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商纣王的罪名
- 格式:pdf
- 大小:1.24 MB
- 文档页数:2
纣王真的是昏庸无道的暴君吗综合起来看,说殷纣王是暴君,确实是冤。
这一几千年的冤案也确实该平反了。
从囚文王看纣王文王被囚一事,历来被当作纣王残暴的一大罪状。
文王是怎么被囚的呢?《史记》与《史记》,与《金楼子》,与《吕氏春秋》的记述都相互矛盾。
究竟哪种说法真实可靠,我们无法作出判决。
这里不去考证哪个说法正确,只按照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囚文王于羑里而不是赦。
文王在被囚期间干什么呢?写书。
文王拘而著《周易》。
说明文王在肉体上和精神上并未遭到太大的折磨,否者,他是不会静下心来写书的。
而且周人也没有宣传文王在狱中如何受虐待,如果文王真的受虐待,周人是不会放弃这个攻击纣王的机会的。
由此看,纣王残暴吗?“商王朝要全力对付东夷,为了稳定后方,又把他释放了。
”(《中国古代史》)文王出狱之后,纣王“杀牛而赐之”。
(《淮南鸿烈解十二》)纣王宴请文王,并不无愧疚地对文王说,告你状的是一个长鼻决耳的人。
文王说,这是崇侯虎的形象。
作为一个国君,连谁给他回报的都告诉被告者,这似乎显得幼稚可笑。
后来,纣王为了安定西方,就依靠文王,赐文王弓矢斧钺,让其获得征伐大权,为巩固殷的后方作贡献。
为了名正言顺,纣封文王为西伯。
纣王囚文王的原因说法不一,囚了还是没囚说法矛盾。
对此,我们会产生诸多疑问。
退一步讲,纣王囚了文王,又从哪里能看出纣王对文王的残暴呢?放出文王之后,纣王又是赐牛,又是宴请,还不无愧疚地解释囚的原因,还授权,还封官。
纣王憨厚、热情、可爱的形象跃然纸上。
纣王对文王有情有谊,有信任有希望。
就连文王取得征伐权之后,伐犬戎,伐密须,败耆(即黎)国,伐邗,伐崇,纣王都不怀疑他另有图谋。
这还引起大臣们对纣的极大不满。
.事实是文王利用纣王对自已的信任,完成了对纣王的战略包围,打下了灭纣的坚实基础。
在这里看不见纣王的残暴,倒是见到了文王的不义。
从伯夷投周看纣王伯夷叔齐是中国古代有名的贤人,孟子称他们是圣之清者。
古人对伯夷叔齐投奔周国多有记载。
他是商代最后一位君主,以残暴荒淫著称,真的是像世人所说的那样吗?商纣王是商朝的末代君主,又称为殷纣王。
提起商纣王,也就是帝辛,想必大家第一个联想到的词就是残暴荒淫。
为什么会在这样子呢?因为人们长期以来受各种教材和一些商朝时期的电影、电视剧,尤其是《封神榜》的影响,对帝辛荒淫无度,残暴不仁的印象已经是根深蒂固。
初中时期的历史课本中就有"纣王不仁,残害忠良,祸乱百姓,武王替天行道率领联军讨伐帝辛,在牧野之战大败商君,建立起西周"的有关内容。
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某些等电视剧更是生动可观的刻画出纣王的形象:贪慕荣华,沉湎美色,残害忠良,重刑厚敛。
酒肉池林的典故已是耳熟能详,与宠妃妲己的故事也更是老少皆知。
比如妲己心痛,必以忠臣比干的心做药引方可药到病除,面对怀中美人蛾眉深蹙,纣王不顾与比干的血缘关系和君臣关系,开膛破肚为妲己取心。
这样的故事数不胜数,而纣王的形象也是这样被确定了下来。
然而,纣王真的如人们以为的那样荒淫残暴吗?史书中的记载又真的真实可靠吗?其实在伐纣的檄文中,周武王只是列举了纣王的六条罪状:听妇人言、不认真祭祀、不重用亲戚、任用逃犯做官等。
但随着历史的演变更替,从西周到春秋战国到西汉再到东晋,人们对纣王的负面评价却在不断增加。
但现在许多史学家就目前手中现有的资料,都对于纣王残暴不堪的事情上颇有异议,认为在大部分的事情上,纣王的实际情况和世人所列的罪状都是有出入的。
首先,根据考古发现我国的最早的铁器应该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而在众多指责纣王的文书中有提到"纣王用铁钩等铁质器具折磨人"的相关内容,从铁器的出现时间来说,这显然是互相冲突的。
其次根据殷墟考古显示,商末的人祭和人殉都很少,甚至没有西周中早期严重,从这里也可以看出纣王是没有太多暴行的。
最后关于纣王为七窍玲珑心残害比干一事,更是在各种文物和遗址中得到了澄清,根据比干墓寺庙中碑文显示比干比纣王还晚死十多年,这样人们心中"纣王杀比干"的印象就不攻自破了。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商纣王的十大罪行
导语:商纣王的罪行是非常多的,听得最多的还是挖掉王皇后的双眼还有就是挖掉比干的心。
看过封神榜的人应该对于他的罪行都应该有一定的了解,而这
商纣王的罪行是非常多的,听得最多的还是挖掉王皇后的双眼还有就是挖掉比干的心。
看过封神榜的人应该对于他的罪行都应该有一定的了解,而这些罪行也是导致商朝走向灭亡的一个重要的原因,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商纣王的罪行都有哪些。
《闻太师显魂》取材于《封神演义》,太师闻仲领大军与姜子牙决战,闻仲使的武器是鬼神惊怕的雌雄二鞭,此二鞭是两条龙化成,非常神奇。
可以说,商纣王时期的荒淫无道,就靠着闻仲手里这两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维持着。
但是,失道寡助,姜子牙又获得元始天尊赐给他的另外一件武器:打神鞭。
打神鞭就是专门用来克雌雄二鞭的。
闻仲被姜子牙的打神鞭打死在绝龙岭前。
这出戏演的就是闻太师死后,他的魂灵飞到商都朝歌上空,与商纣王见面,给商纣王讲了一番鬼话,将商纣王数落谴责一番的情景。
熟悉皮影戏的观众,每看此戏,重点看的就是闻太师铿锵有力,历数商纣王的十大罪恶,称“十不该”。
闻太师谴责了商纣王“十不该”即十大罪状,每一句都是一个生动的故事,每一句都能在编剧家手中,再编出一出大戏。
这里略作解释:一不该搭虿盆文武遭难
商纣王命挖五丈深的大坑,里面放蛇蝎毒虫,将那些不听话的异己分子剥去衣服,扔到坑中,任由蛇蝎毒虫噬咬,破腹穿肚,此为虿盆之刑,他在上面饮酒观看,听惨叫之声以取乐。
二不该修鹿台枉费民钱
商纣王喜欢搞大建筑,搞形象工程,耗尽天下民财。
三不该把百姓砸骨验看。
为什么都说商纣王残暴好色呢?其实是有人在抹黑他为什么都说商纣王残暴好色呢?其实是有人在抹黑他老版的《封神榜》:商纣王、妲己老版的《封神榜》,相信很多80后都应该看过吧!这部电视剧可以说是一部非常好的神话历史剧,特别是看到妲己和纣王在残害忠良的场面,虽然很残忍,但是非常的刺激啊,嘿嘿嘿!最后,商纣王的结果就是被周武王姬发所彻底打败,无奈自己只能自焚于大殿内。
苏妲己而且现在很多类似的《封神榜》的电视剧都是在大肆的报导纣王是多么的无能和昏庸,好好的一个国家居然毁在了一个女人(苏妲己)的手里啊!其实,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历史上的商纣王帝辛并不像电视剧描绘的那样残暴和昏庸好色!据《史记殷纪》记载:“商纣资辨捷疾,闻见甚敏,臂力过人,手格猛兽,知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由此可见,商封王是个有文武才能的人.不仅才思敏捷,勇力过人,而且还颇有辩才。
纣王而且郭沫诺先生主编的《史稿》也提到过:“纣王对东夷用过兵,从而使得商朝的疆土扩张到东南,把中原的优秀文化给扩散到了东南地区,从而让东南地区的人民发展了优越的生产。
所以商纣王并不是真的那么的昏庸和无能,相反确是一个比较有作为的皇帝。
”纣王那么有很多热心的读者会问,那么为什么从古至今那么多人在说他昏庸残暴又好色呢?据古籍资料显示:当年大学问家子贡(孔子徒弟)就表示对商纣王的昏庸残暴感到疑惑,在他觉得应该是有政敌在故意抹黑他。
那么至于为什么抹黑纣王的原因大致有如下几个:一、否定纣王的功绩:从前面历史资料看出,纣王还是有着非常才能的君主,所以那么多人抹黑他,绝对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
二、政敌故意抹黑:为了改朝换代,故意大肆宣传纣王如何的昏庸残暴又好色。
三、利用苏妲己:在古代这种重男轻女的时代,一个帝王怎么可能如此轻易受一个女人的蒙蔽呢,想想都是多么的荒诞不经啊!。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商朝灭亡的真正原因真的是因为妲己吗?
导语:提到商朝的灭亡,我们都会想到一个女人:苏妲己。
经过《封神榜》这部电视剧的大肆渲染,苏妲己的坏人形象早已深入人心,甚至有人认为商朝的
提到商朝的灭亡,我们都会想到一个女人:苏妲己。
经过《封神榜》这部电视剧的大肆渲染,苏妲己的坏人形象早已深入人心,甚至有人认为商朝的灭亡是她一手造成的。
然而真的是这样吗?凭这个拿别人一己之力就可以毁掉一个国家,显然是无稽之谈。
那么商朝灭亡真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银幕中的苏妲己。
在《封神榜》中,作者着重描写了妲己的四件事。
一是纣王为了讨好妲己,派人搜集天下珍宝,放在鹿台,每日饮酒作乐,通宵达旦;二是冬天的时候,妲己看见有人在冰上走路,认为其生理结构特殊,将他双脚砍下,研究其不怕冷的原因;三是妲己看到一个孕妇大腹便便,为了满足好奇心,不惜破开孕妇的肚皮,看看腹内的究竟;四是为了印证“圣人有七窍”的说法,妲己怂恿纣王杀死比干,剖腹挖心,结果什么也没能看出来。
《封神榜》的结局,纣王的无道终于激起了人民的反抗,周武王一举灭商,纣王和妲己双双自杀。
于是,后来人们一提到妲己就骂她是狐狸精,落下了红颜祸水的罪名。
但事实上妲己是十分冤枉的。
据正史记载,妲己只是商纣王晚年的生活伴侣,只和纣王生活了一年,对妲己,纣王最多是十分宠爱,但绝对不是言听计从。
在那个时代,女子的地位是十分卑微的,她们的作用就是为丈夫传生活常识分享。
商朝之故事商纣王之死商纣王是历史上的暴君,他置国家大事于不顾,整天花天酒地,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
有一年,商的属国苏国给纣王送来一位美女叫妲己,特别受到纣王的宠爱。
妲己是个脾气很怪的女人,纣王为了取得妲己的欢心,就派人挖了一个大池子,里面倒满了酒,池子周围移植有很多树木,树枝上挂着肉块。
然后派许多青年男女在酒池里洗澡,相互追逐嬉乐,有谁能从酒池里跃身而起咬到树枝上挂的肉,还可以得到奖赏。
这就是历史上所谓的“酒池肉林”。
妲己喜欢看这种游戏,每次看她都笑。
纣王为博取妲己的笑,几乎每天都要举行这种游戏。
商纣王为了搜括民财,就在都城朝(zhāo)歌,造了一个高大的建筑物,专门贮存从全国各地搜括来的金钱。
这个高大的建筑物叫鹿台。
另外还建造了一个很大的仓库,专门囤积从老百姓手中掠夺来的粮食。
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于是纷纷起来反抗。
一有反抗,纣王就派大兵去镇压,百姓们成群结队逃亡,到邻国去寻找活路。
这样一来,反而使邻国逐渐强盛起来。
纣王对自己手下的大臣,也采用残酷镇压的手段,谁不听他话,人头就会落地。
他知道姐己喜欢新奇,于是就发明一种刑具,以杀人供妲己取乐。
这个刑具是一根空心的铜柱子,将要处死的人绑在这根铜柱子上,然后在空心铜柱子中烧火,把铜柱烧得通红,被绑着的受刑人在痛苦地挣扎,最后被活活烤死。
妲己喜欢看受刑人死亡前的痛苦挣扎,一看这个场面她就笑。
纣王为了使妲己笑颜常开,每天都寻找理由杀人,供妲己取乐。
这种酷刑叫“炮烙”。
纣王手下有一个耿直的大臣叫梅伯,对纣王用“炮烙”杀人很为不满。
他不顾自身安危,劝说纣王取消这种酷刑。
纣王不但不听梅伯的劝说,反而笑嘻嘻地对梅伯说:“其实‘炮烙’并不残酷,死的人也并不痛苦,你不信可以自己试试。
”说完就沉下脸,一挥手,叫宫殿卫士用长矛把梅伯逼近空心铜柱,剥去梅伯的衣服,把他绑在空心铜柱上。
梅伯被烧红的铜柱烤得撕心裂肺地惨叫。
纣王望着梅伯说:“怎么样,不像你想的那么残酷吧?”说过又叫人把梅伯放下。
夏商法律制度一、夏、商法制指导思想神权法思想一直是占统治地位的法制指导思想,他是原始自然宗教与阶级社会有政治目的的天神崇拜和祖先崇拜相结合的产物。
影响了后世家天下的政治理论和社会格局。
神权法的主要内容是1、王权神授(听命于天,听命于神是夏商法制的主导思想);2、天讨与天罚二、夏、商立法概况除夏、商王发布的各种命令外,主要表现为不成文的习惯法,由于没有成熟的文字,主要靠代代口传而流传和遵循的。
1、禹刑(不是成文法,而是泛指夏朝的法律和刑罚。
除习惯法外,夏王针对各种具体情况发布的王命和誓也是法律渊源之一)2、汤刑(商有乱政而汤作刑不成文的习惯法仍占很大比重,除此誓、诰、命也是当时重要的法律渊源。
誓是约束的意思,相当于军法;诰,含义告诫,偏重于国王对权臣、大臣、诸侯或下属发布的命令、指示或训诰;命是国王对具体事情发布的命令)商王朝建立后法律制度随国家政治制度的变迁也进行过几次大的修改。
西周法制指导思想1、以德配天(上天只把天命交给有德者,德包括3个方面:敬天、敬宗、保民。
认为民心向背决定王朝的盛衰,能否实行德政又关系到民心向背。
)2、明德慎罚(实施德教,用刑宽缓,周公制礼形成西周时期礼、刑相结合的特点。
)3、刑罚世轻世重:根据时世的变化来确定用刑的轻与重。
刑新国用轻典(以安定人心),刑平国用中典,刑乱国用重典(维持社会秩序)。
西周法制指导思想的影响以德配天、明德慎罚被后世奉为法律制度的理想的原则与标本。
后被儒家发展为德主刑辅,礼刑并用的基本策略,从而为以礼法结合为特征的中国封建法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西周立法概况1、周公制礼。
2、西周时期的礼概念:是中国古代社会中长期存在的、维护血缘和宗法关系和宗法等级制度的一系列精神原则和言行规范的总称。
渊源与发展原始社会的祭祀仪式随阶级分化成礼,包含社会成员不同的社会地位。
商、周两朝礼都有所发展,西周周公制礼礼获得了空前规模的发展,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有调整作用。
从《尚书●牧誓》看商纣之罪叶健锋(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历史系,广东广州510631)摘要:历史上对于商纣的功过是非一直都评价不同,但是总是恶评多于好评。
如今对于这么一位特殊的历史人物我们应该如何评价呢?这里我们从《尚书牧誓》一文的一些歧义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商纣牧誓商代对于商纣王的恶行历来都有不同的评述.为其翻案的文章更层出不穷。
商纣的恶行主要见于《尚书牧誓》和《史记殷本纪》等文献。
然而,早在春秋时期。
孔子的弟子子贡便已有了疑问:“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
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论语子张》)以本人愚见,是比较赞同子贡的看法的。
周人所指的商纣恶迹,集中见于《尚书牧誓》:“王曰:‘古人有言:牝骓燕晨。
牝雅之晨,惟家之索。
今商王受,惟媚言是用,泯案厥肆祀弗答,泯窠厥遗王父母弟。
不迪。
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
是崇是畏。
是信是使,是以籀大夫卿士,俾暴虐于百姓,以奸宄于商邑。
…则纣之罪可总结为四条:惟妇言是用;祭祀不修;不任用亲族;收容并任用罪人。
下面我们来对此逐一分析。
第一条罪状是:惟妇言是用。
这里所说的“妇”应特指商纣的宠妃妲己。
“妇言”即指妃嫔之属在帝王面前对国家大事发表的决策。
在此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商代妇女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较高且较为活跃。
然而.文中并未提及“妇言”为何,所致何乱。
其中有一点要指出。
后宫干政不一定就要乱政,历史上如唐代长孙皇后那样于国家、君王、大臣都有好处的贤德皇后。
还是不乏其人的。
至于武王何以以此为纣王罪呢?我们可以作如下推敲。
就是由于商周社会生活方式不同.妇女社会地位亦都存在差异。
’商代社会带有较浓厚的游牧民族的遗风。
据柳诒徵先生的《中国文化史》上卷考证:“殷之多迁都,实含古代游牧行国之性质。
”对此,本人颇感认同。
而游牧民族中,妇女的社会地位与社会作用往往超过农业民族的妇女。
后世辽、金、西夏、蒙元与中原汉人农业民族的差异可为一证。
反观同一时期的周人。
本以农神后稷为始祖.虽也有不断迁徙的历史,但至晚商时,已经演化成较单纯的农业民族。
商纣王的罪状历史上商纣王的八大罪状是什么?商纣王称号及罪状的来历《尚书》有记载,周武王伐纣时,开列了纣王六条罪状:一是酗酒;二是不用贵戚旧臣;三是登用小人;四是听信妇言;五是信有命在天;六是不留心祭祀。
这是“原始罪名”,照这些罪名,商周无非是“昏庸”而已,似乎不至于“暴君”。
到了春秋时期,纣王的罪状却又增加了一条,即七、“比干谏而死”,而且到了战国时期,对于比干的死也有了不同的说法。
《史记“九侯女不意淫,纣怒,杀之”等等。
从此,历代史家说起暴君必数夏桀、商纣。
到晋朝,商纣王又多了八、“解剖孕妇让苏妲己看胎儿模样”的罪状,还有其他离奇的情节。
这时,商纣王已变为毫无人性的暴君。
明朝虚构小说《封神演义》,更是奠定了商纣王“衣冠禽兽”的民间印象。
由此可以看出,他的“暴君”形象是逐渐累加形成的。
商纣王、殷纣王,是周人对商代末代君主侮辱、蔑视性的称呼。
《说文解字》中对谥法的解释是:“残忍捐义曰纣”。
而现有《逸周书》的“谥法”篇,却恰恰没有这一句。
纣字,在《古文尚书》中通受,故帝辛又被受辛,就是坏蛋辛的意思。
王,是周人对国君的称呼。
这里面昭示着这样一个事实:周人从未达到商人那样的强力统治。
周人灭商,是纠集所谓的“八百诸侯”的共同行为。
而这些诸侯,只是同盟军,而非蕃属,对于周王室的认同和忠心是有限的,周王室对其的控制力和约束力也是有限的,文王、武王只是和他们相安无事,根本指挥不动。
因此,终西周一朝,与这些诸侯的战争贯穿始终,并最终灭于诸侯。
而周人本身,虽是诸侯中武力强盛的,却与煌煌大商相差甚远。
所以,在未灭商之前,周称之为“天邑商”、“天裔商”、“大邑商”,而灭商之后,亦称之为“大邦殷”、“大国”,而自称“小邦”。
周武王灭商后,因殷人众多,其“登名民三百六十夫,不显亦不宾灭。
”而彻夜难眠。
周人不可能、也没能力把自己的祖先捧为天下共尊的上帝。
商王朝神权、王权的激烈的党争,使人对商王朝的祖宗一元神宗教的“神道设教”作用和效能不无怀疑。
暴君商纣王简介商朝的亡国之君、自焚而死商纣王,商朝最后一位君主,子姓,名受。
夏商周断代工程把帝辛在位时间定为公元前1075年D公元前1046年。
帝辛因其母为正后,故得以立为嗣子。
帝辛天资聪颖,闻见甚敏,才力过人,有倒曳九牛之威,具抚梁易柱之力,深得其父帝乙欢心。
帝辛继位后,重视农桑,因此社会生产力得到较好发展,国力强盛之余,便兴拓土开疆之事,发兵攻打东夷诸部落,把商朝疆域势力扩展到江淮一带,国土则扩大到今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沿海。
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中,周武王击败商军,帝辛自焚而死,商朝灭亡。
后世对其评价褒贬不一。
商纣王一生中的经历早年经历帝乙有三子,长子叫微子启,次子叫微仲衍,都是庶出,三子叫受辛,是正宫所生。
帝乙曾经想立微子启为太子,大臣都谏言,应该立正宫之子。
于是,立受辛为太子。
帝乙逝世后,辛继位,这就是辛帝,天下都管他叫纣,因为谥法上纣表示残义损善。
纣天资聪颖,有口才,行动迅速,接受能力很强,而且气力过人,能徒手与猛兽格斗。
他的智慧足可以拒绝臣下的谏劝,他的话语足可以掩饰自己的过错。
他凭着才能在大臣面前夸耀,凭着声威到处抬高自己,认为天下所有的人都比不上他。
荒淫无道他嗜好喝酒,特别宠爱妲己。
他让乐师涓为他制作了新的俗乐,北里舞曲,柔弱的歌。
库的钱堆得满满的,把钜桥粮仓的粮食装得满满的。
他多方搜集狗马和新奇的玩物,填满了宫室,又扩建沙丘的园林楼台,捕捉大量的野兽飞鸟,放置在里面。
他对鬼神傲慢不敬。
他招来大批戏乐,聚集在沙丘,诸侯有的也背叛了他。
于是他就加重刑罚,设置了叫做炮格的酷刑,让人在涂满油的铜柱上爬行,下面点燃炭火,爬不动了就掉在炭火里。
纣任用西伯昌、九侯、鄂侯为三公。
纣就把西伯囚禁在h(yǒu,有)里。
纣任用费仲管理国家政事。
费仲善于阿谀,贪图财利,殷国人因此不来亲近了。
纣又任用恶来,恶来善于毁谤,喜进谗言,诸侯因此越发疏远了。
群臣劝谏西伯回国,暗地里修养德行,推行善政,诸侯很多背叛了纣而来归服西伯。
盘点历史上文字狱之最文字狱:统治者故意从作者的诗文中摘取字句,罗织罪名所造成的冤狱。
在中国历史上就有很多的文字狱,他们为了自己的忌讳和不便告人的秘密,断章取义,展开丰富的联想,置人于死地。
有时间吉利话也能招致杀身之祸。
一、最早的文字狱:夏桀所制造的关龙逢一案夏朝末代皇帝桀是个昏君、暴君。
史称:桀为酒池,可以运舟,糟丘足以望十里,而牛饮者三千人。
关龙逢进谏曰:“为人君身行礼仪,爱民节财,故国安而身寿也。
今君用财若无尽,杀人若恐弗胜,君若弗革,天殃必降而诛必至矣。
君其革之。
”立而不去朝。
桀囚而杀之。
二、“莫须有”的文字狱案件:颜异死于腹诽汉武帝时,由于连年对匈奴用兵,国库空虚。
汉武帝为了筹钱,发行了一种皮币,其法定面值抵钱40万,而当时王侯宗室朝贺所献苍璧才值钱数千。
皮币发行后,汉武帝向大农令颜异征求意见。
颜异认为这种皮币脱离了实际价值,表示反对。
汉武帝因此怀恨在心。
恰逢有人因别的事控告颜异,汉武帝便命张汤受理此案,而张汤本来就是与颜异有私仇的人,他秉承汉武帝的旨意,一心要置颜异于死地。
调查得知:颜异曾与客人交谈,客人说起朝廷政令多有不便,颜异“微反唇”,即嘴唇略微动了一下(王先谦《汉书补注》云:“颜异闻客语,不敢应,而仓促自禁,不觉微笑而褰唇耳”)。
张汤据此上奏,说颜异身列九卿,见政令不便不向朝廷奏告,而私下腹诽,于是处以死刑。
真是欲加以罪,何患无辞!连肚子里怎么想都成了一种罪证。
三、最残暴最荒谬的文字狱制造者:朱元璋朱元璋为一极端变态之人物,这一点从他的画像即可看出。
朱元璋的相貌在相书上被称之为“五元朝天”。
“五元朝天”实是“五官朝天”之意。
意思是指他的眉毛、眼睛、鼻子、嘴巴、耳朵都露出来往天上翻,确是一副可怕的尊容。
不过,相书上又说,这“五元朝天”是相貌中的极品,是注定了要当皇帝的,这一点作者甚为怀疑。
由于出身贫贱,父母长兄早亡,他替人打过工、当过流浪汉、当过盗贼、后来当了和尚,和尚庙被起义军烧后,就跟起义军一起打战去了,最后当了皇帝。
商纣王的残暴典故
摘要:
1.商纣王的残暴统治
2.纣王的暴政表现
3.纣王的残暴典故:炮烙之刑、虿盆之刑、剖心之刑等
4.纣王的覆灭与周朝的兴起
正文:
商纣王,是中国历史上商朝末年的一位国王,名为子辛,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
他的残暴统治,导致了商朝的覆灭,为周朝的兴起铺垫了道路。
纣王的暴政表现有很多,他喜欢施用酷刑,以残酷的方式对待他的敌人和百姓。
其中,炮烙之刑、虿盆之刑、剖心之刑等都是他的发明。
炮烙之刑是将人捆绑在铜柱上,然后用火烧热铜柱,使受刑者痛苦而死;虿盆之刑则是将人投入满是毒蛇的坑中,让毒蛇咬死受刑者;剖心之刑则是将人的心脏挖出,以此来折磨和杀死受刑者。
这些酷刑的使用,使得商朝的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然而,纣王的残暴并没有持续很久。
他的暴政引发了百姓的反抗,他们纷纷投向了周武王,导致了商朝的覆灭。
周武王通过牧野之战,成功地推翻了商朝,建立了周朝,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与商纣王有关的典故答案:商纣王有酒池肉林、炮烙之刑、七窍之心、牝鸡司晨等等典故。
商纣王一般是指帝辛,商朝末代君主,帝辛,又称辛、纣,约公元前1105年-约公元前1046年人,沫邑(今河南淇县)人,商朝的最后一个君主,帝乙少子,史称纣王、商纣王。
1、酒池肉林典故:纣王下令在沙丘平台用酒装满池子,把各种动物的肉割成一大块一大块挂在树林里,这就是所谓的“酒池肉林”,以便一边游玩,一边随意吃喝。
同时又叫祼体男女互相追逐嬉戏,生活靡烂荒淫至极。
因此,这个成语就是形容极端荒淫腐化、奢侈糜烂的生活。
2、助纣为虐典故:纣王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而飞廉、恶来父子却相助于他,因此衍生出这个成语。
比喻帮助坏人干坏事。
3、暴殄天物典故:《尚书·武成》:“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
”原意是指残害灭绝各种生物;后来则指不知爱惜物品、随意毁坏糟蹋。
4、荒淫无道典故:出自纣王宠信妲己,而残杀姜王后与自己两个儿子的事迹。
扩展资料:帝辛在位期间,在内营建朝歌、加重赋敛、严格周祭制度、改变用人政策、推行严刑峻法,对外屡次发兵攻打东夷诸部落。
其种种举措既在统治集团内部引发矛盾,也动摇了商王朝的统治基础。
牧野之战,商军被周武王所率诸侯联军击败,帝辛身死,商朝灭亡。
在传统史学叙述中,帝辛沉湎酒色、穷兵黩武、重刑厚敛、拒谏饰非,是与夏桀并称“桀纣”的典型暴君,终致众叛亲离、身死国灭,相关典故有酒池肉林、炮烙之刑、牝鸡司晨等。
后世就此存在争议。
帝辛天资聪颖,有口才,行动迅速,接受能力很强,而且气力过人,能徒手与猛兽格斗。
他的智慧足可以拒绝臣下的谏劝,他的话语足可以掩饰自己的过错。
他凭着才能在大臣面前夸耀,凭着声威到处抬高自己,认为天下所有的人都比不上他。
他嗜好喝酒,放荡作乐,宠爱女人。
他特别宠爱妲己,一切都听从妲己的。
他让乐师涓为他制作了新的俗乐,北里舞曲,柔弱的歌。
他加重赋税,把鹿台钱库的钱堆得满满的,把钜桥粮仓的粮食装得满满的。
商纣王并非顶级暴君还原历史上真实的商纣王纣王的六宗罪《尚书》记载,周武王伐纣时,有两篇檄文式的誓言,即《尚书》中的《秦誓》和《牧誓》,其中开列了纣王的六条罪状:近女色,喜淫声,不敬鬼神,荒于国政,耽于饮酒,杀害忠臣。
纣王喜欢的美女,其中最有名的是妲己。
史料和传说都认为,纣王对妲己言听计从,后来的恶事都是在妲己的撺掇下做的。
在《封神榜》之类的神话小说中,妲己被描述成狐狸精附体,是一个陷害忠良、搅乱江山、荒淫风骚的“祸水”。
纣王的荒淫表现在以酒为池,悬肉为林,然后让男女裸体在肉林之间穿梭,他在旁边看着取乐。
“酒池肉林”这个典故就来自于商纣王。
纣王还极度残忍,有两件事情为他留下千古恶名。
第一个,发明了炮烙之刑,即在一个空心(或不空的)铜柱底下架上柴火烧,令犯人行走在铜柱上,然后堕入火中活活烧死。
这个酷刑是怎么来的呢?相传纣王和妲己在森林里郊游,恰逢阵雨过后,有一棵树被雷劈倒还在燃烧,但奇怪的是,却有很多蚂蚁从树的一端爬到另一端,受不了烫的蚂蚁便从树干上掉入火中。
纣王只觉得蚂蚁笨,没什么好看的,妲己却从这一现象里想出了惨绝人寰的炮烙之刑。
所以也有妲己发明这一酷刑的说法。
第二个,剖心杀比干。
比干是商纣王的叔父,忠直敢言,屡屡劝谏纣王。
次数多了,商纣王动了杀机,有一次,比干又一次劝谏时,纣王说:“你自以为是圣人。
我听说圣人的心有七窍。
把他的心掏出来,让我看看是不是真的。
”于是活剖比干,比干大骂而死。
由于纣王昏庸至此,他身边很多大臣纷纷离开他。
不敬鬼神,这一罪名在今天看起来似乎不足以为罪名,但在当时,商人颇重迷信,敬鬼神是道德问题,任何重大举措,都要求神问卜。
纣王的一个太师带着祭器投奔了周。
古人看来,祭祀的礼器是神圣的,礼器丢了,这个国家也差不多完了。
在《封神榜》中,纣王不敬鬼神的事件更具体。
有一次纣王去女娲娘娘庙祭祀,见娘娘的塑像美貌非常,于是在墙上提了一首轻薄之诗,结果惹恼了娘娘。
于是,娘娘派出以狐狸精为首的三个妖精迷惑纣王,断了商朝的江山。
他是与夏桀齐名的历史三大暴君,下场极为凄惨本文导读:看过封神榜这部电视剧的小伙伴们一定对商纣王有着极为深刻的印象。
施炮烙之刑,修观星高台,兴酒池肉林,无论从哪一种意义上讲,这样一位君王无疑都是人们心中暴君的典范。
事实上,到了现在商纣王与夏桀和周厉王一样,并列为我国历史上公认的三大暴君。
然而大家不觉得十分奇怪吗?在商朝末年,处于商纣王统治下的商朝并没有显现出一般末代王朝应有的颓丧,甚至在它灭亡的时候,他的大军仍然在征讨东夷,开疆拓土。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其实关于商纣王的评价,一直有着诸多的争论,尤其是到了近代以后,出于对于历史记载的怀疑,许多曾经被人们视为圭臬的观点也遭到了推翻,而关于商纣王是否为暴君的讨论也曾经多次出现。
其中最值得注意的一点就是在商朝末年,真正使这个王朝走向覆灭的并不是屡次的战败,也不是少数民族的入侵而是一个名为周的部落,也就是后来的周朝的突袭,在这场突袭之中,商朝并没有坚持太长的时间,这并非因为商朝的士兵畏战怯敌,相反,他们的精锐程度其实是周朝军队所不能比拟的。
然而,在最为关键的牧野之战前夕,这些军队仍然远在东夷境内,并不能解决殷商古都被围困的危机,因此当时的商纣王只得调集了数十万奴隶和囚犯,为自己作战,即使许诺以自由和赦免,这些临时充当士兵的人们也没有常年行伍的经验,不懂得列队和配合,更遑论对抗有组织的士兵了,因此溃败和倒戈终结了这个王朝,而走投无路的商纣王也只得于城中自戕。
在以上的叙述过程中,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没有善恶的冲突,也没有征伐无道的王者之师。
真正影响胜负与结果的,只有两个势力的强弱对比。
而若是仔细深究,那么周朝在自己的国君正在开疆拓土的时机偷袭,反而显得不那么正当和理直气壮。
而在当时,周武王所列举的商纣的几项罪名当中,除了不亲信兄弟手足以外,最重要的一条反而是不好祭祀和听信妇人之言,后者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演化成了妲己这一人物形象,而前者虽然听起来像是在声讨商纣不敬重祖先和神灵,但实际上,其中还隐藏着极为血腥的故事。
初登于天后入于地——《周易》里说的商纣王张毓梁士强关键词:纣王商纣王殷纣王闲散翻阅,又翻出2012年6月1日的《报刊文摘》。
它摘录了押沙龙先生写的《纣王的70条罪名》。
押先生说,商纣王简直坏得离奇,但是他并不是一开始就那么坏,变坏得有个过程。
他例举周武王伐纣时列出的罪状,认为光靠这些,很难勾勒出一个暴君的形象。
“暴君”之名是后人加的。
为此,他引用了顾颉刚先生的《纣王七十事的发生次第》。
因顾先生发现,纣王的70条罪状,主要都是各朝各代陆续加上去的。
战国时增加20项,西汉增加21项,东晋增加13项,而且罪状越写越夸张。
就像司马迁写纣王修建了鹿台,刘向就补充说鹿台高一千尺!东晋的皇甫谧一使劲,鹿台又变成了高一千丈!商周时,一丈约折两米。
纣王淫乐,要爬两公里高的鹿台。
押沙龙感叹说:“我们已经很难知道商纣王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君王,我们只知道他失败了。
”商纣王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君王呢?在《周易·明夷》篇中,作者周文王姬昌,根据自身所见所闻,以及纣王帝辛的政策、所产生的离心力,他给在位的纣王算了一卦,推演出他的未来必定是:“不明,晦。
初登于天,后入于地。
”这个论断还是可信的。
为什么可信呢?因商、周两国是亲戚!在《泰》与《归妹》两篇文章中都记载着“帝乙归妹”,即商王帝乙将女儿嫁给周文王为妻。
这同时也说明,周文王是看着纣王长大的。
因为纣王是在帝乙去世后,他是子承父业而登上君位的。
所以,周文王对纣王执政后的情景很了解,像东征的得与失,人们对他的赞颂与怨恨,朝中人事的更换与灾难等,都了如指掌。
在历史学者、肖立广先生讲的故事中说:商朝时重占卜,讲祭祀,信鬼神和祖先们的灵魂。
到周时就不一样了!周文王注重事实,讲推理。
他是根据事物发展变化的阶段性,推演出该事物未来的结果或结论。
周文王囚羐里时作《周易》,主要是写给纣王看的。
因为他喜欢纣王,故写得婉约、简洁而又明快。
以说故事,打比喻,揭示人类社会中周期性演变的基本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