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化学选择题专项训练(1-10)
- 格式:docx
- 大小:38.13 KB
- 文档页数:3
2020年中考化学最新选择题(已考地区选择题汇编)2020年中考化学选择题(已考地区选择题汇编)1.(黔西南州)(2分)从化学的角度对下列成语进行解释,其中错误的是()A.点石成金﹣﹣化学反应改变了元素种类B.铜墙铁壁﹣﹣铜、铁硬度较大,比较坚固C.釜底抽薪﹣﹣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可燃物D.烈火真金﹣﹣金在高温下难与其它物质反应2.(黔西南州)(2分)在下列仪器中,可用于配制溶液、加热较多量液体及反应容器的是()A.试管 B.烧杯 C.集气瓶 D.量筒3.(黔西南州)(2分)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常用方法。
下列分类正确的是()A.酸:NaHCO3、H2SO4 B.氧化物:SO2、KMnO4C.黑色固体:CuO、Fe2O3 D.具有还原性的物质:C、H24.(黔西南州)(2分)最新临床医学研究表明,羟氯喹(C18H26ClN3O)对新冠肺炎并无明显疗效。
下列关于羟氯喹的叙述错误的是()A.由碳、氢、氯、氮、氧元素组成 B.相对分子质量为335.5gC.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氯元素的原子序数最大5.(黔西南州)(2分)室温下,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盛有一定量稀盐酸的容器中,边滴边搅拌,用数字pH仪连接电脑实时测得pH变化曲线如图。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容器中发生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B.a点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C.b点表示HCl与NaOH等质量反应D.c点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NaOH6.(黔西南州)(2分)化肥碳酸铵、硫酸钾均为白色固体。
分别取少量固体进行下列实验,不能将两者区别出来的是()A.与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 B.加入稀盐酸中C.加入BaCl2溶液中 D.加入Ba(OH)2溶液中7.(温州)(4分)新鲜果汁是常见的饮料,下列四种饮料呈弱碱性的是()8.(温州)(4分)伏打电堆于1800年问世,它利用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其中的一条化学反应是:2Zn+O2+2H2O═2Zn(OH)2,该反应属于()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9.(温州)(4分)中医药在治疗新冠肺炎中,为全球抗击疫情贡献了中国智慧。
2020年中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题有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1.(4分)新鲜果汁是常见的饮料,下列四种饮料呈弱碱性的是()A.柠檬汁B.苹果汁C.西瓜汁D.玉米汁2.(4分)伏打电堆于1800年问世,它利用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其中的一条化学反应是:2Zn+O2+2H2O═2Zn(OH)2,该反应属于()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3.(4分)中医药在治疗新冠肺炎中,为全球抗击疫情贡献了中国智慧。
下列中药煎制步骤与实验室过滤操作原理相同的是()A.冷水浸泡B.加热煎制C.取液弃渣D.装袋保存4.(4分)银器在使用过程中,因为发生化学反应:4Ag+O2+2H2S═2Ag2S+2H2O,产生的Ag2S使银器逐渐失去光泽。
已知银的化合价为+1价,则Ag2S中S的化合价为()A.+2 B.﹣2 C.+1 D.﹣1二、填空题(本题有2小题,每空2分,共10分)5.(4分)茶是人类健康的饮品之一,联合国将今年5月21日定为首个“国际茶日”。
(1)在泡茶过程中,会闻到茶特有的香气。
这是因为分子。
(2)茶氨酸(C7H14N2O3)是茶树特有的一种氨基酸。
茶氨酸中氮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6.(6分)18世纪前后,人们把元素等同于一种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的物质,即单质。
“燃素说”和“燃烧的氧化学说”一度成为科学家争论的焦点。
材料一:1723年,施塔尔提出“燃素说”:燃素也是一种元素,燃素存在于一切可燃物中。
如金属含有燃素,金属燃烧时金属释放燃素后成为金属灰(实际是金属氧化物);金属灰与燃素结合又会重新变回金属。
材料二:1766年,卡文迪许制得氢气并认为它是燃素;1773年,舍勒研究发现,可燃物燃烧需要一种他称为“火空气”的单质参与;1784年前,人们认为水是一种元素;1796年,普里斯特利制得可在“脱燃素气”中燃烧的“可燃空气”,也把它当作燃素。
计算题专项训练一、选择型(本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Sb2O5是一种重要的阻燃剂,工业制取该物质的化学方程式为:Sb2O3+2X=Sb2O5+2H2O,则X的化学式为( )A.H2B.O2C.H2O2D.H2SbO42.食醋是厨房中常用的调味品,它的主要成分是乙酸,乙酸分子的模型如图所示,其中代表一个碳原子,代表一个氢原子,代表一个氧原子。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乙酸是一种有机化合物B.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C.乙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D.乙酸分子中的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2﹕13.将100g 98%的浓硫酸注入900g水中,所得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9.8%B.10.0%C.10.9%D.11.1%4.现有32g某可燃物在密闭容器中完全燃烧后,测得生成88g二氧化碳和72g水,关于该可燃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是氧化物B.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C.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D.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5.某温度下,在100g质量分数为20%的KNO3不饱和溶液甲中加入10gKNO3固体,恰好得到饱和溶液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为30gB.乙溶液的质量分数为30%C.降低温度,可以使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D.升高温度,甲、乙两溶液的质量分数都增大6.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W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相关数据如下表,下列关于此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物质X Y Z W反应前的质量/g 10 m 8 7反应后的质量/g 2 3 30 25A.若W为水,则X或Y必定为酸或碱B.若X为化合物,Y为单质,则该反应一定为置换反应C.m的数值为32D.参加反应的X与Y的质量比为1﹕47.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蔗糖溶液时,导致溶液中蔗糖的质量分数偏大的可能原因有( )A.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B.用来配制溶液的烧杯刚用少量蒸馏水润洗过C.用托盘天平称取蔗糖时,将蔗糖放在右盘,且称量时使用了游码D.用了含少量杂质的蔗糖配制溶液8.某溶液可能含有盐酸、硫酸、硝酸钠、氯化铜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探究其组成,向一定质量的该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所加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加入氢氧化钡溶液至过量,共发生了三个化学反应B.该溶液一定含有盐酸、氯化铜,可能含有硝酸钠C.反应过程生成的沉淀一定有氢氧化铜,可能有硫酸钡D.到达b点时所消耗氢氧化钡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17.1g9.实验室有98.5g碳酸钡样品(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与100g氢元素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则该样品中碳酸钡的质量分数为( )A.12.5%B.19.7%C.20%D.25%10.在定量研究金属与酸的化学反应时,绘制出如图所示金属与氢气质量关系的图象,分析图象得到的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 )①Na、Mg、Zn三种金属都能置换出酸中的氢②生成相同质量的氢气消耗金属的质量为Na>Mg=Zn③生成相同质量的氢气消耗Na、Mg、Zn三种金属的质量比为为23﹕24﹕65④生成相同质量的氢气消耗Na、Mg、Zn三种金属的原子个数比为2﹕1﹕1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二、填空型(本题包括5个小题,共30分)11.(9分)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20℃时,将15g的甲物质充分溶解在50g水中,所形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_。
2020年化学中考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某氢氧化钠固体样品,可能含有固体氢氧化钾和不溶于酸的杂质 A,取 5.6g 该样品与100g 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两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mg 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样品不含任何杂质,则 m<1.8B.若 m=1.8,则样品中一定含有杂质 A,可能含有固体氢氧化钾C.若 m=1.8,则样品中至少含有杂质 A 或固体氢氧化钾中的一种D.若样品中既含有 A,也含有固体氢氧化钾,则一定 m>1.8【答案】B【解析】【分析】假设5.6g全部为氢氧化钠,则设生成水的质量为x,盐酸溶质的质量为y,2NaOH HCl NaCl H O4036.5185.6g y x+=+4036.5185.6g y x==解得:x=2.52g y=5.11g假设样品全部为氢氧化钾,则设生成水的质量为z,2 KOH HCl KCl H561856g z O.+=+56185.6g z=解得:z=1.8g。
【详解】A、根据上述计算可以知道若样品不含任何杂质生成水的质量为2.52g,错误;B、因为全部为氢氧化钠生成水的质量为2.56g,所以若生成水的质量为1.8g,则说明在样品中一定含有杂质A,当然其中也可能含有氢氧化钾,正确;C、根据B的分析可以知道,若生成水的质量为1.8g,则说明在样品中一定含有杂质,但不可能只含有氢氧化钾,因为单独的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水的质量大于1.8g,而单独的氢氧化钾反应生成水的质量等于1.8g,所以如果样品中的杂质只含有氢氧化钾的话,生成的水的质量必然大于1.8g,错误;D、由题意可知,若样品中既含有A,也含有固体氢氧化钾,则m 可以小于或等于1.8,错误。
故选B。
2.氧烛是一种便携式供氧设备(如下图)。
产氧药块由氯酸钠(分解时吸收热量为QkJ·g-1)、金属粉末(燃烧时提供氯酸钠分解所需的热量)和少量催化剂组成。
某兴趣小组拟自制氧烛,火帽为确定每100g氯酸钠需要添加金属粉末的质量[m(金属)],查得下表数据:金属铁铝镁燃烧放出热量/(KJ•g-1) 4.7331.0224.7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金属)只能采用不同比例的金属和氯酸钠在空气中实验获得B.m(金属)只能通过氯酸钠分解吸收热量与金属燃烧放出热量进行理论药块计算确定C.m(金属)过小将使氧烛中反应无法持续进行,过大将减小产氧量D.不用催化剂时,分别使用铁、铝、镁作燃料,m(Fe)最小【答案】C【解析】A、m(金属)既可以通过实验获得也可以通过计算确定,错误;B、m(金属)既可以通过实验获得也可以通过计算确定,错误;C、该装置应是利用金属燃烧放出热量,供氯酸钠分解,分解产生的氧气又供给金属燃烧,所以金属的质量过小将使氧烛中反应无法持续进行,过大过度消耗氯酸钠分解产生的氧气,正确;D、不用催化剂时,分别使用铁、铝、镁作燃料,m(Fe)最大。
2020年化学中考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CaCl、KCl的固体混合物,可选用的一组试剂是1.分离2A.水、硝酸银、盐酸B.水、碳酸钠、盐酸C.水、碳酸钾、硫酸D.水、碳酸钾、盐酸【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氯化银难溶于水,氯化钾、硝酸钙、盐酸易溶于水,可加水溶解,再进行过滤,分离出氯化银;但氯化钾、硝酸钙、盐酸均能溶于水,不能分离出氯化钾、硝酸钙、盐酸,引入新的杂质,错误;B、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引入新的杂质,错误;C、碳酸钾能与硫酸反应反应生成硫酸钾、水和二氧化碳,引入了新的杂质硫酸钾,错误;D、氯化钙和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氯化钾,碳酸钙难溶于水,氯化钾易溶于水,进行过滤,分离出碳酸钙,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正确。
故选D。
2.现有一包由3.2g铜、13g锌和2g 碳组成的粉末,放到一定量的AgNO3溶液中,完全反应后得到的固体为m种,溶液中溶质为n种.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若m=2,则n=2或3 B.若固体中金属的质量为 48g,则m=4 C.当m=3时,溶液可能呈蓝色D.反应后固体的质量不可能超过56g【答案】B【解析】【分析】由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知,金属的活动性Zn>Cu>Ag,由3.2g铜、13g锌和2g 碳组成的粉末,放到一定量的AgNO3溶液中,Zn首先与硝酸银溶液反应,Zn反应完成时,Cu再与硝酸银反应.碳与硝酸银不反应。
【详解】A、当m=2时,则得到的固体为银和碳,Cu和Zn全部反应,硝酸银溶液足量,恰好反应时,溶液中的溶质为硝酸铜和硝酸锌;硝酸银过量时,溶液中的溶质为硝酸铜、硝酸锌和硝酸银,因此,n=2或3,故A正确;B、当上述两个反应分别恰好进行完全时,设生成银的质量分别为x,y+=+Zn2AgNO2Ag Zn(NO)3326521613g x65216=13g xx=43.2gCu+2AgNO=2Ag+Cu(NO)332642163.2g y64216=3.2g yy=10.8g当锌完全反应时,金属的质量为:3.2g+43.2g=46.4g,铜完全反应时,金属的质量最大是:43.2g+10.8g=54g,由于金属的质量是48g,46.4g<48g<54g.由此可知,锌完全反应,部分铜已参加反应,所以,固体物质有银、铜和碳三种,即m=3,故B不正确;C、由上述计算分析可知,当m=3时,溶液可能呈蓝色,故C正确;D、由上述计算分析可知,反应后固体的质量不可能超过54g+2g=56g,故D正确。
2020年化学中考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下图是甲、乙两物质(均不含结品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B.t2℃时,甲、乙两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均为40%C.升温均可使甲、乙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D.将180g甲的饱和溶液由t3℃降至t2℃,可析出40g甲【答案】D【解析】A、t1℃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错误;B、t2℃时,甲、乙两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均为40g,错误;C、升温可以是甲的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乙升温还是饱和溶液,因为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错误;D、将180g甲的饱和溶液由t3℃降至t2℃,可析出40g甲正确,因为甲的溶解度在t3℃时,是80g,在t2℃时是40g,正确。
故选D。
2.把8.9gMg、Zn合金放入一定量的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产生0.4g H2,在上述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足量的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生成NaCl的质量为()A.23.4g B.29.25g C.30.5g D.26.25g【答案】A【解析】【分析】镁、锌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氯化镁、氯化锌,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和氯化锌反应生成氢氧化锌沉淀和氯化钠,稀盐酸中的氯离子完全转化成氯化钠中的氯离子。
【详解】由Mg+2HCl═MgCl2+H2↑,Zn+2HCl═ZnCl2+H2↑可知,2Cl-~H2↑,设氯离子质量为x,2Cl-~H2↑,71 2x 0.4g712x g0.4x=14.2g,充分反应后生成NaCl的质量为14.223.435.5100%58.5gg=⨯。
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假设法和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
3.部分变质的烧碱样品18.6g,能与7.3%的稀盐酸200g恰好完全反应,则此样品中变质的烧碱与原烧碱的质量比为( )A.3:2 B.2:3 C.1:2 D.1:1【答案】C【解析】【详解】氢氧化钠容易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设此样品中生成碳酸钠的质量为x,与碳酸钠反应的盐酸的质量为m2322Na CO+2HCl=2NaCl+CO+H O10673x m↑106x=73mx=106m/73设未变质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y2NaOH+HCl=NaCl+H O4036.5y200mg7.3%-⨯40y=36.5200g7.3%-m⨯y=40(14.6g-m)/36.5x+y=(106m/73)+40(14.6g-m)/36.5=18.6g,m=7.3gx=10.6g y=8g设变质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z22322NaOH+CO=Na CO+H O80106z10.6g80z=10610.6gz=8g则此样品中变质的烧碱与原烧碱的质量比为:8g:(8g+8g)=1:2。
2020年中考《化学》专项训练题有参考答案-精品文档【小雅为你整理的精品文档,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你的阅读下载。
】内容如下-2020年中考《化学》专项训练题有参考答案1.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D)A.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B.氧气可以支持燃烧C.燃料燃烧需要氧气D.氧气可用于食品保鲜2.(2014,苏州)下列有关物质燃烧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B)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红色固体B.硫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只生成一种黑色固体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大量的白色烟雾3.下列关于产生氧气的方法叙述,错误的是(B)A.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于植物的光合作用B.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是分解反应C.用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反应才有可能产生氧气D.实验室常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4.(2013,宜宾)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A.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并得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4/5的结论B.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物质组成的混合物C.氮气是制造硝酸和氮肥的重要原料D.稀有气体都没有颜色、没有气味,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5.(2014,扬州)下列实验现象正确的是(D)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B.稀硫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C.硫酸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了白色固体6.(2014,沈阳)下列净水方法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D)A.静置B.过滤C.吸附D.蒸馏7.(2014,潍坊)水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自来水是纯净物B.肥皂水可以区分软水和硬水C.工业废水不能直接排放D.过量使用农药、化肥会造成水体污染8.(2014,滨州)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A.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B.在水电解的反应中,氢原子和氧原子都没有发生变化C.水的蒸发和水的电解都生成气体,它们都是化学变化D.物质在变化中所表现出的性质,就是物质的化学性质9.下列有关水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B)A.电解水时在正极产生氧气B.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C.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D.在沉淀、过滤、蒸馏等净化水的操作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蒸馏10.(2014,山西)下列有关水的认识正确的是(C)A.电解水得到H2和O2,可知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B.生活中用过滤的方法可以降低水的硬度C.净水的方法有沉降、过滤、吸附、蒸馏D.KMnO4、NaCl、汽油加入一定量水中都能形成溶液二、填空题11.完成有关空气的填空:(1)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是__氮气__,氧气是一种重要的物质,化学性质活泼,能与多种物质发生反应;氧气与硫反应,生成了一种带有__刺激性气味的__气体,并放出热量。
2020年中考化学选择题专项训练(1-10)
1.很多同学喜欢吃烧烤食物,烧烤常用木炭作燃料。
下列叙述中,准确的是
(A)在室内烧烤时要注意通风 (B)烧烤有时看到的黄色火焰是木炭
燃烧产生的
(C)烧烤时扇炭火是为了降温 (D)用含硫的焦炭代替木炭不会影响
人体健康
2.下列对酒精灯和酒精的理解中,错误的是
(A)用火柴点燃酒精灯——使温度达到酒精的着火点
(B)用酒精灯加热物质——酒精燃烧能放出大量的热
(C)用灯帽盖灭酒精灯——使灯芯的酒精与空气隔绝
(D)存放酒精时远离火源——主要是防止酒精挥发
3.某农田出现了土壤酸化板结现象,经调查,该农田长期施用化
肥(NH4)2SO4。
下列推测中,错误的是
(A)(NH4)2SO4溶液的pH可能小于7
(B)土壤板结可能是长期施用(NH4)2SO4造成的
(C)为了防止土壤酸化,施用(NH4)2SO4的同时应加入Ca(OH)2
(D)草木炭(主要含K2CO3)可改良酸性土壤,说明K2CO3的溶液可
能呈碱性
4.下列理解或说法中,准确的是
(A)向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可证明该物质中一定含有CO32-
(B)常温下可用Fe与AgCl反应制取Ag
(C)可用过量的Cu(OH)2除去CuSO4溶液中的少量H2SO4
(D)分别将Mg、Fe、Cu、Ag放入稀盐酸中,可确定它们的活动性顺序
5. 下列关于水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自然界中水的p H均为7 (B)工农业生产需要大量的淡水
(C)地球上总储水量很多,但淡水量很少 (D)水能以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存有
6.下列物质露置在空气中,能与氧气、水蒸气同时发生反应的是
(A)铁粉 (B)生石灰 (C)浓硫酸 (D)氢氧化钠固体
7. 下列实验操作准确的是
8. 在天平两边的托盘上各放一个质量相等的烧杯,并分别加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足量的稀盐酸,天平平衡。
若向左盘烧杯中加入100 g碳酸钙,充分反应后,要想使天平重新平衡,应向右盘烧杯中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①56 g Zn和Fe2O3的混合物②100 g MgCO3和Al的混合物
③84g Mg和Fe的混合物④100 g BaCO3和Cu的混合物
(A)①③ (B)② (C)②④ (D)③④
9. 亲爱的同学们,通过化学的学习你一定对一些化工生产中应用的原理有所了解,下列生产中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钢铁冶炼
B.石灰石制生石灰
C.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D.氧炔焰焊接金属
10. 2005年11月,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发生爆炸,造成松花江水质污染,主要污染物之一是苯。
下图是苯的微观粒子模拟图,请根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苯的化学式为C6H6
B.苯由两种元素组成
C.苯是由碳原子、氢原子直接构成的
D.苯属于有机化合物
参考答案:
1.A
2. D
3.C
4.C
5.A
6.A
7.B
8.B
9.C 10.C。