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学期第18课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622.00 KB
- 文档页数:2
阅读课《慈母情深》教学设计复备人:一、教学内容: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慈母情深》,共2课时。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会认“陷”等3个生字。
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鼓励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通过对母亲外貌、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的阅读,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读自悟,引导读“学前提示”,体会课文是怎样表现母亲的深情的。
2、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升华情感,提高阅读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母亲的慈祥与善良,体会母爱的深沉。
三、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描写母亲外貌、语言的语句,体会平凡母亲的伟大,激发学生热爱母亲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准备:教法:大胆放手让学生在自读自悟、合作交流中获得独特的学习感受和体验,升华情感,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学法:自读自悟,小组合作交流。
教具:小黑板、录音机、小卡片、小说《青年近卫军》。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回顾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刚刚学过了一篇表现深刻父爱的文章《地震中的父与子》,感受到了再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父亲迸发出的巨大力量。
在日常生活中,母亲又是何等深沉啊!你们看,(教师出示小说《青年近卫军》)这是一本在六、七十年代风靡全国的苏联小说。
在当时,这本小说的价格是1元5角钱。
在那个年代人们的生活很贫困,1元5角钱在普通的家庭里就可以维持一天的生活了。
而文中的作者梁晓声小时候却爱好读书,并向母亲要了1元5角钱买这本书《青年近卫军》。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以这本小说为线索展开的。
板书课题:慈母情深。
(齐读)(设计意图:出示小说实物,介绍当年的生活水平,提示文章的线索。
)(二)、介绍作者。
梁晓声,男,1949年出生,山东荣城人。
197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
其短篇小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父亲》分别获全国优秀小说奖。
教案:五年级上册语文《18.慈母情深》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体会作者对慈母深情的赞美。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会生字词,理解词句的意思,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慈母的深情,培养尊敬父母、孝敬父母的良好品质。
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慈母的情深。
2. 生字词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词句的意思。
3.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慈母深情的赞美。
4. 拓展练习:进行相关的写作和口语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难点:体会作者对慈母深情的赞美,感受慈母的情深。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课文课件等。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 提问:你们对慈母有什么印象?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慈母的课文。
二、课文朗读(10分钟)1. 让学生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指导,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三、生字词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 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词句的意思。
四、课文解析(10分钟)1. 分析课文结构,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 讨论课文中的细节,体会作者对慈母深情的赞美。
五、拓展练习(5分钟)1. 让学生进行相关的写作和口语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展示练习成果,教师进行评价。
六、课堂小结(5分钟)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板书设计:慈母情深课文结构分析生字词解析课文解析拓展练习作业设计:1. 回家后,向父母讲述课文内容,感受慈母情深。
课后反思:重点关注细节:课文解析环节补充说明:1. 分析课文结构在解析课文之前,教师应先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慈母情深》课文原文及教案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慈母情深》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理解词语“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鼓励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教学的重难点:要着重引导学生通过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的语句,体会平凡母亲的伟大,感受伟大的母爱,激发热爱母亲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有关于作者的资料、写有课文新词的小黑板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我们刚学了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感受到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父爱进发出的巨大力量;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感受到的母爱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将使你感受到母爱的深沉。
2、板书课题:慈母情深(学生齐读课题两遍)释词:“慈”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慈母”呢?学生动手查字典,然后指名回答。
3、阅读课文的导读部分,明确学习要求。
4、展示资料,简介作者学生先介绍各自搜集的作者资料,然后教师可作适当的补充。
(梁晓声,当代作家。
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梁晓声的创作以小说为主,现已创作长篇小说六部。
其作品大多被香港、台湾出版,并译为英、日、法、俄等国文字。
著有短篇小说集《天若有情》《白桦树皮灯罩》《死神》,中篇小说集《人间烟火》,长篇小说《一个红卫兵的自白》《从复旦到北影》《雪城》等。
其短篇小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父亲》,及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分获全国优秀小说奖)。
二、检查预习,交流感受:1、指名读课文,检查学生朗读课文情况。
2、出示小黑板;学习生字(先自由读,再指名来读,再全班齐读)3、重点理解词语: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注意多音字“龟”在这里的读音)4、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什么?(动笔写在课本上)5、预习了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总体印象)过渡:课文是怎样表现母亲的深情的呢?三、品读课文,感受母爱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画出描写母亲外貌和语言的语句,在自己感受特别深刻的地方作简单的批注。
部编版语文5年级上第18课《慈母情深》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慈母情深》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一个母亲为了支持儿子读课外书,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儿子钱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展现了慈母对子女无私的爱和关心。
本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
教学这篇课文,旨在让学生感受慈母情深,理解母爱的伟大,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朗读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母爱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理解课文深层含义,感受慈母情深方面,还需要教师的引导。
此外,学生在朗读、表达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慈母情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朗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慈母情深,理解母爱的伟大,培养孝敬父母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慈母情深。
2.教学难点:感受慈母情深,理解母爱的伟大。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朗读教学法和自主合作学习法。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运用朗读,让学生感受慈母情深;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图片、音乐等。
2.黑板:准备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3.教材:准备好课文教材,供学生阅读。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慈母情深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母爱的理解。
教师总结,引出课文《慈母情深》。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描述慈母情深的句子。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慈母情深。
教师指导朗读,强调情感的把握。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对慈母情深的感受。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18牛和鹅教材分析课文记叙了作者在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再不怕鹅的故事。
本文故事情强,是一篇语言生动、童趣十足,又蕴含一定哲理的文章。
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着抓住有关语句,体会人物的心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抓住重点句子,特别是人物动作、语言、神态描写理解人物的心情,体会文章的阅读方法。
难点:理解“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啊”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示图导入,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图片(牛和鹅),同学们在你们的印象中,牛和鹅有什么特点?2.课件出示"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
你能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那你觉得这句有道理吗?3.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4.作者介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带有生字的新词,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查工具书。
2.读文、识字、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最后写了什么?三、再读课文,学习批注。
1.关注课文的五处批注,小组交流是从哪些角度做批注的。
第一处:是疑问句,提出问题。
告诉我们遇到不解的问题做批注。
第二处:边读边想象画面,是从写法的角度做批注。
第三处:对课文内容体会较深的地方做批注。
第四处:对体会人物心情的角度做批注。
第五处:可以从启发的角度做批注。
四、总结(让学生默读课文,自主批注)五、作业布置1、抄写词语。
2、找一篇文章,自行批注。
板书设计牛和鹅初读课文→梳理有价值的东西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复习文中部分词语2.根据课上学生疑质的问题,引起本课的阅读话题。
二、精读课文,引导感悟。
1、作者一开始就点明大家的认识:牛眼看人,觉得人比中大,所以牛怕人。
鹅看人,觉得我比人小,所以鹅不怕人。
18 慈母情深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慈母情深》这篇课文围绕“我”买书这件事,塑造了一个勤劳坚忍,关爱儿女的母亲形象,展现了母爱的无私,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感激之情。
本课语言细腻,真切感人。
(二)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积累“连续、广播”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领会作者的表现手法,感受作者字里行间表现出来的对母亲深沉的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
1.学习本课生字词。
(重点)2.领会作者的表现手法,感受作者字里行间表现出来的对母亲深沉的感情。
(难点)二、说教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1.朗读法本课有着大量的场景描写,要让学生通过一边朗读一边想象画面,感受画面所呈现出来母亲工作的艰辛,同时通过朗读课文,了解人物对话蕴含的情感,加深对课文主旨的领悟。
2.词句分析法本课呈现了大量的细节,词语的重复使用既使故事场景更鲜活,也让情感表达更强烈,因此要对这些词句作重点分析,分析这些词句加深学生对作者表现手法的了解。
3.结构分析法本课叙述结构严谨,在教学过程中,按照故事的叙述结构进行教学,让学生更好的把握课文内容。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本课准备了教学同步课件,辅助教学,让课堂更生动。
三、说学法。
本课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包括预习生字,查找作者的相关资料。
课堂上学习主要是朗读课文,学习生字,了解课文内容,准确把握课文主旨,完成课后习题,重点是完成本课小练笔。
四、说教学流程。
(一)布置预习1.利用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
2.思考课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的表达效果,找出课文中让自己印象深刻的画面。
(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一、课题导入让学生举手发言,谈一谈自己心中母亲的形象。
板书:慈母情深二、学习生字词1.朗读课文,标出课文生字,结合生字表自行学习。
2.课件出示生字词。
3.教师指导学生认读生字,强调字音,重点字:辞酸4.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生字书写,强调笔顺和书写规范。
备教材备学生备教程18、慈母情深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课文中的生字。
理解“龟裂、失魂落魄、疲惫”等词语意思。
2.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课文的好词好句。
3.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养育之苦,母亲的慈祥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课文,合作探究掌握本课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会母亲的养育之苦。
教学重点: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养育之苦,母亲的慈祥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深入体会母亲生活的辛苦,从而进一步理解母爱的无私崇高,激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
课时安排:2课时粘贴——《语文书》双横线生字粘贴——《英才教程》-生字扫描记录——指名——()()()()()()()()●指示、指导自学(正式讲读之前1-5周,至少自学3次)任务、要求:主要是读书——求……印象、兴趣……查工具书——求音准(第二次还不会读的字要求“注音”)写写生字——求印象(一边写一边读)●调查,个别教(早自习或它时)——做记录:1,见《语文书》;2,见《练习册》;3,见手机或其它●预习(正式讲读之前1-2天)任务、要求:读书——求正确、流利查工具书——求断词断句基本正确、重点词义略知一二做《练习册》——求自觉主动认真(选择T1/2/3……)⏹粘贴“简介对毛泽东时代青少年的影响”⏹播放360浏览器“收藏夹”之“五年级课文朗读”正课第一课时一、导入——3分钟左右创设情境,揭示课题二、读课文——5分钟左右以中等生、差生为主三、学习生字新词——5分钟左右粘贴——《英才教程》-词语解释+近、反义词粘贴——《练习册》课后反思:导学:切勿“脚踩西瓜皮”重点:教师生动语言+学生情境体验着眼:语文素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重点:普遍有理解困难的四、自主、互助阅读课文——22分钟左右听-说-读-写,注重“双基”,精讲精练(视具体情况,选择是否利用课件进行教学)重点训练项目:自学能力、合作精神、协调能力相机介绍作者、背景相机指导朗读课文相机学习《练习册》《长江作业本》(不少于5~8分钟)五、练习——5分钟左右内容:随机选择正课第二课时一、回顾,指导学法——5分钟左右二、再读课文——5分钟左右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再讲课文(学生多讲)——15分钟左右抓住重点,突破难点随机作业,提高拓展选择《练习册》、《长江作业本》重要的讲解四、独立完成《长江作业本》,当堂批改15分钟左右。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8《父爱之舟》公开课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父爱之舟》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吴冠中回忆童年时与父亲的一段难忘的往事,表现了父亲对作者的深沉的爱。
这篇课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学会珍惜父母的爱。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但是,对于文中一些深层次的情感,如父爱的深沉,可能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同时,学生对父母的关爱和付出可能还不够深刻理解,需要通过本文的学习,进一步提高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爱的伟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阅读理解和感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父爱的深沉,学会珍惜父母的爱,学会感恩。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爱的伟大。
2.难点:理解文中一些深层次的情感,如父爱的深沉,学会珍惜父母的爱。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感受父爱的伟大。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以情促知,引导学生从情感上理解和感悟父爱。
3.自主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合作交流,提高阅读理解和感悟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音频:准备课文朗读的音频,方便学生跟读和模仿。
3.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和关键词。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插图内容。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父爱是什么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父爱的课文。
”2.呈现(10分钟)播放课文朗读音频,让学生跟随音频朗读课文。
朗读结束后,教师提问:“课文讲述了什么故事?作者是如何描述父爱的?”引导学生回答,并板书重点内容。
备教材备学生备教程
18、慈母情深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课文中的生字。
理解“龟裂、失魂落魄、疲惫”等词语
意思。
2.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课文的好词好句。
3.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
的养育之苦,母亲的慈祥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课文,合作探究掌握本课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母亲的养育之苦。
教学重点: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
会母亲的养育之苦,母亲的慈祥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深入体会母亲生活的辛苦,从而进一步理解母爱的无
私崇高,激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
课时安排:2课时
粘贴——《语文书》双横线生字
粘贴——《英才教程》-生字扫描
记录——
指名——
()
()
()
()
()
()
()
()●指示、指导自学(正式讲读之前1-5周,至少自学3次)
任务、要求:主要是读书——求……印象、兴趣……
查工具书——求音准(第二次还不会读的字要求“注音”)
写写生字——求印象(一边写一边读)
●调查,个别教(早自习或它时)——做记录:
1,见《语文书》;
2,见《练习册》;
3,见手机或其它
●预习(正式讲读之前1-2天)
任务、要求:读书——求正确、流利
查工具书——求断词断句基本正确、重点词义略知一二
做《练习册》——求自觉主动认真
(选择T1/2/3……)
⏹粘贴“简介对毛泽东时代青少年的影响”
⏹播放360浏览器“收藏夹”之“五年级课文朗读”
正课第一课时
一、导入——3分钟左右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二、读课文——5分钟左右
以中等生、差生为主
三、学习生字新词——5分钟左右
粘贴——《英才教程》-词语解释+近、反义词
粘贴——《练习册》
课后反思:
导学:切勿“脚踩西瓜皮”
重点:教师生动语言+学生情境体验
着眼:语文素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
()
()
()
()
()
()
()
()
()
()
()
()
()
重点:普遍有理解困难的
四、自主、互助阅读课文——22分钟左右
听-说-读-写,注重“双基”,精讲精练
(视具体情况,选择是否利用课件进行教学)
重点训练项目:自学能力、合作精神、协调能力
相机介绍作者、背景
相机指导朗读课文
相机学习《练习册》《长江作业本》(不少于5~8分钟)
五、练习——5分钟左右
内容:随机选择
正课第二课时
一、回顾,指导学法——5分钟左右
二、再读课文——5分钟左右
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再讲课文(学生多讲)——15分钟左右
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随机作业,提高拓展
选择《练习册》、《长江作业本》重要的讲解
四、独立完成《长江作业本》,当堂批改15分钟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