年1月,微软成立了中国研发集团,整合了在中国的研发机构,主要包括微软亚洲研究院、微软亚洲工程院、微软中国研发中心、微软中国技术中心、微软互联网技术部(中国区)、微软亚洲硬件技术中心及其他分布于北京、上海、深圳的各类产品研发机构。
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排名榜尊敬的读者,下面将为您介绍一些具有领先技术、卓越服务和良好口碑的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
1. IBM(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 是全球著名的科技公司,提供一系列系统解决方案和服务,涵盖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区块链等领域。
IBM 的解决方案被广泛应用于金融、医疗、零售、制造等行业。
该公司以其强大的产品和专业的支持而闻名,帮助客户实现数字化转型并加速创新。
2. 微软(Microsoft)微软是全球领先的科技公司之一,提供一系列系统和软件解决方案,包括操作系统、办公软件、数据库和企业应用软件等。
微软为企业和个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和服务,在实现数字化转型和提升工作效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 谷歌(Google)谷歌是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之一,其系统解决方案和服务涵盖了搜索引擎、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领域。
谷歌通过其强大的基础设施和领先的技术,为企业和个人用户提供高效、安全的解决方案,助力客户实现增长和创新。
4. 亚马逊(Amazon)亚马逊是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和云计算公司之一,其亚马逊云服务(Amazon Web Services,AWS)提供了一系列强大的云计算和数据存储解决方案。
AWS 在全球范围内部署了大量数据中心,其弹性、安全的特性使其成为众多企业选择的首选解决方案。
5. 华为(Huawei)华为是全球领先的信息通信技术解决方案供应商,提供一系列解决方案和服务,涵盖了电信网络、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
华为以其领先的技术、创新的产品和优质的客户服务而受到广泛认可,在全球范围内拥有众多合作伙伴和用户。
6. 苹果(Apple)苹果是全球知名的科技公司,提供一系列创新的硬件和软件解决方案。
苹果的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被广泛应用于企业和个人用户,其产品和服务以用户友好和高性能而受到用户的喜爱。
7. 甲骨文(Oracle)甲骨文是全球领先的企业级软件和硬件解决方案供应商,提供一系列企业应用软件、数据库和云服务。
世界八大最顶尖的工业软件强国展开全文工业软件是指专用于工业领域里的软件,包括系统、应用、中间件、嵌入式等。
工业软件大体上分为两个类型:嵌入式软件和非嵌入式软件,嵌入式软件是嵌入在控制器、通信、传感装置之中的采集、控制、通信等软件,非嵌入式软件是装在通用计算机或者工业控制计算机之中的设计、编程、工艺、监控、管理等软件。
尤其是嵌入式软件,应用在军工电子和工业控制等领域之中,对可靠性、安全性、实时性要求特别高,必须经过严格检查和测评,还要特别强调的是与设计相关的软件,如AutoCAD、CAE等。
工业软件在产品设计、成套装备设计、厂房设计、工业系统设计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极大地提高工业企业研发、制造、生产管理水平,提升工业管理性能和设计效率,有效节约成本,并实现可视化管理,是现代工业装备的“大脑”,也是制造业落地工业互联网,转型智能制造的有力武器。
世界工业软件主流厂商:达索系统、西门子数字工业软件、欧特克、PTC、新思、CADENCE、AVEVA、ANSYS、ALTAIR、海克斯康、ESI、ZUKEN、ALTIUM、ARAS等,下面分别介绍世界八大软件强国如下:一、美国美国是工业软件全球领先的国家之一。
事实上,美国最大的工业软件公司不是微软,不是谷歌,更不是苹果,而是洛克希德·马丁公司。
世界最大的工业软件公司同时也是世界头号军火商。
上世纪60年代,人工手绘图件已经无法驾驭越来越复杂的产品需求,美国波音、洛克希德、NASA等航天巨头开始研发工业软件来代替人工制图。
因为计算机技术能更好地表达产品需求,且能免除人力驱动的物理设备。
尤其是冷战时期,美国为了缩减昂贵的军用软件开支,开展军民融合,而洛克希德公司瞅准机会扎进了工业软件领域。
可以说CAD产业就是军火商搞起来的。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时期开发的工业软件都是企业自用,后来为了赚取利益很多软件转为商用,现在仍然活跃在市场上的有洛克希德投资而达索开发的CADAM;麦道开发的UG;西屋电气太空核子实验室开发的ANSYS等等。
NEC组织结构图 (1)
微软组织结构图 (1)
金山公司组织结构图 (2)
长城宽带组织结构图 (3)
中国联通组织架构 (3)
IBM组织架构图: (4)
甲骨文中国组织架构简易图 (4)
神州数码控股组织结构图 (5)
南京南瑞组织结构图 (5)
耐吉科技开关制造有限公司 (6)
NEC组织结构图
微软组织结构图
微软总体组织体系
微软公司桌面应用部门组织结构
金山公司组织结构图
长城宽带组织结构图
中国联通组织架构
IBM组织架构图:
IBM组织架构
(矩阵管理模式)
甲骨文中国组织架构简易图
甲骨文中国组织架构简易图
神州数码控股组织结构图
图6-6 神州数码控股有限公司组织结构图
南京南瑞组织结构图
耐吉科技开关制造有限公司。
12 种编程语言的起源故事过去的几十年间,大量的编程语言被发明、被替换、被修改或组合在一起。
每种语言总在争论中诞生,又在进化中消亡。
而这些语言的的创造者,无一不是编程世界中的标志性人物,高举探索的旗帜不断前行。
敬仰之情促使了这篇文章的诞生,这里收集并分享了这五十年来最成功、最流行的十二门编程语言和它们的创造者的故事。
1、Java 的起源1990 年代初,任职于Sun 公司的詹姆斯·高斯林等人开始开发Java语言的雏形,最初被命名为Oak,目标设置在家用电器等小型系统的程序语言,应用在电视机、电话、闹钟、烤面包机等家用电器的控制和通讯。
由于这些智能化家电的市场需求没有预期的高,Sun 公司放弃了该项计划。
随着1990 年代互联网的发展,Sun 公司看见Oak 在互联网上应用的前景,于是改造了Oak,于1995年5月以Java 的名称正式发布。
Java 伴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而发展,逐渐成为重要的网络编程语言。
与传统型态不同,Sun 公司在推出Java 时就将其作为开放的技术。
全球数以万计的Java 开发公司被要求所设计的Java软件必须相互兼容。
“Java语言靠群体的力量而非公司的力量”是Sun 公司的口号之一,并获得了广大软件开发商的认同。
这与微软公司所倡导的注重精英和封闭式的模式完全不同,此外,微软公司后来推出了与之竞争的.NET平台以及模仿Java 的C# 语言。
后来Sun 公司被甲骨文公司并购,Java 也随之成为甲骨文公司的产品。
Java 的创造是为了完成WORA(Write once, run anywhere 一次编写到处运行)的理念,它的平台独立性使它在企业应用中获得了巨大成功。
到目前为止,它已经成为了最流行的一门应用程序编程语言,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级Web应用开发和移动应用开发。
2、C++ 的起源这个构思起源于Stroustrup 做博士论文时的一些程序撰写经验。
他发现Simula 具备很利于大型软件开发的特点,但Simula 的运行速度太慢,无法对现实需求发挥功效;BCPL 虽快得多,但它过于低级的特性,使其不适于大型软件的开发。
微软12大竞争对手据国外媒体报道,微软有很多竞争对手,以至于很难确定哪个竞争对手令微软CEO史蒂夫·鲍尔默(Steve Ballmer)夜不能寐。
在凭借Windows和Office统治消费和企业软件领域的同时,微软还希望在数据库、云计算、电子邮件、搜索、虚拟化、统一通信、网页浏览器、手机和平板电脑、视频游戏等领域更进一步。
有时微软甚至模糊了对手与伙伴之间的界限,例如对Citrix和Yahoo。
以下是对微软威胁最大的12家公司,其中有多家公司并非传统的软件生产商。
1、苹果尽管微软在公开场合更多地表达对谷歌的不满,但实际上苹果却超过了微软的市值,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科技公司。
很久之前微软曾凭借Windows的市场垄断地位几乎令苹果倒闭,但苹果的Mac业务仍然保持盈利,而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回归苹果之后又创造了多款改变市场的产品,例如iPod、iPhone和iPad。
虽然Windows在台式机和笔记本操作系统领域占据九成的市场份额,但微软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领域却远远落后于苹果。
Windows Phone 7未能阻止苹果的智能手机市场的进步。
微软声称将面向触摸屏设备推出下一代Windows操作系统,这说明微软自身也认识到,Windows 7并非平板电脑消费者的首选。
2、谷歌谷歌有望成为继苹果之后第二家市值超过微软的科技公司,尽管微软2320亿美元的市值仍远远领先于谷歌的1950亿美元。
微软和谷歌在很多领域存在竞争关系,包括谷歌与必应的搜索、Android与Windows Phone 7的智能手机操作平台、Hotmail与Gmail电子邮箱、Windows Azure与Google App Engine、Office与Google Apps办公软件、IE与Chrome浏览器,以及Windows与尚未完全成型的Chrome OS操作系统。
微软与谷歌之间经常发生争论,有时会在博客或Twitter等社交平台,有时则会诉诸法律手段,最近的一次便是谷歌指责微软必应抄袭搜索结果。
oracle(甲骨文)与微软公司出品的sql server是目前市场上主流应用较多的商业数据库产品,本人在电信公司计费部门工作过,对此两个数据库有较为深刻的体会及认识,下面谈谈个人使用感受。
sql server有两种数据库:系统数据库(system databases)和用户数据库(user databases)。
在一个sql server实例安装完成之后,将会自动创建5个系统数据库:master,model, msdb, tempdb和resource。
如果一个机器上面安装了多个sql server实例时,每个实例都会有自己单独的一套系统数据库。
sql server实例指:一个包含了操作系统文件、内存结构、后台进程以及注册表信息的独立的应用服务。
(打开控制面板―服务与应用程序,便可见到各种应有服务)。
oracle则不太一样:当它启动实例时,会启系统全局内存:sga(system global area)――被分为数个不同的结构,这些分配的内存空间和后台进程组合,就叫实例。
而且,我们还没有建立数据库(表空间)。
oracle实例可以在不打开数据库的情况下运行――这是与sql server数据库最大的不同:sql server实例是不能够离开系统数据库而运行的。
一个oracle 数据库(表空间)则最少需要3个系统表空间才能正常操作,它们是:system, sysaux和temp。
在oracle中,system表空间等价于master数据库,system表空间包含了数据字典(data dictionary),也就是关于oracle自身的元数据(metadata),这里的数据字典可以和sql server中的resource数据库进行类比。
下面说下实际使用感受对比。
从性能来讲,oracle比sql server好得多:oracle的参数文件init.ora是可调的,既我们可以根据数据库的规模调整oracle对系统资源的使用情况,以达到最合理的资源分配,让oracle达到最佳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