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社条例》和《旅行社管理条例》对比解读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54.00 KB
- 文档页数:15
日前,国务院颁布了新修订的《旅行社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从2009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条例》对原有的《旅行社管理条例》进行了全面修改,大大降低了旅游行业准入门槛的同时,更加明确了旅行社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加大了对旅行社的管理力度。
业内人士认为,修改后的《条例》更趋于市场化,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方面有很大进步。
旅游行业准入门槛降低相较原来的《旅行社管理条例》,《条例》中对旅行社从事入境旅游业务的准入门槛大大降低。
现行条例将旅行社分为国际旅行社和国内旅行社,国际旅行社可以经营国内旅游和入境旅游业务(部分具有经营出境旅游的资质),而国内旅行社则只能经营国内旅游业务。
修改后的《条例》则取消了国际旅行社和国内旅行社的区别,不再区分国内旅游业务和入境旅游业务的准入条件。
而经营注册入境旅游业务所需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也由150万元人民币降至30万元人民币,准入条件降低的同时还大大减轻了旅行社的负担。
而在出境旅游市场方面,在《条例》实施之前,根据《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管理条例》的规定,旅行社开展出境游业务须取得国际旅行社资格满一年且在经营入境旅游业务方面有突出业绩。
而《条例》则解决了这一矛盾,规定"旅行社取得经营许可满两年,且未因侵害旅游者合法权益受到行政机关罚款以上处罚的,便可以申请经营出境旅游业务"。
在质量保证金制度上,《条例》也做了重大的修改。
经营国内旅游业务和入境旅游业务的旅行社的质量保证金只需要20万元(过去要求60万元);经营出境旅游业务的旅行社应当增存质量保证金120万元。
而质量保证金既可以在指定银行开设专门的质量保证金账户存入现金,也可以提交不低于应交质量保证金数额的银行担保。
另外,旅行社连续3年没有因为侵害旅游者合法权益受到行政机关罚款以上处罚的,可将旅行社的质量保证金减少50%,同时明确规定质量保证金的利息属于旅行社所有。
这一规定可使很多旅行社更加严格要求自身经营,以减少需要交纳的保证金,从而引导整个行业良性发展。
新旧《旅行社条例》有何区别?一、旅行社类别调整。
将过去的三类旅行社合并为两类旅行社,即国内游旅行社和出境游旅行社,有利于旅行社经营和旅游市场的管理。
二、注册资金制度调整。
原《旅行社管理条例》国内旅行社注册资金为30万元,国际旅行社为150万元,对比新《旅行社条例》规定最低注册资金为30万元,降低了旅游市场的准入门槛,尤其是对出境社注册资本的大幅降低,进一步减轻了旅行社的经营负担。
三、质量保证金制度调整,取消了旅游管理部门对质量保证金利息的使用权,突出了市场调节作用。
四、审批旅行社条件调整。
原《旅行社管理条例》分别规定了设立条件和申请设立旅行社必须提交的文件,新《旅行社条例》则简化了审批条件,取消了旅行社及其分支机构的设置的大部分前置审核条件,五、申请出境旅游业务管理制度调整。
原《旅行社管理条例》没有规定,对比新《旅行社条例》则规定旅行社取得经营许可满两年,且未因侵害旅游者合法权益受到行政机关罚款以上处罚的,可以申请经营出境旅游业务六、强化了处罚力度。
新《旅行社条例》就旅行社及其从业人员的持证情况、安全保障制度、出入境滞留不归、团款支付、低于成本经营、对管理部门人员行为等方面都作出了明确规定,相比较原《旅行社管理条例》处罚力度加大,最高限额达到50万元,强化对旅游者权益的维护。
进步之处:将入境游业务与国际业务剥离,降低国内旅行社经营门槛是改革创新,是实事求是改善企业发展环境的重大进步。
不足之处:对旅游社的法律特殊保护仍不足。
建议:1、政府应对旅游相关的吃、住、行、游览等专项服务企业科学加强安全、保险等方面的市场准入监管。
明确管理缺失的国家赔偿责任与责任人追究制度。
2、发展旅游意外伤害保险制度,规定游客应办理旅游意外伤害保险和携带财产保险,办理了保险的和经旅行社要求而拒不办理保险的,无过失旅行社对意外伤害和损失免责。
3、对旅行社新创意线路服务项目与文字版权的特殊保护,规范市场秩序。
关于新旧《旅行社条例》法律规定的对比解读摘要:2009年5月1日,新的《旅行社条例》颁布实施,新旅行社条例的出台在业界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并将对旅行社产生较大影响,其最大的亮点是进一步规范了旅行社的经营行为,加强了维护游客权益的力度。
既充分体现了国家对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视和支持,以及对广大旅游者的合法权益的保护,也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特点。
下面我就新旧《旅行社条例》做对比分析。
关键词:新旧旅行社管理条例法律规定对比一旅行社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对比新《条例》规定:旅行社聘用导游人员、领队人员应当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并向其支付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报酬:旅行社不得要求导游人员和领队人员接待不支付接待和服务费用或者支付的费用低于接待和服务成本的旅游团队,不得要求导游人员和领队人员承担接待旅游团队的相关费用;旅行社应当投保旅行社责任险。
利:这不仅仅是保障了导游人员、领队人员的基本报酬,还使得“零负团费”、“强制消费”等侵害旅游者合法权益的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二旅行社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对比新《条例》规定:旅行社聘用导游人员、领队人员应当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并向其支付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报酬:旅行社不得要求导游人员和领队人员接待不支付接待和服务费用或者支付的费用低于接待和服务成本的旅游团队,不得要求导游人员和领队人员承担接待旅游团队的相关费用;旅行社应当投保旅行社责任险。
利:这不仅仅是保障了导游人员、领队人员的基本报酬,还使得“零负团费”、“强制消费”等侵害旅游者合法权益的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三注册资本的对比旧的《旅行社管理条例》第七条旅行社的注册资本中规定国际旅行社不少于150万元人民币,国内旅行社不少于30万元人民币,而2009年新的《旅行社条例》中规定旅行社注册资本不少于30万元人民币。
利:注册资本的降低,由此前的国际社150万、国内社30万元,统一为注册资本不得低于30万元。
此条规定让过去30年通用的国际社、国内社划分标准成为历史。
《旅行社条例》与《旅行社管理条例》之比较分析
张莹
【期刊名称】《岱宗学刊-泰安教育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0(014)003
【摘要】2009年5月1日起,<旅行社条例>正式实施.它是对<旅行社管理条例>的一次修正和补充,对促进旅行社业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将对未来我国旅游业产生深远影响.本文比较分析了新旧条例在内容上的不同规定,主要从旅行社定义及分类的变化、旅行社设立条件的调整和旅行社业务经营规定的更新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以分析新条例的特点及其对旅行社业的影响.
【总页数】2页(P32-33)
【作者】张莹
【作者单位】泰山学院,旅游与资源环境学院,山东,泰安,271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590
【相关文献】
1.《旅行社管理条例》立法问题献疑 [J], 旷天伟;杨海明
2.国务院关于修改《旅行社管理条例》的决定 [J], ;
3.基于《旅行社管理条例》的江苏旅游市场零负团费问题分析 [J], 卢凤萍
4.旅行社管理条例 [J], ;
5.有关施行《旅行社管理条例》加强旅行社管理的几个问题 [J], 蔡家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